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簡史上_第1頁
中國書法簡史上_第2頁
中國書法簡史上_第3頁
中國書法簡史上_第4頁
中國書法簡史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關(guān)于中國書法簡史上中國的書法藝術(sh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書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它以其獨特的造型方式和表現(xiàn)力在世界藝術(shù)領(lǐng)域中獨樹一幟,被譽為東方藝術(shù)的代表。所謂書法,就是寫字的方法,具體來說,是以漢字為表現(xiàn)對象,以毛筆及各類硬筆為表現(xiàn)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shù)。具有實用和藝術(shù)的兩重性。

第2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先秦書法

1.甲骨文甲骨文又叫卜辭或殷墟文字,是指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用來記錄占卜、祭祀等活動。1899年才被發(fā)現(xiàn)(出土于河南安陽小屯村殷都廢墟),先后出土十五、六萬片。從書法的角度看,甲骨文質(zhì)樸古雅。大多是刀刻的。其線條瘦勁犀利,有直有曲,有方有圓。其結(jié)構(gòu)以橫豎、斜角線條為主,附有曲線。排列成行,字行有自右向左,也有自左向右。章法布置毫不做作,錯落自然,或疏落錯綜,或謹嚴有致。文字結(jié)構(gòu)長短、大小不一,但已講究規(guī)整、均衡。

第3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甲骨文第4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甲骨文第5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甲骨文第6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金文金文,也叫鐘鼎文、銅器銘文,是古代刻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在青銅器上鑄銘文,始于商代,盛行于兩周。金文較之商代的甲骨文進一步穩(wěn)定,更趨規(guī)范化和符號化。金文的形體結(jié)構(gòu)有疏有密,比甲骨文要方正整齊,筆畫的分布也更講究均勻?qū)ΨQ;在用筆上,筆道一般比甲骨文粗,因而顯得雍容厚重。第7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周代金文風(fēng)格各異,有凝練厚重、雄奇挺拔的,如《大保簋》、《大盂鼎》等;有圓潤工整、柔和健美的,如《靜簋》、《墻盤》等;有質(zhì)樸端莊、遒健舒展的,如《大克鼎》、《毛公鼎》等。金文中,有的字是凹下的,有的字是凸出的。凹下的陰文叫“款”,凸出的陽文叫“識”,所以金文也統(tǒng)稱為鐘鼎款識。

第8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散氏盤第9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散氏盤第10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大盂鼎第11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虢季子白盤第12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石鼓文石鼓文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石刻文字。石鼓共有10個,每個上面刻著一首四言詩。內(nèi)容主要是歌頌田園之美和游獵之盛。它是我國最早的刻石。石鼓文的字體,介于古文與秦篆之間,或稱“大篆”,是周代金文到秦代小篆的過渡。

第13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石鼓文的結(jié)字嚴謹端莊,大小一致,筆道的走向和疏密布白都已有了嚴格的法度,偏旁部首的寫法和位置也基本固定了。筆法全用“玉箸”篆的等粗細的線條,圓潤平和,但柔中有剛。樸茂渾古,圓活奔放。顯示出一種極為成熟的、富有修養(yǎng)的藝術(shù)匠心,是大篆的典范之作。近代吳昌碩臨寫石鼓文最佳,把篆書推入頂峰。

第14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石鼓文第15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秦漢書法1.小篆(秦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實行“書同文”的政策,由李斯等創(chuàng)制了小篆,作為全國的官方標準字體。小篆的創(chuàng)立,使我國文字走向了規(guī)范化和統(tǒng)一化。小篆在古文字中屬于純線條化的字體。它的筆畫無論橫豎,都是粗細均等的線條,字形取縱勢,呈長方形,圓潤婉通,具有簡捷明快、端莊典雅之美。第16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結(jié)構(gòu)平穩(wěn)凝重,疏密勻稱,一絲不茍。章法整齊劃一,每個字大小一樣,排列方正,橫豎成行,給人以整齊美。秦代把這種書體廣泛應(yīng)用于刻石頌德。當時主要的刻石有泰山刻石、嶧山刻石、瑯琊刻石、之罘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六處。據(jù)傳它們大都出自李斯之手。

第17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泰山刻石第18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會稽刻石第19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會稽刻石第20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瑯琊刻石第21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隸書(漢隸)隸書,歷史上也稱左書、史書、八分,是打破篆書曲屈回環(huán)的形體結(jié)構(gòu)并改變其筆道形態(tài)以便書寫的字體。相傳這種字體是秦代一個叫程邈的隸人創(chuàng)造的,所以稱隸書。篆書的草寫即發(fā)展成隸書。秦代的隸書稱秦隸或古隸,它把篆書的曲線條變?yōu)橹本€條,圓轉(zhuǎn)筆畫變?yōu)榉秸?,縱勢字形變?yōu)闄M勢。隸書始用于秦代,盛行于兩漢,是漢代官方的正式書體,直到魏晉楷書廣泛流行之后,才被楷書所取代。

第22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漢初承用秦隸,后來經(jīng)過兩漢文化人的不斷加工、美化,才逐漸形成一種結(jié)字講究,波磔特別雄健,體勢超拔挺秀的獨特字體,稱為漢隸。東漢石刻盛行,“碑碣云起”,遺留至今的200多種漢碑書跡,基本上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其中著名的有《禮器碑》、《乙瑛碑》、《張遷碑》、《史晨碑》、《石門頌》、《曹全碑》、《楊淮表記》等,風(fēng)格各異??涤袨榘褲h碑分為八類:駿爽、疏宕、高渾、豐茂、華艷、虛和、凝整、秀韻等,頗有見地。第23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禮器碑第24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曹全碑第25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隸變是古今文字的一個分水嶺,是漢字形體演變過程中的一次質(zhì)的飛躍。書法從東漢開始進入了繁榮期。東漢時期的幾個特殊現(xiàn)象,為書法藝術(shù)提供了難得的契機。第一,紙的發(fā)明完成。第二,東漢時代佛教傳入中國。第三,出現(xiàn)了知識分子群體。第四,出現(xiàn)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崔瑗的《草書勢》。此外,還孕育出第一位書法理論家——蔡邕,也是著名學(xué)者、文學(xué)家,他著有《筆賦》、《筆論》、《篆勢》、《九勢》等。第26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草書草書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章草是一種伴隨漢隸盛行而產(chǎn)生、并帶有隸書筆意的草書。章草是隸書的快寫體,點畫較簡略,書寫便捷,帶有隸書筆意。字的大小均勻,字字獨立,上下兩字絕不連筆,章法取直行縱勢。著名的章草碑帖有皇象本《急就篇》、索靖《出師頌》等。章草成就最大的是東漢書法家張芝,被稱為“草圣”。他臨池學(xué)書,水為之黑,可見功夫之深。后人把學(xué)習(xí)書法叫做臨池,就出自這個典故。章草在張芝的時代達到了頂峰。第27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皇象《急就章》第28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今草由張芝創(chuàng)立。他看出了章草便捷有余、美觀不足的弱點,他大膽革新,在章草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今草。在一幅字中,今草不僅可以上下字相連,而且還可以大小相間,粗細雜糅,正斜相倚。簡單而言,章草是隸書的快寫體,今草是楷書和行書的快寫體。傳世著名今草碑帖很多,如王羲之《十七帖》、智永《正草千字文》、孫過庭《書譜墨跡》等。第29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王羲之《十七帖》第30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智永《真草千字文》第31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孫過庭《書譜》第32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狂草,是比今草更加潦草狂放的草書。它不大計較一筆一字的工拙,而著意力求通篇氣勢的暢達雄放。筆勢連綿回繞,離合聚散,大起大落,變態(tài)無窮。如張旭《殘千字文》、懷素《自敘帖》等都是典型的狂草作品。第33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懷素《自敘帖》第34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魏晉南北朝書法

1.楷書楷書,也叫真書、正書。它產(chǎn)生于漢末,盛行于魏晉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瑫怯呻`書演變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端莊、工整的字體??强!⒎ㄊ降囊馑?,所謂楷書,就是標準字體??瑫m蛻化于隸書,但與漢隸相比,具有突出的特點:1,從總體上看,隸書多呈平扁,楷書多呈長方,因而隸書的章法多取直行橫勢,楷書的章法多取直行縱勢。

第35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楷書的結(jié)體法則比隸書緊密。重心的安放,筆道的長短、正斜,兩筆相交的角度大小,點畫之間的照應(yīng)關(guān)系,合體字中不同部件的位置與比例等等,都有極嚴格的要求,不如隸書隨意,有較大自由。3,楷書的基本點畫形態(tài)比隸書豐富,用筆變化多。楷書比隸書增加了斜勾、挑、折等基本點畫,而且每種基本點畫的個性特征都比隸書鮮明。它依賴毛筆的彈性、鋒芒和書家多種用筆方法,形成各自迥然不同、風(fēng)格各異的字體。

第36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柳公權(quán)《玄秘塔碑》顏真卿《多寶塔碑》第37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因此,楷書成為中國書法史上使用頻率最高、學(xué)書者最多、最能體現(xiàn)方塊漢字特點、最為實用的書體。從魏晉至今,楷書一直保持著它的正統(tǒng)地位。到了唐朝,楷書發(fā)展到它的鼎盛時期,因而這一時期以楷著稱,對后世影響巨大的書法家也最多。其中最杰出的有“初唐四家”、盛唐顏真卿,晚唐柳公權(quán),合稱唐楷六大家(后面再講)。他們都是自成一家,各有創(chuàng)新。

第38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行書行書是伴隨著楷書的流行而產(chǎn)生的一種字體,它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是楷書的直接快寫體。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沒有楷書那樣端正??ǘ嘤诓莘ǖ慕小靶锌?,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楷,如《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行草,如王羲之《喪亂帖》、王獻之《十二月帖》等。

第39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其中,“天下第一行書”指王羲之《蘭亭序》,“天下第二行書”指顏真卿《祭侄文稿》。行書易于辨認,又獨具體態(tài)、靈活多變,是實用性與藝術(shù)性結(jié)合得最好的字體,因此,從產(chǎn)生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皶ァ蓖豸酥鸵孕袝谑馈P袝奶攸c是多圓少方,多露鋒少藏鋒。

第40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王羲之《蘭亭序》第41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顏真卿《祭侄文稿》第42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書法家——鐘衛(wèi)二王三國時期,魏國的書法成就最高。當時最杰出的兩位書法家是鐘繇和衛(wèi)覬。魏開國之初的兩座名碑《上尊號奏》和《受禪表》,分別為鐘、衛(wèi)所寫。二人都師法于蔡邕、劉德升。藝術(shù)成就都顯赫,藝術(shù)風(fēng)格略有不同,所以西晉書法家都是傳授的鐘、衛(wèi)兩家。到了東晉以后,江瓊、崔悅、盧諶一派,受學(xué)于衛(wèi)覬,在河西一帶數(shù)代傳習(xí),于是,以衛(wèi)覬為代表,書法在北方形成強大的潮流,出現(xiàn)北碑雄強的書風(fēng)。

第43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以王導(dǎo)、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書法家,把鐘繇的書法傳統(tǒng)帶到江南地區(qū)發(fā)揚光大,形成南派書風(fēng)。這樣,中國書法史猶如長江、黃河,形成了南北兩大書派。這兩大書派則導(dǎo)源于曹魏時代的鐘衛(wèi)二人。

第44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上尊號奏》《受禪表》第45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鐘繇(151-230),字元常,穎川長社人(今河南),漢末舉孝廉。魏初,為廷尉。明帝時官至太傅,封定陵侯。人稱鐘元常、鐘太傅。他能寫多種書體,而以隸、楷最為精妙。他的楷書筆法遒媚,結(jié)體樸茂,氣息高古,被后世奉為“楷書之祖”。代表作品有《賀捷表》、《薦季直表》、《宣示表》等?!顿R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端]季直表》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缎颈怼肥晴婔碇苯佑绊懲豸酥?、開南派書風(fēng)的奠基之作。

第46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衛(wèi)覬,字伯儒,河?xùn)|安邑(今山西)人,魏書法家。古文、鳥篆、隸、草無所不善。他的《受禪表》雄偉冠時(魏隸典范)。

第47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國書法史上一個特殊現(xiàn)象是:師承風(fēng)尚和家族關(guān)系。兩晉時代最為突出,出現(xiàn)了幾大書法世族,比如,陸氏(陸機)、衛(wèi)氏(衛(wèi)瓘、衛(wèi)恒)、索氏(索靖)和王、謝、郗、庚四大家等。一個名門望族,在文學(xué)藝術(shù)上往往父子相傳,兄弟爭勝,一家一種風(fēng)格,世代傳承。這里只講“二王”。王氏家族(東晉)書法家最多,最著名的當數(shù)書圣王羲之、其子王獻之。

第48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人,曾官至?xí)x右軍將軍,故又稱“王右軍”。祖父王正,官尚書郎,父親王曠,官淮南太守,從父王敦,官太尉,從父王導(dǎo),官司徒。他出生于這樣一個仕宦世家。七歲開始學(xué)書,拜師于衛(wèi)夫人(衛(wèi)鑠,晉女書法家,擅長隸、正、行三體。)也曾從叔父王廙學(xué)書法。學(xué)書于李斯、蔡邕。其楷書學(xué)鐘繇,草書學(xué)張芝。

第49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王羲之博采眾長,推陳出新,一變漢魏以來質(zhì)樸書風(fēng),創(chuàng)妍美流便之體,遂臻神妙,自成一家。其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其成就主要在楷書、行草,傳世作品很多,由于社會動亂,真跡無存,現(xiàn)在能見到的均為摹本、臨本。其中小楷代表作有《樂毅論》、《黃庭經(jīng)》、《曹娥碑》,行書代表作有《蘭亭序》、《快雪時晴帖》等,草書代表作有《十七帖》等。

第50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王羲之《十七帖》第51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此外,還有《懷仁集王書圣教序》。此帖由唐太宗撰序,其子高宗(李治)撰記,僧懷仁摹王羲之書。672年12月刻石,現(xiàn)存西安碑林。共三十行,一千九百余字,是歷代研習(xí)王氏行書書法的范本。

第52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第53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緊接王羲之,東晉書法又一座高峰出現(xiàn),就是王獻之。人們并稱為“二王”。王獻之(344-386),字子敬,羲之第七子,官中書令,又稱“王大令”。獻之七歲學(xué)書,“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風(fēng)流為一時之冠?!庇讓W(xué)于父,然而獻之天資超邁,不為其父所囿,敢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神駿妍美的“大令體”,又稱“破體”。

第54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就是打破楷書、草書界限,但又不是正統(tǒng)的“行書”,偏于楷的為“行楷”,偏于草的為“行草”。這種字體,既有楷書的工穩(wěn),又有草書的流暢。其“破體”的代表作,一是行楷《廿九日帖》,一是行草《鴨頭丸帖》?!敦ゾ湃仗酚霉P秀勁飄灑,筆法靈動自然。

第55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王獻之創(chuàng)“破體”為其一大貢獻,創(chuàng)草書“一筆書”為又一大貢獻?!耙还P書”如滔滔江河,一瀉千里,表現(xiàn)出一種雄姿英發(fā)、風(fēng)華樸茂之姿,令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作為《中秋帖》、《十二月帖》。

第56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秋帖》第57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希帖”提起晉代的行書,自然會想到“三?!?。清代乾隆皇帝是政治家,也是書法家、書法鑒賞家,他給世人完成了一件偉績,就是翻刻《三希堂法帖》。所謂“三希”,就是三件稀世珍寶。乾隆認為,古代遺留下來的墨跡,以晉代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為最珍貴,是稀世之寶。

第58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他將這三帖入藏秘府(即養(yǎng)心殿書房),甚為寶愛,時常對帖欣賞。后將東暖閣改名為“三希堂”(由乾隆親撰匾額),供藏這三件珍寶。乾隆還在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上題了“天下無雙,古今第一”的跋語。“三希堂”設(shè)立后,乾隆命人從《石渠寶笈》歷代法書墨跡中,選出了魏晉至明末共135家的340件作品,并收集各種題跋200多件,印章1600多方,由技藝高超的石工鐫刻而成《三希堂法帖》?!叭L本鶠樾袝?/p>

第59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快雪時晴帖》為“三?!敝祝峭豸酥E的唐摹本。釋文是:“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妥善。未果為結(jié),力不次。王羲之頓首。”短短三行,24個字,遒勁秀美,氣勢亨通。唐太宗認為“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藝術(shù)造詣極高。難怪乾隆帝驚嘆“神乎技矣”。帖后有“山陰張侯”四字,與前面字體迥異,系后人摹上去的,非王手跡,有人疑為趙孟頫寫。

第60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秋帖》是王獻之代表作。帖文為:“中秋不復(fù),不得相還。為即甚者,如何然勝有何慶等大軍?!倍帧?nèi)容不知何意。書法縱逸豪放?!恫h帖》共五行47字,是寫給兄弟伯遠的信札,行筆峭勁遒麗,自然流暢。王珣(350-410),字元琳,是王導(dǎo)之孫,是個風(fēng)流才子,“神情朗悟,經(jīng)史明徹,風(fēng)流之美”,官至尚書令,生活道路崎嶇。

第61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秋帖》第62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北碑南帖書法藝術(shù)經(jīng)過東晉的繁榮后,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就是北碑南帖時代。南北朝時代,北碑南帖正式形成兩大流派,猶如長江黃河,奔涌向前。此期書法有其鮮明特色:(1)北碑南帖。南北朝書法是同宗異質(zhì)的,由于南北對峙,各自為政,書法有明顯不同。南朝禁碑,碑版罕見,縑素流傳,簡牘為多,繼東晉余風(fēng);北朝重厚葬,褒揚先世,刻石為多,接?xùn)|漢余緒。

第63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所以,南朝的書法,多藉帖以傳,北朝的書法,則托石為壽,故有北碑南帖之別。北碑又稱魏碑,指北魏的石刻。書法史上稱北碑上的楷體為“魏體”,以別于晉楷、唐楷。這種字體,點劃峻利,轉(zhuǎn)折處多以側(cè)鋒取勢,形成內(nèi)圓外方,撇捺重頓的特點;結(jié)構(gòu)則疏密自然,縱橫倚斜,錯落有致,是一種特殊的楷體。

第64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北碑除了碑碣、摩崖外,還出現(xiàn)了許多造像記、墓志銘。造像記以洛陽龍門石窟的北魏造像記為代表。其中以“龍門二十品”最知名。其中《始平公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魏靈藏造像記》為“龍門四品”,為龍門造像記之最。魏碑中著名的還有:《張猛龍碑》、《張黑女墓志》、《石門銘》、《鄭文公碑》等。

第65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孫秋生造像記》《始平公造像記》第66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北楷南行。北朝重楷書,南朝重行書,故有“北楷南行”之稱。北朝碑多,而碑以方整為尚,故宜于真楷;南朝帖多,而帖以流美為能,故宜于行草。南朝承襲東晉,緊接“二王”。宋書法家羊欣親承獻之妙旨,齊書法家王僧虔師法獻之,梁書法家蕭子云效法羲之,陳智永禪師直追蘭亭精微,書法風(fēng)格皆不出“二王”行書范式。北朝承襲曹魏,溯源鐘衛(wèi)。故有南行北楷之別。第67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北雄南秀。南北朝的書法藝術(shù)特色,一個秀逸,一個雄強。南朝士人柔剛,字書講求工妙,又借用行書流便之體,更顯清媚俊逸之態(tài)。北朝牧民強悍,性喜豪邁,字書講求刀鋒凌厲,橫豎有力,又借用楷書方嚴整飭之體,更顯雄強英武之勢。體現(xiàn)出中國書法藝術(shù)秀麗典雅與雄強剛健兩大書法藝術(shù)風(fēng)格,后來,匯合成唐代恢宏恣肆的書法藝術(shù)大潮。

第68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隋唐書法1.隋朝雖歷史短暫,但書法藝術(shù)卻處關(guān)鍵時期,它融合南北書風(fēng),上承兩晉南北朝,下啟唐代,為唐代書法的繁榮奠定了基礎(chǔ)。此期的代表作有:《董美人墓志》(端莊妍美,峻嚴挺拔,骨秀而不瘦,肌豐而不肥)、《龍藏寺碑》、《啟法寺碑》等,既峭拔剛勁,又柔麗飄逸,對初唐諸家影響很大。著名書法家有智永等。第69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董美人墓志》《龍藏寺碑》第70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智永(生卒年不詳),俗姓王,稱永禪師,名法極,會稽人,王羲之七世孫,生活在陳至隋代,年近百歲才圓寂。他少小出家,住在永欣寺。潛心學(xué)道習(xí)書30年,臨得真草千字文800本,寫禿的筆頭足足裝了十大甕,后埋入土中,稱為“退筆冢”。智永的實踐再次告訴人們:只要功夫深,書藝自然進。他寫的800本《真草千字文》,“散與人間”,浙東各寺均施一本。第71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真草千字文》第72頁,共8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可惜,經(jīng)過一千多年的風(fēng)雨劫難,留傳至今的手跡只有日本所藏一本。內(nèi)中真草兩體隔行排列,運筆凝煉,閑雅秀麗。宋蘇軾說其書“骨氣深穩(wěn),體兼眾妙”。因其書名遠播,前來永欣寺求書與請求題額者絡(luò)繹不絕,競使一方凈土熱鬧非凡,致使木門限被踏損,不得已,裹以鐵皮,人戲稱為“鐵門限”。

第73頁,共80頁,2024年2月2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