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體真菌章課件_第1頁
螺旋體真菌章課件_第2頁
螺旋體真菌章課件_第3頁
螺旋體真菌章課件_第4頁
螺旋體真菌章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三月2024螺旋體真菌章△有細胞壁二分裂繁殖無定性的核對抗生素敏感△體態(tài)柔軟有軸絲—使其能自由活動運動活潑易被膽汁或膽鹽溶解△革蘭陰性,但不易著色?!髟思毎臀⑸锫菪w特點似細菌之處似原蟲之處

名稱螺旋數(shù)螺旋特舉例致病螺旋體的螺旋特點

密螺旋體屬

8~14

規(guī)則,細密;兩端尖直疏螺旋體屬3~10不規(guī)則蒼白密螺旋體蒼白亞種鉤端螺旋體屬數(shù)十個規(guī)則,更細密;一端/兩端呈鉤狀問號狀鉤端螺旋體回歸熱疏螺旋體伯氏疏螺旋體對人體致病的螺旋體屬屬代表種所致人類疾病疏螺旋體屬回歸熱疏螺旋體流行性回歸熱杜通疏螺旋體地方性回歸熱伯氏疏螺旋體萊姆病奮森疏螺旋體咽峽炎牙齦炎密螺旋體屬蒼白密螺旋體蒼白亞種梅毒蒼白密螺旋體地方亞種地方性梅毒蒼白密螺旋體及細亞種雅司病品他密密螺旋體品他病鉤端螺旋體屬問號狀鉤端螺旋體鉤端螺旋體病鉤端螺旋體屬(Leptospira)-問號狀鉤端螺旋體(L.interrogans)-雙曲鉤端螺旋體(L.biflexa)分兩個種。第一節(jié)鉤端螺旋體1.形態(tài)特點0.1~0.2×6~20um;螺旋細密,一端或二端常呈鉤狀。革蘭陰性,但不易著色。Fontana鍍銀染色呈棕褐色

問號鉤端螺旋體

一、生物學特性2.培養(yǎng)特性△專性需氧或微需氧△培養(yǎng)基:Korthof(柯索夫)液體培養(yǎng)基△最適生長溫度:28~30℃△液體培養(yǎng)基中呈云霧狀△最適pH:7.2~7.4△生長緩慢:1~2weeks問號鉤端螺旋體△屬特異性抗原:外膜蛋白、脂蛋白△群特異性抗原:類脂多糖復合物(25個血清群)△型特異性抗原:菌體表面的多糖與蛋白復合物(273血清型)

3.抗原結構問號鉤端螺旋體抵抗力不強,不耐熱、對化學消毒劑及青霉素敏感,但在中性濕土或水中可存在數(shù)月。4.抵抗力問號鉤端螺旋體

二、致病性1.流行環(huán)節(jié)傳染源:△野生動物:嚙齒類特別是鼠類。△家畜:如豬,狗,牛等。傳播方式:△接觸傳播:△消化道△其它:胎盤為自然疫源性疾病問號鉤端螺旋體2.致病物質主要為內毒素△內毒素樣物質△溶血素△粘附素△膠原酶問號鉤端螺旋體3.所致疾病

鉤端螺旋體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多宿主(鼠和豬為主),傳播途徑有:

?人與污染水或土壤接觸

?黏膜或皮膚侵入

?消化道黏膜(污染食物/飲水)

?胎盤垂直傳播

?吸血昆蟲流行特點季節(jié)性(夏秋):洪水型—豬,稻田型—鼠地區(qū)性:三多-鼠、豬、水職業(yè)性:農民、礦工、飼養(yǎng)員致病性先形成鉤體血癥,損傷全身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及肝、腎、肺心及中樞神經,出現(xiàn)休克、DIC、黃疸、出血、心腎功能不全、腦膜炎等。鉤體血或淋巴系統(tǒng)皮膚粘膜局部組織肝腎腦肺等各組織流感傷寒型黃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腎衰竭型腦膜腦炎型直接接觸鉤體血癥血管損害變態(tài)反應孕婦感染流產寒熱“三痛”爬不起,拒絕檢查腓腸肌,眼紅出血淋巴腫,流行多在夏秋季。若不及時來相救,口鼻涌血死神拿。鉤體病臨床癥狀寒熱:惡寒發(fā)熱三痛:頭痛、全身痛、腓腸肌痛4.免疫性體液免疫為主,對同型別有牢固的免疫力。特異性抗體明顯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問號鉤端螺旋體三、微生物學檢查法1.標本采集發(fā)病10天內取血液;2周后取尿液;腦膜刺激者取腦脊液。2.直接鏡檢

暗視野鏡檢或鍍銀染色鏡檢3.分離鑒定接種至Korthof培養(yǎng)基,置28℃孵育陽性標本在2周內可見培養(yǎng)液呈輕度混濁;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有動力,則用已知診斷血清鑒定其血清群和血清型。4.動物接種

敏感方法,尤適用于有雜菌污染的標本。接種于幼齡豚鼠或金地鼠腹腔,3~5天后用暗視野顯微鏡檢查腹腔液;或3~6天取心血檢查并作分離培養(yǎng)。5.血清學診斷

病初和發(fā)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腦膜刺激癥狀者采取腦脊液。顯微鏡凝集試驗(microscopicagglutinationtest,MAT)。四、防治原則防:防鼠滅鼠家畜管理疫苗接種治:首選青霉素,注意防止赫氏反應問號鉤端螺旋體第二節(jié)密螺旋體屬密螺旋體分類

-蒼白密螺旋體(T.pallidum)

?蒼白亞種(subsp.pallidum):亦稱梅毒螺旋體,引起人類梅毒。

?地方亞種(subsp.endemicum):引起非性傳播梅毒(污染餐具傳播)

?極細亞種(subs.perternue):雅司?。ㄆつw損傷受染)-品他密螺旋體(T.carateum)

?引起人類品他病本屬主要介紹梅毒螺旋體。

(一)生物學性狀小而規(guī)則的螺旋,兩端尖直1.形態(tài)梅毒螺旋體2.培養(yǎng)特性

目前人工培養(yǎng)方法尚未真正成功。接種兔睪丸或眼前房,兔睪丸活體培養(yǎng),但生長緩慢,多用來保存菌種;家兔上皮細胞中能有限生長,繁殖慢,約30h分裂一次。3.抵抗力

抵抗力極弱,對冷、熱及干燥特別敏感;離體1-2小時死亡;血液中的螺旋體4℃放置3天后才死亡,故冷藏3天以上的血液無傳染梅毒的危險。1.流行病學特點(二)致病性與免疫性△人類是唯一的自然宿主△傳播方式:※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輸血傳播梅毒螺旋體△莢膜樣物質

為酸性粘多糖,具有抗吞噬作用△粘附因子為外膜蛋白△透明質酸酶

分解透明質酸有利于擴散并造成組織損傷。2.致病物質主要為侵襲力梅毒螺旋體3.所致疾病△先天梅毒△后天梅毒:表現(xiàn)為反復、隱伏、再發(fā)特點※性病梅毒※輸血梅毒梅毒螺旋體先天梅毒亦稱胎傳梅毒,易致流產、早產或死胎;也可致先天畸形,出生后被稱為梅毒兒,常呈鋸齒形牙、間質性角膜炎、神經性耳聾等癥狀。Periostitis后天梅毒分三期

I期梅毒:多見外生殖器,出現(xiàn)無痛性、直徑約1cm的硬性下疳,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此時傳染性極強。4~8周后,下疳自然愈合。經2~3個月無癥狀潛伏期后進入第二期。

II期梅毒:傳染性極強,破壞性小。全身皮膚黏膜出現(xiàn)梅毒疹,周身淋巴結腫大,不經治療一般在1~3個月后癥狀自然消退而痊愈,經2~4年,又可被激活進入第三期?!鞲腥?年(亦可達10~15年)△傳染性小,破壞性大△

皮膚粘膜潰瘍性壞死△侵犯內臟器官和組織△侵犯神經系統(tǒng)△出現(xiàn)慢性肉芽腫、梅毒瘤

III期(晚期)梅毒

4.免疫性

以細胞免疫為主△

傳染性免疫一般認為當體內持續(xù)有螺旋體存在時,對再感染有免疫力,一旦螺旋體被殺滅,其免疫力亦隨之消失?!?/p>

產生兩類抗體

?特異性抗體

?非特異性抗體:反應素抗體,能與生物組織中的類脂抗原(如牛心?。┌l(fā)生非特異性結合反應,可利用其進行血清學診斷。1.標本采集

Ⅰ期梅毒:硬下疳滲出液Ⅱ期梅毒:梅毒疹滲出液或局部淋巴結抽出液2.顯微鏡檢查

暗視野顯微鏡觀察螺旋體的動力和形態(tài)Fontana鍍銀染色法(三)微生物學檢查法T.palliduminadark-fieldmicroscopy梅毒螺旋體鍍銀染色3.血清學診斷

非密螺旋體抗原試驗:測非特異性抗體抗原(正常牛心脂質)→測血清中的反應素(抗脂質抗體)

VDRL(veneraldiseaseresearchlaboratory)試驗和RPR(rapidplasmareagin,改良的VDRL)試驗:適合梅毒患者的初篩。前者在玻片上進行,后者在專用紙卡反應圈(內徑18mm)內進行。I期梅毒陽性率約70%,II期梅毒可達100%,III期梅毒陽性率低?!髅苈菪w抗原試驗

采用Nichols株梅毒螺旋體或重組蛋白作為抗原,測定病人血清中特異性抗體。熒光密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fluorescenttreponemalantibody-absorption,FTA-ABS)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treponemapallidumhemagglutinationassay,TPHA)(四)防治原則預防1)加強宣傳教育;2)一旦患病,應去正規(guī)醫(yī)院及時就醫(yī);3)發(fā)現(xiàn)梅毒病人必須強迫進行隔離治療;4)追蹤病人的性伴侶;5)對可疑患梅毒的孕婦,給予預防性治療;6)嚴格篩選血源。7)目前尚無疫苗可供使用。梅毒螺旋體治療1)診斷正確,治療及時,劑量足夠,療程正規(guī);2)首選藥物是青霉素。梅毒螺旋體思考題1.螺旋體與細菌和原蟲的相同點2.梅毒螺旋體傳播方式、致病物質、防治原則第35章真菌學總論真菌是一類具有細胞壁和典型細胞核,不含葉綠素,無根、莖、葉分化的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組成:核膜和核仁(細胞核)完整的細胞器(胞漿)單細胞(少數(shù))或多細胞(多數(shù))分布廣泛、種類繁多、數(shù)量大生存方式:腐生或寄生繁殖方式:有性或無性多數(shù)有益:如釀造業(yè)、抗生素生產等少數(shù)有害:人類及動、植物疾病

醫(yī)學(病原)真菌400種 常見的有50~100種※有核膜和核仁、完善的細胞器的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壁不含肽聚糖,而含幾丁質;※細胞膜含固醇;※多數(shù)對人無害,有的甚至有益,少數(shù)可引起人和動物致?。ú≡葱哉婢?;※以孢子進行繁殖;※少數(shù)為單細胞真菌,大部分為多細胞真菌。真菌的特點結構真核細胞原核細胞DNA多條染色體單一環(huán)狀染色體核膜、核仁+-染色體外DNA線粒體質粒內質網+-線粒體+-核糖體80S40S70S30S60S50S溶酶體+-細胞膜有固醇無固醇細胞壁含幾丁質或纖維素含肽聚糖真菌細胞與細菌細胞的比較一、真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1.單細胞—圓形、卵圓形2.多細胞—孢子、菌絲(菌絲體)形態(tài):圓形、卵圓形菌落:●酵母型真菌:無菌絲,由母細胞以芽生方式繁殖,其菌落與細菌的菌落相似?!耦惤湍感驼婢貉可绞椒敝?,其延長的芽體可伸進培養(yǎng)基內,稱假菌絲。單細胞真菌酵母型真菌新生隱球菌(無菌絲)單細胞真菌白假絲酵母菌(假菌絲)類酵母型真菌單細胞真菌多細胞真菌基本結構:由菌絲和孢子組成菌絲(hypha):孢子生出嫩芽,稱為芽管。芽管逐漸延長呈絲狀,稱為菌絲。孢子(spore):真菌的生殖結構,是由生殖菌絲產生的。多細胞真菌sporehypha營養(yǎng)菌絲(vegetativehypha)

按功能分

氣生菌絲(aerialhypha)生殖菌絲(reproductivehypha)

菌絲無隔菌絲(nonseptatehypha)按結構分有隔菌絲(septatehypha)

按形態(tài)分——球拍狀,結節(jié)狀,梳狀,螺旋狀等菌絲(hypha)氣中菌絲及生殖菌絲營養(yǎng)菌絲(vegetativehypha)

按功能分

氣生菌絲(aerialhypha)生殖菌絲(reproductivehypha)

菌絲無隔菌絲(nonseptatehypha)按結構分有隔菌絲(septatehypha)

按形態(tài)分——球拍狀,結節(jié)狀,梳狀,螺旋狀等菌絲(hypha)有隔菌絲和無隔菌絲營養(yǎng)菌絲(vegetativehypha)

按功能分

氣生菌絲(aerialhypha)生殖菌絲(reproductivehypha)

菌絲無隔菌絲(nonseptatehypha)按結構分有隔菌絲(septatehypha)

按形態(tài)分——球拍狀,結節(jié)狀,梳狀,螺旋狀等菌絲(hypha)結節(jié)菌絲球拍菌絲梳狀菌絲螺旋菌絲許蘭毛癬菌蒙古變種鹿角樣菌絲SEM1000有性孢子:同一菌體或不同菌體上的2個細胞融合經減數(shù)分裂形成,有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及擔孢子孢子

分生孢子(conidium)芽生孢子(blastospore)無性孢子葉狀孢子厚膜孢子(chlamydospore)(thallospore)關節(jié)孢子(arthrospore)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pore)

孢子(spore)分生孢子

大、小分生孢子

葉狀孢子

1.芽生孢子

葉狀孢子

2.厚膜孢子胞漿濃縮,胞壁增厚葉狀孢子

3.關節(jié)孢子菌絲胞壁增厚,形成鏈狀排列的長方形節(jié)段。孢子囊孢子孢子囊孢子菌絲末端膨大成囊狀,內含許多孢子。真菌孢子與細菌芽孢的區(qū)別真菌孢子細菌芽胞抵抗力不強,60-70短時間可殺死強,煮沸短時間不死數(shù)量一條菌絲可產生多個孢子一個細菌體只形成一個芽胞作用為繁殖方式之一不是繁殖方式形成位置可在細胞內外形成只在細菌細胞內形成形狀形態(tài)、色澤多樣圓形或橢圓形1.繁殖方式:芽生裂殖隔殖萌管二、繁殖與培養(yǎng)2.培養(yǎng)特點嗜糖:耐酸:最適pH4~6喜低溫:最適22~28℃喜潮濕生長慢標準培養(yǎng)基:

(Sabouraud’smedium):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鈉和瓊脂。菌落類型:三種

1.酵母型菌落:菌落柔軟、光滑、濕潤。鏡下可見單細胞性的芽生孢子,無菌絲。如隱球菌菌落。Yeasttypecolony

2.類酵母型菌落(酵母樣菌落):和酵母型菌落相似,鏡下可見假菌絲。如白假絲酵母菌菌落。單細胞真菌Yeastliketypecolony

3.絲狀型菌落:由多細胞菌絲體組成的絮狀菌落(一部分向空中生長,并形成孢子)。絲狀真菌或霉菌菌落。(菌落較大)Filamentoustypecolony三、變異性和抵抗力真菌易變異

多次傳代或孵育過久,容易發(fā)生形態(tài)、結構、菌落性狀、色素及生理性狀如毒力等的變異。1.變異性某些真菌在宿主體內(或37℃培養(yǎng))和人工培養(yǎng)基上(25℃培養(yǎng))形成酵母型和絲狀型兩種不同類型的菌落,稱雙相型真菌雙相型真菌(Dimorphicfungi)●對干燥、日光、紫外線及一般消毒劑抵抗力強●對熱敏感,60℃1小時菌絲、孢子均被殺死●對2%石碳酸、0.1%升汞、2.5%碘酊或10%甲醛敏感●對細菌抗生素不敏感●對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2.抵抗力真菌病逐年增多的原因1.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的濫用而致菌群失調.2.免疫抑制劑及抗腫瘤藥物的使用及吸毒使機體免疫功能低下.3.HIV的流行.4.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第二節(jié)真菌的致病性與免疫性△直接感染致病(Infection)△激發(fā)機體產生超敏反應致病(Hypersensitivity)△真菌毒素中毒癥(Mycotoxicosis)真菌的致病作用(一).真菌性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