紹名相傳、治神調神在靳三針中的應用_第1頁
紹名相傳、治神調神在靳三針中的應用_第2頁
紹名相傳、治神調神在靳三針中的應用_第3頁
紹名相傳、治神調神在靳三針中的應用_第4頁
紹名相傳、治神調神在靳三針中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紹名相傳、治神調神在靳三針中的應用

“金三針”是由全國著名中醫(yī)專家金瑞教授創(chuàng)辦的,被譽為“嶺南新針灸學?!薄!敖槨边\用于臨床治療各類疾病,效果顯著,深得眾多針灸人崇尚,但很多人對該療法還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敖槨弊鳛橐环N針灸技術,并非“每次只取三個穴,只扎三針,治療三次就有效”,要充分了解其豐富的學術內涵,需要有扎實的中醫(yī)針灸辨證基礎,理解各三針穴組的組穴原理、配穴方法,并熟練掌握獨到的入針、行針和補瀉手法,同時突出“靳三針”在臨床治病中注重“治神調神”的特色。現(xiàn)將“靳三針”的學術內涵總結如下。1選穴、選穴的選取及運用針灸治病的選穴,不離局部、遠部及隨證選穴的原則,而選穴的運用又不離主穴及配穴兩類。事實上,所有的“三針”穴組均作為主穴而設,臨證還需辨證配穴。1.1針瀉熱之運用對于局部病變(如五官、頸肩腰腿及四肢關節(jié))比較突出的病癥,在病變部位周圍或其上、中、下或前、中、后三部各選一穴來組穴,著重于突出穴位局部的治療作用。此類穴組有眼三針、鼻三針、面癱針、面肌針、叉三針、褐三針、耳三針、突三針、頸三針、腰三針、坐骨針、肩三針、膝三針、踝三針等。例如鼻三針,是由迎香、鼻通和印堂三穴組成,且每個穴都可對鼻部起到局部治療的作用。如果將鼻分成上、中、下三段,位處上段的印堂穴為督脈所過,可以起到振奮陽氣的作用(鼻疾,癥見打噴嚏、怕風、易感冒出汗等癥狀,多屬肺氣虛、陽氣虛);鼻通穴位于鼻的中段,為經外奇穴,顧名思義,有通暢鼻竅的作用;在鼻下部的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善通鼻氣,專治不聞香臭,是治療鼻疾的要穴。三穴組合成“鼻三針”,臨床上常作為治療鼻疾、肺系病癥的主穴。1.2功能失調類疾病中醫(yī)所說的“內景”指的是在內的臟腑。治療臟腑病變,主要選用與該臟腑相關的特定穴。中醫(yī)所講的臟腑,是肉眼看不到的,它指的是人體機能各自不同而又相互聯(lián)系的功能體。比方說“心”,不是西醫(yī)所指的器官,而是中醫(yī)學范疇的“心神”。經絡系統(tǒng)中的每一條經脈都有相對應的臟腑與之相連屬,并隨著經脈在人體內的循行,可與多個臟腑發(fā)生聯(lián)系,專治臟腑功能失調類疾病,如足少陰腎經“屬腎,絡膀胱,上貫肝,入肺中,絡心”,與多個臟腑經脈相關聯(lián)?!敖槨敝械奈溉槨⒛懭?、腸三針、尿三針等組穴就是根據(jù)臟腑經脈相關理論來組合的,又稱之為“內景三針”。如胃三針由中脘、內關、足三里穴組成,中脘為胃之募穴,足三里為胃經之合穴、胃腑下合穴,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并屬八脈交會穴,專治“心、胸、胃”病癥。因胃與脾相表里,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乃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通過調理脾胃又能對五臟六腑起到治療作用。又如腸三針由關元、天樞、上巨虛3個穴組成。從字面上看,腸三針是治療腸道病的,而從中醫(yī)學理論來看,它治療的是中醫(yī)所謂“腑”所主的相關疾病。大腸主津,可傳化糟粕,如果大腸功能失調,會導致皮膚干燥不潤,要滋潤肌表,就要調理大腸的功能,從而化生津液;大腸與肺相表里,大腸功能正常,肺司呼吸及輸布津液之功能自然順暢;小腸生血,分清泌濁,飲食的精華部分到了小腸,清的變成血液,濁的變成尿液。腸三針在任脈和胃經上,陰中之陰為任脈,陰中之陽系胃經,兩經均具有生血的功能,所以腸三針治病的范疇可以涉及呼吸、消化、血液、內分泌、免疫等系統(tǒng)疾病。1.3足智針分布的分布中醫(yī)所指的“心神”,包含“心”所主之神和“腦”所主之元神。在“靳三針”穴組中,手智針和足智針就是針對這兩者而設。手智針位于手掌,由心經原穴神門、心包經(代心受邪)滎穴勞宮、絡穴內關組成,專治由于心經、心包經病變所致心神不寧、心煩懊惱等病癥。足智針位于足掌,由涌泉、泉中、泉中內3個穴位組成。涌泉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為腎經經氣始發(fā)之處,是腎經的“泉眼”。《靈樞·經脈》曰:“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此處所言“足心”,乃足掌心,與手厥陰心包經勞宮穴的定位相呼應,應在足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中點連線的中點,正好是足底凹陷最明顯處,靳老將該處形象地命名為“泉中”穴。在泉中與然谷之間的經脈所過處,即泉中向內旁開約0.5寸處再取一個“泉中內”穴。按照“頭上有病足下取”這一傳統(tǒng)選穴法,單獨針刺涌泉療效固然好,但顯得力量單薄,若順著腎經經氣循行的方向,在其路徑上增加“泉中”和“泉中內”兩穴,與涌泉具有明顯的協(xié)同加強作用。足智針專門用于治療由于元神病變所致神志類病癥,如中風后遺癥、失眠、眩暈、抑郁、健忘、癡呆、多動、弱智、自閉等。1.4足三針之陰陰交合穴任督二脈總督陰陽,十二經脈及其關聯(lián)臟腑分屬陰陽,陰陽兩類經脈統(tǒng)主臟腑、表里、內外病證。此類穴組有手三針、足三針、陰三針、陽三針、癇三針等。手三針由手陽明經曲池、合谷穴及手少陽三焦經外關穴組成,《素問·血氣形志篇》曰:“夫人之常數(shù),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手三針統(tǒng)瀉手三陽陽經之火熱,專門治療陽熱在外、病變于腑之病證,如蕁麻疹、溫熱病、痤瘡、頭面疾患、肢體失衡屬陽急陰緩或陰急陽緩者。足三針由足三里、三陰交及太沖穴組成。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因為足陽明胃經循行于腹部,性屬陰,所以足三里要當成陰穴看,《素問·陰陽離合論篇》曰:“陰陽根起于厲兌,名曰陰中之陽”;太沖為足厥陰肝經的原穴,肝主藏血,正所謂肝腎同源,所以太沖也是性屬陰的腧穴;三陰交穴是足三陰經交匯之處,性極陰,所以脾經、肝經、腎經這3條陰經結在一起,專治臟病、陰證、血證、虛證、肢體失衡屬陽急陰緩或陰急陽緩者。1.5神之腦三針專治腦古人留給我們的腧穴,從其各自的學名中就能提示其特殊的治療作用,靳三針頭部的穴組以四神針、智三針、腦三針、定神針等為代表。四神針位于百會穴前后左右各1.5寸,猶如皇冠之頂、元神至高之處,針或灸之以護元神;智三針由神庭和本神穴組成,在頭部以“神”字命名的穴位僅此二穴,智者為神清之人,故智三針專為提高智力而設;在頭部以“腦”字命名的穴位只有腦戶和腦空二穴,組合成腦三針,專治腦病;定神針由印堂和陽白穴組成,督脈為陽脈之海,內絡于腦,印堂在督脈上,自古有“懸陽”之稱,可知印堂乃陽氣匯聚之處,《靈樞識》記載,印堂又名“下極”,與心相應,為觀察心神強弱之要穴,陽白為足少陽膽經穴,位于兩目瞳仁之上,而肝膽相表里,開竅于目,藏魂,此穴與眼神有密切關系。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曰:“十一藏取決于膽也。”古人認為,膽,擔也,有力量,善擔當之意。陽白顧名思義,也是陽氣匯聚之處,少陽膽氣足,則諸藏之氣安定,不逆亂也?!鹅`樞·九針十二原》曰:“方刺之時,必在懸陽,及與兩衛(wèi),神屬勿去,知病存亡?!贝颂巸尚l(wèi)乃眼睛的代稱。古人認為,印堂和雙目是人的神氣表露之處,因此定神針專用以定神。2“金三針”的制備特點在臨床運用中,除以各三針穴組作為主穴外,還應根據(jù)臟腑及分經辨證施治的原則來隨證配穴,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2.1補肺認基礎的病補法如鼻三針作為主穴治療鼻疾,應根據(jù)不同的狀況來配以其他的穴位。鼻為肺之外竅,標在鼻,本在肺,肺寒者表現(xiàn)為打噴嚏、鼻癢、流清涕,可以補肺俞和太淵穴;如果是鼻流黃濁濃涕、眉棱骨痛、舌紅苔黃,屬陽明經有熱,可以瀉行間、曲池、尺澤穴。肺經有熱瀉尺澤,肺經虛補太淵,這是屬于臟腑辨證的補母瀉子的方法。又如按臟腑辨證治療咳嗽,多選肺經治之,如久治不愈,應配以與之相表里的大腸經相關穴,瀉上巨虛、曲池等穴,疏導大腸,肺氣以降,則咳自止。2.2選陰經穴行導氣同精法針灸除了整體觀念、辨證施治以外,著重突出的是分經辨證。針灸治療作用于經絡,所以在治療肢體軀干病證時,除了局部選用靳三針穴組外,還要懂得分經辨證。例如治療肢體偏癱伴肌張力高,肢體內收者多屬陰急陽緩(陽脈虛為主),則多選陽經以補之并瀉內側之陰經穴;肢體外翻者多屬陽急陰緩(陰脈虛為主),則多選陽經之穴以瀉之并選陰經之穴以補之。又如以肩三針(肩前、肩中、肩后)作為主穴治療肩周病痛時,應根據(jù)疼痛放射的不同部位來分經辨證,在遠端選相應之穴行導氣同精法,肩前疼痛明顯,可選遠端的合谷穴;肩中疼痛明顯,可選外關或中渚穴;肩后疼痛明顯,可選后溪穴。3中醫(yī)施藥,養(yǎng)藥多年來流行的針灸程序是針刺、加電針、照“神燈”,這是一種懶惰和不負責任的針灸臨床醫(yī)生“流行病”,都照這樣來治病,其療效就可想而知了。中藥要有效,除了用藥精當,還講究炮制、煎煮及服食方法。針灸是一種“術”,要起“猶拔刺”“猶雪污”“猶解結”的良效,除了選穴恰當,施術方法尤為重要。靳三針非常重視傳統(tǒng)針刺手法,包括入針、行針和補瀉3個環(huán)節(jié)。3.1緩慢捻轉進針法入針手法關鍵在于:兩神合一,用意在針,得氣為度。所謂兩神合一,即醫(yī)者之神與患者之神合于施針穴位上。針灸是由醫(yī)者和患者共同完成的,以醫(yī)者的神調患者的神,兩者都要專注。入針是針刺的第一步,首先應將針慢慢地靠近穴位,讓患者知道針刺即將開始;接下來,針尖要在一瞬間快速透過皮膚以減輕疼痛;刺過皮膚后,則應慢慢地往下壓,醫(yī)者不僅要留意針下的感覺,還要留意患者的表情、感覺的變化,入針深淺以得氣為度。緩慢捻轉進針法是“靳三針”的獨特入針手法。該手法強調一觸、一快、一慢,一觸是指針刺前針尖要接觸皮膚,一快是指過皮要快,一慢是指過皮后緩慢進針并尋求得氣。針刺前針尖接觸皮膚可保證取穴準確,引起患者警覺,有助于醫(yī)患之間兩神合一;快速過皮可減輕疼痛甚至不痛;緩慢進針可激發(fā)表層衛(wèi)氣、增強針感,有助于探穴和得氣,且不容易刺傷血管和神經,能保證操作安全。3.2氣至目的:清“刺之要,氣至也”進針之后要力求得氣。影響得氣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針刺時機、患者體質、針刺深淺、穴位的準確度、患者的感覺等。如果入針后不得氣,則應采取行針手法,使其得氣。行針的目的是催氣,催氣乃為了得氣?!鹅`樞·九針十二原》曰:“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云,明乎若見蒼天。刺之道畢矣”??梢姎庵僚c否,是針刺有效的基礎,若患者不能得氣,就要用適當?shù)男嗅樖址▉泶邭??!敖槨钡男嗅樖址ㄍ扇∧磙D飛法,也就是傳統(tǒng)的“飛針”手法。此法非常實用,而且容易掌握?!帮w法”的操作是用拇指與示、中指相對捏持針柄,一捻一放,捻時示、中指內屈,放時示、中指外伸,搓動針柄,如此連做3次,整個手呈小鳥飛狀。飛法能加強患者的針感,使其得氣。3.3瀉法在瀉法和主導下采養(yǎng)血瀉法工藝在得氣的基礎上,行適當?shù)难a瀉手法,才能實現(xiàn)傳統(tǒng)針灸補虛瀉實、疏通經絡、調和陰陽的治病作用。“靳三針”常用的補瀉手法包括補法、瀉法和導氣同精法(導氣法)?!敖槨钡尼樂ㄑa瀉往往采用《內經》補瀉中最主要的提插補瀉法,因為其他補瀉方法(如迎隨、捻轉、開闔、呼吸補瀉法等)都是以提插補瀉作為基礎的。提插補瀉要在得氣的前提下,在肢體遠端的五輸穴上行補瀉。例如治療鼻炎,不在鼻三針上做補瀉手法,而選在遠端的合谷穴上;治療眼疾,不能在眼三針上做補瀉手法,而應選擇太沖、光明、養(yǎng)老等遠端穴;治療耳疾,不能在耳三針上提插,而應選擇遠端的中渚、外關、太溪等穴。每條經脈都有五輸穴,做手法時應遵循“補其母穴,瀉其子穴”的原則,最常用的還是五輸穴。補法應重按輕提。“重按”,意思是緩而緊(將針緊緊地捏住,慢慢地往下壓);“輕提”,意思是快而松(將針緊緊地往下壓之后,一松,很快地提上來)。重按輕提的手法是在毫厘之間的。瀉法應輕按重提。針刺得氣以后,針在深處,醫(yī)者輕輕將針尖一點,然后緊緊捏住針柄往上提。導氣同精法,在《內經》中又稱導氣法?!鹅`樞·五亂》曰:“徐入徐出,謂之導氣,補瀉無形,謂之同精”。操作要點是進針后用同等的力度持針,緩慢提插,既不補也不瀉,以達到導氣、同精的目的。醫(yī)者應察言觀色,針隨患者的呼吸徐入徐出。操作過程中,應用暗示法,讓患者的呼吸盡量追隨醫(yī)者的呼吸,用醫(yī)者的氣來引導患者,導向一個有規(guī)律的、健康的呼吸節(jié)律。灸法補瀉和提插補瀉是一個道理。行補法時,應溫和懸灸,然后慢慢地靠近穴位,輕輕地提起來。例如補關元、氣海,醫(yī)者一手持艾條,另一只手的手指輕輕地放在穴位附近以感受溫度,將艾條慢慢靠近穴位,此時患者會覺得越來越熱,待其感覺到燙的時候,輕快地將艾條提起來,然后再慢慢地靠近患者皮膚,如此反復。行瀉法時,應將艾條迅速靠近患者皮膚,當患者感覺到很燙的時候,慢慢提起,引邪而出。例如治療寒邪所致的腹瀉,可以在天樞、關元、氣海穴做灸法瀉法,一邊熏一邊吹,當皮膚發(fā)燙的時候,慢慢提起。行導氣同精法時,往往選擇四神穴、百會穴、背俞穴進行。操作方法是慢慢地往下放,在溫和灸得到溫度的時候(稱為“得氣為度”),再慢慢地往上提,就像前面所講的“徐入徐出”。補瀉的效應是以患者的主觀感受為主?!把a”,是補的經脈之氣,患者自我覺得“若有所得”;“瀉”,是瀉經脈之氣,患者自我覺得“若有所失”。“補瀉無形”,是患者自我覺得既沒有“得”,也沒有“失”,但整個人之“氣”變得比治療前明顯順暢。4兩神合一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