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傳序》學歷案 學生版_第1頁
11.2《五代史伶官傳序》學歷案 學生版_第2頁
11.2《五代史伶官傳序》學歷案 學生版_第3頁
11.2《五代史伶官傳序》學歷案 學生版_第4頁
11.2《五代史伶官傳序》學歷案 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回到歷史現(xiàn)場,縱談歷史人物”單元學歷案(學生版)【設計依據(jù)】本單元屬于學習任務群8: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作品,積累文言閱讀經(jīng)驗,培養(yǎng)民族審美趣味,增進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提升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學目標】1.豐富文言文語言積累,學會在具體語境中分辨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把握古今漢語的差異與聯(lián)系,積累文言句式。2.領略人物風采,理解史家對筆下人物的認識和評價。3.研習史傳作品,探究史傳文學的敘述藝術(shù),歸納出若干特點。4.鑒賞史論作品的說理藝術(shù),嘗試寫人物短評,并對文本提出質(zhì)疑或辯駁?!緦W習策略】1.品評歷史人物:放回歷史現(xiàn)場,超越歷史、立足當下,跨越時代2.品評歷史類作品:將史傳作品和史論文章放回歷史現(xiàn)場,分析作者看待歷史的維度,認識作品在當時的意義及其對后世的影響;也要超越時代,審視作者的立場,辯證分析作品的不足,認識史家修史觀念的局限性,評論者看待歷史或論述方式的偏頗和缺陷。【學習提示】重難點及學習路徑兩篇人物傳記:《屈原列傳》《蘇武傳》《屈原列傳》將屈原的生平事跡放在楚國日趨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現(xiàn),既有對史實的粗筆勾勒,又有對細節(jié)的工筆描繪,揭示了屈原個人的身世浮沉與國家生死存亡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充分彰顯了屈原的人格風采?!短K武傳》是“包舉一代”的紀傳體斷代史書——《漢書》中的名篇。文章以時間順序記敘了蘇武出使匈奴、因變被扣、力拒威逼利誘、苦守北海、持漢節(jié)不失的事跡,生動刻畫了蘇武這位愛國者的形象。兩篇歷史評論:《過秦論》《五代史伶官傳序》歷史上有一些朝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傳》),如秦朝,如五代之后唐,其速亡的歷史教訓令后人感嘆不已,常引以為鑒?!哆^秦論》和《五代史伶官傳序》兩篇文章,分別對秦朝和后唐滅亡的歷史教訓進行總結(jié),得出了各自的結(jié)論?!哆^秦論》鋪陳歷史,形成對比和反差,水到渠成得出結(jié)論;《五代史伶官傳序》縱說天下大事,卻從一個極細微的角度切入?!哆^秦論》以賦體寫史論,多用夸張、對比,通篇一氣貫注,氣勢充沛,鋪張揚厲;《五代史伶官傳序》以散體寫史論,文字平易曉暢,簡潔生動,感慨遙深?!締卧x文構(gòu)成】9《屈原列傳》/司馬遷《史記》開創(chuàng)以記人為中心的紀傳體例,深刻影響著后世史學的發(fā)展和文學的創(chuàng)作?!肚袀鳌肥瞧渲休^為獨特的一篇,在敘事中融入大段的議論,敘評結(jié)合,論中有情,辭多寄托,在屈原身上,司馬遷寄托了自己“發(fā)憤著書”的同情共感。10《蘇武傳》/班固《漢書》是一部“包舉一代”的紀傳體斷代史?!短K武傳》是其中的名篇。文章選材精妙,裁剪合理,善用對比,“不待論斷而于序事之中即見其指”,表現(xiàn)出高超的敘事藝術(shù)。11《過秦論》/賈誼《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兩篇史論作品,論述對象均為勃興而速亡的短命王朝。作者均秉持以史為鑒的宗旨,意在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教訓,為現(xiàn)實政治服務,并非空發(fā)學術(shù)討論?!菊n時安排】12課時共4個學歷案【前備知識提示】一、作者介紹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死后累贈太師、楚國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二、作品介紹《五代史伶官傳序》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篇史論。此文通過對五代時期的后唐盛衰過程的具體分析,推論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結(jié)論,說明國家興衰敗亡不由天命而取決于“人事”,借以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zhí)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力戒驕侈縱欲。文章開門見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決定于人事。然后便從“人事”下筆,敘述莊宗由盛轉(zhuǎn)衰、驟興驟亡的過程,以史實具體論證主旨。具體寫法上,采用先揚后抑和對比論證的方法,先極贊莊宗成功時意氣之盛,再嘆其失敗時形勢之衰,興與亡、盛與衰前后對照,強烈感人,最后再輔以《尚書》古訓,更增強了文章說服力。全文緊扣“盛衰”二字,夾敘夾議,感染力很強,成為歷來傳誦的佳作。三、寫作背景《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進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開始由盛到衰的時期,社會上的各種矛盾日趨尖銳,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來越嚴重,社會危機越來越令人不安。到了仁宗慶歷初年,以王倫、李海等為首的人民暴動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擾西北邊境,屢敗宋軍。歐陽修、范仲淹等人針對當時的敝政,力圖實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機卻接二連三地遭到當權(quán)派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歐陽修憂心忡忡,很擔心五代慘痛歷史即將重演。而宋太祖時薛居正奉命主修的《舊五代史》又“繁猥失實”,無助于勸善懲惡。于是歐陽修自己動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四、了解歷史及文體常識材料一:《五代史伶官傳序》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間的五個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是我國歷史上的動蕩時期。在這短短53年間,先后換了四姓十四個國君,篡位、弒君現(xiàn)象屢見不鮮,戰(zhàn)亂頻繁,后唐莊宗就是被殺的一個。后唐莊宗李存勖稱帝后,迷戀伶人,“常身與俳優(yōu)(雜耍藝人)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被敗政亂國的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人所惑,后叛亂四起,擁有重兵的伶官拒不發(fā)兵。而莊宗親征又告敗北,眾叛親離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亂,用亂箭射死了莊宗。序,是文體的一種,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也稱敘、引、導言、前言之類,主要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圖、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可以放在詩文前面,也可放在詩文的后面。贈序是臨別贈言,內(nèi)容多推重、勉勵之辭。材料二:《舊五代史(節(jié)選)》譯文莊宗,諱名存勖,是武皇帝的長子。莊宗在嬰兒時體貌奇特,厚重沉著不同于常人,武皇十分鐘愛。莊宗精通音律,常讓人在面前歌舞。十三歲學習《春秋》,親手抄寫,略通大致的意思。成年后便射箭騎馬,膽量過人,心胸開闊。武皇死后,莊宗便在晉陽即王位,時年二十四歲。這一天,下詔說:“皇綱已經(jīng)端正,皇宮正嚴整,凡內(nèi)官,不應在外地居住。詔令各道所有內(nèi)官,不管職位高低,必須逐個連家屬一起來到京城,不得隨意停留。”莊宗沒登帝位時,宦官已有五百,到現(xiàn)在連同各道到京城的約有一千多人,都優(yōu)待賞賜,衣服珍玩十分華麗奢侈,委托他們各種事務,當作心腹看待。唐朝時宦官任為朝內(nèi)各部門使務,各鎮(zhèn)監(jiān)軍,進出時都以皇帝名義號令,作威作福,唐昭宗因此亡國。到莊宗統(tǒng)治天下,應知以前事為鑒戒,一旦又復興舊弊,議論的人都為之嘆息。同光二年(924)五月五日,任教坊使陳俊為景州刺史、內(nèi)園使,任儲德源為憲州刺史,都是梁朝演戲的優(yōu)伶。起初,莊宗平定梁朝,陳俊與儲德源都被寵伶周匝推薦,莊宗因此答應讓他們當郡官,郭崇韜以為不可以,很多優(yōu)伶都談此事,莊宗秘密召見郭崇韜對他說:“我已答應了授予他倆郡官,很多年沒兌現(xiàn),我不好意思見這兩個人,你應委屈一下聽從我的?!彼杂羞@次的任命。高季興,曾跟隨梁太祖平定青州,改為主持宿州事務,擢升為荊南兵馬留后。到莊宗平定天下,高季興到洛陽朝拜稱臣,被加封為兼中書令。高季興對賓僚將佐們說“:新立國的皇上百戰(zhàn)之后才擁有了黃河以南,對功勛大臣夸耀他曾親手抄錄《春秋》;又豎起手指說:‘我從手指頭上得到天下。’像這樣那就是功勞全在他一人了,哪里還有大臣的輔佐之功!而且皇上外出游樂狩獵十天半月都不回,朝廷內(nèi)外的人心,將怎么忍受得了,我可高枕無憂了?!薄段宕妨婀賯餍颉穼W歷案【課題與課時】課題: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第11課《五代史伶官傳序》課時:3課時【學習目標】1.熟讀并背誦全文,疏通文章大意,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2.了解歐陽修及《五代史伶官傳序》的相關(guān)知識,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3.把握文章主要觀點和寫作意圖,深入體會文章將“盛衰之理”歸于“人事”的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價值。4.學會運用文中觀點佐證已學過的歷史人物事跡,再以諸子散文單元名言警句論證莊宗失敗之因?!緦W習過程】第一課時學習任務一:挖空練習,熟讀全文,疏通全文大意課文重要實詞梳理(第一段)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第二段)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第三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①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雹趹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第四段)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③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翻譯畫線的句子:①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習任務二:重點文言字詞句梳理(一)通假字讎已滅()(二)詞類活用例句活用類型詞義①函梁君臣之首②負而前驅(qū)③倉皇東出④一夫夜呼⑤亂者四應⑥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⑦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古今異義詞語例句解析(古今義)①至于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古義:今義:表示另提一件事②從事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古義:今義:動詞,投身到(事業(yè)中去)③人事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古義:今義: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等工作(四)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翻譯句子①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②此三者,吾遺恨也。③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④身死國滅,為天下笑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⑥莊宗受而藏之于廟⑦盛以錦囊⑧方其系燕父子以組⑨還矢先王⑩夫禍患常積于忽微學習任務三:教考銜接(一)情景默寫之真題篇1.(2021年新高考Ⅱ卷)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感慨:當李存勖強盛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就身死國滅,被天下人譏笑。2.《伶官傳序》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伶官傳序》中,作者引《尚書》之語與史實相對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伶官傳序》中,莊宗之父以三箭與其子來明其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伶官傳序》中,描寫莊宗發(fā)誓流淚的衰微之態(tài)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伶官傳序》借莊宗困于伶人而亡國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伶官傳序》中,作者指出應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過于沉迷于所鐘愛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ǘ╅喿x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歐陽修的一生是與酒為伴的一生??v觀他對酒的態(tài)度的變化,從“無飲酒”到“頹然乎”醉其間,再到渴望“常置酒一壺”得意于其間,恰好折射出其宦海沉浮和心路歷程的變化。(

)。中國古代文人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可以說,他們既是儒家思想的________,也是儒家思想的踐行者。儒家_______人采取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要以天下為己任,義不容辭地承擔社會使命。因此他們的人生之路,必然以入世求仕為開端。于是,在青年歐陽修的身上,可以看到“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在閃耀著。不飲酒,正是他恪盡職守、堅守正道的體現(xiàn)。但現(xiàn)實是殘酷的。多年的仕途闖蕩,風波迭起,貶謫成為常態(tài)?;潞V谐粮〉臍W陽修,一方面尊奉儒學,對政務盡職盡責;另一方面,每日面對官場種種黑暗,又無法做到_________。沉醉,便是歐陽修心靈糾結(jié)的外現(xiàn)。最終,隨著個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時間的流逝中漸行漸遠,道家回歸自然的思想就成為士人們的精神寄托,成為歐陽修心靈的慰藉地。這種超脫不是源于歷經(jīng)世事后心靈的寂滅引起的,而是對帶來的社會秩序束縛的一種掙脫,是心靈的自由和奔放。以酒為樂,便成了老年歐陽修________的宣告。1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了解歐陽修的這種經(jīng)歷與心態(tài)的變化有助于我們理解他的詩歌B.歐陽修的這種經(jīng)歷和心態(tài)的變化在他的詩歌中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C.而這種經(jīng)歷和心態(tài)的變化在古代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D.歐陽修對酒的態(tài)度的變化也成了古代封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13.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傳播者

鼓吹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B.締造者

激勵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C.締造者

鼓吹

熟視無睹

超然物外D.傳播者

激勵

熟視無睹

超然物外1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這種超脫不是源于歷經(jīng)世事后心靈的寂滅,而是對社會秩序帶來的束縛的一種掙脫。B.這種超脫不是源于歷經(jīng)世事后心靈的寂滅,而是社會秩序帶來的束縛的一種掙脫。C.這種超脫不是由歷經(jīng)世事后心靈的寂滅引起的,而是對帶來的社會秩序束縛的一種掙脫。D.這種超脫不是源于歷經(jīng)世事后心靈的寂滅引起的,而是對社會秩序帶來的束縛的一種掙脫。第二課時【學習目標】研讀文本,把握文章主要觀點和寫作意圖,深入體會文章將“盛衰之理”歸于“人事”的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價值。學習任務一:提取中心論點1.本文提出的論點是什么?作者立論的依據(jù)又是什么?學習任務二:體會文章將“盛衰之理”歸于“人事”的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價值1.默讀二三段,結(jié)合課下注釋,找出與莊宗有關(guān)的重大事件,用原句回答。歷史事件時間李存勖年齡三遺恨(李克用病逝時間)三還矢身死國滅補充材料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打敗了朱全忠親自統(tǒng)帥的50萬大軍。接著,攻破燕地,將劉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將耶律阿保機趕回北方。經(jīng)過十多年的交戰(zhàn),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親遺命,于公元923年攻滅后梁,統(tǒng)一北方,四月,在魏州稱帝,國號為唐,不久遷都洛陽,年號“同光”,史稱后唐。后唐莊宗李存勖稱帝后,迷戀伶人,“常身與俳(pāi)優(yōu)(雜耍藝人)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敗政亂國的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人所惑。后叛亂四起,擁有重兵的伶官拒不發(fā)兵,而莊宗親征又告敗北,眾叛親離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亂,用亂箭射死了莊宗。2.莊宗的“興”與“亡”各用了多少年?請用文中的話概括興亡的原因。3.作者在描寫李存勖興亡時,是如何處理文字詳略的?4.本文的主要論證方法是什么?學習任務三:探究第四段看似“閑筆”的“不閑之處”1.文章寫到第三段,論點已得到證明,似乎可以結(jié)束了,可是作者又作進一步議論,為什么?2.作者為《新五代史·伶官傳》作序,卻很少直接寫伶官們的事,是否顯得有些文不對題?學習任務四:教考銜接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朋黨論歐陽修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堯之時,小人共工、歡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稌吩唬骸凹q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奔q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后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倍扑焱鲆?。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有刪改)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幸:希望B.暫相黨引以為朋者暫:暫時C.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誚:嘲笑D.夫興亡治亂之跡跡:事情2.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臣聞朋黨之說②舜亦不疑而皆用之③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④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3.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說明“小人無朋”和“君子有朋”觀點的一組是()A.①小人所好者,利祿也②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B.①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②善人雖多而不厭也C.①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②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D.①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②周有臣三千,惟一心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A.文章起筆不凡,鮮明地點出全文的主旨。開頭一段包含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朋黨有君子與小人之別;人君要善于辨別。B.第2段通過對比得出“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的結(jié)論,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同時領起下面的一段文字。C.第3段以堯之時進元、愷君子之朋,晚唐昭宗殺害名土的史實,闡明迫害殘殺君子之朋導致亡國的歷史教訓。D.文章不諱言朋黨,引用史實來說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國,小人之朋有害于國,希望人君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偽朋。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2)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6.請簡要分析在第3段中作者是怎樣論證自己的觀點的。第三課時【學習目標】學會運用文中觀點佐證已學過的歷史人物事跡,再以諸子散文單元名言警句論證莊宗失敗之因。學習任務一:讀寫結(jié)合,創(chuàng)建歷史名言展板【情境創(chuàng)設一】某校建設文史長廊,需制作歷史名言展板。請你從以下三句名言中,任選一句,以必修下冊(《諫太宗十思疏》《促織》《六國論》《阿房宮賦》等)所列舉的史實或你認識的其他歷史人物為論據(jù),對所選名言加以簡要解說,200字左右。(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二)滿招損,謙得益。(三)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00▲200▲300學習任務二:遷移運用,為莊宗尋找其他失敗原因【情境創(chuàng)設二】本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愛》。請從以上六篇文章中選擇相關(guān)名言作為論據(jù),模擬一段穿越式的“面對面”的陳述,向李存勖分析其失敗原因。(1)用當代人口吻陳說事理;(2)200字左右;▲100▲200▲300學習任務三:教考銜接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節(jié)選自歐陽修《朋黨論》,有刪改)乙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