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寫意花鳥畫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3C/35/wKhkFmZq1nSAZVT_AACriMuixW4020.jpg)
![中國寫意花鳥畫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3C/35/wKhkFmZq1nSAZVT_AACriMuixW40202.jpg)
![中國寫意花鳥畫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3C/35/wKhkFmZq1nSAZVT_AACriMuixW40203.jpg)
![中國寫意花鳥畫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3C/35/wKhkFmZq1nSAZVT_AACriMuixW40204.jpg)
![中國寫意花鳥畫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3C/35/wKhkFmZq1nSAZVT_AACriMuixW402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0美術學科教學方案《中國寫意花鳥畫》執(zhí)教學校鄭州師范學院執(zhí)教系部美術學院執(zhí)教班級13級美術學執(zhí)教教師劉志閣教師職稱教授教學時間2014—2015學年上學期課程性質必修課美術學寫意花鳥課程教學計劃任課教師:劉志閣課題名稱寫意花鳥學科美術學學制4年課程性質必修課學時36學分課程編號教學周第11--13周前修課程速寫構圖任教班級13級美術學教材出版《中國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編著學生人數(shù)29人參考教材《中國人物畫技法》·王德年編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年版《中國畫》中央美術學院編著高教出版社1995年版《美術之路》魯迅美術學院編著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2年版課時分配第一章花鳥畫概述2學時第一節(jié)花鳥畫的形成和發(fā)展第二節(jié)中國花鳥畫分類及特點第二章花鳥畫筆墨技法2學時第一節(jié)工具材料第二節(jié)筆墨技法中國花鳥畫的學習方法第四節(jié)構圖第五節(jié)款識與印章第三章寫意花鳥畫實戰(zhàn)訓練32學時(總結2學時)第一節(jié)竹子畫法8學時第二節(jié)梅花畫法8學時第三節(jié)蘭花畫法8學時第四節(jié)菊花畫法6學時教學目的1、通過中國畫的介紹,使學生能對祖國的民族文化有所認識和了解。2、通過對中國畫工具材料的介紹和使用演示,使學生對寫意花鳥畫工具材料、性能和使用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3、通過寫意花鳥畫技法的演示,使學生比較直觀的了解和觀摩寫意花鳥畫毛筆和宣紙的使用及常用的技巧方法。4、通過講解和分析,初步掌握花卉的結構與形態(tài),并進行寫意筆墨練習。5、通過對歷代名作的欣賞,提高學生的修養(yǎng)及鑒賞水平,是學生對中國花鳥畫的美學特征和花鳥畫中的美學理念有所認識和理解。教學活動1、看——觀看資料介紹2、感受——感受中國畫的魅力3、了解——作畫的各種工具4、動——嘗試使用工具,體驗作畫的基本感覺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使用光盤、幻燈片等多媒體教學,并結合寫意花鳥畫觀摩、教師范畫與技法演示等途徑實施教學。教學工具1、宣紙、毛邊紙2、筆、3、墨汁:一得閣4、顏料、5、其它工具:調色用瓷盤:大、小兩個,純白寬底色瓷盤為好,筆洗、鎮(zhèn)紙。教學過程一、1、中國畫的風格特點2、中國畫門類:有人物、山水、花鳥之分,而且有工筆、寫意、重彩之別,還包括書法、篆刻、壁畫、和民間繪畫。二、寫意畫的特點三、1、執(zhí)筆的姿勢2、運筆方法及過程:起筆、行筆、收筆(用清水嘗試)四、示范、實踐作業(yè)命題梅蘭竹菊寫意花鳥畫臨摹作業(yè)要求以一種題材為主要練習對象,兼顧其它。進行筆墨訓練每天5幅。(四尺三開宣紙)上交四尺對開(橫豎)以上尺寸完整臨?。卜鶎懸庾髌?。(從多幅習作中選出優(yōu)秀作品,要題款、蓋印,可托裱)評分標準:1、筆法252、墨法253、構圖254、效果25作業(yè)批改教師劉志閣王雪系主任簽字課程總結要加強學生課內外的書法訓練。加強教師課堂執(zhí)筆演示。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練習,以補充教學時間偏少的現(xiàn)實。第一章花鳥畫概述第一節(jié)花鳥畫的形成和發(fā)展一、教學目的、要求通過對中國畫三大畫科之一花鳥畫的說明,了解花鳥畫涉及的范圍,表現(xiàn)范疇,并且怎樣通過花鳥畫作為抒發(fā)和表達人意念的重要媒介,體會它帶給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鳥畫家通過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鳥形象,來表達畫家對自然界、客觀實際,以及對社會的客觀法則的體驗和認識,來反映社會的情調和氣氛。另外主要了解花鳥畫的歷史演變,按照中國美術史發(fā)展的脈略,注重學習它的形成,風格的演變,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畫帶給花鳥畫的生機以及文人畫注重情感,重墨輕色和人格化的表現(xiàn)特點。最后應理解花鳥畫在傳統(tǒng)繼承的基礎上,具有極大創(chuàng)新性和創(chuàng)造性,注重極具強烈的自我意識的表現(xiàn),了解近現(xiàn)代花鳥畫名家在近現(xiàn)代所作出的偉大貢獻。二、教學內容花鳥畫的形成和發(fā)展(1)花鳥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現(xiàn)要早,如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出現(xiàn)的花木鳥獸、蟲魚、龍鳳等紋樣。如長沙馬王堆的帛畫《人物夔鳳圖》等,當時還沒有產(chǎn)生專門從事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畫家和理論,花鳥畫也多是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出現(xiàn)的。這些作品或是常有較多的裝飾性,或是主要表現(xiàn)人物生活環(huán)境。(2)唐代經(jīng)濟繁榮,統(tǒng)治者生活奢侈豪華,社會習俗與審美觀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間出現(xiàn)不少花鳥畫高手,如畫鶴的薛稷,畫馬專家曹霸、韓干,還有如韋偃畫龍,戴嵩畫牛等)。(3)五代時期,出現(xiàn)了兩位對后世影響極大的花鳥畫家黃筌和徐熙,形成了“黃家寶貴,徐熙野逸”的兩大流派,標志著花鳥畫已進入成熟階段。黃筌:西蜀宮廷畫家,重視寫生,專寫宮中奇珍異石,珍禽異獸,風格富麗工巧。徐熙:南唐布衣,專畫山野花鳥草蟲,其畫法“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與色不相隱映”。主張筆墨為主,設色為輔,墨跡與色彩互不相遮蓋。徐黃二體的不同風格遂形成五代以后花鳥畫工整和粗放的兩種風貌。(4)進入北宋,因皇家畫院獨鐘“黃家寶貴”之風,工筆花鳥畫在此期間得到很大發(fā)展。直到北宋中葉,崔白、吳元瑜等創(chuàng)造了與黃家濃艷重彩大異其趣的“放筆墨以出胸意”的風格,才使宋初埋沒多年的徐派畫風得以光大。(宋徽宗趙結是北宋花鳥畫的集大成者,使工筆花鳥畫達到頂峰)。自此以后,工筆花鳥畫便開始走向衰落,這與文人畫出現(xiàn)不無關系。(5)宋代文人畫的興起,宋代文人畫的標志是水墨梅竹成為獨立的畫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畫理論的倡導者文同、蘇軾等。他們主張“不專與形似,而獨得于象外”,崇尚筆墨、形式的意趣,強調寓意抒情??梢哉f水墨梅竹是文人畫理論的實踐。因此水墨梅竹一經(jīng)出現(xiàn),立即被士大夫掌握,作為感事抒情的藝術形式而迅速地發(fā)展起來。(6)到了元代,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發(fā)展文人畫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風行一時。特別是畫竹,名家之多,作品流派之廣,是任何朝代無與倫比的。元趙孟頫標新立異,主張以書入畫,他的“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須八法通”的“書畫同源”理論,為其后以水墨變化為主的寫意花鳥畫的發(fā)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而元代倪瓚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寫胸中逸氣”的說法,更是將花鳥畫推向寫意的航道。同時,墨法已備,藝術技巧也達到了足以適應這種表現(xiàn)的要求。不再取悅于工麗,以清淡的水墨寫意為主,是元代花鳥畫的一個特點。(7)明清兩代是中國寫意畫真正確立和大發(fā)展的時期。明代沈周的花鳥畫強調筆精墨妙,擅用水墨淡色。繼而有陳白陽在其水墨寫意基礎上以生宣紙作畫,使水墨韻味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效果。徐青藤推波助瀾,用筆更為奔放淋漓,“不求形似,但求生韻”,他的《雜花圖卷》、《墨葡萄圖》是其風格的代表,徐渭的大寫意畫風對清代的八大、石濤、楊州八怪及近代的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的影響極大。八大山人和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畫家。他們無論在筆墨、造型、章法,還是在畫中立意,畫外寄情等方面都是別出心裁的革新者。八大山人以他奇古的筆墨畫出的“傷心鳥”、“瞪眼魚”傳達了他孤高、憤懣的情懷。他的《荷花小鳥》、《孔雀牡丹竹石圖》可以說是體現(xiàn)他藝術觀的代表作。石濤是一位詩文并茂、書畫冠絕的畫家。他的花鳥畫脫盡窠臼,揮灑自如,寓豪放于瀟灑之中;他的《畫語錄》盛傳于世,集中表達了他的藝術思想;他的“畫者從于心”、“無法之法乃為至法”的獨到見解,對后世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起到了發(fā)聾振聵的作用。受八大山人和石濤直接影響的畫家是稱為“楊州八怪”的金龍、黃慎、鄭燮、李蟬、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羅騁等一批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畫家,他們在繼承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的基礎上,擺脫種種束縛,不拘一格,大膽創(chuàng)新,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藝術珍品,成為清代花鳥畫最為別致的創(chuàng)作。更值一提的是其中的鄭板橋。他是杰出的畫竹專家,他的思想情緒往往借他的蘭竹作品和題畫詩來渲泄。(8)清朝末年,“海上畫派”的出現(xiàn),頓時使嘉慶、道光以來花鳥畫冷落的局面為之改變。這個畫派起于趙之謙,盛行于任伯年,吳昌碩,別樹一枳,放射異彩,對近代花鳥畫的發(fā)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9)近代畫壇受其影響的畫家的趙云壑、王一亭、諸樂三、王個移、陳師曾、王夢白、陳半丁、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王雪濤等。他們不同程度地從吳昌碩藝術中吸取營養(yǎng),同時發(fā)展各自特長,使得中國寫意花鳥畫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不同面貌。在西方文化思潮的沖擊下,一批有志于中國畫革新的畫家,努力從西畫中吸取營養(yǎng),以表現(xiàn)新的時代精神。最早體現(xiàn)這種藝術思潮的是以高劍父為代表的嶺南畫派。他們的花鳥畫吸收西畫的造型方法、重寫實,重渲染設色、有較強的質感,清新明快,怡情悅目。(10)同樣,當代有成就,有創(chuàng)造性的花鳥畫家,都十分重視生活,強調寫生。無論是下筆奔放,造型夸張的劉海粟、朱屺瞻、崔子范,還是造型嚴謹,筆法工細的于非訚、陳之佛、鄭乃珖等,由于作品中充滿了新的生活情趣,反映了時代精神,均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喜愛。第二節(jié)中國花鳥畫分類及特點一、教學目的、要求:通過本節(jié)知識,知其花鳥畫的分類劃分、理解花鳥畫的特點,并能運用到學習花鳥畫的過程中,提高對花鳥畫的認識和理解能力,掌握花鳥畫內在的哲學涵義和它獨特的美學原理。二、教學內容:(一)中國花鳥畫有兩種分類法:(1)從畫體分,花鳥畫自五代“徐黃二體”分道以來,已形成了兩種不同風格的表現(xiàn)形式。一是工整細致、嚴謹周密的工筆花鳥畫;二是洗練概括、活潑粗放的寫意花鳥畫。寫意花鳥畫又分為大寫意、小寫意和工兼寫三類。(2)從設色分,花鳥畫又可分為白描、水墨及著色三類,著色又分為淡彩和重彩。所謂白描(也稱線描),是用墨筆以線條勾勒表現(xiàn)對象,不敷任何顏色;所謂水墨,就是以墨當色,用濃淡不同的墨色完成畫面效果的方法;所謂淡彩,就是在水墨的基礎上施以透明的植物色,淡清典雅;所謂重彩,指設色渾厚濃重,艷麗奪目,所用顏料以不透明的礦物質顏料為主。此外還有一種不勾墨線而直接用色和墨點染作畫的沒骨花鳥畫。(二)中國花鳥畫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追求神似所謂神,不僅僅指人的神氣和性格,物同樣有神氣、有性格。畫家在描繪一花一鳥、一草一木之時,不以形似為滿足,追求的是對象之神,要緊緊抓住對象的內在的神韻氣質,把它體現(xiàn)出來。至于對象外在的形和色,并不是完全不去追求,因為神是離不開形的,離開了形,就沒有神,神是在形之中體現(xiàn)的。但是,在作花鳥畫時,往往不受形的約束,在一定程度上從形和色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大膽地加以取舍和夸張,甚至于變形變色,借以達到追求神似的目的。這一點,在寫意花鳥畫中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正如唐張彥遠所說:“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只有在畫中追求神似氣韻,注重于神,神氣表現(xiàn)出來了,形似也就在其中了。白石老人的一段話說得更為精彩:“太似媚世,不似為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边@個“似與不似之間”就是指對象的神韻所在,也就構成了中國花鳥畫的顯著特點——把“形神兼?zhèn)洹弊鳛槔L畫的最高境界。(2)注重意境一幅優(yōu)秀的花鳥畫并不是花鳥的單純描繪,而是借助于花鳥的描繪,表現(xiàn)畫家對自然、對生活的感受和意愿。被描繪的對象只是畫家抒情達意的載體。當畫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現(xiàn)對象的神韻氣氛交融在一起,通過特殊的構思和形象塑造,巧妙地反映在畫面上,使畫產(chǎn)生一種動人的境界。這就構成了意境。因此,畫家在作畫之前,首先要對描繪的對象有一定的感受和認識能力,在一張畫的意境中,不僅要把一些事物和觀念告訴給欣賞者,而且要把畫家自己的思想感情傳達給欣賞者。意境是花鳥畫的靈魂,有了意境,作品才有感人的藝術魅力。(3)講究筆墨花鳥畫非常講究用筆和用墨,而且用筆有筆法,用墨有墨法,甚至從畫面中一筆一墨的巧拙來認定畫家的藝術修養(yǎng)和功力。不理解這一點,便無法欣賞花鳥畫,也不可能畫好花鳥畫。清代花鳥畫家惲南田說“有筆有墨謂之畫”。這是說,筆墨是花鳥畫最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無論形象的刻畫,還是意境的渲染,離開了用筆和用墨,便不可能成其為中國畫了。中國畫之所以注重筆墨,跟書法有很大關系。以書法筆意為畫,使中國畫的線條既能造型,又可表意,還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4)隨類賦彩花鳥畫對于色彩的運用,有其一定的特色。謝赫“六法”中的“隨類賦彩”就是指根據(jù)對象的“類”來設色,不去描繪物體受光的影響而引起的色彩變化,也不去強調周圍色彩的反射影響,而是著重描繪自然物象的固有色。所謂固有色就是指所畫對象物本身的顏色。例如紅花就是紅色,綠葉就是綠色,不會變成別的顏色。中國畫家還十分注重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感情以及色彩對人感情的感染力,因此并不拘于對象的自然色彩,而是按所表現(xiàn)的主題需要,對色彩進行主觀的設計和創(chuàng)造。例如用墨或朱色來畫竹畫花鳥或其他事物,而不管自然界有沒有這種顏色。這是中國畫色彩區(qū)別于西洋畫色彩的重要特點?;B畫賦彩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色彩的使用要謹慎,不輕用不亂用,有必要的地方才設色,并且一經(jīng)設色之后,就不再隨便涂改。設色也要有筆法。不論是點花還是厾葉,也不論是色淡還是色濃都同樣要有筆法,而不能隨意涂抹。這一特點是中國畫的色彩觀點及中國畫所用的絹和宣紙的性質所決定的。(五)處理時空的靈活性這里指的是花鳥畫在章法布局上的“自由性”,它可以突破自然真實的限制,靈活地處理空間與時間的關系,其目的是充分的表現(xiàn)畫家所追求的審美意境和美感形式?;B畫的章法,多半是近景或中景,遠景的很少。并且在同一畫面上,大都采取俯平仰三結合的角度來處理花葉和鳥的位置。畫家所站的位置和視點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左右前后自由移動,突破了空間的約束。有時為了表現(xiàn)內容的需要,把時間不同的花鳥巧妙的置在同一畫面上。如五代徐熙的《百花圖卷》把四季的花卉錯落有致地組織在同一張畫幅上,不但在時間上,連空間的約束也同時突破了?;B畫在經(jīng)營位置的時候還往往把次要的背景完全剪裁掉,留有大塊空白,使主體格外突出。(六)詩書畫印的結合中國畫家在畫完一幅畫之后,還要在畫面上題款、蓋章,這件作品才算最后完成。題款,包括詩文和書法兩種藝術。詩、書、畫、印都是獨立的藝術品種,把它們綜合起來,發(fā)揮著各自的藝術品能,又互相配合,相得益彰,這是中國民族繪畫形式上的傳統(tǒng)特色。花鳥畫筆墨技法第一節(jié)工具材料一、教學目的和要求1、通過示范使學生逐步掌握中國花鳥畫的筆墨技法和在繪畫中的運用。2、突出筆墨技法在花鳥畫當中的技法特點和重要地位。3、在小品畫和創(chuàng)作中能體現(xiàn)用筆和用墨的技法內涵。二、教學內容:
1、筆有大小、軟硬之分
2、墨、紙、硯及顏料墨分油煙、松煙兩種,作畫以油煙為宜。紙分生熟兩種,生宣吸水力強,易洇,適宜畫寫意。熟宣經(jīng)膠礬水加工,遇水不洇,適宜畫工筆畫?,F(xiàn)在常用墨汁代替,如“一得閣墨汁”、“中華墨汁等”。此外有絹、皮紙、高麗紙、元書紙等也可作畫。硯以發(fā)墨細膩的為好,廣東端溪產(chǎn)的端硯和江西產(chǎn)的歙硯最為盛名,一般青石硯即可。顏料有植物質和礦物質兩種,植物質的半透明,礦物質的覆蓋力強。有時水彩顏料、水粉顏料也可代用,會有一定的特殊感覺和效果。另外常用的工具還有白磁盤、筆洗、毛氈等。第二節(jié)筆墨技法(一)筆法筆法就是用筆之法。首先是執(zhí)筆,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應該是指實、掌虛、握筆略高為好。以拇指和實指捏住筆管(拇指向下傾斜,兩指相對捏住筆管),再以小指貼在無名指內下側,協(xié)助無名指推擋。這樣筆管在手中既穩(wěn)當又靈活。指實就是手指捏筆管要實在,掌虛就是掌心要空靈。在掌握執(zhí)筆方法之后,還要懂得運腕方法應該是“腕平掌豎”。掌能豎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懸起,腕才能夠靈活運用。小畫提腕,大畫懸肘。一般作畫運臂、運肘、運腕,只有極精微處可以運指。這雖屬常識,但總關全局。初學者起手入門要以規(guī)矩之法,一旦養(yǎng)成壞習慣就難改了。用筆的內容包括“起筆”、“行筆”、“轉折”、“收筆”四個方面。“起筆”是指筆畫的開端,“收筆”是指筆劃的結束,起筆和收筆是線條形成的關鍵。按照筆法要求,起筆要像書法揩書下筆那樣,做到“豎筆橫下,橫筆豎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筆意,收筆要“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即勾線至盡處,應把筆收回,通常稱為回筆。筆的運行造成各種線的動勢,直接關系到線條的氣質和繪畫的氣韻。因此,行筆的過程中是很講究波折的,通常稱“一波三折”。所謂“波”是指掌握用筆起伏的形成,“折”是指行筆運轉的方向變化,“轉”是指用筆的轉換。行筆中,要使筆鋒始終在筆線的中間,用力要均衡、沉著、有分量、壓得實,線條才不至于飄浮;行筆要自然流暢,灑脫自如,這就要求在勾線時應胸有成竹、一氣呵成,富有連貫性;行筆要富有節(jié)奏,富有彈性,筆畫有輕重、緩急、起伏、頓挫的變化??傊?,行筆要做到“快而不飄,重而不板,慢而不滯,松而不浮”,以追求自然流暢,生動靈變、沉穩(wěn)有力的藝術效果。用筆要講究筆法?;B畫的筆法主要有中鋒、側鋒、逆鋒三種。由這三種運筆方法又變化出點、厾、皴、擦等多種技法。中國畫歷來推崇的中鋒用筆,是指執(zhí)筆端正,筆鋒基本上在筆線的中間。這種線飽滿、豐實、壯健、取其圓、厚、重,多用于表現(xiàn)結構和運動的主線。側鋒用筆,是使筆桿傾斜,甚至橫臥,不但用筆鋒,有時候也用筆身乃至根接觸紙面,筆鋒常偏向線的一邊。這種用筆變化多,既可畫出線又可畫出面,具體表現(xiàn)力強、變化豐富生動的特點。逆鋒用筆,是筆鋒在前逆向而行,與通常用筆方向相反,既可畫中鋒筆線,也可畫側鋒筆線。這種用筆由于筆鋒在推進中由于遇到阻力散開,就有變化較豐富的飛白效果。這種筆法比較滯澀、潑辣,多數(shù)是結合其他用筆運用的。以上三種筆法,在做畫過程中,經(jīng)常是綜合交替使用的。有的花鳥畫在勾勒可以基本以使用中鋒用筆,但是,單一使用側鋒或逆鋒的還不多見。必須根據(jù)內容表現(xiàn)的需要,恰當?shù)匕讯喾N筆鋒運用結合起來,才富有表現(xiàn)力。由以上三種筆法變化出的點、厾兩種筆法是寫意花鳥畫中常用的表現(xiàn)技法。點,在中國畫里是相當重要的一種筆法。所謂點是用中鋒把筆端從上往下落到紙上,點好后,筆就離開紙面,不要停留,一停就僵。花鳥畫里的點法很多,有吻點、有臥點、戳點、捻點、散筆點等。吻點是用力較柔、用筆較緩的點法,適合于表現(xiàn)花、葉、鳥體;戳點是用力較猛、用筆較快的點法,適合于表現(xiàn)飛鳥的羽毛及有動感的花葉;臥點是使筆腹一側接觸紙面的點法,適合于表現(xiàn)較大些的體面;捻點和揉點是用筆點下后再捻動或揉動的點法,適合畫梅、桃、杏、海棠、櫻花這類小花瓣和小葉;散點用筆鋒散開的點地適合于表現(xiàn)苔草之類的不定形狀。無論何種點法都要結合書法的用筆方法進行運用。要使筆筆之間相互照應,連貫一氣,筆斷而意不斷。厾,指運用大膽肯定而又準確的落筆,將墨色大塊運行于紙上的方法,是寫意花鳥畫表現(xiàn)大面積墨色,產(chǎn)生恣肆酣暢效果的重要表現(xiàn)方法,且易產(chǎn)生墨、色、水的氣韻,造就畫面整體的氣勢??梢詥为氂媚蛴蒙L寫,亦可色墨混用厾寫,適合于表現(xiàn)芭蕉、荷葉、石頭、大花、大葉等形象。(二)墨法對墨的要求,清、潤、沉、和。清:層次分明。潤:墨色滋潤。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墨分五彩:焦、濃、重、淡、清就是用墨的技法。清沈宗騫說:“用墨之妙,在于以墨隨筆”,說明用墨與用筆是分不開的,墨法是通過筆法來完成的。用墨與用水的關系也很大,筆、墨、水三者的巧妙運用,才有“墨分五色”之說。即由于筆含水墨多少不同,墨色可以呈現(xiàn)出從濃到淡五個層次——焦、干、濕、濃、淡。這是大體的劃分,實際運用起來,深淺的變化,還會更豐富。墨的運用宜在單純中求復雜,在統(tǒng)一中求變化。一般以一種墨色為主,兼用其他,局部的變化不宜過大,大了就會“花”而“亂”,失去整體感。對用墨的要求:干墨不枯,須腴潤、不焦枯;濕墨不滑,不能渙漫、無筆力;濃墨不濁,不能呆滯,要筆跡分明;淡墨不薄,要有厚度、見骨力?;B畫花常用的墨法有:1、濃墨法:墨中摻水少,色度較深,用以表現(xiàn)物象的陰暗面、凹陷處和近的物象。濃墨不可過量,過多容易板滯、不生動,所以用濃墨必須沉著洗練。2、淡墨法:墨中參水多,色度較淺,用以表現(xiàn)物體的向光面、凸出處和遠處物象。淡墨容易產(chǎn)生軟弱無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凈無渣,要“淡而不薄”。3、蘸墨法:用干凈的濕筆尖蘸墨,使墨由筆尖向筆根自然滲開,形成由濃到淡的豐富色階。這種墨法豐富而自然、富于韻律。即筆上調墨;可先蘸水后蘸墨,也可先蘸墨后蘸水,或蘸墨后在筆的不同部位注墨或注水,產(chǎn)生不同的濃淡干濕變化。4、破墨法:是指墨與墨重疊的方式,它是兩種色度不同的墨、不同的水量的墨在尚未干時的重疊,滲化處既分明又模糊,具有一種豐富、渾厚、滋潤的美,墨韻隨之而生。常取的方式有濃淡互破、枯潤互破、水墨互破等;形態(tài)上有點、線、皴、擦對面的破以及面對點、線、皴、擦的破。5、積墨法:是指一種濕墨對一種干墨的重疊。通常是指淡墨對濃墨的重疊,又有小面積的濃墨對淡墨的重疊。6、潑墨法:是泛指大墨量、大面積、大筆頭的作品繪制方法。這種方法有一種自然感和和力度,有很大的自然性和隨意性,容易出現(xiàn)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效果。潑墨之法難在于形的概括,難在于既不能混沌一片,又不能筆筆分明,既分明又朦朧,運用于追求情趣、感覺以及在造型上無需很嚴格的題材與物象。7、焦墨法:是指以濃墨渴筆來描繪自然物象的表現(xiàn)方法。因筆中水分極少,勾出線來有“毛”的感覺,另有一番效果。8、宿墨法:宿墨是隔夜墨,用時重新用水泡開,墨汁中的膠與墨已經(jīng)分離,有渣。其特點是:A、黑而無光;B、色灰偏冷;C、在滲化過程中墨與水分離,墨色沉重,筆觸清晰,淡墨水痕冷而亮;D、運用不當時易臟;此外還有宿墨法、膠墨法等等,但是不論采取哪一種混合運用的墨法,都要注意墨色濃淡干濕的變化,以及墨自由滲透的特點,防止用墨的失宜和呆板。第三節(jié)中國花鳥畫的學習方法一、教學目的通過老師在課堂直接指導下學習花鳥畫的同時,而大部分時間都是以學生自學的形式進行,因此,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學習,是學生最為關心的問題。傳統(tǒng)的學習步驟是從臨摹入手,因為臨摹是學習傳統(tǒng)的捷徑,可以直接地吸取別人的經(jīng)驗和技巧,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但是臨摹只是一種學習的手段,并不是學習的目的,同時更需要向生活學習,通過寫生、默寫、速寫等其他手段,打好造型基礎,把在臨摹過程中學到的傳統(tǒng)技法,經(jīng)過消化變成自己從事創(chuàng)作的營養(yǎng)。二、教學內容(一)臨摹臨摹分為三種:對臨、意臨、背臨1、對臨:指根據(jù)所提供的范本,按照其本來的樣子進行臨習,如用筆用墨、用色、構圖的安排、造型的特點等等都依據(jù)摹本不加以變化。2、意臨:是指在對臨的基礎上,不一定按照摹本的樣式,可稍加變化,特別是指在構圖上和畫面的繁簡上。但用筆、用墨、用色、造形上還要以范本為準.否則失去臨摹的意義。3、背臨:是訓練自己離開范本但又依據(jù)范本進行繪畫的能力,是檢驗自己在對臨、意臨的基礎上能否駕御所學到的東西,并將其自由變化而又不失其面目特征的學習方式,它要求在構圖上,用筆上等等加入一些個人的主觀成分,全方位的進行變化練習臨與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臨是對著原作照樣畫下來的,摹是用透明紙蒙在原作上或在燈光拷貝臺上把原作的形象直接描下來,后者比較容易,方法簡便、速度快,適合臨摹形象復雜的大畫,形象也較準確,但是容易忽略對原作的研究和分析,不利于造型能力鍛煉。初學者應多進行對臨練習。因為對臨要邊觀察邊進行再創(chuàng)作,力求達到原作的形神效果,所以對臨能發(fā)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能鍛煉其造型及構圖能力,也就比摹寫的收獲大。開始臨摹要先易后難,從小到大,由簡到繁,由現(xiàn)代作品上溯到古人作品,逐步提高作業(yè)的難度。不要一開始就畫很復雜的畫,那樣不僅一時不能取得好成績,而且很容易喪失信心。臨摹時,不要拿筆就畫,必須對臨本仔細研讀,從畫中的整體氣勢、意境、構圖、造型、筆墨、著色的方法步驟等幾個方面去揣摩、理解,所謂“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就是這個道理。對臨本有一定的認識后,就可以動手試臨。當然,剛剛起步時心中一般無底,認識并不等于實踐,只有實踐多了才會真有所“悟”。因此,要勤于動筆。中國的宣紙與筆墨有它特殊的性能,尤其是生宣紙,水墨落紙猶如脫韁野馬,只有反復地實踐才能自由地駕馭。“對臨”到較為熟練時要試著“背臨”,即在臨摹的基礎上,憑著記憶,默寫出臨本的部分或整體。背臨能加強記憶力,能加深理解原作的技法和技巧。臨摹應選擇古今優(yōu)秀的作品為范本,開始先選擇自己喜愛的,并有高度成就的一種流派為主,以期達到“集各家所長,成一家之體”的目的,并使自己的見識和筆墨功夫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豐富。這樣在以后的寫生和創(chuàng)作中才能靈活運用,變化創(chuàng)新。(二)寫生通過臨摹,基本上掌握花鳥畫的一些規(guī)律和技法之后,就應該進行寫生。只有通過寫生才能進一步加深對技法的理解。寫生是直接地面對形象描繪,可以深入細致地觀察、分析、刻畫對象,是學習花鳥畫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應該是臨摹、寫生相結合,臨摹、寫生交替進行。學習到一定程度時,則應該以寫生和創(chuàng)作為主。寫生前不要急于動筆,首先要仔細觀察花鳥的生長結構和基本形態(tài)特征,弄清來龍去脈,然后開始勾畫。開始寫生要選擇恰當?shù)慕嵌?,以表現(xiàn)花鳥的優(yōu)美姿態(tài),不集中、不典型、良莠并存,所以在寫生時要有選擇地采集那些新鮮、生動、美麗的花鳥形象。寫生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進行局部特寫,也可以進行全景式寫生,還可以從一朵花的正、側、背面等不同角度去畫。在寫生較為熟練后,就要同時進行組織加工,對于不美的、多余的,重復的花葉,要大膽地舍去,在合乎生長規(guī)律和符合構圖美的原則下,應該允許“移花接木”——把其他植株上好看的花、葉吸收過來,重新進行構圖,這樣的寫生在創(chuàng)作時用途更大。還要養(yǎng)成隨時隨地帶著速寫本的習慣,既可寫生,也可以記錄生活感受。但是真正生動感人的形象,常常要靠心記、默寫。心記是中國畫寫生的一個重要特征,可以說沒有心記,就不可能有活潑、生動的中國花鳥畫。現(xiàn)在能夠見到的絕大多數(shù)古代作品,都不是直接面對物象寫生的,而是通過記憶,默背下來的??梢妼嵉貙懮⒂^察、心記與默寫都是熟悉生活、搜集素材、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的重要途徑。(三)創(chuàng)作畫家的作品包含著習作和創(chuàng)作兩大類。以上提到的臨摹、寫生、默寫均屬于習作范疇,側重于對客觀物象的直接描寫,主要是解決繪畫技能的訓練。而創(chuàng)作并不拘泥于某個特定物象,是從更深層的表現(xiàn)畫家主觀情感的抒發(fā),是“物我合一”的精神產(chǎn)物,同時也是對技能的驗證和升華。開始創(chuàng)作可以多作一些小品練習。它對于筆墨技巧的錘煉,構圖、造型能力的提高以及形象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十分重要的。小品畫的特點是小、趣、快、活?!靶 笔瞧?,構圖單純,一花一石或幾只小鳥都可以組成一幅作品,便于大量練筆;“趣”是小品畫以審美功能為主,著重表現(xiàn)形式的情趣,意境的情趣、筆墨的情趣以及造型的情趣;“快”是完成一幅作品所需的時間短,有利于畫面的反復加工,深化意境;“活”是小品畫表現(xiàn)方法與形式十分靈活多樣,完全可以按照畫家個人的立意去自由表現(xiàn),有利于探索最理想的表現(xiàn)形式。長期地、大量地進行小品畫訓練,才能真正掌握花鳥畫的各種表現(xiàn)規(guī)律,才能不斷提高表現(xiàn)能力,使自己在突出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追求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這對于今后進行花鳥畫創(chuàng)作和大幅作品創(chuàng)作是極其有益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是以獨特的語言表達畫家的思想與情感。隨著社會的不斷前進,畫家應努力塑造出更多的新形象以表達新的觀念、新的思想,畫家不僅要掌握熟練的藝術技巧,還要有較高的思想修養(yǎng)、文學修養(yǎng)和豐富的生活積累,才能創(chuàng)造出意境深遠的,富有時代精神的花鳥畫來。第四節(jié)構圖
1、分清主次:
不論畫什么內容,都要突出主要的東西,次要的東西要與它配合,不能喧賓奪主或主次不分,更不能把許多東西不分主次地湊合在一起。這樣才能讓人感到主題明確。
2、大勢:每張畫都有個來龍去脈,就像文章的起承轉合。根據(jù)紙張的開福大小,從哪里開始,在哪里轉折,到哪里結束。一般先把主要形勢安排好,如果不夠再用輔勢、破勢與之配合。輔勢是輔助的力量。免得主勢單薄,破勢是方向相反或方向不一的力量,制造矛盾變化。三種力量合一,而突出主勢。3、位置:中國畫把布局叫做經(jīng)營位置,所要畫的內容放什么位置上要多加考慮。按照藝術規(guī)律的要求,均衡與變化、聚與散應當統(tǒng)一考慮。古人說忌圓忌方,因為太方則有穩(wěn)定而無變化,太圓則有聚而無散,都難以收到統(tǒng)一多變的效果。而按不等邊三角形的格式擺放位性則要好得多,它既可以做到均衡穩(wěn)定,也可以具有長短、大小、聚散的各種變化。4、疏密虛實:畫面上的物象太均勻、太零散都不好看,與工藝圖案不能相同。最好是疏疏密密,虛虛實實,這樣才能有節(jié)奏韻味。畫面上的虛是指空白或淺談的地方,邊緣模糊也是虛的一種。有疏無密或有實無虛都會造成平淡死板和無變化的效果。5、膽大心細:畫寫意畫時一般不打稿。初學畫時也可以畫一個草稿作參考。把來龍去脈、主次位置想好后,要大膽細心地去作畫。太粗心太潦草不行,太拘束太刻板也不行。因為寫意畫需有精氣神,就像寫行書草書一樣,所以人們常說“大膽落筆細心收拾”,雖然初學寫意很難一次成功,但基本上要用這種方法去練習。而畫工筆畫則一定要打稿,在線稿與色稿上把物象的形態(tài)、色彩、主次、虛實盡可能的表示出來,以作到心中有數(shù)。第五節(jié)款識與印章自蘇東坡開始,詩書畫印與畫中物象的相互配合,與筆墨、意境的相互生發(fā),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顣亩嘧儯c畫面章法的承接,或增長生機,或彌補散漫;或破除平板,或穩(wěn)正平衡,使布局發(fā)生了畫面難以企及的無限巧妙的意味?;B畫融詩書畫印于一爐,極大地增加了中國繪畫在藝術性上的廣度與深度。從而形成了中國繪畫民族風格的又一特殊性,其包容性也成為中西繪畫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其作用往往有“點石成金”之妙。篆刻的金石特質與書法用筆一脈相承,印章的朱紅與墨色相得益彰,不單單在形式上完善了花鳥畫的藝術構成,而且加強了緣物寄情的思想內涵。詩畫合一,文畫并茂,取長補短,詩言志,畫抒情,詩與畫形有別而質相通。詩書畫印的結合還使花鳥畫具有了一定的裝飾性。構成了花鳥畫特有的形式美。而且對于作品的品評、考證、欣賞、研究都具有更直接的現(xiàn)實意義第三章寫意花鳥畫實戰(zhàn)訓練(梅蘭竹菊)第一節(jié)、竹子的畫法
竹子是開始階段學習花鳥畫極為重要的題材,要經(jīng)過大量的練習,來提高對筆、墨、線條、構圖、大小空間的處理、把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竹葉、竹枝一般中鋒用筆。
竹竿多使用側鋒繪畫,大多使用蘸墨法。
竹子的畫法——枝干
(1)主干出枝,可從下往上,也可從上往下,一般情況下,人們往往習慣從下往上。畫時用筆先蘸墨在調色盤上調和,讓淡墨滲入筆根,再用筆尖蘸濃墨,用側鋒一節(jié)一節(jié)畫出。一般一桿以蘸一次墨為宜,這樣從起筆到收筆墨色會有由濃到淡的自然變化,如果中途換墨,則一桿之中墨色不統(tǒng)一。畫時要注意:每筆要留出一定的空隙,以便后期勾勒竹節(jié),切不可留得太小或太大,這樣都不利于竹子特征的表現(xiàn)。老干要剛健有力,節(jié)大而枯瘦,用筆要“力透紙背”,用墨要干枯;嫩枝則要柔美流暢而婉順,節(jié)小而肥滑。(2)竹子小枝的生長規(guī)律是“互生”,也即左右交替生長,出枝的位子要合乎竹子生長的規(guī)律,切不可畫成“對生”和“輪生”。小枝下筆須流暢挺健,不可遲緩,這樣才能遒健園勁,生意連綿。畫小枝時還要考慮到葉片的多寡,葉多則低垂,葉少則昂揚,同時還要根據(jù)風、雨、雪等自然氣象變化而描繪。枝干老根畫法小枝出枝法
主干新枝組合法完整的竹子作品
竹子的畫法——葉片
畫竹要用狼毫筆,市場上有一種專門用于畫蘭竹的筆,叫“蘭竹”。畫寫意畫一般要用大筆畫小畫,切忌用小筆畫大畫,所以在選購時要買大號“蘭竹筆”。
三筆結分字單組疊加
多組重疊嫩葉新篁
A.竹葉起筆式
畫竹葉之前要了解竹葉的生長結構,不妨到竹園中觀察寫生。中國畫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已經(jīng)概括出了一套撇葉的方法。下筆要勁利,實按虛起,一掃而過,切記拖泥帶水。畫竹葉有五忌:一忌生澀、二忌并立、三忌如叉、四忌似井、五忌如手。
(1)撇竹葉由三筆起,組成基本的“分”字結構。撇葉時特別要注意每筆的高低穿插,切忌“平頭”,這樣就是“如叉”了。葉片無論多少,基本都是在三筆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在添加四筆、五筆、六筆甚至多組遞加時都要遵循“高低穿插”“虛實相間”的原則。
(2)老葉和新篁在形狀和組織結構上由較大的區(qū)別:老葉下垂,新篁向上,畫時要注意區(qū)分。第二節(jié)梅花的畫法畫梅花的步驟第一步是出枝。先用筆蘸調淡墨,在盤子邊上括干些,再蘸深墨,以中鋒畫出最前面的枝條。起筆時用中鋒,畫至枝條下端漸轉側鋒,務必注意行筆過程中,枝條留白斷開,以便填花。也可先用較淡的墨,以側鋒畫出后邊的粗枝干,再加前面深枝條。要根據(jù)構圖需要靈活運用。無論那種方法,枝干的穿插交錯、疏密關系和斷開留白等都是一樣的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側偃仰背的表現(xiàn)。花朵與枝干需反復交替進行。畫好主要枝干,決定畫面大局,畫好一部分旁枝后開始畫花,花畫得差不多時,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后再補些花,或再添些細枝梢,這樣交替進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驟之間截然分開。第三步,處理花心、剔花須、點蕊頭、點花蒂。用較禿的筆,以中鋒濃墨為佳?;ǘ涞恼幢硞韧ㄟ^點心才能表現(xiàn)出來。第四步是點苔,收拾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后,再回過頭看看總體效果,不足之處再作充實調整。最后在適當?shù)牟课活}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畫圈梅,一般不著色。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輪廓外圍圈染淡墨。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綠圈染。圈染時水分要足,力求滲化效果,切忌干澀、刻板。圈染后可再用較大的筆,加水調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綠,點灑于圈花或枝干間隙,(點灑時要有疏密,不宜過多)使畫面層次更充實多變,總體氣氛更好?;ㄐ奶幰话懔舭?,或點黃粉。
也有畫者,在畫好后,往宣紙背面花瓣里填白粉,會使白梅更加飽滿突出,增添姿色。二、梅花的構圖構圖,在中\(zhòng)o"國畫"國畫的傳統(tǒng)理論中稱作“經(jīng)營位置”,也就是畫面的布局。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長規(guī)律、結構特征、并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筆墨要求后,進入摹寫或創(chuàng)作時,必然會碰到的問題。同樣是一種花卉,為什么有素養(yǎng)的\o"畫家"畫家入畫時,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學者則難以做到,除筆墨技巧外,畫面的總體布局,即構圖的合理與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筆墨、形體和構圖是畫好一幅畫的主要技法要素。
\o"中國"中國花卉或\o"花鳥"花鳥畫的構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處理畫面的具體手法或方式,如“S”形構圖,半環(huán)形構圖,縱橫交叉構圖等。二是掌握畫面布局中美的法則,如主輔、虛實、疏密、聚散、藏露、開合、呼應等。初學畫梅,掌握幾種具體的構圖形式是必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構圖規(guī)律,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才能千變萬化,得心應手,現(xiàn)分別簡述之。主輔:或稱“主次”、“賓主”、“主客”等,一幅畫有主體,有陪襯。主體是畫面的重點或中心。布局時力求主體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為陪襯,位置應隱蔽些,畫行虛些。左圖前面一枝梅為主,后為賓。一主一輔。一濃一淡,一高一矮、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鮮明的節(jié)奏與對比。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對待。具體運用時,也有用反襯的手法。即把矮小次要的置于前面,主體置于后面??梢晿媹D需要和表現(xiàn)手法而定。虛實:一幅畫,總體布局上必須有虛實對比,一般說來,“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或者說“有筆墨處為實、無筆墨處為虛”。這都是說明畫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對比關系。在構圖上常有虛實相間、虛實互用、以虛顯實、以實破虛等手法。\o"花鳥"花鳥畫一般不畫背景,留出大塊空白,即是“虛”,而所畫之物即為“實”,或者近者為實而遠者為虛,或者主為實賓為虛,都是為了畫面的對比效果?!疤摗蹦芙o人以“遷想妙得”之功,所謂“意到筆不到”、“意猶未盡”也正“以虛顯實”的絕妙效果。切忌滿紙筆墨,所畫物象占據(jù)一切空白,畫得嚴嚴實實,反而使觀賞者感到閉塞,失去了遐想之余地。圖45,在構圖上除兩枝梅花有主輔之分外,在左上方留出大塊空白,即是為了求得虛實效果。
疏密:中\(zhòng)o"國畫"國畫理中有“密不通風,疏可走馬”之法則。構圖時應密處密,疏處疏,疏密有致才能節(jié)奏生動,平鋪直敘,沒有疏密變化則刻板平淡,觀之乏味。畫梅花,主要是處理好枝干、花朵、苔點等點、線、面的排列交叉關系。上圖,前面主體枝干濃而密,后面輔枝淡而疏。
聚散:是指集中與分散的關系。畫梅花,花朵的分布必須有聚集在一起的,有疏落分散的,聚散之間要互相聯(lián)系,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韻律,引人入勝。切忌平均分布、散點布局。藏露、隱現(xiàn):根據(jù)意境和畫面藝術手法的需要,在構圖時,往往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某些部分要畫得顯眼些,某些地方則要隱蔽些。一般是主體部分要醒目突出,陪襯部分隱蔽些。但有些構圖,主體部分也要有藏露、隱現(xiàn)。如表現(xiàn)古梅老干為主的畫面“老干新姿”,構圖時盡管老干占據(jù)畫面主要位置,但具體著筆時,必須處理好藏露隱現(xiàn)的關系。才能使畫面產(chǎn)生大小粗細、濃淡前后等強烈對比和含蓄多變的藝術效果。開合:是指畫面構圖的完整統(tǒng)一。門窗有開關,故事有始末,文章有開頭結尾,畫畫同樣有起有結。有的畫使人感到?jīng)]畫完,這就是沒有合好。如畫一條龍,畫龍身為“開”,點睛則為“合”,畫龍不點睛,則是死龍。畫梅花也如此,只圈點花瓣而不點花心,猶如畫龍不點睛,顯得沒精神,也就是只開不合。無論小構圖、大構圖都要處理好開合關系,有的畫面有幾個開合,都要認真處理好,使其達到完整統(tǒng)一。切忌有頭無尾,半途而廢。呼應:也稱“顧盼”,是指畫面的物象形態(tài),色調互相協(xié)調、呼應,相映成趣。構圖上應在上下、左右、前后、主輔等各個方面去考慮,使之做到顧盼有情,氣脈貫通,情景交融。切忌機械湊合、各自東西互不關聯(lián)。
圖47,主體梅,主干上發(fā),旁發(fā)小枝在畫面上方轉而下垂,和右下側梅枝上下呼應,形成顧盼之勢,使畫面構圖富有變化和情趣。避免了主輔兩枝梅花,枝條全都上發(fā)的單調局面。
綜上所述,既是一般\o"花鳥"花鳥畫構圖中創(chuàng)造形式美的重要法則,也是畫梅花時應該掌握的規(guī)律。梅花構圖和其他花卉大同小異,根據(jù)梅花以表現(xiàn)枝干為主,構圖上可歸納為“長短、粗細、多少、縱橫”八個字。梅花的一切構圖形式,萬變不離其宗,都發(fā)自這八個字。
構圖力求形式優(yōu)美,變化萬千,時又求得統(tǒng)一,“變化統(tǒng)一”是構圖的總要求。變化與統(tǒng)一是事物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一幅畫無“變”則板,“變”過則亂。也就是說,畫畫時在筆墨、形體、\o"色彩"色彩等諸方面太統(tǒng)一,必然呆板、單調、無生機。必須造成表現(xiàn)手法上的各種“矛盾”,才能產(chǎn)生起伏、滌蕩和節(jié)奏韻律等美的東西。梅花構圖,也正是運用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法則,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構圖形式。
為易于掌握,現(xiàn)介紹幾種主要的梅花構圖方法。但在熟練以后,不可受此約束。長短參差法:即運用梅枝的長勢,以長線和短線的不同安排,形成對比。當畫兩枝梅花時,不論枝條向背如何,左右并列還是前后重疊,均應一長一短、一高一矮、一主一輔、一疏一密、一濃一淡。“長”者為畫面主體,“短”者輔佐?!伴L”者,使畫面富有變化。只長無短單調孤立,只短無長則無主心骨。有長有短,則主次分明,是畫梅構圖基本一法。
粗細相間法:粗和細是又一對矛盾對立的統(tǒng)一體。梅花有老干、新枝,有粗干、細枝,組合到一個畫面上,能產(chǎn)生強烈的形體對比效果,特別在創(chuàng)作大幅面構圖時,(如中堂、橫披)采用粗細相間的多層次構圖,能使畫面充實飽滿,氣勢雄渾??v橫交錯法:梅花紛繁多姿,有上發(fā)、下垂、橫倚和回折等,在構圖時可將兩種發(fā)枝式組合到一個畫面上,形成縱橫交錯。其變化很多,可以前橫后縱,也可前縱后橫。可以用左橫枝交錯,也可用右橫枝交錯。至于“S”、“之”等形式的梅圖,實質上都屬縱橫交錯式范圍之內,只是交叉時角度有大小運用不同而已。三線組合法:一幅畫,梅花枝干態(tài)勢,可以用幾條線作為基本單位來概括成構圖骨架。構圖時一條線太孤立,兩條線仍然單調,三條線四條線足可以了。這三條線中有一條是主線,在全畫中起主導作用,在畫面中占的份量較重,位置比較明顯,勢也比較清楚。第二條是輔線,輔線和主線的走勢基本一致,略有角度,以輔助主線的勢,但比主線要弱(或短、或細、或淡)。第三條是破線,用它把主線和輔線穿插交織起來。三條線交叉的方法很多,可以自下而上?;蜃陨隙?,可以從左到右,也可以從右到左,千變萬化,全在于靈活運用。四邊出枝法:畫梅花,枝干總得從畫面的四邊進入。四邊即上下左右,每一邊可在兩端出枝,一張畫面可有八個理想的出枝位置。切忌在畫四個角上或四邊正中出枝。以上介紹的幾種構圖方法,只是入門的初步,在不斷的藝術實踐和深入生活中,通過觀察寫生,融匯貫通,舉一反三,定能掌握和創(chuàng)造更多的構圖方法。圈梅的畫法畫圈梅順序:先勾瓣、后花心,再剔花須、點蕊頭,最后點花蒂。正面花畫法:正面花為五個近似圓形的花瓣構成,大小基本相等。先畫上半部二瓣,再勾圈下面兩瓣,一筆勾成一個花瓣,也可兩筆勾出一個花瓣。初學時,要畫得認真規(guī)矩,每瓣都交代清楚,不可馬虎潦草,熟練之后,筆墨自如,圈勾自然圓轉,生動靈活。五個瓣組成的一朵花,大體上是一個較為規(guī)矩的圓形。用淡墨勾圈時,線條可稍粗些,水份較飽和,圈出花朵有滋潤感。也有用深墨圈花的,但線條要略細而發(fā)毛(中鋒運筆時略帶偏鋒)。花朵的大小,最好與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畫小,不可因畫紙小而縮小花的比例。圈花瓣時切忌內外皆實,五瓣分離、花瓣過尖過長、無中心等?;ㄐ牡奶幚?,不能一朵一朵地個別進行,需在一張畫的花朵全部圈點完成后,再統(tǒng)一畫花心。梅花花形較小,花心部分可作適當夸張,正面花心,可在五個花瓣中間畫一小圓圈,花心須成輻射狀,用硬毫中鋒剔須,線條要挺勁粗實,“健似虎須”,要長短相間,齊而不亂。切忌剔使用彎曲無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二手鋼琴租賃合同(2篇)
- 2025年個人試用期勞動合同樣本(三篇)
- 城市公園碎石配送保障協(xié)議
- 國際貿(mào)易攪拌車運輸協(xié)議
- 化工品物流合同安全范本
- 專業(yè)物流合同模板
- 湖南實驗室裝修合同樣本
- 產(chǎn)業(yè)扶持用地居間協(xié)議模板
- 旅游用地居間合同范本
- 會議室簡易改造合同樣本
- 初中英語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 單詞默寫表 漢譯英
- pcs-9611d-x說明書國內中文標準版
- 無人機航拍技術理論考核試題題庫及答案
- T∕CMATB 9002-2021 兒童肉類制品通用要求
- 工序勞務分包管理課件
- 工藝評審報告
- 中國滑雪運動安全規(guī)范
- 畢業(yè)論文-基于51單片機的智能LED照明燈的設計
- 酒廠食品召回制度
- 中職數(shù)學基礎模塊上冊第一章《集合》單元檢測試習題及參考答案
- 化學魯科版必修一期末復習98頁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