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南北政新解_第1頁
王冰南北政新解_第2頁
王冰南北政新解_第3頁
王冰南北政新解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王冰南北政新解

研究《內(nèi)經(jīng)》,探索《運氣》。在《南北政治》一文中,這也是《內(nèi)經(jīng)》的一個難題?!捌吆Π艘妗崩碚撟怨乓詠砭捅徊煌目捶āV?0年代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竹簡醫(yī)書面世,豁然冰釋?!澳媳闭崩碚撛瘯允炯入y,不妨就郢書而陳燕說,從《內(nèi)經(jīng)》一貫學術思想出發(fā),以經(jīng)解經(jīng),暫為“南北政”辟以別解,俾能讀通原文?!澳媳闭蔽淖忠娸d《素問至真要大論》,原文曰:“夫子言察陰陽所在而調(diào)之,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大小齊等,命曰平,陰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視歲南北可知之矣。帝曰:愿卒聞之。岐伯曰: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厥陰在泉,則右不應;太陰在泉,則左不應,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太陰司天,則左不應。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歲,三陰在下則寸不應;三陰在上則尺不應。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應;三陰在泉,則尺不應。左右同?!绷攘劝儆嘧?遺有不少疑問:何謂“南北政”?何謂“南政之歲、北政之歲”?何謂“不應”?何謂“相應”?何謂“反其診則見”?這些問題互相聯(lián)系,構成“南北政”理論懸案,對每一問題求解,需緊扣原文,照應前后,方可理義通達。1南北政歲及其劃分“政”字屢見于《素問》。如風“其政為散”,火“其政為明”(《五運行大論》);“歲木不及,化氣不政”,“東方生風,其政舒啟”(《氣交變大論》);“三之氣,天政布”,“太陰司天之政”(《六元正紀大論》)等等。從中可見,“政”表示五運或六氣在值時年歲“布政”、“施政”、“行政”之義,而“南政”、“北政”之“政”字,其義亦莫能外。本文認同王冰“南政”為“面南行令”之說,認為“主政者”居北而面南布政行令為“南政”,居南而面北布政行令為“北政”。至于“主政者”為誰?是五運抑或六氣布政何以有南北之異何歲南政何歲北政?注家尚無公允解釋。王冰稱“木火金水運”為北政,“土運之歲”為南政。景岳循其說,以“五運以土為奠”作解,徑指“甲已二歲為南政,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八歲為北政”。此說以五運主政,天干紀歲,但嫌南北分政多寡懸殊,與《素問》運氣各篇五運政令均等之慣例不符。另有注家以六氣主政,地支分歲,但終不能說通原文道理。任應秋教授舉從陸莞泉之說,以亥子丑寅卯辰六歲為南政,巳午未申酉戍六歲為北政,使南北政歲均齊,于理不悖,但仍難通釋原文脈象“不應”之理。本文認為,據(jù)原文所述,南北政年歲劃分原則有三:其一,南政北政年歲須均等;其二,十二支化為三陰三陽六氣,每氣所應二支必須分屬南北政歲之中;其三,南北政歲于空間方位中需確有南北區(qū)別。鑒此,本文為南北政歲作如下劃分:將司天每歲所居十二辰方位,依東西徑兩分之,南北各得六辰,其卯、辰、巳、午、未、申六辰在南,其對應六歲,司天居南,故面北布政,便為北政;酉、戌、亥、子、丑、寅在北,其對應六歲,司天居北,故面南布政,便與南政。2陰三陰脈象所應也應在人迎、陰脈南北分政,脈診不同,原文提出脈有“相應”與“不應”之候。自王冰以降,注家只為“不應”作解,認為少陰脈“沉細而伏,不應于指”為“不應”。至于脈因何不應,何獨少陰脈不應,則有兩說:一云六氣以少陰為君,君象無為,不主時氣,故少陰所在其脈不應;一云“陽道實陰道虛”,“三陽所在,其脈無不應者,氣之盈也,三陰所在,其脈有不應者,以陰氣有不及,氣之虛也,然三陰之列,又惟少陰獨居乎中,此又陰中之陰也,所以少陰所在為不應?!币陨险f法,于陰陽之理雖通,然離原文則遠。脈象由指下驗得,無論浮沉伏洪,均從脈體搏動應指而定,脈不應指,則無脈象可言然則王冰沉細而伏不應于指之說欠妥至其云少陰脈獨有不應,則既與原文三陰并舉之例不合,又有悖陽脈應在人迎、陰脈應在寸口之理?!鹅`樞禁服》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大小齊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陽,一倍而躁,在手少陽。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陽,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倍,病在足陽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陽明?!薄按缈诖笥谌擞槐?病在足厥陰,一倍而躁,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陰,二倍而躁,在手少陰。寸口三倍,在足太陰,三倍而躁,在手太陰?!薄鹅`樞經(jīng)脈》、《靈樞終始》亦有類似文字。再看南北政”原文:“察陰陽所在而調(diào)之,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小大齊等,命曰平,陰之所在寸口何如?”將以上兩段文字加以對照,不難看出,后者所稱“論”系指《靈樞禁服》等篇而言,其所稱“相應”,蓋指寸口脈與人迎脈往來同步,大小相當。還可看出,所謂“陰陽所在”,指三陰三陽所對應之脈位,即三陽應于人迎、三陰應于寸口。陰陽脈象之“相應”,除于人迎寸口兩部往來趨同、大小齊等而外,三陰三陽六氣尚有各自特征脈象顯現(xiàn)于人迎寸口各部?!端貑栔琳嬉笳摗酚谡撌瞿媳闭}之先已說明三陰三陽脈象特征:“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其脈浮,陽明之至短而澀,太陽之至大而長?!迸c“相應”相反,若寸口寸尺四部(本文按:寸口之關前為寸,關后為尺,左右共四部,原文未論關部)之某部若未見六氣特征脈象,便不能與人迎脈大小齊等、俱往俱來,即為“不應”。寸口脈何以有“相應”和“不應”?這與六氣應脈規(guī)律有關。3陰三陽之氣,原置石頭之形,原氣分形,其符合“應近不應遠”的“三陰”三陰之氣值。請看,“六氣分主客,主氣客氣各有應脈規(guī)律。主氣應脈,歲歲不變,依六步主氣之序,初之氣厥陰其脈弦,二之氣少陰其脈鉤,三之氣少陽其脈大而浮,四之氣太陰其脈沉,五之氣陽明其脈短而澀,終之氣太陽其脈大而長??蜌鈶}如何?《素問五運行大論》曰:“天地之氣,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于診也。《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此之謂也。帝曰:間氣何如?岐伯曰:隨氣所在,期于左右。”可見,三陰三陽之氣,若值為司天或在泉,則不應于脈,惟其值為左右間氣,方可見于左右脈部。又因三陽應脈人迎,三陰應脈寸口,而每歲四步間氣必有兩部屬三陽,兩部屬三陰,故每歲只見兩步間氣反映于寸口尺寸四部之脈。其應脈狀況有四:或見于左左尺部或見于左右寸部或見于左寸左尺或見于右寸右尺。惟其如此,寸口脈左右尺寸四部亦必有兩部無客氣脈應,即“不應”。其“不應”狀況亦四:或不應于左右尺部,或不應于左右寸部,或不應于右寸右尺,或不應于左寸左尺。究竟寸口四部兩應與兩不應如何,當視歲政南北而定。南政之歲,司天居北,在泉居南,人面南而立,背對司天,尺在后面而寸在前,司天及其左右間氣近尺而遠寸,在泉及其左右間氣近寸而遠尺。設其脈氣相應符合“應近不應遠”之理,則司天之左右間氣必應脈于左右尺部,而在泉之左右間氣必應脈于左右寸部。北政之歲與之相反,司天居南,在泉居北,人仍面南而立,面對司天,故司天及其左右間氣近寸而遠尺,在泉及其左右間氣近尺而遠寸,司天之左右間氣應脈于左右寸部,在泉之左右間氣應脈于左右尺部。于是,四步間氣之對應脈位可定。每歲屬三陰之兩步間氣,便依南北政歲間氣脈位而顯現(xiàn)于寸口脈相應兩部,所余兩部既無三陰客氣脈應,便不能與人迎處三陽客氣脈相應,故出現(xiàn)“不應”之脈。4尺部諸不應者,均有其所應基于以上論述,南北政原文可得詮釋。北政卯歲,少陰在泉,間氣為左太陰右厥陰,分別應于左右尺部,陽明司天,間氣為左太陽右少陽,應在人迎,不應于寸口,故寸口脈兩寸部無相應客氣之脈。此即原文“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北闭隁q,少陽司天,間氣為左陽明右太陰,太陰應于左寸部,陽明自應于人迎;厥陰在泉,左少陰右太陽,少陰應在左尺部,太陽應在人迎,故右側(cè)寸口尺寸皆無相應客氣之脈,即“厥陰在泉,則右不應。”北政辰歲,太陽司天,間氣為左厥陰右陽明,厥陰應在右寸,陽明應在人迎;太陰在泉,間氣為左少陽右少陰,少陰應在右尺,少陽應在人迎,故左側(cè)寸口尺寸皆無客氣脈應,即“太陰在泉,則左不應?!蹦险託q,少陰司天,間氣為左太陰右厥陰,分別應在左右尺部;陽明在泉,間氣為左太陽右少陽,皆應于人迎脈,故寸口兩寸皆無客氣脈應,即“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蹦险q,厥陰司天,間氣為左少陰右太陽,少陰應于左尺部,太陽應于人迎脈;少陽在泉,間氣為左陽明右太陰,太陰應于左寸,陽明應于人迎,故右側(cè)寸口尺寸皆無客氣脈應,即“厥陰司天,則右不應?!蹦险髿q,太陰司天,間氣為右少陽右少陰,少陰應于右尺,少陽應于人迎:太陽在泉,間氣為左厥陰右陽明,厥陰應于右寸,陽明應于人迎脈,故左側(cè)寸口尺寸皆無客氣脈應,即“太陰司天則左不應上述諸不應之脈凡寸部不應必尺部見應,左(或右)脈不應,必右(或左)脈見應,故原文稱“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以上是從寸部脈為主分析,若以尺部脈為主分析道理亦然。北政之歲,三陰值為在泉,有兩寸不應和左(寸尺)、右(寸尺)不應之情,已于前述。北政之歲,三陰值為司天時,情況如下:午歲少陰司天,間氣為左太陰右厥陰,分別應于右寸和左寸;陽明在泉,間氣為左太陽右少陽,皆應于人迎脈,故而尺部不應。巳歲厥陰司天,間氣為左少陰右太陽,少陰應于之歲,三陰為在泉時,情況如下:酉歲陽明司天,間氣為左太陽少陽,皆應在人迎脈,少陰在泉,左太陰右厥陰,分別應于右寸和左寸,故兩尺皆不應。寅歲少陽司天,間氣為左陽明右太陰,太陰應于右尺,陽明應在人迎脈,厥陰在泉,間氣為左少陰右太陽,少陰應于右寸,太陽應于人迎脈,故左側(cè)尺脈(包括右寸,太陽應于人迎脈;少陽在泉,間氣為左陽明右太陰,太陰應在右尺,陽明應在人迎脈,故左側(cè)尺部(包括寸部。按:因問:“尺候何如?”故原文只言尺,未言寸,下同)不應。未歲太陰司天,左少陽右少陰,少陰應在左寸,少陽應在人迎脈;太陽在泉,間氣為左厥陰右陽明,厥陰應在左尺,太陽應在人迎脈,故右側(cè)尺部(包括寸部)不應。是即“三陰在上,則尺不應”。南政之歲,三陰值為司天,有兩寸不應和左寸(包括尺)及右寸(包括尺)不應之情,已如上述。南政寸脈)不應。戌歲太陽司天,間氣為左厥陰右陽明,厥陰應于左尺,陽明應于人迎脈;太陰在泉,間氣為左少陽右少陰,少陰應在左寸,少陽應在人迎脈,故右側(cè)尺脈(包括寸脈)不應。是即“三陰在泉,則尺不應”。原文末尾有“左右同”三字是略文,上文分析寸候時有雙寸不應與左寸和右寸不應三種形式,及分析尺候時,則將三種形式即雙尺不應、左尺不應和右尺不應略為“尺不應”,所以用“左右同”三字表示尺候之左尺和右尺不應亦如寸候有相同情形。如北政之歲,厥陰在泉則右尺不應,厥陰司天則左尺不應;南政之歲,厥陰司天,則右尺不應,厥陰在泉,則左尺不應(見附表)。5南北政歲與氣候變化綜上所述,本文探討南北政及相關問題,可歸納為四點:1.“南北政”是運氣學說概念,“政”指司天布政,每年司天更易,方位有南北之別,故有南政北政之分。其意義在于分析客氣脈候。2.南北政歲區(qū)分取決于歲支方位,酉、戍、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