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課堂一輪復習-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課件_第1頁
大課堂一輪復習-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課件_第2頁
大課堂一輪復習-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課件_第3頁
大課堂一輪復習-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課件_第4頁
大課堂一輪復習-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7.27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

【學習目標】

(1)知道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2)列舉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發(fā)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國商業(yè)發(fā)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國商業(yè)發(fā)展的特點。(4)準確概述資本主義萌芽的概念、特征及在明清時期的發(fā)展狀況,通過掌握“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的分析,概括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的原因。【考綱要求】古代中國的經濟

(1)?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3)?商業(yè)的發(fā)展

(4)?資本主義萌芽與“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情分析】2011年—2018年全國卷真題統(tǒng)計時期年份*卷別題號命題角度先秦時期2017·全國卷Ⅱ24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商業(yè)2015·全國卷Ⅰ24戰(zhàn)國時期的小農經濟2018·全國卷Ⅲ24鐵農具的使用反映社會發(fā)展程度秦漢魏晉南北朝2017·全國卷Ⅲ25西漢前期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2016·全國卷Ⅰ25漢代莊園經濟2012·全國卷24漢武帝抑制豪強地主2011·全國卷25南北朝時期的貨幣使用2018·全國卷Ⅱ25漢代土地兼并,自耕農衰退唐宋2017·全國卷Ⅱ26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2017·全國卷Ⅲ26唐代自耕農經濟盛行2016·全國卷Ⅱ26宋代土地政策調整2015·全國卷Ⅰ26宋代東南沿海經濟的發(fā)展2015·全國卷Ⅱ26唐宋經濟重心南移2014·全國卷Ⅱ26宋代交子功能2013·全國卷Ⅱ25宋代“不抑兼并”2018·全國卷Ⅰ26宋代民營手工業(yè)發(fā)展元明清2017·全國卷Ⅰ27明代玉制飲食器具的變化2016·全國卷Ⅱ27大陸移民入臺灣安居繁衍2016·全國卷Ⅲ27市鎮(zhèn)經濟與手工業(yè)的發(fā)展2015·全國卷Ⅰ27經濟與文化的關系2015·全國卷Ⅱ27明代區(qū)域經濟發(fā)展2014·全國卷Ⅰ27清初中國在對外貿易的地位2013·全國卷Ⅱ26明朝長途貿易2012·全國卷26明代后期工商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時期年份*卷別題號命題角度小試牛刀一、你能寫出哪幾個朝代更替時間,國都,開國皇帝,王國君主?二、你知道清王朝有幾個皇帝?你能寫出幾個皇帝年號?能不能寫出年號使用時間?三、你能寫出20世紀美國幾位總統(tǒng)名字?你能寫出這些總統(tǒng)在任時間么?第一單元知識結構四條主線主線一、中國古代農業(yè)發(fā)展主線是小農經濟的產生與鞏固,主要包括土地制度的變遷、耕作方式的演進、水利設施的修建等,以家庭為單位、精耕細作為最突出特征。主線二、中國古代手工業(yè)主要有官營、私營、家庭手工業(yè)三種經營形態(tài),其中紡織、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業(yè),以絲綢、瓷器為代表的的手工業(yè)產品遠銷海外。主線三、中國古代商業(yè)發(fā)展包括市場形成、市場管理、貨幣演變、內外貿易、城市商業(yè)功能發(fā)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場貿易管理是核心內容,時空限制經歷了一個由嚴格到松散的過程。主線四、古代的經濟政策以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變法,貫穿于封建社會始終,后者僅實行于明清兩朝,兩者均是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緩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第1課

精耕細作農業(yè)生產模式

的形成

1、【知識梳理】農業(yè)研究哪些方面內容:耕作方式:鐵犁牛耕(春戰(zhàn)),曲轅犁(唐)基本特征:精耕細作生產工具、生產技術、耕作方法基本模式:小農經濟土地制度:原始社會,夏商周,封建社會經濟重心轉移:魏晉南北朝,唐安史之亂,南宋2、【典型例題】(2015·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24)《呂氏春秋·上農》在描述農耕之利時不無夸張地說:一個農夫耕種肥沃的土地可以養(yǎng)活九口人,耕種一般的土地也能養(yǎng)活五口人。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收益的增加(

)A.促進了個體小農經濟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C.導致畜力與鐵制農具的使用

D.阻礙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長放大鏡審題—審清楚所有內容----并提取有效信息并做出標注(2015·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24)《呂氏春秋·上農》在描述農耕之利時不無夸張地說:一個農夫耕種肥沃的土地可以養(yǎng)活九口人,耕種一般的土地也能養(yǎng)活五口人。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收益的增加(

)A.促進了個體小農經濟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C.導致畜力與鐵制農具的使用

D.阻礙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長火眼金睛,識破出題者的千方百計

設計出來的套路與陷阱識破選擇題8大套路陷阱套路之偷梁換柱:用偷換概念、移花接木等方式來造成考生推理、分析、判斷的障礙。套路之因果倒置:將歷史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和結果倒置,以混淆視聽。套路之舍本求末:以表面現(xiàn)象、假象掩蓋、否定歷史現(xiàn)象的本質和客觀規(guī)律,以細枝未節(jié)、無關緊要的敘述來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套路之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體,以一種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說法制造全面的假象。套路之魚目混珠:并列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史實、觀點,正誤交錯,漁龍混雜,以擾亂正常思路。套路之似是而非:表述含有科學的、合理的成分,但整體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的條件下能成立,但題干中缺少這種條件;有的整體上勉強可以如此表述,但內涵不透徹。套路之答非所問:即備選項與題干無關。(2016·海南單科·6)北魏時,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總結出一套個體農戶農副兼營的精耕細作農業(yè)模式,反復強調農戶不要過度擴大耕種面積,“寧可少好,不可多惡”。這表明(

)A.精耕細作的目的是追求農業(yè)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細作農業(yè)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發(fā)展C.個體農戶為主體的耕作模式抑制農業(yè)的進步D.人口與土地的尖銳矛盾導致耕作模式的轉變(2016·海南單科·6)北魏時,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總結出一套個體農戶農副兼營的精耕細作農業(yè)模式,反復強調農戶不要過度擴大耕種面積,“寧可少好,不可多惡”。這表明(

)A.精耕細作的目的是追求農業(yè)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細作農業(yè)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發(fā)展C.個體農戶為主體的耕作模式抑制農業(yè)的進步D.人口與土地的尖銳矛盾導致耕作模式的轉變3、概念辨析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1、生產力:人們生產物質資料的能力,它表示人們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A、人的因素(勞動者,在生產中起著最根本的作用)B、物的因素(生產資料)包括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勞動資料是生產必需的物質條件,起著最重要作用的是生產工具;勞動對象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狀況的最主要標志,是劃分經濟時期的主要標志。C、管理等因素。2、生產關系: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社會關系。它是生產方式的社會形式。又稱社會生產關系、經濟關系。

生產關系三要素分別是:A、

生產資料所有制;B、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C、產品分配方式。

■耕作方式與經營方式的比較

工具設施耕作方式(工具)經營方式(勞動者)原始社會木、石、骨、蚌刀耕火種商周時期木石為主,極少青銅石器鋤耕千耦其耘

春秋戰(zhàn)國鐵器、牛耕鐵犁牛耕自耕農經濟

■精耕細作:具體是指一個綜合的技術體系。即“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采用先進的技術措施,進行細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

1、自然經濟:自然經濟,就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和商品經濟相對立。其生產的目的不是為市場交換需要,而是為了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的需要。物質生產的自給自足是這種經濟形態(tài)的本質特征,它與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相適應。

自然經濟是一個歷史范疇。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會性質,因而可以與不同性質的社會經濟相聯(lián)系。曾經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存在。2、商品經濟:是商品的生產、交換、出售的總和。產生條件:社會分工;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勞動者;獨立經濟利益的經濟實體。

經歷過程:產生于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yè)從農業(yè)中分離,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xiàn)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

當商品經濟不斷發(fā)展,商品之間的交換主要由市場調配時,這種社會化、由市場進行資源調配的商品經濟就是市場經濟?!鲂∞r經濟小農經濟,就是指以個體家庭為生產、生活主要單位的經營方式。實行精耕細作,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實行“男耕女織”。農業(yè)經營規(guī)模也不大,它是中國農村的主要經營方式。

中國小農經濟產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即在鐵犁、牛耕技術的出現(xiàn)普及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之后。小農經濟隨著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和社會制度的變化,具有三種不同的社會屬性,即封建小農經濟、資本主義小農經濟、社會主義小農經濟。■自耕農經濟自耕農經濟,是指擁有部分土地,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yè)經營方式。如果說自然經濟側重于生產者的生產目的,小農經濟側重于生產者的經營規(guī)模的話,自耕農經濟則側重于對生產資料占有形式來看。自耕農經濟的特點是自給自足,因此生活穩(wěn)定,農民是小生產者和小私有者,也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

自耕農是隨著生產工具耕作技術的進步以及私有土地的產生而出現(xiàn)的。在古代中國社會,一個新的政權建立后,農民獲得一定的生產資料,自耕農數(shù)量是明顯上升的。當自耕農經濟發(fā)展比較好、自耕農階層比較龐大的時候,恰恰就是封建社會的盛世。但是自耕農經濟是一種小農經濟,非常脆弱。由于地主階級的盤剝,加上自然災害頻繁,自耕農逐漸失去土地等生產資料,自耕農減少、一個王朝也就走向衰敗。思考:自耕農經濟,小農經濟,自然經濟的關系自然經濟小農經濟自耕農經濟4、【跟蹤訓練】

(2018·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25)西漢文景時期,糧食增產,糧價極低,國家收取的實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須把糧食換成錢幣,繳納較高額的人頭稅,富商大賈趁機操控物價,放高利貸,加劇了土地兼并、農戶流亡。這反映了當時A.重農抑商政策未能實行

B.自耕農經濟發(fā)展受阻C.糧價低抑制了生產熱情

D.富商大賈操縱稅收(2018·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41)材料:中國是大豆的故鄉(xiāng),甲骨文中就有關于大豆的記載。先秦時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黃河中游地區(qū),“豆飯”是人們的重要食物?!洱R民要術》通過總結勞動人民長期的實踐經驗,認識到大豆對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張大豆與其他作物輪種。唐宋時期的文獻中都有朝廷調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災、備種的記錄。大豆種植推廣到江南及嶺南……從古至今各式各樣的豆制品,是中國人喜愛的食物,提供了人體所需的優(yōu)質植物蛋白?!幾詣⒄竦取丁耙粠б宦贰币曈蛳略耘啻蠖沟钠鹪春蛡鞑ァ返龋?)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歷史上種植利用大豆的特點和作用。(12分)逐句分析,概括要點,全都寫上特點:1、我國人民最早培育、馴化;2、種植范圍從中原推廣到南方,開發(fā)出各豆制品;3、農書對勞動人民實踐經驗的總結與推廣,政府推動。作用:1、民眾重要的食物來源,使中國人的食物結構合理化;2、推動了中國農業(yè)的發(fā)展,備荒物資?;貧w教材p2回歸教材p26第2課

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1、【知識梳理】思考:岳麓版三本教材必修一二三在哪些地方曾提到過與土地有關的內容的?必修一:2、【典型例題】

(2016·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25)圖4為漢代畫像磚中的農事圖。此圖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A.個體農戶的生產勞作狀態(tài)

B.精耕細作農業(yè)的不斷發(fā)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體勞作

D.大地主田莊上的生產情形圖畫型選擇題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目,把圖片和題干進行仔細準確的“對照”。

在仔細讀圖和認真審題的基礎上,把兩者的有效信息相對照,聯(lián)系教材內容,以教材內容為依托,很容易就可得出正確結論,就一定能夠順利選出正確的答案。該題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總之,要將教材、圖片、選項三者結合起來,進行思考?;貧w教材p5(2016·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26)宋代,有田產的“主戶”只占民戶總數(shù)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處租種土地的“客戶”。導致這種狀況的重要因素是(

)A.經濟嚴重衰退

B.土地政策調整

C.坊市制度崩潰

D.政府管理失控因果型選擇題考查的角度有兩方面:第一種形式由結果推斷出原因,其結構是題干為果,備選項為因。第二種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結果或影響,其結構是題干為因,備選項為果。解題方法:(1)要審清題意,明確因果關系,搞清命題意圖。(2)采取時間順序的方法判斷因果關系,時間在前者一定是因。(3)運用基本理論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那么客觀存在就是因,主觀意識是果;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

同時注意區(qū)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歷史原因、內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顛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回歸教材回歸教材3、【答題模板】(規(guī)律總結)■賦役:在古代賦稅和徭役的合稱。賦稅指歷代統(tǒng)治階級用強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實物、銀錢等;徭役即歷代統(tǒng)治者強迫人民從事的無償勞役,包括軍役、力役、雜役等?!鲋袊糯x稅制度的主要內容

①以人口為依據(jù)的人頭稅和以人丁為依據(jù)的丁稅。

②以戶為依據(jù)的財產稅,即調。

③以田畝為依據(jù)的土地稅(田租)。

④以成年男子為依據(jù)的徭役、兵役和其他苛捐雜稅?!鲋袊糯x稅制度的發(fā)展演變過程:

春秋魯國——初稅畝,中國賦稅制度的開始;齊國“相地而衰征”和魯國“初稅畝”:春秋時期,管仲在齊國進行改革,實行“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據(jù)土地多少和田質好壞征收賦稅,實質上承認了私人對土地的所有權。公元前594年,魯國的“初稅畝”.國家法律規(guī)定把公田交給耕者,“履畝而稅”,即是承認了耕者對所耕土地的私有權。

秦朝:秦代賦稅分為田租、口賦和雜賦三種。田租是按土地征糧,租率約為十分之一??谫x是按人頭征錢,每人約繳120錢。雜賦一般是臨時性的征調。這種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對封建地主有利,但也有利用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漢代的賦稅主要是人頭稅和田租,此外還有一定的徭役。北魏、隋——租調制;以定額田租代替漢代的訂率田租,以戶稅代替漢代的人頭稅。租調制的田租租額較低,而且租額固定,增產不增租;戶調以戶為單位,增人不增調初唐——租庸調法,交谷物叫租,調是交絹、綿或布、麻,以絹或布代役叫庸。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

中唐——780年兩稅法。分夏秋兩季交稅,由按丁征稅變?yōu)榘刺锂€和資產征稅。改變了稅收方式,由人丁稅向以土地財產為主要依據(jù)收稅,使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宋——王安石變法中:募役法(由政府雇人服役),方田均稅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稅漏稅)。

2013·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45

明朝——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賦、役、雜稅合并為一,一律折銀交納,改按丁數(shù)和田糧攤派。簡化了征收名目和手續(xù),有利于防止豪強官吏隱田逃稅,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折銀制度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農民人身依附關系的削弱,對貨幣地租的產生和部分農產品的商品化有積極推動的作用;

清——康熙(1712年)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1723年)實行攤丁入畝、地丁銀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征收統(tǒng)一的地丁銀。根據(jù)中國最高立法機關的執(zhí)行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一項決議,從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yè)稅條例》。這意味著,在我國沿襲兩千年之久的這項傳統(tǒng)稅收的終結。

■中國古代賦役制度的演變特點:

①征稅標準由以人丁為主逐步向以土地財產為主轉變(以兩稅法為標志),直至取消人頭稅(以攤丁入畝為標志),反映了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松馳。

②農民由必須服徭役逐漸發(fā)展為納絹代役(以“庸”為標志)。

③賦稅由實物為主到貨幣為主轉變(以一條鞭法為標志);反映了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④征稅時間由不定時逐漸發(fā)展為基本定時(以兩稅法為標志)。

⑤稅種由繁雜多項逐漸演變?yōu)楹喕瘑我唬ㄒ砸粭l鞭法為標志)。5、【跟蹤訓練】土地規(guī)模(畝)戶數(shù)戶數(shù)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計139100%(2017·新課標全國Ⅲ卷文綜·26)

表1表1為唐代后期敦煌基地土地占有情況統(tǒng)計表。據(jù)此可知,當時該地A.自耕農經濟盛行

B.土地集中現(xiàn)象突出C.均田制破壞嚴重

D.農業(yè)生產效率提高(2015·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26)唐宋時期,江南經濟迅猛發(fā)展,南宋時全國經濟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動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劇

C.農業(yè)技術進步 D.海外貿易拓展(2014·海南單科·4)北朝推行均田制,規(guī)定年滿15歲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數(shù)量的耕地,按戶繳納賦稅,并要求男子達到15歲、女子達到13歲,必須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進人口增長

C.增加財稅收入 D.穩(wěn)定個體小農(2009·全國卷文綜·26)北魏首創(chuàng)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農業(yè)生產經營的主要形式是(

)A.眾人集體生產B.田莊規(guī)模生產

C.個體農戶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第3課

區(qū)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1、【知識梳理】2、【典型例題】

(2015·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27)表1呈現(xiàn)的變化反映了(

)

A.理學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B.經濟發(fā)展促進文化興盛C.中原地區(qū)經濟急劇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趨勢明顯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蘇781749表1河南、江蘇兩地科舉考試狀元人數(shù)表(2015·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26)宋代東南沿海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些民間崇拜,如后來被視為海上保護神的媽祖、被視為婦幼保護神的臨水夫人等,這些崇拜得到朝廷認可,后世影響不斷擴大,這反映出(

A.朝廷不斷鼓勵海洋開發(fā)

B.女性地位逐漸得到提高

C.東南沿海經濟社會影響力上升

D.統(tǒng)治思想與民眾觀念趨向一致3、【答題模板】(規(guī)律總結)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基本規(guī)律:①區(qū)域是從北向南、

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

從內地向東南沿海逐漸轉移的。②南移趨勢往往是在國家分裂或封建割據(jù)戰(zhàn)亂時期表現(xiàn)的最為突出(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安史之亂后、五代十國時期、宋金對峙時期等等)。③社會環(huán)境:都是在北方戰(zhàn)亂而南方相對穩(wěn)定的條件下完成的,這說明政治穩(wěn)定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戰(zhàn)亂、動蕩不安的社會環(huán)境只能破壞社會生產力和摧毀經濟發(fā)展的成果。④由于戰(zhàn)亂,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給南方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最高水平,這說明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和生產力的進步是經濟發(fā)展的最重要因素,引進和運用最先進的生產技術是促進經濟快速發(fā)展的重要保證。⑤國家政府:統(tǒng)治者對經濟發(fā)展的重視程度也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必須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⑥政治中心:政治中心南移對于經濟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響,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杭州對江浙地區(qū)成為全國經濟重心具有一定影響。⑦自然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對經濟的發(fā)展影響巨大。當前,經濟發(fā)展要注意經濟開發(fā)與保護生態(tài)平衡之間的保持協(xié)調發(fā)展,堅定地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道路。4、【跟蹤訓練】

(2017·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26)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jù)此可知,唐中期A.國家統(tǒng)一使南茶開始北運

B.南北方飲食習慣趨于一致C.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

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2016·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40)材料二:中國的海外移民歷史悠久,大致從1567—1840年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時期,移民數(shù)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國海外移民人數(shù)達到32萬人,近代中國海外移民的總數(shù)為1500萬人左右,其中90%移往東南亞,移民與祖國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1862—1949年,華僑投資國內企業(yè)有25510家,投資總額約63271萬元,新中國成立后,大陸地區(qū)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數(shù)達到1000萬以上,主要集中于發(fā)達國家。

-----摘編自曹樹基《中國移民史》(第六卷)等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以來中國海外移民的特點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說明華僑華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貢獻。(17分)第4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yè)

1、【知識梳理】3、【典型例題】

(2018·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縣一帶山谷中,密布著成百上千個采用新制鹽技術的竹簡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來自“他州別縣”,以“傭身賃力”為生,受雇期間,若對工作條件成待遇不滿意,輒另謀高就。這反映出當時A.民營手工業(yè)得到發(fā)展B.手工業(yè)者社會地位高C.雇傭勞動已經普及D.鹽業(yè)專賣制度解體鹽業(yè)專賣就是國家實行壟斷經營。東周莊王十二年(公元前685),齊桓公繼位,任用理財家管仲輔佐朝政。管仲充分利用齊國海鹽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運用國家行政權力,開創(chuàng)食鹽官營制度。其具體內容及措施是:民產、官收;官運;官賣。

[3]

從秦朝到漢朝初期,政府和私人都可以制造販賣食鹽。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由于和匈奴的長期戰(zhàn)爭,政府財政緊張;而很多民間商人因煉鐵、制鹽等而致富。為了創(chuàng)收,并打擊吳王劉濞等由制鹽發(fā)家進一步謀取政治勢力的諸王,漢武帝規(guī)定必須使用官家器皿、由官方制造運輸和銷售食鹽;對于“敢私鑄鐵器煮鹽者”處以“釱左趾,沒入其器物”的懲罰。漢昭帝時期,政府專門就鹽、酒、鐵專營的問題展開辯論,其內容由桓寬編著成《鹽鐵論》。漢光武帝時期,食鹽由專賣改為征稅。鹽鐵辯論之后部分地廢除了鹽的專賣。三國兩晉時期再度恢復鹽專賣。隋到唐前期,廢除了鹽的專賣制度,安史之亂后,鹽專賣再度恢復。五代時,鹽法最酷,販私鹽一斤一兩就可以正法。唐代“自淮北置監(jiān)院十三”,捕私鹽者。私鹽販子要殺頭,連相關官員都要連坐。唐朝中期時,對食鹽的管理都比較松弛。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為全部官營。寶應元年(761年),鹽鐵使劉晏改為民間制造,官府統(tǒng)購,批發(fā)專賣。這次改革增加了政府稅收收入。例如778年,鹽業(yè)收入占政府總收入的一半之多。

2010年全國卷文綜44從宋朝以后,政府和鹽業(yè)商人處于半合作半競爭的狀態(tài)。宋代監(jiān)管略寬了一點,殺頭的標準放到三斤或十斤。一般鹽商們得利于政府壟斷地位,獲利比其他商人要容易。同時盡管有嚴酷的刑法懲罰,民間私鹽販賣仍然屢禁不止。明朝洪武時期,帝國設立九邊進行北方防御。由于九邊后勤補給困難重重,為了減少這種負擔,洪武帝與山西商人達成了一個協(xié)議,山西商人向大同、居庸關等幾大邊關要塞輸送糧食,以換取山西商人獲得了合法販賣“官鹽”的資格。以后山西商人不僅獲得了河東鹽池的鹽引,也獲得了兩淮的鹽引。

[2]

明朝時期,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銷鹽區(qū)賣鹽。按明代的“綱鹽制”,持有鹽引的商人按地區(qū)分為10個綱,每綱鹽引為20萬引,每引折鹽300斤,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稅銀三兩,公使(運輸)銀三兩。以“圣德超千古,皇風廓九圍”命名,未入綱者,無權經營鹽業(yè)?!睹魇贰}政議》指出,當時的鹽業(yè)內資本非常集中,“在廣陵者不啻三千萬兩,每年子息可生九百萬兩。”這還不算“私鹽”的交易額。明王朝每年全國的稅收總額平均不過“一千萬兩”。鹽引“一本萬利”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箲?zhàn)時期,中華民國政府曾實行食鹽專賣。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實行鹽業(yè)專賣。政府對此的解釋為平衡鹽價和保證加碘質量。(2016·新課標全國Ⅲ卷文綜·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農村的變化時說,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順而主令尊”,如今“驕惰成風,非酒食不能勸”“夏必加下點心,冬必與早粥”。這一變化反映了

A.市鎮(zhèn)經濟與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B.政府積極推行重政策

C.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D.農業(yè)中人身依附關系強化4、【規(guī)律總結】■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征:(1)生產部門不斷增加,勞動分工日益細化,生產技術不斷進步。(2)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明清時期出現(xiàn)資本主義性質的工場手工業(yè)。(4)官營手工業(yè)、私營手工業(yè)、家庭手工業(yè)三種經營形態(tài)并存。(5)經濟重心南移與手工業(yè)生產布局成相應變化。(6)古代手工業(yè)生產長期領先于世界,產品遠銷海外,享譽世界、廣受歡迎?!鍪止I(yè)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tài)對比:

經營形態(tài)管理方式產品流通方式地位官營手工業(yè)政府直接經營集中、大作坊武器軍用品和皇室、官府貴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場流通直到明代前期為止,代表最高水平,占主導地位民營手工業(yè)民間私人自主經營民間消費的產品在市場流通明代中葉以后,占據(jù)主導家庭手工業(yè)農戶的副業(yè)供自己消費和納稅的產品剩余部分出售十分普遍5、【跟蹤訓練】

(2014·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3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從古老文明的搖籃印度走出來,幾千年間,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材料一

大約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了棉花種植。棉花種植技術傳入中國后,自漢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區(qū)有零星種植。南宋末,長江流域植棉漸廣。元初,“置浙東、江東、江西、湖廣、福建木棉提舉司,民歲輸木棉十萬匹”。黃道婆在松江傳授學自海南島的技術,改造織機,使這里迅速成為棉紡織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時,各種農書都積極推廣植棉和棉紡織技術。棉花種植迅速發(fā)展并超過桑麻,棉花成為我國紡織業(yè)的主要原料。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元明時期棉花成為中國紡織業(yè)主要原料的原因。(10分)第5課

農耕時代的商業(yè)與城市

1、【知識梳理】2、【典型例題】

(2018·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27)圖6中的動物是鄭和下西洋時外國使臣隨船向明政府貢獻的奇珍異獸。明朝臣認為,這就是中國傳說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賜外國使臣。這表明當時A.對外交流促使中國傳統(tǒng)繪畫出現(xiàn)新的類型B.朝廷用中國文化對朝貢貿易貢品加以解讀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進了對外文化交流D.外來物品的傳入推動了傳統(tǒng)觀念更新3、【易錯易混】■朝貢貿易:朝貢式貿易--朝貢貿易就是中國政府與海外諸國官方的進貢和回賜關系。唐代以前,國家富強,很多國家前來尋求同中國建立友好關系。唐朝廷對來朝貢的國家一般都有相當豐厚的回賜。這些國家使節(jié)來朝貢,貨物由朝廷處置,廣州負責過境和接送任務。在唐朝之前,這種朝貢貿易占主導地位。實際上,這種"貢"和"賜"的關系是不等價的,對朝廷來說是得不償失的。朝廷之所以明知虧本而樂此不疲,是因為對這種交易懷有一種政治目的。朝貢貿易的存在完全取決于朝廷。這種朝貢貿易制度,從明代后到清代,又延續(xù)了一百多年。唐中后期,市舶貿易已經取代了朝貢貿易?!鍪胁百Q易是唐代至明代對在市舶司管理下中外通過海運互市的通稱。其涵義在各時代不完全相同。唐代,政府開始在廣州設市舶司,專門管理對外貿易,對外商采取保護政策。市舶,指互市船舶。宋代增設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等地的市舶司。宋太祖曾派內侍8人帶著敕書、金帛到南洋諸國動員外商來中國經商。

中國商人要求往海外經商的,由市舶司批準后發(fā)給官券以為憑證,否則不準出海。明初實行海禁政策,市舶貿易漸趨衰弱。明成祖即位后,市舶貿易一度復興。市舶貿易是中國封建社會對外貿易的一種方式?!龉糯呢泿叛葑冞^程:商朝——貝殼錢;春秋戰(zhàn)國—各種銅幣并存(布幣、刀幣等);秦朝——半兩錢(圓形方孔錢);漢朝——五銖錢;唐朝——開元通寶錢;宋朝——出現(xiàn)紙幣(交子、會子、關子),白銀開始大量流通;明朝——白銀為主;清朝——白銀;4、【跟蹤訓練】

(2017·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27)明前中期,朝廷在飲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嚴格規(guī)定,例如官員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連低級官員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這一變化反映了A.君主專制統(tǒng)治逐漸加強B.經濟發(fā)展沖擊等級秩序C.市民興起瓦解傳統(tǒng)倫理D.低級官員易染奢靡風氣(2017·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24)圖5為春秋戰(zhàn)國之際局部示意圖。當時,范蠡在陶、子貢在曹魯之間經商成為巨富,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A.區(qū)域位置影響商貿發(fā)展

B.爭霸戰(zhàn)爭促進經濟交往C.交通條件決定地方經濟狀況

D.城市規(guī)模擴大推動商業(yè)繁榮朝代起訖年代都城今地開國皇帝夏約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縣禹商約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湯周朝西周約前1046~771年鎬京陜西西安周文王姬發(fā)東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陽周平王姬宜臼春秋前770~476年

戰(zhàn)國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7年咸陽陜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

漢西漢前206~公元8年長安陜西西安漢高帝劉邦

新8~23年常安陜西西安王莽玄漢23年2月~25年9月宛城

洛陽

長安河南南陽

河南洛陽

山西西安漢更始帝劉玄東漢25~220年洛陽河南洛陽漢光武帝劉秀

朝代起訖年代都城今地開國皇帝三國曹魏220~265年洛陽河南洛陽魏文帝曹丕蜀漢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漢昭烈帝劉備東吳222~280年建業(yè)江蘇南京吳大帝孫權晉西晉265~316洛陽河南洛陽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317~420建康江蘇南京晉元帝司馬睿

五胡十六國304~439

南北朝南朝劉宋420~479建康江蘇南京宋武帝劉裕蕭齊479~502建康江蘇南京齊高帝蕭道成蕭梁502~5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