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試題(醫(yī)學)-傷寒論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_第1頁
大學試題(醫(yī)學)-傷寒論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_第2頁
大學試題(醫(yī)學)-傷寒論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_第3頁
大學試題(醫(yī)學)-傷寒論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_第4頁
大學試題(醫(yī)學)-傷寒論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大學試題(醫(yī)學)-傷寒論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卷I一.參考題庫(共30題)1.麻黃湯、麻杏甘石湯、小青龍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皆可治喘,簡述其病機及癥狀特點。2.氣上撞心3.簡述大青龍湯的病機,主癥,治法,方藥組成?4.《傷寒論》29條云:“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干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干草湯與之,其腳即伸;”對此段條文應如何理解?5.鄭聲6.平旦7.胃家實8.臍上筑9.熱痞證包括哪兩個方證?兩者有何異同?10.吳茱萸湯證在傷寒論中出現幾次?各出現什么證候?為什么同用吳茱萸湯治療?11.少陽病的兼證有哪些?如何辨治?12.翕翕發(fā)熱13.《傷寒論》中太陰兼太陽表證有哪些證型?如何辨治?14.比較三承氣湯的病機、主癥、治法與方藥組成。15.“但頭汗出”見于哪些湯證?16.少陰病的基本病機和脈證特點是什么?本證分哪些類型?分述其辨證要點、治法、代表方及治禁。17.陽明病下法禁例有哪些?18.藏結19.恍惚心亂20.簡述“傷寒學”的概念,并說明確立“傷寒學”的依據。21.合病22.簡述“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的意義。23.陽明腑實證燥屎已成的辨證要點有哪些?24.息高25.少陰病篇有哪幾種下利證?其主治方劑各是什么?26.何謂厥熱勝復?《傷寒論》如何辨別厥熱勝復證?27.簡述太陽中風與太陽傷寒證的主要脈證、病機和治法.28.戴陽29.陽明病的成因主要有哪些?30.但欲寐卷I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 麻黃湯之喘因肺合皮毛,表閉肺氣不宣所致,癥見喘而無汗,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寒,苔白,脈浮緊,其病機是風寒束表,衛(wèi)遏營滯,肺氣失宣。 麻杏甘石湯是邪熱迫肺,肺氣不利,逆而作喘,證見喘、咳、汗出、無大熱、口渴、苔黃脈數。病機為邪熱壅肺,肺失宣肅。 小青龍湯因水飲內停引起肺氣的肅降則喘,證見喘、干嘔、發(fā)熱而咳、小便不利,小腹?jié)M。病機為太陽傷寒兼水飲內停,寒飲犯肺。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之喘乃風寒迫肺,肺氣上逆,證見自汗出、發(fā)熱惡寒、頭痛、苔白脈浮緩,病機是素有喘疾之人中風而誘發(fā)氣逆作喘,或太陽病誤下邪入肺中,肺氣不利作喘。2.參考答案: 心,泛指心胸部位。氣上撞心,即病人自覺有氣上沖心胸部位3.參考答案: ①病機:太陽傷寒兼陽郁煩躁②治法:開表發(fā)汗,清熱除煩③主癥:,脈浮緊,惡寒發(fā)熱,身疼痛,不汗出是典型的太陽傷寒證.煩躁乃寒邪郁閉過重,陽氣不能宣泄,擾于胸中使然.必須表里俱實者方可使用④方要:大青龍湯倍用麻黃加生姜之麻黃湯峻猛發(fā)汗,以散表寒.石膏辛甘大寒配麻黃解表以開陽熱之郁閉,清透郁熱除煩.重用炙甘草,加大棗和中扶正,以資汗源,又防石膏過寒傷正中4.參考答案: 本條文論述傷寒兼陰陽兩虛證誤治后的變證及隨證施治之法。初見脈浮,自汗出,微惡寒,顯系太陽中風證,又兼小便數,心煩,腳攣急是為陰陽兩虛。陽虛不能制水可見小便數;陽虛不能溫養(yǎng)、陰虛不能濡潤可致腳攣急;陽虛虛陽上浮、陰虛邪擾均可致心煩;此為陰陽兩虛之人外受風邪,治當扶正解表,表里同治。今醫(yī)者未明其理,不顧里之陰陽雙虧,單取桂枝湯解肌祛風,以圖表邪。桂枝湯畢竟為辛溫發(fā)汗之劑,陰陽兩虛之人不耐此法,誤汗后必致陰陽更虛,變證由生,故曰“此誤也”因此陽虛不能溫煦四末則見四肢厥逆;陰陽兩虛,心神失養(yǎng)則見煩躁;陰不能上滋故見咽中干,不能養(yǎng)筋則見腳攣急。如此陰陽兩虛,錯綜復雜之證,治當分清主次,根據陽固則陰存,陽生則陰長的理論,先投甘草干姜湯以復其陽,陽復厥愈足溫之后,再服芍藥甘草湯,酸甘化陰,柔筋緩急。 本條對陰陽兩虛證治療的意義有二: 一、陰陽兩虛,以陽虛為主者,宜先復其陽,后復其陰。 二、在復陽時不可過劑,適可而止。5.參考答案: 語言重復,聲音低微,見于虛證6.參考答案: 清晨7.參考答案: 胃腸燥熱亢盛。胃家,泛胃腸而言;實,是指病證的性質,即邪氣盛8.參考答案: 筑者搗也,形容臍上跳動不安如有物捶搗9.參考答案: 熱痞證包括大黃黃連瀉心湯證和附子瀉心湯證。兩者雖同屬熱痞,但大黃黃連瀉心湯證病機僅為胃熱氣滯,其主證是心下痞,按之濡與里熱證如心煩、口渴、小便黃赤等組成。治以瀉熱消痞。方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方中大黃瀉熱和胃,黃連瀉心胃之火,黃芩瀉中焦實火。并用麻沸湯漬,取其氣之輕揚,以清上部無形之熱。與之相比,附子瀉心湯證病機為胃熱氣滯,兼有衛(wèi)陽不固。主證除熱痞之心下痞,按之濡,心煩口渴等證外,又見衛(wèi)陽不固之惡寒汗出。治以瀉熱消痞,扶陽固表。方用附子瀉心湯。方用大黃、黃連、黃芩以沸水浸漬少頃,取其氣以清上部之邪熱,附子別煮取汁以扶陽固表10.參考答案: 傷寒論中吳茱萸湯有三條。 一為陽明虛寒“食谷欲嘔”(243),以其“得湯反劇者屬上焦”,辨陽明嘔吐有虛寒、熱實之不同。一為少陰陽虛陰盛,寒濁犯胃“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309), 一為厥陰病肝寒犯胃所致“干嘔吐涎沫,頭痛”(378)。 三條雖述證不盡相同,但陰寒內盛,濁陰上逆的病機卻一致,故可異病同治,均用吳茱萸湯溫胃散寒降濁。11.參考答案: 少陽為樞、居于半表半里之位,其病容易發(fā)生兼挾。少陽病之兼證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兼太陽病表證:少陽外鄰太陽之表,且其病邪亦可由太陽傳變而來,故兩經證候常有兼挾。如146條“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湯主之?!痹谕飧酗L寒數日之后,邪入少陽出現有微嘔、心下支結,且發(fā)熱惡寒、肢節(jié)煩疼等表證仍在,故用柴胡桂枝湯和解發(fā)表兼施、表里雙解。另外在96條小柴胡湯加減法云:“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三兩,溫覆取微汗愈?!痹诘湫蜕訇栕C基礎上,口不渴而身有微熱者,是太陽表邪未盡而少陽證已成。因病情偏于少陽,故用小柴胡湯減人參,加桂枝,且溫覆取微汗以解表。 ②兼陽明病里證:少陽居半表半里之位,內近陽明之里,故少陽病可兼陽明里證。少陽兼陽明里證又有以下幾個方證: 大柴胡湯證:原文103、136、165等條。若臨床見往來寒熱,胸脋苦滿,郁郁微煩、嘔吐不止、心下急迫或痞硬,不大便或下利,舌紅苔黃,脈弦數等。此為少陽郁熱兼陽明里實之較重證,治以大柴胡湯和解少陽,通下陽明里實。 柴胡加芒硝湯證:原文103條。若少陽兼陽明里實誤用丸藥攻下后,大便雖呈“微利”,但燥熱結實未除,少陽樞機仍不暢利,“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fā)潮熱”等癥不解。此為少陽兼陽明里實之輕證,因誤下正氣已虛,故先用小柴胡湯和解;仍不愈者,再以柴胡加芒硝湯和解少陽,瀉熱去實。 黃芩湯證及黃芩加半夏生姜湯證:原文172條。少陽郁火較重,內迫陽明大腸而見下利等癥,治當以黃芩湯清熱止利;若又兼少陽邪熱迫于陽明胃腑而嘔者,則以上方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嘔,即為黃芩加半夏生姜湯。另外還有229、230條,首冠“陽明病”,而治療用小柴胡湯,皆屬少陽兼陽明而以少陽病為主者。 ③兼水飲內結證:原文147條。少陽相火內郁,樞機不利,即可致三焦決瀆失職而兼見水飲內停,亦可因脾虛中寒而罹患此證。臨床見往來寒熱、心煩口苦、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等。此屬少陽兼水飲內結證,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和解少陽,溫化水飲。 ④兼心神逆亂證:原文107條。表證誤下,損傷正氣,邪入少陽,膽火內郁,彌漫三焦,擾亂心神。臨床出現胸滿苦滿、心煩心悸、警惕譫語、小便不利、一身盡重、不可轉側等癥。此屬少陽郁火內盛,彌漫三焦內外,心神逆亂,虛實并見。治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和解少陽,通陽瀉熱,重鎮(zhèn)安神。12.參考答案: 形容熱輕淺13.參考答案: 《傷寒論》中太陰兼太陽表證者屬表里同病,主要有以下三個證型: ①太陰兼太陽而偏表者:原文276條“太陰病,脈浮者,可發(fā)汗,宜桂枝湯。”平素脾陽虛弱,具有納差,脘腹脹滿,便溏等里癥;復感風寒后,又出現了惡風寒發(fā)熱,頭痛,汗出,脈浮等表證。此即太陰與太陽同病而病偏太陽。蓋太陰病屬里證,若以太陰病為主者,其脈當沉而緩弱;今脈反浮者,提示太陰里虛不甚,正氣尚能達表抗邪,其病勢向外,故以太陽表證為主。遵表里先后緩急治則,當以解表法治之,方宜桂枝湯。 ②太陰兼太陽而偏里者:原文102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碧杺酰斠姁汉l(fā)熱,頭身疼痛等癥;今卻又見心中悸而煩,則知此非單純表證而兼有里證。在表證之初,未曾誤治,卻出現少陰心經里證,分析病機與素體脾虛,氣血化源不足有關。蓋太陽與少陰互為表里,太陽為外衛(wèi),心主為宮城。在少陰里虛的前提下,太陽表邪易于內陷,里虛邪擾,故致此證。此屬表里同病而偏于里,故治療不可攻表,當以治里為主。雖證見少陰心經,卻宜建中補脾,益氣血生化之源,以安內以攘外,方用小建中湯。 ③太陰兼太陽而需表里雙解者:原文163條“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碧柌”碜C,法當發(fā)汗解表。醫(yī)者失察,屢用苦寒攻下,是屬誤治。誤下之后不僅表邪不除,而且損傷脾陽,而致此證。脾虛中寒,寒濕內盛,故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表證仍在,故發(fā)熱惡寒。外有表證之發(fā)熱,里有虛寒之下利,故謂之“協熱而利”。此乃表里同病,治宜表里雙解,用桂枝人參湯溫中解表。桂枝人參湯即人參湯加桂枝而成,人參湯亦即理中湯。理中湯溫中散寒,健脾止利;桂枝既解肌祛風散表邪,又助干姜溫陽散寒。此方雖屬表里雙解,但仍側重于溫脾散寒。14.參考答案: 里熱但不甚實,雖有結滯,大便常未至堅硬者,用調胃承氣湯,以瀉熱和胃,如實熱在胃,心煩者胃氣不和譫語者,胃實燥熱腹脹滿者,蒸蒸發(fā)熱者,方用大黃瀉熱開結推陳致新,重用芒硝意在瀉熱,炙甘草甘平和中,顧護胃氣。里熱不甚但也成實,大便硬未至潮熱者,用小承氣湯以瀉熱通便,行氣導滯。如大便硬而微煩,譫語,下后大便復硬而少者,方用大黃瀉熱去實推陳致新以蕩滌腸胃,厚樸行氣陳滿,枳實行氣破結。熱甚而實,大便硬,發(fā)潮熱者,或燥屎已成者,用大承氣湯攻下熱實,蕩滌燥屎,可見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譫語,方中大黃瀉熱蕩實,芒硝瀉熱軟堅潤燥,厚樸枳實行氣破滯開結15.參考答案: 梔子豉湯證、柴胡桂枝干姜湯證、陽微結證、陽明熱入血室之證、大陷胸湯證、茵陳蒿湯證、太陽火逆證16.參考答案: 少陰病是六經病證發(fā)展過程中后期的危重階段。其病位在里,以心腎虛衰,水火不交為基本病機;以脈微細,但欲寐為脈證特點。 少陰為水火之臟,故少陰病本證,隨患者的體質差異和病邪性質的不同,則有寒化證和熱化證之異。若少陰火衰(素體少陰陽氣虧虛),而感受邪氣,則火衰不能制水,病從寒化,而成為少陰心腎陽虛,陰寒內盛的寒化證。臨床以無熱畏寒,精神萎靡,身蜷而臥,下利清谷、自利而渴,小便清長,甚則四肢厥逆,舌淡苔白,脈沉微等為辨證要點。寒化證以扶陽抑陰,回陽救逆為治療大法,四逆湯是代表方劑,也可配合使用溫灸療法,而禁用發(fā)汗、攻下等其他治法。 若少陰水虧(素體心腎陰血虧虛,)而感受邪氣,則水虧不能制火,病從熱化,而成為少陰水虧火旺,虛火內熾,心腎不交的熱化證。臨床以心中煩,不得眠,口燥咽痛,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為辨證要點。 熱化證以滋陰清熱降火為治療大法,以黃連阿膠湯為代表方劑。總之,少陰熱化證只宜清補,禁用發(fā)汗、攻下等其他治法。 少陰病的本證雖有寒化、熱化之異,但以陽衰陰盛的寒化證為主。故一般說少陰病的性質多屬虛、屬寒、屬陰,以全身性虛寒證為主要特征。17.參考答案: 《傷寒論》指出陽明病下法禁例主要有: ①傷寒嘔多,病在胃腑,病勢向上者禁用攻下。見于204條?!皣I多”指嘔吐頻繁?!坝嘘柮髯C”,有三種情況:其一,太陽陽明兼病,太陽之邪未解,內干陽明胃腑,因而嘔吐者,當以解表為主,兼以和胃降逆。例如33條葛根加半夏生姜湯證。其二指陽明里熱,壅聚于胃脘,胃氣上逆所致。其三指少陽陽明兼病,邪干胃腑,因而嘔多。例如103條大柴胡湯證。上述三種情況病位偏高、病勢向上,而非腸腑燥結里實,故皆不可單純攻下。 ②陽明病,病位偏上,心下硬滿者禁下。見于205條。陰明病可攻下之證,為燥熱結實于腸,而腑氣不通。臨床以腹?jié)M硬痛或繞臍痛拒按、不大便,潮熱譫語等為特征。今雖為陽明病,但僅見心下硬滿,且無腹部見癥,說明其病位偏上,為無形邪熱壅滯胃脘,而非有形燥結阻滯在腸故不可攻下。 ③陽明病,經熱而滿面通紅者禁下。見于206條。陽明病滿面通紅,是無形邪熱熾盛于陽明經表所致。此時陽明邪熱雖盛,但腑實未成,治宜用清法,禁用攻下之法。若誤用攻下,必會損傷脾胃,亦使邪熱內陷,造成變證。 ④三陽合病而表邪未解,里實未成者禁下。見于189條。本條雖冠“陽明中風”,而從癥狀來看,實為三陽合病。如“發(fā)熱惡寒,脈浮而緊”,是太陽表邪未解;“口苦咽干”,是邪在少陽,膽火上炎;“腹?jié)M微喘”,是邪犯陽明,熱壅氣滯。本證腹?jié)M微喘,雖為陽明里證表現,但無潮熱、譫語、不大便等癥,說明里熱不盛,腑實未成,況且表證未罷,少陽證又在,故不可下。若誤用下法,則表邪內陷,中焦氣機不暢,而使腹?jié)M加重,津液耗損則小便難也。 ⑤陽明病,胃中虛冷者禁下。見于194條。陽明病,不能食,有胃中虛冷與熱結腑實之別。陽明腑實之不能食,必伴見潮熱、譫語、腹?jié)M痛、不大便等癥,自宜用承氣湯攻下;而今之不能食,則因“胃中虛冷故也”,治宜溫中健脾,而不可苦寒攻下。 上述禁下諸證,僅屬舉例而言,實際不限于此五種。概言之,苦寒攻下法僅適用于陽明腑實證而正氣不虛者,凡不屬于陽明腑實證者,皆不可攻下。18.參考答案: 證候名。藏亦作臟。指由臟氣虛衰,陰寒凝結,氣血阻滯而形成的病證19.參考答案: 指神志惑模糊,心中慌亂不安20.參考答案: “傷寒學”是以中醫(yī)經典著作《傷寒論》以及歷代醫(yī)家研究與發(fā)展《傷寒論》的學術成就為研究對象,以六經辨證理論體系的內涵、外延與理法方藥綜合運用的基本規(guī)律為主要研究內容,以提高臨床辨證論治水平與臨床療效為最終目的的一門學科。 確立“傷寒學”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本學科以六經辨證理論體系的內涵、外延,理法方藥綜合運用的基本規(guī)律為主要研究內容,這無疑是中醫(yī)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 其次,本學科有近一千八百年連續(xù)不斷的學術研究與發(fā)展史,而到明清之際,就已有學術流派的形成。雖然學者對學術流派的劃分有不同的看法,但在這一學術領域中存在著許多不同流派的觀點卻是一致的。 其三,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日本、朝鮮、韓國,都有一些執(zhí)著的研究者,對《傷寒論》研究取得了不可忽視的研究成果。本學科的研究領域,除《傷寒論》的學術思想和學術價值之外,尚包括其成書背景、版本流傳、學術沿革,以及歷代注家研究《傷寒論》的方法、成就、時代特征等,這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 第四,《傷寒論》作為第一部融理法方藥為一體的辨證論治的專著,在中醫(yī)學術發(fā)展史上具有奠定中醫(yī)臨床發(fā)展基礎的重要作用,其影響不僅遍及中醫(yī)臨床各科,而且還涉及到中醫(yī)學基礎理論、中藥學、中醫(yī)診斷學、方劑學等學科,其在中醫(yī)藥學術領域中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由此可見,對《傷寒論》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連續(xù)不斷的學術發(fā)展史,眾多的學術流派,大批的研究人員,大量的研究文獻,研究對象明確,研究范圍清楚,是中醫(yī)諸多學科的基礎,在中醫(yī)學術領域有著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極其重要的價值和學術地位?!秱摗愤@一學術領域,已由一部著作逐漸發(fā)展為一個具有豐富研究內容的獨立學科。當前提出傷寒學的概念不僅具有嚴格的科學依據,也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21.參考答案: 傷寒病二經或三經同時受邪,起病即同時出現各經主癥。見《傷寒論》?!毒霸廊珪洹罚骸昂喜≌?,乃兩經三經同病也。如初起發(fā)熱、惡寒、頭痛者,此太陽之證,而更兼不眠,即太陽陽明合病也;若兼嘔惡,即太陽少陽合病也,若發(fā)熱不眠嘔惡者,即陽明少陽合病也,若三者俱全,便是三陽合病?!币詢山浕蛉浺粫r并受,見證齊發(fā),無先后之不齊,故謂之合病(《傷寒溯源集·合病并病總論》)。合病多見于三陽經,陰經與陽經亦可見合病?!夺t(y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辨合病并病脈證并治》:“如太陽病脈反沉,少陰病反發(fā)熱,是少陰太陽合病也。”22.參考答案: “急溫之”關鍵在于病入少陰,涉及人體根本,每每亡陽迅速,死證頗多,所以少陰之治貴在及早。脈沉顯示了陽虛征兆,故即當急溫,以防亡陽之變。若此時延誤施治,導致病重治難,體現了中醫(yī)“治未病”的預防治療學思想。23.參考答案: 燥熱實邪內結是陽明腑實證的基本病機。故燥屎否已成就是辨別陽明腑實證的重要依據。概括《傷寒論》有關內容,張仲景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分析陽明病燥屎是否已成: ①日晡潮熱:日晡所發(fā)潮熱是陽明腑實證的典型熱型。提示邪熱入里,與腸中宿食糟粕搏結,燥屎已成,即可應用承氣湯攻下。例如104條云:“潮熱者實也”;208條曰:“有潮熱者……可攻里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212條“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發(fā)潮熱……大承氣湯主之?!?②譫語:譫語是患者神志不清時的語言錯亂,表現為語無倫次,胡言亂語,聲高氣粗。多由燥實內結,腑氣不通,濁熱擾心所致,故210條曰:“實則譫語”。張仲景往往將譫語作為燥屎已成的標志之一,作為應用承氣湯攻下的依據。例如213條“大便必鞕,鞕則讝語”;217條“讝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下之愈,宜大承氣湯?!?12條“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發(fā)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但發(fā)讝語者,大承氣湯主之?!?③手足濈然汗出:“汗自出”是陽明經證、腑證的共同外證。然而在陽明經熱證時,由于邪熱熾盛于內外,故表現為全身大汗;陽明腑實證時,由于邪熱與糟粕搏結,且津傷化燥,汗源匱乏,故僅見“手足漐漐汗出”(220條)。張仲景亦將手足濈然汗作為陽明燥屎已成及可以應用承氣湯攻下的標志。208條“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 ④腹?jié)M硬痛不減:燥實內結,腑氣不通,濁熱內壅是陽明腑實的基本病機。故腹大滿、腹?jié)M硬痛、繞臍痛則是陽明腑實的腹部征象。其燥屎不去,腑氣未通,則腹?jié)M難以減輕。因此,張仲景亦把“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作為陽明腑實已成的辨證要點。例如255條“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⑤不能食:胃主受納水谷,大腸主傳導糟粕。陽明胃腸的功能以通降下行為順,大腸通降傳導正常,胃則受納能食。陽明腑實證時,由于腸中燥屎阻滯,腸腑不通,胃氣壅塞而受納無權故不能食。因此張仲景亦將不能食作為陽明燥屎已成的標志。如215條“陽明病,讝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氣湯下之?!?⑥小便利數:在《傷寒論》中,把小便利數亦作為燥屎已成的辨證要點。如105條“若小便利者,大便當鞕”;250條“小便數,大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251條“若不大便六七日,……須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蓋在陽明腑實證時,燥熱邪氣逼迫津液偏滲膀胱,胃腸津液竭乏則燥結,大便自然結硬,此時方可應用承氣湯攻下。 這里提到的日晡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腹?jié)M硬痛不減、不能食、小便利數等僅是陽明腑實證燥屎已成的幾個主要辨證要點,在臨床辨證時要綜合考慮。例如陽明病經證、腑實證皆可見譫語;“不能食”,是以譫語、潮熱、腹?jié)M痛、不大便等為前提的,并非所有的不能食,都屬陽明腑實證。24.參考答案: 息指呼吸,息高是指吸氣不能下達,呼吸淺表,為腎不納氣的表現25.參考答案: 少陰病篇下利證共有八種: ①腎陽虛衰,陰寒內盛之下利,治以四逆湯; ②陰寒內盛,格陽于外之下利,治以通脈四逆湯; ③陰寒內盛,格陽于上之下利,治以白通湯; ④陽脫陰竭,寒熱格拒之下利,治以白通加豬膽汁湯; ⑤腎陽虧虛,水氣泛濫之下利,治以真武湯; ⑥脾腎陽虛,寒濕凝滯,滑脫不禁之下利,治以桃花湯; ⑦少陰熱化,陰虛水熱互結之下利,治以豬苓湯; ⑧熱結旁流,火熾津枯之下利,治以大承氣湯。26.參考答案: 厥,是指手足逆冷;熱,是指手足溫暖和身體發(fā)熱;勝,就是勝利;復,是指恢復。陰寒勝則逆冷,陽氣回復則發(fā)熱。厥熱勝復具體表現為四肢逆冷與手足溫暖、全身發(fā)熱交替出現。厥熱勝復不是獨立的病證,而是厥陰病陽衰陰盛寒厥病變過程中陰陽消長,邪正進退的外在反映。通過厥熱勝復這一現象,可以測知體內陰陽的盛衰、邪正之消長,從而進一步判斷疾病的轉歸預后。 在《傷寒論?厥陰病》篇,論及厥熱勝復的原文有331、332、334、335、336、341、342、343等條,以厥熱勝復作為判斷厥陰寒證病情進退的重要依據。故了解厥熱勝復的機理,掌握辨析方法對于判斷疾病的預后、轉歸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張仲景主要從厥、熱出現的先后,持續(xù)時間的長短來辨厥熱勝復。概括起來有如下幾種情況: ①首先以厥、熱出現之先后辨:先熱后厥,為陽衰陰勝,主病進(如332);先厥后熱,為陽復陰退,主病退(如331、334條);若熱而復厥,乃陽復不及,仍為陰勝,主病進(如331)。 ②其次以厥、熱持續(xù)時間之長短辨:如果厥熱相等或熱稍多于厥,為陽復陰退,正能勝邪,主病退及向愈(如332、336、341條);厥多熱少,為陰寒盛而陽氣衰,正難勝邪,主病進及惡化(332、342條);熱多厥少,厥回而熱不去,為陽復太過,化為邪熱,主陰證轉陽,則勢必產生陽熱變證(如身熱汗出,咽痛喉痹,下利便膿血,生癰膿等,如332、334、341條)。 ③最后還有但厥不熱者,則為純陰無陽,必死無疑。(如343、362條)。27.參考答案: 太陽中風主癥: ①發(fā)熱—風邪犯表,衛(wèi)陽浮盛,抗邪于外 ②汗出—衛(wèi)陽不固,營陰失護,弱而不守 ③惡風寒—邪擾衛(wèi)陽,衛(wèi)陽失其溫煦 ④鼻鳴—肺合皮毛,開竅于鼻,皮毛受邪,肺竅不利 ⑤干嘔—胃為衛(wèi)之源,表氣失和,衛(wèi)病干胃,胃氣上逆。病機:風邪束表,營衛(wèi)不和,衛(wèi)強營弱。治法: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方要桂枝湯)太陽傷寒主癥: ①頭痛、發(fā)熱、惡風—寒邪傷于肌表 ②身疼體痛骨節(jié)疼痛—寒凝經脈,經氣不利 ③無汗—寒性收引,衛(wèi)氣合而不開,汗孔閉塞 ④喘—肺合皮毛,表閉則肺氣不宣。病機:寒邪外束,衛(wèi)陽郁遏,營陽澀滯。 治法:開腠發(fā)汗,固肺平喘(方要麻黃湯)28.參考答案: 因陰寒內盛,虛陽上浮而出現兩顴潮紅,乃假熱之像29.參考答案: 陽明病的成因主要有二: 一是由他經傳來,如太陽病或少陽病失治,誤治,傷津耗液,病邪化燥成實或三陰病寒化證陽復太過而來; 二是陽明本經自病,燥熱中生而成。30.參考答案: 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狀態(tài)卷II一.參考題庫(共30題)1.陽浮而陰竭2.脈浮緩3.《傷寒論》六經病證的基本治則是什么?4.白飲5.試舉4種不同病機導致的煩躁癥,并分述它們的辨證要點及治法方要。6.清酒7.麻黃湯證與桂枝新加湯證皆有身疼痛,臨床應如何區(qū)別?8.試述真武湯證與附子湯證的證治異同9.熱痞證包括哪兩個方證?兩者有何異同?10.簡述小結胸湯的病機,主癥,治則,方藥組成?11.黃連阿膠湯證與梔子豉證有何異同?12.《傷寒論》陽虛水氣有哪些證候類型?分述各證的病機、證候、治法、方劑。13.《傷寒論》中少陰兼太陽表證有哪些證型?如何辨治?14.小青龍湯證中有“不渴”“或渴”“服湯已渴”其病機如何?15.筋惕肉瞤16.脾約17.太陰病的病機、典型證候、治法、代表方劑是什么?18.《傷寒論》中的熱利有哪些證型?說明各自的證候特點及治法、用方。19.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的組方意義是什么?20.口父咀21.赤石脂禹余糧湯、桂枝人參湯、葛根湯、葛根芩連湯、黃芩湯均治下利,如何區(qū)別運用?22.奔豚23.不了了24.五苓散、茯苓甘草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苓桂術甘湯、真武湯均可治水氣病,如何區(qū)別?25.消渴26.簡述小青龍湯證的證候、病機、治法及方藥?27.簡述大陷胸湯的病機,主癥,治法,方藥組成?28.簡述“合病”、“并病”的概念及二者的區(qū)別。29.試述少陽病提綱的意義。30.表里同病的治療原則有哪些?并各舉2例說明。卷II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 一指營衛(wèi),衛(wèi)氣浮盛,故稱陽??;營陰不足,故稱陰弱。一指脈象,輕按則浮,故稱陽??;重按見弱,故稱陰弱2.參考答案: 脈象松馳寬緩3.參考答案: “治則”是治療疾病遵循的總的原則,它是在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精神指導下,對臨床治療、立法、處方、用藥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原則?!秱摗妨洸∽C的基本治則可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①治病求本、本于陰陽?!秱摗防^承與發(fā)揚《內經》治病求本、本于陰陽的精神,對每一病癥,均遵照審證求因原則,辨其病因、病位、病性之陰陽,然后按照病因、病位、病性之陰陽屬性,確定一系列相應的治法。 ②祛邪扶正、分清主次:祛邪與扶正雖是治則的兩個方面,卻又是辨證的統一體,在具體應用時還須分清主次。一般而言,三陽病屬表、屬熱、屬實,正盛邪實為基本矛盾,故以祛邪為主。三陰病屬里、屬寒、屬虛,正虛邪戀為基本矛盾,故以扶正為主。但疾病是復雜的,治則也必須隨著病情而變化,祛邪之時勿忘扶正,扶正之時勿忘祛邪。至于何時祛邪?何時扶正?或以祛邪為主、或以扶正為主,當以病情的虛實狀況為根據。 ③調和陰陽、以平為期。六經病證無論是采取扶正還是祛邪,不管是正治還是反治,都以調和陰陽、以平為期為準則。 ④明確標本,分清緩急。病有標本,證有緩急,故治有先后。例如一般情況下重在治本,這是論治之大法;但在特殊情況下又要急則治其標,這是靈活之變法。先表后里為治療之常法,先里后表為治療之變法,表里同治為權宜之法??傊?,一切皆因人、因病而宜。 ⑤謹守病機,隨證治之?!坝^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雖是針對壞病提出的治則,但卻適用于各種疾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審證求因,抓住病機,確立治則,明確治法,選藥組方治療,集中體現了辨證論治的精神。4.參考答案: 白米飲,米湯5.參考答案: ①里熱郁滯,不得發(fā)散,如大青龍湯證,證見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方要: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棗、石膏。治宜辛溫解表發(fā)汗兼清里熱②心陽受損,心神不寧,如桂甘龍牡湯證,證見煩躁伴胸悶、心悸,治宜溫通心陽兼鎮(zhèn)心神。方要:桂枝、甘草、龍骨、牡蠣③誤下陰陽兩虛,如茯苓四逆湯證,證見煩躁伴無熱惡寒,四肢厥冷,但欲寐,脈微細,治宜回陽救逆,益氣安神。方要:附子、茯苓、人參、干姜、甘草④實熱,結聚,心神受擾,如大承氣湯證,證見發(fā)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煩躁,治宜峻下熱結,攻下燥屎。方要:大黃、芒硝、枳實、厚樸 【還有】梔子豉湯—虛煩,豬苓湯—心煩不得眠,吳茱萸湯—煩躁欲死,大柴胡湯—郁郁微煩,黃連阿膠湯—心中煩,不得臥,烏梅丸—時煩時靜6.參考答案: 米酒。釀酒未曾蒸餾的自然澄清液。7.參考答案: 麻黃湯證與桂枝新加湯證分別見于《傷寒論》第35條、62條,兩個方證雖然都有身體疼痛,但是二者的病因病機、性質各異,臨床表現不同,治法方藥有別。茲辨析如下: 麻黃湯證是典型的太陽傷寒表實證。其身體疼痛比較突出,表現為頭痛、身痛、腰痛、骨節(jié)疼痛,病機因風寒束表、太陽經氣不利所致,由“不通則痛”,屬實;且以太陽傷寒表證為主,當伴見惡風寒較甚、發(fā)熱,無汗而喘,脈浮而緊等;治療用麻黃湯發(fā)汗解表散寒為主,汗出邪去,經氣暢通則身體疼痛隨之而愈。 62條云“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惫鹬π录訙C的身體疼痛由太陽病發(fā)汗不當,損傷氣營,經肉失養(yǎng)所致,由“不榮則痛”,屬虛;臨床表現為身體筋肉酸困疼痛、且發(fā)生于太陽病發(fā)汗之后,可伴見惡風寒、汗出,脈沉遲無力等。治療用桂枝新加湯證調和營衛(wèi),益氣養(yǎng)營。此方即桂枝湯重用芍藥、生姜,加人參而成。8.參考答案: 真武湯主治太陽誤汗致少陽里虛,陽虛水冷證,以發(fā)熱、頭眩、身目閏動,心下悸、振振欲擗地為主癥,方中有炮附子辛熱壯腎陽,白術燥濕健脾,生姜宣散佐附子助陽,茯苓淡滲佐白術健脾,芍藥活血脈,利小便。 附子湯主治少陰病寒濕背惡寒,辨證要點是口中和,主癥背惡寒。方中炮附子溫經回陽,去濕止痛,配人參溫補元陽,扶正祛邪,配白術溫補脾陽,化濕止痛,佐茯苓健脾利濕,佐芍藥通絡止痛,共奏補陽化濕,溫經止痛之功。9.參考答案: 熱痞證包括大黃黃連瀉心湯證和附子瀉心湯證。兩者雖同屬熱痞,但大黃黃連瀉心湯證病機僅為胃熱氣滯,其主證是心下痞,按之濡與里熱證如心煩、口渴、小便黃赤等組成。治以瀉熱消痞。方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方中大黃瀉熱和胃,黃連瀉心胃之火,黃芩瀉中焦實火。并用麻沸湯漬,取其氣之輕揚,以清上部無形之熱。與之相比,附子瀉心湯證病機為胃熱氣滯,兼有衛(wèi)陽不固。主證除熱痞之心下痞,按之濡,心煩口渴等證外,又見衛(wèi)陽不固之惡寒汗出。治以瀉熱消痞,扶陽固表。方用附子瀉心湯。方用大黃、黃連、黃芩以沸水浸漬少頃,取其氣以清上部之邪熱,附子別煮取汁以扶陽固表。10.參考答案: ①病機:痰熱相結,病情較輕②主癥:正在心下—其病位局限,按之則痛—其邪結尚淺,脈浮主熱盛,滑主痰雍,以脈測證,當屬痰熱互結③方要:小陷胸湯黃連苦寒清熱,半夏祛痰開結,栝樓清熱化痰,寬胸散結④治則:清熱滌痰開結11.參考答案: 黃連阿膠湯證、梔子豉湯證皆屬熱證,都可見熱擾心神不安之心中煩,不得眠(臥),舌紅,脈數等癥;治療都屬清熱法。但二證的病因病機、臨床特征不同,治法、用藥各異。辨析如下: ①黃連阿膠湯證:見于303條。多由素體心腎陰虛,邪入少陰傷陰化熱,或患陽熱病傷耗少陰陰精所致。腎水下虧,水火不濟,而少陰陰虛火旺,心腎不交是其病機。臨床以心中煩,不得臥(眠),咽干口燥,手足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為辨證要點。故治用黃連阿膠湯滋陰降火,交通心腎。藥用黃連、黃芩苦寒瀉有余,清降上亢之心火,使火降神安則心煩自止;阿膠、雞子黃、芍藥補不足,滋補腎水;共奏清瀉心火,滋補腎水,交通心腎,除煩安神之效。 ②梔子豉湯證:見于76~78、221、228、375條。多由表證失治誤治、邪氣化熱入里郁于胸膈,或陽明無形之熱邪內郁胸膈,或熱利后余熱未盡、留擾胸膈所致??傊?,以無形之熱邪郁擾胸膈為病機。臨床以虛煩不得眠,劇者必心中懊惱,反復顛倒,胸中窒,心中結痛,身熱,舌苔黃,脈數等為辨證要點。故治用梔子豉湯清宣郁熱。此方藥僅兩味,梔子苦寒體輕上浮,既清透心肺胸膈之熱,解郁除煩,又清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為君藥;豆豉味薄氣寒,既透表宣郁解熱,又和降胃氣,助梔子之用,為臣藥。兩藥相配,清中有宣,宣中有降,共奏清宣胸膈郁熱之效,使熱清郁伸,則心煩自除。12.參考答案: 《傷寒論》中比較典型的陽虛水氣證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①心陽虛,水停下焦證:見于65條。由太陽病誤治損傷心陽,失于溫煦,寒水停于下焦所致。臨床以臍下動悸,欲作奔豚,伴心悸氣短,小便不利,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潤等為辨證要點。治療用茯苓 桂枝甘草大棗湯溫通心陽,化氣利水。 ②脾陽虛弱,水飲內停證:見于67條。由于太陽病失治誤治,損傷脾陽,溫運失司,則水飲內停所致。臨床以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或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沉而緊等為辨證要點。治療用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溫陽健脾化飲利水。 ③胃陽虛弱,飲停中焦證:見于356條。由胃陽虛弱,飲水過多難以輸化,而水飲停蓄于胃中所致。臨床以手足厥冷,伴心下胃脘動悸不寧,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脈弦等為辨證要點。治用茯苓甘草湯,溫胃化飲,利水通陽。 ④腎陽虛弱,水飲內停證:見于82、316條。由太陽病發(fā)汗不當,損傷腎陽、或少陰腎陽虛弱,溫煦失司,水飲內停所致。臨床以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頭眩心悸,腹痛下利,身目閏動,振振欲擗地,或全身浮腫,舌淡苔白滑,脈沉微等為辨證要點。治療用真武湯溫腎陽,利水氣。13.參考答案: 少陰兼太陽表證又稱為“太少兩感”證,這是《傷寒論》表里同病的重要病變類型。然太少兩感證有輕重緩急之異,治法亦有先里后表,表里同治之別。概括《傷寒論》太少兩感證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太少兩感初病,表證較重者:見于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碧賰筛谐醯貌r,表證較重、里陽雖虛而尚輕者,則當表里雙解。予麻黃細辛附子湯溫經助陽,發(fā)汗解表。 ②太少兩感病久,表里證較緩者:見于302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fā)汗。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fā)汗也”。太少兩感,病程稍久,表證較緩,里陽雖虛但尚無明顯里證者,仍應表里雙解。予麻黃附子甘草湯溫經助陽,微汗解表。 ③太少兩感,里證較重者:見于364條“下利清谷,不可攻”;372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四逆湯,攻表桂枝湯?!鄙訇幚镪柼撍?,復感外邪,而出現身體疼痛,下利清谷,或手足厥逆等癥,則當先里后表。溫里宜四逆湯,解表宜桂枝湯。 ④太少兩感證,曾服表里雙解劑而不瘥者,是病勢偏里,里虛較重,則當先溫其里,宜用四逆湯。如原文92條:“病發(fā)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者,當救其里,宜四逆湯?!?麻黃細辛附子湯證、麻黃附子甘草湯證都是陽虛外之表實證,屬典型的太少兩感證。論中尚有太陽病誤治以后,損失里陽,表證不罷者,從病機來看,雖屬陽虛兼表證,但一般不作太少兩感證對待。例如20條陽虛兼表虛的桂枝加附子湯證。14.參考答案: “或渴”因水飲內停,正津不布“不渴”則因水飲未阻遏正津上達“服湯已渴”屬水飲初化,津液一時不足,可有短暫口渴,這種口渴是水飲得溫化,病向愈之征,并非傷津,勿需治療15.參考答案: 指筋肉動16.參考答案: 脾之轉輸功能為胃熱所約束,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以致腸燥便結者17.參考答案: 太陰病是六經病證中期的虛寒證階段,亦是邪氣波及三陰的初始階段。太陰病以脾陽虛弱,寒濕內盛為基本病機,屬中焦虛寒證。 綜合原文273條“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277條“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280條“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xù)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笨芍幉〉牡湫妥C候治法、代表方劑及治療用藥禁忌。其典型證候為腹?jié)M而吐,食不下,時腹自痛,自利益甚,口淡不渴,手足自溫,舌淡苔白,脈緩弱等。其病機為“臟有寒”,即脾陽虛弱,寒濕內盛。其治法是“當溫之”,即溫中散寒,健脾燥濕;方宜“四逆輩”,即包括理中湯、四逆湯類溫里散寒劑。禁用苦寒攻下,慎用寒涼陰柔之品。若誤施攻下,則脾陽更虛,寒濕壅滯更甚,必致“胸下結硬”等變證。18.參考答案: 《傷寒論》中熱利包括以下四種證型: ①表里皆熱下利34條“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表證未解而誤下,邪氣化熱,邪熱下迫腸道,致大腸傳導失職而下利。臨床以利下稀黃臭穢,暴注下迫,肛門灼熱,小便短赤,喘而汗出,發(fā)熱,舌紅苔黃,脈急促或數等為辨證要點。表里皆熱,且以里熱下利為主。藥用葛根芩連湯清熱止利,兼以解表。 ②少陽邪熱內迫下利:172條“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北緱l病無太陽之證而偏重于少陽.為少陽邪熱內迫陽明,逼液下趨,使腸道傳導失司而下利,屬里熱下利.治用黃芩湯,清熱堅陰,里熱清而陰氣得復,陽熱自解,利亦止也。 ③厥陰毒熱下利371條“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73條“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贝藢儇赎幎緹醿仁?,下迫大腸所致。臨床以利下膿血粘液,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身熱,口渴多飲,口渴,舌紅苔黃,脈弦數等為辨證要點。治療用白頭翁湯清熱解毒,涼肝止利。 ④熱結旁流下利又有以下三個方證: 大柴胡湯證165條“傷寒,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贝藢偕訇柲懟饍葻耄骊柮骼飳?,熱邪迫津下泄之熱結旁流。治療用大柴胡湯和解少陽,通下里實,通因通用。 小承氣湯證374條“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陽明燥熱實邪內結,燥熱內盛迫津下泄而下利。然下者自下,結者在結,實邪不去,下利難止。故仍須與小承氣湯方攻下里實,通因通用。 大承氣湯證256條“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42條“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21條,“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氣湯”。19.參考答案: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是由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組成,用于霍亂病陽亡陰竭之證。方取通脈四逆湯破陰回陽救逆,加豬膽汁苦寒性潤, 一則借其寒性,引姜附之熱藥入陰,以免盛陰對辛熱藥物格拒不受,取“甚者從之”之意; 二則借其潤燥滋陰之功,以補充吐下后傷陰之虛竭; 三則制約姜附辛熱傷陰燥血之弊。此即所謂益陰和陽之法??梢?,通脈四逆湯中加豬膽汁后,使該方具有了回陽救逆,益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