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下冊7 1 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1頁
八年級生物下冊7 1 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2頁
八年級生物下冊7 1 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3頁
八年級生物下冊7 1 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4頁
八年級生物下冊7 1 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jié)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通過對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的學習,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及特點。2.通過調查實踐活動和資料分析,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能力目標1.通過對一些問題的理解,訓練學生分析問題,敢于發(fā)言的能力。2.通過探究活動,訓練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3.通過畫青蛙的活動,訓練學生的畫圖能力。情感目標1.通過對兩棲動物的生殖發(fā)育與環(huán)境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關注環(huán)境變化的意識。2.通過短時間內畫青蛙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及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使學生樹立保護環(huán)境、關注環(huán)境變化的意識以及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競賽、討論、多媒體教學。

●教具準備1.教師準備:投影片,有關青蛙生殖和發(fā)育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以及一只活的青蛙。2.學生準備:有關兩棲動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同學們,老師先請大家把眼睛閉上,閉好了,一定不要偷偷看,我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患Y物。好了,睜開雙眼,看我給大家?guī)У亩Y物是什么呢?(說話的同時,從袋子里取出提前準備好的青蛙活體。)學生:青蛙。教師:大家都知道它是青蛙,你對它了解多少呢?下面我們進入這節(jié)課的第一個版塊——暢所欲言。學生甲:青蛙小的時候叫蝌蚪,能在水里游來游去,到處找媽媽。學生乙:青蛙的身體可分為頭、軀干和四肢,它長大以后尾巴就逐漸消失了。學生丙:青蛙視覺和聽覺都很敏銳,它是用肺來呼吸,適于在陸地上生活。它的四肢中后肢是比較強大的,前肢短小,特別適于在陸地上跳躍。后肢趾間有蹼,適于在水中游泳。學生?。呵嗤艹擞梅魏粑酝?,它的皮膚也能輔助呼吸;而且,青蛙的皮膚很光滑,在游泳時是能夠減少水的阻力的。學生己:我想提出幾個問題來,請大家?guī)臀艺艺掖鸢浮?.青蛙是農業(yè)益蟲,經(jīng)常被古人描繪的入詩入畫,比如宋朝詩人趙師秀的“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代詞人辛棄疾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我要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是否所有的蛙都能鳴叫?鳴叫又意味著什么?2.到了寒冷的天氣,我們幾乎看不見青蛙的蹤影,青蛙為什么要進行冬眠?3.蝌蚪在發(fā)育成青蛙的過程中,尾巴后來怎么就沒有了?小蝌蚪吃什么長大?4.蝌蚪是用鰓來呼吸的,也有尾巴,能夠游泳,它有很多和小魚相似的特點,這能說明什么問題呢?(學生說完后,教師首先指出學生在回答問題用詞上的一些錯誤之處)教師:很好,大家在平時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觀察和思考一些問題,多留意身邊的點點滴滴。所謂的“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日積月累,總能成為一個“百事通”。那么,我們大家就一起看一看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看是否能幫助己同學回答出這幾個問題來。[講授新課]板書:第三節(jié)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師:現(xiàn)在,以我手里抓的這只青蛙為模特,同學們拿出筆和紙,用3分鐘的時間來畫上一只青蛙。我們請兩位同學上黑板來畫,我們大家來比一比,看誰畫得好。(學生開始畫圖,教師注意觀察。學生要在3分鐘內完成這件事,不是很容易的事,教師要注意提醒學生創(chuàng)新。)教師:3分鐘時間到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兩位同學的杰作。(教師一定要注意從各個角度來點評這兩幅畫,盡可能挖出更多的優(yōu)點來鼓勵學生。)教師:剛才,大家都畫的是青蛙的成體,它只代表了青蛙生命史中的一個閃光點,你了解它的全部生命過程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下面的一段。(教師播放有關青蛙生殖和發(fā)育的教學錄影帶。)教師:錄影帶播放完了,我們從中了解了青蛙全部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你能回答出同學所提出的問題嗎?學生A:青蛙屬于兩棲動物,兩棲動物是從水生開始向陸生過渡的一個類群,具有初步適應陸生生活的結構特征。學生B:春末夏初,我們在野外經(jīng)常能夠聽到青蛙的鳴叫,這些鳴叫的青蛙都是雄蛙。雄蛙的口角有一對鳴囊,鼓起來又癟下去。在繁殖季節(jié),雄蛙以鳴叫作為求偶方式,所以青蛙的鳴叫對種群的繁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C:春季,雌雄蛙經(jīng)抱對以后,分別將卵細胞和精子排入水中,使二者在水中相遇而受精。受精后,剛孵化出來的青蛙幼體即蝌蚪頭部兩側有鰓,用鰓進行呼吸。在它的身后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此時的蝌蚪和魚非常相似,蝌蚪還保留著水棲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點。在蝌蚪發(fā)育成蛙的過程中,尾巴上的細胞按照編好的“程序”全部死亡消失,所以青蛙成體是沒有尾巴的。學生D:剛孵出的小蝌蚪是不會取食的,它經(jīng)常吸附在卵殼或水草上,靠殘存的卵黃獲得營養(yǎng),2~3天以后才開始吃藻類和水蚤等食物。學生E:我還要說一點,蝌蚪的鰓在發(fā)育過程中也會消失。學生F:由于青蛙身體表面沒有羽毛、毛等專門的保溫結構,所以它的體溫不恒定,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冬季,當?shù)孛鏈囟仍?℃以下時,青蛙就鉆入水邊泥土中,不食不動,呈睡眠狀態(tài),進入冬眠。冬眠是青蛙對冬季不良外界條件的適應。冬眠期間的青蛙,幾乎全靠皮膚進行呼吸?!處煟捍蠹彝ㄟ^學習,不僅了解了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而且也從其他方面加深了對它的認識。比如:體形、皮膚、呼吸等。那么,老師在此提出一個問題:青蛙的發(fā)育過程與家蠶有什么異同?我們請一個同學來作答。學生G:青蛙的幼體和成體在生活習性和形態(tài)結構上差異性都很大,所以和家蠶一樣都屬于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但是蠶的整個生命過程經(jīng)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而青蛙只經(jīng)歷了卵、幼體、成體三個階段。(教師進行板書。)板書:一、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1.體外受精2.受精卵→幼體→成體教師:回答得非常準確。從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兩棲動物的成體雖然能在陸地上生活,但它們的生殖和幼體的發(fā)育還必須在水中進行,所以說兩棲動物并不是真正的陸生動物。有人認為上面所說的是導致兩棲動物分布范圍較小、種類也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對不對,我們看一看下面的報道便一目了然。根據(jù)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許多幾十年前常見的青蛙物種,現(xiàn)在再也見不到它們的蹤影。引起蛙類數(shù)量減少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是對蛙類棲息地的改變與破壞。在英國過去的50年間,為了發(fā)展農業(yè)和擴展人類居住面積,大量蛙賴以生存的池塘被填平,結果蛙類絕跡,蛙聲消失。近10年來,“要想富,先修路”已經(jīng)成了我國城鄉(xiāng)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條必由之路,可是人們沒有意識到,阡陌交錯的公路對蛙類來說卻是分割它們棲息地的一條條“死亡峽谷”。人類,該到了從公路上的蛙類尸骨中有所意識的時候了。從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在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的時候,無形之中已經(jīng)對我們的朋友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大家注意閱讀15頁的資料分析,回答討論題。(學生討論)學生H:從資料分析中可以看出環(huán)境變遷破壞了兩棲動物生殖和發(fā)育所需的環(huán)境,使兩棲動物不能正常地進行生殖活動,同時環(huán)境變遷還影響了兩棲動物正常的發(fā)育,最終導致兩棲動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種群的數(shù)量和種類減少。學生I:美國和非洲之所以出現(xiàn)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環(huán)境污染而造成的,這種水中有影響蛙正常發(fā)育的物質?!處煟阂簿褪钦f環(huán)境變遷和水質的污染都給青蛙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可這些歸根結底卻都是我們人類的“杰作”。板書: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fā)育與環(huán)境[課堂小結]教師:親愛的同學們,青蛙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但是它現(xiàn)在的生存卻直接受到了人類對它的威脅,我們應該去為它做些什么呢?(同學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教師:希望大家所說的話都能用實際行動來體現(xiàn)。但愿,博物館的錄音不是我們的后代憑吊大自然天籟之音的最后機會。讓我們一起關注青蛙,保護青蛙吧?。垤柟叹毩暎?/p>

一、選擇題1.青蛙的個體發(fā)育過程經(jīng)歷了()A.卵——胚胎——幼蛙——成蛙B.卵——胚胎——蝌蚪——成蛙C.受精卵——蝌蚪——成蛙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答案:D2.有關青蛙的生殖發(fā)育,正確的敘述是()A.雌雄異體,體外受精,變態(tài)發(fā)育B.雌雄異體,體外受精,無變態(tài)發(fā)育C.雌雄異體,體內受精,變態(tài)發(fā)育D.雌雄異體,體內受精,無變態(tài)發(fā)育答案:A

二、判斷題2.雌雄蛙抱對時,進行體內受精。答案:×分析:青蛙的卵是體外受精,抱對是青蛙產卵和排精時的行為。抱對時,雌雄蛙的泄殖腔孔相互接近,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這樣就會提高卵的受精率。

三、動動腦3.課后練習第3題。

●板書設計第三節(jié)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一、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1.體外受精2.受精卵→幼蛙→成蛙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fā)育與環(huán)境

●活動與探究1.調查周圍生活環(huán)境對青蛙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寫出一份以“住手吧!青蛙的朋友們”為題的報道。2.在青蛙繁殖季節(jié),當你聽到青蛙鳴叫時,到溝渠或池塘中去采集青蛙(或蟾蜍)的受精卵。把受精卵放在盛水的玻璃缸中。玻璃缸要放在溫暖的地方。注意觀察受精卵發(fā)育成青蛙(或蟾蜍)的過程,并且作觀察記錄。別忘了把青蛙放回自然環(huán)境中。

●備課資料1.生殖器官雄性有一對卵圓形、長柱形或分葉狀的精巢。精液通過輸精小管與腎臟前部的腎小管連通,然后借輸尿管進入泄殖腔而排出體外,故名輸精尿管。蛙蟾類在繁殖期間,輸精尿管的末端膨大成貯精囊,用作貯存精液,過了生殖季節(jié)則縮小恢復正常。此外,它還保留著細小而明顯的輸卵管。除蚓螈類,蠑螈科,尾蟾等少數(shù)種類外,均營體外受精。蚓螈類的泄殖腔長,能突出體外成插入器,將精液直接輸入雌體的泄殖腔內,可看做是一種交配器。生活在美國西北部流水中的尾蟾因雄體具有一尾狀突而得名,泄殖孔位于尾狀突的末端腹面,繁殖季節(jié),雌雄相向抱對,尾狀突插入雌蟾泄殖腔孔內,以保證精子與卵相遇。非洲東部的泳蟾(Nectophrynoidesvivipara)雖無交配器,但也屬于體內受精的動物,受精卵可在雌蟾的子宮內發(fā)育成蝌蚪后產出。分布于歐洲的黑螈(Salamandraatra)和火螈(Salamandrasalamandra),受精卵在輸卵管內發(fā)育,直到形成蝌蚪或小蠑螈時才產出。雌體有一對囊狀結構的卵巢,囊內常含有許多圓形的卵,卵巢和卵的大小、顏色隨季節(jié)及發(fā)育狀況而不同。低溫蟄眠是大蟾蜍等卵子成熟的決定因素,卵成熟后由卵巢進入腹腔,通過腹腔膜上的纖毛活動和腹肌收縮而進入輸卵管前端的漏斗。卵在輸卵管內向遠端移動的行程中,包上由管壁分泌的膠質,形成卵膠膜,最后到達輸卵管擴大的子宮部,于兩性配對或抱對后與雄性的精液同時排至水中,完成體外受精。左、右輸卵管后部合并為一(蟾)或各自開口于泄殖腔的背壁。動物學家的實驗證明了輸卵管分泌物是兩棲類成熟卵子受精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蛙蟾類生殖腺的前方都有一對黃色的指狀脂肪體(fatbodies),是供給生殖腺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結構。通常,蟄眠期前的蛙和蟾蜍由于攝食旺盛,體內都積貯了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因而脂肪體也顯得十分粗大。當進入生殖細胞迅速生長發(fā)育的繁殖季節(jié),脂肪體被大量消耗而萎縮得很小。此外,蟾蜍屬和南美洲的短頭蟾科種類的生殖腺前緣都附生著一個形狀各異的畢特氏器(Bidder’sorgan),由蝌蚪生殖腺前部膨大部分經(jīng)變態(tài)后形成。畢特氏器相當于退化卵巢的殘余部分,內含無數(shù)尚未分化或發(fā)育不完全的卵細胞。摘去蟾蜍的精巢,可導致畢特氏器發(fā)育成具有產卵功能的卵巢,有人認為這種改變并非性逆轉現(xiàn)象,而是由于去勢后退化卵巢消除了雄性激素的抑制作用所產生的結果。兩棲動物的兩性差異一般表現(xiàn)在雄性蛙蟾類的身體略小于雌性,而色斑有區(qū)別的種類在我國以花背蟾蜍最明顯。吻端的形狀在大樹蛙的兩性間也有顯著差異。雄性鯢螈類的肛部隆起呈橢圓形,肛裂較長,內壁有乳白色小疣(大鯢)以及有淺灰色(東方蠑螈)或黑色的絨毛狀乳突(肥螈)。繁殖季節(jié)內,因受性激素的影響,不少種類的雄性會出現(xiàn)各種形式的副性征:峨嵋髭蟾和棘腹蛙等蛙的前臂因加強抱雌能力變得粗壯而有力,幾乎超過正常狀態(tài)的好幾倍。前肢內側第一、第二指的基部局部隆起成婚墊(nuptialpad),有些種類如鈴蟾、花棘蛙(Ranamaculosa)、西藏蟾蜍(Bufotibetanus)的第三指上也有婚墊,墊上富有粘液腺或角質刺,用于加固抱對作用。此外,髭蟾上頜背緣的黑色角刺、棘蛙類胸腹部的腺體及疣刺、棘肛蛙泄殖腔內壁的細棘、隆肛蛙肛部皮膚呈方形的囊狀突起,以及旗螈(Triturutuscristatus)背面出現(xiàn)的帆形膚褶等,也都是兩棲動物特有的雄性標志。2.生殖方式絕大多數(shù)種類的繁殖期都在春夏之際,而中國林蛙卻于冰雪初融的3月開始抱對,崇安髭蟾和綠臭蛙(Ranamargaratae)則可遲至深秋11月或冬季進行產卵。抱對現(xiàn)象是蛙蟾類在產卵前必不可缺的繁殖行為,當雄性一旦追逐到雌體后,鳴聲便戛然而止,用前肢緊緊抱住異性的腋下而蹲伏于其背上。抱對可持續(xù)6~8小時,甚至長達一天或數(shù)日之久,其生物學意義顯然是與刺激兩性同步排精產卵和提高受精率具有密切關系。鯢螈類在繁殖期無抱對行為,也不鳴叫召喚異性,但雄體常表現(xiàn)出某些求偶動作:東北小鯢的兩性彼此靠攏,結伴游泳,雄體屢屢下沉到雌鯢腹下來回竄游,或以尾部卷繞對方;雄性東方蠑螈常圍繞雌體游動,以吻碰觸其泄殖孔,尾部不停地彎曲抖動,這種動作可反復多次,甚至持續(xù)幾小時。除泳蟾、尾蟾和幾種蠑螈營卵胎生外,均以產卵方式進行繁殖。通常雌體都是一次性將所懷的成熟卵泡全部產出。東方蠑螈,它們在整個繁殖期內每天產一枚受精卵,而澤蛙每年可產卵4~6次,每次的產卵量也比較少。卵及包裹在卵外的膠質膜或膠質囊,其大小、顏色和形狀都因動物種類而異。兩棲動物的卵為多黃卵,動物極含有豐富的細胞質,表層內有黑色素微粒而呈現(xiàn)深褐色或黑色,有利于吸收日光,植物極主要包含卵黃,但無色素,故成灰白或淺黃色。生活在平原地區(qū)的蛙蟾類,卵徑為1.5~3.0mm,而姬蛙的卵形甚小,直徑僅0.8~1.0mm,棲息于山地溪流中的高山型種類(角蟾、髭蟾、齒突蟾、棘蛙、臭蛙、湍蛙等),卵徑增大,直徑為3.5~4.0mm,最大卵徑可在5mm(棘胸蛙),卵乳白色(臭蛙)或灰色(棘蛙等),似與其產卵在石塊下不易受到陽光照射有關,樹蛙和彈琴蛙能在樹葉或土坑內產卵,卵呈現(xiàn)象牙色、淺黃色、淺綠色或灰綠色。3.胚胎發(fā)育和狀態(tài)卵外有膠質膜2~3層,豹蛙甚至可達5層之多,膠質膜輕而薄,可被精子頭部含有蛋白酸酶所分解和穿透,與卵子結合成受精卵,并吸水膨脹漂浮水面,以利充分接受光照和積貯發(fā)育所需的熱量。此外,膠質膜還有促進精子正常受精、保護受精卵和使胚胎免遭污染、機械損傷、低滲影響、病原體侵入及水生動物吞食等作用。卵在受精后2~4小時便開始分裂。受精卵因內含的卵黃分布不均勻而進行不完全卵裂,動物極和植物極的細胞分裂是非等速進行的。這種卵裂形式與文昌魚的完全卵裂及魚類的盤裂不同。受精卵在細胞分裂的增殖初期,稱為卵裂期,動物極的細胞以比植物極細胞更快的速度進行有絲分裂,并形成最早的胚胎——囊胚(blastula)。囊胚內具有一個充滿液體的囊胚腔。不間斷的細胞分裂,使較小而數(shù)量眾多的動物極細胞開始向下外包到植物極細胞的表面。同時,植物極細胞也相應地移動和內陷,最后圍成原腸腔(archenteron),囊胚腔因受擠消失而被原腸腔所取代。這時胚胎發(fā)育進入原腸期,胚胎稱為原腸胚(gastrula)。那些內陷的植物極細胞叫做內胚層細胞,外包在胚體表面的動物極細胞稱為外胚層細胞。發(fā)生外包的動物極細胞后來也由原口處向胚內卷入,即中胚層細胞,其中一部分移到原腸背面形成脊索中胚層,棒狀結構的脊索即由此發(fā)展而來;其他細胞則轉移到胚內的背側和腹面,以后逐步構成體節(jié)、脊柱和體腔等。原腸期開始出現(xiàn)三胚層,不同胚層的細胞已分別聚集在特定位置,為動物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和系統(tǒng)的構成作好了準備。原腸期結束時,原口縮小成裂縫狀,同時胚胎背面的外胚層細胞又形成神經(jīng)管,接著下沉至胚內,并為皮膚所覆蓋,而其他器官也隨之相繼分化,稱為神經(jīng)期,此時的胚胎稱神經(jīng)胚(neurula)。當胚體發(fā)育到出現(xiàn)外鰓、口、尾鰭、心臟跳動和血液循環(huán)時,即沖破卵膠膜或卵袋進入水中,孵化成獨立生活的幼體——蝌蚪。兩棲類的卵從受精到發(fā)育成幼體所需的時間,可因時、因地、因水溫和種類而不同,通常在水溫12℃~23℃的條件下,蛙蟾類約為4~5天,而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qū)的極北小鯢則需17~19天。剛出卵膠膜的蝌蚪酷似幼魚:口的后面有一能分泌粘膜的吸盤,以此吸附在水草上,靜止不動,2~3天后吸盤開始退化;有一側扁的長尾作為運動器官;也有分枝的羽狀外鰓執(zhí)行呼吸機能。外鰓不久就被新發(fā)生的鰓蓋褶遮蔽起來,并漸趨萎縮而代之以咽部的4對內鰓,鰓蓋褶以單個出水孔與體外相通。蛙蟾類蝌蚪的兩頜外包黑色的角質喙,構成口的上、下唇附生角質唇齒數(shù)行,以此嚙食水生植物,唇的邊緣另有許多乳突,可能是蝌蚪的味覺感受器。4.青蛙和蟾蜍主要區(qū)別有哪些?怎樣鑒別它們的卵和蝌蚪?青蛙和蟾蜍屬于無尾目不同科的動物。青蛙,一般是指黑斑蛙,屬于蛙科,蟾蜍是屬于蟾蜍科。青蛙與蟾蜍不僅外形不同,內部結構、胚胎和生態(tài)方面都有許多重要區(qū)別。它們的主要區(qū)別是:蟾蜍的肩帶為弧胸型(左右上鳥喙骨相互重疊成弧型彎曲),上下頜及犁骨上均無齒,舌端不分叉。青蛙的肩帶為固胸型(左右上鳥喙骨合并而不重疊),上頜有齒,犁骨上有犁齒,舌端分叉。青蛙的卵和蟾蜍的卵,外面都包有厚的膠膜,單個時不易區(qū)分。但蟾蜍的卵產出后,常由膠膜連成帶狀,帶上的卵排成兩行或三行。青蛙的卵產出后連成片狀或塊狀。這種卵的不同連接方式,是由它們的不同產卵習性造成的。青蛙和蟾蜍的蝌蚪的區(qū)別也是多方面的。蟾蜍的蝌蚪呈黑色,口在頭的前端腹面,上唇上方有三排角質齒,下排的中斷不連接,下唇下方三排角質齒均連接,乳狀突僅生在口外側,噴水孔在腹面中央處。青蛙的蝌蚪體色較淺,口在頭的前端,下唇角質齒中第一排不連接,乳狀突從口側一直延續(xù)到下唇角質齒外圍,噴水孔在頭后左側。5.青蛙的粘液腺與蟾蜍的毒液腺一樣有毒嗎?蟾蜍毒腺的分泌物為什么會有毒?兩棲類皮膚腺體有兩種,一種是粘液腺,一種是粒性腺。粘液腺分布于全身各處,它分泌水狀液,這種分泌物是無毒的,青蛙皮膚上的腺體就是這種,粘液腺分泌物的作用是保護動物皮膚粘滑、濕潤,利于在水中游泳和陸上呼吸。粒性腺往往聚集成疣狀,它分泌一種具有辛辣性的物質,含有毒性,因為其中含有多種蟾毒,例如分子式為C24H34O4、C24H34O5、C26H36O6等類固醇物質,誤食可引起惡心、呼吸微弱、肌肉麻痹,如侵入眼中,可引起眼腫。據(jù)實驗,蟾蜍對其他動物有毒害甚至有致死作用。蟾毒和蟾酥(蟾皮)可入藥,但使用要慎重。粒性腺只有在受到觸壓或傷害時,才發(fā)生分泌活動,所以做實驗時應加倍小心。此毒液只對人的眼睛有較強的刺激,對人的皮膚一般無大影響。6.恐龍時代的古蛙——麗蟾最近,一只古老的蛙化石引起了國內外科學家的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學者將它命名為“三燕麗蟾”。這塊完整而精美的標本發(fā)現(xiàn)于遼寧省的西部,它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蛙類,生存于距今至少1億2千萬年前的中生代中期,與大大小小的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1)完整蛙化石十分罕見蛙類化石極其罕見,原因是它們過著水陸兩棲的生活,死亡后肉體還沒有來得及被沉積的泥沙掩埋就很快腐爛、分解了。同時,蛙類的骨骼細弱,剩下的遺骨也就非常容易被風吹日曬或水沖雨淋而毀壞,因此很難在地層中作為化石保存下來。我國在近百年的古生物學研究中,僅發(fā)現(xiàn)了兩、三塊較完整的新生代蛙化石,如山東臨朐的玄武蛙(距今約1千6百萬年前)和山西武鄉(xiāng)的榆社蛙(距今約5百萬年前)等。這種情況與其他脊椎動物門類擁有大量的化石材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今,在古老的中生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