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燃燒和光榮》鑒賞_第1頁
《火焰-燃燒和光榮》鑒賞_第2頁
《火焰-燃燒和光榮》鑒賞_第3頁
《火焰-燃燒和光榮》鑒賞_第4頁
《火焰-燃燒和光榮》鑒賞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火焰——燃燒和光榮》鑒賞《火焰——燃燒和光榮》鑒賞

:解志熙

陳敬容

兩種不同的燃燒:太陽和火。

沒有太陽,沒有火,宇宙就無從得到光和熱,我們也無從得到溫暖。

美麗的赤子,人之子啊,你要創(chuàng)造光榮嗎?那末,先燃燒你自己。

投入火焰,快樂而勇敢地投入火焰吧,讓你的生命也變成火焰。你燃燒,燃燒而且照亮別人和自己,也許你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

既然照亮了別人,那末即使毀滅了自己,那不也該用眼淚和熱血去歌頌嗎?

在燃燒中你如同一塊金屬,烈火將你漸漸熔化,你失掉了所有的頑固而變成流動的液體,當你通過了火焰而重新凝固時,你就有了比原來更美麗百倍的賦形。而這回,你的質(zhì)地也就比原來堅韌,不會那樣容易折裂了。

火焰也決不會真的使你毀滅了自己。雖然它光榮地照亮了別人。你讀過物質(zhì)不滅的定理,你怎么能被毀滅呢,即使化為灰燼,你也不過是以另一種形體而有了另一種不同的存在。而這存在是更為完美更為高貴的,因為它已經(jīng)有過最美麗最光榮的燃燒了。

那末,為何怕火,為何對火退卻呢?人之子呵,你知道普羅米修士——那冒著宙斯的震怒替人類受難的火神么?你知道他的功績,他所延綿的世界萬代的文明么?

為了“成仁”,為了“取義”,投向火吧!

為了藝術(shù)的光榮,為了科學的光榮,投向火吧!

為了空間萬物,為了時間萬代的光榮,投向火吧!

美麗的赤子,人之子啊,讓我為全人類和你自身的光榮,向火頌歌!

1947年6月。

我們這個民族本來并不缺乏“火性”——為理想、正義和進步而積極投入、英勇獻身的精神。然而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這種“火性”漸漸被銷磨了,隨之而來的則是種種令人心寒的病態(tài)——麻木不仁的生活態(tài)度,明哲保身的庸俗哲學,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得過且過的疲沓作風,以及不思進取的惰性等等。

值得慶幸的是,從上世紀末以來,“火性”開始在中國人身上復(fù)活并日漸壯烈起來。諸如譚嗣同的舍身求法——“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有之請自嗣同始,”魯迅的以身許國——“我以我血薦軒轅”,瞿秋白高唱《國際歌》慷慨就義,聞一多面對血腥的屠刀拍案而起,……可以說,正是無數(shù)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激活了我們民族的火性,重塑了我們民族的性格。

民族“火性”的復(fù)活,培育了充滿“火性”的現(xiàn)代文學。不是臨流嘆息,見月傷心的情調(diào),不是悲觀厭世、消極退隱的情懷,而是獻身理想,萬死不辭的精神和追求光明,百折不撓的熱情,成了現(xiàn)代文學的主導精神??梢哉f,熱情飽滿、壯懷激烈的“火性”,是現(xiàn)代文學最鮮明的特色之一。當魯迅敏感到“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時,他是多么地歡欣啊——“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野草·題辭》)。雖然中年的魯迅自覺是一團“死火”,可他仍以大無畏的精神,在“冰滅”和“燒完”之間毅然作出了燃燒自己的選擇——“那我就不如燒完!”(《野草·死火》)。魯迅一生就是這樣渴望著光明之火,而且不惜燃燒自己以照亮別人。無獨有偶,青年時代的郭沫若在他的“火之歌”《鳳凰涅槃》中,是多么熱切地期望著古老的祖國和自己的舊我象神鳥鳳凰一樣,在烈火中獲得新生。如果說舊派文人怕“火”,厭“火”的話,那么現(xiàn)代作家則以有“火”為榮。詩人聞一多曾抱怨人們“說郭沫若有火,而不說我有火”(1943年11月25日致臧克家信中語)。果然,聞一多的“火之歌”并不比郭沫若遜色——“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一句話》)。另一位大詩人艾青更可稱是“火”的歌者,他的詩篇《煤的對話》、《黎明》、《向太陽》、《野火》、《黎明的通知》等,經(jīng)久不息地表達了他對光明之火的向往——“請給我以火,請給我以火!”(《煤的對話》)。這無處不在的火甚至感染了那愛說冷話的散文家梁遇春,使他拋棄了冷眼旁觀、隔岸觀火的人生態(tài)度,而神往于“吻著人生的火,歌唱出人生的神奇”(《吻火》)。

在“火之歌”佳作連篇的現(xiàn)代文學史上,陳敬容的這首散文詩《火焰——燃燒和光榮》,盡管晚出,但仍不失為有價值之作。在陳敬容之前的大部分“火之歌”中,“火”往往是革命的精神和反抗的意志的象征,而在陳敬容的這篇“火之歌”中,“火”則象征著人類的文明創(chuàng)造活動以及為此所必需的獻身精神。沒有這種精神和活動,則人類的進步,文明的發(fā)展就是不可想象的東西了。因此詩人熱情地鼓勵人們:“美麗的赤子,人之子啊,你要創(chuàng)造光榮嗎?那么,先燃燒你自己。當然,投身于創(chuàng)造的火焰中,先燃燒自己,意味著犧牲和奉獻,誠如詩人所歌唱的那樣,“也許你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但這也正是獻身者、犧牲者的崇高之處。因為,“既然照亮了別人,那末即使毀滅了自己,那不也該用眼淚和熱血去歌頌嗎?”

是啊,科學,文明,進步的薪火,正是靠著無數(shù)勇于犧牲,無私奉獻的“人之子”才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的。反過來看,科學、文明、進步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也再好不過地表明,那些為此而獻身而毀滅了的人,并沒有真的被毀滅,因為他們的成就、他們的精神是長存的,用本詩的話來說就是,他們“不過是以另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