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譜-內酰胺酶法檢測10種大腸桿菌的敏感性_第1頁
超譜-內酰胺酶法檢測10種大腸桿菌的敏感性_第2頁
超譜-內酰胺酶法檢測10種大腸桿菌的敏感性_第3頁
超譜-內酰胺酶法檢測10種大腸桿菌的敏感性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超譜-內酰胺酶法檢測10種大腸桿菌的敏感性

0細菌耐藥機制近年來,隨著抗癲癇藥物臨床應用的日益增多,尤其是抗癲癇藥物和新抗生素的廣泛臨床應用,抗癲癇藥物已成為世界的熱門話題。其中,腸桿菌是目前臨床感染中最重要的細菌,對抗生素的抗性作用更為顯著。細菌的耐藥性是普遍的。細菌耐藥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細菌本身具有明顯的適應性和驚人的多樣性。除了細菌本身固有的抗性外,細菌還可以通過接觸、轉化、轉化等方式從染色體、顆粒和其他來源突變,從而達到細菌獲得有效的抗劑性。另一方面,在抗癲癇藥物方面,大量光譜抗生素的應用,尤其是抗癲癇藥物的使用,可以很容易地選擇抗癲癇藥物。因此,為了準確檢測抗癲癇藥物,了解細菌的分布和服藥,預防和緩解細菌藥物的耐藥性,引導醫(y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β-內酰胺類抗生素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抗生素之一,研究表明,細菌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的最主要機制是由于β-內酰胺酶的產生,而且隨著抗生素的大量應用,這些酶種類不斷增多,由于突變逐漸增加,還導致了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發(fā)展.最常見的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是由TEM和SHV基因突變引起的,主要在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發(fā)現(xiàn),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菌株還可引起爆發(fā)集團性的感染,而且由于其水解活性較強,可水解目前臨床常用的三代及四代頭孢菌素,大大增加了臨床治療的費用,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對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研究也成為近年來的一個研究熱點.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表面1.1.1日本大坂大學基因克隆實驗菌10220日本大坂大學基因克隆實驗菌;10221日本大坂大學基因克隆實驗菌;10222日本大坂大學基因克隆實驗菌;10223日本大坂大學基因克隆實驗菌;10224日本大坂大學基因克隆實驗菌;10242日本大坂大學氨基酸分子育種菌;10243日本大坂大學氨基酸分子育種菌;10244中國科學院基因克隆受體菌;10245日本大坂大學苯丙氨酸分子育種受體菌;10246中國科學院基因克隆受體菌;以上菌種均購自中國工業(yè)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中國食品發(fā)酵工業(yè)研究院.菌種保藏于4℃冷藏室中,斜面的保藏時間為1個月,冷凍管保藏時間為5~10年以上.1.1.2微生物試劑0.5麥氏比濁管氨曲南(AZT,30μg/片)、氨芐西林(AMP,10μg/片)、阿莫西林(AMX,10μg/片)、頭孢噻肟(CTX,30μg/片)、頭孢呋辛鈉(CXM,30μg/片)、氯霉素(C,30μg/片)、克林霉素(CM,2μg/片)、環(huán)丙沙星(CIP,5μg/片)、頭孢噻吩(CF,30μg/片)、頭孢他啶(CAZ,30μg/片)、頭孢唑啉(CZ,30μg/片)、磷霉素(FOS,200μg/片)、哌拉西林(PIP,100μg/片)、多粘菌素B(PB,300IU/片)、青霉素(P,100IU/片)、諾氟沙星(NOR,10μg/片)、鏈霉素(S,10μg/片)、磺胺甲惡唑/甲氧芐啶(SXT,32.75/1.2μg/5)、苯唑西林(OX,1μg/片)、妥布霉素(TM,10μg/片)、四環(huán)素(TE,30μg/片)、利福平(RA,5μg/片)、卡那霉素(K,30μg/片)、慶大霉素(GM,120μg/)、復方新諾明(SXT,10μg/片)、萬古霉素(VA,30μg/片)、紅霉素(E,15μg/片)左氧氟沙星(LVF,5μg/片)、萘啶酸(NAL,30μg/片),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均在有效期之內.1.1.3培養(yǎng)基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yǎng)基及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yǎng)基.均按常規(guī)操作進行配制.1.2方法1.2.1細菌的培養(yǎng)將10種大腸桿菌接種于平板培養(yǎng)基,放入培養(yǎng)箱,按常規(guī)方法培養(yǎng),培養(yǎng)箱溫度要求在35±1℃.1.2.2抑菌圈、抑菌圈的測定10種大腸桿菌均采用紙片擴散法(Kirby-Bauer即K-B法)進行抗生素敏感性試驗.方法如下:(1)選取平板純培養(yǎng)的單個菌落,用生理鹽水將濃度調至0.5麥氏管濁度.(2)吸取約0.1mL的菌液進行平板涂布,均勻涂布三次,每次旋轉平板60°.(3)置室溫下干燥3~5min,貼上抗生素紙片,紙片與紙片的距離不得小于24mm.(4)35℃培養(yǎng)16~18h.(5)用卡尺測量其抑菌圈直徑.(6)按照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美國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SI)2006年版的標準判斷結果,以敏感(susceptibleS)、中介(intermediateI)、耐藥(resistantR)報告結果.1.2.3esb的檢測(1)esbls菌株的篩選表型篩選,操作與結果判讀根據(jù)CLSI(2006年)推薦的標準,即CAZ(30μg)抑菌環(huán)直徑≦22mm或CTX(30μg)抑菌環(huán)直徑≦27mm,提示判定為疑產ESBLs菌株;(2)esbls型菌株將ESBLs試條貼在平板表面,濾紙片一面接觸培養(yǎng)基,膠面朝上,35℃培養(yǎng)16~18h.含有棒酸紙片(有顏色端)的抑菌圈大于另一紙片(無顏色端)的5mm以上,為產ESBLs菌株,大腸埃希氏菌ATCC25922為陰性質控菌株.2結果與分析2.1抗菌藥物的應用10種大腸桿菌對30種抗生素的藥敏測試結果,見表1和圖1所示.在這30種抗生素中,10種大腸桿菌對約70%左右的抗生素敏感,對約20%的抗生素表現(xiàn)為耐藥,其余表現(xiàn)為中介.氯霉素、頭孢唑啉、磷霉素、諾氟沙星、磺胺甲惡唑/甲氧芐啶、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左氧氟沙星、萘啶酸這12種抗生素對10種大腸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抑菌圈直徑平均大于20mm,可合理用于臨床治療大腸桿菌類疾病;克林霉素、鏈霉素、苯唑西林、利福平、萬古霉素、紅霉素這6種抗生素對10種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最弱,抑菌直徑平均小于10mm,此類藥物對大腸桿菌類疾病治療基本失效.2.2esbls的耐藥情況對10種大腸桿菌按美國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SI)2006年版的標準進行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初篩和確證試驗,見表3和表4.初篩5株大腸桿菌判定為疑產ESBLs菌株,分別為10220、10223、10224、10242、10245,經(jīng)過確證試驗檢出產ESBLs大腸桿菌2株,分別為10224和10242.產ESBLs的2種大腸桿菌10224和10242對30種抗生素的耐藥率皆為26.7%,敏感率分別為60.0%和66.7%,耐藥率較非產ESBLs的大腸埃希菌高,其中大腸桿菌10224和10242對鏈霉素、萬古霉素的抑菌直徑皆為0mm,10242對克林霉素、鏈霉素、苯唑西林、利福平、萬古霉素、紅霉素也無抑制作用.3耐藥情況的檢測對常用的30種抗生素進行藥敏測試,10種大腸桿菌對約70%左右的抗生素表現(xiàn)為敏感,對約20%的抗生素表現(xiàn)為耐藥,其余表現(xiàn)為中介.對氯霉素、頭孢唑啉、磷霉素、諾氟沙星、磺胺甲惡唑/甲氧芐啶、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左氧氟沙星、萘啶酸這12種抗生素表現(xiàn)出極高的敏感性.運用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檢測出2株產ESBLs的大腸桿菌,分別為10224和10242,耐藥率較非產ESBLs的大腸埃希菌高.4產酶菌株的確定細菌的耐藥變異是在抗菌藥物選擇壓力下,細菌適應環(huán)境進化的結果.近年來,腸桿菌科的細菌中產ESBLs菌株的數(shù)量和產酶率都呈增長趨勢.產ESBLs腸菌株對多種抗菌藥交叉耐藥且耐酶逐年增加.實驗室應積極開展對產酶細菌的檢測,嚴格遵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