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五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F/1D/wKhkGWWE0aiACvKvAAIvhcqAIpY430.jpg)
![江蘇省鹽城市五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F/1D/wKhkGWWE0aiACvKvAAIvhcqAIpY4302.jpg)
![江蘇省鹽城市五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F/1D/wKhkGWWE0aiACvKvAAIvhcqAIpY4303.jpg)
![江蘇省鹽城市五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F/1D/wKhkGWWE0aiACvKvAAIvhcqAIpY4304.jpg)
![江蘇省鹽城市五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F/1D/wKhkGWWE0aiACvKvAAIvhcqAIpY43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江蘇省鹽城市五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在對三星堆遺址考古研究中,既發(fā)現大量與中原地區(qū)類似的青銅器和玉璋、玉琮、玉戈等,又有眾多獨特的青銅神像、金杖、神樹等,其獨特的祭祀行為,包括“燔燒”、器物分層等也十分罕見。這可以用于印證()A.華夏民族認同觀念已經產生B.古蜀文明已經超越中原文明C.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基本特征D.早期國家中央集權特征明顯【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三星堆遺址。根據材料可知,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與中原地區(qū)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時又保留了其鮮明的獨特性,反映出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的特點,C項正確;華夏認同觀念已產生與材料“其獨特的祭祀行為”不符,華夏認同觀念出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先進,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早期國家中央集權特征明顯,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有學者研究發(fā)現,在良渚文化遺址中,上層貴族葬在專門的墓地里,并發(fā)現有大量的宗教性玉器、祭壇和豪華的喪葬行為;至于一般的社會大眾的墓葬里,往往只有若干日常生活用具。這一發(fā)現這可以用于佐證當時()A.貴族壟斷祭祀權力 B.出現社會等級分化C.國家形態(tài)初步顯現 D.神權具有至高地位【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依據材料“良渚文化遺址中,上層貴族葬在專門的墓地里,并發(fā)現有大量的宗教性玉器、祭壇和豪華的喪葬行為;至于一般的社會大眾的墓葬里,往往只有若干日常生活用具”可知,玉琮、玉璧出土于上層貴族墓葬,社會大眾的墓葬里,往往只有若干日常生活用具,這說明良渚文化遺址的墓葬存在等級差別,可以佐證當時出現社會等級分化,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貧富分化出現,不能說明貴族壟斷祭祀權力,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貧富分化現象,不能得出國家形態(tài)初步顯現,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神權,排除D項;故選B項。3.《史記·夏本紀》寫道:“益(禹晚年培養(yǎng)的接班人)讓帝禹之子啟。”《戰(zhàn)國策·燕策一》記載:“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其實令啟自取之?!睂@兩段記述理解最準確的是()A.益主動將王位讓給了啟 B.公天下取代家天下的政治制度C.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D.記錄有出入歷史無結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夏朝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史記》記載益將王位讓給啟,《戰(zhàn)國策》記載,啟從益手中強行奪取王位,不論啟是如何獲得王位的,最后的結果都是禹死后,其子啟即位,標志著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C項正確;不同史料中關于啟即位的方式記載不同,不能斷定是益主動將王位讓給了啟,排除A項;禹死后,其子啟即位,此后形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沿襲的制度,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排除B項;歷史記錄雖然不同,但歷史史實是客觀的,“歷史無結論”說法不恰當,排除D項。故選C項。4.商朝所分封的附屬國君長,與商王很少有血緣姻親關系,因此他們時常反叛商王的統(tǒng)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緣關系把眾多的諸侯同周政權緊密地結合為一體,即“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A.開創(chuàng)了中央集權的新模式 B.擴大了西周的統(tǒng)治疆域C.加強了周王對地方的控制 D.保障了西周的長治久安【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反映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中國古代)。根據材料“商朝所分封的附屬國君長……時常反叛商王的統(tǒng)治”“西周利用宗法血緣關系把眾多的諸侯同周政權緊密地結合為一體”可知,相較于商朝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增強了周王室對地方的控制力度,C項正確;西周時期,最高統(tǒng)治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統(tǒng)治疆域的變化”,排除B項;“長治久安”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5.有學者引用商鞅變法“內行刀鋸,外用甲兵”“輕視教化”“輕罪重罰”“監(jiān)禁庶民”等措施,來證明其個人悲劇不可避免。該學者意在說明商鞅變法()A.重農抑商,違背經濟規(guī)律 B.廢除井田,破壞傳統(tǒng)體制C.峻法少恩,激化社會矛盾 D.嚴令分家,加重民眾負擔【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有學者認為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期間,對內推行嚴刑峻法,壓迫人民,對外進行擴張和兼并戰(zhàn)爭,造成一些消極影響,成為他后來被殺的重要原因,可見商鞅變法峻法少恩,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會矛盾,C項正確;材料不涉及重農抑商,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廢除井田,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嚴令分家,排除D項。故選C項。6.“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边@體現了諸子百家中哪一學派的思想主張()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該觀點強調的是要做到清靜無為,不擾民,就能治理好國家,這體現了道家的“無為而治”的思想,C項正確;墨家主張兼愛非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儒家主張仁政,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7.孔子稱贊管仲輔佐齊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韓非子提出“萬乘之主,有能服術行法……其兼天下不難矣”。這表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A.百家爭鳴局面歸于沉寂 B.不同學派有共同之處C.諸子百家思想基本一致 D.儒學匯集各家思想精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內容可知,三人都強調實現國家統(tǒng)一,表明不同學派有共鳴之處,B項正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百家爭鳴的輝煌時期,并沒有歸于沉寂,排除A項;諸子百家之所以稱百家,就是因為各家主張不一致,排除C項;儒學學說具有自己的特色,并未匯集各家思想精華,排除D項。故選B項。8.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zhàn)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導致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私田變?yōu)楣? B.國家統(tǒng)一 C.鐵犁牛耕的推廣 D.郡縣制的推廣【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zhàn)國時,相比于西周時期生產效率得到提升,而生產效率提升的根源是生產力的發(fā)展,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犁牛耕出現并得以推廣,C項正確;戰(zhàn)國時期公田變私田,排除A項;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國家尚未走向統(tǒng)一,排除B項;秦朝建立后推廣郡縣制,排除D項。故選C項。9.秦統(tǒng)一后,啟動了大規(guī)模的土木建設工程,其中有“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褒萬余里,于是渡河,據陰山,逶蛇以北”的修建長城工程。秦能夠修建大型工程的主要因素是()A.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B.思想文化統(tǒng)一 C.刑法嚴苛 D.相對穩(wěn)定的國內環(huán)境【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材料可知,秦統(tǒng)一后,啟動了大規(guī)模的土木建設工程,得益于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可以集中國家的力量建設大規(guī)模建設工程,A項正確;思想文化統(tǒng)一,刑法嚴苛是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排除BC項;結合所學知識,秦朝國內的環(huán)境并不穩(wěn)定,排除D項。故選A項。10.漢武帝元朔年間,“于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數十里?!边@一現象的出現得益于()A.“推恩令”頒布 B.尊崇儒術 C.“中朝”的設立 D.任用刺史【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藩國始分”“大國”“小侯”,再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知道,漢武帝利用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獨尊儒術解決不了王國問題,排除B項;中朝的設立是為了加強皇權,制衡外朝,排除C項;刺史制度雖然加強了對地方的監(jiān)控,但屬于監(jiān)察制度,并沒有造成“藩國始分”,排除D項。故選A項。11.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掌宮廷戍衛(wèi),少府負責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yè),宗正負責皇室宗族事務等。這反映了古代中國政體的特征是()A.職分細化,運轉高效 B.選賢舉能,唯才是用C.家國同治,皇權至上 D.官員眾多,政務繁雜【答案】C【解析】九卿屬于政府官員,但是“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掌宮廷戍衛(wèi),少府負責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yè),宗正負責皇室宗族事務等”,其管理的是皇帝的家事,這體現了古代中國家國家國同治、皇權至上的本質,C項正確;“三公九卿”分工嚴密,各司其職,但與題干中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為皇帝私家服務的信息不符,排除A項;題干材料與選才無關,排除B項;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為皇帝私家服務,體現家國同治,與官員眾多、政務繁雜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2.公元前121年,西漢王朝在祁連山下設立五個屬國;公元前121年至公元前111年間,又先后在河西走廊建立四郡,從敦煌向西至鹽澤(今羅布泊)修筑很多烽燧;至公元前60年,迫使匈奴基本退出西域。這些舉措()A.埋下了地方割據的隱患 B.為絲路貿易提供了一定保障C.體現了因地制宜的特點 D.確保了北部邊疆的政治穩(wěn)定【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河西走廊和西域是陸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jié)點,漢朝政府加強對河西走廊和西域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保障絲路貿易的通暢,B項正確;漢初郡國并行制埋下了地方割據的隱患,材料所述內容體現了漢王朝對西域地區(qū)的管理,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根據河西走廊和西域特點采取適當的管理措施,無法得出“因地制宜”,排除C項;“確保了……穩(wěn)定”表述過于絕對且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13.據史書記載,漢文帝時,允許民間鑄錢、冶鐵、煮鹽。吳王劉濞因其領地有銅山,可以鑄幣,又可用海水煮鹽,后招天下各地的逃亡者在一起,最終叛亂。為解決這一問題,漢武帝()A.確立察舉制 B.頒布推恩令 C.實行鹽鐵官營 D.推行均輸平準【答案】C【解析】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漢文帝時允許民間私鑄錢幣、冶鐵、煮鹽,導致地方諸侯勢力坐大,影響到了中央集權。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還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C項正確;察舉制是選官制度,不是經濟措施,排除A項;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是政治措施,排除B項;均輸平準是穩(wěn)定經濟秩序,保障商品流通的措施,排除D項。故選C項。14.如圖為一學生整理的某一歷史時期的治國理政主要舉措。這一時期史稱()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中的舉措及所學知識可知,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實現了全國統(tǒng)一。劉秀在位期間,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發(fā)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如政治上:加強皇權,增強尚書臺的作用;嚴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縣,裁減官吏,節(jié)省開支;整頓吏治,懲處貪污腐敗。經濟上: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量;釋放奴婢。思想上:重視儒學。社會經濟在穩(wěn)定的政局下重新發(fā)展起來,史稱“光武中興”,B項正確;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出現的治世;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出現的政治清明、經濟復蘇、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開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統(tǒng)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這三個治世的治國理政主要舉措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項。15.某著作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實際成書于漢代,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該著作是()A.《神農本草經》 B.《唐本草》 C.《千金方》 D.《黃帝內經》【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為漢代的《神農本草經》,A項正確;《唐本草》并非漢代藥物學專著,排除B項;《千金方》是唐朝孫思邈的作品,排除C項;《黃帝內經》并非藥物學專著,排除D項。故選A項。16.以下我國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圖中,①、②、③依次應該是()A.東漢、蜀、前秦 B.西漢、東漢、前秦C.西晉、東晉、北魏 D.西晉、東漢、北魏【答案】C【解析】266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定都洛陽。280年,西晉滅吳,實現了統(tǒng)一。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4世紀后期,鮮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權;439年統(tǒng)一北方。C項正確;東漢、西漢在三國之前,排除ABD項。故選C項。17.如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項措施,該項措施的主要意義在于()鮮卑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漢姓元長孫穆A.消滅了鮮卑族的陋習 B.變鮮卑貴族為漢族地主C.改鮮卑人為漢人 D.加速了鮮卑族的漢化進程【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中國)。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的漢化政策,讓鮮卑貴族采用漢姓。漢化政策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平,有利地推動了向漢族王朝統(tǒng)治模式的轉化,D項正確?!跋麥缌缩r卑族的陋習”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只是改了鮮卑貴族的姓氏,而不是變鮮卑貴族為漢族地主和改鮮卑人為漢人,排除B、C項。故選D項。18.下表是關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遷徙情況。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民族遷徙()民族時間關于民族遷徙情況羯西晉太安年間(302~303年)并州大旱,人民饑荒,不少羯族東出山西,流入山東、河北鮮卑北魏圣武帝(213~218年)大澤(今胡倫池)多沼澤,不宜游牧,故遷至水草豐美的河套、陰山一帶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東漢末年,諸雄爭霸,曹操派人將氐人五萬余徙居扶風、天水二郡A.緩和了南北民族矛盾 B.致使經濟重心實現了南移C.深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D.豐富了江南人民物質生活【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材料中羯族因為饑荒流入山東和河北,鮮卑族從不適宜游牧的地區(qū)遷移到水草豐美的地區(qū),氐族因為諸侯爭霸的因素被曹操遷移到付扶風和天水,可知這個時期的民族遷徙深受多種因素的影響,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民族遷徙,和民族矛盾無關,排除A項;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時期,排除B項;表中少數民族沒有遷移到江南,因此D項和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9.下圖是公元3世紀前后南北方人口變動圖。這一變化說明()A.南方總人口超過北方 B.全國經濟重心已經在南方C.荊州是全國經濟最發(fā)達地區(qū) D.南方政治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3世紀前后的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3世紀中國正處于東漢末年的亂世、三國分立,北方社會環(huán)境動蕩,導致北方人口南遷,說明當時南方社會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D項正確;僅從局部地區(qū)來看,是無法得出南方總人口超過北方的結論,排除A項;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是在宋朝,排除B項;僅從局部地區(qū)的人口來看,無法得出荊州是全國經濟最發(fā)達地區(qū)的結論,排除C項。故選D項。20.唐太宗曾說,凡是有功的朝臣,或因忠孝可稱,或因學藝通博,所以才提拔任用,讓他們官居三品以上。然而,現今朝臣欲與衰敗了幾代的山東士族通婚,仍然要以大量錢帛作為聘禮,但即便這樣還會遭到山東士族的嘲笑、鄙視。這可以說明,唐代初年()A.門閥觀念影響深刻 B.豪強世族幾近衰敗C.皇室地位相當低下 D.婚姻習俗發(fā)生變化【答案】A【解析】據材料可知,唐太宗時期,朝臣與衰敗的山東士族通婚,仍然要以大量錢帛作為聘禮,這表明當時門閥觀念仍有較大影響,A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唐朝初期豪強世族幾近衰敗,排除B項;C項表述與史實不符,皇室地位并不低下,排除C項;材料并未反映當時婚姻習俗發(fā)生變化,排除D項。故選A項。21.有學者指出,中國古代某項制度顯示了這樣三個理念:第一、人品是可以量化的;第二、人品是可變的;第三,人品高下應該與官位官階相應。這一制度應是()A.察舉制 B.世官制 C.九品中正制 D.征辟制【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魏晉南北朝。據題干及所學可知,魏晉以來實行九品中正制,此選官標準是以品行和門第為標準來區(qū)分為九個等級,并給予相應的官位官階,C項正確;察舉制的主要標準是孝廉,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世官制的標準是血緣,排除B項;征辟制的標準是才能,排除D項。故選C項。22.新羅仿唐設醫(yī)學博士講授中國醫(yī)書《本草》、《針經》,設算學博士教授綴術、九章等;日本法隆寺傳法堂是按唐式結構建造的,日本遣唐留學生吉備真?zhèn)鋷Щ亍洞笱軞v立成》、《大衍歷經》等,對日本歷法改革起重要影響。以上材料說明()A.東亞各國文化獨立發(fā)展 B.唐朝文化輻射周邊國家C.唐朝吸收周邊國家文化 D.唐朝文學已發(fā)展到頂峰【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新羅仿唐設醫(yī)學博士講授中國醫(yī)書《本草》、《針經》,設算學博士教授綴術、九章等;日本法隆寺傳法堂是按唐式結構建造的,日本遣唐留學生吉備真?zhèn)鋷Щ亍洞笱軞v立成》、《大衍歷經》等,對日本歷法改革起重要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羅仿唐設醫(yī)學博士、算學博士,日本法隆寺傳法堂是按唐式結構建造的,日本遣唐留學生吉備真?zhèn)鋷Щ亍洞笱軞v立成》、《大衍歷經》等,對日本歷法改革起重要影響,這些信息表現的都是唐朝文化對中國周邊國家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唐朝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沒有描述東亞各國文化獨立發(fā)展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唐文化對周邊的影響,而非唐吸收周邊國家文化,排除C項;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判定唐朝文學是否已發(fā)展到頂峰,排除D項。故選B項。23.北宋學者歐陽修在《新唐書·兵志》中說:“大盜既滅,而武夫戰(zhàn)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jié)度使。由是方鎮(zhèn)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材料所述歷史現象造成唐王朝后期的不良局面是()A.內輕外重 B.外戚專權 C.宦官專權 D.朋黨之爭【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大盜既滅,而武夫戰(zhàn)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jié)度使”可知,材料體現的是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割據的現象,這導致了唐王朝后期內輕外重的局面,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藩鎮(zhèn)割據現象,并沒有導致外戚專權,排除B項;宦官專權是指宦官把持了朝政,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C項;朋黨之爭是指統(tǒng)治集團內部出現不同派別的爭權斗爭,與藩鎮(zhèn)割據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24.如圖中會盟碑立于西藏拉薩大昭寺門前,為唐穆宗時唐朝與某一少數民族會盟的遺物。該少數民族是()A.吐蕃 B.突厥 C.鞣羯 D.回紇【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穆宗長慶年間(821-824年),唐朝與吐蕃訂立友好盟約,立“唐蕃會盟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薩大昭寺門前,該少數民族是吐蕃,A項正確;唐朝通過武力征服了突厥,排除B項;唐時一支鞣羯族,形成了黑水鞣羯和粟末鞣羯兩個部,唐玄宗時,冊封粟末鞣羯首領大祚榮為渤??ね酰懦鼵項;唐玄宗時,冊封回紇首領懷仁可汗,排除D項。故選A項。25.宋真宗景德二年,宋與遼簽訂協(xié)議,北宋每年送給遼銀10萬兩、絹20萬匹,這稱為()A.歲賜 B.歲幣 C.歲貢 D.納貢【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宋與遼簽訂協(xié)議,北宋每年送給遼銀10萬兩、絹20萬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與遼簽訂了澶淵之盟,宋每年給遼銀兩與絹,稱之為歲幣,B項正確;宋每年給西夏銀兩與絹,稱之為歲賜,排除A項;宋每年給金銀兩與絹,稱之為歲貢,排除C項;納貢存在于朝貢關系中,排除D項。故選B項。26.宋初統(tǒng)治者大力加強中央集權,成功地維護了政權的穩(wěn)定。但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守舊的政治風氣。下面史實能予以印證的有()A.給品位較低的官員以宰相名號 B.增強尚書臺的作用C.先后設立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 D.部分官員秘折奏事【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宋初統(tǒng)治者大力加強中央集權,成功地維護了政權的穩(wěn)定。但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守舊的政治風氣?!笨芍?,宋初統(tǒng)治者大力加強中央集權,維護了政權穩(wěn)定,也導致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行政效率,在地方設立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體現了這一影響,C項正確;給品位較低的官員以宰相名號,加強的是皇權,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增強尚書臺的作用,是西漢時期加強皇權的政策,排除B項;部分官員秘折奏事,是清朝的密折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27.紹興和議后,宋高宗不僅沒有趁境內經濟恢復,儲備戰(zhàn)略物資,厲兵襪馬,尋找時機收復故地,反而發(fā)出“憂內之心,不減于外”的感慨,并將名將劉锜、李顯忠等閑置多年,以致世人不再崇尚軍功,良家子弟恥于入伍。這反映了當時()A.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保守與不思進取 B.已與金國實現全面和平C.地方勢力割據的問題已日益凸顯 D.君主權力得到空前強化【答案】A【解析】紹興和議后,南宋君臣并不重視儲備戰(zhàn)略物資,不尋找時機收復故地,將重點放在鎮(zhèn)壓人民反抗上,名將被長期閑置,世人不崇尚軍功,甚至“恥于入伍”等,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保守與不思進取,A項正確;紹興和議并未實現宋金的全面和平,排除B項;宋代地方勢力割據的問題日益凸顯與“世人不再崇尚軍功,良家子弟恥于入伍”等不符,排除C項;材料并未體現君主權力的強化,排除D項。故選A項。
28.《遼史·營衛(wèi)志》記載,“長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宮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間,多寒多風,畜牧畋(種田或打獵)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為家。”遼朝因此采取的治理措施有()①保持本民族的“猛安謀克制”②職官設置分為南、北面官③每年隨季節(jié)轉換定期遷徙④中央機構既有漢式官稱又有本民族官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遼宋夏金對峙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因自然條件和生活習俗存在巨大差異,遼朝實行蕃漢分治,職官設置分為南、北面官,每年隨季節(jié)轉換定期遷徙,說法②③符合史實,B項正確;據所學,“猛安謀克制”是金朝管理女真的制度,中央機構既有漢式官稱又有本民族官稱的是黨項族建立的西夏政權,說法①④不符合題意,排除與之組合的ACD三項。故選B項。29.下表是我國部分學者關于王安石變法的評價。由此可知()學者評價漆俠王安石變法在實現富國強兵、加強宋朝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同時,還推動了宋代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歷史的前進顧全芳王安石沒有著眼于解決冗費、冗官、冗兵的社會問題,而以增加稅收來解決財政困難,不但沒有解決或緩和原有的社會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趙冬梅以逐利為目的的政策傾向,斤斤計較的賞格罰條……培養(yǎng)出工具性極其突出的“新官僚”,他們只關心上之所欲,不關心下之所苦,使宋初“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的行政作風一時煙消云散A.研究角度影響歷史評價 B.歷史研究無法形成統(tǒng)一結論C.學者素養(yǎng)制約史學研究 D.歷史解釋具有較強的隨意性【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對于王安石變法,不同的學者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對其作出了不同的評價,這反映出歷史研究的角度影響歷史評價,A項正確;“無法形成統(tǒng)一結論”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材料與學者素養(yǎng)無關,排除C項;歷史解釋需要有嚴謹的論證過程,排除D項。故選A項。30.元朝對邊疆地區(qū)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wěn)定的統(tǒng)治,這是前代大一統(tǒng)王朝沒有做到的。元朝對東北地區(qū)的管轄方式是()A.行省管轄 B.宣政院管轄 C.宣慰司管轄 D.理藩院管轄【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元朝對邊疆地區(qū)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wěn)定的統(tǒng)治,根據所學知識在東北地區(qū)采取的管轄方式是實行行省制,A項正確;元朝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qū),排除B項;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區(qū)設置了三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具體地實施著元中央和宣政院的各項職能,排除C項;理藩院是清朝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機構,排除D項。故選A項。31.北宋設立街道司,專門負責管理城市里的攤販。他們通過丈量街道,為商販規(guī)劃出可以擺攤的位置,對于流動的或是固定的個體戶小商販甚至免繳課稅。這說明北宋()A.地攤經濟成為支柱 B.政府財政危機嚴重C.商業(yè)環(huán)境相對寬松 D.傳統(tǒng)經濟政策瓦解【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北宋時期。據材料“他們通過丈量街道,為商販規(guī)劃出可以擺攤的位置,對于流動的或是固定的個體戶小商販甚至免繳課稅”,可知北宋對城市攤販的擺攤進行規(guī)劃,對部分個體戶實行免繳課稅,可見北宋商業(yè)環(huán)境相對比較寬松,C項正確;北宋對商販進行管理,不能說明地攤經濟成為支柱,也不能說明政府財政危機嚴重,排除AB項;北宋對地攤經濟的寬松政策,并不意味著放棄重農抑商政策,并不意味著該政策的瓦解,排除D項。故選C項。32.據史書記載,宋代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僅辦理法律手續(xù),繳納交易稅即可。這表明,宋代()A.門第觀念淡化 B.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C.南北分卷維護穩(wěn)定 D.國家對社會控制相對松弛【答案】D【解析】宋代政府除了辦理法律手續(xù)、收取交易稅,不再干預土地買賣和典當等活動,表明封建國家對社會控制相對松弛,D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宋代門第觀念淡化,排除A項;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與政府放寬經濟控制不符,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科舉制南北分卷的做法對社會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33.元代在地方設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劃分區(qū)域的傳統(tǒng)做法,反而盡量做到“‘犬牙交錯’,‘以北制南’,從根本上消除了……賴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險、區(qū)域經濟之利、一方民眾之心。"其主要意圖是()A.防止地方據險割據 B.整合資源發(fā)展經濟C.加強邊疆地區(qū)管理 D.促進區(qū)域平衡發(fā)展【答案】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可知本題為本質類選擇題。時空是:元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漢以來,地力行政區(qū)劃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歷史傳統(tǒng)等因素來確定,政區(qū)的自然屬性與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較強,容易產生割據局面。從元代開始,行省區(qū)劃主要以中央軍事控制為目的,采取“犬牙交錯”的原則,任意將自然環(huán)境差異極大的地區(qū)拼成一個省級行政區(qū),削弱地方的經濟、文化認同感,人為地造成犬牙交錯和以北制南的局面。從而使行省官員失去了扼險而守、割據稱雄的地理條件,加強了中央集權,A項正確;發(fā)展經濟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到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排除C項;促進區(qū)域平衡發(fā)展不是主要意圖,排除D項。故選A項。34.元朝時,很多蒙古人遷入中原,同漢族雜居相處。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上述材料反映了()A.元朝推行了“四等人制度” B.元朝民族交融進一步加強C.元朝華夏認同的觀念出現 D.階級矛盾比民族矛盾尖銳【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元朝時回回形成,各民族乃至外國人共同形成回回,體現了民族交融的加強,B項正確;“四等人制度”是民族壓迫政策,且材料信息與此無關,排除A項;華夏認同出現于春秋戰(zhàn)國,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民族交融,并非矛盾,且階級矛盾看不出來,排除D項。故選B項。35.有些理學家認為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達到對普遍真理的認識。這種“認識論”稱之為()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知行合一 D.經世致用【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中國。根據“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達到對普遍真理的認識”可知,認為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這一理論是格物致知,A項正確;致良知是陸王心學,排除B項;王守仁主張知行合一,反對空言道德,排除C項;經世致用是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顧炎武的思想,排除D項。故選A項。36.南宋有相當多的通俗教育讀本,如《勸孝文》《勸學文》《勸農文》等,《三字經》更為經典,幾乎家喻戶曉。這些讀物都是勸導民眾遵循長幼有序、男女有別、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的。這反映出()A.理學思想滲透到百姓生活 B.商品經濟促進教育世俗化C.書院地位的提高 D.政府加強對民眾的思想控制【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南宋有相當多的通俗教育讀本,……這些讀物都是勸導民眾遵循長幼有序、男女有別、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的?!奔八鶎W可知,南宋時期,理學思想滲透到百姓生活,呈現出世俗化、社會化的特征,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商品經濟發(fā)展與教育世俗化的關系,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無法得出南宋時期書院地位得到提高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政府加強思想控制的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37.我國古代有位科學家改進和創(chuàng)制了簡儀、圭表等多種天文觀測儀器,“皆臻于精妙,卓見絕識,蓋有古人所未及者”。他還主持大規(guī)??茖W觀測,編制歷法,“歷成,(世祖)賜名曰《授時》,頒行天下”。這位科學家()A.郭守敬 B.裴秀 C.徐光啟 D.沈括【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還主持大規(guī)模科學觀測,編制歷法”、“賜名曰《授時》,頒行天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期,郭守敬奉命修訂新歷法,歷時四年,制訂出《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為修訂歷法,還改制、發(fā)明了簡儀、圭表等多種天文觀測儀器,A項正確;魏晉時期的裴秀著作是《禹貢地域圖》,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排除B項;明朝的徐光啟修訂了《崇禎歷書》,排除C項;北宋的沈括代表作是《夢溪筆談》,排除D項。故選A項。38.南宋紹興三十一年,金軍到江北搶奪民船。宋軍伏擊,“忽放一霹靂炮,蓋以紙為之……自空而下……其聲如雷,紙裂而石灰散為煙霧,瞇其人馬之目,人物不相見”,金軍大敗。這表明當時()A.火藥被運用于軍事 B.火藥已經得到普及 C.中西文化交流增強 D.崇文抑武方針改變【答案】A【解析】根據“忽放一霹靂炮,蓋以紙為之……自空而下……其聲如雷,紙裂而石灰散為煙霧,瞇其人馬之目,人物不相見”可得出這場戰(zhàn)爭中已經出現了火藥的使用了,A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普及,排除B項;材料與西方無關,排除C項;從材料中不能體現國家政策,排除D項。故選A項。39.契丹大字、契丹小字、女真文字、西夏文的共同特點是都借鑒了()A.回鶻文 B.藏文字母 C.漢字 D.蒙古文字【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契丹大字、契丹小字、女真文字、西夏文在創(chuàng)制時都借鑒了漢字,創(chuàng)制文字都是為了本國的統(tǒng)治,C項正確;AB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40.下圖是元代畫家吳鎮(zhèn)的《蘆灘漁父圖》,畫上所題為:“紅葉村西夕照余,黃蘆灘畔月痕初。輕撥棹,且歸歟,掛起漁竿不釣魚?!甭淇钍恰懊防蠎蚰?。據此可知,該畫()A.體現市井生活的豐富 B.具有借景抒懷的情趣C.細致逼真的寫實風格 D.蘊含倫理道德的規(guī)范【答案】B【解析】根據“輕撥構,且歸歟,掛起漁竿不釣魚”可知,該畫反映了作者隨意不拘,任性自然,具有借景抒懷的情趣,B項正確;繪畫屬于文人畫,并非描繪市井生活,排除A項;該畫屬于寫意畫,現實主義繪畫的特點細致逼真,排除C項;倫理道德規(guī)范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4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的流動,既有居住在邊地的少數民族向中原地區(qū)流徙,也有中原地區(qū)的漢族人口紛紛外遷。史書中關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的記載很多。十六國以來,許多少數民族在中原與漢族雜居,一遇變亂,同樣成為流動人口。波瀾壯闊的人口大流動,從短時態(tài)來看是加劇了社會動亂,但它也對社會的久遠進步,開辟了道路?!幾圆芪闹取肚け娚凡牧隙拼膬纱笾匾沃贫染邆淞爽F在“民主”的因素。一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權,折射了現代三權分立和內部民主的影子;另一個和當今的公務員制度相似,為國家選拔了人才,實現了社會的有效流動。盡管受時代的制約,唐代的“民主”制度終沒能有效地繼續(xù)運行,只能稱其為“閃落的民主”,可歷史見證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進行過的不懈努力?!幾詶畲豪颉斗饨ㄖ贫认麻W落的民主》材料三唐初賦斂之法曰租庸調……玄宗之末,版籍浸壞,多非其實。……至是,炎建議作兩稅法。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現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為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使與居者均,無僥利。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徭悉省?!幾浴顿Y治通鑒》(1)據材料一、舉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的兩種類型,并概括其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兩大“閃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稱。并分別簡要說明它們被稱為“民主”的理由。(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稅法實施的積極作用。【答案】(1)類型:邊地少數民族向中原遷徙;中原漢族外遷(南遷)。原因:躲避戰(zhàn)亂。(2)名稱: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理由:三省六部制:中央決策機制上,形成了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書省執(zhí)行的流程;三省職權分工明確,又彼此制約;三省長官共議國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權??婆e制:不分門第,打破了士族門閥特權;使許多出身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參與政權,使官員選拔更加開放和公平,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3)作用:①簡化稅收名目,保證了財政收入;②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窘馕觥俊拘?】本題為特點、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類型:根據材料“既有居住在邊地的少數民族向中原地區(qū)流徙,也有中原地區(qū)的漢族人口紛紛外遷”可知邊地少數民族向中原遷徙;中原漢族外遷(南遷)。原因:根據材料“許多少數民族在中原與漢族雜居,一遇變亂,同樣成為流動人口”可知躲避戰(zhàn)亂?!拘?】本題為特點、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唐朝時期。名稱:根據材料“折射了現代三權分立和內部民主的影子;另一個和當今的公務員制度相似,為國家選拔了人才”可知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理由:結合所學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的特點可知三省六部制:中央決策機制上,形成了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書省執(zhí)行的流程;三省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媒體行業(yè)內容創(chuàng)作授權合同
-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統(tǒng)建設合同
- 建材購銷合同簡單范本
- 協(xié)議酒店年度合同
- 標準體育場地租賃合同范文
- 技術開發(fā)委托合同范本
- 進出口合同的履行
- 員工借調服務合同
- 道路交通事故糾紛法律知識一本全-記錄
- 基于膜解剖的腹腔鏡與機器人結直腸腫瘤手術學-隨筆
- 國家電網招聘2025-企業(yè)文化復習試題含答案
- 醫(yī)院物業(yè)服務組織機構及人員的配備、培訓管理方案
- 外觀判定標準
- 江西上饒市2025屆數學高二上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食護理團體標準
- 工行人工智能風控
- 2023風電機組預應力混凝土塔筒與基礎結構設計標準
-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法的研究-結題報告
- 一年級的成長歷程
- 2024年南京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介紹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