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分類鑒賞_第1頁
唐詩分類鑒賞_第2頁
唐詩分類鑒賞_第3頁
唐詩分類鑒賞_第4頁
唐詩分類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山山水水總關(guān)情——山水田園詩解讀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了解山水田園詩的寫作特點。2、明確山水田園詩的鑒賞角度。

6·2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評析】

孔子這里所說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養(yǎng)的“君子”。他希望人們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備了這些品德,就能適應(yīng)當(dāng)時社會的要求。成語:

樂水樂山:原指有人喜愛水,有人喜愛山。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動靜各異。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沖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wěn)重不遷,所以用山來進行比擬。

智者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通曉事理,反應(yīng)敏捷而又思想活躍,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所以用水來進行比擬。

智者和仁者,他們都是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他們動靜皆宜,快樂長壽。

仁智都是我們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雖然在孔子的思想里,他更推崇樂山的仁者(仁是孔子的主導(dǎo)思想)。但其實仁者、知者并無高下之別,就像自然界的山與水從無爭勝之心,且互為映襯,共成山水。知者上善若水,海納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載物。山水田園詩詞的相關(guān)常識:

中國山水田園詩淵源流長,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nóng)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詩主要以山水作為描寫和抒發(fā)感情的對象。描寫自然風(fēng)光為主。

田園詩多以田園風(fēng)光為題材。主要是描寫農(nóng)村生活、農(nóng)夫和農(nóng)耕。山水田園詩興盛的原因1、歷史淵源

先秦時代,《詩經(jīng)》、《楚辭》出現(xiàn)大量描寫山水景物的詩句,但沒有把山水風(fēng)光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加以描寫,而是作為勞動生活的背景或比興的媒介。

建安時期,出現(xiàn)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曹操的《觀滄?!?,描繪了山、海、秋色壯美景象。但這時期山水田園并沒有成為詩歌專門描寫的題材之一,而是局限于個別的片段與篇章。

山水詩和田園詩的興起和發(fā)展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時,“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文人嘯詠山林,隱逸之風(fēng)遂興,東晉陶淵明歸隱田園,用樸素自然的語言歌詠田園風(fēng)光與農(nóng)家生活,在詩歌中開辟了一塊藝術(shù)新天地,宣告了田園詩的誕生。

“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彪S著魏晉玄學(xué)的興起,文人們受老莊思想的影響,由崇尚清談走向愛好山水,希企通過觀賞自然來領(lǐng)略玄理,從而使描寫自然為主的山水詩逐漸代替了玄言詩。謝靈運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優(yōu)游于山水之間,成為第一個大量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從此確立了山水詩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此后,經(jīng)過南朝詩人的努力,山水詩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以其清新、秀麗的風(fēng)格與邊塞、宮怨等其他題材的詩歌相區(qū)別。

初唐王績在雕琢浮艷的六朝余風(fēng)之外獨樹一幟,樸素、清新的田園詩成為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先驅(qū)。

至盛唐,山水田園詩的創(chuàng)作蔚為大觀,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宋詞:范成大)

盛唐山水詩總體特點:

風(fēng)格清新、韻致高遠、格局闊大,氣象萬千

盛唐山水詩兩類風(fēng)格:一、清幽,以王孟為代表

二、雄壯,以李杜為代表。山水詩常見意象山、河、泉、溪、橋、樵夫、漁翁、山客、隱者、松、竹林、樹林、草、各種山中植物、明月、清風(fēng)、云霧、霞光、露珠、花草香、鳥鳴、猿啼等(表達希望歸隱山林、超然世外、寧靜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懷)田園詩的典型物象景物、人物、農(nóng)具、植物、動物1、景物:郭外、原野、農(nóng)田、墟落、炊煙、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門、荊扉、2、人:鄰人、野老、農(nóng)夫、樵夫、漁夫、林叟、山客、牧童3、農(nóng)具:耒、耜、鍤、鋤頭、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動物:雞、犬、牛、羊、蠶、蛙(表現(xiàn)對閑適恬淡的山水田園生活的熱愛及悠閑自在、輕松愉悅的心情)大漠:大沙漠,此處大約是指涼州之北的沙漠。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fēng)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風(fēng),“裊煙沙而直上”。據(jù)后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確有旋風(fēng)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焙∽ⅲ骸啊读洹罚禾奇?zhèn)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曹雪芹《紅樓夢》中借書中人物香菱之口評價此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雭頍熑绾沃保咳兆匀皇菆A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薄霸姷暮锰?,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p>

一、閱讀下面的詩和相關(guān)材料,完成第1-3題。

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廬山瀑布(徐凝)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蘇軾《東坡志林·記游廬山》:"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詩?!腴_元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故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注]謫仙:李白。這首詩是七言絕句。此詩中的香爐,即第一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墒?,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chuàng)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皰烨按ā保@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皦言赵旎?!”正是這“造化”才能將這巨物“掛”起來,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zhèn)チΦ馁濏?。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tài)?!帮w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帮w”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耙墒恰敝档眉毼叮娙嗣髅髡f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jīng)孕育了這一形象。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lián)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梢姡耙墒倾y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fā)出來的。它夸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眻鼍半m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保ā稇蛐炷俨荚姟罚┰掚m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xiàn)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鑒賞家。

一、閱讀下面的詩和相關(guān)材料,完成第1-3題。

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廬山瀑布(徐凝)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蘇軾《東坡志林·記游廬山》:"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詩?!腴_元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故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注]謫仙:李白。1.古人有"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的評述,請以李白詩中的"掛"字為例,加以賞析。

一、閱讀下面的詩和相關(guān)材料,完成第1-3題。

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廬山瀑布(徐凝)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蘇軾《東坡志林·記游廬山》:"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侨沼幸躁惲钆e《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詩?!腴_元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故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注]謫仙:李白。1.古人有"七言詩第五字要響?!^響者,致力處也"的評述,請以李白詩中的"掛"字為例,加以賞析。

化動為靜,描繪出遙看瀑布飛瀉時的景象。2.以下詩句都運用了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效果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長如白練飛:3.你是否同意蘇軾對李、徐兩詩的評價,請結(jié)合作品談?wù)勛约旱目捶ā?.以下詩句都運用了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效果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長如白練飛:(1)用夸張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氣勢(2)以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態(tài)。3.你是否同意蘇軾對李、徐兩詩的評價,請結(jié)合作品談?wù)勛约旱目捶?。同意。要點:李詩更為雄奇瑰麗,想像更為奇特,富有創(chuàng)造力,給讀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點:徐詩分別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切入,氣勢顯得壯闊。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⑴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⑵對第三聯(liá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