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的召喚》課件1_第1頁
《廢墟的召喚》課件1_第2頁
《廢墟的召喚》課件1_第3頁
《廢墟的召喚》課件1_第4頁
《廢墟的召喚》課件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廢墟的召喚宗璞同學們,你們見過廢墟么?廢墟給你們怎樣的感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nèi)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軍奉命在園內(nèi)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shù)的瑰寶、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就這樣被化為灰燼。就是這樣一座享有“人間天堂”美稱的萬園之園卻于1860年化為一片灰燼。在十九世紀的這場大火中,圓明園所有的輝煌所有的驕傲來不及哀鳴一下,就被吞沒了。他的身體被分成零碎的一點一點,運到了外國的博物館?,F(xiàn)在的圓明園廢墟常年沉睡著,它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眼里,就有一種現(xiàn)實指向。指向什么?明確:圓明園是中華民族永遠的傷口,代表著一段屈辱的歷史。

歷史上的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組成。三園緊相毗連,通稱圓明園。共占地5,200余畝。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間,所創(chuàng)建和經(jīng)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優(yōu)游享樂,并于此舉行朝會,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園于1860年(咸豐十年)被英法聯(lián)軍劫掠焚毀。宗璞,女,散文家、小說家。生于北京,195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在《文藝報》、《世界文學》等刊做編輯。著作有中篇小說《三生石》、童話集《風廬童話》、《宗璞散文選集》等。宗璞出生于書香門第,深受中外文化的熏陶,有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孫犁評價她的散文說,明朗而有含蓄,流暢而有余韻,于細膩之中,注意細節(jié)。作者簡介宗璞,原名馮鐘璞,筆名綠蘩、任小哲等?,F(xiàn)代女作家。其作品《三生石》獲得第一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童話《總鰭魚的故事》獲得中國作家協(xié)會首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

本文創(chuàng)作于1979年歲末,時值黨的改革開放的號召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響。因而,本篇的主旨帶有鮮明的時代性,號召每一個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時代的大變革和百廢待興的建設(shè)潮流之中。飽含著愛國知識分子的赤子之情。本文寫作背景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思考:1、作者寫了一個怎樣的廢墟?2、作者是單純地描繪廢墟嗎?還是有什么目的?3、題目為什么叫《廢墟的召喚》?“廢墟”召喚的是什么?4、將文章劃分為4個層次。全文分為四個部分:一.(1—3段)對圓明園廢墟進行整體描繪,突出其凝固停滯的現(xiàn)狀,透視出作者面對廢墟所表現(xiàn)出的憂患和惆悵,抒發(fā)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變革的激情。二.(4-10段)作者直抒胸臆,號召人們留下來,改造這凝固的歷史,“廢墟,不愿永久停泊”。三.(11-19段)作者通過與“年輕人”的對話,有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達,轉(zhuǎn)而向全社會呼喚,尤其對青年人呼喚。四.(20-21)篇末點題,表明全文主旨。第一段景色描述給我們呈現(xiàn)出怎樣的一幅畫面,指出其作用?

描繪了一幅清冷凄涼的畫面,為全文奠定了基調(diào),總領(lǐng)全文。閱讀文章第二段回答以下各題1.怎樣理解“這一組建筑遺跡宛如一列正在覆沒的船只”這句話?

2.作者用三十年前心中的念頭和三十年后“他還是停泊在原野上”的現(xiàn)實,表達出怎樣的一種情緒?運用比喻形象的寫出了圓明園已經(jīng)成為了廢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歷史已經(jīng)在這里停滯。表達出一種不滿于歷史的停滯,強烈希望變革的情緒。如此描繪必然使讀者產(chǎn)生共鳴—太需要變革了!3.怎樣理解“石波不興,雕兵永駐,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只管悠閑地,若無其事的停泊著”這句話?

用擬人的手法表現(xiàn)了這永不變化的廢墟,使人感到歷史似乎在這里停滯了,凝固了。其中蘊含著作者對更新變革的渴望。閱讀文章第四段回答以下各題

聯(lián)系上下文,作者面對廢墟,為什么先是“欣然”,后卻“悵然”?

欣然是“我的變化,無非是自然規(guī)律之功罷了。我畢竟沒有凝固”,指自己始終沒有忘記這一段屈辱的歷史?!皭澣弧笔沁@歷史的沉重和凝固。閱讀第五段思考問題:“路旁的大石龜仍然無表情地蹲伏著。本該……”?!帮L在路另側(cè)的小樹林中呼嘯,忽高忽低,如泣如訴,仿佛從廢墟上飄來了‘留——留——’的聲音”?!氨驹摗北砻鲝姳I無法盜走的大石龜,已經(jīng)被挪動或毀壞了。用擬人手法,號召人們留下來,改造這凝固的歷史。

文章第七段中第二次寫到風吹過廢墟發(fā)出“留—留—’的聲音,是何用意?

通過寫風吹的時間的綿長來暗示歷史的悠久,它不僅表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時不待我的情懷,而且召喚人們投身于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閱讀文章第九段:談?wù)勀銓Φ谝痪湓挼睦斫猓?/p>

空中的的鴉噪與廢墟之靜對比,突出廢墟的空曠寂寥,粉紅色的西天與暗影下的廢墟對比,既是寫實景又把人們的視線由地面引向透著美麗夕陽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陰轉(zhuǎn)晴,表達了作者對變革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的萬千氣象向往和憧憬。閱讀文章第14段

這段對廢墟的描寫有何特點?怎樣理解?

這些景物的描寫反襯出廢墟的荒涼和清冷,不僅是逼真形象的描繪,也傳達了作者改變現(xiàn)狀的迫切情感,寄托著他對未來的希望與憧憬。一起解讀第19自然段

第19段描寫了太陽下山之后的景色。此時的景色讓作者想到了春日的紫藤蘿。春日的紫藤蘿一朵朵小的紫花匯成花的海洋,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偉大的祖國富饒強大、興旺發(fā)達,同樣需要每一個中國人奉獻付出,盡到責任。這這正是作者對現(xiàn)實的思索?!颁佁斓南煎\”象征著百廢俱興,重新騰飛的祖國前程?!斑@鋪天的霞錦,需要多少個藤蘿花瓣啊”作者呼喚每一個人都要在祖國建設(shè)中做出自己的貢獻。作者和年輕人說過哪些對話?你能否理解年輕人的矛盾心理?“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身旁的年輕人在自言自語?!傲粝聛戆?,就因為是廢墟,需要每一個你啊”“匹夫有責”年輕人是敏銳的,他清楚的說出我囁嚅的話?!暗窃鯓颖M每一個我的責任,怎樣使環(huán)境允許每一人我盡責任?”他微笑,笑容卻介于冷和苦之間?!澳恰鯓印?,不就是內(nèi)容嗎?”“他不是畫家”年輕人評論道:“他只是愛這景色——”“我也許可以想一想,想一想這廢墟的召喚?!蹦贻p人忽然微笑說,那笑容仍介于冷和苦之間?!拔摇迸c年輕人的對話:對話情景是假設(shè)的,但對話內(nèi)容卻是作者和當代“年輕人”真實心境的寫照。背景:本文寫于1979年,當時十年動亂結(jié)束不久。“文革”如一場夢魘,醒來之后依然無法抹去記憶中的傷痛,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末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曾那樣地震憾過中國乃至世界,無數(shù)熱血青年卷進了這場本身就交織著正確與錯誤,莊嚴與荒謬,美好與丑惡的運動中。這場浩劫湮沒了無數(shù)年輕人知識報國的夢想,青年人想盡責任卻盡不了。大家剛剛從文革中經(jīng)歷過來,思想的禁錮和藝術(shù)的枷鎖仍然捆綁著人們,社會政治環(huán)境,時而寬松時而緊張,讓我們覺得隨時都會倒退到文革的時代。反映出年輕人既有責任意識又存疑慮情緒的矛盾心理。作者:寄希望于青年一代,希望他們在時代變革之際,積極投身變革,為民族,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熱情。年輕人:面對時代的變革迷惘和徘徊,渴望變革,但又不知道路在何方,且心有余悸。作者滿懷愛國之心,也想為祖國的振興盡到自己的責任。他與年輕人的辯論,反映了兩代人的不同看法。辯論的結(jié)果是意見達成一致,這正是這蒙受著民族恥辱的廢墟給后人的啟示。齊讀最后兩段,討論這兩段的含義和作用。點明主旨。作者再一次強調(diào)要留下這廢墟,要記住廢墟的召喚,因為它是一段歷史的見證,廢墟的價值就在于他能給后人以警示:只有祖國強大了,屈辱的歷史才不會重演。文章第2段說“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shè)新的一切,”但20段卻說“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廢墟呢,最好是遠瀛觀一帶,或只是這座斷橋,也可以的?!边@樣行文前后是否矛盾?

不矛盾。前面說的是改造歷史,后面說的是不忘記歷史,兩者相輔相成。作者就是在告誡人們,在不忘記歷史的同時,更要響應(yīng)時代的召喚,投身到偉大的變革中去,去奮斗,去建設(shè)新的一切。

圓明園是廢墟,是歷史的見證,憑吊它,怎能不引發(fā)人們深刻的思考?面對廢墟作者感慨萬千,她感悟到了“廢墟的召喚”,“廢墟”召喚的是什么?

“召喚”原意是號召人來,在這里有一種警示的意思,一再告誡人們不要忘記祖國的歷史,只有投入到祖國的建設(shè)中來,將祖國建設(shè)的富強,才不至于落后挨打,重蹈歷史覆轍。小結(jié)探討:小結(jié):散文主要寫自已冬日漫游圓明園遺址,先寫眼前的所見,表達作者對歷史的憑吊,然后借對風聲的描繪引出聆聽到廢墟的召喚,即由實景實寫到虛景虛寫。最后又由廢墟的召喚而引發(fā)深沉的思考,闡釋改變廢墟這一疑固歷史所應(yīng)承擔的責任,從而點明主題。即全文的思路引子--憑吊――召喚――思考,思路清晰。

小結(jié):本文主旨

本文通過對圓明園荒蕪景象的描寫,在憑吊歷史的同時,抒發(fā)了內(nèi)心渴望更新渴望變革的激情,號召每一個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時代的大變革和百廢待興的建設(shè)浪潮中去。本文結(jié)構(gòu)

融情于景—

直抒胸臆—

對話—

議論

↓↓↓↓廢墟整體描繪—發(fā)出號召—對青年人的呼喚—

篇末點題(1~3)(4~10)(11~19)(20~21)關(guān)于重修圓明園的問題

贊成重建:圓明園是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結(jié)晶,是獨一無二的“萬圓之圓”。重建圓明園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恢復(fù)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好處。重建圓明園,把它建成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