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美育》教學大綱_第1頁
《大學美育》教學大綱_第2頁
《大學美育》教學大綱_第3頁
《大學美育》教學大綱_第4頁
《大學美育》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美育課程信息課程編號:課程名稱:大學美育課程性質:公共基礎課課程類別:必修先修課程:無學分:3學時:37(30理論+7實訓)適用專業(yè)(方向):所有專業(yè)開課學院:課程簡介美,不只是抽象的理論,也是感性的欣賞;美,不僅僅隸屬于藝術的王國,也包含了對自然和人生的體驗和感悟。讓我們懷著這樣的信念,一起踏上曼妙的尋美之旅。本課程主要通過對美的本質、美的發(fā)展、美的形態(tài)、美的欣賞和創(chuàng)造進行系統(tǒng)介紹,引導學生逐步深入了解美的內涵和形態(tài),激發(fā)他們心中愛美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懂美、追求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傳遞美的能力;通過對自然、社會、藝術、文學、生活、科技審美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進步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高尚、健康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以此來美化自己的心靈,培養(yǎng)完美的人格,自覺地塑造自身美的形象;最終幫助學生,在提高面向人才市場及社會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競爭力等方面,提供有力的幫助,以審美的心胸從事現實事業(yè),使自己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可以對學生的美學與藝術鑒賞能力,道德與素養(yǎng)等進行培養(yǎng)。(一)美學與藝術鑒賞1.了解古今中外各位學者對美的論述,用自己的話回答“美是什么?”這個千古難題。2.了解中西方繪畫的特點,能夠從色彩、線條、構圖、布局、表現、象征等多個方面鑒賞繪畫作品。3.了解不同的類型的文學作品,能夠從情感、語言、意境、題材、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等方面去體會文學作品之美。4.了解書法的基礎知識,并能夠從情感和意境去欣賞書法作品之美。5.了解音樂的基礎知識,能夠從時間的流動中感受音樂帶來的不同情感。6.了解舞蹈之美,理解舞蹈的形體美、節(jié)奏美、虛擬美、抒情美,能夠以欣賞的眼光觀看世界各地的各種舞蹈。7.了解建筑的發(fā)展,能夠從結構、布局、裝飾與文化等方面去感受建筑所帶來的美。8.了解人物之美,能夠從外在和內在感受個性化、多樣化的人物美。9.了解生活美的基本表現,能夠從服飾、生活用具、飲食等方面感受生活之美。10.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傳統(tǒng)自然審美觀,探尋自然的各種形態(tài)。11.認識不同形式的科技美,感悟科技之美。12.了解古今禮儀與法治,能夠從言行舉止和思想、道德上提升自己,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二)道德與素養(yǎng)1.培養(yǎng)審美認知,主動接受美育教育,積極提高自身美學素養(yǎng)。2.樹立全面的藝術審美觀,認識到藝術多層次、多方面,兼容并包的美,理解不同藝術形式的情感思想表達,培養(yǎng)自身的藝術鑒賞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3.具備發(fā)現美的眼光,能夠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品味美,在衣食住行中感受美。4.樹立科學、現代的自然觀,建立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培養(yǎng)生態(tài)文明觀念和自然主義精神。5.全面認識科技,了解科技對社會的正面、負面作用,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科技觀念。6.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7.深入了解國畫、書法、民俗音樂、民族戲劇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經典中汲取養(yǎng)分,感悟中華傳統(tǒng)美學特質,繼承并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8.了解我國飲食中蘊含的文化之美、禮儀之美、技藝之美,提高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9.了解法治之美、禮儀之美,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品質,建立健全的人格。10.了解人之美,能夠提升自身的外在美和內在美,做一個有人格美的人。教學內容章節(jié)知識要點實踐安排重點難點學時第一章美與美育1.認識美2.認識美學3.認識美育4.大學美育1.尋找美2.分享美1.美的概念2.美學的研究對象與美學任務3.美育的發(fā)展與意義3.大學美育的任務與原則4.培養(yǎng)什么能力的方式1.美的概念2.培養(yǎng)審美能力4第二章自然美1.人與自然關系的變遷2.中西方自然審美觀念3.自然美的表現形式4.自然美的萬千形態(tài)1.“傳播綠色文明”生態(tài)活動2.自然攝影展1.中西方自然審美觀念2.自然美的表現形式3.自然美的萬千形態(tài)1.中西方自然審美觀念2.事物之美、風景之美、生態(tài)之美4第三章藝術美1.繪畫之美2.書法之美3.音樂之美4.舞蹈之美5.建筑之美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1.繪畫藝術的色彩、線條、構圖、布局、表現、象征2.書法的線條、筆法、結構、章法3.音樂情感的表達與演繹4.舞蹈的形、律、情5.建筑的結構、空間、裝飾、色彩、文化、意境1.中西方藝術作品的起源與發(fā)展2.藝術作品的鑒賞3.書法的發(fā)展與鑒賞7第四章文學美1.詩歌之美2.散文之美3.小說之美4.戲劇之美寫信與名人對話1.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的起源與發(fā)展2.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作品的鑒賞1.文學作品的鑒賞5第五章生活美1.服飾之美2.生活用具之美3.飲食之美1.生活分享會2.傳統(tǒng)服飾搭配1.服飾的發(fā)展2.生活用具的發(fā)展3.飲食之美1.傳統(tǒng)服飾的發(fā)展與文化2.生活用具的功能、工藝、造型3、飲食品鑒7第六章科技美1.科技與美2.科技發(fā)展3.對科技的人文反思創(chuàng)新設計1.科技之美的表現2.古今科技發(fā)展3.反思科技發(fā)展引起的問題1.科技之美的表現2.反思科技發(fā)展引起的問題6第七章社會美1.人之美2.禮儀之美3.法治之美了解與“我”相關的法律1.人之美的表現2.禮儀的魅力3.古今法治1.人之美的表現2.古今法治4學時分配章節(jié)學時分配教師講授實訓或討論小結/習題課第一章美與美育31第二章自然美31第三章藝術美61第四章文學美41第五章生活美61第六章科技美51第七章社會美31總計307共計37教學方法與手段(一)理論講授《大學美育》的理論基礎非常豐富,在設計課程的具體內容時,圍繞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育?如何培養(yǎng)美育?……出發(fā),全面講解美、美學、美育,以及藝術美、生活美、自然美、文學美、科技美、社會美等內容,建立起對美學的基本認識,培養(yǎng)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二)案例分析《大學美育》是一門涵蓋范圍非常廣的課程。除了理論知識的講授外,在教學實踐中,還提供了大量的經典作品,通過對經典作品的分析和鑒賞,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能夠從審美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理解事物,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此外,這種方式也有利于降低接受門檻,將課程從晦澀的美學理論中解放出來,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有重要作用,對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起到促進作用。(三)課堂討論與鑒賞每個章節(jié)中均設置了“課堂活動”版塊,學生可進行討論,并當場給出自己的答案,教師現場進行點評和講解。(四)綜合實訓每一個章節(jié)的最后均設計了“發(fā)現·探索”板塊,該板塊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參與審美實踐,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實施或者小組集體實施,最后撰寫審美實踐報告,向全班同學展示并由教師評價,在這樣的實踐項目展開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能夠實際體驗美,自己創(chuàng)造美,加深對于美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能夠有運用課內所學知識的機會,以實踐獲得的“第一手經驗”對照課堂上獲得的“二手知識”真正將知識內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美學素養(yǎng)。教材及主要參考書1.本課程使用教材:《大學美育》人民郵電出版社,2024年2.主要參考書:[[1]莊維嘉,張春田.大學美育[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3.[2]霍巧蓮,何齊宗.我國生態(tài)美育研究:緣起、進展與前瞻[J].美育學刊,2023,14(4):12-19.[3]?沙家強.大學美育十六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4]陳元貴.大學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杜衛(wèi).美育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6]王一川.大學美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7]陳沛捷,黃斌斌,吳櫻子.大學美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2.[8]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9]李澤厚.華夏美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1.[10]祁志祥.“意境”:中國古代詩學的美本體范疇[J].廣東社會科學,2019(6):8.[11]劉瑩.對我國古典文學美的探究[J].學理論,2013(3):2.[12]毛宣國.中國古代藝術的意象之美[J].中國文藝評論,2021(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