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車輛 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互換性 第2部分:低牽引座半掛牽引車與大容積半掛車》_第1頁
《道路車輛 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互換性 第2部分:低牽引座半掛牽引車與大容積半掛車》_第2頁
《道路車輛 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互換性 第2部分:低牽引座半掛牽引車與大容積半掛車》_第3頁
《道路車輛 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互換性 第2部分:低牽引座半掛牽引車與大容積半掛車》_第4頁
《道路車輛 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互換性 第2部分:低牽引座半掛牽引車與大容積半掛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GB/T20070.2—XXXX

I

GB/T20070.2—XXXX

目次

前言...............................................................................III

1范圍...............................................................................1

2互換性尺寸.........................................................................1

2.1最大載荷狀態(tài)下半掛牽引車牽引座離地高度.........................................1

2.2與半掛車脫開狀態(tài)下半掛牽引車牽引座離地高度.....................................1

2.3半掛車前部回轉(zhuǎn)半徑.............................................................1

2.4鵝頸外形.......................................................................3

3控制尺寸...........................................................................4

3.1半掛車相對于半掛牽引車的縱向傾角...............................................4

3.2側(cè)向傾角.......................................................................4

3.3鉸接角.........................................................................5

3.4半掛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的自由空間...............................................5

4標記...............................................................................5

I

GB/T20070.2—XXXX

II

GB/T20070.2—XXXX

前言

GB/T20070《道路車輛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互換性》分為兩個部分:

——第1部分:普通貨物運輸?shù)陌霋鞝恳嚺c半掛車;

——第2部分:低牽引座半掛牽引車與大容積半掛車。

本部分為GB/T2007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726-2:2007《道路車輛半掛牽引車和半掛車車第2部分:

低位連接半掛牽引車與大容積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互換性》。

本部分與ISO1726-2:2007相比,技術(shù)性差異如下:

——第1章修改為“GB/T20070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低牽引座半掛牽引車和大容積半掛車之間機械連

接的互換性尺寸、控制尺寸和標記。本部分適用于二軸半掛牽引車和與之匹配的半掛車,三軸半掛牽引

車可參照執(zhí)行?!保苑螱B/T1.1的要求。

本部分與ISO1726-2:2007相比,編輯性修改如下:

——修改標準名稱為《道路車輛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互換性第2部分:低牽引座半掛牽

引車與大容積半掛車》;

——刪除了原ISO1726-2:2007的前言;

——使用“GB/T20070的本部分”代替“ISO1726的本部分”;

——增加了“目次”;

——增加圖2中了X的說明;

——增加了圖2b)中r2和r3的標注;

——刪除了原ISO1726-2:2007的參考書目。

本部分不涉及專利。

本部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SAC/TC114)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xué)研究院、約斯特(中國)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山東德方液壓

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車輛(集團)限公司、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

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董金松、張紅衛(wèi)、宋尚斌、張學(xué)禮、宗成強、楊勁松、宋冠華、宋延文、李玉

生、李學(xué)登。

III

GB/T20070.2—XXXX

IV

GB/T20070.2—XXXX

道路車輛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互換性第2部分:低牽引

座半掛牽引車與大容積半掛車

1范圍

GB/T20070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低牽引座半掛牽引車和大容積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的互換性尺寸、控

制尺寸和標記。

本部分適用于二軸半掛牽引車和與之匹配的半掛車,三軸半掛牽引車可參照執(zhí)行。

2互換性尺寸

2.1最大載荷狀態(tài)下半掛牽引車牽引座離地高度

最大載荷狀態(tài)下,半掛牽引車的牽引座結(jié)合面離地高度h應(yīng)為900mm~950mm(見圖1)。

圖1半掛牽引車牽引座離地高度

2.2與半掛車脫開狀態(tài)下半掛牽引車牽引座離地高度

與半掛車脫開狀態(tài)下,半掛牽引車的牽引座結(jié)合面離地高度h應(yīng)不超過1000mm。

2.3半掛車前部回轉(zhuǎn)半徑

半掛車前回轉(zhuǎn)半徑r1應(yīng)不超過2040mm(見圖2)。

1

GB/T20070.2—XXXX

說明:

L4——兩旋轉(zhuǎn)圓柱面之間的距離(見3.4a);

L5——旋轉(zhuǎn)圓柱面和旋轉(zhuǎn)圓錐面之間的距離(見3.4b);

r1——半掛車前部回轉(zhuǎn)半徑(見2.3);

r3——以牽引銷中心和半掛車鵝頸較低部分的距離形成的半徑(見2.4d);

ω1——前傾角;

ω2——后傾角;

——鉸接角;

X點——位于相對于半掛車對稱平面的測量點,在牽引座上方距接合面80mm,與半掛車最前端的距離大于等于

80mm。

圖2半掛牽引車和半掛車之間的自由空間

2

GB/T20070.2—XXXX

2.4鵝頸外形

2.4.1鵝頸由多個不同平面組成的表面和一個連接兩個平面的旋轉(zhuǎn)表面組成,各表面之間應(yīng)平滑過渡,

如圖3所示。各平面及旋轉(zhuǎn)表面確定如下:

a)第一個平面(AB),垂直于牽引銷軸線的水平面,長度為L1,寬度與半掛車寬度相同,到與

如b)所述第二個平面的相交點截止;

b)第二個平面(BC),寬度與半掛車寬度相同,與第一個平面的夾角為γ1,到與如c)所述第三

個平面的相交點截止;

c)第三個平面(CD),寬度與半掛車寬度相同,與第一個平面的夾角為γ2,到與如d)所述旋轉(zhuǎn)

表面的相交點截止;

d)一個旋轉(zhuǎn)表面,由垂直線段EF和介于第三個平面與垂直線段之間的以r2為半徑的一段圓弧DE

構(gòu)成旋轉(zhuǎn)曲線,以r3為半徑,繞牽引銷軸線旋轉(zhuǎn)而成,各表面應(yīng)連續(xù);

e)第四個平面(AU),位于半掛車前端且與半掛車牽引銷軸線垂直的水平面,長度為L3,寬度

與半掛車寬度相同,到與水平面夾角為α的傾斜面(UV)的交點截止;最前端點(V)不應(yīng)超

出以牽引銷軸線為中心2040mm為半徑旋轉(zhuǎn)而成的垂面。

2.4.2鵝頸外形由下列參數(shù)確定:

——第一個平面的長度,L1=500mm;

——第一個平面和第二個平面的長度之和,L2=1350mm;

——第四個平面的長度,L3=1800mm;

——第三個平面與鵝頸垂直線段之間的圓弧半徑,r2=450mm;

——以牽引銷軸線與鵝頸垂直線段距離形成的旋轉(zhuǎn)半徑,r3=2100mm;

——第二個平面和第一個平面的夾角,γ1=1°;

——第三個平面和第一個平面的夾角,γ2=7°;

——水平面和傾斜面的夾角,α≥3.5°;

——以r2為半徑的圓弧中心由上述尺寸確定。

a)構(gòu)成參數(shù)

3

GB/T20070.2—XXXX

b)三維視圖

說明:

L1——第一個平面的長度(AB);

L2——第一個平面和第二個平面的長度之和(AB和BC);

L3——第四個平面的長度(AU);

r1——半掛車前回轉(zhuǎn)半徑;

r2——圓弧半徑(DE);

r3——以牽引銷軸線與鵝頸垂直線段距離形成的旋轉(zhuǎn)半徑(EF);

α——水平面和傾斜面的夾角;

γ1——第二個平面(BC)和第一個平面(AB)的夾角;

γ2——第三個平面(CD)和第一個平面(AB)的夾角。

圖3優(yōu)化的鵝頸外形

3控制尺寸

3.1半掛車相對于半掛牽引車的縱傾角

半掛汽車列車直線行駛時,半掛車相對于半掛牽引車的前、后傾角(見圖2)在滿足下列要求時,

與半掛牽引車(鉸接件除外)不應(yīng)相互接觸:

——前傾角ω1≤3.5°;

——后傾角ω2≤4.5°。

注:測量ω1和ω2時,牽引座結(jié)合面應(yīng)處于水平位置。半掛牽引車應(yīng)處于最大載荷狀態(tài),并停在水平面上。

3.2側(cè)傾角

當半掛車相對于半掛牽引車底盤的側(cè)傾角δ(見圖4)應(yīng)不大于2°時,半掛牽引車底盤與半掛車之

間應(yīng)無干涉。

4

GB/T20070.2—XXXX

圖4側(cè)向傾角

3.3鉸接角

3.3.1在汽車列車狀態(tài)下,當半掛牽引車和半掛車的鉸接角φ(見圖2)為25°、后傾角ω2為4.5°時,半

掛車與半掛牽引車的輪胎或擋泥板等部件應(yīng)無干涉。

3.3.2在汽車列車狀態(tài)下,半掛牽引車和半掛車的鉸接角應(yīng)能達到90°,且鉸接角從25°向90°增加時,

同時后傾角從4.5°向3°減小時半掛車與半掛牽引車的輪胎或擋泥板等部件應(yīng)無干涉。

3.4半掛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的自由空間

半掛牽引車和半掛車之間的自由空間(見圖2)應(yīng)滿足下列規(guī)定:

a)L4是兩個旋轉(zhuǎn)圓柱體之間的距離,兩者都以牽引銷軸線為軸線,一圓柱體半徑為r3(鵝頸較低

部分),另一圓柱體半徑則是包含半掛牽引車后部所有零部件的最小半徑,L4應(yīng)大于等于

100mm。

b)L5是一旋轉(zhuǎn)圓柱體(其軸線即牽引座聯(lián)結(jié)軸線)與一個有著相同軸線的圓錐體表面之間的水平

距離,旋轉(zhuǎn)圓柱體的半徑為r1=2040mm。圓錐體表面(不應(yīng)與位于牽引座水平面上方半掛牽引

車的任何點干涉)相當于由半掛車廂體向半掛牽引車前部傾斜4°的直線形成,該表面上的X

點位于相對于半掛車的對稱平面,在牽引座上方距接合面80mm,X點處L5應(yīng)大于等于80mm。

4標記

符合本部分的半掛牽引車應(yīng)標記為:半掛牽引車GB/T20070.2-L;符合本部分的半掛車應(yīng)標記為:

半掛車GB/T20070.2-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ICS43.080.10

T7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20070.2-XXXX

道路車輛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互

換性第2部分:低牽引座半掛牽引車與大

容積半掛車

RoadvehiclesInterchangeabilityofmechanicalcouplingsbetweentractorsand

semi-trailers—Part2:Low-couplingtractorsandhigh-volumesemi-trailers

(ISO1726-2:2007,Roadvehicles—Mechanicalcouplingsbetweentractorsand

semi-trailers—Part2:Interchangeabilitybetweenlow-couplingtractorsand

high-volumesemi-trailers,MOD)

(征求意見稿)

GB/T20070.2—XXXX

道路車輛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互換性第2部分:低牽引

座半掛牽引車與大容積半掛車

1范圍

GB/T20070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低牽引座半掛牽引車和大容積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的互換性尺寸、控

制尺寸和標記。

本部分適用于二軸半掛牽引車和與之匹配的半掛車,三軸半掛牽引車可參照執(zhí)行。

2互換性尺寸

2.1最大載荷狀態(tài)下半掛牽引車牽引座離地高度

最大載荷狀態(tài)下,半掛牽引車的牽引座結(jié)合面離地高度h應(yīng)為900mm~950mm(見圖1)。

圖1半掛牽引車牽引座離地高度

2.2與半掛車脫開狀態(tài)下半掛牽引車牽引座離地高度

與半掛車脫開狀態(tài)下,半掛牽引車的牽引座結(jié)合面離地高度h應(yīng)不超過1000mm。

2.3半掛車前部回轉(zhuǎn)半徑

半掛車前回轉(zhuǎn)半徑r1應(yīng)不超過2040mm(見圖2)。

1

GB/T20070.2—XXXX

說明:

L4——兩旋轉(zhuǎn)圓柱面之間的距離(見3.4a);

L5——旋轉(zhuǎn)圓柱面和旋轉(zhuǎn)圓錐面之間的距離(見3.4b);

r1——半掛車前部回轉(zhuǎn)半徑(見2.3);

r3——以牽引銷中心和半掛車鵝頸較低部分的距離形成的半徑(見2.4d);

ω1——前傾角;

ω2——后傾角;

——鉸接角;

X點——位于相對于半掛車對稱平面的測量點,在牽引座上方距接合面80mm,與半掛車最前端的距離大于等于

80mm。

圖2半掛牽引車和半掛車之間的自由空間

2

GB/T20070.2—XXXX

2.4鵝頸外形

2.4.1鵝頸由多個不同平面組成的表面和一個連接兩個平面的旋轉(zhuǎn)表面組成,各表面之間應(yīng)平滑過渡,

如圖3所示。各平面及旋轉(zhuǎn)表面確定如下:

a)第一個平面(AB),垂直于牽引銷軸線的水平面,長度為L1,寬度與半掛車寬度相同,到與

如b)所述第二個平面的相交點截止;

b)第二個平面(BC),寬度與半掛車寬度相同,與第一個平面的夾角為γ1,到與如c)所述第三

個平面的相交點截止;

c)第三個平面(CD),寬度與半掛車寬度相同,與第一個平面的夾角為γ2,到與如d)所述旋轉(zhuǎn)

表面的相交點截止;

d)一個旋轉(zhuǎn)表面,由垂直線段EF和介于第三個平面與垂直線段之間的以r2為半徑的一段圓弧DE

構(gòu)成旋轉(zhuǎn)曲線,以r3為半徑,繞牽引銷軸線旋轉(zhuǎn)而成,各表面應(yīng)連續(xù);

e)第四個平面(AU),位于半掛車前端且與半掛車牽引銷軸線垂直的水平面,長度為L3,寬度

與半掛車寬度相同,到與水平面夾角為α的傾斜面(UV)的交點截止;最前端點(V)不應(yīng)超

出以牽引銷軸線為中心2040mm為半徑旋轉(zhuǎn)而成的垂面。

2.4.2鵝頸外形由下列參數(shù)確定:

——第一個平面的長度,L1=500mm;

——第一個平面和第二個平面的長度之和,L2=1350mm;

——第四個平面的長度,L3=1800mm;

——第三個平面與鵝頸垂直線段之間的圓弧半徑,r2=450mm;

——以牽引銷軸線與鵝頸垂直線段距離形成的旋轉(zhuǎn)半徑,r3=2100mm;

——第二個平面和第一個平面的夾角,γ1=1°;

——第三個平面和第一個平面的夾角,γ2=7°;

——水平面和傾斜面的夾角,α≥3.5°;

——以r2為半徑的圓弧中心由上述尺寸確定。

a)構(gòu)成參數(shù)

3

GB/T20070.2—XXXX

b)三維視圖

說明:

L1——第一個平面的長度(AB);

L2——第一個平面和第二個平面的長度之和(AB和BC);

L3——第四個平面的長度(AU);

r1——半掛車前回轉(zhuǎn)半徑;

r2——圓弧半徑(DE);

r3——以牽引銷軸線與鵝頸垂直線段距離形成的旋轉(zhuǎn)半徑(EF);

α——水平面和傾斜面的夾角;

γ1——第二個平面(BC)和第一個平面(AB)的夾角;

γ2——第三個平面(CD)和第一個平面(AB)的夾角。

圖3優(yōu)化的鵝頸外形

3控制尺寸

3.1半掛車相對于半掛牽引車的縱傾角

半掛汽車列車直線行駛時,半掛車相對于半掛牽引車的前、后傾角(見圖2)在滿足下列要求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