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設施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草莓設施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草莓設施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草莓設施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草莓設施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草莓設施栽培技術規(guī)程范圍本文件規(guī)定了草莓設施生產(chǎn)的園地選擇、設施結構、種苗培育、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采收貯運等技術。本文件適用于南京市草莓的設施栽培生產(chǎn)。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8321-2000(所有部分)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NY/T393-2020

綠色食品

農(nóng)藥使用準則NY/T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DB32/T472-2007草莓設施栽培技術規(guī)程DB32/T3426-2018

草莓連作土壤管理技術規(guī)程DB32/T4133-2021

草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guī)程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園地選擇宜選擇地形開闊、陽光充足、通風良好,且具備排灌系統(tǒng)和水土保持工程、道路通暢的地段。設施結構單體大棚宜采用跨度8m~10m,高度2.5m~3.5m,長度50m~80m的設施大棚。[來源:DB32/T472-2007,5.1]連棟大棚宜采用跨度8.00m~12.80m,長度50m~80m,脊高3.3m~4.5m,檐高2m~2.5m。種苗培育2母苗選擇宜選用植株健壯、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苗木或組培脫毒苗作為繁育母苗。[來源:DB32/T1293-2008,5.1]地栽育苗苗地選擇宜選擇地勢平整、土壤肥沃、疏松透氣、水源清潔無污染、排灌方便,且未種植過草莓、茄果類蔬菜等易發(fā)生連作病害的地塊作為育苗地。[來源:DB32/T1293-2008,4.1]苗地整理每667m2施入腐熟有機肥1000kg~2000kg并加入復合肥(15~15~15)20kg~30kg,壟寬1.2m~1.5m,壟高20cm~30cm,壟溝寬20cm~30cm的育苗田。母苗繁育母苗宜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距壟邊25cm~30cm,株距40cm~50cm。苗壟≤1.3m時宜單行育苗,苗壟≥1.3m時可雙行育苗。子苗培育母苗抽生匍匐莖后,定時整理,使其伸展均勻,匍匐莖較多時可適當去除細弱匍匐莖,保證通風透光。子苗形成后,用育苗叉壓蔓,以3.5萬株~4萬株/667m2為宜。7月中下旬或8月初時割除母苗。[來源:DB32/T1293-2008,6.1.1.1]肥水管理根據(jù)土壤狀況,宜采用滴灌等方式,水分管理以“濕而不澇,干而不旱”為主,雨后及時排水,干旱及時補水。抽生匍匐莖時須肥水結合、少量多次施用。7月中下旬適量減少N肥施用,增施P、K肥。肥料的選擇和施用應符合NY/T496-2007第4章標準。高架育苗育苗架宜采用架高0.7m~1.3m,槽寬20cm~40cm,槽深20cm~40cm育苗架??刹捎肏形、A字形架等。育苗基質育苗基質要求持水性、通氣性良好,基質pH=5.5~6.8,宜采用草炭:蛭石:生物有機肥=4:1:0.5或草炭:椰糠:蛭石:有機肥=4:1:1:1均勻混合或草莓育苗專用基質。母苗培育母苗宜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按株距20cm~25cm定植于栽培槽中。槽寬20cm~30cm時,單行定植;栽培槽在20cm~40cm時,錯位雙行定植,可適當密植。子苗培育待抽生一定數(shù)量子苗后,采用引插或扦插等方式培育在基質育苗穴盤或10cm塑料營養(yǎng)缽中[來源:DB32/T1293-2008,6.1.2]。3肥水管理宜采用滴灌帶進行澆水,根據(jù)基質濕度狀況,于每日早晚進行1次~2次澆水,7月~8月份宜在早上9點~10點,傍晚4點~5點各至少澆1次水。育苗前期宜施用平衡肥按2kg~3kg/667m2施入,育苗后期應減少N肥供應或施入低N緩釋肥顆粒。溫濕度管理露地育苗應盡可能保持土壤適度干旱,雨后及時排水。溫度過高時,應及時疏除老葉或采取簡易遮陽措施進行通風降溫。避雨棚育苗應盡可能控制育苗溫度,夏天之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4℃~28℃為宜;溫度高于28℃時,應打開遮陽、濕簾或風機進行通風降溫。高架育苗應嚴格控制基質和空氣濕度,以空氣濕度在50%~70%為宜。種苗等級種苗根據(jù)生長狀況分為一級苗和二級苗。一級苗標準:四葉一心及以上,根莖粗1.0cm~1.2cm,苗齡40天~90天,生長整齊,色澤正常,根葉完好;二級苗標準:三葉一心及以上,根莖粗0.8cm~1.0cm,苗齡40天~90天,生長整齊,色澤正常,根葉完好[來源:DB32/T3330-2017,3]。栽培管理技術定植前準備土壤消毒處理連作栽培時,應及時清除前茬植株,于6月上中旬每667m2添入菜籽餅100kg~150kg,動物糞肥150kg~250kg,稻殼300kg~400kg,并加入棉隆10kg~20kg或石灰氮40kg~80kg等消毒劑或微生物悶棚菌,澆透水,高溫悶棚30天~45天。水分不足時及時補水;多陰天時適當延長悶棚時間。其余環(huán)節(jié)按照標準DB32/T3426-2018第4章執(zhí)行?;|消毒處理基質栽培時,重復使用的基質須進行消毒處理。及時清除前茬植株,基質不足時用草炭或專用栽培基質補足,撒施棉隆5kg~10kg/667m2或石灰氮20kg~40kg/667m2并覆蓋地膜,密閉棚室15天~30天,多陰天時適當延長悶棚時間。消毒結束后調控酸堿度在5.5~6.5范圍內(nèi)。整地起壟地栽時需結合土壤狀況并適當減少化學肥料施用,以每667m2施入復合肥(15~15~15,硫酸鉀型)10kg~12kg,鈣鎂磷肥15kg~20kg作為基肥。采用起壟機起壟,以30cm~40cm為宜,壟面寬50cm~60cm,壟底寬70cm~80cm,壟溝寬30cm~40cm為宜。基質栽培嚴格控制底肥施用。定植南京地區(qū)宜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每壟雙行,行距20cm~25cm,株距20cm~25cm,壟邊距8cm~12cm,采用超高壟栽培或架式栽培時,壟邊距不少于5cm為宜。弓背向壟溝定植。定植后棚上須及時加蓋遮陽、霧化降溫等設施,遮陽時間不超過2周。4定植后管理肥水管理施肥原則按照NY/T496-2010第4章執(zhí)行,不應使用含氯復合肥。同時本品種的肥水施用須注意以下幾點:定植后及時灌水,保證土壤/基質濕潤,直至成活。追肥以“少量多次,肥水結合”為主。蓋地膜前,宜施入緩釋肥5kg~10kg/667m2,超高壟栽培或基質栽培應減少N肥施用,增施P、K肥,或以含腐殖酸磷鉀肥、氨基酸含量≥10%水溶肥等肥料隨滴灌沖施。花果初期宜施用平衡肥1.5kg~2kg/667m2,同時配以Ga、Mg、B肥等葉面肥,但仍以葉片中NO3-含量不低于500ppm為基準。果實膨大期適當增施高K肥和Ga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以1kg~2kg/667m2為宜。2月上旬溫度回暖時,需根據(jù)果實硬度及風味增施P、K、Ga等肥料并配以含氨基酸水溶肥。3月上旬有旺長趨勢時,需控制N肥和水分供給,可噴施調環(huán)酸鈣等進行控旺處理?;|栽培定植后2個月內(nèi),基質EC值控制在0.5ms/cm以內(nèi);11月~12月,基質EC值控制在0.6ms/cm~0.7ms/cm;12月中旬~3月上旬,基質EC值控制在1.2

ms/cm~1.5

ms/cm;3月中下旬以后,基質EC應降至0.6ms/cm~0.7ms/cm。覆膜植株現(xiàn)蕾率達50%~60%時覆蓋銀黑或白黑色地膜為宜,蓋膜后立即破膜放苗。平均氣溫在15℃~17℃或夜間氣溫低于10℃時(一般在10月底~11月上旬)覆蓋大棚膜。溫濕度管理溫度管理保溫初期至采收初期應適溫管理,白天溫度保持在20℃~24℃、夜間溫度保持在6℃~8℃為宜,盡可能防止棚內(nèi)溫度過高和過低;收獲期白天溫度宜保持在18℃~22℃,夜間溫度不低于5℃為宜。按照標準DB32/T472-2007第9章執(zhí)行。濕度管理按照標準DB32/T472-2007第9章執(zhí)行。花果管理及時摘除枯葉、老葉、病葉、匍匐莖和側枝。定植緩苗期摘除老葉,留3片~5片葉;蓋膜前后、一茬果前后、二茬果前后摘除老葉,留8片~12片葉,生產(chǎn)季摘除老葉3次~4次為宜。植株開花前期利用蜜蜂進行授粉,每667m2放一箱蜜蜂,宜采用土蜂、意蜂、熊蜂等。及時疏除弱勢花果和畸形果,每茬果以頂花序10果左右,側花序低于6果為宜。宜在栽培壟兩側鋪設白色紗網(wǎng)等用于兜住果實。病蟲害防治防治原則以綠色生態(tài)、優(yōu)質高效生產(chǎn)為目標,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進行。主要病害6以黃萎病、根腐病、灰霉病、葉斑病等為主,注意兼防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蟲害以害螨、蚜蟲、薊馬等為主,注意兼防斜紋夜蛾等。藥劑選用選擇生物藥劑和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藥劑,注意交替輪用、合理混用,減少農(nóng)藥抗藥性,藥劑選擇應符合標準GB/T8321和NY/T393的要求。防治方法防治方法防治方法按照DB32/T4133-2021執(zhí)行。害螨防治育苗期發(fā)生害螨的植株應剔除,不宜作為生產(chǎn)苗。定植期適當去除葉片,保留1片~2片葉為宜,并使用螺螨酯、螺蟲乙酯、聯(lián)肼·乙螨唑等藥劑進行浸苗處理。種植期間應加強植株管理,發(fā)現(xiàn)害螨發(fā)生時需及時摘除老葉,并對發(fā)生部位進行藥劑定點防治處理,可用腈吡螨酯1500倍~2000倍,丁氟螨酯1000倍~1500倍,聯(lián)肼·乙螨唑1500倍進行葉背均勻噴施,連續(xù)噴施三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