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取舍的讀后感3000字_第1頁
學會取舍的讀后感3000字_第2頁
學會取舍的讀后感3000字_第3頁
學會取舍的讀后感3000字_第4頁
學會取舍的讀后感30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后可任意編輯和復制第第頁學會取舍的讀后感3000字

《文化的價值》讀書筆記

經(jīng)管051陳婷

一、寫作動力及背景介紹

20世紀已經(jīng)成為過去。在這個世紀中誕生了一些特別宏大的哲學家。假如我們列舉一下這樣的哲學家的名字,那么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無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如鷹鷲般棕色而瘦削的面孔,目光膚淺有神,舉止敏捷有力,特立獨行,天馬行空,沒有戀愛,沒有婚姻,沒有伴侶??這就是維特根斯坦,20世紀哲學革命中神話般的英雄。還有,一個同性戀者,抑郁癥患者,多疑,狂躁,伴隨一生的“自殺情結”,生前身后的榮辱毀譽??這也是維特根斯坦,20世紀哲學分析的天才。有的人進而將他看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還有人將其看成歷史上最宏大的哲學家之一。本文將從他的文化著作《文化的價值》入手對其生平和思想做一簡潔的介紹。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生于奧地利維也納一個有錢人家庭。他的父親是當?shù)刈鲣撹F生意的大商人,母親是很有藝術素養(yǎng)、很有藝術造詣的家庭婦女。維特根斯坦兄弟姊妹有8個,他排行老小。維特根斯坦生活在一個精神與物質都富有的家庭。他的母親常常在家中開音樂晚會,出席這種家庭音樂晚會的都是些名人,例如勃拉姆斯。維特根斯坦從小也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維特根斯坦接受訓練的經(jīng)受也很一般。他先是在家中接受啟蒙訓練。他在14歲時才開頭到異國他鄉(xiāng)求學。先后在奧地利林茲、德國柏林、英國曼徹斯特上高校,學的是機械工程,空氣動力學(畢業(yè)設計:飛機發(fā)動機螺旋漿)等專業(yè)。在學習期間對數(shù)學的規(guī)律基礎問題發(fā)生了極大的愛好,他先后讀過(英)羅素與懷特海合著的《數(shù)學原理》、(德)弗雷格的《算術的基礎》,并前往德國耶拿訪問數(shù)學大師弗雷格。結果弗雷格在見到維特根斯坦后,認為英國人羅素更適合回答維特根斯坦的疑問。羅素對維特根斯坦的哲學天賦表示確定,同意指導維特根斯坦從事數(shù)理規(guī)律的討論。

不久爆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維特根斯坦當時剛好回到維也納,就作為奧匈帝國的自愿兵(炮兵)與俄國人打了幾年的仗,后來轉向意大利作戰(zhàn)。1918年11月成為意大利人的戰(zhàn)俘。第二年8月維特根斯坦被釋放。從1911年維特根斯坦對數(shù)學問題感愛好算起,直到1918年他的早期哲學代表作《規(guī)律哲學論》的定稿,維特根斯坦這七八年始終對數(shù)學的哲學基礎、規(guī)律基礎有著極大的愛好,并保持始終如一的思索?!兑?guī)律哲學論》于1921年在德國的《自然哲學年鑒》第14期上發(fā)表,此后維特根斯坦認為自己已經(jīng)完成哲學思索,帶著這種想法他到了奧地利的山區(qū)學校去教書。他教學校的時間有七年。結束學校教同學涯

后他回到城市生活,并于1929年重返英國劍橋高校,這時維特根斯坦已經(jīng)因為他自己的早期哲學代表作而成為名人,幾個月后,他直接以《規(guī)律哲學論》這本書申請并獲得博士學位,然后就留在劍橋高校教書。從1926年起直到1936年,他與維也納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石里克、卡爾納普等人來往較親密。維也納學派自認為讀懂《規(guī)律哲學論》的思想,并從中引申出本學派的主要哲學觀點。維特根斯坦于1929年重返劍橋高校,又開頭從事哲學討論,于1951年病逝。他前期的代表作是《規(guī)律哲學論》(1921)。他后期的主要著作為《哲學討論》(1953),他在寫作、思索過程中寫了大量的筆記,被輯錄在《哲學評論》?!墩軐W語法》、《藍皮書和褐皮書》、《關于數(shù)學基礎的談論》?!蛾P于心理哲學的談論》、《片斷》等書中,臨死前寫了《論確定性》。

正是因為維特根斯坦具的良好的家庭背景以及非同一般的生活經(jīng)受使其有極為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對人類生存本質有著深刻的感知。早年維特根斯坦家族有著深厚的藝術文化氛圍,父親卡爾?維特根斯坦是長期的藝術捐助商,勃拉姆斯、馬勒等是這個被音樂布滿的家庭里的常客。維特根斯坦家族成員中音樂天賦不算突出的路德維希其單簧管演奏也很有造詣,同樣,被認為是有書面表達障礙的維特根斯坦的文筆卻也非常精湛。另外維特根斯坦非常喜愛

奧地利文藝評論家卡爾·克勞斯(karlkraus)的著作。然而“不幸”卻很早就與這位哲學家如影隨形,孤獨和抑郁布滿了維特根斯坦的一生。據(jù)其傳記威廉·巴特利(williamwarrenbartley)考證,維特根斯坦家族的兄弟五人里,包括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本人共有三名是同性戀者,這其中的兩個兄長漢斯和魯?shù)婪蛟缒攴謩e自殺,此后父親卡爾·維特根斯坦雖然放緩了對子女們的嚴峻,青年路德維希卻仍舊經(jīng)常有令羅素擔憂的自殺傾向,據(jù)稱其本人參與一戰(zhàn)就是為了“風光地自殺”。他的另一個兄長庫特·維特根斯坦在戰(zhàn)場上被俘前自殺,在戰(zhàn)斗里幸存但致殘的最終一位兄長,保羅·維特根斯坦,是聞名的單臂鋼琴家。維特根斯坦是語言學派(大約相當于分析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思想的最初源泉主要來自弗雷格的現(xiàn)代規(guī)律學成果、羅素與懷特海寫的《數(shù)學原理》和g.e.摩爾的《倫理學原理》。他的哲學主要討論的是語言,他想揭示當人們溝通時,表達自己的時候到發(fā)生了什么。他主見哲學的本質就是語言。語言是人類思想的表達,是整個文明的基礎,哲學的本質只能在語言中查找。他消解了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唯一本質,為哲學找到了新的進展方向。他的主要著作《規(guī)律哲學論》和《哲學討論》分別代表了橫貫其一生的哲學道路的兩個互為對比的階段。前者主要是解構,讓哲學成為語言學問題,哲學必需直面語言,“凡是能夠說的事情,都能夠說清晰,而凡是不能說的事情,就應當緘默”[4],哲學無非是把問題講清晰。后

者又把哲學回歸哲學,在解構之后是建構,制造一套嚴格的可以表述哲學的語言是不行能的,因為日常生活的語言是生生不息的,這是哲學的基礎和源泉,所以哲學的本質應當在日常生活解決,在“嬉戲”中理解嬉戲。

維特根斯坦他的前后期思想轉變很大,他在《哲學討論》序言中說明前期著作犯了嚴峻的錯誤,當然,他也說過要把前后期著作對比,以前期著作作為背景來理解后期哲學。維特根斯坦思想轉變來源于他自己的長期的獨立思索以及他的老師或伴侶的關心。他的獨立思索焦點在于如何成為一個“形而上學的自我”,一個可與世界進行不斷信息溝通的自我。他的老師或伴侶,如經(jīng)濟學家皮耶羅·斯拉法[5]則使他接觸到語言社會性的一面,他們的觀點對于純正寧靜的規(guī)律世界是一種沖擊,因而也有助于維特根斯坦走出純潔的規(guī)律世界,面對吵鬧的日常語言溝通世界。

二、主要觀點

從《文化的價值》這本是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維特根斯坦是個完善的抱負主義者。說他是個完善的抱負主義者,首先是由于他具備了抱負主義者的公認條件:有著不同凡俗的卻難以實現(xiàn)的遠大抱負;有著為抱負獻身的熱忱和實踐;有著與現(xiàn)實社會抗爭的士氣和才智;以及有著實現(xiàn)抱負的詳細方法和這些方法對后人的啟示等。

毫不夸張地說,維特根斯坦的一生就是為他的抱負不懈努力奮斗的一生。當然,他的抱負并不是要建筑某種遠離塵世的理論大廈,也不是要嘩眾取寵地樹立自己的個人形象。相反,他的抱負只是要“讓一切保持原樣”:讓思想和生活都遠離哲學家們的打攪而恢復它們的原來面貌;讓哲學家對自己的工作有“自知之明”;讓每個人都能做到誠懇、和善,不違反自己的意志行事。這些看起來并不淺顯簡單,也沒有什么新穎之處,但在維特根斯坦看來,它們卻是我們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特殊是哲學家)都需要仔細對待的,因為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使人們變得愈加虛偽做作,使哲學家們“戴上了假面具”。所以,我們需要清晰地、“毫無掩飾地”熟悉自己,需要“把哲學家的語言放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從文化的價值這本書里,我們就可以看到維特根斯坦一生為達到這個抱負而不懈努力的形象。

說他是個完善的抱負主義者,還由于他那桀驁不遜的性格和仔細嚴謹?shù)娜松鷳B(tài)度。傳奇維特根斯坦不太愛笑,沒有那種讓人松弛的幽默,但他的才智卻是通過他的思索和解決詳細問題的力量表現(xiàn)出來的;據(jù)說維特根斯坦接人待物都過于仔細,甚至有些鉆牛角尖,令他四周的人感到尷尬擔心,但他的嚴謹作風卻是他追求生活本真狀態(tài)的體現(xiàn);還有人說維特根斯坦不擅長交友,無論有過多么親熱關系的伴侶或同學最終大多都離他而去,

但這恰好是他不

愿放棄自我去隨和他人的證明,雖然這種做法并不肯定值得稱道??傊p繞在維特根斯坦身上的全部不解、責怪甚至是詆毀,都是由于他本人對自己所認定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tài)度的堅持,都是他的倔強共性使然。從巴特利的生動描述中,我們好像可以看到維特根斯坦放棄自己遺產(chǎn)時的堅毅面孔,看到他與天真淳樸的學校同學交談時的親和眼神;好像可以聽到他與伴侶們談天時不多的話語,聽到他與羅素、波普等人爭辯時的激烈言辭。

在我看來,維特根斯坦作為一個抱負主義者的完善,并沒有因為他的同性戀傾向和有些奇怪的行為而受到影響。相反,他的這種傾向和行為的消失,正是由于他固執(zhí)于自己的某種要求。根據(jù)巴特利的以及其他一些人(包括麥奎尼斯等人)的解釋,維特根斯坦的同性戀傾向是他對自己童年曾做過的某件壞事的心理扭曲的結果。當然,這里并沒有為維特根斯坦的這種傾向和行為做辯解的意圖,因為這些明顯不過是他個人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不過,由此我們卻可以推斷,維特根斯坦常說自己的言行不為他四周的人所理解,并說自己“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大體應當包括他的這些傾向和行為。由此也可以看出,維特根斯坦對自己的行為是有清晰的熟悉的。

如果一個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言行無法為四周的社會所接受但卻仍舊我行我素,那么,這個人要么是一個瘋子,要么是一個天才。西方哲學史上不乏這樣的天才,雖然他們在世時經(jīng)常被看作是瘋子。維特根斯坦就是這樣的一個天才。在他辭世50年后的今日,我們才算真正看到維特根斯坦的精神世界,才真實地感受到他作為一個抱負主義者的完善形象。這唯恐還要感謝這部《文化的價值》。

生命。倫理。價值。情感。宗教。激情。想象。直覺。形而上的本體??一切可以賦人生以意義和價值的東西,都是不行說的。它們是如此神圣之物,以至不能被說,只能在緘默中顯示。

凡不行說的,只能顯示。維特根斯坦如是說。

在20世紀的哲學家中,維特根斯坦是吸引我愛好最為長期而又最令我困惑不解的人物。維特根斯坦像一個巨大的磁場或者漩渦,我剛剛一接觸便被一股強大的吸力身不由己的卷入進去,無力自拔。記得《論語》中孔子的弟子顏回對孔圣人的評價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西方圣哲維特根斯坦所給我的就是這種奇異的感覺。

三、框架分析

《文化的價值》這部書,是依據(jù)維特根斯坦的遺留的手稿所寫成的,有不少筆記與他的哲學著作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盡管它們分布在他的哲學論述之中。筆記中有的是自傳,有的評論哲學活動的本質,有的涉及一般意義的論題,譬如關于藝術和宗教的問題。通常沒有必要把它們與哲學論述分開.不過,維特根斯坦本人在很多地方用括號或其他方式有意將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