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社會主義國家的發(fā)展與變化 導學案 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20課 社會主義國家的發(fā)展與變化 導學案 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20課 社會主義國家的發(fā)展與變化 導學案 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20課 社會主義國家的發(fā)展與變化 導學案 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第20課 社會主義國家的發(fā)展與變化 導學案 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主義國家的發(fā)展與變化【課標要求】通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社會主義的變化,認識其發(fā)展中的成就與問題?!緦W習目標】1了解戰(zhàn)后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及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過程、內容及結果。2.理解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原因和本質。基礎知識一、蘇聯的發(fā)展、改革與解體1.蘇聯的發(fā)展: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蘇聯取得了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的巨大成就,相繼爆炸原子彈和氫彈;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問題:蘇聯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政策沒有變化,農業(yè)、輕工業(yè)落后的局面沒有改觀。2.蘇聯的改革:改革背景措施內容結果評價赫魯曉夫1953-19641.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農業(yè)、輕工業(yè)落后;2.1950年后工業(yè)增長速度下降,工業(yè)消費品供應不足且質量較差;3.斯大林逝世政:平反冤假錯案,強調集體領導,改革干部制度農:加大農業(yè)投入,實行農產品收購制,玉米運動工:改革工業(yè)管理體制思: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作《關于個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積:注入某些市場經濟成分,取得一定成效,打開蘇聯社會主義改革之門;1957年發(fā)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打破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一定程度上解放思想、促進民主;局限:未突破計劃經濟體制,國民經濟比例仍嚴重失調沒有全面科學分析斯大林的功過;造成嚴重的思想和社會混亂勃列日涅夫1964-19821.赫魯曉夫改革失敗2.國家混亂3.斯大林體制弊端日益突出工業(yè):推行“新經濟體制”改革;企業(yè):擴大企業(yè)自主權,利用獎金等經濟杠桿促進企業(yè)改善管理,提高效益1.只是對傳統(tǒng)體制修修補補,效果有限2.執(zhí)政后期熱衷于樹立個人迷信,專斷作風日趨嚴重;各項工作缺乏活力,社會矛盾叢生,發(fā)展緩慢3.被美拖入軍備競賽,國民經濟更加畸形發(fā)展戈爾巴喬夫1982-1991政治:政治生活僵化;經濟:農輕重比例失調,發(fā)展速度下降;民族關系:民族矛盾尖銳。經:承認市場調節(jié)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作用政:取消蘇共領導地位;放棄社會主義制度;實行議會制、總統(tǒng)制和多黨制意識形態(tài):拋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實行多元化,提倡“人道的社會主義”1.經濟改革成效甚微2.造成思想混亂,民族分離主義興起,1991年蘇聯解體3.赫魯曉夫改革失敗的原因: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缺乏全面一貫的戰(zhàn)略方針,帶有很大盲目性個人作風急躁、反復無常,阻礙改革進行4.蘇聯解體經過:1.1990年,立陶宛率先獨立。隨后俄羅斯發(fā)表主權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國紛紛效仿;2.1991年8月19日,幾位蘇聯領導人發(fā)動政變,試圖阻止蘇聯分裂,很快失敗。3.12月26日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原因:根本: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錯誤長期得不到糾正,積累了許多社會問題和民族矛盾;直接:戈爾巴喬夫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方向的政治體制改革。外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戰(zhàn)略。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的問題改革措施管理體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權力下放到地方;國家放松對經濟的管理產業(yè)結構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農業(yè)和輕工業(yè)滯后赫爾巴喬夫:重點改革農業(yè)勃列日涅夫:重點改革工業(yè),新經濟體制戈爾巴喬夫:從經濟到政治領域勞動者地方、企業(yè)、個人積極性嚴重不足一定程度調動生產積極性分配大鍋飯物質獎勵、多勞多得赫魯曉夫:局部改革蘇聯模式,脫離實際,盲目性勃列日涅夫:局部修補蘇聯模式,后期保守,加劇軍備競賽戈爾巴喬夫:徹底放棄蘇聯模式,否定社會主義蘇聯改革的不足: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全盤否定,造成人們思想混亂,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忽視了對經濟困難的充分認識,阻礙了改革的進程;戈爾巴喬夫在經濟改革成效甚微的情況下驟然轉向政治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二、東歐的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和劇變1.東歐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前后,東歐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了人民民主國家。問題:照搬蘇聯模式造成國民經濟比重失調,國民收入下降;一些東歐國家希望擺脫蘇聯控制,通過改革走獨立發(fā)展的道路。2.南斯拉夫改革內容:建立了社會主義自治制度,權力下放;沒有從根本上沖破蘇聯模式結果影響:積極:調動了地方、企業(yè)和群眾的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發(fā)展。消極:導致地方主義抬頭,民族問題尖銳,為后來的國家分裂埋下了隱患。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內容: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改革黨的領導體制,建設有計劃的市場經濟體制,獨立制定對外政策。結果;蘇聯出兵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扼殺了改革,被稱為莫斯科寒流。3.東歐劇變:原因:根本:各國改革都沒有突破蘇聯模式的束縛。20世紀80年代,一些東歐國家經濟陷入嚴重困境,政局劇烈動蕩。蘇聯鼓勵東歐改革和西方“和平演變”戰(zhàn)略的影響。東歐執(zhí)政的共產黨或工人黨領導人迷失了社會主義方向,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拋棄共產黨領導地位,實行政治多元化。類型主要表現相對平穩(wěn)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流血沖突羅馬尼亞國家統(tǒng)一民主德國并入了聯邦德國國家解體捷克斯洛伐克分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獨立國家;南斯拉夫經過激烈內戰(zhàn),最終解體東歐和平演變:實質:東歐各國的社會性質由社會主義變?yōu)橘Y本主義原因:長期沒有找到適合本國的社會主義道路,照搬蘇聯模式,嚴重阻礙本國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響執(zhí)政黨長期脫離人民群眾,缺乏民主和法制,傷害了人民的情感蘇聯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對東歐劇變起了推動作用教訓:要堅持獨立自主,把發(fā)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作為執(zhí)政的首要任務來抓;注意自主的民主與法制建設;警惕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和平演變”戰(zhàn)略三、中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過渡時期:1949新中國成立——1956三大改造完成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建立:到1956年底,中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政治、經濟制度。社會主義探索時期:1956三大改造——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左傾錯誤,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但取得了包括“兩彈一星”在內的各個方面的巨大成就。1960導彈,1964原子彈,1970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蘭新鐵路,大慶油田,雜交水稻意義:在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性、奠基性的意義,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物質基礎、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偉大轉折:1978年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對內改革:開始于農村,安徽鳳陽小崗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重點是城市,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增強企業(yè)活力對外開放:1980年開放四個經濟特區(qū):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新時代: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是對世界社會主義理論和建設的重大貢獻,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達標檢測1.1953年蘇共中央九月全會后,赫魯曉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勵發(fā)展個人副業(yè)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莊員、職工向國家義務交售的定額,最后廢除針對個人副業(yè)的義務交售制度,使個人副業(yè)的稅率降低80%。有人稱之為一種使私人生產受益的“新經濟政策”。由此可推斷()A.該經濟改革與列寧時代的新經濟政策基本一致B.赫魯曉夫開始全盤否定斯大林的農業(yè)經濟模式C.蘇聯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狀況得到較大改善D.改革因注入一些市場經濟成分取得了一定成效2.1958年,蘇聯個人副業(yè)農畜產品產量較1953年有大幅度的提高,馬鈴薯、蔬菜產量提高14.3%,牛的頭數提高25.3%,肉、奶產品產量分別提高33%和27%,水果產量提高46%。這反映了蘇聯改革()A.局部調整了農業(yè)政策 B.扭轉了產業(yè)結構失調的狀況C.突破了計劃經濟體制 D.徹底廢除了農業(yè)集體化制度3.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都拋棄了多年堅持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有些國家甚至加入了以“北約”為代表的西方集團。這種狀況表明()A.資本主義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B.社會主義制度內容過時C.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重大曲折 D.社會主義陣營開始瓦解4.波蘭在1956﹣1960年實施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yè)增長59.6%,農業(yè)增產20%。匈牙利于1968﹣1973年間國民收入年遞增率為6%,人民消費水平也以5%-6%的速度提高,人民群眾比較滿意。這表明,當時東歐社會主義國家()A.突破蘇聯模式對經濟的束縛 B.有效抵制了西方“和平演變”C.受蘇聯“新經濟體制”影響 D.推動了經濟發(fā)展、成效顯著5.從1970年到1980年,蘇聯石油的開采量從3100萬噸增長到3.12億噸,同期,天然氣的開采量從91億立方米增長到1560億立方米。輸出總額中,燃料和能源輸出從1970年的15%上升到1985年的53%,僅輸出石油的收入每年就高達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