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之比較閱讀類-高考語文二輪知識點訓練(北京)_第1頁
詩歌鑒賞之比較閱讀類-高考語文二輪知識點訓練(北京)_第2頁
詩歌鑒賞之比較閱讀類-高考語文二輪知識點訓練(北京)_第3頁
詩歌鑒賞之比較閱讀類-高考語文二輪知識點訓練(北京)_第4頁
詩歌鑒賞之比較閱讀類-高考語文二輪知識點訓練(北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2年高考語文二輪高頻考點強化訓練

考點15詩歌鑒賞之比較閱讀類

【三年真題】

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詩詞,完成1-3題。

西村

陸游

亂山深處小桃源,往歲求漿憶叩門。

高柳簇橋初轉馬,數(shù)家臨水自成村。

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詩記今夕,細云新月耿⑴黃昏。

注釋:(1)耿:微明的樣子。

L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到西村“叩門求漿”,是在清風吹拂、新月初現(xiàn)的黃昏時分。

B.“初轉馬”與“小喬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剛剛”的意思。

C.“茂林風送幽禽語”意謂清風送來茂林深處的鳥鳴,襯出西村的幽靜。

I).“壞壁苔侵醉墨痕”意謂殘壁上青苔侵蝕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跡。

2.“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兩句,以“聲”“色”調動人的聽覺和視覺感受,

下列詩句“聲色兼?zhèn)洹钡囊豁検?/p>

A.梁臺歌管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李商隱《齊宮詞》)

B.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陳羽《從軍行》)

C.春來茗葉還爭白,臘盡梅梢盡放紅。(韓元吉《送陸務觀福建提倉》)

D.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

3.“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

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這是陸游的另一首紀游詩《游

山西村》。結合具體詩句,比較這首詩和《西村》在內容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答案】LA2.B

3.相同點:都寫鄉(xiāng)村風光和對鄉(xiāng)村的熱愛之情。不同點:①《西村》側重寫自然風光,《游

山西村》側重寫鄉(xiāng)村人情和古民風俗。②《游山西村》還體現(xiàn)出深刻的哲理。

【分析】

1.此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筛鶕?jù)對詩歌整體內容的感知與理解,抓住關鍵詞“往

歲”“記今夕”可判斷出時間的不同,因此選A。

2.此題考查鑒賞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筛鶕?jù)常見的詩歌賞析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結合著具

體詩句分析作答。B項,“橫笛”“聞聲”屬于聽覺;“紅旗”“雪”屬于視覺描寫,故符

合題干要求,所以選B。

3.此題考查鑒賞詩歌內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筛鶕?jù)兩首詩歌的標題、詩歌注釋、作者等

來了解詩歌寫作背景,然后抓住詩歌關鍵詞,從二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兩個角度分析作答。

例如兩首詩歌都描寫了西村的自然風景之美,山此可得出作者對西村田園生活的喜愛與贊美

之情。然后再根據(jù)作者不同時期的心境,聯(lián)系寫作背景分析其不同點。

【強化訓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3題。

雜詩

西晉?王贊

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胡寧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離我志,殊隔過商參%昔往鴿鵝②鳴,今來蟋蟀吟。

人情懷舊鄉(xiāng),客鳥思故林。師涓@久不奏,誰能宣我心!

注:①商、參:二十八宿之中的二個,永不同時出現(xiàn)于天空中。②鴿鵝:又作倉庚,指黃鶯。

③師涓:先秦時代衛(wèi)國的著名樂師。

1.下面關于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硯的一項是()

A.首二句以寫秋景起筆,不僅寫出了悲涼肅殺的時令特點,也流露出“思歸”意緒。

B.三至六句自述戰(zhàn)事不斷,導致自己與親人陰陽相隔,強烈控訴了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

C.第十句與“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類比自身情感。

D.詩歌最后兩句的感嘆,表達出征夫內心的痛楚、郁結,以及那說不盡的思鄉(xiāng)之情。

2.以下評價適用這首詩歌的一項是().

A.雄渾豪放B.沉郁壯闊

C.悲傷低沉D.華美絢麗

3.宋代洪咨夔在《促織》詩中“水碧衫裙透骨鮮,飄搖機杼夜涼邊。隔林恐有人聞得,報

縣來拘土產(chǎn)錢,”借“促織”發(fā)揮,言在此而意在彼。本詩“昔往鴿鵬鳴,今來蟋蟀吟”兩

句借“蟋蟀”抒情又有所不同。請分析它們在內容情感方面表達的不同之處。

【答案】1.B2.C

3.宋代洪咨夔在《促織》詩刻畫促織形象以及在織機旁鳴叫促織,并以夸張筆法刻畫促織

擔心因鳴聲似織機而被人報道官府來勒索租稅的心理,實則暗喻織婦不堪重賦之憂心忡忡。

表現(xiàn)作者對官府盤剝制度辛辣的嘲諷與批判,揭露深刻又曲折委婉。

王贊《雜詩》中寫的是戰(zhàn)士苦守邊關的心境,當年離鄉(xiāng)的時候春光明媚,黃鶯啼嘴,如今又

到歲暮,蟋蟀悲鳴,自己卻依然無法返鄉(xiāng),表達的是戰(zhàn)士內心的痛苦與悲哀。

【分析】

1.本題考查學生詩歌語言、內容、情感、思想等的鑒賞能力。

B.“強烈控訴了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表述錯誤,“王事離我志,殊隔過商參。昔往鴿鵝鳴,

今來蟋蟀吟”,意思是王命使得我心緒散亂,與家鄉(xiāng)遠隔就如商參星一樣遙遠。來的時候黃

鵬鳥鳴叫,現(xiàn)在則是蟋蟀叫聲。表達的是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風格的能力。

這詩的主題是北方邊塞戰(zhàn)士的鄉(xiāng)愁,取材則集中于戰(zhàn)士服役歸鄉(xiāng)途中的感慨。首節(jié)寫役滿放

歸,敘述離家長久,思歸之極,這個秋天才得以回鄉(xiāng)。次節(jié)寫來到家鄉(xiāng),敘述為國守邊,戍

地遙遠,當年春天赴役,今年秋季回來。末節(jié)寫感慨風諭,指出朝廷漠視人情,不了解也不

關切戍邊戰(zhàn)士的心情。因而整體風格是悲傷低沉的。

故選Co

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寫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促織》首句寫形,七字即將促織亦或織婦的儀態(tài)描寫得細致入微。衫裙薄如碧水,不僅色

澤鮮艷,還透出嬌好的體形。第二句寫聲,尤如機杼之音的促織鳴叫之聲,伴隨夜深時清涼

的空氣輕輕地飄到很遠的地方?!案袅挚钟腥寺劦?,報縣來拘土產(chǎn)錢”,一反上聯(lián)婉約幽美

之氣,直接以口語入詩,正面警告促織,夜織之聲被人聽到,報到縣里,就要收“土產(chǎn)錢”

了。實際并無綠織之人,只有蟋蟀如同織車穿杼之聲的鳴叫,在連剝削對象還沒有的情況下,

縣官竟然聞風前來“拘”錢。以夸張筆法刻畫促織擔心因鳴聲似織機而被人報道官府來勒索

租稅的心理,實則暗喻織婦不堪重賦之憂心忡忡O表現(xiàn)作者對官府盤剝制度辛辣的嘲諷與批

判,揭露深刻又曲折委婉。作者以反動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魚肉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巧用

夸張,夸張雖過,倒使諷刺辛辣,揭露深刻。

而本詩“昔往鴿鵬鳴,今來蟋蟀吟”,意思是“昔H來時黃鶯啼鳴,而今歲暮蟋蟀悲鳴”,

敘述為國守邊,戍地遙遠,當年春天赴役,今年秋季還不能回轉。寫的是戰(zhàn)士苦守邊關的心

境,表達的是戰(zhàn)士內心的痛苦與悲哀。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4-6題。

念奴嬌?過洞庭B

張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

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

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巯溪殗[,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讒言落職,本詞作于其從廣西經(jīng)洞庭湖北歸途中。

4.下列對張詞的理解,不亞州的一項是()

A.“更無”一句,寫出了洞庭湖碧波萬頃,水波不興,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B.“短發(fā)”兩句詞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堅定,絕不動搖.

C.下闋“盡吸”一句,以西江水為酒,極盡夸張之能事,凸顯豪放之風。

D.本詞天光與水色、物境與心境,全都和諧相融,給人以光明澄澈之感。

5.文中“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句中,“襟袖”運用借代手法,表達作者內心

情感。下列各句加點詞語續(xù)專運用此手法的一項是()

A.雕欄玉期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

B.鐘敷獴手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李白《將進酒》)

C.此去泉臺招舊部,庫膜十萬斬閻羅。(陳毅《梅嶺三章》)

D.現(xiàn)不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6.張詞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以下內容都描寫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

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請結合相關內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

者,徒有羨魚情。

【答案】4.B5.D

6.不同點:雖同處于貶謫后,但張詞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獨笑”表達

了對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對宵小的不屑;而孟詩用“端居恥圣明"''徒有羨魚情”更多

地表達了詩人正當年富力強,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希望得到引薦,愿為國家效力,做一番

事業(yè)的思想感情。

【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B.“詞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錯誤?!岸贪l(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兩句寫

作者正披著蕭瑟幽冷的須發(fā)和衣袂,平靜的泛舟在這廣闊浩淼的蒼溟之中,不是“幻想”。

故選B0

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A.“雕欄玉砌”代指的是南唐在金陵的宮苑建筑,運用了借代修辭。

B.“鐘鼓饌玉”代指富貴生活,運用了借代修辭。

C.“旌旗”代指軍隊,運用了借代修辭。

D.“亂石穿空”中的“亂石”就是山,沒有運用借代修辭。

故選D。

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從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角度分析,《念奴嬌?過洞庭》作于作者被貶之后,但“表

里俱澄澈”是這首詞主旨所在,它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層是寫秋月秋水之美;另一層是說三

萬頃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個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的男子漢、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僅是寫景,而且也是寫人,寫自己品格之美。

“肝膽皆冰雪”,實際上是說,盡管自己被免職,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純潔、肝膽照人

的;另一層意思是說,我問心無愧,話語中有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還夾雜著

自豪、感情真摯而又復雜?!翱巯溪毿Α?,扣舷是動作,獨嘯是聲音,從空間上說是由洞庭

之大到一己之小;從時間上說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穩(wěn)泛;從心理上說是由知到不知,通過對照,

說明詩人已忘情這月白無風之夜,忘情于與大自然交融之中。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fā)出來的,想渡過湖去

卻沒有船只。對?方原是丞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岸司訍u圣明”,是說在這個

“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yè)。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

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向往的,不過還找

不到門路而己。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詩人表達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yè)的愿望,只怕

沒有人引薦,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三、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7-9題。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蹲躅不敢言。

擬行路難(其六)

鮑照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兒時?安能踝蹬②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③且直!

(注)①鮑照:南朝宋文學家。②踝躡(diexie):小步行走。③孤:指“孤門細族”,也

就是“寒門庶族”。

7.下列對兩首詩涉及的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行路難》為樂府雜曲歌辭名,多寫世路艱難和離情別意?!稊M行路難》是作者模仿樂府

《行路難》而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歌作品。

B.《擬行路難》(其四)選自《鮑參軍集注》,“參軍”是官職名。同樣以官職來命名的作

品集還有《王右丞集》《杜工部集》等。

C.《擬行路難》(其四)中的“酌酒以自寬”一句,化用了李白的“舉杯消愁愁更愁”,都

是用酒來寬慰自己,消愁解悶。

D.《擬行路難》(其四)前六句為五七雜言,句式交錯,構建起一短一長、一張一弛的節(jié)奏

形式,給人欲說還休之感。

8.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擬行路難》(其四)中,開頭兩句通過瀉水于地、水流向四方的日常現(xiàn)象,喻指人在世

間,走向各異。

B.《擬行路難》(其四)中,詩人酌酒自寬、舉杯斷歌,由此可知此前他借悲愴的《行路難》

抒發(fā)內心愁緒。

C.《擬行路難》(其六)中,開頭通過寫詩人難以進食來表現(xiàn)其心緒難平,一個倍受壓抑的

形象躍然紙上。

D.《擬行路難》(其六)中,詩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罷官歸家,追求安貧

樂道的人生真意。

9.鮑照的《擬行路難》是詠嘆人生的抒情詩.以上兩首詩中,引發(fā)詩人嘆息之情的共同原

因是什么?并且從中任選一首,簡要分析其在抒情上的一波三折。

【答案】7.C8.D

9.⑴出身寒門,地位低微:有才難施,仕途坎坷。⑵(任選一首)①(其四)先以水流各

向喻貴賤窮達不同,寄哀嘆于其中;又言人生有命、不必哀嘆,似自寬之語;最后以反問來

強化自己心非木石,從而來表達“吞聲不敢言”的“有感”,在無聲處更見深切的悲憤。②

(其六)先于拔劍擊柱中直抒哀嘆一一人生苦短,有志難展;又于悲情中強作歡樂,在無奈

中回歸家庭平靜生活;最后表面自嘲,實則將個人失意升華到控訴時世不公的高度,迸發(fā)出

滿腔愁怨與憤懣。

【解析】

7.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C.“化用了李白的‘舉杯消愁愁更愁’”錯誤,鮑照是南北朝時期,李白是唐朝,鮑照不可

能化用李白的詩句。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D.“追求安貧樂道的人生真意”錯誤,最后兩句詩表面上引證古圣賢的貧賤以自嘲自解,實

質上是將個人的失意擴大、深化到揭發(fā)、控訴時世不公道,作者人生真意是企求伸展抱負。

故選D。

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結構的能力。

共同原因:擬行路難(其四)中,作者運用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

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不同處境下高低貴賤的人?!八钡牧飨?,是地

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起首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F(xiàn)象的描寫,形象

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

擬行路難(其六)“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可見,出身寒門,地位低微;“對

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縛下有志難伸、有懷難展的處境。

一波三折:擬行路難(其四)入手便寫水瀉地面,四方流淌的現(xiàn)象,哀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

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詩人轉向自己的心態(tài)剖白。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論觀點,來

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xiàn)象,并渴望借此從“行嘆復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詩的結尾,

詩人面對社會的黑暗,遭遇人間的不平,不可能無動于衷,無所感慨。寫到這里,詩人心中

的憤懣,已郁積到最大的密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到了嘴邊的呼喊,卻突然“吞聲”強忍,

“那躅”克制住了。

(其六)前四句集中寫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憤心情,從“不能食”“拔劍擊

柱”“長嘆息”這樣三個緊相連結的行為動作中,充分展示了內心的憤懣不平。中間六句是

個轉折。退一步著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不如丟開自己的志向,罷官回家休息,

還得與親人朝夕團聚,共敘天倫之樂。結末兩句又由寧靜的家庭生活的敘寫,一躍而為牢騷

愁怨的迸發(fā)。這兩句詩表面上引證古圣賢的貧賤以自嘲自解,實質上是將個人的失意擴大、

深化到控訴時世不公的高度。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0T2小題。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岑參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注釋:①本詩寫的是天寶十三年岑參途經(jīng)涼州時與故友的一次夜飲。

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無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描寫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映照邊城的景象,營造出明朗開闊的意境。

B.“胡人半解彈琵琶”,寫胡人對彈奏琵琶一知半解,突出邊城缺乏文化韻味。

C.“河西”“故人”兩句運用頂針的修辭,描述了作者與故人久別重逢的情景。

D.結尾通過“大笑”“醉倒”等詞語,生動寫出了內心復雜情感,富有感染力。

11.“酒”是古詩詞中常見意象。下列詩句中“酒”所寄寓的情感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艱難繁恨繁霜鬢,潦倒新停獨酒杯。(杜甫《登高》)

B.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李清照《聲聲慢》)

C.配酒臨江,橫槊賦詩。(蘇軾《赤壁賦》)

D.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短歌行》)

12.同樣寫邊地生活,《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與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相比,

抒發(fā)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獐里,長煙落日孤城閑。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答案】10.B11.C

12.(1)《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描寫了涼州城的繁華、和平和安定,寫了夜宴上朋友歡

飲的豪氣縱橫,這些都蕩漾著盛唐的盛大、歡樂的情緒;而“豈能貧賤相看老”則表現(xiàn)出將

要建功立業(yè)的自信和豪邁;“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更體現(xiàn)出豪邁樂觀的盛唐

氣象。(2)《漁家傲?秋思》上闋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下闋是作

者自抒懷抱,慨嘆功業(yè)未立和思念家鄉(xiāng)的復雜心情。詞中既有思鄉(xiāng)之情,又有愛國激情,還

有對朝廷政策的不滿,情感復雜。

【分析】

10.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胡人對彈奏琵琶一知半解,突出邊城缺乏文化韻味”錯?!昂税虢鈴椗谩币馑际?/p>

“這里的胡人半數(shù)懂得彈琵琶”,涼州居民能歌善舞,多半會彈奏琵琶,在月光下的涼州城,

蕩漾著一片琵琶聲。這里寫出了涼州城的歌舞繁華、和平安定,同時帶著濃郁的邊地情調。

故選Bo

1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及情感的能力。

A.“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極盡筆墨突出詩人內心的痛苦和郁悶程度之深,

愁腸百結,愁緒萬千,以致于白了頭發(fā),傷了身體,就來借酒澆愁都不能了,此句中的“酒”

更加重了悲秋之情,愁苦之緒。

B.“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詞人準備飲酒暖一暖身子,可是寒冷是山于孤獨

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酒未必淡,只是無法消除人的愁

緒,此處的“酒”越發(fā)襯出詞人內心的孤獨和凄涼。

C.“醐酒臨江,橫槊賦詩”,指曹操臨江灑酒,橫槊賦詩的風采。這里的“酒”襯托出曹操

意氣風發(fā)、慷慨豪邁的氣概。

D.“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里的“酒”表現(xiàn)出詩人對人生苦短的憂嘆。

只有C項中“酒”的意象代表的情感是積極豪邁的。

故選Co

1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

先看《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抒發(fā)的情感。本詩寫作者赴北庭途經(jīng)涼州在河西節(jié)度府作客,

與老朋友歡聚宴飲的景況,同時寫到了涼州的邊境風格及民俗風情。全詩格調豪邁樂觀,尤

其把夜宴寫得興會淋漓,充滿了盛唐的時代氣象?!盎ㄩT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p>

不是有感于時光流逝,嘆老嗟卑,而是有著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豪邁感,表現(xiàn)出有發(fā)的人生

態(tài)度。“一生大笑能幾回”的笑,更是爽朗健康的笑。它來源于對前途、對生活的信心。同

樣,末句“須醉倒”,也不是借酒澆愁,而是以酒助興,是豪邁樂觀的醉。以酒助興,興濃

歡悅,笑聲爽朗,豪邁樂觀,讀者從人物的神態(tài)中,能感受到盛唐的時代脈搏。

再看《漁家傲?秋思》,上闋描繪荒涼的秋景,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

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以顯示邊地生活的艱苦和軍事態(tài)勢的嚴重;下闋是作者自抒懷抱,

慨嘆功業(yè)未立和思念家鄉(xiāng)的復雜心情。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xiāng)關之思,

鄉(xiāng)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chǎn)生。“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

庭。“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傊?,下片抒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

抒情相結合,抒發(fā)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此詞既表現(xiàn)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

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與濃重鄉(xiāng)思兼而有之,構成

了將軍與征夫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全詞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

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造語雄渾有力,情調蒼涼悲壯。

五、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13T5題。

晚晴①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②,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

注:①晚晴:傍晚天空放晴。詩人此時寓居于桂林,夏季多雨少晴。②夾城:城門外的甕城。

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無煎的一項是()

A.首句表明觀賞的立足點,著一“深”字,可見詩人的居所位置幽僻、環(huán)境清靜,奠定了

全詩孤獨悲戚的感情基調。

B.第二句進一步表明時令特點——春天雖然已經(jīng)過去,炎熱的盛夏卻還沒有到來,眼下正

是氣候清和宜人的時節(jié)。

C.第三句中,詩人發(fā)現(xiàn)連生長在幽僻處的小草也沐浴了晚晴的余暉,并且進一步想象這是

天公對它的憐愛。

D.頸聯(lián)中,詩人憑高遠眺,視界廣遠,那夕陽的余暉淡淡地流注在小窗上,帶來一片光明,

在寫景中表現(xiàn)出明朗的心境。

14.尾聯(lián)中,詩人借飛鳥的姿態(tài),表現(xiàn)了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下列詩句中,運用了這種手法的

一項是()

A.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B.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C.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D.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

15.李商隱在《登樂游原》中也描摹了傍晚的陽光,但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與本詩不盡相同,

請比較“人間重晚晴”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兩組詩句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的不同。

【答案】13.A14.B

15.①“人間重晚晴”:人們珍重傍晚的晴好天氣。明知晚晴的短暫,卻不因此而傷感嗟嘆,

而是恰恰相反,因其美好而短暫,便更加珍視,是一種現(xiàn)實、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②“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無比美好,可惜已經(jīng)接近黃昏了。既有對美的贊嘆,

也有美好晚景即將消逝帶來的惋惜悵惘。

【分析】

1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A.“奠定了全詩孤獨悲戚的感情基調”理解錯誤?!吧罹痈A城”說自己居處幽僻,俯臨

夾城,“俯夾城”的“深居”即是覽眺晚晴的立足點,結合第二句“春去夏猶清”分析可知,

此詩描繪了雨后晚晴明凈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達出詩人欣慰喜悅的感受和明朗

樂觀的襟懷。

故選Ao

1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寫飛鳥歸巢,體態(tài)輕捷,古詩有“越鳥巢南枝”之句,這里寫

越鳥歸巢,帶有自況意味。“越鳥”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詩人的化身。

A.“月出驚Ih鳥,時鳴春澗中”運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一“驚”-“鳴”,看似打破了夜

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里的幽靜與閑適。

B.“大鵬一II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以大鵬自比,描寫了傳說中的神鳥大鵬起

飛、下落時浩蕩之景象,更是表現(xiàn)出了詩人李白此時豪情滿懷、直沖青云之志?大鵬是李白

詩賦中常常借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C.“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大意是“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

見白云悠悠”。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云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

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

D.“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大意是“碧草映照石階自有一片春色,黃鵬在密

葉間空有美妙歌聲”,這兩句詩襯托出了祠堂的荒涼冷落,并含有詩人感物思人、追懷先哲

的情味。

故選B0

1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題干要求考生比較“人間重晚晴”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兩組詩句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

感的不同。

(I)從整體上看,《晚晴》描繪雨后晚晴明凈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達出詩人欣

慰喜悅的感受和明朗樂觀的襟懷?!兜菢酚卧贩从沉俗髡叩膫星榫w。當詩人為排遣“意

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于是發(fā)乎感慨。

(1)“人間重晚晴”大意是說“人們珍重傍晚的晴好天氣”,詩人賦予“晚晴”以特殊的

人生含義。晚晴美麗,然而短暫,人們常在贊賞流連的同時對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與悵惘。

然而詩人并不顧它的短暫,而只強調“重晚晴”。從這里,可以體味到?種分外珍重美好而

短暫的事物的感情,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2)“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余暉映照,晚霞滿期天,山凝胭

脂,氣象萬千。這兩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蘊涵了這樣一個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嫌,

正是因為在接近黃昏之時才顯得無限美好。既有嗟老傷窮、殘光末路之感嘆;也蘊含著詩人

熱愛生命、執(zhí)著人間而心光不滅,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因此它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

想價值。

六、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6T8題。

哀江頭(1)

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釋:(1)唐肅宗至德元年秋,安祿山攻陷長安,杜甫被叛軍抓獲。第二年春,杜甫脫逃,

沿長安曾經(jīng)的風景勝地“曲江”潛行,因事感懷,創(chuàng)作此詩。

1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題冠以“哀”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詩中回蕩著撫時感事的哀痛之情。

B.全詩即景生情,表達了詩人真誠的愛國之情,以及深沉的國破家亡之痛。

C.從“霓旌下南苑”的歡愉到“血污游魂”的悲慘結局中寓有深刻的教訓之義。

D.從結構上看,全詩是先從追溯對昔日的回憶寫起,之后再從回憶轉到現(xiàn)實。

17.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細柳新蒲為誰綠”與姜夔的“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有異曲同工之妙。

B.“苑中萬物生顏色”寫御駕游苑使花木生輝,直接描繪了帝、妃游苑的歡樂情景。

C.“明眸皓齒”一詞運用了借代的手法,寫出了楊貴妃傾國傾城的美麗形象。

D.“人生”兩句以無情反襯有情,意謂江水江花無情,而人生有情、淚沾胸臆。

18.請結合詩句內容具體分析杜甫的《哀江頭》和《登高》這兩首詩思想感情上的異同。

【答案】16.D17.B

18.感情相同:都流露出沉郁哀痛的感情。

思想不同:《登高》通過詩人登高見聞,傾訴了自己長年漂泊、老病孤苦的哀愁感情?!栋Ы?/p>

頭》通過以昔11之樂,反襯今11之哀,表達了國破家亡的深哀巨慟以及撫時感事的哀痛之情。

【分析】

1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D.“全詩是先從追溯對昔日的回憶寫起”錯誤,該詩是從眼前寫到昔日,又從回憶寫到現(xiàn)實。

如“潛行江曲”“江頭宮殿”“細柳新蒲”是眼前景而非昔日之景。

故選D。

1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B.“直接描寫”錯誤,“苑中萬物生顏色”間接描寫,寫出御駕游苑的豪華奢侈,明珠寶器

映照得花木熠熠牛.輝。

故選B。

18.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題干要求比較兩首詩思想感情的異同,結合詩句內容做出分析。

抓住問題關鍵“思想感情”“異同”做出思想上和感情上的分析比較。

感情的相同:《哀江頭》“江頭宮殿鎖千門”在表達真誠的愛國激情的同時也流露出對蒙難

君王的傷悼之情。這既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國勢衰微的悲歌?!兜歉摺贰捌D難苦恨”表

達出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和國難家愁的感情。兩首詩均流露出沉郁哀痛的感傷之情。

思想的不同:《哀江頭》從時間上是從眼前寫到回憶,又從回憶寫到現(xiàn)實。感情上是先寫哀,

觸類傷情,無事不哀;哀極而樂,回憶唐玄宗、楊貴妃極度逸樂的腐朽生活;又樂極生悲,

把亡國的哀慟推向高潮。這不僅寫出“樂”與“哀”的因果關系,也造成了強烈的對比效果,

以樂襯哀,今昔對照,突出詩人難以抑止的國破家亡的悲痛。

《登高》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艱難苫恨

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寫出自己白發(fā)日多,加上因病斷酒,表達了悲愁難以排遣,沉郁

悲涼的感情。

七、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9-21題。

早發(fā)漁浦潭"

孟浩然

東旭早光芒,渚禽已驚聒。臥聞漁浦口,槎聲暗相撥。

日出氣象分,始知江路闊。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飲水畏驚猿,祭魚時見獺⑵。舟行自無悶,況值晴景豁。

注釋:(1)漁浦潭:今浙江富陽縣東南。時詩人在此處漫游。(2)水獺捕魚為食,常捕魚陳

列于水邊,有如陳物而祭,稱為祭魚,亦稱獺祭。

1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F項的一項是()

A.前四句寫詩人與漁人早起的行動驚擾了水邊宿禽。

B.五六句寫光線變化使視野更開闊,細節(jié)真實生動。

C.詩人取景于日常,用語平實質樸,風格清淡自然。

D.本詩于敘事中寫景,筆觸生動,堪稱“詩中有畫”。

20.“猿”是古詩詞中常見意象。下列詩句寫“猿”與其他三項寄寓情感不回的一項是()

A.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B.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C.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韓愈《湘中》)

D.前路不知何地別,千山萬壑暮猿吟。(徐禎卿《送蕭若愚》)

21.同樣寫早行,《早發(fā)漁浦潭》與《早發(fā)》相比,抒發(fā)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具體

分析。

早發(fā)

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長。孤燈憐宿處,斜月厭新裝。

草色多寒露,蟲聲似故鄉(xiāng)。清秋無限恨,殘菊過重陽。

【答案】19.A20.A

21.《早發(fā)漁浦潭》:描繪了早晨漁浦潭及作者江上早行所見景象,明朗開闊,活潑有生機,

表達了詩人旅途之閑淡悠然及對美麗江景的喜愛與置身自然的喜悅。

《早發(fā)》:描繪了清秋早晨郊野客棧及周邊的景象,凄清蕭瑟,荒蕪冷寂,表達了詩人羈旅

的孤獨寂寞及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解析】

1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A.“詩人與漁人早起的行動驚擾了水邊宿禽”錯誤,根據(jù)“臥聞漁浦口”來看,應是詩人尚

在睡中,卻被船外水禽噪聒聲驚起。

故選Ao

2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A.“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借啼不住的猿聲烘托行舟飛進,表達作者暢快和

興奮的心情;

其余選項都是表達作者寂寞悲涼的感情。

故選Ao

21.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早發(fā)漁浦潭》這是一首舟行途中之作。作者以樂觀的情緒,欣賞途中的壯麗景色,展現(xiàn)出

一片高朗開闊的詩境與心境。開篇“東旭早光芒”,已構定全篇基調。舟行早發(fā),隨著時

間的推移,由熹微“早光”至U“日出氣象”,再到“晴景豁”,構成一段完整的過程,漸

次展現(xiàn)出由靜而動的‘生態(tài)與由朦朧到開豁的景象。結句點明“無悶”的心態(tài),更以“晴景

豁”照應開篇,在完整結構的同時,表現(xiàn)出詩人積極開朗的精神風貌。

《早發(fā)》一詩,通過“星河”“孤燈”“斜月”“寒露”幾個意象,描寫了清秋早晨郊野客

棧及周邊凄清蕭瑟,荒蕪冷寂的景象,襯托作者羈旅的孤獨寂寞之情?!扒迩餆o限恨,殘菊

過重陽”,點明作者在本應家人團聚的重陽佳節(jié)卻獨自遠行,從而表達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整首詩抒發(fā)了游孑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意。

八、閱讀下面杜甫的兩首詩,完成22-24題。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一

今朝臘月春意動,云安縣前江可憐。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水船,

未將梅蕊驚愁眼,要取椒花媚遠天久明光@起草人所美,肺病幾時朝日邊?。

其二

寒輕市上山煙碧,日滿樓前江霧黃。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fā)船何郡郎。

新亭舉目風景切,茂陵著書消渴長。春花不愁不爛漫,楚客惟聽棹相將,

(注)①杜甫流寓云安時曾計劃出峽以避亂、返長安。②遠天:指云安,荊楚有采椒花制酒

祝壽俗。③明光:指起草文誥的明光殿,詩人曾于宮中落筆為文。④日邊,指朝廷。

22.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一首聯(lián)上句寫時值臘月寒天,卻已春意萌動;下句寫云安寒冷,江面肅殺令人傷悲。

B.其一頷聯(lián)“何處”句寫聽覺,聽到大雁的鳴叫;“誰家”句寫視覺,看到江船逆流上行。

C.其二首聯(lián)寫“寒輕”“日滿”,呈現(xiàn)“山煙碧”“江霧黃”的美景,以色彩凸顯冬日

之美。

D.其二頷聯(lián)寫女子背鹽出井,男子打鼓發(fā)船,既寫民情,也體現(xiàn)了云安多鹽、臨江的特點。

23.雁是古代詩歌中的常見意象。下列詩句中的“雁”,與“一聲何處送書雁”句中的

“雁”,含義最接近的一項是()

A.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B.孤雁不飲啄,飛鳴念群聲。(杜甫《孤雁》)

C.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李嬌《汾陰行》)

D.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李愚《思妻詩》)

24.兩首詩的尾聯(lián)非常巧妙地抒發(fā)了作者復雜的情感,請從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較異同。

【答案】22.A23.D

24.同:(1)手法:都采用了用典和虛寫的干法。

(2)情感:都表達詩人思歸之情。

異:(1)手法:其一,昔II長安為官的榮耀與今日病中思歸的落寞,今昔對比;其二沒有對

比。

(2)情感:其一,表達因為肺病不能回長安的擔憂之情;其二,表達期待早H回歸又擔心

不能舉槳出峽的迫切思歸之情。

【分析】

2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和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A.“下句寫云安寒冷,江面肅殺令人傷悲”錯誤。該句主要交代r地點是在“云安縣前”,

并不是為了寫“云安寒冷”;而且該中“可憐”是憐愛的意思,寫了作者想到今年或可乘船

東下,對云安縣前的江水產(chǎn)生了憐愛之情,并未表達“江面肅殺令人傷悲”。

故選Ao

2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一聲何處送書雁”句中的“雁”,代指書信、音信。

A.“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中“雁行”比喻諸軍貌合神離;

B.“孤雁不飲啄,飛鳴念群聲”中的“孤雁”,“不飲啄”寫出了孤雁的品骨;

C.“唯有年年秋雁飛”,借“秋雁”表達物是人非之感;

D.“訊音無雁寄回遲”中的“雁”,代指書信、音信.

故選D。

2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表達技巧和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題,我們一定要注意題目:對尾聯(lián)“從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較異同”?!爱愅鳖愵}

目,我們要先找“同”,再找“異”,同中求異。

從情感上看:其一尾聯(lián)中的“明光起草人所美,肺病幾時朝11邊”,寫了自己曾經(jīng)在長安做

官的榮耀,從而表達自己因為“肺病”不能歸朝的思歸之情;其二尾聯(lián)“春花不愁不爛漫,

楚客惟聽棹相將”寫了不擔心春花開得不夠美麗,而是因為身處楚地,擔心不能舉槳出峽的

迫切思歸之情。

從手法上來看,其一尾聯(lián)中的“明光起草”,借用「漢王商借明光殿起草作制誥,“日邊”,

用《世說新語?夙惠》中晉明帝童年事之典故,借指皇帝和朝廷,是用典的手法;同時,“明

光起草人所美”又是回憶往事,運用了想象、虛寫的手法;再者,“明光起草”與“肺病幾

時”對比,即用昔日長安為官的榮耀與今日病中思歸的落寞,今昔對比。其二尾聯(lián)“楚客惟

聽棹相將”中“楚客”來自于鮑照詩“楚客心悠哉”,“相將”來自于陶潛詩“相將還舊

居”,運用了用典的手法;“春花不愁”又寫出了作者的擔憂,屬于虛寫。

由此進行歸納。相同點為:在手法上,都采用了用典和虛寫的手法;在情感上,都表達詩人

思歸之情。不同點為:在手法上,其一,昔日長安為官的榮耀與今H病中思歸的落寞,今昔

對比;其二沒有對比。在情感上,其一,表達因為肺病不能回長安的擔憂之情;其二,表達

期待早日回歸,又擔心不能舉槳出峽的迫切思歸之情。

九、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回答25-27題。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

曹雪芹

秋花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汨燭搖搖燕短蔡⑵,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脈脈⑶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⑷

蘇軾

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

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留促機杼。

夢中歷歷來時路,猶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問君人,為道別來心與緒。

注釋:(1)藏ru6:點燃。(2)槃qing:燈架,蠟燭臺。(3)脈脈:細雨連綿。(4)此

詞創(chuàng)作于公元1094年8月。是時,作者由定州貶往英州、惠州。

25.下列對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在詩人眼中,蠟燭也具有靈性。曹詩中它會同主人公一起因悲愁而流淚,在這里,外界

的物象被賦予了強烈的主觀情感,正像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B.曹詩共用了十五個“秋”字,五個“風”字,五個“雨”字,對秋意極力鋪陳渲染,反

復詠嘆,形成一種“秋”氣彌漫、“秋”味濃郁的詩境。

C.蘇詩中“更聽寒蛋促機杼”一句深秋蟋蟀的鳴叫,引出似在催促婦人織布之意,表現(xiàn)詩

人沉浸于田園生活,不畏貶謫的達觀態(tài)度。樸中見真,實中見情。

D.蘇詩中“夜涼枕簟已知秋”這句明寫秋涼,實寫人心之凄涼,與李清照的詞“佳節(jié)又重

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有異曲同工之妙。

26.比較兩首詩,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不同時空的兩位詩人,面對蕭瑟的秋景,各選角度,傾訴心懷,曹詩描寫了風雨之夜的

情境,蘇詩描寫了雨夜夢醒的情景,共同表達了主人公傷秋的悲情。

B.兩位詩人都描寫了秋南之涼,并擅長以聲寫雨。曹雪芹描寫了秋雨伴著漏聲瀟瀟而下的

情形,蘇軾則被梧桐葉上的秋雨聲驚破夢境。

C.兩位詩人都擅長化用前人詩句表達情感。曹詩中“羅衾不奈秋風力”巧妙地化用李煜詞

句“羅衾不耐五更寒”;蘇詩中“梧桐葉上三更雨”一句化用了溫庭筠詞句“梧桐樹,三更

雨,不道離情正苦”0

D.同是寫秋,但兩首詩體裁并不相同。曹詩是一首擬樂府詩,“代”,猶"擬”,“仿作”

之意。而蘇詩由語言形式可判定是一首七言律詩。

27.兩首詩都因秋雨引發(fā)悲秋之情,請結合文本分析其主旨的不同。

【答案】25.A26.B

27.曹詩著力渲染了秋天肅殺、凄苦的氣氛。全詩環(huán)繞著秋字,通過一系列秋天景物的淋漓

渲染,展示了陷于惡劣環(huán)境的孤弱少女的滿懷愁緒和無邊傷感,從而預示她難以逃脫的悲劇

前途。全詩先寫秋夜景物,再寫秋風秋雨的氛圍,中間十二句,具體地細致地抒寫孤寂凄苦

的情懷。最后,通過徹夜未眠的詩人所見的晨景,抒發(fā)她對無休無止的悲劇的預感?!肚锎?/p>

風雨夕》這首詞,是林黛玉在秋天蕭瑟風雨的助力下,感懷身世所作。她對命運的擔憂、對

愛情的無助,都寫在了詩中。

蘇軾這首詞的上片寫夜半驚魂,向弟弟子由袒露如秋涼之離情苦,下片為路途上的美好回憶,

傳達了思弟之離情苦。上片寫夜半驚魂,向子由袒露如秋涼之離情苦。名寫秋涼,實寫人涼。

進一步從感覺上和聽覺上渲染J'他此時此地的凄涼心境。秋夜本來含有涼意,睡在竹床上更

覺冰涼,感到大自然的寒秋到來了,人世間的寒秋到來了。然而,此時作者又產(chǎn)生了泰然心

態(tài),聽到了一種特別親切和諧的聲音。時至暮年,作者仍壯心不已。

【分析】

25.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分析能力。

A項,“正像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錯誤。曹詩里的蠟燭使用了擬人修辭,詩人

賦予蠟燭以人的情感態(tài)度一一流淚,可見詩人情感是外露的,直白的,并非王國維筆下的“一

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景語皆情語”指出詩詞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強調情思要通

過寫景表現(xiàn)出來,屬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故選A。

26.本題考查比較兩首詩后對異同點的理解分析能力。

B項,“兩位詩人都描寫了秋雨之涼”錯誤,曹詩不單純寫秋雨,應該是風雨并舉,主要寫

秋風之涼,“羅衾不奈秋風力”絲綢的被子無法抵擋秋風的力量。

故選B0

27.曹詩二十句,竟用了十五個“秋”字,著力渲染了秋天肅殺、凄苦的氣氛。如果聯(lián)系全

書其它詩詞來理解,這個“秋”字還應有它更深的含意。全詩環(huán)繞著秋字,通過一系列秋天

景物的淋漓渲染,展示了陷于惡劣環(huán)境的孤弱少女的滿懷愁緒和無邊傷感,從而預示她難以

逃脫的悲劇前途。全詩可分為三大部分:一、開頭四句,先寫秋夜景物,再寫秋風秋雨,造

成一種“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氛圍,為主體部分的抒寫作了環(huán)境鋪墊。二、中間十二句,具

體地細致地抒寫孤寂凄苦的情懷。三、最后,通過徹夜未眠的詩人所見的晨景,抒發(fā)她對無

休無止的悲劇的預感。全詩情景交融,景為情設,情因景生。凄風苦雨的秋夜,一個重病少

女酸苦的哀思,悲涼的情緒如濃重的暗夜壓在她的心頭。這個猶如嬌花嫩草的少女,孤單寂

寞地住在瀟湘館里,聽著暗夜中淅淅瀝瀝的雨點敲打著窗根,想著自己凄涼的身世和未來渺

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斷肝腸?!爸镲L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突然到來的秋風秋雨,

驚破了她綠色的幻夢,預感到她短暫的青春年華就要逝去了,這是多么值得人同情。對黛

玉將來因悲愁淚盡而死,《秋窗風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鋪墊。《秋窗風雨夕》這首詞,是林黛

玉在秋天蕭瑟風雨的助力下,感懷身世所作。她對命運的擔憂、對愛情的無助,都寫在了詩

中。此時的林黛玉和賈寶玉,雖然早已經(jīng)心意相通,黛玉對薛寶釵也已經(jīng)沒有了敵意,反而

當作姐妹。但是,小兒女的情懷,在大環(huán)境之下,是算不得數(shù)的。窗外風雨大作,小兒女們

只能躲在小樓里面寫寫詩詞,調侃幾句,如此而已。半點做不得婚姻大事的主。所以說,風

雨飄搖,有心的詩人,只能借詩作派遣自己的愁緒。

蘇軾這首詞的上片寫夜半驚魂,向弟弟子由袒露如秋涼之離情苦,下片為路途上的美好回憶。

全詞點化運用前人詞句,巧妙傳達了思弟之離情苦。寓情F景,于物有情;如夜涼知秋,如

寒蟄促機;樸中見真,實中見情。然而,仍不免有“驚魂未定”,“豈謂天幸,得存此生”

的余悸潛于詞中。上片寫夜半驚魂,向子由袒露如秋涼之離情苦。詞是從“梧桐葉上三更雨”

寫起的。他巧妙地點化運用了唐代溫庭筠《更漏子》詞來抒發(fā)其貶怨離情的。也正是夜半三

更,一場秋雨,驚破了東坡的夢魂。除了“離情”,他眼前一切皆空。京都無處覓,“窮達”

成幻影。“夜涼枕覃已知秋,更聽寒蟄促機抒?!泵麑懬餂觯瑢崒懭藳?。進一步從感覺上和

聽覺上渲染了他此時此地的凄涼心境。秋夜本來含有涼意,睡在竹床上更覺冰涼,感到大自

然的寒秋到來了,人世間的寒秋到來了。然而,此時作者又產(chǎn)生了泰然心態(tài),聽到了一種特

別親切和諧的聲音:“更聽寒蛋促機杼?!睎|坡前往惠州,身不由己,處境蒼涼。在此窘?jīng)r

下,他首先想到的竟然是人民的生產(chǎn)和生活,竟然如寒蟄那樣催促著農婦早起織布。這是東

坡愛民的可愛的品格。下片,為路途上的美好回憶。在上半夜人睡時,“夢中歷歷來時路”。

走這條遙遠而漫長的路,要歷經(jīng)河北、河南、江蘇,然后進入江西。一路風塵,歷歷在目,

記憶猶新。到達虔州,還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飲享受。宴會雖小,可雄風不減

當年?!敖ぷ砀栉琛保白鹎啊庇钟鲋喝?。“別來”不尋常,人人必有“心與緒”。三

句不離行,仍是和友人話兄弟情、未竟業(yè)。最后一語,與上片最后一語照應,如出一轍,實

為作者出世思想的進一步升華。時至暮年,作者仍壯心不已,誠為可貴。

十、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28-30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