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解剖與生理_第1頁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解剖與生理_第2頁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解剖與生理_第3頁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解剖與生理_第4頁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解剖與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解剖與生理2012年9月124/27/20241泌尿外科泌尿系統(tǒng)男性生殖系統(tǒng)腎上腺4/27/20242泌尿系統(tǒng)

THEURINARYSYSTEM一、組成

腎(kidneys)-----生尿器官輸尿管(ureters)

膀胱(urinarybladder)排尿管道

尿道(urethra)二、生理功能1.生成和排泄尿液2.維持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和電解質(zhì)平衡

4/27/20243組成腎輸尿管膀胱尿道4/27/20244第一節(jié)腎Kidney一、腎的形態(tài)是成對的實質(zhì)性臟器,形似蠶豆。腎分上、下端,內(nèi)、外側(cè)緣和前、后面。腎門Renalhilum:是腎的血管、淋巴管、神經(jīng)、腎盂出入的部位。腎蒂Renalpedicle:出入腎門的血管、淋巴管、神經(jīng)、腎盂等結(jié)構被結(jié)締組織包裹?!衩谀蛳到y(tǒng)的解剖4/27/20245腎靜脈腎動脈腎盂二、腎的構造腎實質(zhì)分為腎皮質(zhì)、腎髓質(zhì)皮質(zhì)腎乳頭腎柱腎小盞腎大盞腎竇腎錐體髓質(zhì)4/27/20246三、腎的位置和被膜(一)腎的位置位于腹膜后間隙內(nèi),脊柱的兩側(cè)。4/27/20247

腹后壁、腹膜后位器官。脊柱兩側(cè),長軸向外下傾斜,呈“八”字型布置。左右腎高度不同,其上、下端和后方與椎骨肋骨關系重要,前方與部分腹腔器官相毗鄰。4/27/20248腎與肋骨、椎骨的關系左腎:上T12上緣,下L3上緣;右腎:上T12下緣,下L3下緣。第12肋橫過左腎后面中部,右腎后面上部。腎區(qū)(脊肋角):指豎脊肌外側(cè)緣與第12肋之間的區(qū)域。4/27/20249(二)腎的被膜纖維囊、脂肪囊、腎筋膜纖維囊脂肪囊腎筋膜4/27/202410腎段動脈與腎段腎動脈

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后段4/27/202411上下動脈靜脈腎盂前后靜脈動脈腎盂4/27/202412第二節(jié)輸尿管Ureter一、分段腹段盆段壁內(nèi)段腹段盆段壁內(nèi)段二、狹窄1、腎盂輸尿管移行處;2、與髂血管交叉處;3、壁內(nèi)段。狹窄處口徑0.2~0.3cm,結(jié)石處4/27/202413輸尿管的位置與形態(tài)輸尿管位于腹后壁腹膜深面。為成對細長肌性管道,能作有節(jié)律性蠕動。長度平均男性為26.5cm,女性為25.9cm,管徑0.5—0.7cm。0.6cm結(jié)石可自行排出4/27/202414輸尿管壁內(nèi)段1.5CM斜行膀胱充盈時,壁內(nèi)部管腔閉合,防止尿液返流入輸尿管4/27/202415第三節(jié)膀胱UrinaryBladder一、膀胱的形態(tài)分部膀胱尖膀胱底膀胱體膀胱頸膀胱尖膀胱底膀胱體膀胱頸粘膜特點:膀胱三角Trigoneofbladder輸尿管間嵴Interuretericfold4/27/202416膀胱形態(tài)儲存尿液的囊狀肌性器官。形狀、大小和位置隨尿液充盈的程度而變化。空虛的膀胱呈三棱錐體形,分為尖、底、體、頸四部分。充盈的膀胱呈卵圓形。4/27/202417膀胱的粘膜特點

膀胱三角:兩側(cè)輸尿管口與尿道內(nèi)口之間的三角形光滑區(qū),無粘膜皺襞,是腫瘤和結(jié)核的好發(fā)部位。

輸尿管間嵴:兩側(cè)輸尿管口之間的橫行皺襞,鏡檢呈蒼白帶,是尋找輸尿管口的標志4/27/202418膀胱的位置小骨盆前部,前為恥骨聯(lián)合,后為精囊腺、輸精管壺腹部和直腸(男性);子宮和陰道(女性)??仗摃r,膀胱尖不超過恥骨聯(lián)合上緣。4/27/202419膀胱的位置膀胱位于小骨盆的前部,恥骨聯(lián)合的后方4/27/202420第四節(jié)尿道男性尿道(見男性生殖系統(tǒng))女性尿道特點:短--5cm直寬開口于陰道前庭4/27/202421●腎臟的功能解剖和血液供應腎臟=腎單位+腎小球旁器+腎間質(zhì)+血管、神經(jīng)腎單位是腎臟解剖結(jié)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遠端小管腎小管細段近端小管腎小球腎小囊腎小體腎單位4/27/202422外層:壁層(與近曲小管上皮相連)腎小囊腔外層:壁層(與近曲小管上皮相連)腎小囊腔外層:壁層(與近曲小管上皮相連)腎小囊:腎小球高壓內(nèi)層:臟層(足C)入球小A>出球小A(1)腎小體腎小球:由毛細血管盤曲而成的血管球4/27/202423(2)腎小管遠曲小管皮質(zhì)外髓內(nèi)髓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細段升支粗段近曲小管降支粗段髓袢近曲小管降支粗段細段髓袢近曲小管降支粗段升支粗段細段髓袢近曲小管降支粗段遠曲小管升支粗段細段髓袢近曲小管降支粗段遠曲小管升支粗段細段髓袢近曲小管降支粗段4/27/202424腎臟的血液循環(huán)途徑:4/27/2024254/27/202426機制:肌源學說、管-球反饋意義:腎小球濾過功能相對穩(wěn)定,尿量不發(fā)生太大變化血壓在一定范圍波動時(80-180mmHg),腎血流量保持穩(wěn)定4)腎血流量自身調(diào)節(jié)3)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血壓低且血漿膠體滲透壓高2)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高1)血流量大(1200ml/min血液流經(jīng)腎,約占心輸出量的1/4,其中90%進入皮質(zhì))流速快。(二)腎血液循環(huán)特點4/27/202427尿生成的過程三個環(huán)節(jié):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腎小管與集合管的分泌、排泄4/27/202428(一)腎單位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結(jié)構功能

腎單位集合管腎小體腎小球(毛細血管球)腎小囊(內(nèi)層、囊腔、外層)濾過生成原尿腎小管近端小管髓襻細段遠端小管近曲小管髓襻降支粗段髓襻降支細段髓襻升支細段髓襻升支粗段遠曲小管重吸收、分泌與排泄生成終尿4/27/202429

一、腎小球濾過1、概念循環(huán)血液經(jīng)過腎小球毛細血管時,除了血細胞和血漿中的大分子蛋白質(zhì)外,其他物質(zhì)濾出到腎小囊內(nèi)的過程。形成的超濾液稱原尿。即血漿通過濾過膜濾入腎小囊的液體稱為原尿。原尿與血漿比較:不同:原尿中沒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血漿蛋白質(zhì)。相同:晶體物質(zhì)如葡萄糖、氯化物、無機磷酸鹽、尿素、尿酸、肌酐等的濃度都與血漿中的非常接近,而且囊內(nèi)液的滲透壓及酸堿度也與血漿相似。

4/27/202430決定和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⑴濾過的結(jié)構基礎→濾過膜⑵濾過的動力→有效濾過壓⑶濾過的前提→腎小球血漿流量4/27/202431(一)、衡量腎小球濾過作用的指標①腎小球濾過率:單位時間內(nèi)(每分鐘)兩腎生成的超濾液量。為125ml/min左右。兩側(cè)腎臟每晝夜從腎小球濾出的超濾液總量高達180升左右。

4/27/202432濾過分數(shù):

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漿流量的比值。為125/660×100%≈19%。濾過分數(shù)表明,流經(jīng)腎臟的血漿約有1/5由腎小球濾過進入了囊腔,形成原尿。

腎小球濾過率的大小取決于有效濾過壓、濾過膜的面積及其通透性等因素。

4/27/202433(二)、濾過的結(jié)構基礎———濾過膜濾過膜:是腎小球毛細血管內(nèi)的血液與腎小囊中超濾液之間結(jié)構屏障。

⑴、機械屏障:①血管內(nèi)皮細胞:在電鏡下觀察,血管內(nèi)皮細胞層可見有缺乏細胞質(zhì)的部分,稱為窗孔。此結(jié)構的分布比較規(guī)整,其孔徑約50~100nm。作用:防止血細胞通過,但對血漿蛋白的濾出不起阻留作用。

②基膜:是超濾過的主要屏障。有4~8nm的多角形網(wǎng)孔,其網(wǎng)孔的大小可能決定著分子大小不同的溶質(zhì)可以濾過。③腎小囊內(nèi)層上皮細胞:細胞有足突,足突間形成裂隙,裂隙表面附有一層濾過裂隙膜,膜上有直徑約4⑵、電學屏障14nm的小孔。是物質(zhì)濾出的最后一道屏障。4/27/202434⑵、電學屏障

正常時血管內(nèi)皮細胞、基膜和腎小囊上皮細胞上覆蓋著一層酸性糖蛋白,是一種帶負電荷的唾液蛋白,又稱涎蛋白。它形成了腎小球濾過的電學屏障??勺柚箮ж撾姾傻难獫{蛋白通過。血漿中的物質(zhì)通過濾過膜時,即受濾過膜機械屏障結(jié)構的影響,又受電學屏障狀態(tài)的控制。對于電荷中性的物質(zhì)來說,通透性主要取決于物質(zhì)的有效半徑大小;對于帶有正負電荷物質(zhì)來說,不但取決于該物質(zhì)有效半徑大小,而且還決定于其帶有的電荷性質(zhì)。4/27/202435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nèi)壓+)(有效濾過壓是濾過的動力(三)腎小球濾過的動力……EFP(有效濾過壓)4/27/202436(四)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

1、濾過膜的通透性及其面積:

濾過膜通透性:通透性↓,如發(fā)生腎小球腎炎時,機械屏障作用增加濾過率下降,故超濾液減少。但因為濾過膜各層的糖蛋白減少,靜電屏障作用減弱,使原來不能濾過的大分子血漿蛋白質(zhì)可以大量濾過,當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的限度時,可出現(xiàn)蛋白尿。濾過膜的面積:有效濾過面積減少,如發(fā)生腎小球腎炎時,使腎小球濾過率降低,造成少尿,甚至無尿。4/27/2024372、有效濾過壓改變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主要)↓,有效濾過壓則降低,腎小球濾過率也減少。囊內(nèi)壓:↑,有效濾過壓則降低,腎小球濾過率也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有效濾過壓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也隨之增加。如經(jīng)靜脈快速注入大量生理鹽水時,腎小球濾過率則增加,尿量增加,其原因之一是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所致。4/27/2024383、腎小球血漿流量

濾過前提主要通過影響濾過平衡的位置變化而影響腎小球濾過率。腎的血漿流量增多,血漿膠體滲透壓的上升速度減慢,濾過平衡則會靠近出球小動脈端,具有濾過作用的毛細血管段得以延長,腎小球濾過率將隨之增加。

腎血漿流量減少時,血漿膠體滲透壓的上升速度加快,從而使濾過平衡的位置靠近入球小動脈端,具有濾過作用的毛細血管段縮短,腎小球濾過率將減少。

4/27/202439

二、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小管液:原尿進入腎小管。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小管液中的各種溶質(zhì)流經(jīng)腎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回到血液中去的過程。

4/27/202440(一)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物質(zhì)的特點:重吸收特點:1、重吸收量大2、選擇性重吸收→①全部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營養(yǎng)全部被重吸收。②部分重吸收:水和電解質(zhì),如Na+、K+、Cl-等大部分被重吸收。

③完全不(或少量)重吸收:尿素只有小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則完全不被重吸收。3、有限性重吸收

4/27/202441

(二)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的特點

1、選擇性重吸收成分血漿(g/L)濾液(g/L)尿(g/L)尿中濃縮倍數(shù)水9009809601.1

蛋白質(zhì)70~900.30微量—

葡萄糖1.001.00

極微量—Na+3.303.303.501.1K+0.200.201.507.5

Cl-3.703.706.001.6H2PO4-,HPO4-20.040.041.5037.5

尿素0.300.3018.060.0

尿酸0.040.040.5012.5

肌酐0.010.011.00100.

①葡萄糖和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

②水和電解質(zhì)如Na+、K+、Cl

-等大部分被重吸收,

③尿素只有小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4/27/2024422、有限性重吸收腎小管和集合管對不同的物質(zhì)的重吸收具有一定的有限性,例如近曲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超過9~10mmol/L,原尿中葡萄糖的含量增多,當其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限度時,終尿中則出現(xiàn)葡萄糖,此尿稱為糖尿。腎糖閾:尿中不出現(xiàn)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濃度,稱為腎糖閾。

正常值:9~10mmol/L4/27/202443(二)重吸收部位和方式1、重吸收部位①近曲小管

65~70%。

主要部位,量最大,種類最多→等滲性重吸收超濾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及微量蛋白質(zhì)等,幾乎全部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Na+、K+、Cl-、HCO3-等無機鹽以及水也絕大部分在此段被重吸收。近曲小管與髓袢重吸收基本不受神經(jīng)和體液因素影響,所以該處的重吸收量對終尿影響不明顯。

4/27/202444②髓袢15~20%:主要重吸收部分水和NaCl。

髓袢降支細段對水通透性較高,而對Na+不通透,髓袢升支細段對水的通透性很低,但對Na+通透;這一特點對腎髓質(zhì)內(nèi)高滲區(qū)的建立、進而對尿的濃縮和稀釋具有重要意義③遠曲小管和集合管12%。非等滲性重吸收

→決定尿量多少主要繼續(xù)重吸收部分水和NaCl。并且在重吸收Na+和Cl-的同時伴有K+和H+的分泌。重吸收水時受到血管升壓素和醛固酮等體液因素的調(diào)節(jié),對終尿的量影響較大。4/27/202445三、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1、概念分泌指腎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細胞,通過其本身新陳代謝所產(chǎn)生的物質(zhì)分泌到小管液中的過程。排泄指腎小管的上皮細胞將血液中原有的某些物質(zhì)排入小管液中的過程。因為這兩種過程難以嚴格區(qū)分,故常把兩者統(tǒng)稱為腎小管的分泌2、分泌的物質(zhì)主要有H+、K+

和NH3。

4/27/202446⑴、H+的分泌CO2和HO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生成H2CO3,而H2CO3又解離成H+和HCO3-。H+被管腔膜分泌到小管液中,HCO3-經(jīng)管周膜轉(zhuǎn)運回血。因此H+的分泌和HCO3-的重吸收與體內(nèi)酸堿平衡的調(diào)節(jié)有關。

Na+—H+交換:腎小管細胞通過轉(zhuǎn)運體分泌H+到小管液,促進Na+的重吸收入細胞。

4/27/202447⑵、鉀的分泌

尿中排出的K+一般認為它主要是由遠曲小管和集合所分泌的,因為原尿中的K+絕大部分已在近端小管部位被重吸收回血,K+的分泌是一種被動分泌過程。

K+-Na+交換:Na+主動重吸收時在小管內(nèi)外建立起了電位差,小管腔內(nèi)為負,管壁外為正。此電位差可促使K+從組織間液被動擴散入管腔內(nèi)。

H+-Na+交換、K+-Na+交換,兩者是相互競爭的。例如:在酸中毒情況下,H+-Na+交換增多時,K+-Na+交換將減少;血液中K+濃度增高。例如:在堿中毒情況下,K+-Na+交換增多時,則H+-Na+交換減少。血液中K+濃度降低。4/27/202448⑶、氨的分泌NH3(氨)主要由谷氨酰胺脫氨而來。NH3具有脂溶性,NH3較易向小管液中擴散,NH3與H+結(jié)合并生成NH4+(銨)后,生成酸性銨鹽隨尿排出。→排酸保堿。⑷、其他物質(zhì)的分泌4/27/2024492、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排泌的因素(1)、小管液中溶質(zhì)的濃度小管液中溶質(zhì)所呈現(xiàn)的滲透壓,是對抗腎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如果小管液溶質(zhì)濃度很高,滲透壓增大,則使腎小管減少對水的重吸收,結(jié)果可使終尿量增多。滲透性利尿:由于滲透壓升高而對抗腎小管重吸收水分所引起的尿量增多現(xiàn)象。例如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就是由于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腎小管不能將葡萄糖完全重吸收回血,小管液滲透壓因而增高,結(jié)果妨礙了水的重吸收所造成的。臨床上有時利用滲透性利尿的原理,給病人以不被腎小管重吸收的物質(zhì)如甘露醇等,提高小管液中溶質(zhì)的濃度,從而達到利尿和消除水腫的目的。4/27/202450(2)腎小球濾過率

球-管平衡: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終是占腎小球濾過率的65~70%左右,這種現(xiàn)象稱為球-管平衡。與近端小管對Na+的重吸收量經(jīng)常是濾過量65~70%有關。生理意義:使終尿量不致因腎小球濾過率的增減而出現(xiàn)大幅度的變動。

當球-管平衡在某些情況下被打亂時,會影響近端小管重吸收。例如:1、滲透性利尿時,近端小管重吸收率減少,而腎小球濾過率不受影響,這時重吸收百分率就會小于65~70%↓。4/27/202451(3)、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抗利尿激素(ADH):又叫血管升壓素合成部位:下丘腦視上核(主要)、室旁核的神經(jīng)細胞合成。

作用:是提高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水的通透性,從而促進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濃縮,排出尿量減少,故稱抗利尿激素。

4/27/202452

二、尿的濃縮和稀釋濃縮尿(高滲尿):當體內(nèi)缺水時,機體將排出滲透壓濃度明顯高于血漿滲透壓濃度的高滲尿。

稀釋尿(低滲尿):而體內(nèi)水過剩時,將排出滲透壓濃度低于血漿滲透壓濃度的低滲尿。尿的濃縮、稀釋與腎髓質(zhì)保持高滲狀態(tài),及腎髓質(zhì)滲透壓梯度有著密切關系。

4/27/202453在尿濃縮的過程中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①腎髓質(zhì)的高滲狀態(tài)及其滲透壓梯度;②要有適當?shù)难苌龎核氐拇嬖?。三、尿液濃縮和稀釋的部位:主要是在通過遠曲小管、集合管時完成。4/27/202454腎髓質(zhì)滲透梯度示意圖

4/27/202455

第六節(jié)尿液及其排出

一、尿液的成分與理化性質(zhì)1、尿量:正常人每晝夜所排出的尿量約在1000~2000ml之間。多尿:每晝夜的尿量長期持續(xù)在2500ml以上時。少尿:每晝夜尿量在100~500ml范圍內(nèi)。無尿:每晝夜尿量不足100ml。4/27/2024562、尿的成分:水分占95~97%固體物占3~5%無機鹽主要是氯化鈉,其余為硫酸鹽和鉀、氨等鹽類;有機物主要是尿素,其余為馬尿酸、肌酐等。3、顏色:正常尿液呈淡黃色而透明。4/27/2024574、比重:隨尿量多少而變動,一般介于1.015~1.025之間,最大變動范圍為1.001~1.035。5、滲透壓:可在50~1200mOsm/(kg·H2O)之間波動。6、酸堿度(pH值):

介于5.0~7.0之間,最大變動范圍為4.5~8.0。尿的pH值主要受食物成分的影響。

4/27/202458三、尿液的儲存和排放(一)尿液的輸送和儲存

尿的生成是個連續(xù)不斷的過程,膀胱的排尿是間歇地進行的。

進入腎盂的尿液由于壓力差以及腎盂的收縮被送入輸尿管,通過輸尿管的周期性蠕動被運送到膀胱儲存。膀胱儲尿量達到400-500ml時,將引起排尿反射而排尿。4/27/202459尿液的排出途經(jīng)腎小體(產(chǎn)生)腎錐體腎小盞腎大盞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自然腔道,腔鏡手術)4/27/202460男性生殖系統(tǒng)

TheMaleReproductiveSystem一、組成

內(nèi)生殖器----生殖腺(睪丸);輸送管道(附睪、輸精管、射精管和男性尿道)和附屬腺體(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

外生殖器-----陰莖、陰囊二、功能1.產(chǎn)生精液2.分泌男性激素4/27/202461組成內(nèi)生殖器生殖腺(睪丸)輸送管道附屬腺體附睪輸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外生殖器陰囊陰莖4/27/202462男性內(nèi)生殖器一、睪丸(一)形態(tài)(二)結(jié)構白膜:睪丸表面的一層堅厚的纖維膜。睪丸縱隔:睪丸后緣白膜增厚,凸入睪丸內(nèi)形成。二、附睪附睪頭附睪體附睪尾附睪頭睪丸輸出小管睪丸縱隔附睪體輸精管附睪尾白膜精曲小管睪丸小葉睪丸小隔4/27/202463三、輸精管和射精管輸精管可分為四部睪丸部皮下精索部腹股溝管部盆部射精管輸精管壺腹4/27/202464精索是一對柔軟的圓索狀結(jié)構,由腹股溝管腹環(huán),經(jīng)腹股溝管,延至睪丸上端。精索的主要內(nèi)容是輸精管、睪丸動脈和蔓狀靜脈叢,此外還有輸精管動、靜脈,神經(jīng)叢、淋巴管和腹膜鞘突的殘余等。精索表面包有三層被膜,從內(nèi)向外為精索內(nèi)筋膜、提睪肌、和精索外筋膜。輸精管精索內(nèi)筋膜提睪肌精索外筋膜4/27/202465四、精囊位置:位于膀胱底的后方,輸精管壺腹的外側(cè)4/27/202466五、前列腺(一)形態(tài)前后稍扁的栗子形(二)位置膀胱與尿生殖隔之間,前方恥骨聯(lián)合,后方直腸壺腹(三)大小前后2cm,上下3cm,左右4cm。8-20g4/27/202467前列腺分葉后葉中葉尿道兩側(cè)葉尿道嵴前列腺小囊射精管前葉4/27/202468前列腺重量按公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