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域地理 南亞_第1頁
區(qū)域地理 南亞_第2頁
區(qū)域地理 南亞_第3頁
區(qū)域地理 南亞_第4頁
區(qū)域地理 南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亞和印度南亞一、位置和范圍1、位置:

位于喜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區(qū),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間。南亞指位于亞洲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與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qū)。它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因由南半球漂移而至,又稱南亞次大陸。2、范圍:

南亞總面積約430萬平方千米。大陸上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5個國家和克什米爾地區(qū),印度洋中有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兩個島國內陸國:尼泊爾、不丹(均與中國相鄰)臨海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巴與我國相鄰)島國: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二、自然區(qū)域特征1、三大地形和兩大河流-地形與水文特征(1)三大地形區(qū)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①北部山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南坡的地勢逐級下降,成為崎嶇而狹長的一帶山地。②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沖積而成,西起阿拉伯海岸,略成弧形,向東延伸至孟加拉灣。平原面積廣大,是南亞的主要農業(yè)區(qū)和人口密集區(qū)。③南部高原:是平坦的德干高原,西部略高,東部略低。高原東西兩側有東高止山和西高止山。南亞(2)兩大河流①印度河:源于我國西藏(叫獅泉河),向西南流經南亞西部的干旱地區(qū),注入阿拉伯海。它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溉水源。②恒河:發(fā)源于西北喜馬拉雅山南麓,流向東南,流經印度、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恒河是南亞最長、流域、最廣的河流。在印度與孟加拉國境內。印度人視為“圣河”。源頭的甘戈特里冰川和沿途的啥德瓦、阿拉哈巴德、瓦拉納西等河畔城市,被印度教徒視為圣地。全長2580公里。流域面積90.5萬平方公里。發(fā)源于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最遠的支流上源在中國西藏西藏境內。西南流入印度,至德夫普拉亞格附近,與阿拉克南達河相匯合,始稱恒河。在哈爾德瓦穿過西瓦利克山脈,進入平原,轉為東南流向,至阿拉哈巴德與亞穆納河匯合后,河身蜿曲,東流入孟加拉國境與布拉馬普特拉河會合,組成河口三角洲,向東流入孟加拉灣,進入印度洋。沿途有大量支流匯入。下游水網運河密布,是一個大的農業(yè)生產地區(qū),有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東距孟加拉國17公里處建有法拉卡水壩。哈爾德瓦以下可通航2、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1)主要氣候類分布熱帶季風:大部分地區(qū)為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西北部印度河平原地區(qū)高原山地氣候:北部喜馬拉雅山、西北興都庫什山和蘇萊曼山、東北部的山地。(2)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成因

①特點:有明顯的旱、雨兩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雖與東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無本質區(qū)別,但在特征上略有差別。表現在:南亞的旱季是10月至次年5月(而不是11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至9月(而不是6至10月),旱季后期(3至5月),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氣溫迅速升高,印度半島內部氣溫可達45℃以上,天氣炎熱程度遠甚于中南半島。此外,西南季風對南亞影響的強度和廣度亦大于東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區(qū)。

②成因:

南亞和東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成因相同。旱季是因為冬季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向南移動,該地受東北信風和由亞洲大陸吹向海洋的、在低緯地區(qū)偏轉而成的東北季風的共同影響的結果;雨季因為夏季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向北移動,該地受由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西南季風影響的結果。由于夏季陸地增溫快,6~9月南亞地區(qū)持續(xù)高溫,在印度北部產生低氣壓中心,它強烈地吸引著西南季風,從而使西南季風的勢力進一步加強。旱季后期(3~5月)南亞地區(qū)氣候炎熱,則是由于此時太陽直射點北移,當地氣溫迅速升高,氣候轉熱,而北面的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冷氣流的南下,形成半島上特有的熱季。(3)熱帶荒漠特點及成因西北部為熱帶荒漠特點:降水稀少,氣候干燥,塔爾沙漠。塔爾沙漠成因: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①冬季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②夏季風西南風無法到達;③歷史上對印度河流域的過度開發(fā)導致對森林植被的破壞。(4)南亞降水時空分布及成因

①時間分布: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很大。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圖左),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圖右),為旱季。特別是3至5月份,氣候干熱,氣溫可達40℃以上。南亞各地的降水量相差很大。②空間分布:東高止山、西高上山的瀕海一側和北部山地的南坡為迎風坡,多地形雨,乞拉朋齊也因此成為世界上降水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年降水量有11000多毫米。南亞的西南季風對農業(yè)有重要影響。每年西南季風帶來的豐沛雨水,是南亞農業(yè)生產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風到來的時間和強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際變率大,容易發(fā)生旱澇災害,給農業(yè)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5)世界的雨極

地球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是極不均勻的。有的地方雨下得特別多,甚至天天在下雨。我國四川西部(雅安),山嶺起伏用里的峨眉山是大陸上多雨的地方,有“西蜀漏天”之稱。雅魯藏布江河谷里的巴勞卡,年平均降雨量達4500毫米。臺灣島的山脈南北綿延,位于基隆南面?;『影l(fā)源臺灣島的山脈南北綿延,位于基隆南面。基隆河發(fā)源地的迎風高地上的火燒寥,是我國降雨量最多的地方,平均年降水量是6500毫米,1912年曾出現過8409毫米的記錄,被稱為中國的“雨極”。世界絕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一個村莊——乞拉朋齊,1861年出現了年降雨量20447毫米的高紀錄。1890年8月到1891年7月,降雨量達24461毫米。1960年8月到1961年7月,出現26461.2毫米的最高紀錄,成為世界“雨極”。乞拉朋齊成為雨極的原因是:

乞拉朋齊正東、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馬拉雅山脈,擋住了西南季風由海洋吹來的濕熱氣流,使飽含水汽的氣流被迫上升,凝結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乞拉朋齊正位于這個地區(qū)的卡西山脈南坡,海拔1313米的地方,它的東西兩旁均為山地,僅南面向孟加拉灣開口,地形如同漏斗狀谷地,夏季南面的季風涌入,到山坡便形成傾盆大雨。世界多雨地方除了乞拉朋齊以外,還有非洲幾內亞灣沿岸、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西印度群島和太平洋中的某些島嶼等地。赤道幾內亞的利卡年降雨量10450毫米,喀麥隆的第彭沙年降雨量10091毫米,都是在迎風坡上測到的。三、人文區(qū)域特征-悠久的歷史1、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在印度河流域,幾千年前就形成了城市,是世界最早出現城市的四大地區(qū)之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尼羅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但是從16世紀起,葡萄牙、英、法等國殖民主義者先后入侵,南亞絕大部分地方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大量礦產品、棉花、黃麻等工業(yè)原料被掠往英國。英語也成為南亞一些國家的第二語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南亞各國先后獲得獨立,發(fā)展工自己的民族經濟。2、南亞在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fā)源地。(1)古代的天竺就在現在的南亞地區(qū)。大家熟悉的《西游記》神話故事,歷史上確有關于唐代高僧玄奘取經真人真事的記載。他從長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艱險,過流沙,翻雪山,經西域往南,到達佛教發(fā)源地天竺。古代的天竺就在現在的南亞地區(qū)。(2)宗教與人種。除了斯里蘭卡居民仍多信奉佛教以外,南亞其他國家信奉佛教的人已不多。印度、尼泊爾等國大多數居民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居民為白色人種。(3)瓦拉納西-印度教的“圣地”。

在恒河中游有一座古老城市,名叫瓦拉納西。它是印度教的“圣地”。每個印度教徒都希望能到這里來朝圣,在這里的恒河水中沐浴。他們認為在恒河中沐浴可以洗去自己身上的污濁和罪孽。在瓦拉納西去世,都可以免受輪回再生之苦,直接升入天堂。于是,印度教的信徒們把這里當做天堂的入口,在他們一生之中,至少要到恒河沐浴凈身一次,因此每年都有超過百萬以上的印度教徒來此聚集沐浴凈身,舉行大型宗教集會。印度許多老人遷居到這里度晚年,等候“升天堂”。四、印度1、世界文明古國(1)歷史:

印度是著名的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統一的國家。古代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發(fā)展了農業(yè),建造了城市,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的詩歌、舞蹈,宏偉的建筑和佛教塑像雕刻藝術等燦爛的文化。泰姬陵

—穆莫泰姬·瑪哈爾泰姬陵的主人公紗麗︱印度婦女傳統服裝(2)民族、宗教與語言: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小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印度斯坦族(46%),印地語為國語,與英語同為官方語言。印度的居民大多數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

2、人口壓力大

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高,人口增長很快,2001年已達到10.27億,成為繼中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人口越過10億的國家。據統計,2006年印度人口達11.298億,人口總數占世界人口的16.7%。印度目前正在實行小家庭計劃,即鼓勵每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組成3人小家庭。3、自然環(huán)境區(qū)域特征與農業(yè)生產(1)印度發(fā)展農業(yè)的有利條件條件①印度大部分地區(qū)為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足,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良好的水熱條件為多種作物的種植奠定了基礎(圖)。②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廣大,占全國士地面積的一半以上,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屬世界上農業(yè)大國之一。③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農業(yè)發(fā)展歷史悠久;④土壤肥沃,德干高原西北部有一片由火山巖風化發(fā)育而成的黑土區(qū),適宜棉花生長,為印度產棉花最多的地方。西部沿岸的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和棉紡織工業(yè)中心。⑤水源充足,印度豐富的降水和恒河等河流為農業(yè)灌溉提供豐富的水源。(2)主要農作物及分布印度的稻米、小麥、棉花、黃麻、茶葉等農產品的產量都居世界前列,棉花、黃麻、茶葉等為重要的出口物資。依據不同作物的生長條件和經濟、社會條件的區(qū)域差異,印度的農業(yè)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異。印度主要農作物及其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農作物主要分布地區(qū)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水稻東北部和半島的東西兩側沿海地區(qū)需水較多,這些地區(qū)為平原,降水豐沛小麥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區(qū)(平原)耐旱能力。這些地區(qū)地面起伏和緩,土壤肥沃,降水較少,日照充足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茶葉東北部(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的低山)多雨的氣候(濕潤)及排水好的坡地黃麻恒河三角洲地勢低平,氣候濕熱(世界首位)甘蔗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地區(qū)需水、肥、熱量大,氣候溫暖,降水量大(3)印度農業(yè)面臨的主在問題及解決措施印度農業(yè)主要面臨問題是:①水旱災害頻繁:水旱災害頻繁與西南季風的強弱密切相關,西南季風強的年份,雨季來得早,去得晚,雨水過多,容易造成水災;西南季風弱的年份,雨季來得遲,去得早,雨水不足,容易造成旱災。為解決降水的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在水源充足的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興修水利灌溉系統;而在南部降水不足、水源缺乏的高原地區(qū),則主要修建大量的貯水池等來緩解旱情。②糧食不足:印度的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大,自然增長率高,人口增長快。為解決糧食不足,印度政府在20世紀60年代實施了“綠色革命”,即推廣了先進的耕作方式和培育良種,并且增加興修水利、化肥和農藥的投入,以增加糧食產量。同時,正在實行小家庭計劃,即鼓勵每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組成3人小家庭。4、迅速發(fā)展的民族工業(yè)(1)主要礦產及分布: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它們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圖),儲量都很豐富。(2)主要部門與工業(yè)工區(qū)傳統工業(yè):印度獨立前,工業(yè)以采礦業(yè)和紡織為主。獨立后,電力、鋼鐵、機械制造等工業(yè)部門發(fā)展迅速,形成了輕重工業(yè)都比較發(fā)達的工業(yè)體系,以東北的加爾各答和西部孟買為中心的工業(yè)區(qū),都是傳統的工業(yè)區(qū)。工業(yè)部門分布與原料產地之間的關系鋼鐵工業(yè)德干高原東北部東北部煤、鐵、錳豐富,且礦區(qū)鄰近、配合好棉紡織工業(yè)孟買靠近棉花產區(qū)麻紡織工業(yè)加爾各答地處黃麻產區(qū)高科技工業(yè)班加羅爾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環(huán)境優(yōu)美,交通便利。新興工業(yè):

近年來,印度還發(fā)展了初具規(guī)模的核工業(yè)、航空航天工業(yè),而以計算機軟件為主的信息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尤為引人注目。以班加羅爾為中心的新興工業(yè)區(qū)已經成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新興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印度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件等方面突出。如班加羅爾是印度的新興工業(yè)中心,那里大學和科研機構眾多,科技發(fā)達,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環(huán)境和諧,交通便利,政策優(yōu)越。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軟件生產國,軟件出口量僅次于美國;還是全球少數幾個能夠掌握衛(wèi)星發(fā)射技術的國家之一;共建有5個核電站,并將核技術應用于國防建設。(3)主要城市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是全國鐵路交通中心。東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