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qū)五校聯(lián)考七年級(上)月考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qū)五校聯(lián)考七年級(上)月考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qū)五校聯(lián)考七年級(上)月考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qū)五校聯(lián)考七年級(上)月考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qū)五校聯(lián)考七年級(上)月考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qū)五校聯(lián)考七年級(上)月考生物試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40.0分)

1.下列選項中,全部屬于生物的是()

A.珊瑚蟲、蘿卜、機器人、鼠婦B.長頸鹿、珊瑚、海豚、斑馬

C.仙人掌、鐘乳石、香菇、瓢蟲D.病毒、丹頂鶴、水杉、螞蟻

2.牽?;ㄇ宄块_放,傍晚關閉,這種現(xiàn)象說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營養(yǎng)B.進行呼吸

C.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繁殖

3.下列哪個語句能夠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B.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D.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4.地球是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關注生物的棲息地、關注生物圈就是關注人類自己的生存。下列

有關生物圈、棲息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物圈是指生物的棲息地

B.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

C.不同的棲息地,生活著不同的生物群體

D.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是威脅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

5.養(yǎng)花時,我們要經(jīng)常給花澆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陽光下,天冷了還要及時把它們轉移到室內(nèi),且

一般一個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與上述順序相對應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依次是()

①營養(yǎng)物質②空氣③陽光④適宜溫度⑤一定生存空間⑥水.

A.⑤⑥③②①④B.⑥①④⑤C.??②①⑥⑤D.①②③④⑥⑤

6.如圖是巴斯德實驗的圖示,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巴斯德的成功之處,在于他對肉湯進行煮沸

B.該實驗設計體現(xiàn)了唯一變量原則,變量是肉湯

C.該實驗設計體現(xiàn)了對照原則,A瓶作對照

D.該實驗用到的探究方法主要是觀察法

7.小明發(fā)現(xiàn)蜜蜂在不停的有規(guī)律的跳舞,提出:“蜜蜂跳舞是在向同伴傳遞信息嗎?”此句話屬于科學探

究步驟中的()

A.提出問題B.作出假設C.制訂計劃D.得出結論

8.為研究陽光對花生發(fā)芽的影響,李明同學設計了一組對照實驗,在甲和乙兩個花盆中種了花生,并對陽

光、溫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兩處應是()

花盆陽光溫度水

甲向陽處20℃充足

乙暗室—■二

A.20℃不充足B.20℃充足C.30℃不充足D.30℃充足

9.研究光照對金魚生活影響的實驗正確的順序是()

①提出問題②制定計劃③作出假設④實施計劃⑤表達交流⑥得出結論

A.①②③??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③②④⑥⑤D.⑥@@③②①

10.如圖實驗器具依次是()

AI士

A.酒精燈、試管、燒杯B.滴瓶、試管、酒精燈

C.培養(yǎng)皿、滴瓶、燒杯D.酒精燈、滴管、培養(yǎng)皿

11.在顯微鏡使用過程中遇到下列現(xiàn)象,相關解釋不合理的是()

A.幾位同學圍著使用一臺顯微鏡,視野時亮時暗-有同學遮擋光線

B.觀察時正確使用粗準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沒有使用細準焦螺旋

C.物像位于視野右上方時,向左下方移動裝片,觀察不到物象-物像已不在視野范圍內(nèi)

D.對光時,低倍物鏡已對準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視野--反光鏡沒有對準光源

12.要使觀察到的細胞圖像最大,應選用圖中的物鏡和目鏡組合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3.使用顯微鏡觀察裝片的實驗過程中,對光、下降鏡筒和上升鏡筒時,眼睛應分別注視()

A.反光鏡、目鏡、物鏡B.目鏡、物鏡、目鏡

C.反光鏡、物鏡、目鏡D.物鏡、物鏡、目鏡

14.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第一次使用10x目鏡、10x物鏡,第二次使用10x目鏡、40x物鏡。那么,第二次

觀察到的情況與第一次相比()

A.視野亮,細胞數(shù)目多B.視野亮,細胞數(shù)目少

C.視野暗,細胞數(shù)目多D.視野暗,細胞數(shù)目少

15.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氣孔時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中的物像從甲圖轉為乙圖,

下列實驗操作的選擇和排序,正確的是()

①轉動細準焦螺旋②轉動粗準焦螺旋

③轉動遮光器,換大光圈④轉動遮光器,換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動裝片⑥向上方移動裝片

⑦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⑧轉動轉換器,換低倍物鏡

A.⑤—⑦T③一①B.⑧—⑤T②—④C.⑦一⑥一①一③D.⑥—⑧T④—②

16.下列關于顯微鏡的使用,說法錯誤的是()

A.物像移動的方向和移動玻片標本的方向相反

B.對光的要求是以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為宜

C.顯微鏡視野很暗,影響觀察時,可選用凹面鏡反光來調(diào)節(jié)光亮程度

D.要將位于視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將玻片標本向左下方移動

17.顯微鏡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觀察工具。下列操作流程正確的是()

A.①T②—③T④B.①一③—②—④C.③―①一②—④D.③—①T④—②

18.二十大在2022年10月16日在京隆重召開,在工作報告中,習近平主席提出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用顯微鏡

觀察中文“中國夢”,看到的物像是()

19.如圖是某同學對“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F----------④

0⑤

②⑥

甲乙

A.要使甲圖更清晰應調(diào)節(jié)乙圖中的⑥

B.觀察時,在④中看到的像是倒像

C.光線較強時可使用⑦的凹面鏡和③的大光圈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指圖乙中④與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

20.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的部分圖片,甲是顯微鏡構造圖,乙、丙是觀察到的

視野。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轉動甲中④使鏡筒緩緩下降過程中,眼睛應注視甲中①

B.要使乙中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應向右下方移動玻片

C.視野中有一污點,污點一定位于①或③上

D.轉動甲中②,視野由乙變成丙后,視野的亮度變暗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0分)

21.顯微鏡是生物實驗中常用的觀察用具,如圖為光學顯微鏡,請據(jù)圖回答:

(1)對光時轉動圖一顯微鏡的[],使(選填“高倍”或“低倍”)物鏡對準通光

孔。轉動遮光器,使圖二的遮光器中的(填字母標號)光圈對準通光孔。

(2)在使用顯微鏡時,轉動[]使鏡筒大幅度下降,在轉動過程中,一定要從側面看著[]

。在看到物像后,為使物像更清晰,應轉動[]。

(3)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視野如圖三所示,則在載玻片上的字母是,若要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載玻片應向(填“右上”或“左下”)方向移動。

(4)換高倍鏡后,視野變暗,這時,應該換成大光圈或者轉動圖一中的[],使用面

鏡。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機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屬于生物,不符合題意。

B、珊瑚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屬于生物,不符合題意。

C、鐘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屬于生物,不符合題意。

D、病毒、丹頂鶴、水杉、螞蟻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符合題意;

故選:D。

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④生物

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

由細胞構成的。

生物的特征是區(qū)別生物與非生物的依據(jù)。解此題的關鍵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C

【解析】解:為什么李?;ㄇ宄块_放,傍晚關閉?這是因為生物體內(nèi)存在著類似時鐘的節(jié)律性,生物體通

過它能夠感受外界環(huán)境的周期性變化,并且調(diào)節(jié)本身生理活動的節(jié)律。這說明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故選:Co

此題考查對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理解。

解此題關鍵是弄清牽?;ㄇ宄块_放,傍晚關閉的原因。

3.【答案】C

【解析】解:A、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代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所以,“種瓜得瓜,種

豆得豆”體現(xiàn)了生物具有遺傳的特點,A錯誤。

B、“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意思是: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體現(xiàn)了生物能

夠繁殖,B錯誤。

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蟬,黃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該語句揭示的是動物之間的

捕食關系,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C正確。

D、“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是白蟻在大堤內(nèi)挖穴活動導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來臨時容易潰堤,表明

生物白蟻對環(huán)境大堤的影響,體現(xiàn)了生物影響環(huán)境,D錯誤。

故選:Co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④生

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

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4.【答案】A

【解析】解:A、棲息地是生物圈中生物實際居住的場所,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環(huán)境的總

和,生物圈不是生物的棲息地,A錯誤;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環(huán)境的總和,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B正確;

C、棲息地是生物圈中生物實際居住的場所,不同的棲息地生活著相同的生物。C正確;

D、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是威脅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D正確。

故選:A,

(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huán)境形成的一個統(tǒng)一整體,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整個水圈和巖

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生

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等,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2)棲息地是生物出現(xiàn)在環(huán)境中的空間范圍與環(huán)境條件的總和。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是威脅生物生存的關

鍵因素。

解答的關鍵是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的生存必須一定的條件是棲息地提供的。

5.【答案】B

【解析】解: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

的,它們都需要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給花澆水表明花的生長需要⑥水、施肥表明花的生長需要①營養(yǎng)物質(無機鹽)、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

土壤內(nèi)的空氣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表明花的生長需要②空氣;把花放在陽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在光下進行,表明花的生長需要③陽光;天冷了還要及時把它們轉移到室內(nèi),表明花的生長需要④適宜的

溫度;且一般一個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表明花的生長需要⑤一定生存空間。

故選:B。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解答時可以從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方面來切入。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

6.【答案】C

【解析】解:A、巴斯德的成功之處,在于設置了曲頸瓶,A錯誤;

B、本實驗要探究使食物變質的微生物是否是來自于空氣,因此變量是微生物,B錯誤;

C、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理想狀態(tài),這

樣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響、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需要設計對照實驗,A瓶作對照,C正確;

D、該實驗用到的探究方法主要是實驗法,D錯誤。

故選:Co

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

實驗。其中這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

組。此題是為了驗證使食物變質的微生物是來自于空氣,還是自身產(chǎn)生。因此控制的變量是細菌。

解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

解答時從確定、控制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等方面切入。

7.【答案】A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fā)現(xiàn)問題后,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

經(jīng)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

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

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

過程進行反思。小明發(fā)現(xiàn)蜜蜂在不停地有規(guī)律地跳舞,提出:“蜜蜂跳舞是在向同伴傳遞信息嗎?”此句

話屬于科學探究步驟中的提出問題,B、C、D都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選:Ao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解題的關鍵是熟記和掌握科學探究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以及作用。

8.【答案】B

【解析】解: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

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本題是為了研究陽光對花生發(fā)芽的影響,變量應該是陽光,即設置向陽處和暗室兩種

環(huán)境,其他條件則應相同。因此表格中一是20C,二是充足。

故選:B?

本題為種子萌發(fā)的實驗探究題。題目中除題干涉及到的溫度外還有光照、水分。對照性的探究實驗應注意

變量的惟一性。

在設計探究實驗方案時,應同時考慮兩個原則:一是要設置對照,對照應有兩組或兩組以上;二是一般只

設一個變量因素。

9.【答案】C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fā)現(xiàn)問題后,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

經(jīng)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

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

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

究過程進行反思。即①提出問題、③作出假設、②制定計劃、④實施計劃、⑥得出結論、⑤表達和交流。

故選:Co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戈I」、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科學探究是學習生物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考試的重點,必須要掌握并且會運用。

10.【答案】B

【解析】解:圖中自左向右依次是滴瓶(是一種盛放藥品的實驗器皿,一般用玻璃制成),試管(可用來

盛放和加熱液體),酒精燈(用來給物體加熱常用的工具),因此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實驗器材主要指專為學生上課使用的做實驗的儀器以及工具。

解答此題要掌握生物實驗中常用的儀器。

11.【答案】B

【解析】解:A、許多人圍著顯微鏡,外面的光線被擋,進入反光鏡的光線減少,可能視野會變暗。A正確;

B、觀察時正確使用粗準焦螺旋,找不到物像原因不是因為沒有使用細準焦螺旋,B錯誤;C、物像位于視

野右上方時,應向右上方移動裝片,像才可移動向視野中央,向左下方移動裝片,觀察不到物象-物像已不

在視野范圍內(nèi),C正確;D、對光時,低倍物鏡已對準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視野-反光鏡沒有對準

光源,D正確。故選:Bo

1、顯微鏡視野中的光線是通過反光鏡反射外面的光線進入的。2、使用顯微鏡觀察使用粗準焦螺旋找到物

像,細準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3、顯微鏡下觀察的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物的移動方向正好相反。4、對光時,

低倍物鏡已對準通光孔和大光圈,然后左眼看目鏡,手轉到反光鏡,直到看到明亮的視野。

正確使用顯微鏡是中學生應具備的一項基本實驗技能。嚴謹、規(guī)范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實驗效率。

12.【答案】C

【解析】解: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小,目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大;物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小,物鏡越長放大

倍數(shù)越小;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越小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多,體積越小,視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數(shù)越大,觀

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少,體積越大,視野越暗。若想使視野中細胞圖像最大,你認為應選用的鏡頭組合是短

目鏡②和長物鏡③。

故選:Co

圖中①②是目鏡、③④物鏡。

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

13.【答案】B

【解析】解: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nèi),右

眼睜開,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當鏡筒下降的時候,如果只注視目鏡,我們看到不物鏡的位置,就

容易讓物鏡壓碎了玻片標本,所以在鏡筒下降時我們要注視物鏡防止其壓碎玻片標本。而觀察尋找物像時,

是在鏡筒上升的過程中進行的,眼要看著目鏡。

故選:B。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取鏡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②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對光:

①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意,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

②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nèi),右眼睜開,便于以后觀察畫圖。轉動反光鏡,看到明

亮視野。

觀察:

①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

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③左眼向目鏡內(nèi)看,同時反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

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正確使用顯微鏡是中學生應具備的一項基本實驗技能。嚴謹、規(guī)范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實驗效率,保護顯微

鏡,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14.【答案】D

【解析】解: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物鏡放大倍數(shù)和目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第一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為:

10x10=100(倍);第二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為:10x40=400(倍),在使用中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顯

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增加,視野中細胞個體較大,數(shù)目較少,視野變暗,因此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增加,視野

中細胞的體積變大,細胞的數(shù)目減少,視野變暗。

掌握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

15.【答案】A

【解析】解:從甲圖轉為乙圖是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的步驟是:

移動玻片標本使要觀察的某一物象到達視野中央一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鏡對準通光孔一調(diào)節(jié)光圈,換用較

大光圈使視野較為明亮一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用顯微鏡觀察氣孔時的兩個視野,要把視

野中的物像從甲圖轉為乙圖,正確的操作步驟⑤一⑦一③一①。

故選:Ao

此題是一道實驗操作題,考查的是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中的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的步驟,注意換用

高倍鏡后一定不要調(diào)節(jié)粗準焦螺旋,防止壓碎玻片。

本題的知識點是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試題難度一般,對于顯微鏡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本題考查的重點。

16.【答案】D

【解析】解:A、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實物的倒像,所以物像移動的方向與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故

A正確。

B、對光時,要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通過目鏡找到明亮的視野,故B正確。

C、光線的強弱由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鏡調(diào)節(jié)。當光線較強時,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和反光鏡的平面鏡;當

視野較暗時,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和反光鏡的凹面鏡,故C正確。

D、由于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實物的倒像,物像移動的方向與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如果物像

位于視野的右上方,只有向右上方移動玻片,物像才能移動到視野的中央,故D錯誤。

故選:D。

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包括:取拿與安放、對光、安放裝片、觀察、整理和存放;物像移動的方向與玻片標本

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光線的強弱用遮光器和反光鏡調(diào)節(jié)。

掌握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

17.【答案】C

【解析】解:顯微鏡的使用過程分為:取鏡與安放、對光、觀察和整理四步。

一、取鏡與安放,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7厘米左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即圖中的③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nèi)(右眼睜開,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

光孔反射到鏡筒內(nèi)。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三、觀察,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即圖中的

①,

6.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

本),即圖中的②。

7.左眼向目鏡內(nèi)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

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即圖中的④。

四、整理,

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干凈。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

最后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

故選:Co

此題考查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可以在實驗操作中多練,多掌握技巧。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時考查的重點內(nèi)容,平時多使用,多觀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類題。

18.【答案】D

【解析】解:在一張小紙上寫好中文“中國夢”后,旋轉180度后看到的是,所以用顯

微鏡觀察中文“中國夢”,看到的物像是。

故選:D,

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類題有個

小訣竅,就是把這個字母寫到一張小紙上,然后把這張紙旋轉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顛倒的圖像了。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顯微鏡成倒立的像,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

19.【答案】C

【解析】解:A、⑥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外,還能使物像更加清晰,A正確。

B、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因此觀察時,在④目鏡中看到的像是倒像,B正確。

C、光線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