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統(tǒng)編版)學案+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統(tǒng)編版)學案+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統(tǒng)編版)學案+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統(tǒng)編版)學案+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統(tǒng)編版)學案+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統(tǒng)編版)學案+試卷(含答案)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統(tǒng)編版)

一、【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qū)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雖有嘉肴》)

【乙】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①;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②,及其久也,相說③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④,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節(jié)選自《禮記》)

【注釋】①庸之:歸功于他。②節(jié)目:木竹之關節(jié)。③說:同“悅”,愉悅。④從容:同“春容”,撞擊,激蕩。

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不知其旨也()___(2)教然后知困()

(3)及其久也()(4)此皆進學之道也()

1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此皆進學之道也"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此之謂乎B.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C.能以徑寸之木D.馬之千里者

17.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18.【甲】【乙】兩文都運用了類比的方法進行論述。結合文章內容說說這樣論述有什么好處。

【答案】15.①.味美②.困惑③.等到④.都,全16.C

17.(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2)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辛苦而效果減半,而且(他)又埋怨老師。

18.甲文以“嘉肴"比喻“至道”,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自然地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淺入深,易于理解;乙文用“攻堅木"比喻“善問”,用“撞鐘"比喻“善待問”,把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句意:就不知道它的美味。旨:味美。

(2)句意:教導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困:困惑。

(3)句意:等到時間長了。及:等到。

(4)句意:這些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皆:全,都。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按私赃M學之道也"中“之”為助詞,的。

A.賓語前置的標注,不譯;

B.代詞,它;

C.助詞,的;

D.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

故選C。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1)句重點詞語:知:知道,了解;然后:這樣以后;自反:自我反思。

(2)句重點詞語:善:善于;學:學習;勤:辛苦;功半:效果減半;怨:埋怨。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類比手法。類比是基于兩種不同事物或道理間的類似,借助喻體的特征,通過聯(lián)想來對本體加以修飾描摹的一種文學修辭手法,也是種說理方法。

【甲】文“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運用類比的手法,

以“嘉肴弗食”類比“至道弗學”,點明了實踐的重要性。

【乙】文“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運用類比手法,以“攻堅木"類比“善問”。以“撞鐘"類比“善待問”。前者得出向老師提出疑問要先易用后難的道理。后者得出老師解答問題要有針對性,要給提問者留下思考的時間。類比手法的應用,可以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通俗易懂,生動形象,便于讀者的理解。

【點睛】參考譯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習后就知道不足,教導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兌命》上說:“教導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乙】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卻很大,這要歸功于老師教導有方。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大,而自己的收獲卻很小,學生會因此埋怨老師。善于提問的人,就像加工處理堅硬的木材,先從容易處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對節(jié)疤和紋理不順的地方下手,時間長了,問題就愉快地解決了。不善于提問的人與此相反。善于回答問題的老師,就像撞鐘一樣,輕輕敲擊則鐘聲較小,重重敲擊則鐘聲大響,等鐘聲響起之后,讓它的聲音響完。不善于回答問題的老師與此相反。這些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

二、【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qū)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甲】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5.下列加點詞解釋有錯的一項是()

A.屋舍儼然儼然:整齊的樣子

B.阡陌交通交通:交錯相通

C.日光下澈澈:清澈

D.不可久居居:停留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卷石底以出以其境過清

B.忘路之遠近心樂之

C.乃不知有漢乃記之而去

D.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全石以為底

7.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兩篇選文都描寫了美景。甲文描寫了桃林的絢麗明艷;乙文描寫了小石潭的靜謐清幽。

B.兩篇選文都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甲文先敘事,再寫景;乙文先寫景,后敘事,再以議論點明中心主旨。

C.兩篇選文都用詞精妙傳神。甲文“忽逢”二字寫出漁人內心驚喜;乙文“斗折蛇行"寫出溪流的逶迤曲折。

D.兩篇選文都有作者“心境”。甲文是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乙文有被貶后的落寞失意。

【答案】5.C6.D7.B

【解析】

【5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C.有誤,句意: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澈:穿透;

故選C。

【6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連詞,表修飾/因為;

B.助詞,的/代詞,指前文描寫的淙淙流水聲;

C.竟然/就;

D.都是“作為"的意思;

故選D。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B.乙文“以議論點明中心主旨”有誤,乙文寫法上最大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沒有議論的手法;

故選B。

【點睛】參考譯文:

【甲】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而行,忘記了路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中間沒有其它樹木,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xù)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面隱隱約約透著點光亮。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又向前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全都與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并自得其樂。

【乙】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道路,下面顯現(xiàn)出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像各種各樣的石頭和小島。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

輕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樂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

三、【天津市南開區(qū)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9.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講信修睦修:培養(yǎng)

B.男有分分:職分,職守

C.盜竊亂賊而不作作:興起

D.故外戶而不閉閉:從外面把門帶上

10.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A.選賢與能

B.不獨子其子

C.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D.貨惡其棄于地也

11.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yǎng)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

B.“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又特別提到,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體現(xiàn)了全社會

的關愛。

C.“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這樣才能豐衣足食,人人都安居樂業(yè)。

D.儒家大同社會理想的核心是“天下為公”,內容有:選賢任能,誠信和睦,普遍仁愛;全體社會成員各有所養(yǎng)、各有所用、各盡其職,行為皆出于公心;杜絕奸詐之心、害人之事,人們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答案】9.D10.A11.C

【解析】

【9題詳解】

本題考查詞義。

D.句意:所以門從外面帶上,而不從里面閂上閉:用門閂插上;

故選D。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通假字。

A.句意: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與:同“舉”;

故選A。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分析。

C.“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意思是:力氣,厭惡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說明人們憎恨在公共勞動中不出力的行為,卻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本選項是對“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的解釋;

故選C。

【點睛】參考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反對把財物棄置于地的浪費行為,不是為了占為己有;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門從外面帶上,而不從里面閂上,這叫做理想社會。

四、【重慶市合川區(qū)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茂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如鳴珮環(huán)四面竹樹環(huán)合

B.心樂之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C.斗折蛇行打草驚蛇

D.乃記之而去乃不知有漢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本文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聲、由水聲尋到小石潭。到小石潭后,又采用定點觀察的方法。

B.文中寫潭中游魚細致生動,或動或靜,精靈可愛,同時也通過游魚寫出了潭水的清澈。

C.作者兩次寫到“樂”,這與文章凄苦憂傷的情感基調是矛盾的。

D.與作者同行的有五個人,可第4段卻說“寂寥無人”,這里的“無人"是強調環(huán)境的寂寥和內心的落寞。

12.選文與鏈接材料都運用了情景交融,景中傳情的手法,請結合兩文簡要分析。

【鏈接材料】

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①回巧獻技,以效②茲③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④之聲與耳謀,悠然⑤而虛者與神謀,淵然⑥而靜者與心謀。

(節(jié)選自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注】①熙熙然:自由自在的樣子。②效:效力。③茲:這個。④瀯瀯:水的回旋聲。⑤悠然:悠遠空曠的樣子。⑥淵然:幽深寧靜的樣子。

【答案】9.B10.(1)(潭中游魚)往來輕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歡樂。(2)溪水的兩岸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11.C

12.示例:兩文都情景交融,景中傳情。文中寫小石潭的曲徑通幽,寫游魚的悠然自得,寫潭水的空明清澈,寫環(huán)境的清冷幽寂,都不是單純的景物描寫,而是融入了作者復雜的情感,都與作者排遣不開的苦悶心情聯(lián)系在一起。鏈接材料中的“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寫出自己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清涼、悠閑、深靜的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里面,正融合著作者被放逐的抑郁心情。

【解析】

【9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玉質裝飾物/環(huán)繞;

B.都是“以……為樂";

C.像蛇一樣/爬行動物,身體圓而細長,有鱗,沒有四肢;

D.于是,就/竟然;

故選B。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

(1)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似:好像。

(2)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互相交錯。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C.有誤,作者兩次寫到“樂”,是看到小石潭的美麗景色而快樂,后來看到凄清的環(huán)境,又生發(fā)出了凄苦之情,與文章凄苦憂傷的情感基調不矛盾的;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的寫作手法。

結合“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意思“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可見文章描寫景物的凄清,表達了凄苦憂傷的情感;

結合鏈接材料“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的意思“(只見)高高的山嶺、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飛鳥走獸,全都歡快地呈巧獻技,來為這個小丘效力”,可見材料在描寫的景物中,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喜愛,都采用了情景交融,景中傳情的手法。

【點睛】參考譯文:

我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心里為之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托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鏈接材料](我們)站在小丘中間眺望,(只見)高高的山嶺、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飛鳥走獸,全都歡快地呈巧獻技,來為這個小丘效力。(我們在小丘上)枕著石頭席地而臥,眼睛觸及的是清澈明凈的景色,耳朵觸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聲,精神感受到的是悠遠空曠的浩然之氣,心靈感受到的是恬靜幽深的境界。

五、【四川省達州市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大道之行也》)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便要還家要:要求B.選賢與能與:同“舉”,推舉

C.不獨親其親親:以……為親D.女有歸歸:女子出嫁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具答之其翼若垂天之云B.乃不知有漢乃記之而去

C.為具言所聞不必為己D.貨惡其棄于地也游于濠梁之上

(3)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A.土地平坦寬廣,房屋莊嚴,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

B.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

C.土地平坦寬廣,房屋莊嚴,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竹的歸屬。

D.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竹的歸屬。

(4)下列對選文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從文章內容來看,甲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記敘了漁人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乙文先具體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再對其進行綱領性說明,最后得出大道施行以后社會將會和平、安定的結論。

B.從寫作意圖來看,甲文表達了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爭的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乙文表達了作者對太平盛世的渴望,寄托著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

C.從語言特點來看,甲文“土地平曠……并怡然自樂”,從田園風光寫到桃花源中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言簡義豐;乙文多用排偶,句式整齊并具有鋪排的效果,增強了說理的氣勢。

D.甲文中的“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一句寫出了桃花源中的老人小孩生活幸福的狀態(tài),這呈現(xiàn)出了乙文“大同”社會中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的“大同"美好圖景。

【答案】(1)A(2)D(3)B(4)A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翻譯。

A有誤,句意:(村民)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要通“邀”,邀請;

故選A。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A.代詞,代指他(他們)、她(她們)/結構助詞,的;

B.副詞,竟然,表示驚訝,出乎意料/連詞,于是,就;

C.表示動作行為所向,向,對/介詞,表示為了,為著,為了某個目的或目標;

D.都是介詞,譯為“在";

故選D。

【小問3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

句意: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平曠,平坦寬廣;儼然,形容整齊;良田,肥沃的田地;美池,美麗的池沼;桑,桑樹;竹,竹林;屬,類;

故選B。

【小問4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理解。

A.先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再進行綱領性的說明是不對的。乙文第一句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第二、三句話是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第四句話是全文的總結語:用實社會跟理想社會中的“大同"社會做對比,指出現(xiàn)實社會中的諸多黑暗現(xiàn)象,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取代的將是“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故乙文應是先對大同社會對其進行綱領性說明,再具體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故選A。

【點睛】參考譯文:

[甲]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于是便出現(xiàn)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于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里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后,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

停留了幾天,向村里人告辭離開。村里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乙]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讓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長的地方,讓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社會的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

六、【山西省運城市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班級舉辦的“善學精思”交流會上,啟慧小組以下面的閱讀材料為例,帶領大家學習古詩文。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8.辨其音·走進文本:與“男有分”中“分"的讀音和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A.分內之事B.爭分奪秒

9.明其義·理解內容:請完成下面語句的翻譯。

(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翻譯:即使有最好的道理,______________

(2)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譯:___________

10.悟其理·豐富思想:請結合下面節(jié)選詩歌,完成表格。

石壕吏(節(jié)選)《石壕吏》中,雖是朝廷征兵,詩人卻不像《木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蘭詩》一樣用“點兵”一詞,而是用了“捉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描述大同社會的人才選拔制度是________(用原句回答)。

11.取其精·學以致用:學習力是指一個人在學習中能夠善于發(fā)現(xiàn)、思考、歸納等的綜合能力,是社會人才的核心競爭力。結合《雖有嘉肴》一文,談談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力”。

【答案】8.A9.①.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②.對于財貨,人們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10.①.百姓不愿去當兵,但官府采取強制手段,“捉"字更能體現(xiàn)出官吏兇殘霸道②.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1.《雖有嘉肴》一文闡述了"教學相長"的觀點,強調了在學習中,“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除了自己要勤奮學習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困惑外,還可以通過給同學講解題目來加強理解記憶。

【解析】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字音字義?!澳杏蟹帧敝小胺?——fèn,職分,指職業(yè)、職守。

A項中的“分”讀音與詞義與之相同,分內:fènnèi,本人范圍之內;

B項中的“分"讀“fēn”,是計時單位;

故選A。

【9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1)句重點詞語:弗,不;善,好處。

(2)句重點詞語:貨,財貨;惡,增恨;棄,扔;藏,私藏。

【10題詳解】

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

第一空,“有吏夜捉人"有差役夜里來強征兵?!白健弊职凳景傩詹辉溉ギ敱俑扇娖仁侄?,體現(xiàn)了官吏的兇殘霸道。

第二空,根據(jù)理解,可知“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意思是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此句描述了大同社會的人才選拔制度。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道理啟示。

結合“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的內容可知,文章指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學"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的學習與實踐要結合,學習中要互動和交流,教與學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點睛】參考譯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后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秲睹飞险f:“教人是學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大道在天下實行時,把天下作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人們都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的氣氛。因此人們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當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孩子,讓老人能夠終其天年,成年人能夠為社會效力,年幼的人能夠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是理想社會。

七、【山東省棗莊市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禮記》)

【乙】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然后能自反也反:___________②學學半學:___________

③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且:___________④策之以其道策:___________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雖有嘉肴___雖乘奔御風(《三峽》)

B.馬之千里者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

C.執(zhí)策而臨之相委而去(《陳太丘與友期行》)

D.不以千里稱也能以徑寸之木(《核舟記》)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1.①【甲】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是如何得出這個觀點的?

②結合【乙】文,說說你對成為“千里馬"的看法。

【答案】8.①.反省。②.同“敩”,教導。③.尚且。④.馬鞭,引申為鞭打,這里指鞭策。9.A

10.①因此只有先去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知識的缺乏,只有教了別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②難道(這世上)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11.①教學相長也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設喻說理,自然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的道理,接著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納出“教學相長"的中心論

點。

②要成為千里馬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主觀條件:具有千里馬的才能;客觀條件:遇到善于“識馬”,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的伯樂。

【解析】

【8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詞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

①句意: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反:反省。

②句意:教人是學的一半。學:同“敩”,教導。

③句意: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且:尚且。

④句意:驅使千里馬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策:馬鞭,引申為鞭打,這里指鞭策。

【9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詞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

A.都是連詞,譯為“即使”;

B.定語后置的標志/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C.連詞,表修飾/連詞,表承接;

D.動詞,憑借/介詞,用。

故選A。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句子翻譯。

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①重點詞:是故,因此;困,困惑。

②重點詞:第一個“其”,難道,表反問語氣;第二個“其”,恐怕,表推測語氣。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結合題目的提示,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

①本文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入“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論證,得出“教學相長”的中心論點。最后引用《兌命》中的話作為佐證,進一步加強論證。

②首先,根據(jù)文中所說的“有千里之能"可見成為千里馬,需要具有千里馬的才能。其次,文中提到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為沒有識千里馬的伯樂,所以千里馬“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被人們當成是普通的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故還需要客觀條件:遇到善于“識馬”,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的伯樂。

【點睛】參考譯文:

【甲】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恢懒俗约翰欢牡胤?,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渡袝睹防镎f:“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乙】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雖然有名貴的馬,也只能在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沒),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聞名于世。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喂千里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yōu)良的素質不能表現(xiàn)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驅使它,喂養(yǎng)它卻不能喂飽它,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來,聽千里馬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八、【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

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怒而飛___怒:憤怒地

B.《齊諧》者,志怪者也志:記載

C.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摶:盤旋飛翔

D.野馬也,塵埃也野馬: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

7.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南冥者,天池也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子之不知魚之樂

C.其正色邪___其此之謂乎

D.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8.下列對文章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描繪了一幅大鯤變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從北海飛往南海的壯麗圖景。

B.文章前三句在描繪大鵬形象時,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展現(xiàn)了大鵬的碩大無比。

C.莊子筆下的大鵬是一個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的形象。

D.本文想象雄奇瑰麗,語言氣勢磅礴,富有浪漫色彩。

【答案】6.A7.B8.B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A.句意: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故選A。

【7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表判斷,不譯/代詞,……的人;

B.均在主謂之間,均起到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的作用;

C.表示選擇/表示推測;

D.表修飾,可不譯/表轉折,但是、卻;

故選B。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B.“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不知鯤幾千里,不知鵬的背幾千里,鵬鳥飛起來像掛在天邊的云彩,運用夸張修辭,表現(xiàn)了鯤鵬體型龐大;未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故選B。

【點睛】參考譯文:

北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云彩。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齊諧》這本書,是記載一些怪異事情的書。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huán)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像野馬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都是因為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的深藍色,那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太遠而沒有達到盡頭的地方(看不清楚)呢?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該也是這個樣子。

九、【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從口入。初極獲,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急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1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1)開朗:

(2)儼然:

13.把下面兩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初極狹,才通人。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答案】12.(1)開闊敞亮(2)整齊的樣子

13.(1)開始的時候很狹窄僅容一人過。

(2)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鴻和狗的叫聲可以互相聽得到。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突然變得開闊明亮。開朗:開闊敞亮。

(2)句意為: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儼然:整齊的樣子。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重點詞語:

(1)初:起初,剛開始。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才:副詞,僅。

(2)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雞犬相聞:(村落間)可以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點睛】參考譯文:

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面隱隱約約透著點光亮。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又向前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裝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并自得其樂。

十、【廣東省清遠市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

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北冥有魚》)

6.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怒而飛()(2)志怪者也()(3)野馬也,塵埃也()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答案】6.①.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②.記載③.山野中的霧氣

7.鵬鳥遷徙到南海之時,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波濤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重點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怒而飛"句意是: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2)“志怪者也”的句意是:是記載一些怪異事情的書。志:記載。

(3)“野馬也,塵埃也"的句意是: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野馬:山野中的霧氣。

【7題詳解】

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譯語句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在此題中,要注意“徙(遷徙)、于(到)、摶(盤旋飛翔)、扶搖(旋風)、去(離開)、以(憑借)、息(氣息,這里指風)”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

【點睛】參考譯文:

北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云彩。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洱R諧》這本書,是記載一些怪異事情的書。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huán)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憑借六月的大風離開。"像野馬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活動著的生物都因為風吹而運動。

天空蒼蒼茫茫的,或許是上天真正的顏色?它的遼闊高遠也是沒有盡頭的嗎?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該也是這個樣子。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統(tǒng)編版)

一、【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qū)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雖有嘉肴》)

【乙】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①;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②,及其久也,相說③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④,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節(jié)選自《禮記》)

【注釋】①庸之:歸功于他。②節(jié)目:木竹之關節(jié)。③說:同“悅”,愉悅。④從容:同“春容”,撞擊,激蕩。

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不知其旨也()___(2)教然后知困()

(3)及其久也()(4)此皆進學之道也()

1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此皆進學之道也”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此之謂乎B.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C.能以徑寸之木D.馬之千里者

17.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18.【甲】【乙】兩文都運用了類比的方法進行論述。結合文章內容說說這樣論述有什么好處。

二、【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qū)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甲】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5.下列加點詞解釋有錯的一項是()

A.屋舍儼然儼然:整齊的樣子

B.阡陌交通交通:交錯相通

C.日光下澈澈:清澈

D.不可久居居:停留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卷石底以出以其境過清

B.忘路之遠近心樂之

C.乃不知有漢乃記之而去

D.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全石以為底

7.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兩篇選文都描寫了美景。甲文描寫了桃林的絢麗明艷;乙文描寫了小石潭的靜謐清幽。

B.兩篇選文都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甲文先敘事,再寫景;乙文先寫景,后敘事,再以議論點明中心主旨。

C.兩篇選文都用詞精妙傳神。甲文“忽逢”二字寫出漁人內心驚喜;乙文“斗折蛇行"寫出溪流的逶迤曲折。

D.兩篇選文都有作者“心境”。甲文是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乙文有被貶后的落寞失意。

三、【天津市南開區(qū)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9.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講信修睦修:培養(yǎng)

B.男有分分:職分,職守

C.盜竊亂賊而不作作:興起

D.故外戶而不閉閉:從外面把門帶上

10.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A.選賢與能

B.不獨子其子

C.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D.貨惡其棄于地也

11.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yǎng)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

B.“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又特別提到,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體現(xiàn)了全社會的關愛。

C.“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這樣才能豐衣足食,人人都安居樂業(yè)。

D.儒家大同社會理想的核心是“天下為公”,內容有:選賢任能,誠信和睦,普遍仁愛;全體社會成員各有所養(yǎng)、各有所用、各盡其職,行為皆出于公心;杜絕奸詐之心、害人之事,人們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四、【重慶市合川區(qū)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茂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如鳴珮環(huán)四面竹樹環(huán)合

B.心樂之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C.斗折蛇行打草驚蛇

D.乃記之而去乃不知有漢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本文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聲、由水聲尋到小石潭。到小石潭后,又采用定點觀察的方法。

B.文中寫潭中游魚細致生動,或動或靜,精靈可愛,同時也通過游魚寫出了潭水的清澈。

C.作者兩次寫到“樂”,這與文章凄苦憂傷的情感基調是矛盾的。

D.與作者同行的有五個人,可第4段卻說“寂寥無人”,這里的“無人”是強調環(huán)境的寂寥和內心的落寞。

12.選文與鏈接材料都運用了情景交融,景中傳情的手法,請結合兩文簡要分析。

【鏈接材料】

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①回巧獻技,以效②茲③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④之聲與耳謀,悠然⑤而虛者與神謀,淵然⑥而靜者與心謀。

(節(jié)選自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注】①熙熙然:自由自在的樣子。②效:效力。③茲:這個。④瀯瀯:水的回旋聲。⑤悠然:悠遠空曠的樣子。⑥淵然:幽深寧靜的樣子。

五、【四川省達州市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大道之行也》)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便要還家要:要求B.選賢與能與:同“舉”,推舉

C.不獨親其親親:以……為親D.女有歸歸:女子出嫁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具答之其翼若垂天之云B.乃不知有漢乃記之而去

C.為具言所聞不必為己D.貨惡其棄于地也游于濠梁之上

(3)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A.土地平坦寬廣,房屋莊嚴,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

B.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

C.土地平坦寬廣,房屋莊嚴,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竹的歸屬。

D.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竹的歸屬。

(4)下列對選文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從文章內容來看,甲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記敘了漁人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乙文先具體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再對其進行綱領性說明,最后得出大道施行以后社會將會和平、安定的結論。

B.從寫作意圖來看,甲文表達了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爭的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乙文表達了作者對太平盛世的渴望,寄托著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

C.從語言特點來看,甲文“土地平曠……并怡然自樂”,從田園風光寫到桃花源中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言簡義豐;乙文多用排偶,句式整齊并具有鋪排的效果,增強了說理的氣勢。

D.甲文中的“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一句寫出了桃花源中的老人小孩生活幸福的狀態(tài),這呈現(xiàn)出了乙文“大同”社會中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的“大同"美好圖景。

六、【山西省運城市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班級舉辦的“善學精思”交流會上,啟慧小組以下面的閱讀材料為例,帶領大家學習古詩文。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

學半”,其此之謂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8.辨其音·走進文本:與“男有分”中“分"的讀音和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A.分內之事B.爭分奪秒

9.明其義·理解內容:請完成下面語句的翻譯。

(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翻譯:即使有最好的道理,______________

(2)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譯:___________

10.悟其理·豐富思想:請結合下面節(jié)選詩歌,完成表格。

石壕吏(節(jié)選)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石壕吏》中,雖是朝廷征兵,詩人卻不像《木蘭詩》一樣用“點兵”一詞,而是用了“捉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描述大同社會的人才選拔制度是________(用原句回答)。

11.取其精·學以致用:學習力是指一個人在學習中能夠善于發(fā)現(xiàn)、思考、歸納等的綜合能力,是社會人才的核心競爭力。結合《雖有嘉肴》一文,談談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力”。

七、【山東省棗莊市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禮記》)

【乙】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然后能自反也反:___________②學學半學:___________

③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且:___________④策之以其道策:___________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雖有嘉肴___雖乘奔御風(《三峽》)

B.馬之千里者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

C.執(zhí)策而臨之相委而去(《陳太丘與友期行》)

D.不以千里稱也能以徑寸之木(《核舟記》)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1.①【甲】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是如何得出這個觀點的?

②結合【乙】文,說說你對成為“千里馬"的看法。

八、【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

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怒而飛___怒:憤怒地

B.《齊諧》者,志怪者也志:記載

C.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摶:盤旋飛翔

D.野馬也,塵埃也野馬: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

7.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南冥者,天池也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子之不知魚之樂

C.其正色邪___其此之謂乎

D.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8.下列對文章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描繪了一幅大鯤變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從北海飛往南海的壯麗圖景。

B.文章前三句在描繪大鵬形象時,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展現(xiàn)了大鵬的碩大無比。

C.莊子筆下的大鵬是一個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的形象。

D.本文想象雄奇瑰麗,語言氣勢磅礴,富有浪漫色彩。

九、【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2-23學年八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題。

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從口入。初極獲,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