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嚴羽《滄浪詩話》研究一、本文概述《滄浪詩話》是南宋詩論家嚴羽所著的一部詩歌理論專著,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通過深入研究和分析《滄浪詩話》的主要內容和理論觀點,旨在揭示嚴羽的詩歌理論體系及其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首先對《滄浪詩話》的成書背景進行了梳理,包括嚴羽的生平和學術背景,以及南宋時期的文化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文章對《滄浪詩話》的主要理論觀點進行了概括,包括嚴羽對詩歌本質、創(chuàng)作方法、批評標準等方面的論述。接著,文章對嚴羽的詩歌理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評價。一方面,文章肯定了嚴羽在詩歌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性和獨特性,如他提出的“妙悟”說、“興趣”說等,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和批評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文章也指出了嚴羽理論中的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處,如他對詩歌形式的過分強調、對前人理論的簡單否定等。文章將嚴羽的詩歌理論置于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大背景下進行了考察,探討了其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文章也指出了《滄浪詩話》研究在當前學術研究中的價值和意義,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嚴羽及其詩歌理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二、《滄浪詩話》的文學理論觀點嚴羽的《滄浪詩話》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這部詩話不僅是對前人詩論的一次系統(tǒng)總結,更是嚴羽個人獨特文學理論觀點的集中體現(xiàn)。在《滄浪詩話》中,嚴羽提出了許多具有深遠影響的文學理論觀點,這些觀點至今仍然對我們的文學研究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著重要的啟示。嚴羽強調詩歌創(chuàng)作應追求“興趣”和“妙悟”。他認為,詩歌的本質在于表達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而這種情感和思考必須是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法和構思來呈現(xiàn)的。嚴羽所說的“興趣”,指的是詩歌中那種能夠引發(fā)讀者共鳴、讓人回味無窮的藝術魅力。而“妙悟”則是指詩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詩歌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獨特領悟。這種“興趣”和“妙悟”的追求,體現(xiàn)了嚴羽對詩歌藝術的高度重視和深刻認識。嚴羽在《滄浪詩話》中還提出了“別材別趣”的文學理論觀點。他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需要一種特殊的才能和情趣,這種才能和情趣是與一般的學問和見識不同的。這種“別材別趣”的觀點,強調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也表明了嚴羽對詩歌藝術的獨特理解和尊重。嚴羽還在《滄浪詩話》中提出了“以盛唐為法”的文學主張。他認為,盛唐時期的詩歌代表了中國詩歌藝術的最高水平,因此后來的詩人應該以此為榜樣,學習盛唐詩歌的藝術精神和表現(xiàn)技巧。這種“以盛唐為法”的主張,不僅體現(xiàn)了嚴羽對盛唐詩歌的推崇和敬仰,也為后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和借鑒。嚴羽的《滄浪詩話》中的文學理論觀點體現(xiàn)了其對詩歌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這些觀點不僅在當時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而且對后世的文學研究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要的啟示和影響。通過對《滄浪詩話》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發(fā)展歷程和主要特點,也可以從中汲取寶貴的文學智慧和藝術靈感。三、《滄浪詩話》中的詩歌美學思想嚴羽的《滄浪詩話》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著作,更是一部深入探索詩歌美學思想的瑰寶。在這部分中,我們將詳細解析《滄浪詩話》所蘊含的詩歌美學思想,探討其對中國古代詩歌理論及創(chuàng)作的影響。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提出了“妙悟”說,這是其詩歌美學思想的核心。他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和欣賞都需要一種特殊的悟性,即“妙悟”。這種悟性并非后天習得,而是先天具備的,是心靈與宇宙合一的境界。通過“妙悟”,詩人能夠洞察萬物的本質,捕捉到生活中的瞬間美感,從而創(chuàng)作出具有獨特韻味的詩歌。同時,嚴羽還強調了詩歌的“興趣”說。他認為,詩歌的魅力在于其能夠喚起讀者的興趣,這種興趣既來自于詩歌所描繪的景象,也來自于詩人所傳達的情感。只有具有“興趣”的詩歌,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嚴羽還提出了“以盛唐為法”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他認為,盛唐時期的詩歌代表了中國古代詩歌的最高水平,因此詩人應該以此為榜樣,學習其創(chuàng)作技巧和藝術風格。這種主張體現(xiàn)了嚴羽對詩歌傳統(tǒng)的尊重和對創(chuàng)新的追求。嚴羽的《滄浪詩話》中的詩歌美學思想具有深刻的內涵和獨特的價值。它不僅為中國古代詩歌理論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欣賞提供了寶貴的啟示。通過對《滄浪詩話》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美學特質和創(chuàng)作規(guī)律,為當代詩歌的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四、《滄浪詩話》的批評實踐與影響嚴羽的《滄浪詩話》不僅是中國古代詩歌理論的重要篇章,更在批評實踐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部詩話以其獨特的批評視角、批評方法和批評態(tài)度,推動了宋代及以后詩歌批評的發(fā)展,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鑒賞產(chǎn)生了重要的啟示。在批評實踐上,《滄浪詩話》強調了對詩歌本體的認識。嚴羽提出“妙悟”說,認為詩歌的本質在于詩人的心靈體悟,而非簡單的模仿或技巧堆砌。這種對詩歌本體的認識,引導了批評者關注詩歌的內在韻味與意境,而非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詞句形式上。這種批評實踐不僅影響了當時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為后世的詩歌批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同時,《滄浪詩話》的批評方法也具有創(chuàng)新性。嚴羽提出了“以盛唐為法”的批評標準,強調了對唐代詩歌的繼承與發(fā)展。這種批評方法不僅推動了宋代詩歌的繁榮,也為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通過對盛唐詩歌的研究與模仿,宋代的詩人們不僅繼承了唐代詩歌的精髓,更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宋代詩歌風格?!稖胬嗽娫挕返呐u態(tài)度也體現(xiàn)了其獨特的批評理念。嚴羽在詩話中多次強調了對詩歌的熱愛與尊重,認為詩歌是心靈的抒發(fā)與表達,而非簡單的娛樂工具。這種批評態(tài)度不僅引導了批評者以更為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詩歌創(chuàng)作與鑒賞,也為后世的詩歌批評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滄浪詩話》的批評實踐與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其獨特的批評視角、批評方法和批評態(tài)度上,更體現(xiàn)在其對宋代及以后詩歌批評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上。這部詩話不僅是中國古代詩歌理論的重要篇章,更是中國古代詩歌批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五、結論《滄浪詩話》作為嚴羽的杰出詩論著作,不僅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通過對《滄浪詩話》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嚴羽的詩歌觀念和審美理想,以及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獨特見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提出的“妙悟”和“興趣”等核心理論,不僅是對前人詩論的總結和發(fā)展,更是他對詩歌藝術本質的獨特認識。他強調詩歌創(chuàng)作應追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境界,即超越邏輯和語言的束縛,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這種對詩歌藝術的深刻理解,使得嚴羽的詩歌理論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性。同時,《滄浪詩話》中的詩歌批評標準和鑒賞方法,也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啟示。嚴羽提倡的“以盛唐為法”的詩歌創(chuàng)作原則,強調了詩歌創(chuàng)作應追求自然、真摯、高遠的藝術境界。這種對詩歌藝術的高度要求,不僅有利于提升詩人的創(chuàng)作水平,也有助于引導讀者更好地欣賞和理解詩歌?!稖胬嗽娫挕分械脑姼枋酚^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嚴羽對詩歌發(fā)展的歷史脈絡進行了梳理和評價,他認為詩歌的發(fā)展應順應自然、遵循規(guī)律,不應過分追求新奇和怪異。這種對詩歌歷史的客觀認識,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傳承和發(fā)展?!稖胬嗽娫挕纷鳛閲烙鸬脑姼枥碚摯碜鳎粌H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思考。通過對《滄浪詩話》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和內涵,也為現(xiàn)代詩歌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參考資料:《滄浪詩話》是一部南宋時期的詩歌理論著作,作者嚴羽以獨特的理論視角和見解,構建了一個龐大而完整的詩歌理論體系。嚴羽在《滄浪詩話》的開篇之作《詩辯》中,闡述了他對古今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問題的理解。他強調學詩的門徑、方法的重要性,提出了“入門須正,立志須高”的主張。他也批評了當時詩壇上存在的“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的現(xiàn)象,提倡詩歌創(chuàng)作應注重表達情感和體現(xiàn)藝術性。在《詩體》篇中,嚴羽專講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線索和輪廓,以及各個時期的詩歌風格和流派。他詳細地介紹了從《詩經(jīng)》到唐詩的各個歷史時期的詩歌特點,以及他所推崇的“盛唐詩歌”的風格和價值。再次,在《詩法》篇中,嚴羽深入探討了詩歌的作法和藝術特征。他提出,“作詩不過情、意二字”,并主張“以禪喻詩”,強調詩歌創(chuàng)作應從自然、社會生活中汲取靈感,通過形象的思維和感情的抒發(fā),達到“興趣”盎然的藝術效果?!对娫u》篇中,嚴羽則從時代風氣和個人風格方面對古今詩歌和詩人進行了評論。他以敏銳的眼光和獨到的見解,指出各個時期詩歌的優(yōu)劣,以及詩人個人風格的獨特之處。同時,他也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詩歌,彰顯了他的理論主張和價值取向?!犊甲C》篇是關于詩歌創(chuàng)作者和具體出處的辨析和考證。在這篇文字中,嚴羽通過對詩歌文字的細致考據(jù),證實了他的理論觀點和詩歌評價體系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在《滄浪詩話》中,嚴羽所提出的“別材”、“別趣”說,是針對宋詩的弊病而提出來的,也是他整個詩學理論的基本出發(fā)點。他認為,“別材”指的是詩歌創(chuàng)作要有特別的才能,不僅僅是靠書本學問就能寫好詩的;“別趣”則是指詩歌有特別的趣味,不是發(fā)發(fā)議論、講講道理就可以成為詩歌的。嚴羽把詩歌的藝術特點歸納為“興趣”二字,他最佩服的盛唐詩人之所以不可及,就在于他們“惟在興趣”。這一主張,既體現(xiàn)了他對詩歌本質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對盛唐詩歌藝術的崇高評價?!稖胬嗽娫挕肥且徊烤哂兄匾獌r值的詩歌理論著作,嚴羽在其中提出的許多理論觀點和主張,如“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禪喻詩”、“別材別趣”等,都成為了后世詩歌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的重要參考。這部著作系統(tǒng)性、理論性較強,不僅對古代詩歌的流變,尤其是唐詩和宋詩作了深入的探討和總結,而且對后來的“格調派”、“性靈派”、“神韻派”等詩派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后世的一些文學理論家如王夫之、葉燮、王國維等,都在借鑒其理論思維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稖胬嗽娫挕肥敲鞔鷷r期著名的詩歌理論著作,作者為當時的著名學者和詩人嚴羽。這部著作對明代詩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于研究明代詩歌的演進和變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滄浪詩話》明代接受的角度進行探討?!稖胬嗽娫挕穭?chuàng)作于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約在16世紀中葉。此時,明朝文化繁榮,詩歌創(chuàng)作尤為活躍。然而,隨著文學復古思潮的興起,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僵化和陳舊的批評也日益尖銳。《滄浪詩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稖胬嗽娫挕吩诿鞔杆賯鞑?,并得到了廣泛的接受和認可。許多著名文人紛紛響應,甚至掀起了一股“滄浪熱”。在明代的詩歌批評中,《滄浪詩話》被視為權威之作,對當時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強調詩歌的審美功能,主張以“興趣”為主導,追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境界。這一思想對明代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使當時的詩人更加注重詩歌的藝術性和審美性?!稖胬嗽娫挕返某霈F(xiàn)推動了文學復古思潮的發(fā)展。嚴羽在批評當時詩歌創(chuàng)作的弊端時,提倡學習古人,推崇傳統(tǒng),激發(fā)了明代文人對古代文化的熱情和興趣。這一思潮促使明代詩歌創(chuàng)作向著更為成熟和穩(wěn)健的方向發(fā)展?!稖胬嗽娫挕穼Φ赜蛟姼璧陌l(fā)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在明代的文學發(fā)展中,地域文化的特點逐漸凸顯出來。嚴羽的詩歌理論鼓勵詩人本地文化和歷史,挖掘地域特色,從而推動了地域詩歌的繁榮發(fā)展?!稖胬嗽娫挕返挠绊懮踔翝B透到了女性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嚴羽在理論中對女性詩歌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女性詩歌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價值。這一觀點對明代女性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使女性詩人在文壇上得到了更多的認可和?!稖胬嗽娫挕纷鳛槊鞔姼枥碚摰拇碜鳎瑢γ鞔姼璧难葸M和變革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強調詩歌的審美功能,推動了文學復古思潮的發(fā)展,促進了地域詩歌的繁榮,并影響了女性詩歌創(chuàng)作。這部著作所傳達的詩歌理念和審美觀念,成為了明代文人的精神支柱和指導原則,對明代文學的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研究《滄浪詩話》明代接受情況,對于理解明代詩歌發(fā)展的歷史背景、演變過程以及文化價值具有重要意義?!稖胬嗽娫挕肥悄纤卧娬摷覈烙饎?chuàng)作的詩歌理論著作,大約在紹定(1228—1233)前、至遲在淳祐(1241—1252)前成書。《滄浪詩話》共一卷。全書分為五部分:《詩辯》闡述古今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問題,論述學詩的門徑、方法;《詩體》專講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線索和輪廓,作家的風格和流派;《詩法》講詩歌作法和詩的藝術特征;《詩評》是從時代風氣和個人風格方面對古今詩歌和詩人的評論;《考證》是關于詩歌創(chuàng)作者和具體出處的辨析和考證。書后附《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是一篇答辯文字。全書系統(tǒng)性、理論性較強,以禪喻詩,提倡妙悟,論詩推崇盛唐,重視詩歌的藝術特征,反對宋詩的議論化、散文化傾向,提出“別材”“別趣”,將“興趣”視為詩歌的特質。《滄浪詩話》對古代詩歌的流變,尤其是唐詩和宋詩,作了深入的探討和總結,提出了詩歌藝術的美學特征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殊性,強調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形象思維和富于情感等特點,直接影響到后來的“格調派”“性靈派”“神韻派”等詩派。后世的一些文學理論家如王夫之、葉燮、王國維等,都在借鑒其理論思維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稖胬嗽娫挕啡珪帧对娹q》(一作《詩辨》)《詩體》《詩法》《詩評》《考證》五章,末附《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对娹q》為全書中心所在,主要展現(xiàn)作者有關學詩評詩的理論見解?!对婓w》臚列由先秦迄宋代以時、以人或以不同內容、句式等形成的各種詩歌體裁,且用小注簡略說明各體之名的含義,由此探討詩歌風格體制和流派演進變化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線索和輪廓?!对姺ā分甘境鯇W者作詩的一些基本技巧與方法。《詩評》品評《楚辭》以來各家詩作的優(yōu)劣等次,進一步闡明漢魏盛唐詩為“第一義”的理由,其中有許多驚人而又中肯的評價?!犊甲C》一篇,則主要是用鑒賞的手段對某些詩篇的作者、分段、異文、寫作年代等進行考辨,時而也反映了作者的文學思想。書末所附《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可視為此書的一篇自序,其中對撰述此書的原因及書中有關見解有頗為生動的闡釋。宋詩早期較多因襲唐人,中間變革唐風,晚期則又趨近唐調。大致說來,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詩歌創(chuàng)作,都還沒有擺脫對唐人的直接模仿。其間以白居易為效法對象的,有徐鉉、李昉、王禹偁等;以賈島為效法對象的,有寇準、魏野和九僧等;以李商隱為效法對象的,有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他們詩歌創(chuàng)作的成就不一,但都沒有超越唐人的范圍,缺乏創(chuàng)新。仁宗天圣(1023—1032)以后,詩壇上崛起了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等一批新人。他們不滿于當時流行詩體專尚文辭雕琢而氣格萎靡,在接受韓愈、孟郊一派散文化詩風影響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宋詩的新風貌。到神宗、哲宗時,更有王安石、蘇軾、黃庭堅三位詩人出來,與唐詩面貌迥然不同的新詩風至此形成。王安石的文學才能為政治業(yè)績所掩,詩歌的影響也不及蘇、黃二人。蘇軾的詩歌重才氣,任天分,筆意放縱而不加檢束,成就雖高,后人卻難以追??;黃庭堅的詩歌則尚法度,用人工,字鍛句煉以形成一家的格律,便于人們效法、趨從。所以雖然時人以“蘇黃”并稱,但是后來宗奉黃庭堅的人超過了蘇軾,以致形成了一個很有影響的詩歌流派——“江西詩派”,由北宋后期一直延續(xù)到南宋末年,成為傳統(tǒng)所謂宋詩的正宗。以蘇、黃為代表的宋詩主流,突破了唐以前詩歌“吟詠情性”的傳統(tǒng),把許多原來不入詩的材料都寫入詩中,寫法上又往往采用散文化的敘述手法和結構形式,從而形成了拗峭生硬的格調。宋詩的變革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擴大了詩歌的題材和意境,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從多方面錘煉了詩歌的語言形式。但刻意走散文化的道路,也給宋詩帶來了一系列的弊病。宋人詩中好發(fā)議論,原本未必不佳,但總體來看,宋詩的議論化卻用過了頭。詩人們往往熱衷于滔滔不絕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以通篇的說理取代詩情畫意的表現(xiàn),導致詩歌寡情乏味。喜歡在詩中賣弄才學,搬用典故,是宋詩的又一種風氣。宋人用典常有自出新意的表現(xiàn),但用得過多過濫,造成文字堆砌和詩意艱澀的弊病,則是普遍的情形。宋人詩歌寫作中還有片面注重煉字琢句的傾向。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等人在這方面的弊病都還不嚴重,王安石始有此種傾向,至黃庭堅及江西派諸詩人,就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黃庭堅很講究句法,常把語句烹煉得省凈無余,盡量緊縮句子成分,刪除不必要的虛詞;又喜歡改變語法結構,顛倒詞序,取得句意曲折、文氣跌宕的效果。這些缺點還影響到了整個江西詩派。以蘇、黃為代表的詩風,既然有許多弊病,不免引起人們的不滿。北宋后期,已有人對他們提出責難,但只是一枝一節(jié)的評論。南宋以后,經(jīng)過靖康之變的刺激,有識之士開始用詩歌來揭示國家的危機,抒寫內心憤懣,于是愈加感到詩中發(fā)空論、琢弄文字的可厭。對于蘇、黃詩風的全面攻擊,就由張戒的《歲寒堂詩話》首發(fā)其端,此后對蘇、黃詩風的批評便多了起來,顯示了反傳統(tǒng)的共同趨勢。與此同時,詩人們在創(chuàng)作上也開始探索新的途徑。南宋初年的江西派詩人呂本中,為了補救當時詩作拘守法度、門徑狹窄的弊病,提出了“活法”的口號。稍后,號稱“南宋四大家”的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登上了詩壇。他們雖然創(chuàng)作成就很高,卻沒有明確標舉不同于江西派的學詩宗主,也就未能形成和江西派相對抗的詩歌流派。到南宋中葉,有稱作“永嘉四靈”的徐照、徐璣、翁卷、趙師秀四位詩人出來,提倡學習以賈島、姚合為代表的晚唐詩。他們的作品一反宋詩傳統(tǒng),不發(fā)議論,少用典故,也不崇尚文字的奇峭,專用白描手法寫眼前景、心頭事,又特別注重語言的精瑩和對仗的工整,力求傳達出一種靈秀清潤的風味。這對讀膩了江西詩的人來說,必然會引起新鮮的感受。再加上當時學者葉適為之鼓吹,于是一時紛紛效從,蔚然成風,形成晚唐派與江西派互相抗衡和代興的局面。但是,“四靈”的詩歌雖然在辭句的琢煉上有一定功力,而內容貧乏、氣局狹小卻是其致命傷。他們缺少充實的生活和豐富的情趣,光以鐫寫細物小景為能事,又不愛作古體詩和七言詩,專工五律,甚至全部精力只用在其中的一兩聯(lián)警句上。繼起的“江湖派”詩人,盡管所作不限于五律,用筆也比較放暢,而取材多瑣屑,氣格多卑弱,仍與“四靈”一脈相承?!八撵`”和“江湖派”既然都存在明顯的缺陷,也就未能給予殘存的江西派勢力以決定性打擊。江西與晚唐之爭,貫串了整個南宋后期的詩壇,嚴羽的《滄浪詩話》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產(chǎn)生的。其撰述目的,在于批駁宋詩發(fā)展中的某些不良傾向,尤其是當時盛行的江西詩派的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與方法,并且為后學作詩評詩提供一個作者自認為正確的門徑?!稖胬嗽娫挕诽岢隽恕耙远U喻詩”的批評方式和以“妙悟”為主導的創(chuàng)作論?!耙远U喻詩”并非由嚴羽首創(chuàng),北宋時韓駒就已有“詩道如佛法,當分大乘小乘,邪魔外道,惟知此者可以語此”(《陵陽室中語》)的說法。范溫《潛溪詩眼》亦云:“學者先以識為主,禪家所謂正法眼,直須具此眼目,方可入道。”嚴羽繼承了這一方法,并將其貫徹于《滄浪詩話》全書中?!对娹q》一章不僅點明“定詩之宗旨,且借禪喻詩”為此書論詩的基本原則,而且具體示范道:“禪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學者須從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義。若小乘禪,聲聞辟支果,皆非正也。論詩如論禪:漢魏晉與盛唐之詩,則第一義也。大歷以還之詩,則小乘禪也,已落第二義矣。晚唐之詩,則聲聞辟支果也。學漢魏晉與盛唐詩者,臨濟下也。學大歷以還之詩者,曹洞下也。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陽學力下韓退之遠甚,而其詩獨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為當行,乃為本色。然悟有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漢魏尚矣,不假悟也。謝靈運至盛唐諸公,透徹之悟也;他雖有悟者,皆非第一義也。”這一段示范,由于其中有明顯違背佛學基本概念處,如割裂本為一事的小乘與聲聞辟支,將本無軒輊的禪家臨濟、曹洞二宗分出優(yōu)劣,所以曾受到嚴厲批評。而若究嚴羽本意,不過在借禪為喻,告誡學詩者當取法盛唐以上,而勿隨南宋盛行的“永嘉四靈”專以晚唐為模本。同時考慮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直覺領悟的重要性,而這種領悟又較難用理性化的文字加以表述,所以也借禪家之悟為說,名之為詩的“妙悟”。只是嚴羽佛學功底不深,而又欲借南宋禪悅之風以暢其詩學,故論證難免不甚貼切。至于“妙悟”能力的獲得,《詩辯》說:“工夫須從上做下,不可從下做上。先須熟讀楚辭,朝夕諷詠,以為之本;及讀古詩十九首、樂府四篇,李陵、蘇武、漢魏五言皆須熟讀;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觀之,如今人之治經(jīng);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边@段話說明幾點:第一,“妙悟”的能力是從閱讀前人的詩歌作品中培養(yǎng)出來的。當然,不是任何詩作都有助于人們的“悟入”,必須是那些意境渾成、韻趣悠遠的作品,才能促成人們對這種藝術特點的領悟。嚴羽在這里舉出楚辭、樂府、漢魏古詩、盛唐名家作為學習的對象,特別強調將李白、杜甫的集子當作經(jīng)典來咀嚼。嚴羽區(qū)分是否為“第一義”的標準,是看詩中之“悟”的“淺深”和“分限”。也就是說,對詩歌藝術特點領會得深、領會得透徹的作品,才值得奉為“第一義”而向它學習;領會得淺或只有“一知半解”的領悟,就不值得師法。這可以說是他心目中“悟入”的首道關口。嚴羽指示人們去學習前人詩作,不是指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而是指熟讀、諷詠以至朝夕把玩的工夫,是一種直接的感受和藝術的欣賞活動?!白x騷之久,方識真味;須歌之抑揚,涕洟滿襟,然后為識離騷。否則如戛釜撞甕耳。”從反復詠嘆中領會詩歌聲情的抑揚駘宕,才能進入作品的內在境界,領略其獨特的韻味。這也正是一條“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悟入”途徑。再者,“妙悟”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即使從“第一義”的詩歌得到啟發(fā),并不等于立即躋入悟境,還須“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詩法》中說:“學詩有三節(jié):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從“不識好惡”到“既識羞愧”,以至“七縱八橫”“頭頭是道”,是一個逐漸“悟入”自然脫化的過程,也不是靠邏輯分析所能達到的。與“妙悟”說相關聯(lián),此書又提出詩的“別材”“別趣”問題,并進而對江西詩派以文字、才學、議論為詩的做法進行了抨擊。嚴羽寫道:“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薄八^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嚴羽所謂的“興趣”,是指詩人的“情性”融鑄于詩歌形象整體之后所產(chǎn)生的蘊藉深沉、余味曲包的美學特點。它屬于詩歌藝術性的范疇,但不等于藝術性的全部;它構成詩歌形象或詩歌意境的一個側面、一種屬性,而不同于意境或形象本身;它包含了詩歌給予人的美感,卻又是指那種清空悠遠、幽深雋永的特殊感受。嚴羽推崇盛唐詩歌時所持的基本觀點與所用的語辭,與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某些章節(jié)頗為相似,從中也可看出嚴羽對詩歌風格中某一類型的特殊偏好。但《滄浪詩話》中如此推崇“別材”“別趣”,強調詩的“興趣”的一面與“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色,又并非僅出于一己之嗜好。嚴羽接著寫道:“近代諸公乃作奇特解會,遂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夫豈不工,終非古人之詩也。蓋于一唱三嘆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務使事,不問興致;用字必有來歷,押韻必有出處,讀之反復終篇,不知著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張,殊乖忠厚之風,殆以罵詈為詩。詩而至此,可謂一厄也。”這段議論是為江西詩派“無一字無來歷”的理論而發(fā)。不過聯(lián)系上下文看,它同時又在提示人們注意為詩與為學是兩條不同路途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是用正反對照的方式,凸現(xiàn)作為一種藝術的詩的特殊性,說明學詩需要悟性,作詩需要感性化思維,從而為使詩歌回到“吟詠情性”的藝術本位,糾正宋詩重理偏向做出了理論上的貢獻。此書撰述的一個重要宗旨是教人如何寫詩評詩,因而在詩學入門方面,嚴羽又標舉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如“詩之法有五,曰體制,曰格力,曰氣象,曰興趣,曰音節(jié)”“詩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遠,曰長,曰雄渾,曰飄逸,曰悲壯,曰凄婉。其用功有三:曰起結,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優(yōu)游不迫,曰沉著痛快。詩之極致有一,曰入神?!边@些方法或有所本,或自創(chuàng)而不甚有新意。其中最主要的則是如何“辨體”。此書起首即云:“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庇衷疲骸氨婕覕?shù)如辨蒼白,方可言詩?!睘榱恕白R”“辨”不同的家數(shù)與詩體,書中除以《詩體》一篇羅列不同體名外,又在《詩評》篇中對歷代名家詩進行了品評。但所論或籠統(tǒng),如“唐人與本朝詩,未論工拙,直是氣象不同”;或連描述性的闡釋亦無,像“五言絕句:眾唐人是一樣,少陵是一樣,韓退之是一樣,王荊公是一樣,本朝諸公是一樣”,實于初學無甚教益。而《考證》篇中作者主要以一己的“識力”辨詩真?zhèn)?,亦頗不中款要。但因要辨體,且作者對盛唐詩情有獨鐘,故書中分唐詩為“唐初”“盛唐”“大歷”“元和”“晚唐”五體。詩話這種形式源于魏晉以至唐宋人筆記,所以早期的詩話大多記述文壇掌故、遺聞軼事,體制散漫,也不注重嚴肅的理論問題。北宋后期,詩話中討論詩藝的成分逐漸增多。至南宋,更出現(xiàn)了像張戒《歲寒堂詩話》、姜夔《白石道人詩說》等一些有明確理論宗旨、自成一家之言的論詩專著,但它們在形式上仍然采用隨筆體,缺少嚴密的組織結構。《滄浪詩話》的某些部分雖然尚未完全擺脫隨筆、札記的痕跡,但是五章的劃分以及部分章節(jié)內的次序安排,則充分顯示出其內在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從而大大增強了它的理論性和學術性。這五個部分互有聯(lián)系,合成一個整體,成為一部體系嚴整的詩歌理論著作。作者從強調詩歌藝術的特殊性出發(fā),圍繞著什么是好詩和怎樣作出好詩的基本課題,明標“別材”“別趣”為中心口號,“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為思想綱領,全面地展開了關于詩歌鑒賞批評、詩歌創(chuàng)作以及辨析詩“體”、確立詩“識”等各部分理論,最終落腳于“師法盛唐”。其論旨的一貫和邏輯的嚴密,在古代文學批評史上是不多見的,而外在結構的系統(tǒng)、完整還在其次。嚴羽善于用精到的語言概括作家的風格特色,除以“飄逸”形容李白、“沉郁”形容杜甫,已成為千古不易之論外,其余如說高適、岑參詩“悲壯”,孟郊詩“刻苦”,李賀詩“瑰詭”、盧仝詩“怪”等,也都能比較準確地揭示各人的詩風特點。他還善于從對比中顯示不同作家的風格和成就,如“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耳”“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詩刻苦,讀之使人不歡”“李、杜數(shù)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視郊、島輩,直蟲吟草間耳”。在這些對比中,也反映了嚴羽崇尚盛唐詩歌的旨趣。還須一提的是,《詩評》對李白和杜甫這兩位大詩人的詩歌藝術風格和成就,作了比較客觀的辨析和公允的評價。如“李、杜二公,正不當優(yōu)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處,太白不能作?!薄白用啦荒転樘字h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太白《夢游天姥吟》《遠離別》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薄吧倭暝姺ㄈ鐚O吳,太白詩法如李廣。少陵如節(jié)制之師?!眹烙鹫撛姡死?、杜,既能看出其風格上的差異,而又承認他們各詣其極,不妄加軒輊,作為李、杜詩歌藝術的評論而言,這種態(tài)度是比較可取的。此書一方面強調詩的“別材”“別趣”,另一方面又認為好詩的標準是“試以己詩置之古人詩中,與識者觀之,而不能辨,是真古人矣”,這種自相矛盾的看法,無疑削弱了其自身的理論價值。至于“以禪喻詩”的方式,雖然標新立異,但在論證上的不圓滿也是顯而易見的?!稖胬嗽娫挕吩谥袊膶W批評史上是一部以總結前人論說見長,而又使之系統(tǒng)化的著作。它出現(xiàn)于南宋后期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有其糾正詩壇以學問為詩偏弊的正面效用。它鮮明地提出了詩歌藝術的美學特點和審美意識活動的特殊規(guī)律性問題,觸及藝術形象和形象思維的某些重要的方面,把傳統(tǒng)的美學理論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它系統(tǒng)地論述了詩歌體裁的類別和詩歌風格的流變,不僅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詩“識”,也反映出某種程度的文學進化觀念;而關于唐詩分期的研究和對盛唐詩風的標榜,更成為建立唐詩學的濫觴?!稖胬嗽娫挕吩谒我院笥绕涫敲髑逦膲绊戭H大。近人陳衍等編纂的《福建通志》談到:“自羽以妙遠言詩……邑人上官偉長、吳夢易、朱叔大、黃裳、吳陵盛傳宗派,幾與黃魯直江西詩派并行?!痹鷹钍亢脒x編《唐音》,推尊盛唐,定立“始音”“正音”“遺響”等名目,當也受到《滄浪詩話》的直接啟示。明清詩學中,不僅“格調”“性靈”“神韻”諸派詩論都將此書作為立論的根據(jù),就是一些獨樹一幟的理論家如王夫之、葉燮、王國維等,也都借鑒了《滄浪詩話》的理論思維經(jīng)驗,推陳出新。明代前后七子講求“格調”,推崇盛唐詩歌的文學主張,即可追溯到此書。清代王士禛繼嚴羽“妙悟”說之后,復提出“神韻”說,又將嚴羽偏愛而又未過于強調的唐詩恬淡空靈一路風格推崇到極致。其后袁枚倡“性靈”說,雖取徑與嚴羽不盡相同,立論則與此書不無關聯(lián)。另外,從高棅《唐詩品匯》直到沈德潛《唐詩別裁》,歷來的唐詩選本和唐詩學研究中,也都可以看出《滄浪詩話》的影響?!稖胬嗽娫挕穼笫赖挠绊懸灿邢麡O的一面。明清詩論和詩歌創(chuàng)作中重藝術輕思想的傾向,亦步亦趨摹擬古人格律、聲調的習氣,靳靳然分唐界宋和別白“初、盛、中、晚”、泥而不化的偏失,也都由《滄浪詩話》肇其端始。鑒于此書自明代以來在士子中甚為流行,錢謙益等明末及清代學者又攻之不遺余力,以致出現(xiàn)了專門批駁此書的《嚴氏糾謬》。明代高儒《百川書志》:《滄浪詩話》一類,宋苕溪嚴羽儀卿著。列詩辯、詩體、詩法、詩評、詩證,定詩宗旨,正變得失,議論痛快,識高格當。明代胡應麟《詩藪》:嚴氏以禪喻詩,旨哉!禪則一悟之后,萬法皆空,棒喝怒呵,無非至理;詩則一悟之后,萬象冥會,呻吟咳唾,動觸天真。禪必深造而后能悟;詩雖悟后,仍須深造。自昔瑰奇之士,往往有識窺上乘,業(yè)棄半途者。又:宋以來評詩不下數(shù)十家,皆算囈語耳。鏟除荊棘,獨探上乘者一人,嚴儀卿氏。明代許學夷《詩源辯體》:嚴滄浪論詩,有《詩辯》《詩體》《詩法》《詩評》《考證》等目,唐宋人論詩,至此方是卓論。其拈出“妙悟”“興趣”二項,從古未有人道。又:滄浪論詩之法有五:一曰“體制”,二曰“格力”,予得之以論漢魏,三曰“氣象”,予得之以論初唐;四曰“興趣”,予得之以論盛唐;五曰“音節(jié)”,則予得之以概論唐律也。又:古今論詩者,往往有絕到之語,及觀其取舍,考其制作,每多與議論不合,蓋其說本是據(jù)理揣摩,初未有真得也。滄浪云:“詩道惟在妙語”,又云“盛唐諸人惟在興趣”,故于孟浩然取其妙悟,于崔顥《黃鶴樓》,稱為唐人七言律第一,是其取舍相合也。又言“學者從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故其詩悉出盛唐,而樂府、歌行又似太白,是其制作相合也。故古今論詩者,不得不以滄浪為第一。又:滄浪論詩獨為詣極者,匪直識見超越,學力精深,亦由晚唐、宋人變亂斯極,鑒戒大備耳。正猶《孟子》一書發(fā)憤于戰(zhàn)國也。明代黃道周《漳浦集》:此道關才關識,才識又生于學,而嚴滄浪以為詩有別才非關學也,此真瞽說以欺誑天下后生,歸于白戰(zhàn)打油釘鉸而已。明代毛晉《汲古閣書跋》:諸家詩話,不過月旦前人,或拈警句,或拈瑕句,聊復了一段公案耳。惟滄浪先生《詩辨》《詩體》《詩法》《詩評》《詩證》五則精切簡妙,不襲牙后。其《與吳景仙》一書尤集大成,真詩家金針也,故其吟卷百余章,如鏡中花影,林外鶯聲,言有盡而意無窮,自謂參詩精子,豈虛語耶!明代傅占衡《浦帆堂集》:昔嚴儀卿以禪論詩,余嘗申其說焉。教外有禪,始悟律苦,詩中有律,未覺詩亡。兩者先后略相同異。然大要縛律迷真,無論詩之與禪皆是病痛耳。明代黃宗羲《南雷文定》:滄浪論唐雖歸宗李、杜,乃其禪喻,謂“詩有別才,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亦是王孟家數(shù),與李杜之海涵地負無與。清代錢謙益《唐詩英華序》:目翳者別見空華,熱病者旁指鬼物,嚴羽之論詩,亦其翳熱之病耳。清代馮班《嚴氏糾謬》:滄浪之言禪,不惟未經(jīng)參學南北宗派大小三乘,此最是易知者,尚倒謬如此,引以為喻,自謂親切,不已妄乎?至云“單刀直入”、云“頓門”、云“活句”“死句”之舉,剽竊禪語,皆失其宗旨,可笑之極。清代王士禛《帶經(jīng)堂詩話》:嚴滄浪以禪喻詩,余深契其說,而五言尤為近之。清代王士禛《師友詩傳錄》:嚴儀卿所謂如鏡中花,如水中月……皆以禪理喻詩,《內典》所云不即不離,不粘不脫;曹洞宗所云參活句是也。清代吳喬《答萬季野詩問》:禪深微,詩粗淺,嚴氏以深微者譬粗淺,既已顛倒;而所引臨濟、曹洞等語,全無本據(jù),亦何為哉?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嚴儀卿有“詩有別才,非關學也”之說,謂神明妙悟不專學問,非教人廢學也。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續(xù)筆》:嚴滄浪《詩話》一書,有馮氏為之糾繆,而疵病盡見。即起滄浪于九原,恐亦無以自解也。然拈“妙悟”二字,實為千古獨辟之論,馮氏并此而詆之,過矣。夫“妙悟”非他,即儒家所謂左右逢原也,禪家所謂頭頭是道也。詩不到此,雖博極群書,終非自得之境,其能有句皆活乎?其能無機不靈乎?滄浪又云:“詩有別腸,非關書也?!贝搜噪m與“妙悟”之說相表里,而又須善會之。惟錢圓沙先生云:“凡古人詩文之作,未有不以學始之,以悟終之者也,而于詩尤驗。”此論雖本滄浪,而“以學始之”一語,實可圓“非關書也”之說,尤足為后學指南耳。清代紀昀《四庫全書總目》:大旨取盛唐為宗,主于妙悟,故以如空中音,如象中色,如鏡中花,如水中月,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為詩家之極則。明胡應麟比之達摩西來,獨辟禪宗,而馮班作《嚴氏糾繆》一卷,至詆為囈語,要其時,宋代之詩竟涉論宗,又四靈之派方盛,世皆以晚唐相高,故為此一家之言,以救一時之弊。后人輾轉承流,漸至于浮光掠影,初非羽之所及知。譽者太過,毀者亦太過也。清代許印芳《滄浪詩話跋》:嚴氏雖知以識為主,猶病識量不足,僻見未化,名為學盛唐,準李杜,實則偏嗜王孟沖淡空靈一派,故論詩唯在興趣,于古人通諷諭,盡忠孝,因美刺、寓勸懲之本意全不理會。近現(xiàn)代學者方孝岳《中國文學批評》:嚴羽說詩,喜歡借禪學為喻,他重要的宗旨,是說詩要法盛唐,以妙悟為主,要不落言筌,不拘于書卷與理趣。……嚴羽以禪喻詩,在根本上已經(jīng)差以毫厘,而又專在“境”上立言,所謂“透徹玲瓏,不可湊泊,空中之音,相中之色”,這種玄之又玄的境界,也令人難以領會?,F(xiàn)代學者、文學研究家錢鍾書《談藝錄》:“詩之有神韻者,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象,透澈玲瓏,不可湊泊。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云云,幾同無字天書。以詩擬禪,意過于通,宜招鈍吟之糾繆,起漁洋之誤解。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無疑的,從詩學的觀點衡量宋代詩話,當以嚴羽《滄浪詩話》為巨擘。古典文學家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滄浪論詩,本受時風影響,偏于藝術性而忽于思想性,故約略體會到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分別,但沒有適當?shù)拿~可以指出這種分別,所以只好歸之于妙悟。不借助于才學,不借助于議論,而孟襄陽之詩能在退之之上,在他看來,這就是妙悟的關系?!稖胬嗽娫挕肥菄烙鹕坝H自編定的一部完整的詩話著作,這乃是學術界的定論,從來沒有引起過人們的懷疑。但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張健在《〈滄浪詩話〉非嚴羽所編——〈滄浪詩話〉成書問題考辨》一文中考證,嚴羽編《滄浪詩話》說在宋代文獻中找不到證據(jù),從嚴羽本人到戴復古,再到《詩人玉屑》《對床夜語》《詩林廣記》,乃至黃公紹,都沒有提到過《滄浪詩話》一書。從《滄浪詩話》的版本源流看,元明刻本《滄浪吟卷》收錄《詩辯》等論詩著作均無《滄浪詩話》之名。他認為,《滄浪詩話》并非嚴羽所編,《詩辯》等五篇原本并不是一部詩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幼兒美術作品賞析與創(chuàng)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賽罕區(qū)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第三次(4月)聯(lián)考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外貿(mào)船務知識培訓課件
- 焦作工貿(mào)職業(yè)學院《中國通史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二中2024-2025學年高三3月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化學試題含解析
- 泰州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史(3)》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大石橋市2024-2025學年高中畢業(yè)班第一次調研測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數(shù)值計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懷仁市重點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期中考試綜合試題含解析
-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中學2025屆初三年級七校聯(lián)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 危大工程專項施工腳手架方案
- 外語教師團隊建設方案
-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公司盈利能力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2700字
- 時政述評巴以沖突課件-2024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 義齒戴入后的問題(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工藝課件)
- 歌爾在線測評題
- 培訓近三年個人工作總結
-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去外婆家》教學設計二
- 2024年《金融市場基礎知識》沖刺復習講義
- 2024多級AO工藝污水處理技術規(guī)程
- 電影鑒賞評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山東藝術學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