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人教部編2020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三單元第12課《湖心亭看雪》同步練習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人教部編版2020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三單元第12課《湖心亭看雪》同步練習
一、積累與運用(30分)
1.填上空。
(1)本文,(朝代)文學家,浙江紹興人,代表作有《》《》等。
(2)本文文筆簡練,用“余住西湖”“獨往湖心亭看雪”“口口口”“口口口”就把看雪的行蹤交代得非常清楚。(用原文句子填寫)
2.下列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A.是日更(gè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擁毳(cuì)衣爐火
B.霧凇(sōng)沆碭(kàngdàng)
C.惟長堤(tī)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jiè)
D.有兩人鋪氈(zhān)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fèi)
3.選出朗讀節(jié)奏處理不當?shù)囊豁棧ǎ?/p>
A.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B.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C.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D.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4.下列加點字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更有癡似相公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C.湖中人鳥聲俱絕/哀轉久絕
D.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5.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余住西湖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C.非絲非竹D.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6.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與“余強飲三大白而別”中的“而”相同的是()
A.濯清漣而不妖B.啟窗而觀
C.舟中人兩三粒而已D.溯迎而上
7.下列稱謂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余B.吾C.爾D.相公
8.寫出含有與加點詞意義相同的成語。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湖中人鳥聲俱絕
(3)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4)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5)惟長堤一痕
9.下面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霧淞沆碭:(湖面上)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
B.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穿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問其姓氏,是金陵人:(我)問他們的姓氏,原來是一個叫金陵的人。
D.一童子燒酒爐正沸: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
10.在湖心亭上與人相遇飲酒共話的情景,與下列詩句中哪兩句相似()
A.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B.酒逢知己千杯少。
C.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D.君向瀟湘我向秦。
11.綜合性學習。
文人多是孤獨的,他們的孤獨是靈魂的孤獨,是文化的孤獨。請你參加“品味文人的孤獨”專題學習活動。
(1)你認為誰是孤獨的?請任選下面一人,寫出對其“孤獨”的理解。(形式不限)
陶淵明杜甫蘇軾魯迅
(2)下列詩詞中,不屬于表現(xiàn)文人孤獨的一項是()
A.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B.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C.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D.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二、閱讀理解(35分)
12.閱讀下面兩則古文,回答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崇禎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②矣,余孥一小舟,擁毳衣③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④,更有癡似相公者?!?/p>
——張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③毳(cuì)衣:細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對宰相的尊稱,后轉為對年輕人的敬稱及對士人的尊稱。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相與步于中庭。相與:
②見余大喜大:
(2)翻譯下列句子。
①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相與步于中庭。B.獨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D.更有癡似相公者。
(4)[乙]文畫線句子運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曠簡約、潔白靜謐的雪夜之景。請自選角度賞析[甲]文畫線句子的寫景之妙。
(5)張岱《自題小像》有云:“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辭。聯(lián)系課文的思想感情,你覺得張岱的《自題小像》中包含了他怎樣的深意?請寫出你的理解。
(6)梁衡在《秋月冬雪兩軸畫》中說,《記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兩軸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為上下聯(lián),請從兩文中分別選取一個字,兩個字合起來作為這副對聯(lián)的橫批,并闡釋一下理由。
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乙)
余生不辰,闊別西湖二十八載,然西湖無日不入吾夢中,而夢中之西湖,實未嘗一日別余也。前甲午、丁酉兩至西湖,如涌金門商氏之樓外樓,祁氏之偶居,錢氏、余氏之別墅,及余家之寄園,一帶湖莊,僅存瓦礫。則是余夢中所有者,反為西湖所無。及至斷橋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樓舞榭,如洪水淹沒,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謂余為西湖而來今所見若此反不若保我夢中之西湖,尚得完全無恙也。
(選自張岱《西湖夢尋》自序)
[注]甲午指清順治十一年、南明永歷八年,丁酉指清順治十四年、南明永歷十一年。
(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余
乃急急走避謂余為西湖而來今所見若此反不若保我夢中之西湖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②則是余夢中所有者,反為西湖所無。
(3)下列關于甲乙兩文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霧凇沆碭”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汽一片彌漫的情景。
B.“一芥”“兩三?!笔翘搶?,給人一種朦朧蒼茫的夜間觀雪感受。
C.張岱夢中的西湖與他二十八年后見到的西湖,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了。
D.“大喜”不但寫出了客人見到“我”的驚喜,也暗示了張岱夜遇知己的高興。
(4)賞析下列加點字在句中的作用。
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5)有人評價張岱的作品是“癡人說夢”,結合閱讀材料,說說你對他的“癡”和“夢”的理解。
解析解答部分
1.(1)張岱;明末清初;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2)到亭上、及下船
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內容
(1)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家作品文學常識的識記??忌山Y合課下解釋進行回答。注意要熟練背誦記憶。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背誦。文章中表示行蹤的句子有“余住西湖”、“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
故解析為:⑴張岱、明末清初、《陶庵夢憶》《西湖夢尋》⑵到亭上、及下船
⑴文學常識屬于識記內容,考生一定要結合課下解釋熟練掌握,同時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
⑵課文內容把握,一定要在通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把握的行蹤,然后找出關鍵句子。
2.D
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聲字字音
本題考查學生對字詞讀音的辨析。A項:更(gēng)B項:沆碭(hàngdàng)C項:長堤(chángdī)因此解析為D
故解析為:D
形聲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強化記憶之外,平時還要多留心、多總結,根據(jù)詞語的含義靈活掌握。
3.A
文言文斷句
A項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可翻譯為“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習慣,“上”對應“天與云”,“下”對應“山與水”,所以“天與云”與“山與水”分開。故解析為: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故解析為:A
文言句子的斷句可先將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習慣進行停頓。
4.B
一詞多義
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的辨析。A項:還/還有B項:這/表判斷C項:停止/停止D項:喝/喝
故解析為:B
一詞多義的辨析,可以先把句子分別翻譯下來,然后結合譯文和字詞進行辨析。
5.D
古今異義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今異義字的辨析。
A項:古義代指自己,今義指剩下的,多余的。
B項:古義指酒杯,今義指一種顏色。
C項:古義指管弦類音樂,今義指竹子。
D項:古今字義都指酒。
故解析為:D
判定一個詞是否古今異義詞,需要看四個方面:這個詞古代就有;這個詞語現(xiàn)在還在使用;這個詞語的詞形詞音與現(xiàn)代漢語的完全相同;古義與今義不同。如果這個詞具備了這四個方面的條件,那就可以判定這個詞就是古今異義詞了。
6.B
一詞多義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的辨析?!坝鄰婏嬋蟀锥鴦e”中的“而”表示順承關系的連詞。
A項的“而”表示轉折關系連詞;
B項的“而”表示順承關系。
C項的“而”為助詞。
D項表示修飾關系。
故解析為:B
一詞多義的辨析,可以先把句子分別翻譯下來,然后結合譯文和字詞進行辨析。
7.D
湖心亭看雪;常用文言實詞
D項稱謂用法不同?!跋喙睘樽鸱Q,其余不是。
ABC都是人稱代詞?!坝唷薄拔帷睘榈谝蝗朔Q代詞,“爾”為第二人稱代詞。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理解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答題時應注意,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合具體語境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
8.(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萬念俱灰
(3)人聲鼎沸
(4)逼不得已
(5)惟命是從
特定含義與使用范圍的成語
(1)句子中的“焉”意思是“哪能”。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句子中的“俱”指“全、都”。成語:萬念俱灰。(3)“沸”指沸騰。成語:人聲鼎沸。(4)“已”指罷了。成語:逼不得已。(5)“惟”指“只”。成語:惟命是從
故解析為:(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萬念俱灰(3)人聲鼎沸(4)逼不得已(5)惟命是從
五個句子中的字,首先要理解含義,然后還要根據(jù)自己的積累,結合字的含義進行回答成語。切記,“已”屬于一詞多義,一定要結合語境中的含義寫成語。
9.C
文言文翻譯
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的翻譯能力。“問其姓氏,是金陵人”應翻譯為:問他們的姓氏,他回答是金陵人。
故解析為:C
句子翻譯可先將句子中重點詞語進行翻譯,然后再把其他詞語連貫起來即可。
10.B,C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
課文講述了張岱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時候獨往湖心亭看雪,到湖心亭后竟然遇到一個同樣在此時賞西湖的人,他們雖然素不相識,但卻在此時都來賞西湖,可以看出他們有相同的志趣和愛好,因此雙方都非常意外和驚喜,于是平時不大飲酒的也強飲了三大白,這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故解析為:BC
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和詩歌內容的能力。答題時既要結合文章的內容,又要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分析理解文章,然后再抓住詩句中的關鍵語句理解詩句,最后通過比較即可得到解析。
11.(1)陶淵明。陶淵明的孤獨是他堅守內心志意的選擇而不被人理解。
(2)D
見解表述;表述的思想感情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人作家作品思想的理解。陶淵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杜甫憂國憂民;蘇軾胸襟曠達;魯迅一位用筆作武器的戰(zhàn)斗者;因此最孤獨的應是陶淵明。陶淵明的孤獨是他堅守內心志意的選擇而不被人理解。
(2)D項中表現(xiàn)的是文人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而不是孤獨。
故解析為:(1)陶淵明。陶淵明的孤獨是他堅守內心志意的選擇而不被人理解。(2)D
⑴本題考查學生對詩人作家思想的把握。要通過他們的作品去理解思想內涵,然后結合詩人作家的時代背景去闡述他們的孤獨。
⑵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要學會從詩句中理解詩人的情感。
12.(1)一同;特別,很
(2)①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只不過缺少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
②在湖上哪能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
(3)A
(4)角度1: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積水,用交錯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動形象地寫出月光的皎潔空靈,清亮無比,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巰影搖曳、似真似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角度2:正面?zhèn)让婷鑼懴嘟Y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無比大正面寫月色之透明皎潔,后側面寫“水草”交橫可見,襯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角度;3動靜結合,“積水空明”給人以一種靜謐之感,“藻美境靜中有動,動中愈見其靜,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
(5)體現(xiàn)出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
(6)橫批:閑癡?!伴e”字,表現(xiàn)蘇軾安閑自適,樂觀曠達的心境;:“癡”字,點明張岱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伴e”、“癡”二字為兩文的點睛之筆,是二人閑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詩歌對聯(lián);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倒裝句式
(1)本題考查學生對實詞的掌握。第一句話可翻譯為:一同走到庭院中。相與:一同。第二句話可翻譯為:見到我特別高興。大:特別,很。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第一句話中,“但”翻譯為“只是”,“耳”翻譯為“罷了”。把其他詞連貫起來就是: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只不過缺少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第二句話中,“焉”翻譯為“哪能”;“更”翻譯為“還”;把其他詞語連貫起來就是:在湖上哪能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
(3)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其中A項為狀語后置的倒裝句?!坝谥型ァ弊鳌安健钡臓钫Z后置。而B、C屬于正常語序。
(4)本題考查學生對白描手法的賞析能力。可從修辭角度,也可從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描寫方法、動靜結合等角度進行賞析。如角度1: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積水,用交錯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動形象地寫出月光的皎潔空靈,清亮無比,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巰影搖曳、似真似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角度2:正面?zhèn)让婷鑼懴嘟Y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無比大正面寫月色之透明皎潔,后側面寫“水草”交橫可見,襯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角度;3動靜結合,“積水空明”給人以一種靜謐之感,“藻美境靜中有動,動中愈見其靜,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通讀全文,文章敘述了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xiàn)出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
(6)本題考查學生對兩篇文章關鍵詞語的理解和對聯(lián)的擬寫能力。橫批:閑癡?!伴e”字,表現(xiàn)蘇軾安閑自適,樂觀曠達的心境;:“癡”字,點明張岱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伴e”、“癡”二字為兩文的點睛之筆,是二人閑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故解析為:⑴①一同②特別,很
⑵①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只不過缺少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②在湖上哪能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
⑶A
⑷角度1: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積水,用交錯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動形象地寫出月光的皎潔空靈,清亮無比,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巰影搖曳、似真似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角度2:正面?zhèn)让婷鑼懴嘟Y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無比大正面寫月色之透明皎潔,后側面寫“水草”交橫可見,襯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角度;3動靜結合,“積水空明”給人以一種靜謐之感,“藻美境靜中有動,動中愈見其靜,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
⑸體現(xiàn)出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
(6)橫批:閑癡。“閑”字,表現(xiàn)蘇軾安閑自適,樂觀曠達的心境;:“癡”字,點明張岱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伴e”、“癡”二字為兩文的點睛之筆,是二人閑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⑴文言實詞的掌握除了背誦記憶之外,還要根據(jù)具體語境靈活分析。
⑵句子翻譯可先將句子中重點詞語進行翻譯,然后再把其他詞語連貫起來即可。
⑶句式的把握,卡伊先按照正常順序進行翻譯,如果不通順,或者語言習慣與現(xiàn)代漢語不符合,基本上為倒裝句。
⑷賞析句子角度很多,如修辭手法、描寫方法等,考生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靈活分析和掌握。
⑸思想的把握,要通過關鍵語句和關鍵詞,同時還要結合的時代背景去綜合分析體會。
(6)橫批即如文章的標題,它能標示出一副對聯(lián)的主題思想,是畫龍點睛之筆,是錦上添花之筆。一般說來,橫批對于聯(lián)文有著概括、揭示、補充、說明等作用。因此一定要抓住上下聯(lián)的關鍵詞進行概括。
13.(1)余乃急急走避/謂余為西湖而來/今所見若此/反不若保我夢中之西湖
(2)①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
②我夢中西湖所存在的東西,現(xiàn)實的西湖反倒沒有了。
(3)C
(4)三個“與”字疊用,運用白描手法,形象地體現(xiàn)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一片的雪景。
(5)張岱的“癡”是癡愛西湖,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張岱的夢是對往事的回憶和追念,是故土之念,是故國之思。
分析概括個人的觀點態(tài)度;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文言文斷句;文言文翻譯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斷句的能力。句子可翻譯為為:我于是趕快跑開,說是我為了(看)西湖而來,如今我所看到的西湖成如此景象,反倒不如保全我夢中的西湖。按照現(xiàn)代漢語習慣可斷句為:余乃急急走避/謂余為西湖而來/今所見若此/反不若保我夢中之西湖.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第一句話,“俱”指全、都;“絕”指消失。把其他詞連貫起來就是: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第二句話,“則是”為連詞,可不譯;“余”代詞,我;“所有者”指所存在的東西。“反”指反而。然后把其他詞語連貫起來即為:我夢中西湖所存在的東西,現(xiàn)實的西湖反倒沒有了。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由乙文中“則是余夢中所有者,反為西湖所無。及至斷橋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樓舞榭,如洪水淹沒,百不存一矣”理解分析,C項“張岱夢中的西湖與他二十八年后見到的西湖,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了”敘述錯誤。
(4)本題考查學生對語句的賞析?!疤炫c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迭用三個“與”字,生動地寫出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運用了白描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宛如中國山水畫,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據(jù)此理解作答。
(5)本題考查對文章主題的探究。《湖心亭看雪》中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現(xiàn)超凡脫俗的行為和孤高自賞的情懷。乙文作于七十歲時,張岱多年僑居杭州,明亡后“避跡山居”,西湖的美好景色每日都縈繞在他的夢中。于是,他又兩至西湖,沒想到“夢中所有者,反為西湖所無”。他在失落感嘆之余,只能以“保吾夢中之西湖”作為自慰,寫作了《西湖夢尋》,為后人留存“西湖之影”。文章說明了寫作《西湖夢尋》的緣由,表述了在國破家亡之后對故國家園的思戀情感,還有一種往事成空的蒼涼情感。
故解析為:⑴余乃急急走避/謂余為西湖而來/今所見若此/反不若保我夢中之西湖
⑵①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②我夢中西湖所存在的東西,現(xiàn)實的西湖反倒沒有了。
⑶C
⑷三個“與”字疊用,運用白描手法,形象地體現(xiàn)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一片的雪景。
⑸張岱的“癡”是癡愛西湖,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張岱的夢是對往事的回憶和追念,是故土之念,是故國之思。
⑴句子斷句可先將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習慣進行停頓。
⑵句子翻譯可先將句子中重點詞語進行翻譯,然后再把其他詞語連貫起來即可。
⑶內容的理解與把握,一定要認真閱讀原文,然后結合每一個選擇項進行分析和體會。
⑷賞析字詞,一定要抓住本文白描手法的特點進行闡述。注意回答的時候要結合具體表述效果,不可公式化。
⑸文章主旨的理解,既要抓住文章的關鍵語句和詞語,還要結合的時代背景去分析體會。
在線組卷平臺(zujuan.)自動生成1/1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人教部編版2020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三單元第12課《湖心亭看雪》同步練習
一、積累與運用(30分)
1.填上空。
(1)本文,(朝代)文學家,浙江紹興人,代表作有《》《》等。
(2)本文文筆簡練,用“余住西湖”“獨往湖心亭看雪”“口口口”“口口口”就把看雪的行蹤交代得非常清楚。(用原文句子填寫)
(1)張岱;明末清初;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2)到亭上、及下船
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內容
(1)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家作品文學常識的識記。考生可結合課下解釋進行回答。注意要熟練背誦記憶。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背誦。文章中表示行蹤的句子有“余住西湖”、“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
故解析為:⑴張岱、明末清初、《陶庵夢憶》《西湖夢尋》⑵到亭上、及下船
⑴文學常識屬于識記內容,考生一定要結合課下解釋熟練掌握,同時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
⑵課文內容把握,一定要在通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把握的行蹤,然后找出關鍵句子。
2.下列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A.是日更(gè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擁毳(cuì)衣爐火
B.霧凇(sōng)沆碭(kàngdàng)
C.惟長堤(tī)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jiè)
D.有兩人鋪氈(zhān)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fèi)
D
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聲字字音
本題考查學生對字詞讀音的辨析。A項:更(gēng)B項:沆碭(hàngdàng)C項:長堤(chángdī)因此解析為D
故解析為:D
形聲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強化記憶之外,平時還要多留心、多總結,根據(jù)詞語的含義靈活掌握。
3.選出朗讀節(jié)奏處理不當?shù)囊豁棧ǎ?/p>
A.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B.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C.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D.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A
文言文斷句
A項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可翻譯為“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習慣,“上”對應“天與云”,“下”對應“山與水”,所以“天與云”與“山與水”分開。故解析為: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故解析為:A
文言句子的斷句可先將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習慣進行停頓。
4.下列加點字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更有癡似相公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C.湖中人鳥聲俱絕/哀轉久絕
D.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B
一詞多義
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的辨析。A項:還/還有B項:這/表判斷C項:停止/停止D項:喝/喝
故解析為:B
一詞多義的辨析,可以先把句子分別翻譯下來,然后結合譯文和字詞進行辨析。
5.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余住西湖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C.非絲非竹D.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D
古今異義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今異義字的辨析。
A項:古義代指自己,今義指剩下的,多余的。
B項:古義指酒杯,今義指一種顏色。
C項:古義指管弦類音樂,今義指竹子。
D項:古今字義都指酒。
故解析為:D
判定一個詞是否古今異義詞,需要看四個方面:這個詞古代就有;這個詞語現(xiàn)在還在使用;這個詞語的詞形詞音與現(xiàn)代漢語的完全相同;古義與今義不同。如果這個詞具備了這四個方面的條件,那就可以判定這個詞就是古今異義詞了。
6.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與“余強飲三大白而別”中的“而”相同的是()
A.濯清漣而不妖B.啟窗而觀
C.舟中人兩三粒而已D.溯迎而上
B
一詞多義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的辨析?!坝鄰婏嬋蟀锥鴦e”中的“而”表示順承關系的連詞。
A項的“而”表示轉折關系連詞;
B項的“而”表示順承關系。
C項的“而”為助詞。
D項表示修飾關系。
故解析為:B
一詞多義的辨析,可以先把句子分別翻譯下來,然后結合譯文和字詞進行辨析。
7.下列稱謂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余B.吾C.爾D.相公
D
湖心亭看雪;常用文言實詞
D項稱謂用法不同。“相公”為尊稱,其余不是。
ABC都是人稱代詞?!坝唷薄拔帷睘榈谝蝗朔Q代詞,“爾”為第二人稱代詞。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理解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答題時應注意,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合具體語境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
8.寫出含有與加點詞意義相同的成語。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湖中人鳥聲俱絕
(3)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4)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5)惟長堤一痕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萬念俱灰
(3)人聲鼎沸
(4)逼不得已
(5)惟命是從
特定含義與使用范圍的成語
(1)句子中的“焉”意思是“哪能”。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句子中的“俱”指“全、都”。成語:萬念俱灰。(3)“沸”指沸騰。成語:人聲鼎沸。(4)“已”指罷了。成語:逼不得已。(5)“惟”指“只”。成語:惟命是從
故解析為:(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萬念俱灰(3)人聲鼎沸(4)逼不得已(5)惟命是從
五個句子中的字,首先要理解含義,然后還要根據(jù)自己的積累,結合字的含義進行回答成語。切記,“已”屬于一詞多義,一定要結合語境中的含義寫成語。
9.下面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霧淞沆碭:(湖面上)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
B.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穿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問其姓氏,是金陵人:(我)問他們的姓氏,原來是一個叫金陵的人。
D.一童子燒酒爐正沸: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
C
文言文翻譯
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的翻譯能力。“問其姓氏,是金陵人”應翻譯為:問他們的姓氏,他回答是金陵人。
故解析為:C
句子翻譯可先將句子中重點詞語進行翻譯,然后再把其他詞語連貫起來即可。
10.在湖心亭上與人相遇飲酒共話的情景,與下列詩句中哪兩句相似()
A.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B.酒逢知己千杯少。
C.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D.君向瀟湘我向秦。
B,C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
課文講述了張岱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時候獨往湖心亭看雪,到湖心亭后竟然遇到一個同樣在此時賞西湖的人,他們雖然素不相識,但卻在此時都來賞西湖,可以看出他們有相同的志趣和愛好,因此雙方都非常意外和驚喜,于是平時不大飲酒的也強飲了三大白,這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故解析為:BC
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和詩歌內容的能力。答題時既要結合文章的內容,又要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分析理解文章,然后再抓住詩句中的關鍵語句理解詩句,最后通過比較即可得到解析。
11.綜合性學習。
文人多是孤獨的,他們的孤獨是靈魂的孤獨,是文化的孤獨。請你參加“品味文人的孤獨”專題學習活動。
(1)你認為誰是孤獨的?請任選下面一人,寫出對其“孤獨”的理解。(形式不限)
陶淵明杜甫蘇軾魯迅
(2)下列詩詞中,不屬于表現(xiàn)文人孤獨的一項是()
A.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B.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C.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D.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1)陶淵明。陶淵明的孤獨是他堅守內心志意的選擇而不被人理解。
(2)D
見解表述;表述的思想感情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人作家作品思想的理解。陶淵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杜甫憂國憂民;蘇軾胸襟曠達;魯迅一位用筆作武器的戰(zhàn)斗者;因此最孤獨的應是陶淵明。陶淵明的孤獨是他堅守內心志意的選擇而不被人理解。
(2)D項中表現(xiàn)的是文人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而不是孤獨。
故解析為:(1)陶淵明。陶淵明的孤獨是他堅守內心志意的選擇而不被人理解。(2)D
⑴本題考查學生對詩人作家思想的把握。要通過他們的作品去理解思想內涵,然后結合詩人作家的時代背景去闡述他們的孤獨。
⑵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要學會從詩句中理解詩人的情感。
二、閱讀理解(35分)
12.閱讀下面兩則古文,回答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崇禎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②矣,余孥一小舟,擁毳衣③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④,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③毳(cuì)衣:細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對宰相的尊稱,后轉為對年輕人的敬稱及對士人的尊稱。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相與步于中庭。相與:
②見余大喜大:
(2)翻譯下列句子。
①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相與步于中庭。B.獨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D.更有癡似相公者。
(4)[乙]文畫線句子運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曠簡約、潔白靜謐的雪夜之景。請自選角度賞析[甲]文畫線句子的寫景之妙。
(5)張岱《自題小像》有云:“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辭。聯(lián)系課文的思想感情,你覺得張岱的《自題小像》中包含了他怎樣的深意?請寫出你的理解。
(6)梁衡在《秋月冬雪兩軸畫》中說,《記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兩軸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為上下聯(lián),請從兩文中分別選取一個字,兩個字合起來作為這副對聯(lián)的橫批,并闡釋一下理由。
(1)一同;特別,很
(2)①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只不過缺少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
②在湖上哪能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
(3)A
(4)角度1: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積水,用交錯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動形象地寫出月光的皎潔空靈,清亮無比,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巰影搖曳、似真似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角度2:正面?zhèn)让婷鑼懴嘟Y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無比大正面寫月色之透明皎潔,后側面寫“水草”交橫可見,襯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角度;3動靜結合,“積水空明”給人以一種靜謐之感,“藻美境靜中有動,動中愈見其靜,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
(5)體現(xiàn)出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
(6)橫批:閑癡。“閑”字,表現(xiàn)蘇軾安閑自適,樂觀曠達的心境;:“癡”字,點明張岱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伴e”、“癡”二字為兩文的點睛之筆,是二人閑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詩歌對聯(lián);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倒裝句式
(1)本題考查學生對實詞的掌握。第一句話可翻譯為:一同走到庭院中。相與:一同。第二句話可翻譯為:見到我特別高興。大:特別,很。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第一句話中,“但”翻譯為“只是”,“耳”翻譯為“罷了”。把其他詞連貫起來就是: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只不過缺少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第二句話中,“焉”翻譯為“哪能”;“更”翻譯為“還”;把其他詞語連貫起來就是:在湖上哪能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
(3)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其中A項為狀語后置的倒裝句?!坝谥型ァ弊鳌安健钡臓钫Z后置。而B、C屬于正常語序。
(4)本題考查學生對白描手法的賞析能力。可從修辭角度,也可從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描寫方法、動靜結合等角度進行賞析。如角度1: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積水,用交錯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動形象地寫出月光的皎潔空靈,清亮無比,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巰影搖曳、似真似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角度2:正面?zhèn)让婷鑼懴嘟Y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無比大正面寫月色之透明皎潔,后側面寫“水草”交橫可見,襯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角度;3動靜結合,“積水空明”給人以一種靜謐之感,“藻美境靜中有動,動中愈見其靜,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通讀全文,文章敘述了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xiàn)出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
(6)本題考查學生對兩篇文章關鍵詞語的理解和對聯(lián)的擬寫能力。橫批:閑癡。“閑”字,表現(xiàn)蘇軾安閑自適,樂觀曠達的心境;:“癡”字,點明張岱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閑”、“癡”二字為兩文的點睛之筆,是二人閑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故解析為:⑴①一同②特別,很
⑵①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只不過缺少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②在湖上哪能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
⑶A
⑷角度1: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積水,用交錯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動形象地寫出月光的皎潔空靈,清亮無比,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巰影搖曳、似真似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角度2:正面?zhèn)让婷鑼懴嘟Y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無比大正面寫月色之透明皎潔,后側面寫“水草”交橫可見,襯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角度;3動靜結合,“積水空明”給人以一種靜謐之感,“藻美境靜中有動,動中愈見其靜,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了蘇軾醉情月景、超凡脫俗的“閑人”雅趣。
⑸體現(xiàn)出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
(6)橫批:閑癡?!伴e”字,表現(xiàn)蘇軾安閑自適,樂觀曠達的心境;:“癡”字,點明張岱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伴e”、“癡”二字為兩文的點睛之筆,是二人閑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⑴文言實詞的掌握除了背誦記憶之外,還要根據(jù)具體語境靈活分析。
⑵句子翻譯可先將句子中重點詞語進行翻譯,然后再把其他詞語連貫起來即可。
⑶句式的把握,卡伊先按照正常順序進行翻譯,如果不通順,或者語言習慣與現(xiàn)代漢語不符合,基本上為倒裝句。
⑷賞析句子角度很多,如修辭手法、描寫方法等,考生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靈活分析和掌握。
⑸思想的把握,要通過關鍵語句和關鍵詞,同時還要結合的時代背景去綜合分析體會。
(6)橫批即如文章的標題,它能標示出一副對聯(lián)的主題思想,是畫龍點睛之筆,是錦上添花之筆。一般說來,橫批對于聯(lián)文有著概括、揭示、補充、說明等作用。因此一定要抓住上下聯(lián)的關鍵詞進行概括。
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乙)
余生不辰,闊別西湖二十八載,然西湖無日不入吾夢中,而夢中之西湖,實未嘗一日別余也。前甲午、丁酉兩至西湖,如涌金門商氏之樓外樓,祁氏之偶居,錢氏、余氏之別墅,及余家之寄園,一帶湖莊,僅存瓦礫。則是余夢中所有者,反為西湖所無。及至斷橋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樓舞榭,如洪水淹沒,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謂余為西湖而來今所見若此反不若保我夢中之西湖,尚得完全無恙也。
(選自張岱《西湖夢尋》自序)
[注]甲午指清順治十一年、南明永歷八年,丁酉指清順治十四年、南明永歷十一年。
(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余
乃急急走避謂余為西湖而來今所見若此反不若保我夢中之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項定制2024預拌混凝土用礦物摻合料買賣合同
- 二手發(fā)電機組2024年度采購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車棚停車場設計與運營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虛擬現(xiàn)實與增強現(xiàn)實技術研發(fā)與應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廚房設備零配件供應及維修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美發(fā)店員工離職與補償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影視制作入股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二零二四年度贊助合同贊助金額和權益回報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腳手架租賃與工程款結算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數(shù)據(jù)中心能源管理系統(tǒng)EPC總承包合同3篇
- 《社區(qū)康復》課件-第三章 社區(qū)康復的實施
- 胰島素注射的護理
- 云南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基本素質評價表
- 2024年消防產(chǎn)品項目營銷策劃方案
- 聞道課件播放器
- 03軸流式壓氣機b特性
- 五星級酒店收入測算f
- 大數(shù)據(jù)與人工智能ppt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英語Unit1 單元設計
- GB/T 9109.5-2017石油和液體石油產(chǎn)品動態(tài)計量第5部分:油量計算
- 邀請函模板完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