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 夯實練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1頁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 夯實練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2頁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 夯實練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3頁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 夯實練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4頁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 夯實練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輪復習夯實練33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一、選擇題1.(2024·廣東大灣區(qū)調研)1916年初,列寧指出社會主義革命是在一切戰(zhàn)線上,也就是說,在經濟和政治的一切問題上進行的一系列的會戰(zhàn)。由此可知,列寧旨在()A.強調資本主義仍然有生命力B.推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C.指出革命的艱巨性和長期性D.主張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2.(2024·山東淄博調研)1917年,列寧認為,“這不僅因為戰(zhàn)爭帶來的災難促成了無產階級的起義,而且是因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在為社會主義做最完備的物質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入口,是歷史階梯上的一級,從這一級就上升到叫做社會主義的那一級,沒有任何中間級”。列寧提出這一觀點主要強調()A.無產階級革命條件的成熟B.外部環(huán)境激化國內矛盾C.國際工人運動的不斷高漲D.資本主義發(fā)展到新階段3.(2024·浙江金華十校調研)觀察下表,可知這一時期俄國工業(yè)發(fā)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工業(yè)發(fā)展概況年份煤炭總產量/億普特外國資本/萬盧布工人數/千人18902214701424.719003.67910002373.4A.為廢除農奴制度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B.得益于新經濟政策租讓制的實施C.為俄國政治革命奠定了階級基礎D.推動了社會主義計劃體制的確立4.(2023·遼寧撫順重點高中第二次聯考)參加十月革命的部分人士認為,“這場革命的意義,不只限于一國一地,而是全世界全人類的革命;革命不只為俄國帶來了自由與社會主義,進而也將在全世界掀起無產階級革命”。這一觀點旨在說明十月革命()A.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B.推翻了封建沙皇專制統治C.誘發(fā)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D.促成了蘇維埃政權的建立5.(2023·河北唐山三模)美國記者約翰·里德是1917俄國革命的親歷者,他曾寫道:布爾什維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們實現了最基層百姓那普遍而又單純的愿望,號召他們起來摧毀舊制度,然后同他們一道,建起新制度的框架。由材料可知,約翰·里德認為布爾什維克勝利的原因是()A.果斷退出帝國主義戰(zhàn)爭B.布爾什維克的堅強領導C.實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D.資產階級統治失去民心6.(2024·湖南師大附中模擬)據蘇俄中央統計局估計,1920年農民隱瞞的實際種植面積達2000萬英畝,占全部種植面積的14%左右,而隱瞞的收獲量則達總收成的33%。這說明蘇俄()A.經濟政策變革具有必然性B.國內戰(zhàn)爭導致作物減產C.工業(yè)化建設犧牲農民利益D.民眾政治覺悟普遍較低7.(2024·湖北武漢模擬)1921年12月,一位蘇俄老農民在第九屆蘇維埃代表大會上談道,“一個人有兩只手,一只為國家干活,一只為自己干活”。同時,他以正在召開會議的劇院為例把農民比喻為墻,工人比喻為房蓋,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比喻,強調了農民的穩(wěn)定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這說明()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有利于政權鞏固B.農業(yè)集體化的實施加速了工業(yè)化進程C.新經濟政策得到了農民的認可D.蘇聯模式奠定了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的基礎8.(2024·山東青島調研)如表所示是1925年蘇聯非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主要經濟領域所占比重情況。對此解讀合理的是()行業(yè)工業(yè)批發(fā)商業(yè)零售商業(yè)非社會主義經濟成分所占比重26.7%12.1%44.1%A.私人經濟受到嚴厲壓制B.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C.國民經濟結構出現失衡D.國家控制著經濟命脈9.(2024·河北保定模擬)1924年,蘇維埃政府進行幣制改革,使盧布的價值逐漸穩(wěn)定下來。1925年聯共(布)召開中央全會,決定放寬對私人工商業(yè)者的信貸條件,降低高額稅率。在農村取消對農民經商的限制,增加對農民的貸款。這主要反映了蘇聯()A.根據國情調整經濟政策B.政治經濟危機日趨嚴重C.重視緩和與農民的關系D.切實注重提高生產效率10.(2024·遼寧大連模擬)1928年起蘇聯開始實行五年計劃,歐洲大多數人士認為這一不切實際的計劃是注定要失敗的。到30年代初期,大多數觀察家意識到“改變前俄羅斯帝國政治和社會的劇變”是世界上發(fā)生的大事。這一轉變()A.推動了國際關系走向緩和B.表明對歐洲制度失去信心C.基于歐洲面臨的經濟困境D.為東歐國家改革奠定基礎11.(2024·北京門頭溝區(qū)模擬)1928年,蘇聯開始大規(guī)模發(fā)展高等技術教育,并提出改進第二等級學校的教學,使其畢業(yè)生具有升入高等教育的足夠的基礎知識。1929年又把原來教育人民委員部管理的高等專業(yè)學校和中等技術學校,按其專業(yè)性質分別劃歸各有關人民委員部管轄。這些措施旨在()A.完善教育結構層次促進高等教育B.保障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C.為國家工業(yè)化建設培養(yǎng)必備人才D.保障新經濟政策能夠順利實行12.(2023·福建南平是三模)1929—1932年,蘇聯政府多次通過擴大出口產品生產和提高質量的決議,并加強了對出口任務監(jiān)督,完成出口計劃成為蘇維埃的關注中心。1931年,勞動與國防委員會作出決議:把國家出口外匯收入的一半劃歸企業(yè)支配,以彌補它們進口需要。蘇聯的這些舉措()A.應對了經濟大危機的沖擊B.打破了西方世界的貿易壟斷C.籌集了工業(yè)化所需的資金D.改善了與資本主義國家關系13.(2024·江蘇揚州調研)圖是1937年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上蘇聯展館的雙人雕塑《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該作品()A.反映蘇聯女性地位得到普遍提高B.建構起官方政治理念的藝術符號C.體現新經濟政策實施時的精神面貌D.重現農業(yè)集體化時農民的勞動熱情14.(2024·重慶模擬調研)1927—1940年,蘇聯平均每年建成8座城市。新城市的建立大致經歷四個階段:建立企業(yè)—項目投產—工程竣工—城市形成。伊萬諾沃州和臨近地區(qū)集中了大量紡織業(yè)市鎮(zhèn),北方和西北形成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和紙漿制造企業(yè)市鎮(zhèn),頓巴斯等地區(qū)則形成了煤業(yè)市鎮(zhèn)。這表明蘇聯的城市化()A.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B.產業(yè)結構單一特征明顯C.促進了工農業(yè)平衡發(fā)展D.有利于各區(qū)域的協調發(fā)展15.(2023·湖南三湘名校聯考)斯大林曾經痛斥在他講話過程中長時間的鼓掌,他認為這會讓人們把鼓掌看的比聽他的講話更為重要,所以鼓掌對領導也許是好意,但這樣的掌聲會傷害國家的事業(yè)。斯大林的認識()A.破壞了蘇聯共產黨的團結B.鞏固了其黨內的領導地位C.遏制了個人崇拜風氣蔓延D.發(fā)現了國家發(fā)展中的危機16.(2023·河北邯鄲三模)1946—1950年,蘇聯國民經濟軍事化吞沒了近1/4的國民收入,國防工業(yè)取得了相當的成就。輕工業(yè)基本建設投資額卻只完成計劃規(guī)定的80%多,未達到戰(zhàn)前水平。1950年農業(yè)產值只相當于1940年的99%。這反映出蘇聯()A.加緊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B.軍事實力能夠抗衡美國C.仍未擺脫原有體制的束縛D.社會經濟結構趨于合理二、非選擇題17.(2024·河南平頂山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國內戰(zhàn)爭結束后,蘇維埃政權繼續(xù)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fā)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農民難以忍受余糧征集制的沉重負擔,產生了嚴重不滿;大批工人由于饑餓和工廠停工而紛紛從城市逃往鄉(xiāng)下,成為“背口袋的人”(搞糧食投機的人)。列寧認識到如不改變政策將失去廣大工農群眾。在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認識到小農經濟占優(yōu)勢的俄國不能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只能采取“迂回過渡”的辦法。1921年3月,蘇維埃俄國由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轉向了新經濟政策?!幾允?zhèn)平《重新解讀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材料二在列寧心目中,實行新經濟政策是對過去在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錯誤做法的糾正,是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的探索和嘗試。從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實行糧食稅,發(fā)展租讓制、租借制等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恢復貨幣和商品交換等看出,無論是發(fā)展國家資本主義,還是允許自由貿易、商品貨幣關系存在,都是列寧在破解俄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實際難題取得的重大理論突破和實踐創(chuàng)新。畢竟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就是消滅資本主義和實現社會主義,未來的社會主義是不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的社會,新經濟政策允許發(fā)展資本主義和商品交換無疑是破天荒的?!幾酝踹M芬、楊秀芹《列寧新經濟政策的理論精髓及其當代價值》(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的背景。(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特點,并以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為例,說明國家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遵循的原則。參考答案1.C[據材料“列寧指出社會主義革命是在一切戰(zhàn)線上,也就是說,在經濟和政治的一切問題上進行的一系列的會戰(zhàn)”可知列寧強調社會主義革命并不只是軍事方面的,除了軍事,還包括政治及經濟方面的革命,所以此時的社會主義革命任務還相當艱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故選C項。]2.A[據材料“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在為社會主義做最完備的物質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入口”可知,列寧認為俄國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已經進入到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具備了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故選A項。]3.C[據表格內容可知,在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之后,俄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有了較快的發(fā)展,工人階級的數量也增長較多,這就為俄國的政治革命奠定了階級基礎,故選C項;據所學,俄國農奴制改革發(fā)生在1861年,這與題干時間不一致,排除A項;據所學,新經濟政策是1921年3月開始實施的,這與題干時間不一致,排除B項;社會主義計劃體制是斯大林統治時期,這與題干時間不一致,排除D項。]4.A[據材料“不只限于一國一地,而是全世界全人類的革命”“也將在全世界掀起無產階級革命”可知,材料觀點強調十月革命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影響,據所學知識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實現了社會主義由理想到現實的飛躍,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故選A項。]5.C[據材料“布爾什維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們實現了最基層百姓那普遍而又單純的愿望,號召他們起來摧毀舊制度,然后同他們一道,建起新制度的框架”可知,布爾什維克勝利的原因在于發(fā)揮最基層百姓的革命積極性,即重視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故選C項。]6.A[1920年,蘇俄三年國內戰(zhàn)爭即將結束,戰(zhàn)爭期間,為保證前線供應,蘇俄實行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導致農民紛紛隱瞞收成,經濟改革刻不容緩,故選A項;材料中指明農民是隱瞞收成,而不是減產,排除B項;蘇聯利用工農業(yè)剪刀差發(fā)展工業(yè)化集中在兩個五年計劃期間,時間不符,排除C項;余糧收集制實行期間,民眾生活水平受到極大影響,因此才會隱瞞,與政治覺悟無關,排除D項。]7.C[據材料中“兩只手”體現了該政策既保障了國家利益,又滿足了農民的要求,可知是新經濟政策,該政策的實施穩(wěn)定和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故選C項。]8.D[據表格內容分析可知,非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并沒有占到相應經濟領域的多數,說明了國家掌握的社會主義經濟成分仍占主導,即國家控制著經濟命脈,故選D項;結合所學,1925年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鼓勵發(fā)展私人經濟,排除A項;據材料只顯示了經濟成分的占比情況,社會經濟是否恢復要結合經濟生產情況而定,排除B項;結合所學,國民經濟結構主要指農業(yè)、輕工業(yè)、重工業(yè)的比例構成,材料顯示的是經濟成分占比情況,排除C項。]9.A[據材料“進行幣制改革,使盧布的價值逐漸穩(wěn)定下來”“放寬對私人工商業(yè)者的信貸條件,降低高額稅率。在農村取消對農民經商的限制,增加對農民的貸款”并結合所學可知,蘇聯在不同時期實行不同的經濟政策,這主要是不同時期具體國情不同造成的,故選A項。]10.C[根據所學可知,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陷入經濟危機,與此同時蘇聯正在開展第一個五年計劃,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波及,這一對比使得許多歐洲人開始正視蘇聯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故選C項;材料當中,歐洲人認識到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可以取得巨大成功,但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是國家利益,排除A項;材料僅表述歐洲人對蘇聯的變化刮目相看,沒有表現歐洲人對自身制度的看法,排除B項;材料中的表述是對蘇聯五年計劃成就的肯定,東歐國家改革最終導致劇變,邏輯不符,排除D項。]11.C[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在1928年至1932年,蘇聯共產黨和政府為擺脫蘇聯落后的農業(yè)國面貌而實行的大規(guī)模有計劃的工業(yè)化建設,此時期“大規(guī)模發(fā)展高等技術教育”“把……高等專業(yè)學校和中等技術學?!謩e劃歸各有關人民委員部管轄”正是適應了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為國家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故選C項。]12.C[據材料“加強了對出口任務監(jiān)督……把國家出口外匯收入的一半劃歸企業(yè)支配,以彌補它們進口需要”可知,蘇聯通過鼓勵出口以獲得外匯為蘇聯工業(yè)化提供所需要的資金,故選C項。]13.B[據材料,作品中工人與女莊員高舉鐵錘和鐮刀的雕像立在頂端,人物的面部表現出了當時蘇聯人民激越和愉快的精神風貌,成為新生的蘇維埃國家的象征,所以該作品建構起蘇聯官方政治理念的藝術符號,故選B項;僅憑材料無法得出蘇聯女性地位得到普遍提高的結論,況且材料中還涉及工人,不僅是女性,排除A項;新經濟政策實行的時間為1921—1929年,排除C項;雕像展示的有工人和農民,無法體現“重現農業(yè)集體化時農民的勞動熱情”,排除D項。]14.B[據材料“伊萬諾沃州和臨近地區(qū)集中了大量紡織業(yè)市鎮(zhèn),北方和西北形成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和紙漿制造企業(yè)市鎮(zhèn),頓巴斯等地區(qū)則形成了煤業(yè)市鎮(zhèn)”等信息可知,工業(yè)化促進城市化發(fā)展,造就了大量產業(yè)結構單一的市鎮(zhèn),故選B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