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教案_第1頁
《解決問題》教案_第2頁
《解決問題》教案_第3頁
《解決問題》教案_第4頁
《解決問題》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決問題》教案《解決問題》教案1

一、教學內容

轉化是解決問題的常用策略。轉化能把新穎的問題變成已經認識、已能解決的問題,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轉化能把復雜的問題變成較簡單的問題,從而便捷地找到問題的答案。本單元教學轉化策略。

學生在過去的數(shù)學學習中經常進行轉化,已經積累了關于轉化的體驗。本單元深入體驗轉化,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編排2道例題、一個練習,把教學分成兩段進行。

例1,回顧以前進行的轉化,從策略層面上認識它,體會轉化的價值。

例2,利用已有分率進行推理,轉化較復雜的分數(shù)問題,發(fā)展思維的開放性和靈活性。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讓學生體會轉化,感悟策略。

策略是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再認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其中的思想方法是形成策略的有效途徑。學生曾經進行過許多轉化,是感悟策略的寶貴資源,本單元從回顧以前進行的轉化開始,例1的教學分三步進行。

利用圖形的直觀作用引發(fā)轉化。方格紙上呈現(xiàn)兩個形狀不同的圖形,不容易直接看出面積是否相等。學生會想到把兩個圖形都轉化成長方形,再比較面積的大小。其中一個圖形平移它的一部分,另一個圖形旋轉它的兩小塊,轉化成的兩個長方形長相等、寬也相等,面積肯定相等。這個問題利用直觀情境讓學生主動轉化,初步體會轉化有助于解決問題。

回憶曾經進行過的轉化,體會轉化是一種策略。教材指出轉化是策略,讓學生回憶曾經運用轉化策略解決的問題,進一步體驗轉化。第72頁列舉了推導面積公式時轉化,計算小數(shù)乘法、分數(shù)除法時轉化,這些僅是曾經進行過的一部分轉化,學生還能說出許多。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回憶,簡要說說怎樣轉化的,轉化有什么好處,達到體驗轉化的目的。

有意識地應用轉化解決問題。試一試計算四個異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數(shù)形結合,把原式轉化成1-,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練一練計算多邊形周長,在圖形啟發(fā)下轉化成求長方形周長的問題,實現(xiàn)了化繁為簡。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再讓學生說說解題策略,不僅深刻體會了轉化,還能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2.指導學生轉化稍復雜的分數(shù)問題。

例2是較復雜的分數(shù)問題,在本冊教材第一單元里,這樣的問題要列方程解答。通過轉化,能很容易地列式計算。

本單元轉化分數(shù)問題,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會化繁為簡,增強策略意識。同時,更好地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及相關的概念,發(fā)展推理能力。并不要求學生掌握轉化復雜分數(shù)問題的技巧,更不要求他們獨立進行轉化。例2以及練習十四里的分數(shù)問題,都是教材指點下的學生轉化。。

用原有的方法解題。教學例2,先讓學生列方程解答,這是舊知識。用原有方法解題有兩個目的,一是熟悉題目里的數(shù)量關系,理解題中的分數(shù)的意義,為轉化作準備。二是感受原來的解題比較麻煩,轉化后的解題十分方便,為比較解法作準備。

指出轉化的方向。教材說:如果把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的轉化成女生人數(shù)是美術組總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在這句話里提出了轉化,指出了方向,要通過轉化題目里的分數(shù),使題目變成簡單的分數(shù)乘法問題。教學時應該讓學生仔細閱讀這句話,明白把已有的那個分數(shù)轉化成什么分數(shù),解釋為什么轉化后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

學生聯(lián)系已有經驗進行轉化。轉化要應用概念進行推理,對現(xiàn)有的信息進行深度開發(fā),創(chuàng)造出新的有價值的信息。把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的轉化成女生人數(shù)是總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進一步溝通男生人數(shù)、女生人數(shù)、總人數(shù)三者的倍數(shù)關系。由于分數(shù)與除法、比都有聯(lián)系,因而學生轉化的思路必定是多樣的,而最終的結論是一致的。

解答轉化后的問題。得出女生人數(shù)是美術組總人數(shù)的,求女生人數(shù)就很方便了,因為原來的題被轉化成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問題了。讓學生列式計算,能感受方便,從而又一次體會轉化對解決問題的作用。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練習中的分數(shù)問題也是在教材指點下的學生轉化。呈現(xiàn)圖形直觀,填寫應聯(lián)想的分數(shù),降低了轉化的坡度。學生只要在教材提供的條件下通過推理實現(xiàn)轉化。

《解決問題》教案2

【學習目標】

1、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基本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了解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重點難點】

分析題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預習】

【探索新知】

香蕉的售價為5元/千克,蘋果的售價為3元/千克,小華共買了9千克,付款33元.香蕉和蘋果各買了多少千克?

想一想:你能找出題目中的兩個數(shù)量關系嗎?

做一做: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這個問題嗎?

討論: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例題教學】

例1、有大小兩種貨車,2輛大車與3輛小車一次可以運貨15.50噸,5輛大車與6輛小車一次可以運貨35噸。求:3輛大車與5輛小車一次可以運貨多少噸?

例2、一個兩位數(shù),其個位與十位的數(shù)字之和為6,現(xiàn)把十位數(shù)字與個位數(shù)字對調,產生的新的兩位數(shù)比原來的兩位數(shù)大18,求原來的兩位數(shù).

例3、某蔬菜公司收購到某種蔬菜140噸,準備加工后上市銷售.該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噸或者粗加工16噸.現(xiàn)計劃用15天完成加工任務,該公司應安排幾天粗加工,幾天精加工,才能按期完成任務?如果每噸蔬菜粗加工后的利潤為1000元,精加工后為20xx元,那么該公司出售這些加工后的蔬菜共可獲利多少元?

【課堂檢測】

1、已知甲、乙兩數(shù)之和為40,甲數(shù)的2倍等于乙數(shù)的3倍,求甲、乙兩數(shù)??稍O甲數(shù)為x,乙數(shù)為y,可得方程組()

A、B、C、D、

2、已知鋼筆每支4元,圓珠筆每支2元,一共買了10支筆,共用去26元,問買鋼筆、圓珠筆各多少支?可設買鋼筆x支,圓珠筆y支,可列方程組正確的是()

A、B、C、D、

3、48人去某水利工地挖土和運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或運土3,應怎樣分配挖土和運土的人數(shù),正好能夠使挖出的土及時運走?

4、一個學生有中國郵票和外國郵票共325張,中國郵票的`張數(shù)比外國郵票的張數(shù)的2倍少2張,這個學生有中國郵票和外國郵票各多少張?

【課后鞏固】

1、某人買了60分的郵票和80分的郵票共20張,用去了13元2角,則60分的郵票買了枚,80分的郵票買了枚。

2、大數(shù)和小數(shù)的差為12,這兩個數(shù)的和為60,則大數(shù)是,小數(shù)是。

3、一年級學生在會議室開會,每排座位坐12人,則有11人無處坐;每排座位坐14人,則余1人獨坐一排,則這間會議室共有座位排數(shù)是。

4、某工廠在規(guī)定天數(shù)內生產一批收割機支援夏收。如果每天生產45臺,那么差20臺;如果每天生產48臺,那么可以超額完成4臺,則這批收割機生產任務有多少臺?多少天可以完成?

5、開學后書店向學校推銷兩種素質教育用書,如果按原價買兩種書共需880元,書店推銷時,第一種書打了八折,第二種書打了七五折,結果兩種書共少用了200元。則原來買這兩種書各需多少元?

6、十堰市東方食品廠20xx年利潤(總產值-總支出)為200萬元,20xx年總產值比20xx年增加了20%,總支出減少了10%,20xx年的利潤為780萬元,問20xx年總產值、總支出各是多少萬元?

《解決問題》教案3

【教學內容】

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基本含義。

2.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3.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發(fā)現(xiàn)法,問題教學法,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等方法。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結合生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于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較喜歡的方法。

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課本插圖。

【課時按排】

本單元可用4課時進行教學。

1.看木偶戲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4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1~3頁游樂園情境放大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游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戲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lián)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

2.買面包

【教學內容】教材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5頁游樂園情境放大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都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買過面包,今天老師也帶大家去買一次面包。

2、出示買面包的情境圖,“你能從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利用買面包場景插圖。讓學生自由說出從圖中給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提示:現(xiàn)在還剩多少個面包?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54-8=46(個)(2)8+22=30(個)

46-22=24(個)54-30=24(個)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lián)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組里討論?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老師今天能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括號”,把(2)中的`算式“54-8+22”變成“54-(8+22)”,就可以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大家說說括號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8.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2、3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請學生嘗試解決第5題。有困難時給學生以啟發(fā)。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1)54-8=46(個)(2)8+22=30(個)

46-22=24(個)54-30=24(個)

54-8-22=24(個)54-(8+22)=24(個)

3.蹺蹺板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9頁例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8~9頁蹺蹺板樂園情境放大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蹺蹺板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蹺蹺板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xiàn)在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圖中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圖中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6=12(人)(2)4×3=12(人)

12+7=19(人)12+7=19(人)

(3)……

5.觀察比較解題方法的聯(lián)系。

明確解題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6+7(2)4×3+7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第9頁的做一做,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二的第1、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1)2×6=12(人)(2)4×3=12(人)

12+7=19(人)12+7=19(人)

2×6+7=19(人)4×3+7=19(人)

4.整理復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1頁2、3、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10~11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看看第10頁第2題中小白兔們在干什么?你最喜歡說什么?

2.出示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白兔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戲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說說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與這幾節(jié)課的內容相似,把它編成一道應用題。

2、請學生嘗試解決第5題。有困難時給學生以啟發(fā)。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解決問題》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商店買東西”的情境,靈活運用有關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獨立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進一步加強對2——6的乘法口訣計算除法的掌握。

3、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得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在問題處理中,體驗成功,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運用表內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做到學與用的有效結合。

教學難點:

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

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明明想要給自己買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對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錢能買多少個玩具,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明明嗎?現(xiàn)在,就讓咱們一起跟著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ǔ鍪窘滩膱D片)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預設:知道了一些商品的價錢。玩具熊6元1個,地球儀8元一個,皮球9元1個。汽車的價錢被遮住了。要幫助明明求出56元錢可以買幾個地球儀。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組交流匯報:需要知道地球儀的價錢,從圖中可以知道一個地球儀是8元錢)

2、合作交流,解答問題。

(1)請同學們思考,根據以上的數(shù)學信息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

預設:一個地球儀8元,求能買幾個就是求56元里面有幾個8元。

這屬于平均分問題,應該用除法計算。

如何列式計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獨立思考,驗證結果。

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解決了問題,那么我們做得正確嗎?你怎么知道的?

(一個地球儀8元,7個一共78=56元,所以是對的。)

師:很好,我們可以用乘法來驗證除法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

4、想一想,如果24元買了6輛小汽車,一輛小汽車多少錢?

師:誰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計算小汽車輛數(shù)的?

預設:(1)24元錢可以買6輛車,就是將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計算??梢粤惺?4÷6=4(元)

(3)一輛4元,6輛就是46=24(元),計算正確。

師:根據圖中的信息,你還能夠提出其他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嗎?

小組內2人合作,一問一答,其他小組成員看一看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錯誤的相互改正,看誰提出的問題多,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九”第2題。

先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圖中的數(shù)據信息,再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指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練習九”第4題。

(1)出示圖片,學生觀察后說知道了哪些信息。

(2)獨立思考解決第1、2小題分別需要哪些信息,應該如何解答。再在小組內探討根據所知道的信息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3、完成“練習九”第6題。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圖中的信息,分小組討論,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呢?說一說,算一算。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在這節(jié)課里提出了許多數(shù)學問題,也解決了這些問題,說明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板書設計:

第3課時解決問題

56÷8=7(個)

56=30(元)

36÷9=4(個)

《解決問題》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判斷問題中數(shù)量之間的比例關系。

2:正確利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3:通過策略多樣化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用正、反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回憶一下有關正、反比例的知識。

師: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課件出示)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3)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4)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shù)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shù)和時間.(5)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shù)和站的行數(shù).【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和判斷,讓學生加深對正比例、反比例意義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為新知的學習做好準備。

師:(對于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肯定)看樣子同學們掌握的很不錯,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還學習了解比例。這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比例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板書課題《用比例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一)用正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探究例5)

過渡語:看,李大媽和張奶奶在討論什么問題,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圖)

師:這幅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運用學過的方法來幫李奶奶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師:像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決。

出示自學提綱。

(1)題目中有幾個量。

(2)誰和誰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怎么判斷的?

(3)哪個量是固定不變的。

(4)根據比例關系,列出等式。

3:學生交流自學結果,相互補充,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解答過程。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用比例知識來解決問題的?

根據上面三個問題,概括:因為水價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導生說出等量關系:水費∶噸數(shù)=水費∶噸數(shù),然后嘗試解答。

4、師:這個問題我們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了,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啟發(fā)學生自主選擇檢驗方法。如:將結果代入原題、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用算術方法。

5即時練習

過渡語:同學們幫助李奶奶解決問題,我們一起去看看王大爺家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出示對話情景。

師:觀察幫助要王大爺?shù)膯栴}和幫助李奶奶的事對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在學生的交流中逐步認識到這道題與例5相比,條件和問題改變了,但題目中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的正比例關系沒變。

小結: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不變量,只要兩個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關系解答。

(二)用反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習P62例6)

師:解決了生活中水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生活的電中蘊含著什么數(shù)學問題。

1課件出示情境圖,了解題目條件與問題。

生:獨立解決,并在小組交流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

學生匯報解題思路。

過渡語:像這樣的問題也能用比例的方法解決。請同學們仿照正比例的解題方法,并參照課本62頁的內容,自學例6.

生:交流匯報解題思路。

師: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結果。

師:(教師手指25x=100×5,x=20。)為什么這樣列式?根據是什么?

生匯報:因為總的用電量一定,所以用電天數(shù)和每天的用電量成反比例.也就是說,每天的用電量和天數(shù)的乘積相等。

2.即時練習

課件出示:現(xiàn)在30天的'用電量原來只夠用多少天?

師:會解決嗎?

生:獨立解決,交流訂正。

小結: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找到哪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只要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就可以用反比例關系來解答。3:總結用比例解決問題的幾個步驟:

(1)梳理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

(2)判斷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3)解比例。

(4)用自己熟練的方法來檢驗。

三:鞏固練習

1:小明買4支圓珠筆用6元。小剛想買3支同樣的圓珠筆,要用多少錢?(要求用比例知識解)

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并說說原因。

學情預設:小明買的是同一種圓珠筆,所以圓珠筆的單價不變。那么買的支數(shù)和所用的錢數(shù)成正比例關系,所以用正比例關系能解決這個問題。

2:學校小商店有兩種圓珠筆。小明帶的錢剛好可以買4支單價是1.5元的,如果他只買單價是2元的,可以買多少支。

第2題,用反比例關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再次讓學生感受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豐富解決問題的思路。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談談你的感受。

板書

用比例解決問題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xiàn)在可以用x天。

X:10=28:825x=100×5

8x=28×10x=500÷25

X=35x=20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35元。答: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xiàn)在可以用20天

《解決問題》教案6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北菊n時基于教材的編排意圖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盡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問題解決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上,引導學生運用幾何直觀幫助分析數(shù)量關系,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也為后面理解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和解決問題積累一定的方法和經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習題卡片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前面我們已經掌握了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下面大家來做幾道題,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1、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怎樣進行通分?

2、先計算,再說說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

揭題:同學們對前面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樂樂留給我們的問題。(板書課題)

⊙討論交流,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例3。

1、閱讀與理解,明確題意。

師:同學們,你從這道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生填寫信息卡)

樂樂喝了()次牛奶。

第一次:一杯純牛奶,喝了()杯。

第二次:兌滿熱水,又喝了()杯。

問題: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2、分析題意,畫圖解決問題。

(1)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

師:要想求樂樂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就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樂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別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師:樂樂第一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能直接求出來嗎?

生:能,一杯純牛奶,樂樂喝了半杯,也就是喝了杯。

師: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能直接求出來嗎?(不能)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解決這道題的關鍵了嗎?

生:發(fā)現(xiàn)了,關鍵就是求出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2)畫圖表示關鍵問題之間的關系。

①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圖。

師:下面我們用畫圖的方法來找出解決這道題的關鍵,也就是表示出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②畫圖理解并匯報。

第一次喝了杯純牛奶。

加滿水,水是杯,純牛奶還是杯。

又喝了杯,這杯里,一半是純牛奶,一半是水。

(畫圖提示:用一個長方形代表杯子,涂色部分代表純牛奶或純牛奶和水的混合物)

預設

生1:第一次喝了杯純牛奶,還剩杯純牛奶。

生2:加滿水,純牛奶只有原來的杯。

生3:又喝了加滿水后的,也就是把杯純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純牛奶就是其中的1份。

師:把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化成,其中的1份就是。第二次喝的純牛奶是杯,水是杯。

(3)解決問題。

師:知道了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那么兩次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兩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師:樂樂一共喝了多少杯水?

生:樂樂第二次喝的.純牛奶是杯,水也是-=(杯)。

3、回顧反思,明確解題方法。

師:解決這道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步驟應用了什么知識?

生:關鍵是求出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關鍵步驟應用了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精心設計問題,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層層剖析,自主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給學生足夠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引導學生畫圖,直觀地理解和呈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

⊙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東東有一瓶水,上午喝了一半,加滿了水,下午又喝了一半。東東一共喝了多少瓶水?

2、小明的半瓶墨水用了一半,還剩多少?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yè)

教材100頁3、4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兩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解決問題》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百分數(shù)的認識,能理解發(fā)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這些百分率的含義。

2、能用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方法解答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解答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某鄉(xiāng)去年原計劃造林12公頃,實際造林14公頃,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

指名學生回答。

2、某鄉(xiāng)去年原計劃造林12公頃,實際造林14公頃,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

指名學生回答。

二、相互合作,探究問題:

(一)初步感知

1、學生嘗試解答各自的“做對的題數(shù)占總題數(shù)的百分之幾”和“做錯的題數(shù)占總題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問題。

2、小結:“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shù)應用題”與“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分數(shù)應用題”解法相同,關鍵是找準單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shù)應用題”計算的結果要化成百分數(shù)。

(二)共同探討

1、百分數(shù)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用很廣泛,如前面說到的你們在口算比賽中,各自“做對的題數(shù)占總題數(shù)的百分之幾”這是你在這次口算比賽中的正確率,“做錯的.題數(shù)占總題數(shù)的百分之幾”就是錯誤率。像這些正確率、錯誤率等我們通常稱作“百分率”你能舉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嗎?

2、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舉例的同時要讓學生說說他所舉百分率的意義。

板書學生所舉的百分率及其含義。如:

3、嘗試解答例題:

(1)出示課本例1(1)的條件:

例1: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有120人?

(2)學生提出問題,嘗試解答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P86的“做一做”第1、2題

2、練習二十的第2題

四、全課總結

1、學生談談學習本課后有什么收獲,說說解答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方法是怎樣的?這類應用題與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分數(shù)應用題有什么關系?

2、學生談談今天所學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課堂總結

學生說說解答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五、作業(yè):

練習二十的第3、4題。

課后習題

練習二十的第3、4題。

《解決問題》教案8

教學目標:

1、初步懂得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點

能正確無誤地計算出20以內的退位減法。

難點

能根據已知的一個條件提出數(shù)學問題。

一、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了兩串金蘋果要獎給發(fā)言積極的小朋友和表現(xiàn)突出的小朋友。看到這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師:你們能根據這數(shù)學信息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

二、提出問題,感受數(shù)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1、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遇到不懂的.事情時,就會向別人提出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藏著許許多多的數(shù)學問題,你能試著提一提嗎?

學生說。

剛才小朋友舉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只要善于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

2、出示主題圖:提問: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根據主題圖中小朋友的活動,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引導學生既能提出關于加法的問題又能提出關于減法的問題。)

小組討論、匯報。

三、問題解決

參加了小朋友有趣的郊外活動,我們再去看看可愛的小動物在著美麗的春天里干些什么?

1、出示做一做的插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2、再次看圖:提問:圖中的小動物有什么變化?

魚有集中尋食的,有向遠處游走的。

3、師:同學們說的很好,觀察得很仔細!那么你們能不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些問題呢?

4、教師從學生提的問題中選出若干個進行板演。

說明:你喜歡解答哪題就解答哪題,你也可以自己提個問題進行解答。

四、評價總結

1、說一說: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回家后仔細觀察家中的物品,向爸爸媽媽提三個數(shù)學問題,再讓他們解答。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公開課,我的意圖是:解決問題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么課的設計應該是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設計了上面這樣一個課例:從實際物品中發(fā)現(xiàn)信息找尋信息——根據自身體驗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信息找尋信息

——能根據圖片自己發(fā)現(xiàn)信息找尋信息。。我的愿望并沒有如我的愿。在實際教學后這堂課遭到了大家的否定。我思考著問題出在哪里?這樣的課究竟怎樣才能上出精彩?很迷茫,所以懇請同仁們提出寶貴意見。告訴我好的思路和設計。

《解決問題》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感悟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

2、使學生掌握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能夠正確地進行混合運算,為進一步學習代數(shù)運算做好準備。

3、使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總結概括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通過解決具體情景感悟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同級運算

1、這是新開業(yè)的星星游樂場,根據他們老總介紹前三天接待游玩的人數(shù)是這樣的: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300人350人310人

請問三天共接待多少人?

師:說說你是怎么思考的?

2、開業(yè)前三天共接待960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1)獨立思考解決。

(2)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集體交流。

板書:960÷3×66÷3×960960×(6÷3)

=320×6=2×960=960×2

=1920(人)=1920(人)=1920(人)

(4)歸納整理:這些算式對嗎?它們分別是先求什么?

3、為了更清楚地了解游客情況,他們老總特地對第六天的游客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

第六天游客情況統(tǒng)計

上午9:00來了152人

中午12:00走了30人

下午1:00來了190人

下午5:00關門

師:下午3:00游樂場上有多少人?

師: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二、兩級運算

1、這是游樂園的票價:成人票60元,兒童票半價。

金老師和沈老師一起去游樂園,付給售票員200元買兩張票,應找回多少錢?

生:200-60×2=200-120=80(元)

板書:200-60×2

=200-120

=80(元)

師:你覺得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總結運算順序:

師:計算這些算式時,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口算:

56-26-15=3×7×10=(24-14)÷2=45-(23+7)=

12×3÷9=25+5-12=5×(22-12)=60÷2×50=

4、拓展延伸:

師:如果你和你的家人一起去,一共花多少錢呢?

(1)生列式計算。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三、全課總結

《解決問題》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在具體情境中探究,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學會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多角度觀察的過程,理解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積累解決此類問題的經驗,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二、目標分析

學生在掌握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同時鼓勵學生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四、教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圖文并茂,復習舊知

(1)看圖列式計算:(課件演示)

①一支鋼筆9元

②一共有多少朵花?

(2)匯報交流:

①95=45(元)

②631=17(朵))、62+5=17(朵)或35+2=17(朵)

2.以舊引新,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運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復習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兩道題,第1題復習求總價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回顧用乘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第2題的設計稍微靈活一些,可以引導學生從橫行和豎列兩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從而發(fā)現(xiàn)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yǎng)思維靈活性的同時,為新課學習奠定基礎。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小組合作,構建方法

(1)理解題意,收集信息。

①學生讀題:(課件呈現(xiàn)例5題目)

二(1)班準備租車參觀科技館。有2名教師和30名學生,租下面的客車,坐得下嗎?

②小組交流:從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教師和學生共有32人要乘車)

(2)明確問題,分析過程。

①理解坐得下嗎的含義。

引導學生明確:有32人要乘車,一共需要多少個座位呢?(32個座位)如果車子的座位比32個少就怎樣?(坐不下)什么情況下就坐得下呢?

②說說解決過程。

學生交流:先求車子的座位數(shù),再比較看看能不能坐得下。

(3)看懂圖意,嘗試解決

①不同角度觀察座位示意圖:可以引導學生從橫、豎兩個角度說一說;還可以從其他不同角度思考,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②學生根據不同觀察,嘗試列式解決。

③匯報交流: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和算式。

預設:

解法一:74=28(個)解法二:84=32(個)解法三:58=40(個)

28+5=33(個)32+1=33(個)407=33(個)

④比較作答:根據計算結果比較回答能不能坐得下。

(二)反思過程,小結方法

學生說說像這樣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應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讀懂題意、看懂圖意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尋求不同的解決策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他們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三)多種形式,綜合應用

1.基礎練習

(1)完成教材第84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決,然后說說自己的.想法。即怎樣求雞蛋的個數(shù),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小英準備了25元,想買6本日記本和1個鉛筆盒,如圖:

她準備的錢夠嗎?

2.提升訓練

(1)找規(guī)律,填一填。

1+2+3=23

1+2+3+4+5=35

1+2+3+4+5+6+7=()()

(2)根據上面的規(guī)律算一算,我們一共學習了多少句乘法口訣呢?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的目的之一是鞏固新知,因此,在基礎練習中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解決問題的空間,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在提升訓練中,設計找規(guī)律的問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能力,同時系統(tǒng)回顧乘法口訣,一舉兩得。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談談這節(jié)課學了哪些知識?

《解決問題》教案11

設計說明

1.以猜想活動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猜想可以營造學習氛圍,激起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自始至終地主動參與數(shù)學知識探究的過程。上課伊始,創(chuàng)設“讓學生猜想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樣的角”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讓學生經歷猜想的過程,初步體會用假設法解決問題的策略。

2.讓拼角活動貫穿教學始終,突出拼角活動的內涵。

動手操作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拼角活動是一項具有豐富內涵的學習活動,因此要將一系列的拼角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隨意拼角可以驗證猜想;有目的地拼角可以理清拼角的思路;有序拼角可以明確拼角的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這三種角,加深對這三種角之間關系的理解。同時,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一副三角尺

學生準備一副三角尺作業(yè)紙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猜想導入

1.回顧: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一起認識了直角、銳角和鈍角,誰能說一說你對這些角的認識?

2.猜想、導入新知。

師:同學們掌握得非常好。你們想繼續(xù)探究有關角的秘密嗎?

師:請看老師手中的.這副三角尺,一個三角尺上有幾個角?你在三角尺上發(fā)現(xiàn)了哪些角?

(學生匯報:一個三角尺上有三個角,在三角尺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直角和兩個銳角)

師: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利用手中的這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角?

(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結果)

師:對于這個問題,同學們有了大膽的猜想,就讓我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來驗證猜想。

設計意圖:通過對上節(jié)課內容的復習,引出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通過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隨意拼角,驗證猜想。

(1)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合作探究,用一副三角尺拼角,并記錄都拼出了什么角。

(2)小組派代表匯報拼出了什么角及拼角的方法。

2.有目的地拼角。

課件出示教材42頁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個鈍角。

(1)知道了什么?

①每個三角尺都有一個直角和兩個銳角。

②要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個鈍角。

(2)應該怎樣做?

①想一想:怎樣拼角?

②做一做: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個鈍角。

③說一說:你是怎樣拼的?

④畫一畫:描出拼成的角。

(3)拼出的角是鈍角嗎?

驗證方法一:目測

《解決問題》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正、反比例的量。

2、能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shù)學重點:

能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經常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有時不僅能用一種方法解決,而且常常一個問題有很多方法。這很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我們不斷地學習和研究獲得的,今天我們繼續(xù)探索研究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同學們有信心嗎?

二、情境,教學新課

1、用正比例意義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例5

師: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嗎?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回答的問題有,關于計算水費的問題他們在生活中也遇到過,用小明的方法計算水費他們也會算;還有什么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等等。

師:那就先請同學們用你會的方法計算出10噸水要交多少水費。

學生計算:12.8÷8=1.6元1.6x10=16元

師:下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還能用什么方法來解決10噸水的水費問題?

學情預設:在討論中學生肯定能發(fā)現(xiàn)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分析一下,有的辦法是我們以前就會的。同學們討論到,因為每噸水的價錢是一定的,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李奶奶和張大媽兩家的水費和用水噸數(shù)的.比值相等,都是每噸水的價錢,這樣一來就可以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決水費的問題。

師:請同學們交流交流,你們都找到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情預設:當學生談到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這種方法時,要抓住時機,多問為什么?為什么水費和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關系?用正比例意義去解決問題時要先設出什么量?數(shù)學格式是什么?怎樣驗證是否正確?

師:同學們不僅用我們過去學習的方法解決了李奶奶的問題,還發(fā)現(xiàn)用比例的方法也能解決李奶奶的問題,真能干。接下來請你們幫助解決一下王大爺?shù)膯栴}吧!

出示: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2.用反比例意義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例6:印刷廠工人忙忙碌碌在搬運印好的書,—位工人師傅說,這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另一位師傅說: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師:這個問題同學們一定會解決??凑l能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情預設:一般的方法是20×18+30=12包等。也可能有同學能用反比例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如30x=20×18,x=12。

師:(教師手指30x=20×18,x=12。)為什么這樣列式?根據是什么?

學情預設:估計學生能說出列式根據,因為書的總數(shù)一定,所以包數(shù)和每包的本數(shù)成反比例。也就是說,每包的本數(shù)和包數(shù)的乘積相等。

在這段交流中,強調反比例的意義,反比例式子的寫法、格式、演算等。這些都是在交流中解決的問題。

師: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我們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義也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練習鞏固。

師:課本第59頁的做一做,是生活中的另外兩個問題,同學們能不能幫助解決?

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做—做中的問題。

師:請說一說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情預設:估計學生能很好地說出兩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如果是用一般的方法解決的,只要求說一說數(shù)量關系,如果是用比例的方法解決的,還要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第1題,小明買的是同一種圓珠筆,所以圓珠筆的單價不變。那么買的支數(shù)和所用的錢數(shù)成正比例關系,所以用正比例關系能解決這個問題。第2題,小明前后買的不是同一種圓珠筆,買圓珠筆的單價不同,但買筆的總錢數(shù)是不變的。這時買筆的數(shù)量和每支筆的錢數(shù)成反比例關系,所以用反比例關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三、全課小結。

師:你覺得用比例解決這類實際問題的過程可以歸納為哪幾個步驟?

學情預設:估計學生能總結出主要步驟,如有困難,老師要及時引導、點撥。

(1)分析題意,找到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它們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依據比例意義列出方程。

(3)解方程,驗算,寫答。

《解決問題》教案13

學習目標:

使學生掌握運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正確運用正、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運用正、反比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正確判斷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學習方法:

嘗試教學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等。

學習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下面各題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1)一輛汽車行駛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時間。

(2)從甲地到乙地,行駛的`速度和時間。

(3)每塊地磚的面積一定,所需地磚的塊數(shù)和所鋪面積。

(4)書的總本數(shù)一定,每包的本數(shù)和包裝的包數(shù)。

過程要求:

①說一說兩種量的變化情況。

②判斷成什么比例。

③寫出關系式。

如:

2、根據題意用等式表示。

(1)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速度,3小時行駛210千米。

(2)汽車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56千米,要5小時到達。

70×4=56×5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5

(1)出示課文情境圖,描述例題內容。

板書:8噸水10噸水

水費12.8元水費?元

(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

過程要求:

①學生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

②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解答情況,并引導學生運用比例解決問題。

①匯報解決問題的結果。

引導提問:

A、題中哪兩種量是變化的量?說說變化情況。

B、題中哪一種量一定?哪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c、用關系式表示應該怎樣寫?

②板書: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

8X=12.8×10

X=

X=16答:略

(3)與算術解比較。

①檢驗答案是否一樣。

②比較算理。算述解答時,關鍵看什么不變?

板書:先算第噸水多少元?

12、8÷8=1.6(元)

每噸水價不變,再算10噸多少元。

1、6×10=16(元)

(4)即時練習。

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過程要求:

①用比例來解決。

②學生獨立嘗試列式解答。

③匯報思維過程與結果。

想:因為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也就是說,水費和用水噸數(shù)的比值相等。

解:設王大爺家上個月用了X噸水。

12.8X=19.2×8

X=

X=12

或者:

16X=19.2×10

X=

X=12

1.教學例6。

(1)出示課文情境圖,了解題目條件和問題。

(2)說一說題中哪一種量一定,哪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式表示兩種量的關系。

每包本數(shù)×包數(shù)=每包本數(shù)×包數(shù)

(4)設末知數(shù)為X,并求解。

(5)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1、完成課文“做一做”。

2、課堂小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