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2021-2022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好題匯編(解析版)_第1頁
文言文閱讀-2021-2022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好題匯編(解析版)_第2頁
文言文閱讀-2021-2022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好題匯編(解析版)_第3頁
文言文閱讀-2021-2022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好題匯編(解析版)_第4頁
文言文閱讀-2021-2022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好題匯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4文言文閱讀(解析版)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2022?遼寧?遼師大附中高二階段練習)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除中書舍人。選授御史,巡視中城。

捕治吏部豪惡吏,獲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輦于震悚。出理屯田,因條上三因十

四議,詔悉允行,水利大興,北人始知藝稻,鄒元標嘗日:“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

何物,今所在皆稻,種水田利也。”閹人劉朝稱樂等令旨,索戚魄廢莊,光斗不啟封還

之,口:“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遍幦藨嵍ィ瑮顫i劾魏忠賢,光斗與其謀,

又與攀龍共發(fā)崔呈秀臟私,忠賢暨共黨咸怒。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

-X*XV.XVXKZVcXXZX.ZX.ZKXVZKZ\_XXzv.CXX?S-ZS.?X.XKZX,zx.ZK.?K?KXK?K.XK八

愎其主奏型舞迎紇遨吳士三也屬擬土二乩三且上室去建委王姬忠賢胴知,先二日

?ZXAZ\Z\/\/\Z\Z\Z\/\ZXZXZK/\Z\/\Z\/\Z\/\ZXZ\Z\Z\Z\/XZXZ\/\ZXZ^\Z\/\Z\/\?XZ\Z%Z\/>>ZXZ\Z\Z\A/\Z\/\Z\Z\ZX/\Z\Z\ZXZ\^\Z\ZK/\Z\/\Z\/\Z\/X/\^\/'

假會推事與漣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復構(gòu)文言獄,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擁馬

首號哭,聲震原野,繞騎亦為雪涕。至則下詔獄酷訊。許顯純誣以受楊鎬、熊廷弼賄,

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翼■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諸人俱自誣服,

光斗坐贓二萬。忠賢乃矯旨,仍令顯純五日一迫絲,不下法司,諸人始悔失計。容城孫

奇逢者,節(jié)俠士也,與定興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輔,倡議醵金,諸生爭應之。得金數(shù)千,

謀代輸,緩其獄,而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時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贓猶未竟。忠賢令撫按嚴追,系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以哭子

死。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忠賢既誅,贈光斗

右都御史,錄其一子。已,再贈太子少住。福王時,追謚忠毅。

(節(jié)選自《明史?左光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

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

B.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

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

C.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障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

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

D.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

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輦下,又稱為輦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車駕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稱。

B.東宮是古代皇家宮殿的稱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宮,文中用來借指太子。

C.追比指舊時地方官吏嚴逼限期辦事,逾期以杖責等表示警懲,繼續(xù)追逼。

D.少保是官名,明清時少保從一品,太保是其副職。文中是榮譽稱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光斗為人剛直。大力整肅吏治。他的字為遺直,正與他的性格相符:他擔任御史

時,捕治吏部惡吏,起獲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極大震驚。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對無理要求。他的建議得以施行,水利大興,百姓得利;劉朝

以東宮名義索取戚腕廢莊,他將信件原封返還,堅決拒絕。

C.左光斗揭露贓私,受到小人陷害。他與人彈劾魏忠賢。揭發(fā)崔呈秀,引起魏忠賢及

其黨羽的憤恨,魏以先發(fā)制人的手段,繞過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飽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的兄長因為替他奔走呼告而勞累致死,母親也

為他傷心致死。直到魏忠賢被誅,他才受到追贈,謚為忠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得金數(shù)千,謀代輸,緩其獄,而光斗與漣己同日為獄卒所斃。

(2)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

5.楊漣、左光斗等人為什么要承認莫須有的罪名?請簡要說明。

【答案】I.A

2.D

3.D

4.(1)共捐得幾千兩銀子,商量要代他們繳納罰金,來緩解他們的案件訴訟,但左光

斗已經(jīng)與楊漣在同一天被獄卒殺害。

(2)都御史周應秋還認為主管官員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

都家破人亡。

5.①害怕不承認就會被嚴刑拷打而死;②希望被送往掌司法刑獄的官署,能夠延緩死

期再做謀劃。

【解析】

1.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等魏忠賢驅(qū)逐了趙南星、高攀龍、魏大中以后,接著將驅(qū)逐楊漣、左光斗。左光

斗很氣憤,草擬奏疏,彈劾魏忠賢和魏廣徽有三十二條當斬罪,準備十一月二日奏上,

預先將妻子兒女遣還原籍。

“忠賢及魏廣微”是并列結(jié)構(gòu),是動詞"劾''的對象,中間不應斷開,據(jù)此排除BC;

“十一月二日”是“上之”的時間,中間不應斷開,排除D。

故選A?

2.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D.“太保是其副職。文中是榮譽稱號”分析錯誤,太保保護其安全。“少?!睉恰疤!?/p>

的副職。

故選D。

3.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他的兄長因為替他奔走呼告而勞累致死”分析錯誤。依據(jù)原文“長兄光霽坐累死,母

以哭子死,,可知,長兄左光霽是因被牽連治罪而死。

故選D。

4.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詞的解釋:

(1)“數(shù)”,兒,兒個;“輸”,繳納;“獄”,案件;"為……所”,被動句的標志。

⑵“以”,動詞,認為;“所司”,即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趣",通"促”,催促;”由

是“,因而;"破”,破亡。

5.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依據(jù)原文“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可知,

楊漣等人起初不承認,不久(楊漣等人)擔心不招認會被酷刑斃命,希望案件下交司法

部門,能稍微延緩死期為以后謀劃。于是他們都承認了那些莫須有的罪名。所以可以總

結(jié)為:

(1)害怕不招認會被酷刑斃命;

(2)希望案件下交司法部門,能稍微延緩死期為以后謀劃。

參考譯文:

左斗光,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考中進士。后來升為中書舍人。被選拔授予

御使,負責巡視京城。其間收捕處理了吏部的一些兇悍作惡的官吏,收繳假印七十多枚,

假官一百多人,整個京城都為之震動驚悚。出京管理屯田,于是分條上疏共陳述三因十

四條建議,皇上下詔全部應允施行,因而水利大興,北方人開始懂得種植水稻,鄒元標

曾經(jīng)說:“三十年前,京都人不知道稻草為何物,如今所處的地方都是水稻,這是種植

水田的好處?。?閹人劉朝稱東宮有旨,索要供外戚聚居的土地,光斗沒有將意旨拆封

并還給劉朝,說:“天下每一尺土地都歸殿下所有,今日怎敢私自授予。”閹人憤然離

開,楊漣彈劾魏忠賢,左光斗和他一起謀劃,又和高攀龍一起揭發(fā)崔呈秀貪贓,魏中賢

和他的黨羽都對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賢驅(qū)逐了趙南星、高攀龍、魏大中以后,接著將驅(qū)

逐楊漣、左光斗。左光斗很氣憤,草擬奏疏,彈劾魏忠賢和魏廣徽有三十二條當斬罪,

準備十一月二日奏上,預先將妻子兒女遣還原籍。魏忠賢偵知,提前兩天將他和楊漣二

人一起免職。奸邪小人還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將左光斗的名字掛上,派差役前往

建治。父老鄉(xiāng)親抱著馬頭號哭,聲震原野,差役也為之流淚。到京后,左光斗被關入詔

獄,嚴刑拷問。許顯純誣蔑他們收受楊鎬和熊廷弼的賄賂,楊;連等人起初不承認,不久

(楊漣等人)擔心不招認會被酷刑斃命,希望案件下交司法部門,能稍微延緩死期為以

后謀劃。于是他們都承認了那些莫須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虛擔了收受賄銀二萬兩的罪名。

魏忠賢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許顯純每過五天就追贓拷打一次,不交給法司,楊漣等人這

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孫奇逢,是一個節(jié)義俠氣之士,和定興人鹿正一起,認為光

斗為官時對京城所管轄地區(qū)的人民有恩德,倡議為他們湊齊錢款,人們爭相響應。共捐

得數(shù)千兩銀子,商量要代他們繳納罰金,來緩解他們的訟事,但左光斗已經(jīng)與楊漣在同

一天被獄卒殺害,當時是天啟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享年五十一歲。左光

斗死后,贓物追查還未結(jié)束。魏忠賢命令撫按嚴厲追繳,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

長兄左光霽因被牽連治罪而死,母親因哭泣兒子悲傷而死。都御史周應秋還認為主管官

員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由于這個使這些人家族全都破亡。魏忠賢被殺后,朝

廷追賜左光斗為右都御使,錄用了他的一個兒子。福王時,追加謚號為“忠毅”。

二(2022?江西?贛州市贛縣第三中學高一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蘇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發(fā)憤為學,歲余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

皆不中。悉焚常所為文,閉戶益讀書,遂通《本竺》、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shù)千言。至

和、嘉祐間,與其二子軾、轍皆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上其所著書二十二篇,既出,

士大夫爭傳之,一時學者競效蘇氏為文章。所著《權(quán)書》《衡論》《機策》,文多不可悉

錄。《心術(shù)》日: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拳出覆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然后可以待敵。凡兵上義,不義雖利不動。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zhàn)。凡

主將之道,知理而后可以舉兵,知勢而后可以加兵,知節(jié)而后可以用兵。善用兵者使之

無所顧,有所恃。或曰機者創(chuàng)業(yè)之君所假以濟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機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嗚

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見機之可去也。且夫天下之變,常伏于安,

田文所謂“子少國危,大臣未附”,當是之時,而無腹心之臣,可為寒心哉!昔者,高祖

之末,天下既定矣,而又以周勃遺孝惠、孝文;或?qū)W之末,天下既治矣,而又以霍光遺

孝昭、孝宣。蓋天下雖有泰山之勢,而圣人常以累卵為心,故雖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

不可去也。宰相韓琦見其書善之,奏于朝,召試舍人院,辭疾不至,遂除舉節(jié)省校書郎。

會太常修纂建隆以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禮書,為《太

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方奏未報,卒。賜其家綠、銀二百,子軾辭所賜,求贈官,

特贈光祿寺丞,敕有司具舟載其喪歸蜀。有文集二十卷、《謚法》三卷。

(節(jié)選自《宋史?蘇洵傳》,有刪改)

文本二: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羸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

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

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節(jié)選自蘇洵《六國論》)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事項的一項是()

A.或曰/機者/創(chuàng)業(yè)之君/所假以濟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機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嗚呼/守成之

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見機之可去也

B.或曰/機者/創(chuàng)業(yè)之君所假以濟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機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嗚呼/守成之

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見機之可去也

C.或曰/機者/創(chuàng)業(yè)之君所假以濟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機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嗚呼/守成之

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見機之可去也

D.或日/機者/創(chuàng)業(yè)之君/所假以濟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機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嗚呼/守成之

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見機之可去也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無琥的一項是()

A.六經(jīng),是指經(jīng)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即《詩》《書》《禮》《易》《樂》

《春秋》。

B.泰山,又名岱宗,是五岳之首,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成為帝王告祭的神山。

C.武帝,這里指漢武帝,名劉徹,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漢武帝是劉徹死后的廟號。

D.秘書省,官署名。東漢時期設置,不同朝代管理事項有所不同,北宋前期掌常祭祀

祝版,置判省事。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璇的一項是()

A.蘇洵閉門苦讀。蘇洵二十七歲的時候開始發(fā)憤學習,后來幾次考試,都沒有考中,

于是將家中的書全部焚燒,關門閉戶勤奮苦讀。

B.蘇洵受人贊賞。至和、嘉祐年間,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一同來到京師,

他的二十二篇著述得到了翰林學士歐陽修的推薦。

C.蘇洵熟悉兵道。蘇沏認為:用兵崇尚正義,不正義的,雖有利也不應發(fā)兵;善于用

兵的將領,要使士兵無所顧忌,卻要有所依恃。

D.蘇洵著作頗豐。蘇洵著有《權(quán)書》《衡論》《機策》等文;與姚辟一起修禮書,編《太

常因革禮》一百卷,有文集二十卷、《謚法》三卷。

9.把文本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既出,士大夫爭傳之,一時學者競效蘇氏為文章。

(2)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10.蘇洵去世后,皇帝為他做了哪些事?請筒要概括。

【答案】6.B

7.C

8.A

9.(1)(蘇洵的)文章傳播出去之后,士大夫們爭相傳誦,一時求學的人競相仿效蘇氏

寫文章。

(2)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

10.①皇帝特意賜綢、銀二百給他家里;

②因蘇軾退還所賜之錢,只求贈官,皇帝特贈蘇洵為光祿寺丞;

③敕令有關部門用船將蘇洵的遺體運回四川。

【解析】

6.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有人說:“機謀,是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用以成就功業(yè)的,守成的時代,還有什么事要機

謀而用心腹之臣呢?”唉!守成的時代能從此與太古時代一樣平安無事嗎?不能,我還

沒有發(fā)現(xiàn)可以離開機謀的。

“創(chuàng)業(yè)之君所假以濟耳”意為:機謀,是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用以成就功業(yè)的。“耳”在此處表示陳

述語氣,幫助語句判斷,相當于“也”,放于句末,可作為斷句標志,排除AD;

“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矣乎”,語氣詞連用,常放于句末,可作為斷句標志,排

除C。

故選Bo

7.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漢武帝是劉徹死后的廟號”錯,漢武帝是劉徹死后的謚號。

故選Co

8.

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于是將家中的書全部焚燒”錯誤。根據(jù)“悉焚常所為文,閉戶益讀書”可知,應該是

將自己以前做的文章全部焚燒。

故選A?

9.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得分點為:補上主語“蘇洵的文章";"既”,已經(jīng)、以后;“傳”,傳誦;“學者”,

求學的人;“競”,競相。

第⑵句得分點為:“嘗”,曾經(jīng);“賂”,賄賂;“遷滅”,滅亡。

10.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分析概括要點的能力

由“蜴其家綠、銀二百”可知,皇帝特意蜴綢、銀二百給他家里。

由“子軾辭所賜,求贈官,特贈光祿寺丞”可知,因蘇軾退還所賜之錢,只求贈官,皇帝

特贈蘇洵為光祿寺丞。

由,,敕有司具舟載其喪歸蜀,,可知,敕令有關部門用船將蘇洵的遺體運回四川。

參考譯文:

文本一:

蘇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歲的時候開始發(fā)憤學習,一年多后舉為進士,

又舉為茂才異等科,都沒有考中。于是蘇洵將自己以前做的文章全部焚燒,關門閉戶更

加苦讀詩書,于是精通《六經(jīng)》、百家之說,下筆頃刻即成數(shù)千字的文章。至和、嘉祐

年間,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一同來到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獻上蘇洵的著述

二十二篇,文章傳播出去之后,士大夫們爭相傳誦,一時求學的人競相仿效蘇氏寫文章。

蘇洵著有《權(quán)書》《衡論》《機策》等文。因其文字太多不能一一抄錄?!缎男g(shù)篇》說:

做將師之理,應當首先養(yǎng)心,即使泰山崩于眼前也不變臉色,麋鹿出現(xiàn)在身旁也不眨眼

睛,這樣之后才能對付敵人。凡用兵崇尚正義,不正義的,雖有利也不應發(fā)兵。只有道

義可以激勵士兵,士兵被正義激動,可以以一戰(zhàn)百。將帥指揮,懂得道理而后才可以舉

兵,了解局勢而后才可以加兵,懂得節(jié)制而后才可以用兵。善于用兵的將領,要使士兵

無所顧忌,卻要有所依恃。有人說:“機謀,是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用以成就功業(yè)的,守成的時

代,還有什么事要機謀而用心腹之臣呢?”唉!守成的時代能從此與太古時代一樣平安

無事嗎?不能,我還沒有發(fā)現(xiàn)可以離開機謀的。況且天下之變常潛伏在平安之中,就像

田文所說“子少國危,大臣未附”,如果在那個時候,卻沒有值得信任的大臣,多么叫

人寒心?。∵^去,漢高祖末年,天下已安定,然而還把周勃留給孝惠帝、孝文帝作心腹

之臣;漢武帝末年,天下已太平,還把霍光留給孝昭帝、孝宣帝作心腹之臣。因為天下

雖然像泰山一樣穩(wěn)固,而圣人常以國家危亡為心事,因此即使是在守業(yè)的時代,而心腹

之臣也是不能沒有的。宰相韓琦看到蘇洵的奏書后十分贊賞,上奏到朝廷,召入舍人院

考試,稱病沒有來。于是又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當時正趕上太常修撰建隆以來的禮

書,任蘇洵為霸州文安縣主簿,與陳州項城令姚辟一起修禮書,編《太常因革禮》一百

卷。書成之后,剛剛上奏還沒有得到回復,蘇洵就去世了?;实厶匾赓n綢、銀二百給他

家里,但其子蘇軾推辭賞賜,請求贈官,因此皇帝特贈蘇洵為光祿寺丞,并敕令有關部

門用船將蘇洵的遺體運回蜀地。

(節(jié)選自《宋史?蘇洵傳》,有刪改)

文本二:

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因為齊國)

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jīng)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幸免了。燕國和趙國的

國君,起初有長遠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雖然

是個小國,卻后來才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

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jīng)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打了

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攻。

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

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可

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zhàn)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

三國都愛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

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shù),倘若與秦國相比較,也許還不容易衡量

(出高低來)呢。

(節(jié)選自蘇洵《六國論》)

三(2022?江蘇?鹽城市伍佑中學高一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初,元昊反,陰誘屬羌為助,而環(huán)慶酋長六百余人約為鄉(xiāng)道。事尋露。仲淹以其反

復不常,至部即奏行邊,以詔書犒賞諸羌,閱其人馬,為立條約,諸羌皆受命。自是為

中國用,羌人親愛之,呼為龍圖老子。仲淹以慶州西北馬鋪若當后橋川口,在賊腹中,

欲城之,度賊必爭,密遣其子純佑與蕃將趙明先據(jù)其地,引兵隨之。諸將不知所向,行

至柔遠,版筑皆具,旬日城成,即大順城也。賊覺,以三萬騎來戰(zhàn),佯北,仲淹戒勿追,

已而果有伏。大順既成,而白豹、金湯皆不敢犯,環(huán)慶自此寇盜益少。時塞門諸君既陷,

麻州判官種世衡言:“延安東北二百里有故寬州,請因廢壘而興之,以當寇沖,右可固

延安之勢,左可致可奉之粟,北可圖銀、夏之舊?!背闹C篮舛湟?。夏人屢

來爭,世衡且戰(zhàn)且城。然處險無泉.議不可守。鑿地百五十尺,遇石橫亙,工徒口:“是

不可井矣。"世衡日過石而下將無泉邪爾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套定償百錢工乃致力過石

數(shù)惠卷梟影城成,賜名青澗,以世衡知城事。世衡開簟可,募商賈,通貨利,城遂富

實。教民習射,以銀為的,中者與之,由是人人能射。范仲淹巡邊,知環(huán)州屬羌多密與

元昊相通,以種世衡素得屬羌心,而青澗城已完,乃奏徙世衡知環(huán)州以鎮(zhèn)撫之。有牛奴

訛素倔強,未嘗出見州官,聞世衡至,乃來郊率。世衡與約,明日當至其帳,慰勞部落。

是夕,雪深三尺。左右目:“奴訛兇詐難信,且道險,不可行。"世衡日:“吾方以信

結(jié)諸胡,可失期邪?”遂冒雪而往。既至,奴訛大驚口:“吾世居此山,漢官無敢至者。

公了不我疑耶?”帥部落羅拜,皆感激心服。

(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夏元昊拒命》)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世衡曰/過石而下/將無泉邪爾/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償百錢/工乃致力/過石數(shù)重/

泉果沛發(fā)/

B.世衡日/過石而下/將無泉邪爾/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償百錢/工乃致力/過石數(shù)重/

泉果沛發(fā)/

C.世衡日/過石而下/將無泉邪/爾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償百錢/工乃致力/過石數(shù)重/

泉果沛發(fā)/

D.世衡日/過石而下/將無泉邪/爾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償百錢/工乃致力/過石數(shù)重/

泉果沛發(fā)/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詔書,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書,自秦始皇登基后,改命為制,令為詔。

B.河東,黃河由北向南流經(jīng)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黃河以東,故古稱河東。

C.營田,古時政府利用戍卒或農(nóng)民、商人墾殖荒地,以此取得軍餉和稅糧。

D.郊迎,在郊外迎接賓客,多有怠慢之意。古時主賓見面禮儀多為作揖禮。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昊做事反復無常,他在暗中收買羌人作為內(nèi)助,環(huán)慶路的羌族酋長六百多人被誘

使,相約做他的向?qū)В伺e不久后便敗露了.

B.范仲淹用兵有方,他秘密派遣兒子范純佑和蕃將趙明先占領腹地,敵人率領三萬騎

來戰(zhàn),范仲淹識破對方計謀,擊退了來犯的敵人。

C.種世衡深謀遠慮,他倡議依憑寬州的舊壘來修筑新城,除了能抵擋西夏的鋒銳之外,

還有很多方面的戰(zhàn)略意義,朝廷接納了他的建議。

D.種世衡講求信義,他讓工匠鑿石挖井,教百姓練習射箭,都用激勵取得了成功:種

世衡冒雪履行與牛奴訛的約定,也讓對方大為感動。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屢來爭,世衡且戰(zhàn)且城。

②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15.范仲淹和種世衡防御西夏的策略有哪些相同之處?

【答案】11.C

12.D

13.B

14.(1)朝廷命令種世衡監(jiān)督管理這項工程。夏人屢次來爭奪,種世衡邊作戰(zhàn)邊筑城。

(2)如果憑借偌大國家,卻屈尊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15.①修筑城池,鞏固宋軍的陣地;②團結(jié)諸羌,阻止西夏的滲透。

【解析】

11.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譯:種世衡說:“石頭下面,難道還沒有泉水嗎?你們把石頭打碎挖出(泉水)來?!?/p>

凡是打碎的石頭夠一簸箕的,就付一百錢,工匠們拼命干,穿過好幾層石頭,泉水果然

湍急地涌出來。

“將無泉邪''中"邪''是句末語氣詞,在其后斷開;“爾其屑而出之''中“爾''是你們的意思,

作主語,在它前面斷開,排除AB。

“凡屑石一畚”中,“一畚”是修飾“屑石”的,中間不宜斷開,排除D。

故選Co

12.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D.“多有怠慢之意”錯誤,不是怠慢,是敬重。

故選D。

13.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范仲淹識破對方計謀,擊退了來犯的敵人”錯誤。據(jù)“以三萬騎來戰(zhàn),佯北,仲淹戒

勿追,已而果有伏”可知,敵人是假裝失敗,范仲淹也并沒有追擊。

故選Bo

14.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董”,監(jiān)督管理;“役”,工程;“城”,名詞用作動詞,筑城。

(2)“茍”,如果;“天下之大”,定語后置,“大天下”,偌大國家;“下”,名詞動用,屈

尊、降低身份;“故事”,前例,舊例;“是”,這。

15.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仲淹以慶州西北馬鋪管當后橋川口,在賊腹中,欲城之.....行至柔遠,版筑皆具,

旬日城成,即大順城也.夏人屢來爭,世衡且戰(zhàn)且城。然處險無泉,議不可守……世衡

曰過石而下將無泉邪爾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償百錢工乃致力過石數(shù)重泉果沛發(fā)城

成,賜名青澗”可知,他們都修筑城池,鞏固宋軍的陣地;

由“仲淹以其反復不常,至部即奏行邊。以詔書犒賞諸羌,閱其人馬,為立條約,諸羌

皆受命。自是為中國用,羌人親愛之,呼為龍圖老子”“教民習射,以銀為的,中者與之,

由是人人能射。范仲淹巡邊,知環(huán)州屬羌多密與元昊相通,以種世衡素得屬羌心,而青

澗城已完,乃奏徙世衡知環(huán)州以鎮(zhèn)撫之“可知,他們都團結(jié)諸羌,阻止西夏的滲透。

參考譯文:

當初,元昊造反,暗地里誘使羌族為內(nèi)助,環(huán)慶路的酋長六百多人相約做向?qū)?。?/p>

情不久就敗露了。范仲淹因為他們反復無常,到達自己所部,就奏請巡行邊境,憑借詔

書犒賞羌族,檢閱他們的人馬,為他們建立條規(guī)約定,羌族人都聽命。從此為中原所用,

羌人親近愛戴范仲淹,稱呼他為“龍圖老子”。范仲淹因為慶州西北馬鋪若面對后橋川

口,在敵人腹地,想在那兒筑城,估計敵人肯定會來爭奪,秘密派遣兒子范純佑和蕃將

趙明先占領那個地方,自己帶著軍隊跟著他們。將領們不知到哪兒去,走到柔遠,版筑

都準備好了,十幾天就把城墻筑好了,就是大順城。敵人發(fā)覺后,派三萬多騎兵來戰(zhàn),

假裝敗退,范仲淹告誡不要追擊,后來發(fā)現(xiàn)果然有伏兵。大順城建完,白豹和金湯的敵

人都不敢進犯,環(huán)慶路從此以后受到的侵略就更少了。當時塞外的寨子已經(jīng)陷落了,那

州判官種世衡說:“延安東北二百里有過去設的寬州,請憑借廢棄的堡壘再興建,來抵

擋敵寇的攻擊,往西可以鞏固延安的形勢,向東可以方便獲得河東的糧食,向北可以謀

取銀州夏州的舊土。”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命令種世衡監(jiān)督管理這項工程。夏人屢次

來爭奪,種世衡邊作戰(zhàn)邊筑城。然而位置險要卻沒有泉水,商議認為此城不能守。鑿井

挖地一百五十尺,遇到橫亙的石層,工匠們說:“這里不能挖出井了?!狈N世衡說:“石

頭下面,難道還沒有泉水嗎?你們把石頭打碎挖出(泉水)來?!狈彩谴蛩榈氖^夠一

簸箕的,就付一百錢,工匠們拼命干,穿過好幾層石頭,泉水果然湍急地涌出來。城建

完后,皇帝賜名青澗,讓種世衡管理城市事物。種世衡開營田,招募商賈,流通貨物財

利,城里富實起來。教百姓練習射箭,用銀子作標的,誰射中就給誰,因此人人能射箭。

范仲淹巡邊,知道環(huán)州的羌人很多秘密地和元昊相通,因為種世衡平常深得羌族人的信

任,直到青澗城完工,就奏明讓種世衡任環(huán)州知州來鎮(zhèn)守安撫他們。有個叫牛奴訛的平

常很倔強,不曾出來見過州官,聽說種世衡來了,到城郊迎接種世衡。種世衡和他約定

第二天去他的帳篷慰勞部落里的人。這天晚上,雪深三尺。左右說:“牛奴訛兇惡狡詐

難以相信,況且道路艱險,不能去?!狈N世衡說:“我正要以信義交結(jié)這些胡人,怎么

能失約呢?”就冒著雪去了。到了之后,牛奴訛大驚說:“我們世代居住在這座山里,

漢族官員沒有敢來的。您難道完全不懷疑我嗎?”率領部落里的人環(huán)繞著下拜,都感動

奮發(fā),心里敬服。

四(2022?貴州?仁懷市第一中學高二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北海王猛,少好學,倜儻有大志,不屑細務,人皆輕之。猛悠然自得,隱居華明。

聞桓溫入關,披褐詣之,捫虱而談當世之務,旁若無人。溫異之。署猛軍謀祭酒。溫與

秦丞相苻雄等戰(zhàn)于白鹿原,溫兵不利,死者萬余人。溫軍乏食。六月,彳走關中三千余戶

而歸。以王猛為高官督護,欲與俱還,猛辭不就。東海王苻堅,素有時譽,與故姚襄參

軍薛贊、權(quán)翼善。贊、翼密說堅曰:“主上猜忍暴虐,中外離心,方今宜主秦祀者,非

殿下而誰!愿早為計,勿使他姓得之!”堅以問尚書呂婆樓,婆樓曰:“仆,刀環(huán)上人

耳,不足以辦大事。仆里舍有王猛,其人謀略不世出,殿下宜請而咨之?!眻砸蚱艠且?/p>

招猛,一見如舊友。語及時事,堅大悅,自謂如劉玄德之遇諸葛孔明也。王猛日親幸用

事,宗親勛舊多疾之,樊世,本氐豪,佐秦主苻健定關中。謂猛曰:“當懸汝頭于長安

城門,不然,吾不處世!”猛以白堅,堅日必殺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肅會世人言事與猛爭

論于堅前世欲起擊猛堅怒斬之于是群臣見猛皆屏息。猛為相,堅端拱于上,百官總已于

下,軍國內(nèi)外之事,無不由之。猛剛明清肅,善惡著白,放黜尸素,顯拔幽滯,勸課農(nóng)

桑,練習軍旅,官必當才,刑必當罪。由是國富兵強,戰(zhàn)無不克,秦國大治。堅權(quán)太子

宏及長樂公丕等日:“汝事王公,如事我也。”六月,秦清河武侯王猛寢疾,秦王堅親

為之祈南、北郊及宗廟、替樓,分遣侍臣遍禱河、岳諸神。猛疾少疼,為之赦天下。猛

上疏日:“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是以古先哲王,知功業(yè)之不易,戰(zhàn)戰(zhàn)

兢兢,如臨深谷。伏唯陛下,追蹤前圣,天下幸甚?!眻杂[之悲慟。秋,七月,堅親至

猛第視疾,訪以后事。猛目:“晉雖僻處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沒之后,愿

勿以晉為圖。鮮卑、西羌,我之仇敵,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毖越K而卒。

堅比效,三臨哭,謂太子宏日:“天不欲使吾平一字令邪,何奪吾景略之速也?”葬之

如漢霍光故事。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王猛前秦為相》,有刪改)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堅日/必殺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肅/會世入言事/與猛爭論于堅前/世欲起擊猛/堅怒/斬之/

于是群臣見猛皆屏息

B.堅曰/必殺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肅/會世入/言事與猛/爭論于堅前/世欲起擊猛/堅怒/斬之

/于是群臣見猛皆屏息

C.堅曰/必殺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肅/會世入言事/與猛爭論于堅前/世欲起擊猛/堅怒斬之/

于是群臣見/猛皆屏息

D.堅曰/必殺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肅/會世入/言事與猛/爭論于堅前/世欲起擊猛/堅怒斬之/

于是群臣見/猛皆屏息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陰,我國古代常把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稱為“陰

B.敕,古代政府衙署頒布制度、發(fā)布命令的文書。

C.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后常常用來代指國家。

D.六合,上下和東西南北四方,也泛指天地或宇宙。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桓溫入關后,王猛披著粗布衣服前去拜訪桓溫,一邊摸著虱子一邊和桓溫談論著當

時的大事,旁若無人,桓溫覺得他與眾不同。

B.苻堅向呂婆樓請教,呂婆樓力薦王猛,苻堅依照呂婆樓的意思召來王猛,兩人一見

如故,在呂婆樓和王猛二人輔佐下前秦大治。

C.王猛病重,苻堅親自到宗廟、社稷祭壇等為王猛祈禱,并派侍衛(wèi)重臣前往黃河、華

岳等地祈求諸神,在王猛稍好轉(zhuǎn)后又大赦天下。

D.王猛上書提醒苻堅,那些古代的圣哲帝王深知建立功業(yè)的不易,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

臨深淵,希望苻堅能夠追隨前代的圣哲帝王0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王猛日親幸用事,宗親勛舊多疾之,樊世,本氐豪,佐秦主符健定關中。

②放黜尸素,顯拔幽滯,勸課農(nóng)桑,練習軍旅,官必當才,刑必當罪。

【答案】16.A

17.B

18.B

19.①王猛日益受到寵愛任用,皇親國戚以及那些有功的舊臣大多十分嫉恨他,樊世,

原本是氐族的豪強,輔佐前秦國主苻健平定關中。

②放逐罷免尸位素餐的人,提拔重用懷才不遇的人,勉勵督促農(nóng)耕桑蠶,訓練軍隊,任

用官員一定與才能相稱,刑罰一定跟罪責相稱。

【解析】

16.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苻堅說:“一定得除掉這個氐族老頭,這樣之后群臣百官從此才能恭敬順從?!鼻?/p>

巧這時候樊世入朝商討事情,同王猛在苻堅面前爭吵起來,樊世企圖起身攻擊王猛,苻

堅大怒,便下令斬殺了樊世。從此以后,文武百官見到王猛后都連大氣也不敢出。

“入”和“言事”是連動結(jié)構(gòu),主語都是“世”,即樊世,中間不可斷開,且“與猛”是“爭論”

的狀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BD;

"怒''和"斬之”是有先后順序的兩個行為,中間斷開,且"猛''是"群臣見''的賓語,中間不

可斷開,排除C。

故選A。

17.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B.“敕,古代政府衙署頒布制度、發(fā)布命令的文書”錯誤,"敕''是指皇帝下命令。

故選B。

18.

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在呂婆樓和王猛二人輔佐下前秦大治”錯誤,文中從“堅因……一見如舊友。語

及時事,堅大悅,自謂如劉玄德之遇諸葛孔明也”一直到“由是國富兵強,戰(zhàn)無不克,秦

國大治”都是在講述苻堅如何重用王猛,王猛如何輔佐苻堅,并沒有提到呂婆樓,所以

應該是在王猛輔佐下前秦大治。

故選Bo

19.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日”,名詞作狀語,日益,一天天;“幸”含被動,被寵愛;“疾”,嫉恨;“定”,平

定。

⑵“放黜”,放逐罷免;“尸素”,尸位素餐之人;“幽滯”,懷才不遇之人;“勸課”,勉

勵督促;“當才”,與才能相當;“當罪”,與罪責相稱。

參考譯文:

北海人王猛,從小勤奮好學,才能卓越,胸懷大志,對瑣碎小事根本不屑一顧,人

們都很輕視他。王猛卻很是怡然自得,在華陰隱居。當他聽說桓溫入關后,便披著粗布

衣服前去拜訪他,一邊摸著虱子一邊和桓溫談論著當時的大事,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

桓溫覺得他與眾不同。(桓溫)讓王猛暫時出任軍謀祭酒?;笢嘏c前秦丞相苻雄等在白鹿

原交戰(zhàn),桓溫的軍隊失利,有一萬多兵丁死去?;笢氐能婈犎狈娂Z。六月,桓溫裹挾

關中的三千多戶人家開始撤退。任命王猛為高官督護。打算讓他與自己一同返回,王猛

堅決推辭,不肯接受。東海王符堅,向來受時人贊譽,和過去姚襄的參軍薛贅、權(quán)翼關

系很好。薛贊、權(quán)翼秘密地勸苻堅說:“主上猜忌殘忍,行為暴虐,朝廷內(nèi)外早已對他

離心,現(xiàn)在適宜主持秦國祭祀的人,不是殿下是誰!希望您能盡早打算,不要讓大權(quán)旁

落他人手中!”符堅前去征詢尚書呂婆樓的意見,呂婆樓說:“我,已經(jīng)是屠刀下的人

了,不足以辦成大事了。在我的私宅里有個叫王猛的人,他的謀略世上少有、殿下應當

請他出來,征詢他的意見。"苻堅依照呂婆樓的意思召來了王猛,兩人一見如故。談論

到當前的國家大事。苻堅非常高興。自稱如同劉備遇上了諸葛亮。王猛日益受到寵愛任

用,皇親國戚以及那些有功的舊臣大多十分嫉恨他,類世,原本是氐族的豪強,輔佐前

秦國主苻健平定關中。他對王猛說:“一定要把你的腦袋懸掛到長安城門上,不這樣,

我就不活在世上!”王猛將這些話告訴了苻堅,苻堅說:“一定得除掉這個氐族老頭,

這樣之后群臣百官從此才能恭敬順從?!鼻∏蛇@時候樊世人朝商討事情,同王猛在苻堅

面前爭吵起來,樊世企圖起身攻擊王猛,苻堅大怒,便下令斬殺了樊世。從此以后,文

武百官見到王猛后都連大氣也不敢出。王猛出任宰相時,苻堅斂手端坐于其上,百官則

統(tǒng)屬其下,軍事以及國家內(nèi)政外交事務,無不經(jīng)由他手辦理。王猛一生剛正開明,清廉

嚴肅,明辯善惡,放逐罷免尸位素餐的人,提拔重用懷才不遇的人,勉勵督促農(nóng)耕桑蠶,

訓練軍隊,任用官員一定與才能相稱,刑罰一定跟罪責相稱。因此國富兵強,戰(zhàn)無不勝,

前秦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苻堅敕令太子苻宏和長樂公苻丕等人說道:“你們侍奉王猛,

要像侍奉我一樣?!绷?,前秦清河武侯王猛染病臥床不起,前秦王苻堅親自為他到南

郊、北郊以及宗廟、社稷祭壇祈求神靈保佑,并且分別派侍衛(wèi)大臣前往黃河、華岳等地

到處祈求諸神。王猛的病情略微有點好轉(zhuǎn),苻堅便為此大赦天下。王猛上疏道:“善于

開創(chuàng)的人不一定善于守成,善于起始的人不一定善于結(jié)束,所以古代的圣哲帝王,深知

建立功業(yè)的不易,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臣希望陛下能夠追隨前代的圣哲帝王,這

實在是天下的大幸。”符堅看了王猛的上疏,萬分悲痛。秋季,七月,苻堅親自到王猛

的府第去探視他的病情,并向他詢問后事。王猛說道:“晉朝雖然地處長江以南的偏僻

之地,然而他們是承襲正宗,上下安定和諧,臣死了以后,希望不要圖謀晉朝。鮮卑、

西羌是我們的仇敵,最終也將成為我們的禍患,所以應當逐漸除掉他們,以安定江山社

稷?!闭f完這些話后,王猛就死去了。苻堅親自參與裝殮王猛,三次親臨痛哭,并對太

子符宏說道:“上天不想讓我一統(tǒng)天下嗎?為何這么快就把王猛從我身邊奪走了呢?”

依據(jù)漢代霍光的舊例安葬了王猛。

五(2022?江西省定南中學高二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位終膳

部員外郎,自有傳。父閑,終奉天令。

甫天寶初應再當不第。天寶末,獻《三大禮熟》。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

兵曹參軍。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

郡,拜右拾遺。房瑁布衣時與甫善,時瑁為宰相,請自師師討賊,帝許之。其年十月,

瑁兵敗于陳濤斜。明年春,瑁罷相。甫上疏言瑁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瑁為刺史,

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關畿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采招,兒女

餓殍者數(shù)人。久之,召抄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zhèn)成都,奏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

賜緋魚袋。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送。嘗憑醉登武之床,

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jié)

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峻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及i送送鎮(zhèn)范都叁繞△更裹玄熊型謾及液東遇依

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崔寧殺英乂,楊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荊、楚,

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甫嘗游岳廟,為暴水所

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

于耒陽,時年五十九。

(節(jié)選自《舊唐書?杜甫傳》)

會嚴武節(jié)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武再師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

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

口:“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一日欲殺甫及梓州刺史章

彝,集吏于門。武將出,冠鉤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彝。武卒,崔肝等

亂,甫往來梓、夔間。因客耒陽。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節(jié)選自《新唐書?杜甫傳》)

2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及郭英乂代武鎮(zhèn)成都/英乂武人/粗暴無能/刺謁/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

B.及郭英乂代武鎮(zhèn)成都/英乂武人/粗暴無能/刺謁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

C.及郭英乂代武鎮(zhèn)成都/英乂武人粗暴/無能刺謁/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

D.及郭英乂代武鎮(zhèn)成都/英乂武人粗暴/無能刺謁/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

2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只是唐代科舉各科中的其一,因為進士科是??疲既∮肿铍y,故此地位成

為各科之首。

B.“賦”是我國古代文體,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zhì),通常被用來寫景敘事,也有以較短

的篇幅抒情說理的。

C.“補”是候補,等待授職。古代官職的變化有許多術(shù)語,如“擢”是提升官職,“遷”是

調(diào)動官職。

D.“永泰元年”是帝王年號紀年法,古代紀年法有干支紀年法、王公年次紀年法、帝王

年號紀年法。

2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甫善于寫賦,受到皇帝賞識。雖然沒有考中進士,但因為文章寫得好,杜甫仍然

在天寶末年被玄宗下召考試,授以官職。

B.杜甫仗義敢言,幫助朋友解難。在房箱被免去宰相職務時,杜甫努力上疏救助,終

因此給自己帶來禍患,也受到了降職處分。

C.杜甫一生多難,家庭屢遭不幸。在華州做司功參軍時,因為京畿發(fā)生動亂,糧食價

格奇貴,杜甫的幾個孩子缺糧慘被餓死。

D.杜甫客居舟中,晚年四處流浪。由于不能拜見郭英乂,高適后來也死去,杜甫無依

無靠,為躲避戰(zhàn)亂,攜全家沿長江漂泊。

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遺。

②武將出,冠鉤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彝。

【答案】20.D

21.C

22.C

23.(1)杜甫從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區(qū),在彭原郡拜見肅宗,被封為右拾遺。

(2)嚴武將要出去的時候,帽子被簾子的鉤住好幾次,左右的人(把這件事)告訴嚴

武的母親,嚴武的母親跑去相救嚴武才作罷,只殺了章彝。

【解析】

20.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到了郭英乂代替嚴武鎮(zhèn)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見,就

游歷東蜀去依附高適。到了之后,高適卻去世了。

“武人粗暴”都是說“英乂”的為人,作謂語,中間不能斷開;“無能”是修飾“刺謁”的狀語,

應當與“刺謁,湘連,排除AB;

“既至”是后句的時間狀語,在“既”前斷開,排除C。

故選D。

21.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C「“補,是候補,等待授職“錯,從文中“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來看,不是等待授職,

是已經(jīng)授職。

故選C。

22.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在華州做司功參軍時……杜甫的幾個孩子缺糧慘被餓死”錯,從文中來看“甫寓居成

州同谷縣,自負薪采相,兒女餓殍者數(shù)人”,他的孩子餓死是寓居成州同谷縣時。

故選C。

23.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宵”,名詞作狀語,趁夜;”謁肅宗于彭原郡“,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彭原

郡謁肅宗”,在彭原郡拜見肅宗;“謁”,拜見;“拜”,授官。

(2)“鉤于簾”,被動句,被簾子鉤住;“左右”,身邊輔佐的人;“白”,告訴;“獨”,只。

參考譯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陽人,后來搬遷到河南鞏縣。曾祖父杜依藝,官位最終到鞏

縣縣令。祖父杜審言,官位最終到膳部員外郎,另有傳記。父親杜閑,官位最終到奉天

縣縣令。

杜甫天寶初年應考進士沒有考中。天寶末年,獻上自己寫的《三大禮賦》。玄宗認

為這賦寫得很奇妙,就召喚他來考試文章,并授給他京兆府兵曹參軍一職。天寶十五年,

安祿山攻陷京師,肅宗在靈武征兵。杜甫從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區(qū),在彭原郡拜見肅

宗,被封為右拾遺。房瑁平民時和杜甫很友好,當時房瑁擔任宰相,向肅宗請求親自率

領軍隊討伐叛賊,帝準許他。這一年的十月,房瑁的軍隊在陳濤斜被打敗。第二年春,

瑁被罷去宰相一職。杜甫上奏說房瑁還是有才干的,不應該被罷免。肅宗生氣,貶房瑁

當刺史,從京城趕出杜甫去擔任華州司功參軍。當時京城地區(qū)動亂流離,糧食一下子變

得很貴,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縣,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餓死的兒女有幾個人。一

段時間之后,被召回補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zhèn)守成都,奏明皇上讓杜甫擔任節(jié)度參謀、檢

校尚書工部員外郎,并賜給他緋魚袋。嚴武與杜甫是世交,對杜甫的待遇十分豐厚。但

杜甫性格狹窄浮躁,沒什么氣量,憑著恩情放縱不羈。曾經(jīng)趁酒醉登上嚴武的坐榻,瞪

著眼睛看著嚴武曰:“你父親嚴挺之居然有你這樣的兒子!”嚴武雖然也是急躁暴戾,

卻也不認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種竹子,枕靠著長江建造房屋,盡情喝酒,長

嘯詠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倫夫一起親昵地游逛,沒什么拘束檢點。嚴武拜訪他,他

有時也不戴好帽子,他就是這樣傲慢放肆。永泰元年夏,嚴武去世,杜甫就沒有依靠的

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嚴武鎮(zhèn)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見,就

游歷東蜀去依附高適。到了之后,高適卻去世了。這一年,崔寧殺死英乂,楊子琳攻陷

西川,蜀中很亂。杜甫就帶著他的家人到荊、楚地區(qū)躲避戰(zhàn)亂,乘著扁舟下三峽,但是

還沒靠岸江陵就動亂,于是溯流而上沿著湘江漂泊,游歷衡山,寄居在耒陽。杜甫曾游

覽耒陽的岳廟,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陽的聶令知道這個消息,就親自

劃著船去迎接杜甫回來。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個晚上就死在了耒陽,當時年

紀只有五十九歲。

(節(jié)選自《舊唐書?杜甫傳》)

適逢嚴武統(tǒng)格劍南東西二川兵馬,杜甫前往歸附他。嚴武再次統(tǒng)領劍南時,表薦杜甫為

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因為與杜甫是世交老友,對待杜甫非常友好,親自到杜甫

家探望。杜甫見嚴武,有時竟不帶頭巾,而性格褊狹放誕,曾經(jīng)酒醉登上嚴武床,喳著

眼說:“嚴挺之竟然有這樣的兒子”,嚴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

內(nèi)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殺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就在門口召集官吏。嚴武將出去的時

候,帽子被簾子的鉤子鉤住好幾次,左右的人(把這件事)告訴嚴武的母親,嚴武的母

親跑去相救嚴武才作罷,只殺了章彝。嚴武死后,崔肝等作亂,杜甫往來于梓州、夔州

之間。于是客居耒陽,當?shù)乜h令送給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時年五十九。

(節(jié)選自《新唐書?杜甫傳》)

六(2022?湖南?長郡中學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文本一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舉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朱。扈曄樂安,高煦出

降,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高煦伏地戰(zhàn)栗,稱萬死。帝大悅。出按

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疏奏陜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超遷兵部右侍郎,巡撫

河南、山西。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具疏言之。

初,太監(jiān)王振方用事,適有御史姓名類謙者,嘗忤振。謙入朝,薦參政王來、孫原

貞自代。通政使李錫阿振指,劾嫌以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代。下法司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