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贈詩四首》2(部編)課件_第1頁
《酬贈詩四首》2(部編)課件_第2頁
《酬贈詩四首》2(部編)課件_第3頁
《酬贈詩四首》2(部編)課件_第4頁
《酬贈詩四首》2(部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選修1第二單元拓展閱讀10酬贈詩四首酬贈:1.以禮物﹑金錢等為贈以表謝意。

2.詩詞唱和。汕頭市匯景中學(xué)陳小竹這兩句說此”君”明知我是有夫之婦,還要對我用情,此君非守禮法之士,語氣中帶微辭,含有譴責(zé)之意。接下去詩句一轉(zhuǎn),說道:我雖知君不守禮法,然而又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親自把君所贈之明珠系在紅羅襦上。繼而又一轉(zhuǎn),說自己家的富貴氣象,良人是執(zhí)戟明光殿的衛(wèi)士,身屬中央。這兩句緊接兩句作波瀾開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爭激烈:前一句感謝對方,安慰對方;后一句斬釘截鐵地申明己志,“我與丈夫誓同生死”!最后以深情語作結(jié),一邊流淚,一邊還珠,言詞委婉,而意志堅決。節(jié)婦吟張籍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古典詩詞,傳統(tǒng)的以夫婦比喻君臣,這兩句意謂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這里的“君”,喻指藩鎮(zhèn)李師道,“妾”是自比,二字指出師道的別有用心。節(jié)婦吟張籍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此詩完全是一首抒發(fā)男女情事之詩,它的一些描寫,在心理刻畫中顯示,寫得如此細(xì)膩,熨貼,入情入理,短幅中有無限曲折,真所謂“一波三折”。----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李師道是當(dāng)時藩鎮(zhèn)之一的平盧淄青節(jié)度使,又冠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其勢炙手可熱。中唐以還,藩鎮(zhèn)割據(jù),用各種手段,勾結(jié)、拉攏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們,韓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轉(zhuǎn)地加以勸阻。張籍是韓門大弟子,他的主張統(tǒng)一、反對藩鎮(zhèn)分裂的立場一如其師。這首詩便是一首為拒絕李師道的勾引而寫的名作。通篇運用比興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此詩富有民歌風(fēng)味,它的一些描寫,在心理刻畫中顯示,寫得如此細(xì)膩,熨貼,入情入理,短幅中有無限曲折,真所謂“一波三折”。節(jié)婦吟張籍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小結(jié):此詩單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發(fā)男女情事之詩,骨子里卻是一首政治詩,題為《節(jié)婦吟》,即用以明志?!澳汶m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絕。”這就是張籍所要表達(dá)的,可是它表達(dá)得這樣委婉,李師道讀了,也就無可奈何了。這是一首和詩,寫于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這時,元稹貶通州,白居易謫江州,兩地迢迢數(shù)千里,通信十分困難。因此,詩一開始就說“山水萬重書斷絕”。現(xiàn)在,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來的一首詩,詩中告訴元稹,昨晚上又夢見了他。老朋友感情這樣深摯,使他深深感動。酬樂天頻夢微之元稹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酬樂天頻夢微之元稹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元稹在通州害過一場嚴(yán)重的瘧疾,病后一直身體很壞,記憶衰退。但“我今因病”的“病”字還包含了更為沉重的精神上的苦悶,包含了無限凄苦之情。四句緊承三句說: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夢見的凈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沒夢見你。這樣的夢境真的是非同尋常了!“夢”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做夢包含了希望與絕望之間極深沉、極痛苦的感情。元稹把不能入夢的原因作了近乎離奇的解釋:我本來可以控制自己的夢,和你夢里相逢,過去也曾多次夢見過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顛倒,所以“惟夢閑人不夢君”。這就把凄苦的心境寫得入骨三分。夢微之

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白居易晨起臨風(fēng)一惆悵,通川湓水?dāng)嘞嗦?。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回夢見君。酬樂天頻夢微之元稹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白詩從對面著墨,構(gòu)思精巧。

詩中不直說自己苦思成夢,卻反以元稹為念,問他何事憶我,致使我昨夜夢君,這表現(xiàn)了對元稹處境的無限關(guān)心,感情真摯。白居易和元稹兩個人都寫了夢,但寫法截然不同。夢微之

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白居易晨起臨風(fēng)一惆悵,通川湓水?dāng)嘞嗦?。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回夢見君。酬樂天頻夢微之元稹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白居易元稹同異兩個人都寫了夢用記夢以抒念舊之情反其意,以不曾入夢寫凄苦心境用入夢寫苦思,是事所常有,寫人之常情用不能入夢寫心境,是事所罕有,寫人之至情夢微之

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白居易晨起臨風(fēng)一惆悵,通川湓水?dāng)嘞嗦劇2恢獞浳乙蚝问?,昨夜三回夢見君。酬樂天頻夢微之元稹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小結(jié)這是一首和詩,與白居易寄來的詩相比,結(jié)句翻出了新意。在韻腳受限制的情況下,別出機杼,更是難得。古代風(fēng)俗,頭一天晚上結(jié)婚,第二天清早新婦才拜見公婆。由于拜見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絕早就起了床,在紅燭光照中妝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禮。這時,她心里不免有點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時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討公婆的喜歡呢?因此,后二句便接寫她基于這種心情而產(chǎn)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妝,畫好眉之后,還是覺得沒有把握,只好問一問身邊丈夫的意見了?!叭霑r無”三字是全詩的靈魂。如此精心設(shè)問寓意自明,令人驚嘆。由于是新婦,羞澀難言,但又不得不說,只好“低聲”問,對人物心理描繪相當(dāng)精細(xì)而逼真。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請翻譯出下面詩句,并解釋詞語。【韻譯】:洞房里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打扮好了輕輕問郎君一聲: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釋詞】: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韻譯】:洞房里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打扮好了輕輕問郎君一聲: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內(nèi)容】:此詩寫了晨起時一對新婚夫婦的對話,是一幅洞房春曉的閨意圖,寫得優(yōu)美動人。然而,這又非作者本意。請解釋標(biāo)題“近試上張籍水部”中“近試”的涵義。請翻譯出下面詩句,并解釋詞語。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近試上張籍水部朱慶馀臨近考試背景介紹唐代應(yīng)進(jìn)士科舉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風(fēng)氣,以希求其稱揚和介紹于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朱慶馀這首詩投贈的對象,是官居水部郎中的張籍。張籍當(dāng)時以擅長文學(xué)而又樂于提拔后進(jìn)與韓愈齊名。朱慶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經(jīng)得到他的賞識,臨到要考試了,還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以公婆比主考,寫下了這首詩,征求張籍的意見。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近試上張籍水部朱慶馀臨近考試這個標(biāo)題可以幫助我們明白詩的本意,在于表達(dá)自己作為一名應(yīng)試舉子,在面臨關(guān)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應(yīng)進(jìn)士科舉,對于當(dāng)時的知識分子來說,乃是和女孩兒出嫁一樣的終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廣闊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蹉跎一輩子。這也正如一個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愛,她的地位就穩(wěn)定了,處境就順當(dāng)了,否則,日子就很不好過。詩人的比擬來源于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在當(dāng)時的歷史條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今天看來,我們也不能不對他這種一箭雙雕的技巧感到驚嘆。

近試上張籍水部朱慶馀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酬朱慶馀張籍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由于朱的贈詩用比體寫成,所以張的答詩也是如此。在這首詩中,他將朱慶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們的贊賞,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dān)心。朱慶馀呈獻(xiàn)的這首詩獲得了張籍明確的回答。首句寫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這時,她剛剛打扮好,出現(xiàn)在鏡湖的湖心,邊采菱邊唱著歌。次句寫她的心情。她當(dāng)然知道自己長得美艷,光彩照人。但因為愛美的心情過分了,卻又沉吟起來。(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為暗自忖度、思謀。)

近試上張籍水部朱慶馀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酬朱慶馀張籍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朱慶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鏡湖則是其地的名勝。所以張籍將他比為越女,而且出現(xiàn)于鏡心。這兩句是回答朱詩中的后兩句,“新妝”與“畫眉”相對,“更沉吟”與“入時無”相對。請分析這二句的巧妙之處

近試上張籍水部朱慶馀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酬朱慶馀張籍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朱的贈詩寫得好,張也答得妙,可謂珠聯(lián)璧合,千年來傳為詩壇佳話。后兩句進(jìn)一步肯定她的才藝出眾,說:雖然有許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齊地(今山東?。┏霎a(chǎn)的貴重絲綢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們的看重,反之,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萬金哩。這是進(jìn)一步打消朱慶馀“入時無”的顧慮,所以特別以“時人”與之相對。解題

我們知道,柳宗元是個具有遠(yuǎn)大抱負(fù)的進(jìn)步詩人。早年他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積極進(jìn)行政治活動。不幸失敗,貶為永州司馬。十年之后,又被分發(fā)到更遙遠(yuǎn)的邊荒之地的柳州。這詩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時所作。當(dāng)時,他正當(dāng)壯盛之年,正是大展宏圖之際,但政治上不斷遭受到沉重的打擊,使得他心情憤激不平,終年生活在憂危愁苦之中。為了排譴愁思,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他與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見四野群峰皆如劍鋒,更觸動愁懷。于是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寄給京城長安親友,以表達(dá)對他們強烈的懷念之情。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首句寫登山所見的景象?!昂E霞馍剿苿﹁殹?,這是描寫柳州四野群峰的峻峭?!八苿﹁殹?,真是形象可怖,令人驚心動魄。但這并非夸張之詞,而是寫實,是貼切的描寫。柳州一帶,千山林立,多拔地峭豎,有如桂林。登山所見

提問:第一句寫什么內(nèi)容?請作分析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觸景傷懷第二句緊承上句,觸景傷懷:“秋來處處割愁腸”。秋天是萬物由盛而衰的季節(jié),天氣蕭瑟,樹木凋零,容易惹動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詞,詩人此時此刻,更是如此?!案畛钅c”一語,是由“似劍铓”的比喻所產(chǎn)生聯(lián)想。似劍铓的尖山,在蕭瑟的秋季里,對于一個逐客來說,確是覺得有如鋒利的寶劍在割自己的愁腸似的。詩人的憤郁絞痛由此可見一斑。登山所見

提問:第二句寫什么內(nèi)容?請作分析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觸景傷懷身在貶所,“望故鄉(xiāng)”而不能歸,當(dāng)然是痛苦的;卻又能從痛苦中得到某種滿足。于是在無可奈何的矛盾心情的支配下,他就盡情的望去,唯恐其望得不夠。這無數(shù)的象“劍铓”一樣的“尖山”,山山都可以望故鄉(xiāng),可是自己只有一個身子,一雙眼睛,該怎么辦呢?柳宗元是精通佛典的,而和他一同看山的浩初上人,便是龍安海禪師的弟子。佛經(jīng)中不是有“化身”的說法嗎?在一種微妙的啟示下,于是他產(chǎn)生出一個奇特的幻想:詩人希望能有一個變身法,將一身變化作千萬個身,以便“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這雖是一種幻想,卻把詩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懷念親友的心情表現(xiàn)得十分真切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