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辯證唯物論的人生哲學(節(jié)選)辯證唯物論的人生哲學(節(jié)選)
辯證唯物論的人生哲學(節(jié)選)
張岱年
意大利的唯心哲學家克羅契①曾說:想從馬克思的遺教中找到一個知識論,或者是可以的,但如想找出一個人生哲學,大概是無望的。這話似然而實不然。馬克思、恩格斯雖未正式提出一個完整的人生哲學系統(tǒng),但是他們的學說中蘊含著偉大的人生哲學,他們常常談論到人生的根本問題,并且談得極其深切精辟,只是沒有以系統(tǒng)的形式寫出來而已??梢哉f,他們不僅有人生哲學,而且這種人生哲學非前人所能及。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哲學,可以說是唯物史觀的人生哲學,也可以說是社會主義的人生哲學,乃是一種科學的、革命的人生哲學。革命的哲學會引起哲學的革命,而革命的人生哲學,更會引起人生哲學的革命。人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之最主要的出發(fā)點,尤在認為人是社會的人?!R克思又認為實際上是先有社會后有個人的,他說:“人是最初在別人身上看見他自己認識他自己的”。先有社會意識,然后才有個人意識。人是社會的人。人是在社會的實踐中發(fā)展的?!R克思更注重勞動對于人生的意義。人之所以能進化為人,是勞動的結果,人的理智亦是勞動的產(chǎn)物。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人的性質是為勞動的狀態(tài)所決定的。社會的生產(chǎn)狀態(tài),規(guī)定著人?!q證唯物論之“社會的人”的觀念,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發(fā)。其余各派哲學所講的人,其實都是抽象的人,不是現(xiàn)實的人,故其所論也只是空想的人生哲學。辯證唯物論乃把人的本質看作具體的社會關系之總和。人一定是屬于某一社會形式的,超乎特殊社會、超乎特殊階級的普通的人,只是空虛的抽象而已??朔h(huán)境與改變人性
辯證唯物論在根本上是極其注重人與環(huán)境之交相作用的。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卻能克服自然;人是一定的社會關系的產(chǎn)物,卻能變革社會。人在改變環(huán)境的過程中,也改造自己,變化其天性,而成為新的人?!q證唯物論既要改變自然、變革社會,又要求改造人類,認為此三事是分不開的。可見這種人生哲學是何等的博大而切實。自由及理想
……辯證唯物論認為人要變革世界,改造現(xiàn)實,不僅應認識世界發(fā)展變化的歷程,而且在實踐中應當充分地發(fā)揮能動作用。然而不可隨意作為,必須依循客觀的規(guī)律。人類的真正自由、真正向上只有憑藉唯物論的觀點才能獲得。只有唯物論才能把人類從一切空虛的幻想中解放出來,在世界上建設實美實善德人生。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源于一定的社會需要和一定的社會關系。道德乃是基于社會的生活條件而產(chǎn)生的行為規(guī)范。在群體內,為滿足群體之需要,各分子的行動必受一定的制約,必須作一定的行動,久之遂成為行為的規(guī)范,并被尊崇而具有普遍的約束力。一切道德都受社會關系的歷史發(fā)展的制約,隨其變化而變化。一切道德觀念、道德范疇都是有時間性的、是必然變化的。社會發(fā)展到不同的階段,道德也就隨之改變。道德為社會經(jīng)濟狀況所決定,而亦能促進社會之發(fā)展,道德之重要即在于此。……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問題是不能用訓誡或說教的方法來解決,但道德仍與之有重要關系。沒有人類的符合客觀實際的意識,什么社會變革也是不可能的;而在人類的意識中,總是含有某種道德理想的。道德對鞏固團結,促進斗爭,確實有其不可忽視的作用。沒有革命道德,革命必然難于成功?!偨Y
……最正確的是辯證唯物論的人生哲學,它既注重理論,又注重實現(xiàn)理想之途徑;它不僅注意物質情況,更思所以改變之、克服之;它不僅不忘現(xiàn)實,更要求對現(xiàn)實進行變革;它不僅不忘理想,更要求蓄積實現(xiàn)理想的物質力量。只有這種人生哲學,才能切實地改善人的生活。……原載1934年2月22日和3月8日天津《大公報·世界思潮》副刊第66、67期。
〔解釋〕①克羅契:即克羅齊(1866—1952),意大利文藝批評家、歷史學家、哲學家。主要著作有《精神哲學》、《作為表現(xiàn)的科學和一般語言學的美學的歷史》、《黑格爾哲學中的死東西和活東西》、《美學原理》等?!茶b賞〕張岱年(1909—2022),字季同,別號宇同,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獻縣。父親張濂,光緒進士,授職翰林院編修。長兄張崧年(申府)是中國現(xiàn)代哲學家,對張岱年的學術道路選擇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張岱年于1933年任清華大學助教,1952年調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后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華孔子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等。一生著作等身,主要專著有《中國哲學大綱》、《中國哲學發(fā)微》、《中國倫理思想研究》、《中國古典哲學概念范疇要論》、《玄儒評林》、《文化與哲學》、《中國文化與文化論爭》、《張載——中國十一世紀唯物主義哲學家》、《中國唯物主義思想簡史》等。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
關于本文,1983年《張岱年全集》出版時他自己有個說明:“這是我1934年春發(fā)表的一篇闡述馬克思主義道德學說的文章,內容僅僅是個人的一些體會。篇中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著作的文句,是根據(jù)30年代初的譯文,有些是從英文轉譯的,原來的版本已無從檢查。這些引文與近年來的標準譯文不同,為了保存歷史原貌,亦未加修改,事實上此文不過是30年代初期的一段陳跡而已。”從中知道,這是闡述馬克思主義道德學說的文字,是他對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念的思考?;仡檹堘纺晟?,可知這確實是他整個學術探討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張岱年在《自傳》中說,他在中學時期就立下了學術救國之志,深入研究古代哲學典籍。大學期間又在其兄指導下,大量研讀哲學著作。其中英國哲學家羅素、摩爾、懷特海的哲學著作,使他對分析哲學的方法和理論有所了解;而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的唯物主義哲學的譯著,使他認識到“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是當代最有價值的學說”。他在20世紀20—30年代,先后寫了《先秦哲學中的辯證法》、《秦以后哲學中的辯證法》、《顏李之學》、《中國元學之基本傾向》、《中國思想源流》、《關于新唯物論》、《辯證唯物論的知識論》、《譚理》等重要哲學論文,第一次系統(tǒng)梳理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唯物論思想,闡發(fā)了中國的辯證法思想,顯揚了中國人本思想,而且嘗試以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解釋社會人生。《辯證唯物論的人生哲學》就是這一時期的論文。張岱年首先接觸的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與西方哲學,他不贊成同時代人激進的“全盤西化”與保守的“復古”言論,認為這些觀點均有所偏,或趨于過激,或走向極端。他要求超越其上,走出中國人自己的新路來。受張崧年“列寧、羅素與孔子,三流合一”思想的影響,張岱年提出了“新唯物論”的思路。他在1933年所寫的《關于新唯物論》中,對新舊唯物論作出區(qū)別,并提出以馬克思、恩格斯所創(chuàng)立的學說為代表,用辯證法來處理問題,同時兼顧人的理想性和精神力量,認為“唯物、理想、解析之綜合,實乃新唯物論發(fā)展之必然的途徑”。這個觀念在張岱年那里可以說是一以貫之的,他在《論現(xiàn)在中國所需要的哲學》中就說過:“中國處于國家和文化存亡的關鍵時期,必須有一個共同的文化理想來指引、激勵中國人的精神,為這需要一個偉大所謂有力的哲學作一切行動事業(yè)之最高指針?!睘榇艘筮@種哲學能融會中西哲學之優(yōu)長于一體,能激勵國人的精神,給國人一種力量,并能具有在方法論、知識論等方面的新意。因此在引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時,張先生便既注意到在方法上將唯物辯證法與形式邏輯的分析方法綜合起來,還關注到人生觀念等方面的考察。張岱年認為哲學要發(fā)揮“激勵中國人精神”的作用,就不能離開對人生觀念的闡述。與一部分新實在論者將人生與理想排除在哲學之外相反,他提出“人生與理想正是哲學的中心問題”。因為除哲學外,沒有其他學問論及人生總原則及理想,而“人群實甚需要對于人生準則與理想的提示,以為安心定志之根據(jù)。研究人生之實際而審衡其理想,實為哲學之不可逃避之責任”(《天人五論》)。這應當就是他思考辯證唯物論的人生觀念的由來。這一思想與當時社會探討馬克思主義偏重于政治思想、歷史觀念的思潮不盡相同??疾烊松軐W的目的是要使人明了人生的意義。張岱年認為一事物的意義,即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關系。人生的意義,也就是人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里涉及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由與必然的關系等。這就是本文中有關“人的本質”、“自由及理想”等內容討論的原因。我們看到張岱年在討論“人的本質”時涉及了人與勞動、人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并由此引出人的自由與理想之間的關系。應當說是一種與中國傳統(tǒng)人生觀念差異性很強的論證。張岱年對由人生觀念為進路的道德觀探討中,提出道德是源于一定的社會需要和一定的社會關系的,它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當然它是具有時間性并有所變化的,正如他在《道德之“變”與“常”》一文中說到的:“新舊道德之對待關系,亦對立而統(tǒng)一的,變革之而同時亦有所保持,且系發(fā)展之?!边@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念的很好解釋。值得一提的是,張岱年雖關注馬克思主義理論,但并不止步于對其中理論的宣傳、介紹,而是注重于對其中觀點的消化、運用。如關于人生觀念,他不僅在《天人五論》等文中將其思想結合于對中國傳統(tǒng)學說的分析,還在《生活理想之四原則》等文中對如何貫徹辯證唯物論的人生觀念作出探究。具體地提出了在人生觀念上的“生理合一”、“與群合一”、“義命合一”、“動的天人合一”的根本綱領與原則。其中的“生理合一”,指的是要將生命、生活的思考與當然準則或道德的規(guī)律結合起來,實際上是設法使人群的生活更美滿些,這就是道德實踐?!芭c群合一”,是與社會國家為一體,把個人與群體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使個人在群體的環(huán)境中成長并獲得更好地發(fā)展?!傲x命合一”,即理想之當然與現(xiàn)實之必然的結合。這涉及人在生活環(huán)境中,既有著適應也有著改造的關系?!皠拥奶烊撕弦弧?,即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LY/T 3418-2024林草電子公文處理流程及系統(tǒng)運行管理規(guī)范
- 四年級數(shù)學上聽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3.2《提多項式公因式》聽評課記錄
- 生活保障信托協(xié)議書(2篇)
- 環(huán)保工程承包協(xié)議書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章實數(shù)課題實數(shù)的運算和大小比較聽評課記錄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6.2《師生交往》聽課評課記錄1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4.2 平移》聽評課記錄
- 浙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閱讀材料 楊輝三角與兩數(shù)和的乘方》聽評課記錄2
-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教室》聽評課記錄
- 刑事訴訟法課件第十章管轄與立案
- 視頻會議室改造方案
- 四川省2024年中考數(shù)學試卷十七套合卷【附答案】
- 【中考真題】廣東省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試卷
- GB/T 32399-2024信息技術云計算參考架構
- 2025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五級人工智能訓練師(初級)職業(yè)技能等級認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2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
-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診治
- 綜合客運樞紐換乘區(qū)域設施設備配置要求JTT1066-2016
- 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2023)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