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c739f362c81f7b9ea2aa47863adffe/13c739f362c81f7b9ea2aa47863adffe1.gif)
![鐵路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c739f362c81f7b9ea2aa47863adffe/13c739f362c81f7b9ea2aa47863adffe2.gif)
![鐵路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c739f362c81f7b9ea2aa47863adffe/13c739f362c81f7b9ea2aa47863adffe3.gif)
![鐵路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c739f362c81f7b9ea2aa47863adffe/13c739f362c81f7b9ea2aa47863adffe4.gif)
![鐵路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c739f362c81f7b9ea2aa47863adffe/13c739f362c81f7b9ea2aa47863adffe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30A.隧道內賦存天然氣,所有施工機電設備均采用防暴型,按瓦斯隧道相關要求組織施工,瓦斯探測、檢測控制標準及處理措施按《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guī)范》及《煤礦安全規(guī)程》組織施工,并建立健全安檢制度,制定各種應急預案;B.隧道進出口及淺埋段施工時應加強大管棚超前注漿支護,并加強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及時跟進;C.全隧巖層傾角較緩,拱部易掉塊形成塌方,施工中應加強初期支護變形的監(jiān)控測量,根據(jù)實際情況,必要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并及時施作二次襯砌,防止塌方發(fā)生;D.本隧出口為反坡,施工中需機械排水,應配備足夠的排水設備,防止地下水軟化圍巖;E.二次襯砌的施工,應根據(jù)監(jiān)控量測及反饋結果確定,一般在隧道周邊收斂變形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如變形速率增長較快或變形較大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及進行變更設計;F.施工中要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并根據(jù)超前預報的地質情況,提出工程措施意見,以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7.4.31梅嶺關隧道工程概況梅嶺關隧道位于xx盆地北東部的xx市元壩區(qū)石井鋪鄉(xiāng)。該隧屬低山溝谷侵蝕地貌,進出口均為深切溝谷,溝壁地形陡峻,均為懸崖,洞身穿越數(shù)個小山包,地形起伏較大,地面坡度變化大,陡緩坡相間,地面坡度15°~50°,局部為陡崖,其地面標高580m~1000m,相對高差約420m。地面植被發(fā)育,陡坡多為喬木林,緩坡多劈為旱地或水田。隧道起止里程為DK607+330~DK615+605,全長8275m,為雙線隧道。隧道內為人字坡,進口端4.9‰的上坡,出口端-3.0‰的下坡。進口249.3m及出口588.63m位于7000m半徑的曲線上。全隧III級圍巖占隧道總長93.3%,IV級圍巖占隧道總長3%,V級圍巖占隧道范圍內覆蓋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坡洪積層、坡殘積層、崩坡積層,下伏基巖層為白堊系下統(tǒng)劍閣組淺紅色砂巖與磚紅色泥巖,白堊系下統(tǒng)劍門關組淺紅色厚層砂巖與磚紅色砂質泥巖,侏羅系上統(tǒng)蓮花口組紫紅色泥巖、泥質粉砂巖。隧道位于龍門山印支褶皺帶東部、xx中坳斜燕山褶皺區(qū)之川北凹斜東部,新場向斜軸在DK616+500穿越隧道。隧道地表發(fā)育多條沖溝,地表水主要為溝水及堰塘蓄水。地下水主要存在兩種類型,即第四系松散堆積層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隧道平常涌水量14870m3/d,雨季涌水量17800m3/d。隧道進口局部有危巖落石。九龍山地區(qū)有深層天然氣賦存,在蒼溪縣元壩場發(fā)現(xiàn)全國第4大整裝氣田;天然氣等有害氣體可能順著巖層構造裂隙侵入、賦存于隧道范圍。施工方案本隧道采用出口+平行導坑施工方案,鉆爆法施工。(輔助坑道位置及長度見下圖),鉆爆法施工,洞內運輸采用無軌運輸方式。從兩端洞口工區(qū)、平導工區(qū)施工正洞時,原則上盡量利用大型機械施工。Ⅲ級圍巖地段,可采用鑿巖臺車進行全斷面開挖,Ⅳ、Ⅴ級圍巖及時進行工序轉換,采用人工鉆爆法臺階開挖或弧形導坑法施工。出碴采用裝載機裝碴、大噸位自卸汽車運碴。隧道開挖均應采用光面爆破技術,嚴禁欠挖,盡量減少超挖和避免大范圍擾動圍巖。同時加強施工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初期支護采用噴錨網(wǎng)為主的支護方式,Ⅲ級圍巖拱部局部宜設置格柵;Ⅳ級圍巖除拱墻格柵鋼架外,宜結合超前錨桿對圍巖進行預支護;Ⅴ級別圍巖采用全斷面型鋼鋼架,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加固地層。隧道進出口段全斷面設型鋼鋼架。在洞口段設置一環(huán)超前管棚,并結合大管棚拱部設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加固地層。施工中應加強監(jiān)測,密切注意圍巖變化,并及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二次襯砌按新奧法原理根據(jù)圍巖收斂情況應及時施工,本隧道應均采用曲墻帶仰拱襯砌,襯砌仰拱超前,仰拱一次灌注,隧道貫通后完成整體道床的施工。隧道進口危巖落石應采用清除孤石后掛被動防護網(wǎng)措施處理。隧道洞口宜采用30米斜切明作襯砌,暗作段除進出口Ⅴ級淺埋段采用淺埋復合襯砌外,其余采用普通復合襯砌。工期安排為加快施工進度,滿足工期要求,該隧道設置了平行導坑。分三個工區(qū),即進口平導工區(qū)、出口平導工區(qū)、出口工區(qū)。施工準備時間正洞出口及輔助坑道均按2個月考慮。隧道總工期30.23個月。計劃說明如下:.1梅嶺關隧道進口平導進口平導工區(qū)承擔隧道進口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到2011年11月14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4317米,Ⅲ級圍巖4032米,進度指標180米/月;其中Ⅳ級圍巖230米,進度指標90米/月;Ⅴ級圍巖55米,進度指標.2梅嶺關隧道出口平導出口平導全長1300米,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到2010年6月13日,其中Ⅲ級圍巖1015米,進度指標180米/月;Ⅳ級圍巖120米,進度指標150米/月;Ⅴ級圍巖185米.3梅嶺關隧道出口出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出口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到2011年11月11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3958米,Ⅲ級圍巖3038米,進度指標180米/月;其中Ⅳ級圍巖740米,進度指標90米/月;Ⅴ級圍巖180米,進度指標7.4.31A.隧道進出口、淺埋及偏壓段施工時應加強大管棚超前注漿支護,并加強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及時跟進;B.隧道通過褶皺帶,施工特殊地段時采用超前導管預注漿加固,加強監(jiān)控量測,及時總結圍巖收斂情況,充分利用量測結果來指導施工,并實施動態(tài)管理,并及時完成二次襯砌;C.反坡地段施工時,當隧道穿過隔水層時,有突然涌水的可能。施工中,應有應急準備,一旦發(fā)生涌水,要盡快安裝抽水設施,迅速排出,確保安全;D.隧道可能存在有害氣體,施工中按《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guī)范》及《煤礦安全規(guī)程》組織施工,全隧道采用超前探孔探明有害氣體情況,為后續(xù)施工提供安全保障,施工期間加強通風和在害氣體監(jiān)測;E.隧道內地下水對混凝土具弱硫酸鹽酸性侵蝕及弱溶出型侵蝕施工中應逐段化驗地下水,當?shù)叵滤哂星治g性時,應根據(jù)侵蝕類型、侵蝕程度,采用相應抗侵蝕等級的混凝土。F.二次襯砌的施工,應根據(jù)監(jiān)控量測及反饋結果確定,一般在隧道周邊收斂變形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如變形速率增長較快或變形較大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及進行變更設計;G.施工中要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并根據(jù)超前預報的地質情況,提出工程措施意見,以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7.4.32四方山隧道7.4.32四方山隧道位于xx盆地北東部的xx市元壩區(qū)鴛溪鎮(zhèn),線路出玄真觀隧道后,在熊家嘴方向進入該隧道,隧道起訖里程DK631+367~DK639+220,全長7853m,最大埋深424m。該隧道位于構造侵蝕低山區(qū),單面山跌嶺地貌。進口為緩坡,坡面覆蓋4~12m坡崩積粉質黏土。洞身地形起伏較大,地面坡度變化大,陡緩坡相間,地面坡度15°~35°,局部呈陡崖狀,地面標高595m~975m,相對高差380m,出口位于堆積體后緣、覆蓋層厚2~8m。隧區(qū)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年均降雨量931mm,最大年降雨量1247mm。通常6~9月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75%,最高氣溫41.7°C,最低氣溫-6.6°C,年均氣溫隧道區(qū)覆蓋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崩坡積層,下伏基巖為白堊系下統(tǒng)劍閣組、劍門關組淺紅的,灰白色厚層砂巖與磚紅色泥巖。7.4.32四方山隧道長7853m。如下:施工過程中,在確保施工安全的情況下盡量采用大型機械設備開挖,Ⅲ級圍巖地段,可采用全斷面法開挖,Ⅳ級圍巖采用臺階法開挖(必要時留核心土),Ⅴ級圍巖級采用弧形導坑法施工,必要時采用中隔壁法(CD法)或交叉中隔壁法(CRD法)。仰拱必須超前,支護采用先拱部后邊墻自上而下的順序施工,襯砌采用拱墻一次成形施工。隧道開挖盡量減少超挖和避免大范圍擾動圍巖,確保開挖成形質量以充分發(fā)揮圍巖的自承能力。同時加強施工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采用濕噴工藝,噴射作業(yè)應分段、分片、分層,自下而上交錯進行,當巖面有較大凹洼時,應先填平。初期支護采用錨桿時,錨桿打入方向應接近隧道徑向,但在層狀圍巖中,錨桿的方向宜盡量與圍巖面大角度相交。鋼架應在初噴混凝土后及時架設,鋼架間距視圍巖穩(wěn)定情況而定,松軟破碎地段可適當加密。施工時應加強監(jiān)測,監(jiān)控量測工作必須緊接開挖、支護作業(yè),按設計要求進行布點和檢測,并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及時調整或增加量測的項目和內容。二次襯砌根據(jù)圍巖收斂情況應及時施工,隧道進出口段宜采用加強襯砌斷面,隧道貫通后完成整體道床的施工。7.4.32四方山隧道分三個施工工區(qū),即進口工區(qū)、出口工區(qū)及斜井工區(qū)。施工準備時間正洞進口、出口及斜井均按2個月考慮。隧道土建工期(含道床)為29.73個月。說明如下:7.4.32進口工區(qū)承擔隧道進口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到2011年10月18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3293米,Ⅲ級圍巖2895米,進度指標180米/月;其中Ⅳ級圍巖240米,進度指標7.4.32四方山隧道斜井全長526米,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到2010年1月24日,其中Ⅲ級圍巖326米,進度指標180米/月;Ⅳ級圍巖斜井工區(qū)主攻方向為xx方向,施工起訖時間為:2010年1月24日到2010年7月27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1195米,其中Ⅲ級圍巖1015米,進度指標7.4.32出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出口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到2011年9月12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3366米,其中Ⅲ級圍巖3100米,進度指標180米/月;Ⅳ級圍巖155米,進度指標進度橫道圖如下:7.4.32A.本隧道位于含油氣構造帶,深部天然氣等有害氣體有沿基巖裂隙上溢并在洞身賦存的可能,施工中應全隧加強瓦斯(天然氣)探測、檢測和施工通風,每個斷面布置3個孔,25m一個循環(huán),單孔長度30m,并要求開挖中設5個長5m的加深炮眼對瓦斯進行探測。B.全隧巖層傾角較緩,拱部易掉快形成塌方,施工中應加強初期支護變形的監(jiān)控量測,開挖后必須及時找頂、支護。根據(jù)實際情況,必要是調整支護參數(shù),并及時完成二次襯砌。C.開挖后根據(jù)實測資料,當隧道施工工區(qū)為高瓦斯工區(qū)(瓦斯涌出量大于等于0.5m3D.施工前應調查當?shù)氐木用裼盟闆r,并對地表房屋、公路等建筑物原狀進行詳細調查,并做好記錄,施工中應對隧道施工造成的地表環(huán)境影響進行監(jiān)控,如有異常,應及時報相關單位,以便處理。7.4.33肖家梁隧道工程概況本隧道位于xx盆地北東部的xx市元壩區(qū)鴛溪鎮(zhèn)。線路在鴛溪鎮(zhèn)三岔口進入該隧。本隧道為單洞雙線,線路走向近北南向。隧道進口附近有鄉(xiāng)村公路,交通便利,出口附近約500m,有鄉(xiāng)村便道相通,交通不便。隧道起訖里程D1K642+103~D1K647+265,全長5162m,洞身最大埋深165m,進口軌面設計高程534.310m,出口軌面設計高程522.026m,人字坡,隧道進口至D1K643+750段上坡坡度3‰,坡長1647m,D1K643+750至隧道出口段下坡坡度4.93‰,坡長3515m。隧區(qū)內覆蓋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坡殘積層,下伏基巖為白堊系下統(tǒng)劍門關組紫紅色泥巖、砂巖不等厚互層。本隧地表水主要為出口端常年溝水及隧道洞身段水庫中蓄水,隧道頂為季節(jié)性流水,旱季無水。隧道地下水主要存在兩種類型,孔隙水和基巖孔隙裂隙水。預測隧道正常涌水量為2000m3/d、最大總涌水量為2600m施工方案本隧道采用進出口、進口平導和出口平導輔助施工方案(平導位置及長度見下圖),鉆爆法施工。隧道為瓦斯隧道,洞內運輸均采用無軌運輸方式。施工輔助坑道及正洞時,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原則上盡量利用大型機械施工。進出口淺埋段采用大拱腳臺階法,Ⅲ級圍巖地段采用臺階法施工,Ⅳ、Ⅴ級開挖采用臺階法或弧形導坑法施工。出碴采用裝載機裝碴、大噸位自卸汽車運碴。隧道開挖均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技術,嚴格控制超挖,盡量減少對圍巖的擾動,保證開挖成形質量,以充分發(fā)揮圍巖的自承能力。同時加強施工監(jiān)控量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初期支護采用噴錨網(wǎng)為主的支護方式,圍巖較差地段設型鋼鋼架進行支護加強。淺埋、偏壓段、斷層破碎地帶拱部應設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加固地層。洞口段設置大管棚、拱部設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加固地層,施工中應加強監(jiān)控量測,密切注意圍巖變化,并及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二次襯砌按新奧法原理根據(jù)圍巖收斂情況應及時施工,本隧道全部采用曲墻帶仰拱襯砌。7.4.33為加快施工進度,滿足工期要求,該隧道設置了平導。分四個工區(qū),即進口平導工區(qū)、出口平導工區(qū)、進出口工區(qū)。施工準備時間正洞和平行導坑都按2個月考慮。隧道貫通工期為22.22個月,隧道總工期24.22個月。說明如下:7.4.33進口工區(qū)承擔隧道進口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到2011年7月13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2942米,Ⅲ級圍巖2540米,進度指標180米/月;其中Ⅳ級圍巖175米,進度指標7.4.33出口平導全長1589米,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到2010年5月14日,其中Ⅲ級圍巖1179米,進度指標180米/月;Ⅳ級圍巖175米,進度指標7.4.33出口平導全長1801米,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到2010年7月24日,其中Ⅲ級圍巖860米,進度指標180米/月;Ⅳ級圍巖536米7.4.33出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出口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到2011年7月7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2220米,Ⅲ級圍巖1185米,進度指標180米/月;其中Ⅳ級圍巖7.4.33A.隧道進出口、淺埋及偏壓段施工時,加強大管棚超前注漿支護,并加強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及時跟進;D1K647+060~D1K647+150段地表有房屋,要求采用控制爆破施工;隧道內地質情況復雜,穿越斷層,全為瓦斯隧道,為保證施工安全,施工中開展綜合超前預報預測,首先利用地震波地質探測儀初步探明前方地質情況及天然氣覆存情況,再采用超前地質鉆孔對物探結果進行驗證,根據(jù)探明情況采取相應的工程處理措施;B.隧道存在有害氣體,設備配備、施工作業(yè)程序、施工通風方案、施工管理應嚴格按《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guī)范》及《煤礦安全規(guī)程》組織施工。全隧道采用超前探孔探明有害氣體情況,為后續(xù)施工提供安全保障,施工期間加強通風和在害氣體監(jiān)測,采取噴霧灑水等防塵措施,建立瓦斯的監(jiān)測、報警系統(tǒng),稀釋和排出洞內瓦斯,防止瓦斯積聚。隧道施工人員必須經(jīng)過瓦斯隧道安全技術培訓,經(jīng)考核合格后方可以上崗,必須配備瓦檢儀;C.本隧道覆存瓦斯、天然氣等有害氣體,地下水需經(jīng)水汽分離裝置分離掉天然氣后才允許排入隧道側溝;D.初期支護嚴格按設計施工,減少對圍巖的擾動,確保初期支護的施工質量,并加強地質工作,若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情況與設計不符,必須及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合理確定施工方法,以保障安全;E.仰拱施工應超前二次襯砌施作,分段整體灌筑。二次襯砌的施工,應根據(jù)監(jiān)控量測及反饋結果確定,一般在隧道周邊收斂變形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如變形速率增長較快或變形較大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及進行變更設計。7.4.34圖山寺隧道工程圖山寺隧道位于xx盆地南充市岳池縣。隧道為單線隧道,按設計時速160Km/h客貨(普貨)共線標準設計,隧道起止里程為IDK785+708~IDK789+427,全長3719m,洞身最大埋深192m,進口內軌面設計高程337.94m,出口內軌面設計高程357.92m,隧道進口段上坡坡度5.3‰,坡長592m,中間段上坡坡度5.4‰,坡長2600m,隧道出口段上坡坡度5.3‰,坡長527m。進口196.8m及出口412.51m位于3500m半徑的曲線上。全隧III級圍巖占隧道總長92.09%,IV級圍巖占隧道總長4.17%,V級圍巖占隧道范圍內覆蓋層主要以泥巖、砂巖為主。隧道地質構造簡單,為單斜地層,巖層產(chǎn)狀平緩,局部輕微扭動。隧道主要為季節(jié)性溝水,無常年流水,地表水不發(fā)育。隧道平常涌水量1500m3隧道進出口施工將會大量砍伐林木、破壞植被。隧區(qū)出露地層基本為泥巖、砂巖,泥巖易風化剝落成細粒及碎片狀,對洞口邊坡穩(wěn)定性有一定影響。隧道位于川中產(chǎn)油氣地層,一般埋身2000~2800m。天然氣等有害氣體可能順著巖層構造裂隙上逸,并在隧道洞身范圍基巖裂隙或縫隙中局部游散富集,形成氣囊,并具有隨機性和不均勻性,危及隧道施工。施工方案本隧道是高風險隧道,存在淺埋、塌方、瓦斯等特殊及不良地質。隧道通過瓦斯地段施工原則: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勤監(jiān)測,加強通風、快噴錨。采用進、出口兩個作業(yè)面施工方案,鉆爆法施工,洞內采用無軌運輸方式。各工區(qū)采用大型設備開挖,Ⅲ級圍巖地段,可采用鑿巖臺車進行全斷面開挖,Ⅳ、Ⅴ級圍巖及時進行工序轉換,采用人工鉆爆法臺階法開挖或環(huán)形開挖預留核心土施工。隧道開挖均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技術,嚴格控制超挖,盡量減少對圍巖的擾動,保證開挖成形質量,以充分發(fā)揮圍巖的自承能力。同時加強施工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初期支護采用噴錨網(wǎng)為主的支護方式,Ⅳ、Ⅴ級圍巖拱墻設型鋼鋼架,淺埋、斷層破碎地帶拱部設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加固地層。隧道進、出口段全斷面設型鋼鋼架。在洞口段設置大管棚,拱部設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加固地層。施工中加強監(jiān)控量測,密切注意圍巖變化,及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二次襯砌按新奧法原理根據(jù)圍巖收斂情況及時施工,本隧道采用曲墻帶仰拱襯砌,仰拱及填充混凝土采用鋼模板先行施作,拱墻二次襯砌采用襯砌模板臺車、泵送混凝土一次成型。工期安排隧道分進口工區(qū)、出口工區(qū)。出口工區(qū)承擔1706m,進口工區(qū)承擔2013m。施工準備時間按2個月考慮。隧道貫通工期為16.3個月,隧道土建工期為18.3個月。7.4.34A.隧道進出口、淺埋及偏壓段施工時應加強大管棚超前注漿支護,并加強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及時跟進;隧道內地質情況復雜,穿越斷層,全為瓦斯、天然氣隧道,為保證施工安全,施工中開展綜合超前預報預測,首先利用地震波地質探測儀初步探明前方地質情況及天然氣覆存情況,再采用超前地質鉆孔對物探結果進行驗證,根據(jù)探明情況采取相應的工程處理措施;B.隧道存在有害氣體,設備配備、施工作業(yè)程序、施工通風方案、施工管理應嚴格按《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guī)范》及《煤礦安全規(guī)程》組織施工。全隧道采用超前探孔探明有害氣體情況,為后續(xù)施工提供安全保障,施工期間加強通風和在害氣體監(jiān)測,采取噴霧灑水等防塵措施,建立瓦斯的監(jiān)測、報警系統(tǒng),稀釋和排出洞內瓦斯,防止瓦斯積聚。隧道施工人員必須經(jīng)過瓦斯隧道安全技術培訓,經(jīng)考核合格后方可以上崗,必須配備瓦檢儀;C.本隧道覆存瓦斯、天然氣等有害氣體,地下水需經(jīng)水汽分離裝置分離掉天然氣后才允許排入隧道側溝;D.初期支護嚴格按設計施工,減少對圍巖的擾動,確保初期支護的施工質量,并加強地質工作,若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情況與設計不符,必須及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合理確定施工方法,以保障安全;E.仰拱施工應超前二次襯砌施作,分段整體灌灌筑。二次襯砌的施工,應根據(jù)監(jiān)控量測及反饋結果確定,一般在隧道周邊收斂變形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如變形速率增長較快或變形較大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及進行變更設計。7.4.35桐子林隧道7.4.35桐子林隧道為xx線引入xx樞紐相關工程之一,隧道最大埋深250m。本隧道位于xx市北碚區(qū)之中梁山上,隧道位于嘉陵江左岸,屬低山峽地貌,地形起伏較大,海拔高程在160~690m,相對高差達530m;一般自然坡度30~50°坡面上植被發(fā)育。隧道右側公路沿線居民樓林立。隧道進、出口附近均有公路、便道通過、交通方便。隧道全長2139.37m,洞身最大埋深250m。全隧III級圍巖占隧道總長19.4%,IV級圍巖占隧道總長54.5%,V級圍巖占隧道總長26.1%。起點軌面設計高程224.85m,出口軌面設計高程235.51m,起點至L4D1K2+100段上坡坡度5.4‰,坡長1730m,L4D1K3+830至隧道出口段上坡坡度3.5‰,坡長6m。進口端上覆第四系全新統(tǒng)滑坡堆積、坡殘積粉質黏土、塊石土。下伏基巖為侏羅系中下統(tǒng)自流井組泥巖夾砂巖、頁巖及灰?guī)r;侏羅系下統(tǒng)珍珠組泥巖夾砂巖、石英砂巖、頁巖。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巖裂隙水、巖溶水。預計隧道雨季最大涌水量33200m3隧道存在不良地質為滑坡、巖堆、巖溶、有害氣體及人為坑洞,無特殊巖土。施工方本隧道采用進、出口兩個工作面施工,洞內運輸均采用無軌運輸方式。本隧道是高風險隧道,存在塌方、瓦斯、突泥、突水等特殊及不良地質。線路L4DIK1+384~+962段從滑坡體下部穿越,施工中采用弱爆破、強支護,滑坡體上不宜建設施工住房、料場,供水設施應嚴防滲水、溢水,防止產(chǎn)生地表坍塌及引起地表滑坡危及民房安全。線路L4DIK2+600~L4DIK3+840段可能遇到巖溶,施工時通過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手段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質條件,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避免施工突發(fā)災害的發(fā)生。隧道L4DIK1+940~L4DIK2+600段通過煤層及采空區(qū),施工時加強對隧道周邊的探測,利用地質雷達,徑向鉆孔驗證,預測其采空區(qū),對于拱墻范圍采空區(qū),視其與隧道關系采用加強支護措施擴挖通過,并采用相應的加強襯砌結構,襯砌背后空洞應進行回填;對隧底采空區(qū)則視其性質,采用注漿處理、跨越、回填等措施以確保其安全。隧道通過瓦斯的原則: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勤監(jiān)測,加強通風、快噴錨。采用大型設備開挖,Ⅲ級圍巖臺階法,Ⅳ、Ⅴ級圍巖及時進行工序轉換,采用人工鉆爆法臺階法開挖或弧形導坑法施工。隧道開挖均采用光面爆破或松動爆破技術,嚴格控制超挖,盡量減少對圍巖的擾動,保證開挖成形質量,以充分發(fā)揮圍巖的自承能力。同時加強施工監(jiān)控量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初期支護采用噴錨網(wǎng)為主的支護方式,圍巖較差地段設型鋼鋼架進行支護加強。加強段拱部應設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加固地層。施工中應加強監(jiān)測,密切注意圍巖變化,并及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二次襯砌按新奧法原理根據(jù)圍巖收斂情況應及時施工,本隧道全部采用曲墻帶仰拱加強襯砌,仰拱及填充混凝土采用鋼模板先行施作,拱墻二次襯砌采用襯砌模板臺車、泵送混凝土一次成型。7.4.35桐子林隧道全長2139.37m。隧道總工期:15.3個月,施工準備2個月,貫通工期14.3個月。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1出口工區(qū)出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出口~貫通面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2010年12月26日,共15.3個月;共計完成開挖支護968m,其中V類圍巖.2進口工區(qū)進口工區(qū)承擔隧道進口~貫通面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2010年12月26日,共15.3個月;共計完成開挖支護1171.37m,其中V類圍巖283.37m,施工進度指標60m/月;IV類圍巖7.4.35A.初期支護和圍巖為暗挖隧道主要受力結構,施工時要嚴格按設計辦理,減少對圍巖的擾動,確保初期支護的施工質量,并加強施工地質工作,若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情況與設計不符,必須及時提出,避免盲目施工,以確保安全;B.本隧道是高危險隧道,巖溶發(fā)育,出口段可能發(fā)生涌水施工中要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和排水措施;穿越含煤層時,施工時應加強瓦斯(天然氣)探測、監(jiān)控和施工通風,洞內工作人員必須配備瓦檢儀;設備配備、施工作業(yè)程序、施工通風方案、施工管理應嚴格按《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guī)范》及《煤礦安全規(guī)程》組織施工。巖溶水以排為主,盡量恢復其巖溶通道。施工中需機械排水,配備足夠的排水設備;C.初期支護嚴格按設計施工,減少對圍巖的擾動,確保初期支護的施工質量,并加強地質工作,若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情況與設計不符,必須及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合理確定施工方法,以保障安全;D.仰拱施工應超前二次襯砌施作,分段整體灌筑。二次襯砌的施工,應根據(jù)監(jiān)控量測及反饋結果確定,一般在隧道周邊收斂變形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如變形速率增長較快或變形較大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及進行變更設計。E.施工前對當?shù)鼐用裼盟闆r,地表房屋,公路等建筑物原狀進行詳細調查,并做好記錄;施工中應對隧道施工造成的地表環(huán)境影響進行監(jiān)控,特別時在滑坡段、瓦斯段。如有異常及時報相關單位,以便處理。7.4.36新歌樂山隧道工程新歌樂山隧道設計為140km/h單線雙箱隧道,位于xx樞紐既有渝懷線歌樂山隧道左側。隧道進口里程D1HK2+100,出口里程D1HK6+186,全長4086m。隧道內為人字坡,進口端為3‰上坡,出口為5.5‰下坡。隧道屬剝蝕低山地貌,山脈受構造控制明顯,其走向與構造線一致,分水嶺高程達480-580m,相對高差300。側坡地勢陡峻,植被發(fā)育,山頂由于巖性差異,形成山脊(山嶺)和洼槽谷相間的“筆架形”平行嶺谷地貌景觀。槽谷多位可溶巖溶蝕形成的平坦洼地,其內橫向溝谷發(fā)育,地勢開闊,分布有水田及旱地,民舍密集,并分布有溶蝕洼地,落水洞等。施工方案為加快施工進度,隧道出口段利用渝懷線歌樂山既有平導進行施工,增設2個橫通道。全隧均采用光面爆破、錨噴支護。III級圍巖采用全斷面開挖,IV、V級圍巖采用臺階法施工。(輔助坑道位置見下圖)隧道內地質情況復雜,穿越斷層、可溶巖、含煤地層,為保證施工安全,施工期間進行超前地質預報。先利用物探對隧道前方進行探測,在物探異常區(qū)設置超前探孔預報掌子面前方圍巖、地下水賦存情況,然后決定采取帷幕注漿或開挖后再徑向注漿堵水措施。在含煤地層段利用超前探孔探明煤層位置、厚度,瓦斯含量、壓力,根據(jù)探明情況采取相應的工程處理措施。工期安排分三個工區(qū),進口工區(qū)、平導工區(qū)、出口工區(qū)。進口工區(qū)承擔正洞施工任務967m,平導工區(qū)承擔2353m,出口工區(qū)承擔766m。全隧道施工工期為24.4月。7.4.36A.隧道內地質情況復雜,穿越斷層、可溶巖、含煤地層,為保證施工安全,施工期間先利用物探對隧道前方進行探測,在物探異常區(qū)設置超前探孔預報掌子面前方圍巖、地下水賦存情況,然后決定采取帷幕注漿或開挖后再徑向注漿堵水措施。在含煤地層段利用超前探孔探明煤層位置、厚度,瓦斯含量、壓力,根據(jù)探明情況采取相應的工程處理措施。B.隧道通過褶皺帶,施工特殊地段時采用超前導管預注漿加固,加強監(jiān)控量測,及時總結圍巖收斂情況,充分利用量測結果來指導施工,并實施動態(tài)管理,并及時完成二次襯砌;C.隧道可能存在有害氣體,施工中按《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guī)范》及《煤礦安全規(guī)程》組織施工,全隧道采用超前探孔探明有害氣體情況,為后續(xù)施工提供安全保障,施工期間加強通風和在有害氣體監(jiān)測;D.隧道內地下水對混凝土具弱硫酸鹽酸性侵蝕及弱溶出型侵蝕施工中應逐段化驗地下水,當?shù)叵滤哂星治g性時,應根據(jù)侵蝕類型、侵蝕程度,采用相應抗侵蝕等級的混凝土。E.二次襯砌的施工,應根據(jù)監(jiān)控量測及反饋結果確定,一般在隧道周邊收斂變形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如變形速率增長較快或變形較大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及進行變更設計;F.施工中要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并根據(jù)超前預報的地質情況,提出工程措施意見,以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7.4.37人和場隧道工程概況人和場隧道位于xx市渝北區(qū),設計為120km/h雙線隧道,隧道進口里程DDK149+420,出口里程DDK153+020,全長3600m。隧道內為人字坡,進口端為3.7‰上坡,出口為3‰的下坡。隧道出口端穿過規(guī)模較大的中央美地住宅小區(qū)和比華利豪宅別墅區(qū),通過人和鎮(zhèn)鬧市區(qū)及人和立交橋,高層建筑密布,人口稠密,大小公路縱橫交錯,交通方便。隧道位于龍王洞背斜南西端的西北翼,龍王洞背斜軸向N5°~30°E,全長約63Km,呈“S”型展布,軸部地層由北向南漸新,南西端為該背斜的傾沒端,隧道測區(qū)內呈單斜巖層,巖層走向N10°~75°E,傾向北西,傾角一般5°~15°。隧道區(qū)域構造節(jié)理不甚發(fā)育,局部風化節(jié)理較發(fā)育。其延伸性較差,據(jù)統(tǒng)計節(jié)理產(chǎn)狀為N10°~80°E/37°~90°SW、N10°~80°W/50°~85°SW兩組。隧道穿越的地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筑土、坡洪積層及坡殘積層,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泥巖夾砂巖。出口段DDK152+900~DDK153+020段開挖于人工棄土內。隧區(qū)內地下水較貧乏,以基巖(紅層)裂隙水為主,含水層為J2s中的砂巖,泥巖相對隔水。地下水對混凝土具有硫酸型酸性弱侵蝕。環(huán)境作用等級為H1。施工方進出口施工時,在確保施工安全的情況下盡量采用大型機械設備開挖,出口明洞段采用明挖施工,其余均采用光面爆破,錨噴支護。Ⅲ級圍巖采用臺階法施工,Ⅳ級圍巖采用短臺階法施工,Ⅴ級圍巖采用大拱腳臺階法施工。下穿密集建筑物段采用控制爆破,根據(jù)建筑物類型確定地表爆破震速,磚混結構爆破震速小于1cm/s,框架結構小于3cm/s,鋼筋混凝土結構小于5cm/s。施工時,對地表建筑物的沉降進行監(jiān)測。隧道開挖盡量減少超挖和避免大范圍擾動圍巖,確保開挖成形質量以充分發(fā)揮圍巖的自承能力。同時加強施工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初期支護采用噴錨網(wǎng)為主的支護方式,全隧仰拱超前拱墻施作,拱墻一次襯砌;Ⅳ級圍巖設拱墻格柵鋼架及超前水平錨桿加強支護,Ⅴ級圍巖地段設全環(huán)型鋼鋼架及超前小導管支護。各段施工時應加強監(jiān)測,密切注意圍巖變化,并及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二次襯砌根據(jù)圍巖收斂情況應及時施工,采用曲墻帶仰拱襯砌,隧道進出口段宜采用加強襯砌斷面,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7.4.37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條件,采用進、出口雙向掘進。施工準備時間按2個月考慮,二次襯砌與隧道開挖間隔同步進行。隧道貫通工期為19.7個月,隧道土建工期為20.7個月。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施工難點和應注意事項A.隧道可能存在有害氣體,施工中按《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guī)范》及《煤礦安全規(guī)程》組織施工,全隧道采用超前探孔探明有害氣體情況,為后續(xù)施工提供安全保障,施工期間加強通風和在害氣體監(jiān)測;B.隧道淺埋下穿水庫、城市道路、立交橋、高樓、別墅等重要建筑物,施工已開始就應對地表各建筑物進行詳細調查和監(jiān)控量測布點,施工中根據(jù)地表監(jiān)測信息,指導施工安全通過各建筑物;C.全隧巖層傾角較緩,拱部易掉塊形成塌方,施工中應加強初期支護變形的監(jiān)控測量,根據(jù)實際情況,必要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并及時施作二次襯砌,防止塌方發(fā)生;D.本隧斜井工區(qū)為反坡,施工中需機械排水,應配備足夠的排水設備,防止地下水軟化圍巖;E.二次襯砌的施工,應根據(jù)監(jiān)控量測及反饋結果確定,一般在隧道周邊收斂變形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如變形速率增長較快或變形較大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及進行變更設計;F.施工中要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并根據(jù)超前預報的地質情況,提出工程措施意見,以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7.4.38荊竹林隧道7.4.38荊竹林隧道屬巖溶低山峽谷及紅色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較大,地面高程180~650m,相對高差達470m,自然坡度30°~50°,多處懸崖峭壁,沖溝多呈V型。坡面植被發(fā)育,山勢陡峻。出口段位于紅色丘陵區(qū),平緩開闊。線路左側靠212國道及嘉陵江。國道沿線有三江水泥廠,石英砂廠及鋼鐵廠,多處地方在開采灰?guī)r礦石。隧道進出口附近有便道通過,交通方便。隧道起訖里程為DHK109+296-DHK113+473,長4177m,為雙線隧道,最大埋深360m。DHK109+296-DHK109+470段線間距12~20m,其他線間距20~30m。出口段利用既有荊竹林隧道平導擴建,并于右側50m重建一泄水洞排暗河涌水。隧道內為人字坡,進口端為4.8‰上坡,出口為3.4‰的下坡。本隧道V級圍巖占隧道總長22.5%;IV級圍巖占隧道總長23.6%;Ⅲ級圍巖占隧道總長53.9%。荊竹林隧道工程范圍內分布的地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坡洪積、坡殘積粉質粘土、碎石土、塊石土;下伏地層為侏羅系中統(tǒng)下沙溪廟組、新田溝組、中下統(tǒng)自流井組、下統(tǒng)珍珠沖組;三疊系上統(tǒng)須家河組,中統(tǒng)雷口坡組,下統(tǒng)嘉陵江組、飛仙關組;二疊系上統(tǒng)長興組。分布于本區(qū)內的構造主要有瀝鼻峽背斜與F2斷層。隧道地表水主要為季節(jié)性溝水及較小的常年流水溝,流量受季節(jié)控制明顯,雨季水量較大,旱季相對較小。隧道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土層孔隙潛水、基巖裂隙水、巖溶水。預測隧道正常涌水量為7344m3/d、可能出現(xiàn)的最大總涌水量為60000m不良地質有巖溶、瓦斯、石膏。7.4.38本隧道是高風險隧道,存在巖溶、瓦斯、煤層、特殊巖土、洞口淺埋、斷層破碎、角礫巖破碎帶坍塌等風險因素。施工時通過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手段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質條件,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避免施工突發(fā)災害的發(fā)生。超前預報重點地段DHK109+530~DHK112+575段,尤其DHK109+530~DHK109+600、DHK109+940~DHK110+250、DHK110+960~DHK111+040、DHK111+430~DHK111+760、DHK111+820~DHK112+060存在重大風險。隧道通過瓦斯地段施工原則: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勤監(jiān)測,加強通風、快噴錨。為滿足工期要求,縮短隧道內獨頭施工通風的長度,于隧道左側設置一單車道無軌運輸斜井,斜井中線與左線線路中線相交于DHK112+473,斜井長330m。竣工后斜井封閉。(斜井位置及長度見下圖)。采用大型設備開挖,Ⅲ級圍巖全斷面,Ⅳ、Ⅴ級圍巖及時進行工序轉換,采用人工鉆爆法臺階法開挖或弧形導坑施工。隧道開挖均采用光面爆破或松動爆破技術,嚴格控制超挖,盡量減少對圍巖的擾動,保證開挖成形質量,以充分發(fā)揮圍巖的自承能力。同時加強施工監(jiān)控量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出碴采用裝載機裝碴、自卸汽車運碴。初期支護采用噴錨網(wǎng)為主的支護方式,圍巖較差地段設型鋼鋼架進行支護加強。加強段拱部應設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加固地層。施工中應加強監(jiān)測,密切注意圍巖變化,并及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二次襯砌按新奧法原理根據(jù)圍巖收斂情況應及時施工,本隧道全部采用曲墻帶仰拱加強襯砌,仰拱及填充混凝土采用鋼模板先行施作,拱墻二次襯砌采用襯砌模板臺車、泵送混凝土一次成型。7.4.38荊竹林隧道全長4177m,在DHK112+473處設一個斜井輔助施工,。施工準備時間正洞進口、出口、斜井均按2個月考慮,隧道總工期20個月,貫通工期19個月。.1進口工區(qū)進口工區(qū)承擔隧道進口~斜井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至2011年2月20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1950.4m,其中III圍巖1186.4m,進度指標.2斜井及斜井工區(qū)斜井全長330m,斜井施工起訖時間2009年7月20日至2009年11月20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330m,其中III圍巖210m,進度指標180m/月,IV圍巖斜井具體承擔正洞xx方向掘進,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11月20日至2011年1月30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1226.6m,其中III圍巖463.6m,進度指標180m/月,IV圍巖258m,進度指標90m/月;V圍巖505m,進度指標60m/月;正洞xx方向掘進,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11月.3出口工區(qū)出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出口~斜井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至2010年4月9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711.8m,其中III圍巖415.8m,進度指標180m/月,IV圍巖7.4.38A.隧道出口DHK113+616~+636段下穿212國道,路面至拱頂高2.5m,且為人工填筑土。本段采用φ89大管棚超前支護,控制爆破或機械開挖,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并采用全環(huán)Ⅰ20b型鋼鋼架支護,襯砌采用Ⅴ級整體加強襯砌,施工中路面臨時鋪設2cm厚鋼板,加強地表監(jiān)測,并設專職安全員,汽車限速行使,確保公路運營和隧道施工安全;B.本隧道是高危險隧道,巖溶發(fā)育,出口段可能發(fā)生涌水施工中要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和排水措施;穿越含煤層時,施工時應加強瓦斯(天然氣)探測、監(jiān)控和施工通風,洞內工作人員必須配備瓦檢儀;設備配備、施工作業(yè)程序、施工通風方案、施工管理應嚴格按《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guī)范》及《煤礦安全規(guī)程》組織施工。巖溶地段當溶洞較大并有水時,應設置地下水的流水通道,當溶洞較小,對溶洞進行回填,并進行壓漿固結;巖溶水以排為主,盡量恢復其巖溶通道。施工中需機械排水,配備足夠的排水設備;隧道通過角礫巖破碎帶、斷層帶、特殊巖土等施工特殊地段時采用超前導管預注漿加固,加強監(jiān)控量測,及時總結圍巖收斂情況,充分利用量測結果來指導施工,并實施動態(tài)管理,及時完成二次襯砌;C.初期支護要嚴格按設計施工,減少對圍巖的擾動,確保初期支護的施工質量,并加強施工地質工作,若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情況與設計不符,必須及時提出,合理確定施工方法,避免盲目施工,以確保安全;D.仰拱施工應超前二次襯砌施作,分段整體灌筑。二次襯砌的施工,應根據(jù)監(jiān)控量測及反饋結果確定,一般在隧道周邊收斂變形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如變形速率增長較快或變形較大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及進行變更設計。E.實施監(jiān)控量測工作,及時反饋施工情況,驗證設計和預防風險事件。在施工過程中,應按照設計文件中的監(jiān)控量測要求對洞內圍巖和支護結構的位移、變形、受力情況以及地表水、地表建筑等進行施工過程的完整監(jiān)測,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評定施工期間圍巖和支護結構的穩(wěn)定性及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避免施工安全事故、支護結構破壞、第三方損失等風險的發(fā)生。7.4.39石門溝隧道7.4.39石門溝隧道位于xx市青白石鄉(xiāng)低中山區(qū),地貌上屬黃土梁峁區(qū),地形起伏,隧道為中長隧道,總長1200m,起訖里程為HDK36+640~HDK37+840,其中HDK36+640~HDK36+800為單線,HDK36+800~HDK37+840為雙線,進口位于棗樹溝西側,出口位于直溝東側,山體植被稀疏,大部分黃土裸露,隧道進出口交通較為不便,僅有便道通行。(1)工程地質特征隧道洞身經(jīng)過范圍主要地層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積砂質黃土、上更新統(tǒng)風積砂質黃土、沖積砂質黃土、粗圓礫土,上第三系中新統(tǒng)砂巖。(2)地質構造隧道所在區(qū)域第四系地層覆蓋厚,地層穩(wěn)定,沒有影響工程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3)水文地質隧道影響范圍內未見地表水,僅在雨季有坡面流水。隧道洞身穿行于黃土層,全線為貧水區(qū)。(4)不良地質及特殊巖土隧道影響范圍未發(fā)現(xiàn)不良地質現(xiàn)象。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砂質黃土具Ⅳ級很嚴重自重濕陷性,濕陷厚度可達約30~40m,但由于大部分分布于隧道洞身以上,對隧道工程影響不大,僅在進出口以及淺埋段對隧道影響大。7.4.39本隧道采用進、出口鉆爆法施工,洞內采用無軌運輸方式。從兩端洞口工區(qū)施工正洞時,盡量利用大型機械施工,黃土隧道開挖主要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進行,也可以采用懸臂掘進機以提高效率。該隧道Ⅲ級圍巖地段,可采用鑿巖臺車進行全斷面開挖,Ⅳ級圍巖開挖采用臺階法施工,Ⅴ級圍巖開挖采用弧形導坑法施工。隧道開挖要控制超挖和避免大范圍擾動圍巖,保證開挖成形質量以充分發(fā)揮圍巖的自承能力。出碴采用裝載機裝碴、大噸位自卸汽車運碴。初期支護采用噴錨網(wǎng)為主的支護方式。Ⅴ級圍巖地段初期支護采用全斷面型鋼鋼架進行加強支護。進出口及淺埋段拱部120度范圍內設ф89超前大管棚注水泥漿加固地層。隧道進出口段設置超前管棚并結合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或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加固地層,地質條件差的地段采用帷幕注漿。二次襯砌根據(jù)圍巖收斂情況應及時施工,Ⅴ級圍巖隧道采用曲墻帶仰拱襯砌,淺埋偏壓段應采用特殊斷面形式,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仰拱及底部填充混凝土采用組合鋼模板先行施作,拱墻二次襯砌采用混凝土輸送泵整體立模灌筑,最后完成整體道床的施工。施工時應加強監(jiān)測,密切注意圍巖變化,并及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二次襯砌根據(jù)圍巖收斂情況應及時施工。工期安排石門溝隧道全長1200m,貫通工期15個月。工期安排如下:.1石門溝隧道進口左線進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左線進口至HDK36+800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至2009年12月15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180m,其中Ⅴ級圍巖18右線進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右線進口至LDK37+100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至2010年10月20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450m,其中Ⅴ級圍巖450m(其中單線.2石門溝隧道斜井斜井全長700m,斜井施工起訖時間2009年7月20日至2010年2月15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700m,其中V圍巖700m,進度指標斜井具體承擔正洞xx方向掘進,施工起訖時間為:2010年2月20日至2010年10月.3石門溝隧道出口出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出口至HDK37+360區(qū)段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至2010年10月20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7.4.39A.隧道穿越地段全部為Ⅴ級圍巖,圍巖較差,且進出口存在淺埋、偏壓現(xiàn)象,施工時應加強大管棚超前注漿支護,并加強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二次襯砌及時跟進);B.隧道大跨斷面及喇叭口段施工時,先掘進左線,待成洞后開挖雙線大跨斷面,并將雙線大跨斷面二襯澆筑完成后,再回頭掘進右線,采用臺階法留核心土開挖,兩單線隧道之間的拱頂三角處用注漿錨桿加強。左線開挖時加強監(jiān)控量測,及時總結收斂情況,充分利用量測結果來指導施工,并及時完成二次襯砌;C.隧道洞身上及進出口淺埋段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砂質黃土具有濕陷性,施工時及時施作噴混凝土、鋼筋網(wǎng)等支護措施封閉,施工人員配備簡易防護設備;D.二次襯砌的施工,應根據(jù)監(jiān)控量測及反饋結果確定,一般在隧道周邊收斂變形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如變形速率增長較快或變形較大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及進行變更設計;E.施工中要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并根據(jù)超前預報的地質情況,提出工程措施意見,以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7.4.40紅山頂隧道7.4.40紅山頂隧道位于xx市安寧區(qū)南坡坪鎮(zhèn)附近,地貌上屬低中山區(qū),進出口端屬山前高階地,洞身部分地形起伏,山勢陡峻,相對高差50~150m,隧道最大埋深約200m,僅在進出口以淺埋等方式通過,左線HDK61+800~HDK62+267為單線,右線HDYK61+750~HDYK62+267為單線,其余為雙線隧道。隧道基本上位于半徑約600m的曲線上,隧道進口位于xx骨膠廠邊,出口位于南坡坪村南,臨近黃河,進出口端所在南坡坪鎮(zhèn)人口較多,村莊、工廠等建筑較為密集,城市道路與鄉(xiāng)村便道交互通行,交通方便。(1)工程地質特征隧道洞身經(jīng)過范圍地層巖性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風積砂質黃土、沖積砂質黃土、黏質黃土、細圓礫土、粉、細砂、卵石土;基巖為第三系中新統(tǒng)砂巖、泥巖夾砂巖、泥巖。(2)地質構造隧道位于李麻沙溝向斜構造中,軸向北北西,長約25km,寬約10km,向北變得寬闊而逐漸傾伏。由第三系中新統(tǒng)泥巖及砂巖組成。由于該向斜為古老的構造,較為穩(wěn)定,且距離較遠,對工程影響不大。(3)水文地質隧道出口約160m為黃河,通過范圍內無地表常年流水;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潛水及少量的基巖裂隙水,受大氣降水補給,水量較小。經(jīng)計算預測隧道洞身總正常涌水量為Q=140.6m3(4)不良地質及特殊巖土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風積砂質黃土具Ⅲ級(嚴重)自重濕陷性,濕陷厚度10~20m,但由于分布于隧道洞身以上,對隧道工程無影響。隧道進出口端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黃土具Ⅳ級自重濕陷性,濕陷厚度約為15~18m。隧道洞身范圍內泥巖及泥巖夾砂巖不具膨脹性,但泥巖遇水易軟化,經(jīng)風化或溫差變化后易失水收縮開裂、崩解。7.4.40本隧道采用進、出口鉆爆法施工,洞內采用無軌運輸方式。從兩端洞口工區(qū)施工正洞時,盡量利用大型機械施工,黃土隧道開挖主要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進行。該隧道主要為Ⅳ級、Ⅴ級圍巖。Ⅳ級圍巖采用臺階法開挖,Ⅴ級圍巖采用弧形導坑法開挖。隧道開挖均應采用光面爆破技術,控制超挖和避免大范圍擾動圍巖,保證開挖成形質量以充分發(fā)揮圍巖的自承能力。出碴采用裝載機裝碴、大噸位自卸汽車運碴。初期支護采用噴錨網(wǎng)為主的支護方式。Ⅳ級圍巖拱墻設型鋼鋼架;Ⅴ級圍巖地段初期支護采用全斷面型鋼鋼架進行加強支護。隧道淺埋段拱部設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加固地層。隧道進出口段設置超前管棚并結合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或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加固地層,地質條件差的地段采用帷幕注漿。二次襯砌根據(jù)圍巖收斂情況應及時施工,Ⅳ、Ⅴ級圍巖隧道采用曲墻帶仰拱襯砌,淺埋偏壓段應采用特殊斷面形式,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仰拱及底部填充混凝土采用組合鋼模板先行施作,拱墻二次襯砌采用混凝土輸送泵整體立模灌筑,最后完成整體道床的施工。施工時應加強監(jiān)測,密切注意圍巖變化,并及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二次襯砌根據(jù)圍巖收斂情況應及時施工。工期安排紅山頂隧道全長2035m,貫通工期15個月。工期安排如下:.1紅山頂隧道進口左線進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左線進口至HDK62+267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至2010年2月28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467m,其中Ⅳ級圍巖282m,進度指標為140m/月;Ⅴ級圍巖185m,進度指標為右線進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右線進口至HDK63+000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至2010年2月15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517m,其中Ⅳ級圍巖387m,進度指標為140m/月;Ⅴ級圍巖130m,進度指標為.2紅山頂隧道斜井斜井全長900m,斜井施工起訖時間2009年7月20日至2010年4月15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900m,其中V圍巖900m,進度指標斜井具體承擔正洞xx方向掘進,施工起訖時間為:2010年4月20日至2010年10月20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383m,其中Ⅳ圍巖.2紅山頂隧道出口出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出口至HDK62+445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7月20日至2010年10月20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1015m,其中Ⅳ級圍巖810m,進度指標為7.4.40A.隧道穿越地段全部為Ⅳ、Ⅴ級圍巖,圍巖較差,且進出口存在淺埋、偏壓現(xiàn)象,施工時應加強大管棚超前注漿支護,并加強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二次襯砌及時跟進);B.隧道有一向斜通過,施工至向斜時采用超前導管預注漿加固,加強監(jiān)控量測,及時總結圍巖收斂情況,充分利用量測結果來指導施工,并及時完成二次襯砌;C.隧道大跨斷面及喇叭口段施工時,先掘進左線,待成洞后開挖雙線大跨斷面,并將雙線大跨斷面二襯澆筑完成后,再回頭掘進右線,采用臺階法留核心土開挖,兩單線隧道之間的拱頂三角處用注漿錨桿加強。左線開挖時加強監(jiān)控量測,及時總結收斂情況,充分利用量測結果來指導施工,并及時完成二次襯砌;D.隧道洞身上及進出口淺埋段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砂質黃土具有濕陷性,施工時及時施作噴混凝土、鋼筋網(wǎng)等支護措施封閉,施工人員配備簡易防護設備;E..二次襯砌的施工,應根據(jù)監(jiān)控量測及反饋結果確定,一般在隧道周邊收斂變形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如變形速率增長較快或變形較大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及進行變更設計;G.施工中要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并根據(jù)超前預報的地質情況,提出工程措施意見,以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7.4.41新城子隧道7.4.41隧道位于宕昌縣剪子河與臨江鋪之間,隧道進、出口端附近有鄉(xiāng)村公路相連,溝口有212國道相連,交通較為便利。但四頭溝斜井及抬水溝斜井進口端徒步可到達,交通不便。隧道起訖里程:DK268+013~DK277+168,長9155m,為雙線隧道。其中DK276+725~DK277+168為雙連拱,長443m;DK275+680~DK276+725為大跨度段,6m跨度100m長;6.5m跨度80m長;7m跨度80m長;7.5m跨度80m長;8m跨度80m長;8.5m跨度725m長。隧道洞身最小埋深250m,最大埋深665m。隧道進、出口基巖裸露。隧道左線進口504.85m位于R=4500的曲線上,出口段955.85m位于R=4500的曲線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線上,由于出口段為車站雙線變單線在變雙線結構,直線線間距為8.5m。隧道內線路自進口分別為1200m的12.8‰、6800m的13‰、1100m的12.8‰、1600m的6‰的下坡。隧道洞身通過的地層主要為下第三系礫巖夾砂巖夾泥巖及三疊系中統(tǒng)板巖夾砂巖夾灰?guī)r及斷層角礫和碎裂巖。斜坡及坡頂覆蓋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坡積細角礫土和上更新統(tǒng)風積砂質黃土。全隧道Ⅲ級圍巖長4318m,占47.17%;Ⅳ級圍巖長3947m,占43.11%;Ⅴ級圍巖長890m,占9.72%。工點處的大地構造屬于青藏歹字形構造體系,受構造作用影響,褶皺斷裂發(fā)育,地質構造十分復雜,工點范圍內受區(qū)域地質構造作用影響,發(fā)育有斷層、褶皺、巖層角度不整合接觸帶及節(jié)理密集帶,地質構造發(fā)育。7.4.41采用鉆爆法施工,由正洞進口、抬水溝斜井、四頭溝橫洞及出口橫洞掘進,Ⅲ級圍巖采用全斷面法施工,Ⅳ圍巖采用臺階法,Ⅴ級圍巖采用弧型導坑法,必要時采用CD法或CRD法施工。正洞、斜井、橫洞均采用無軌運輸。大跨度隧道施工應嚴格控制進尺,每次開挖一榀鋼架間距并盡快施作初期支護。做到“管超前、短開挖、強支護、勤量測、早封閉”。隧道開挖均應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技術,嚴格控制超挖和減少對圍巖的擾動,保證開挖成形質量,以充分發(fā)揮圍巖的自承能力。初期支護采用噴錨網(wǎng)為主的支護方式,圍巖較差地段設型鋼鋼架,特殊地段如淺埋、偏壓段、斷層破碎地帶拱部設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加固地層。襯砌采用先墻后拱法施工,二次襯砌施工時,灌注混凝土應振搗密實,防止收縮開裂,振搗時不應破壞防水層,二襯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規(guī)范要求。本隧道均采用曲墻帶仰拱襯砌,仰拱先行施作,隧道貫通后待預制梁架設完畢再完成整體道床的施工。7.4.41施工準備時間正洞進口、出口及輔助坑道均按2個月考慮,斜井自身完成后按雙向施工考慮,分主、副攻方向。二次襯砌與隧道開挖間隔同步進行,隧道貫通工期為34.3個月,隧道土建工期(含道床)為38.5個月。.1進口工區(qū)承擔隧道進口~抬水溝斜井(1#斜井)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2月18日至2012年4月25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2355m,其中Ⅳ級圍巖2275m,進度指標為90m/月;Ⅴ級圍巖80m;進度指標為30m/月。.2抬水溝斜井全長1705m,斜井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2月18日至2009年11月27日,其中Ⅳ級圍巖1215m,進度指標為150m/月;Ⅴ級圍巖490m;進度指標為100m/月。抬水溝斜井具體承擔正洞xx方向掘進,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11月28日至2012年4月25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1042m,Ⅳ級圍巖,進度指標為70m/月;正洞xx方向掘進,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11月28日至2013年1月12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1615m,其中Ⅲ級圍巖1055m,進度指標為110m/月;Ⅳ級圍巖560m,進度指標為70m.3四頭溝橫洞全長1482m,斜井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2月18日至2010年3月11日,其中Ⅲ級圍巖1092m,進度指標為180m/月;Ⅳ級圍巖170m,進度指標為150m/月;Ⅴ級圍巖220m;進度指標為100m/月。四頭溝橫洞具體承擔正洞xx方向掘進,施工起訖時間為:2010年3月12日至2013年1月12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1075m,其中Ⅲ級圍巖305m,進度指標為110m/月;Ⅳ級圍巖380m,進度指標為70m/月;Ⅴ級圍巖390m;進度指標為30m/月;正洞xx方向掘進,施工起訖時間為:2010年3月12日至2012年2月3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1060m,其中Ⅲ級圍巖660m,進度指標為110m/月;Ⅳ級圍巖400m.4出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出口~四頭溝橫洞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2月18日至2012年2月3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2008m,其中Ⅲ級圍巖1018m(其中大跨度段230m、雙聯(lián)拱段148m),進度指標為120m/月(大跨度100m/月、雙聯(lián)拱80m/月);Ⅳ級圍巖420m(其中雙聯(lián)拱段230m),進度指標為90m/月(雙聯(lián)拱段50m/月);Ⅴ級圍巖570m(其中雙聯(lián)拱段180m),進度指標為45m/月(雙聯(lián)拱段20m/月)。7.4.41根據(jù)本隧道地質及地形特點,隧道施工安全風險主要為:A.隧道洞口邊仰坡易產(chǎn)生滑坍失穩(wěn),對洞內或洞口施工安全造成重大威脅。風險處理措施:洞口工程應與洞口相鄰工程統(tǒng)籌安排、及早完成,施工宜避開雨季及嚴寒季節(jié)。洞口施工前,應先檢查邊、仰坡以上的山坡穩(wěn)定情況,及時清除懸石、處理危石,并應進行不間斷監(jiān)測。結合現(xiàn)場地形,洞口邊、仰坡應及早做好坡面防護,確保洞口穩(wěn)定。洞頂邊、仰坡周圍的排水系統(tǒng)宜在雨季前及邊、仰坡開挖前完成。隧道開挖應力求早進洞,避免出現(xiàn)深路塹或高邊坡,盡量減少對山體的破壞,防止水土流失。洞口土石方工程施工應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分層防護,洞口位于砂質黃土中,邊仰坡采用M0漿砌片石防護。邊墻或仰拱地基分布的松軟土宜采取挖除換填等松軟土的地基加固處理措施。B.洞口或洞身淺埋地段,容易產(chǎn)生坍塌冒頂、引起地表沉陷或邊坡滑坍,危及施工人員及設備安全。風險處理措施: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應建立完善的監(jiān)控量測系統(tǒng),及時進行拱頂下沉、周邊位移及地表沉降量測,及時掌握圍巖變化情況。設計中考慮采取超前小導管支護措施,并對圍巖進行注漿加固處理,必要時可采取地表注漿處理措施。根據(jù)圍巖條件及監(jiān)控量測資料,合理確定開挖進尺,以確保開挖、支護質量及施工安全。盡早進行仰拱落底施工,及使支護結構封閉成環(huán),以減少圍巖變形,并嚴格控制落底進尺。Ⅴ級圍巖采用三臺階法開挖,必要時采用CRD或CD法。為保證安全進洞,在拱部設一環(huán)φ108管棚超前支護,隧道開挖后,應及時架立鋼架,施做錨桿及噴混凝土支護措施,并遵循“管超前、勤量測、及封閉、強支護”的施工程序。C.斷層破碎帶、不整合接觸帶,斷帶物質主要為斷層角礫,受斷層及接觸帶影響,巖體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在巖性接觸帶及斷層破碎帶巖體破碎,開挖易產(chǎn)生坍塌、掉塊等圍巖失穩(wěn)現(xiàn)象。風險處理措施: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應建立完善的監(jiān)控量測系統(tǒng),及時進行拱頂下沉、周邊位移及地表沉降量測,及時掌握圍巖變化情況。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按設計文件或相關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對前方存在安全風險點的地段實施超前地質預報,為可能發(fā)生的安全隱患提供及時、準確地地質預報,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超前探測可采用物探或地質鉆機鉆孔探測。當發(fā)現(xiàn)監(jiān)測異常時,應及時采取超前小導管支護措施,并對圍巖進行注漿加固處理。根據(jù)圍巖條件及監(jiān)控量測資料,合理確定開挖進尺,以確保開挖、支護質量及施工安全。盡早進行仰拱落底施工,及使支護結構封閉成環(huán),以減少圍巖變形,并嚴格控制落底進尺。淺埋段施工時,Ⅴ級圍巖采用弧形導坑留核心土的開挖方法,Ⅳ級圍巖采用短臺階法。隧道開挖后,應及時架立鋼架,施做錨桿及噴混凝土支護措施,并遵循“管超前、勤量策、及封閉、強支護”的施工程序。施工宜采用小藥量爆破掘進施工工藝,盡量避免因施工擾動引發(fā)坍塌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對于已出現(xiàn)的坍塌、掉塊等圍巖失穩(wěn),要及時采取噴錨支護措施,減少巖石暴露時間,并安裝鋼拱架,以防止繼續(xù)坍塌掉塊,D.下第三系礫巖夾砂巖夾泥巖及三疊系中統(tǒng)板巖夾砂巖夾灰?guī)r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較發(fā)育,為節(jié)理密集帶,開挖時易產(chǎn)生坍塌、掉塊現(xiàn)象。風險處理措施: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可利用手噴混凝土系統(tǒng)向坍塌處噴射混凝土,及時封閉圍巖,減少巖石暴露時間,并安裝鋼拱架,以防止繼續(xù)坍塌掉塊,必要時可采用超前支護加固圍巖,以防止隧道坍塌掉塊。施工時應遵循“短進尺,弱爆破,勤支護,襯砌緊跟”原則,以確保施工安全E.斷層破碎帶、不整合接觸帶,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易發(fā)生以防突然涌水地質災害對施工安全造成影響。風險處理措施:在有可能發(fā)生突然涌水突泥地段施工宜采用小藥量爆破掘進,應以排為主,排、堵結合的措施,切實設置好排水溝。在接近突然涌水地段,應做好超前預報,確認前方是否有大的涌水發(fā)生,必要時對掌子面前方進行預注漿。7.4.42毛羽山隧道7.4.42隧道位于宕昌縣臨江鋪與龔家溝之間,隧道進、出口端附近有鄉(xiāng)村公路相連,溝口有212國道相連,交通較為便利。但駱駝下斜井口需從駱駝下村徒步到達,交通不便。隧道起訖里程:DK277+312~DK285+811,長8499m,為雙線隧道。其中DK277+312~DK277+808為雙連拱,長496m;DK277+808~DK278+740為大跨度段,6m跨度80m長;6.5m跨度80m長;7m跨度60m長;7.5m跨度60m長;8m跨度100m長;8.5m跨度552m長。隧道洞身最小埋深74m,最大埋深690m。隧道進口基巖裸露,出口碎石土覆蓋。隧道左線進口段949.98m位于R=4500的曲線上,出口1563.19m位于R=4500的曲線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線上,由于進口段為車站雙變單線變雙線線結構,正線線間距為8.5m,站線線間距5.0m。隧道內線路自進口分別為738m的6‰、1000m的12.8‰、5150m的13‰、1611m的12.8‰的下坡。隧道洞身通過的地層主要為下第三系礫巖夾砂巖夾泥巖及三疊系中統(tǒng)板巖夾砂巖夾灰?guī)r及斷層角礫和碎裂巖。斜坡及坡頂覆蓋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坡積細角礫土和上更新統(tǒng)風積砂質黃土。全隧道Ⅲ級圍巖長7673m,占90.28%;Ⅳ級圍巖長680m,占8.0%;Ⅴ級圍巖長146m,占1.72%。工點處的大地構造屬于青藏歹字形構造體系,受構造作用影響,褶皺斷裂發(fā)育,地質構造十分復雜,工點范圍內受區(qū)域地質構造作用影響,發(fā)育有褶皺,構造相對簡單。采用鉆爆法施工,由正洞進口、駱駝下斜井及出口掘進,Ⅲ級圍巖采用全斷面法施工,Ⅳ圍巖采用臺階法,Ⅴ級圍巖采用弧型導坑法,必要時采用CD法或CRD法施工。正洞、斜井、橫洞均采用無軌運輸。大跨度隧道施工應嚴格控制進尺,每次開挖一榀鋼架間距并盡快施作初期支護。做到“管超前、短開挖、強支護、勤量測、早封閉”。隧道開挖均應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技術,嚴格控制超挖和減少對圍巖的擾動,保證開挖成形質量,以充分發(fā)揮圍巖的自承能力。初期支護采用噴錨網(wǎng)為主的支護方式,圍巖較差地段設型鋼鋼架,特殊地段如淺埋、偏壓段、斷層破碎地帶拱部設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加固地層。襯砌采用先墻后拱法施工,二次襯砌施工時,灌注混凝土應振搗密實,防止收縮開裂,振搗時不應破壞防水層,二襯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規(guī)范要求。本隧道均采用曲墻帶仰拱襯砌,仰拱先行施作,隧道貫通后待預制梁架設完畢再完成整體道床的施工。施工準備時間正洞進口、出口及輔助坑道均按2個月考慮,斜井自身完成后按雙向施工考慮,分主、副攻方向。二次襯砌與隧道開挖間隔同步進行,隧道貫通工期為32個月,隧道土建工期(含道床)為40個月。.1進口工區(qū)承擔隧道進口~駱駝下斜井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2月18日至2011年5月9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2668m,其中Ⅲ級圍巖2392m,進度指標為130m/月;Ⅳ級圍巖230m,進度指標為90m/月;Ⅴ級圍巖46m;進度指標為30m/月。.2駱駝下斜井全長1623m,斜井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2月18日至2010年6月11日,其中Ⅲ級圍巖1348m,進度指標為130m/月;Ⅳ級圍巖190m,進度指標為100m/月;Ⅴ級圍巖85m;進度指標為60m/月。駱駝下斜井具體承擔正洞xx方向掘進,施工起訖時間為:2010年6月12日至2011年7月25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1220m,其中Ⅲ級圍巖920m,進度指標為100m/月;Ⅳ級圍巖,進度指標為70m/月;正洞xx方向掘進,施工起訖時間為:2010年6月12日至2011年10月15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1566m,其中Ⅲ級圍巖1466m,進度指標為100m/月;Ⅳ級圍巖100m,進度指標為60m/月。.3出口工區(qū)承擔隧道出口~駱駝下斜井區(qū)段的施工,施工起訖時間為:2009年2月18日至2011年6月18日,共計完成開挖支護3045m,其中Ⅲ級圍巖2900m,進度指標為130m/月;Ⅳ級圍巖50m,進度指標為90m/月;Ⅴ級圍巖95m;進度指標為30m/月。根據(jù)本隧道地質及地形特點,隧道施工安全風險主要為:A.隧道洞口邊仰坡易產(chǎn)生滑坍失穩(wěn),對洞內或洞口施工安全造成重大威脅。風險處理措施:洞口工程應與洞口相鄰工程統(tǒng)籌安排、及早完成,施工宜避開雨季及嚴寒季節(jié)。洞口施工前,應先檢查邊、仰坡以上的山坡穩(wěn)定情況,及時清除懸石、處理危石,并應進行不間斷監(jiān)測。結合現(xiàn)場地形,洞口邊、仰坡應及早做好坡面防護,確保洞口穩(wěn)定。洞頂邊、仰坡周圍的排水系統(tǒng)宜在雨季前及邊、仰坡開挖前完成。隧道開挖應力求早進洞,避免出現(xiàn)深路塹或高邊坡,盡量減少對山體的破壞,防止水土流失。洞口土石方工程施工應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分層防護,洞口位于砂質黃土中,邊仰坡采用M0漿砌片石防護。邊墻或仰拱地基分布的松軟土宜采取挖除換填等松軟土的地基加固處理措施。B.洞口或洞身淺埋地段,容易產(chǎn)生坍塌冒頂、引起地表沉陷或邊坡滑坍,危及施工人員及設備安全。風險處理措施: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應建立完善的監(jiān)控量測系統(tǒng),及時進行拱頂下沉、周邊位移及地表沉降量測,及時掌握圍巖變化情況。設計中考慮采取超前小導管支護措施,并對圍巖進行注漿加固處理,必要時可采取地表注漿處理措施。根據(jù)圍巖條件及監(jiān)控量測資料,合理確定開挖進尺,以確保開挖、支護質量及施工安全。盡早進行仰拱落底施工,及使支護結構封閉成環(huán),以減少圍巖變形,并嚴格控制落底進尺。Ⅴ級圍巖采用三臺階法開挖,必要時采用CRD或CD法。為保證安全進洞,在拱部設一環(huán)φ108管棚超前支護,隧道開挖后,應及時架立鋼架,施做錨桿及噴混凝土支護措施,并遵循“管超前、勤量測、及封閉、強支護”的施工程序。C.三疊系中統(tǒng)板巖夾灰?guī)r,灰?guī)r有輕微溶蝕現(xiàn)象,可能會沿節(jié)理裂隙或巖性接觸帶產(chǎn)生突然涌水現(xiàn)象的潛在危險,對洞內人員安全造成危害;風險處理措施:1)準確的超前地質預報是預防發(fā)生巖溶涌水事件最主要的方法,通過超前水平鉆探及綜合物探手段相互印證,預測溶洞的位置、大小、性質是進行現(xiàn)場設計的前提。2)根據(jù)以往巖溶地區(qū)隧道施工的技術總結,分析溶洞的大小、位置、是否充填或連通、巖溶水的大小,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如:回填、注漿、泄水、設橋等,對于一些邊墻或拱部小的溶洞也可通過后再處理。3)根據(jù)鉆探等地質綜合勘察分析,巖溶主要表現(xiàn)為巖溶裂隙或局部較小的溶洞,因此,處理巖溶的主要工程措施為注漿堵水和巖溶空洞的回填。4)對于開挖面前方的巖溶空洞,必須提前進行壓漿充填。5)實施超前探水,根據(jù)預報的情況在必要時實施周邊帷幕注漿。6)對充填比較密實的溶洞,采用超前小導管預支護的方式,臺階法施工。D.隧道頂部居民點較多,用水主要為就地取水,以地表水、泉水為主,用水量較小,施工時受隧道及斜井排水影響,有可能造成隧道通過帶的泉水疏干、溝水漏失等現(xiàn)象,可能影響村民用水。隧道施工中存在突然涌水可能性,極有可能造成溝谷斷流、泉水干枯等現(xiàn)象。施工過程中的廢水、廢渣、廢油的排放,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排放標準,對超標的“三廢”必須進行處理,作到有組織有計劃地排放,不得成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源。風險處理措施:隧道通過富水地段,施工中應加強地質超前預報,必要時采取洞內地下水以堵為主,地下圍幕等工程措施,力爭將隧道排水對沿線環(huán)境水文地質的影響降至最低。盡可能減少隧道對周圍居民飲水資源的影響,對施工中的廢水、廢渣、廢油的排放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排放標準,對超標的“三廢”必須進行處理,作到有組織有計劃地排放,不得成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源。7.4.43坪石板隧道7.4.43隧道位于xx省隴南市武都區(qū),進口位于楓相院鄉(xiāng)坪石板村北側S206省道邊,與楊家山隧道出口以坪石板大橋相連,出口位于坪石板村附近,與洛塘河大橋相連。隧道起訖里程為DK429+905~DK430+020,地面高程約在950~1025m,相對高差約75m左右,隧道最大埋深約58m。隧道全長115m,全線均位于直線上。隧道通過地層主要第四系全新統(tǒng)坡積細角礫土及下元古界砂質板巖。洞身主要分布砂質板巖中。隧道進出口溝谷內均為季節(jié)性流水,工程范圍內地表水不發(fā)育。隧道洞身巖體卸荷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但無基巖裂隙水滲出,基巖裂隙水等地下水不發(fā)育。施工方案根據(jù)隧道長度,進出口施工條件,便道引入等因素,采用出口單向掘進。洞內采用無軌運輸方式。進口Ⅴ級圍巖段采用CD法施工,Ⅳ級圍巖段采用短臺階或三臺階法施工,大跨段采用環(huán)雙側壁導坑法施工,見下圖。出碴采用挖掘機配合裝載機裝碴、大噸位自卸汽車運碴。隧道開挖均應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技術,嚴格控制超挖,盡量減少對圍巖的擾動,保證開挖成形質量,以充分發(fā)揮圍巖的自承能力。同時加強施工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初期支護采用型鋼拱架或格柵拱架、系統(tǒng)錨桿和網(wǎng)噴為主的支護方式。洞口段設置大管棚,拱部設超前小導管預注水泥漿加固地層,施工中加強監(jiān)測,密切注意圍巖變化,并及時調整支護參數(shù)。二次襯砌按新奧法原理根據(jù)圍巖收斂情況應及時施工,本隧道全部采用曲墻帶仰拱襯砌。工期安排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條件,采用出口單向掘進。施工準備時間按2個月考慮,二次襯砌與隧道開挖間隔同步進行。隧道貫通工期為7個月,隧道土建工期為9個月。說明:利用洞口導向措施或上循環(huán)已架鋼架施作隧道超前支護施作1左(右)導坑上臺階開挖,及時施做導坑周邊的初期支護和臨時支護;2左(右)導坑下臺階開挖,及時施做導坑周邊的初期支護和臨時支護;3右(左)導坑上臺階開挖,及時施做導坑周邊的初期支護和臨時支護;4右(左)導坑下臺階開挖,及時施做導坑周邊的初期支護和臨時支護;5~6部超前支護,開挖5~6部;開挖7~8部;拆除臨時支護,澆筑9~10部仰拱和仰拱填充施工難點和應注意事項A.洞口開挖前清除坡積土、松散危石,開挖后邊坡采取噴、錨、網(wǎng)及注漿加固措施。隧道出口段施工時應加強大管棚超前注漿支護加強排水措施,并加強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B.隧道洞身開挖斷面大,嚴格按照“早預報、管超前、預注漿、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的原則施工;C.隧道部分洞身巖體節(jié)理裂隙很發(fā)育,施工時采用全斷面型鋼鋼架配合超前導管預注漿加固,加強監(jiān)控量測,及時總結圍巖收斂情況,充分利用量測結果來指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2章 三角形2.5 全等三角形第5課時 SSS說課稿 (新版)湘教版
- 2024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第17課《草房子》說課稿 鄂教版
- 25《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電磁感應 4 楞次定律說課稿 教科版選修3-2
- 2025深圳市途安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租賃合同
- 2025地區(qū)代理合同樣式詳細版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下冊 Unit 5 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 Lesson 27說課稿 人教精通版(三起)
- 2023八年級生物下冊 第七單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第2節(jié) 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
- 個人消防安裝合同范例
- 俄羅斯電梯采購合同范例
- 胎兒性別鑒定報告模板
- 大學生就業(yè)指導PPT(第2版)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家具安裝工培訓教案優(yōu)質資料
- 湖南大一型抽水蓄能電站施工及質量創(chuàng)優(yōu)匯報
- 耳穴療法治療失眠
- 少兒財商教育少兒篇
- GB 1886.114-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紫膠(又名蟲膠)
- 初二上冊期末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envi二次開發(fā)素材包-idl培訓
- 2022年上海市初中語文課程終結性評價指南
- 西門子starter軟件簡易使用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