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1682-2022綠楊春茶 茶葉加工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32T1682-2022綠楊春茶 茶葉加工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32T1682-2022綠楊春茶 茶葉加工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32T1682-2022綠楊春茶 茶葉加工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32T1682-2022綠楊春茶 茶葉加工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7.140.10

CCSX55

32

江蘇省地方標準

DB32/T1682—2022

代替DB32/T1682-2010

綠楊春茶茶葉加工技術規(guī)程

Luyangchuntea-Technicalrulesforprocessionoftea

2022-03-18發(fā)布2022-04-18實施

江蘇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32/T1682—2022

綠楊春茶茶葉加工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綠楊春茶的原料、技術要求、分級及實物標準樣、加工廠、加工設備、加工人員、加

工技術、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揚州地區(qū)以中小葉良種茶樹的幼嫩芽葉為原料,經輕微攤涼,高溫殺青,理條整形,

炒干提香等工藝加工而成的綠楊春茶。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3095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

GB5009.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水分的測定

GB5009.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灰分的測定

GB5749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GB77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T8302茶取樣

GB/T8305茶水浸出物測定

GB/T8309茶水溶性灰分堿度測定

GB/T8310茶粗纖維測定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測定

GB1488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企業(yè)通用衛(wèi)生規(guī)范

GB/T18795茶葉標準樣品制備技術條件

GB/T23776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GB2805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

GH/T1070茶葉包裝通則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5]第75號令《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

3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

4原料

1

DB32/T1682—2022

新鮮芽葉:芽葉新鮮,均勻完整,不帶紅梗、紅葉、魚葉、老葉和其他雜質物,無劣變、無異味、

無異嗅;不得混有非茶類雜物,不著色。無任何添加劑。

5技術要求

分級要求

根據茶葉的外形和內質分為特一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五個級別,分級規(guī)定見表1。

表1分級規(guī)定

級別

項目

特一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

扁平、秀長、光

條索扁平、光滑扁平、尚光滑尚扁平、光滑尚扁平、尚光滑

形色澤翠綠油潤綠、油潤綠、尚油潤尚綠、油潤尚綠、尚油潤

整碎勻整勻整尚勻尚勻尚勻

凈度凈凈凈尚凈尚凈

香氣嫩香、持久嫩香、持久香高、持久清香、持久尚清香、持久

內滋味鮮醇爽口醇爽醇厚尚醇厚尚醇厚

湯色嫩綠、明亮嫩綠、明亮尚綠、明亮尚綠、明亮尚綠、尚明亮

葉底嫩、綠勻亮嫩、綠亮尚嫩、尚綠亮尚嫩、尚綠亮尚綠亮

單芽占90%及一芽一葉占90%一芽一葉占85%一芽二葉占80%及一芽二葉占70%

芽葉組成

以上及以上及以上以上及以上

實物標準樣品

各級別設一個實物標準樣,實物標準為各等級品質的最低界限,實物樣以春茶拼配制成,每三年更

換一次。按照GB/T18795要求執(zhí)行。

生產條件要求

應符合GB14881的規(guī)定

感官指標

感官指標應符合實物標準樣和表1的規(guī)定。

理化指標

理化指標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

2

DB32/T1682—2022

表2理化指標

檢驗項目指標試驗方法

水分(質量分數)/%≤6.5GB5009.3

總灰分(質量分數)/%≤6.5GB5009.4

水溶性灰分占總灰分(質量分數)/%≥45.0GB5009.4

酸不溶性灰分a/%≤1.0GB5009.4

水浸出物/%≥36.0GB/T8305

水溶性灰分堿度(以KOH計)(質量分數)/%≥1.0a;≤3.0aGB/T8309

粉末(質量分數)/%≤1.0GB/T8311

粗纖維(質量分數)/%≤12.0GB/T8310

衛(wèi)生指標

應符合GB2762和GB2763的規(guī)定

凈含量允差

凈含量允差按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5]第75號令《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

6加工廠

6.1茶葉加工廠所處的大氣環(huán)境不低于GB3095中規(guī)定的三級標準要求。

6.2茶葉加工中直接用水,沖洗加工設備和廠房用水要達到GB5749的要求。

6.3加工廠環(huán)境應整潔、干凈、無異味。加工區(qū)應與生活區(qū)和辦公區(qū)隔離,無關人員不宜進入生產區(qū)。

6.4加工車間應采光良好、燈光明亮,照度達到500lx以上。

6.5加工工廠應配有相應的更衣間,茶葉審評室。

6.6加工和包裝場地至少在茶季前應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7加工設備

7.1要求

7.1.1使用的機械設備、器具直接接觸茶葉的部分應無毒、無害,使用前應清洗干凈。

7.1.2每個茶季的開始,對加工設備進行清潔、除銹和保養(yǎng)。新購設備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銹油。

7.1.3定期潤滑零部件,每次加油應適量,不得外溢。

7.1.4強烈震動的加工設備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煞蛛x安裝的大型風機設在車間外。

7.2機械選型

7.2.1滾筒殺青機。

7.2.2往復振動理條機。

7.2.3名茶多用(功能)機。

7.2.4名茶烘干機。

3

DB32/T1682—2022

8加工人員

8.1加工人員上崗前應經過生產培訓,掌握加工技術和操作技能。

8.2加工人員上崗前和每年度均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能上崗。

8.3加工人員應保持個人衛(wèi)生,進入工作場所應洗手、更衣、換鞋、帶帽。離開車間時應換下工作衣、

鞋和帽,存放在更衣室內。加工、包裝場所不宜吸煙和隨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裝場所用餐和進食食

品。

9加工技術

9.1要求

9.1.1加工過程中禁止使用和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9.1.2加工過程中,各工序在制品不得直接接觸地面。

9.2加工工藝

9.2.1工藝流程

鮮葉攤放→殺青→攤涼→理條→攤涼→整形→攤涼→輝干→精制→入庫。

9.2.2攤放

9.2.2.1攤放場所應通風、陰涼、干燥、清潔。

9.2.2.2鮮葉均勻攤放在貯青槽或竹匾內,厚度3cm,以不見槽上鋪墊物或竹匾底為宜。

9.2.2.3攤放1h后翻葉1次;露(雨)水葉30min翻1次,翻2次~3次,并根據情況進行鼓風。攤放時間

宜為5h~6h。

9.2.2.4攤放程度為葉質柔軟,手握略有骨感,但梗折不斷,青氣散發(fā),清香顯露。

9.2.3殺青

9.2.3.1在滾筒殺青機內進行,當滾筒出葉處筒腔內的氣溫有強烈的灼手感(140℃左右)時,開始投

葉。開始時,投葉量大些,以免產生焦邊。后保持溫度平衡,投葉均勻。應隨時檢查殺青葉質量,調整

投葉量。

9.2.3.2殺青葉應葉色轉暗,葉質柔軟,用力握后不成團、不粘手,葉邊略剌手,無紅梗、紅葉、焦邊,

青氣散失,清香四溢。

9.2.4攤涼

用風扇快速冷卻至室溫,攤開放置。

9.2.5理條

9.2.5.1在往復振動理條機或名茶多用(功能)機內進行。加熱,同時打開運動開關,多用(功能)機

應調至快檔運轉,當槽內空氣溫度90℃~100℃時,將冷卻后的殺青葉均勻地投入槽體中。理條機每槽150g~

180g,多用(功能)機每槽150g左右,隨鮮葉老嫩不同適當增減。運行5min~6min。

9.2.5.2理到條索緊直,峰毫顯露時,即可出鍋攤涼。

4

DB32/T1682—2022

9.2.6攤涼

用風扇或自然冷卻至室溫,攤開放置。

9.2.7整形

9.2.7.1在名茶多用(功能)機內進行。加熱,同時打開運動開關,當鍋溫升到90℃~100℃時,投入

攤涼后的理條葉每槽100g左右。鍋體運動頻率為每分鐘約150次~160次,當茶葉翻動自如時,減慢至

每分鐘110次~120次,待茶條理直加輕棒1min,出棒炒制1min,再加輕棒1min~2min,出棒,繼續(xù)炒

制10min~15min。

9.2.7.2炒至茶葉挺直略扁,有剌手感(約8成后)出鍋。

9.2.8攤涼

用風扇或自然冷卻至室溫,攤開放置。

9.2.9輝干

攤放后再入鍋復炒至條索挺直、扁平,含水率低于6.5%時出鍋。

9.2.10精制

電風扇吹片,人工揀除黃片、雜梗、篩分割末等。

9.3機械配套

茶葉加工機械配套參見附錄A。

10試驗方法

取樣

以“批”為單位取樣。取樣按照GB/T8302規(guī)定執(zhí)行。

感官指標

按照表1執(zhí)行,應符合GB/T23776茶葉感官審評方法的規(guī)定。

理化指標

按照表2試驗方法。

衛(wèi)生指標

應符合GB2762和GB2763的規(guī)定的試驗方法。

11檢驗規(guī)則

出廠檢驗

出廠檢驗項目為:感官指標、水分、碎茶末、凈含量。

5

DB32/T1682—2022

產品應經生產廠按本標準檢驗合格,并出具合格證明后方可出廠。

型式檢驗

11.2.1型式檢驗在下列情況之一時進行:

——正式生產后,當原料來源發(fā)生變化,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時;

——正常生產每半年或停產3個月以上恢復生產時;

——出廠檢驗結果與上一次型式檢驗結果有較大差異時;

——國家食品安全監(jiān)管部門提出進行型式檢驗要求時。

11.2.2型式檢驗的項目為本文件要求的全部要求。

判定規(guī)則

凡劣質,有污染,有異味和衛(wèi)生指標不合格的產品均判不合格品。

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時,有一項指標不符合要求即判為不合格品。

復檢

對檢驗結果有爭議時,應對留存樣進行復檢,或在同批產品中重新按GB/T8302—2013規(guī)定加倍取

樣,對不合格項目進行復檢,以復檢結果為準。

12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標識

產品的銷售包裝標識應符合GB7718和GB28050的規(guī)定。運輸包裝標識應注明:產品名稱、規(guī)格、

生產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數量、重(質)量、體積、執(zhí)行標準號及符合GB/T191規(guī)定的有

關包裝儲運圖示標識要求。

包裝

產品內包裝材料應按照GH/T1070的規(guī)定,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且干燥、清潔、無異味及不影響茶

葉品質,包裝應嚴密、無泄漏,運輸包裝材料采用紙箱。

運輸

運輸包裝箱上的標志應符合GB/T191規(guī)定,運輸工具應清潔衛(wèi)生、干燥、無異味、無污染,運輸過

程中應防止日曬、雨淋、重壓。不應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運。

貯存

產品應貯存于茶葉專業(yè)冷庫,溫度≤10℃,濕度≤50℃。在本文件規(guī)定的貯運條件下,產品自生產

之日起,保質期為18個月。

6

DB32/T1682—2022

附錄A

(資料性)

茶葉加工機械配套

A.1單機型

A.1.1名茶多功能機1臺,宜使用強進風多功能機。

A.1.2用于茶園面積在1ha~2ha(15畝左右),日產干茶7kg左右(注:機械每天以運作10h,以下相

同)。

A.1.3工藝流程為殺青(理條、整形)→攤涼→輝干。

A.1.4操作時投葉量宜少,5槽鍋總投葉量0.5kg左右;投放壓棒的時間宜遲不宜早,一般在炒茶葉

爽手,快要呈骨架時再加輕棒,加棒、出棒宜勤,切忌一棒到底;鍋體擺動速度視鍋溫而定,溫度高時調快,

低時調慢。整形后的攤涼葉可2鍋并1鍋,或3鍋并2鍋進行輝干。

A.2雙機組合型

A.2.1雙機組合之一

A.2.1.1名茶多功能機1臺,電炒鍋1只。

A.2.1.2適用于茶園面積1ha~2ha(20畝左右),日產8kg左右。

A.2.1.3工藝流程為殺青(理條)→攤涼→整形→輝干。

A.2.1.4操作時名優(yōu)茶多功能機殺青、理條、整形參見單機操作,電炒鍋輝干盡量將茶葉磨平。

A.2.2雙機組合之二

A.2.2.1殺青機1臺,宜使用電熱式殺青機,名茶多功能機1臺。

A.2.2.2適用于茶園面積3ha(45畝)左右,日產干茶16kg左右。工藝為殺青→攤涼→理條(整形)→

攤涼→輝干。

A.2.2.3操作時滾筒殺青機應保持筒溫穩(wěn)定,投葉均勻,應隨時檢查殺青程度,及時調節(jié)溫度和投葉量。

名茶多用機理條、整形時,應掌握好溫度、鍋體運動速率、加棒輕重和加棒時間,切忌一棒到底。

A.3多機組合型

A.3.1多機組合之一

A.3.1.1殺青機1臺,往復振動理條機1臺,名優(yōu)茶多功能機2臺。

A.3.1.2適用于茶園面積7ha(100畝)左右,日產干茶50kg左右。工藝流程為殺青→攤涼→理條→攤涼→整

形→攤涼→輝干。

A.3.2多機組合之二

7

DB32/T1682—2022

A.3.2.1殺青機、往復振動理條機、名優(yōu)茶多功能機。

A.3.2.2適用于茶園面積10ha(150畝)以上的中型、大型規(guī)模的茶場。

A.3.2.3工藝流程為殺青→攤涼→理條→攤涼→整形→攤涼→輝干。

8

DB32/T168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2/T1682—2010《綠楊春茶茶葉加工技術規(guī)程》,與DB32/T1682—2010相比,

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修改了范圍內容;

——補充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新增了術語與定義;

——新增了分級、分級要求、實物標準樣;

——新增了技術要求、基本要求、生產條件要求、感官指標、理化指標、衛(wèi)生指標、凈含量

允差;

——新增了試驗方法;

——新增了檢驗規(guī)則、出廠檢驗、型式檢驗、判定規(guī)則、復檢;

——修改了標志、包裝、運輸、貯存、保質期;

本文件由江蘇省園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儀征市綠楊春茶葉行業(yè)協(xié)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馬宏昌、姚滿昌、尚芬芬、趙長濤、張鵬、潘巨斌、彭云、夏軍、傅強、張春、

陶祖平、鄭華龍、張存林、陶德容、蔡杰。

本文件2010年12月10日首次發(fā)布,2022年第一次修訂。

I

DB32/T1682—2022

綠楊春茶茶葉加工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綠楊春茶的原料、技術要求、分級及實物標準樣、加工廠、加工設備、加工人員、加

工技術、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揚州地區(qū)以中小葉良種茶樹的幼嫩芽葉為原料,經輕微攤涼,高溫殺青,理條整形,

炒干提香等工藝加工而成的綠楊春茶。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3095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

GB5009.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水分的測定

GB5009.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灰分的測定

GB5749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GB77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T8302茶取樣

GB/T8305茶水浸出物測定

GB/T8309茶水溶性灰分堿度測定

GB/T8310茶粗纖維測定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測定

GB1488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企業(yè)通用衛(wèi)生規(guī)范

GB/T18795茶葉標準樣品制備技術條件

GB/T23776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GB2805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

GH/T1070茶葉包裝通則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5]第75號令《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

3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

4原料

1

DB32/T1682—2022

新鮮芽葉:芽葉新鮮,均勻完整,不帶紅梗、紅葉、魚葉、老葉和其他雜質物,無劣變、無異味、

無異嗅;不得混有非茶類雜物,不著色。無任何添加劑。

5技術要求

分級要求

根據茶葉的外形和內質分為特一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五個級別,分級規(guī)定見表1。

表1分級規(guī)定

級別

項目

特一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

扁平、秀長、光

條索扁平、光滑扁平、尚光滑尚扁平、光滑尚扁平、尚光滑

形色澤翠綠油潤綠、油潤綠、尚油潤尚綠、油潤尚綠、尚油潤

整碎勻整勻整尚勻尚勻尚勻

凈度凈凈凈尚凈尚凈

香氣嫩香、持久嫩香、持久香高、持久清香、持久尚清香、持久

內滋味鮮醇爽口醇爽醇厚尚醇厚尚醇厚

湯色嫩綠、明亮嫩綠、明亮尚綠、明亮尚綠、明亮尚綠、尚明亮

葉底嫩、綠勻亮嫩、綠亮尚嫩、尚綠亮尚嫩、尚綠亮尚綠亮

單芽占90%及一芽一葉占90%一芽一葉占85%一芽二葉占80%及一芽二葉占70%

芽葉組成

以上及以上及以上以上及以上

實物標準樣品

各級別設一個實物標準樣,實物標準為各等級品質的最低界限,實物樣以春茶拼配制成,每三年更

換一次。按照GB/T18795要求執(zhí)行。

生產條件要求

應符合GB14881的規(guī)定

感官指標

感官指標應符合實物標準樣和表1的規(guī)定。

理化指標

理化指標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

2

DB32/T1682—2022

表2理化指標

檢驗項目指標試驗方法

水分(質量分數)/%≤6.5GB5009.3

總灰分(質量分數)/%≤6.5GB5009.4

水溶性灰分占總灰分(質量分數)/%≥45.0GB5009.4

酸不溶性灰分a/%≤1.0GB5009.4

水浸出物/%≥36.0GB/T8305

水溶性灰分堿度(以KOH計)(質量分數)/%≥1.0a;≤3.0aGB/T8309

粉末(質量分數)/%≤1.0GB/T8311

粗纖維(質量分數)/%≤12.0GB/T8310

衛(wèi)生指標

應符合GB2762和GB2763的規(guī)定

凈含量允差

凈含量允差按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5]第75號令《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

6加工廠

6.1茶葉加工廠所處的大氣環(huán)境不低于GB3095中規(guī)定的三級標準要求。

6.2茶葉加工中直接用水,沖洗加工設備和廠房用水要達到GB5749的要求。

6.3加工廠環(huán)境應整潔、干凈、無異味。加工區(qū)應與生活區(qū)和辦公區(qū)隔離,無關人員不宜進入生產區(qū)。

6.4加工車間應采光良好、燈光明亮,照度達到500lx以上。

6.5加工工廠應配有相應的更衣間,茶葉審評室。

6.6加工和包裝場地至少在茶季前應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7加工設備

7.1要求

7.1.1使用的機械設備、器具直接接觸茶葉的部分應無毒、無害,使用前應清洗干凈。

7.1.2每個茶季的開始,對加工設備進行清潔、除銹和保養(yǎng)。新購設備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銹油。

7.1.3定期潤滑零部件,每次加油應適量,不得外溢。

7.1.4強烈震動的加工設備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可分離安裝的大型風機設在車間外。

7.2機械選型

7.2.1滾筒殺青機。

7.2.2往復振動理條機。

7.2.3名茶多用(功能)機。

7.2.4名茶烘干機。

3

DB32/T1682—2022

8加工人員

8.1加工人員上崗前應經過生產培訓,掌握加工技術和操作技能。

8.2加工人員上崗前和每年度均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能上崗。

8.3加工人員應保持個人衛(wèi)生,進入工作場所應洗手、更衣、換鞋、帶帽。離開車間時應換下工作衣、

鞋和帽,存放在更衣室內。加工、包裝場所不宜吸煙和隨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裝場所用餐和進食食

品。

9加工技術

9.1要求

9.1.1加工過程中禁止使用和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9.1.2加工過程中,各工序在制品不得直接接觸地面。

9.2加工工藝

9.2.1工藝流程

鮮葉攤放→殺青→攤涼→理條→攤涼→整形→攤涼→輝干→精制→入庫。

9.2.2攤放

9.2.2.1攤放場所應通風、陰涼、干燥、清潔。

9.2.2.2鮮葉均勻攤放在貯青槽或竹匾內,厚度3cm,以不見槽上鋪墊物或竹匾底為宜。

9.2.2.3攤放1h后翻葉1次;露(雨)水葉30min翻1次,翻2次~3次,并根據情況進行鼓風。攤放時間

宜為5h~6h。

9.2.2.4攤放程度為葉質柔軟,手握略有骨感,但梗折不斷,青氣散發(fā),清香顯露。

9.2.3殺青

9.2.3.1在滾筒殺青機內進行,當滾筒出葉處筒腔內的氣溫有強烈的灼手感(140℃左右)時,開始投

葉。開始時,投葉量大些,以免產生焦邊。后保持溫度平衡,投葉均勻。應隨時檢查殺青葉質量,調整

投葉量。

9.2.3.2殺青葉應葉色轉暗,葉質柔軟,用力握后不成團、不粘手,葉邊略剌手,無紅梗、紅葉、焦邊,

青氣散失,清香四溢。

9.2.4攤涼

用風扇快速冷卻至室溫,攤開放置。

9.2.5理條

9.2.5.1在往復振動理條機或名茶多用(功能)機內進行。加熱,同時打開運動開關,多用(功能)機

應調至快檔運轉,當槽內空氣溫度90℃~100℃時,將冷卻后的殺青葉均勻地投入槽體中。理條機每槽150g~

180g,多用(功能)機每槽150g左右,隨鮮葉老嫩不同適當增減。運行5min~6min。

9.2.5.2理到條索緊直,峰毫顯露時,即可出鍋攤涼。

4

DB32/T1682—2022

9.2.6攤涼

用風扇或自然冷卻至室溫,攤開放置。

9.2.7整形

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