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 測試卷(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 測試卷(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 測試卷(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 測試卷(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 測試卷(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一、選擇題1.魏晉南北朝時,高門大姓非常重視家譜的編修。與此同時,譜牒作偽現象嚴重,如“荒傖人王泰寶買襲瑯邪譜”。一旦作偽成功,寒門之人就得以享受世家大族的特權,包括步入仕途。這反映了當時()A.士族專權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 B.政治權力劃分取決于宗法關系 C.士族專權削弱了中央集權 D.士族對社會政治有較大影響力2.362年,桓溫北伐收復失地,請求還都洛陽,東晉政府拒絕了這一計劃,南下的北方士族也極力反對遷都,王羲之甚至認為干脆以長江為界“劃江自守”。東晉統(tǒng)治者偏安江南的心態(tài)()A.客觀上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B.表明儒家思想的社會影響不復存在 C.阻礙了南北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D.反映了統(tǒng)治者蓄勢待發(fā)的長遠規(guī)劃3.“鮮卑族在走向封建化、走向歷史的更高層次的必然趨勢中失去的只是它內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類名稱,迎來的則是它融于中華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異彩?!辈牧现荚趶娬{鮮卑族變革()A.促進了黃河流域民族融合 B.加速了鮮卑封建化的進程 C.有利于北魏社會經濟發(fā)展 D.為隋唐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4.鄴城曾為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朝都城,遺址主體位于今河北邯鄲境內。文學家顏之推(531年~約597年)對鄴城民風曾敘述道:“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衡,綺羅盈府寺,代子求官,為夫訴屈。”這種現象的出現()A.與當時民族交往影響有關 B.表明男女地位實現了平等 C.推動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D.反映鄴城社會矛盾較尖銳5.魏晉南北朝時,有司選舉,必稽譜籍。貞觀初年,唐太宗命令重修譜牒,以當今官品作為門第高低的依據;唐高宗時修《姓氏錄》,凡本朝官至五品以上均得列為士族;許多一字不識的窮漢出身的人,因軍功成了士族??梢娞拼ǎ〢.門第對社會的影響基本消失 B.開庶族地主參與朝政的先河 C.抑士揚庶,以緩和社會矛盾 D.科舉制增強了社會的流動性6.據史書記載,西域古國高昌國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買賣的習慣。公元640年,唐滅高昌國,置高昌縣,后來又設安西都護府進行統(tǒng)轄。自此以后,該地的土地自由買賣現象逐漸消失。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經濟區(qū)域化分工范圍擴大 B.中國經濟重心向南方遷移 C.唐朝重視保護自耕農經濟 D.中央集權不利于西域發(fā)展7.羈縻政策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秦滅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為蠻夷君長,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碧聘咦鏁r正式確立“懷柔遠人,義在羈縻”的民族政策,宋朝進一步籠絡少數民族首領,對“其有力者,還更賜以疆土”。羈縻政策的實施()A.有利于擴大中華民族的統(tǒng)治區(qū)域 B.形成了中央對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轄 C.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團結和穩(wěn)定 D.激化了邊遠少數民族與中央的矛盾8.唐宋以來,宰相出任藩鎮(zhèn)節(jié)度使或藩帥帶宰相官銜者,稱為使相。據表可知唐中后期使相的變化()時間階段數量(位)出身所在結果唐玄宗8人多科舉出身;安史之亂后獎賞軍功大部分都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邊唐肅宗——唐懿宗(100年間)36人幾乎都是藩鎮(zhèn)節(jié)度使多數在藩鎮(zhèn),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強藩唐慎宗——唐哀帝(34年間)67人強藩霸臣推薦幾乎全部在藩鎮(zhèn),不在中央藩鎮(zhèn)之間頻繁征戰(zhàn)A.推動中樞權力體系完善 B.說明藩鎮(zhèn)制度名存實亡 C.分割相權加強君主專制 D.表明藩鎮(zhèn)割據愈演愈烈9.唐朝開元時期的邊鎮(zhèn)將帥中,從出身看,“蕃將”基本不再是唐初歸附的少數民族貴族,而是寒微部民或賤民,“漢將”也是出身寒微的軍人;他們的部將也基本如此。出現這一變化的經濟因素最有可能是()A.均田制遭到破壞 B.游牧經濟與農耕經濟的沖突 C.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 D.政府對邊鎮(zhèn)財政支持的減弱10.如圖反映了唐朝進士的出身情況。據此可知,唐朝的選官制度()A.為士族子弟所壟斷 B.杜絕了門閥恩蔭現象 C.以門第出身為標準 D.使人才來源更加廣泛11.閱讀歷史書籍需要關注章節(jié)標題,從而把握內容的主旨。與下面目錄相關的標題應該是()A.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 B.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C.繁榮開放的社會 D.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12.北魏時,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總結出一套個體農戶農副兼營的精耕細作農業(yè)模式,反復強調農戶不要過度擴大耕種面積,“寧可少好,不可多惡”。這表明()A.精耕細作的目的是追求農業(yè)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細作農業(yè)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發(fā)展 C.個體農戶為主體的耕作模式抑制農業(yè)的進步 D.人口與土地的尖銳矛盾導致耕作模式的轉變二、非選擇題(共52分)13.[2023·湖南衡陽高三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從上圖中任選3個及以上相關信息,自擬一個主題,運用所選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主題予以闡釋。(要求:史論結合,史實準確,邏輯清晰)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一、選擇題1.魏晉南北朝時,高門大姓非常重視家譜的編修。與此同時,譜牒作偽現象嚴重,如“荒傖人王泰寶買襲瑯邪譜”。一旦作偽成功,寒門之人就得以享受世家大族的特權,包括步入仕途。這反映了當時()A.士族專權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 B.政治權力劃分取決于宗法關系 C.士族專權削弱了中央集權 D.士族對社會政治有較大影響力【答案】D2.362年,桓溫北伐收復失地,請求還都洛陽,東晉政府拒絕了這一計劃,南下的北方士族也極力反對遷都,王羲之甚至認為干脆以長江為界“劃江自守”。東晉統(tǒng)治者偏安江南的心態(tài)()A.客觀上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B.表明儒家思想的社會影響不復存在 C.阻礙了南北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D.反映了統(tǒng)治者蓄勢待發(fā)的長遠規(guī)劃【答案】A3.“鮮卑族在走向封建化、走向歷史的更高層次的必然趨勢中失去的只是它內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類名稱,迎來的則是它融于中華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異彩。”材料旨在強調鮮卑族變革()A.促進了黃河流域民族融合 B.加速了鮮卑封建化的進程 C.有利于北魏社會經濟發(fā)展 D.為隋唐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答案】D4.鄴城曾為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朝都城,遺址主體位于今河北邯鄲境內。文學家顏之推(531年~約597年)對鄴城民風曾敘述道:“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衡,綺羅盈府寺,代子求官,為夫訴屈。”這種現象的出現()A.與當時民族交往影響有關 B.表明男女地位實現了平等 C.推動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D.反映鄴城社會矛盾較尖銳【答案】A5.魏晉南北朝時,有司選舉,必稽譜籍。貞觀初年,唐太宗命令重修譜牒,以當今官品作為門第高低的依據;唐高宗時修《姓氏錄》,凡本朝官至五品以上均得列為士族;許多一字不識的窮漢出身的人,因軍功成了士族。可見唐代()A.門第對社會的影響基本消失 B.開庶族地主參與朝政的先河 C.抑士揚庶,以緩和社會矛盾 D.科舉制增強了社會的流動性【答案】C6.據史書記載,西域古國高昌國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買賣的習慣。公元640年,唐滅高昌國,置高昌縣,后來又設安西都護府進行統(tǒng)轄。自此以后,該地的土地自由買賣現象逐漸消失。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經濟區(qū)域化分工范圍擴大 B.中國經濟重心向南方遷移 C.唐朝重視保護自耕農經濟 D.中央集權不利于西域發(fā)展【答案】C7.羈縻政策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秦滅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為蠻夷君長,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碧聘咦鏁r正式確立“懷柔遠人,義在羈縻”的民族政策,宋朝進一步籠絡少數民族首領,對“其有力者,還更賜以疆土”。羈縻政策的實施()A.有利于擴大中華民族的統(tǒng)治區(qū)域 B.形成了中央對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轄 C.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團結和穩(wěn)定 D.激化了邊遠少數民族與中央的矛盾【答案】C8.唐宋以來,宰相出任藩鎮(zhèn)節(jié)度使或藩帥帶宰相官銜者,稱為使相。據表可知唐中后期使相的變化()時間階段數量(位)出身所在結果唐玄宗8人多科舉出身;安史之亂后獎賞軍功大部分都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邊唐肅宗——唐懿宗(100年間)36人幾乎都是藩鎮(zhèn)節(jié)度使多數在藩鎮(zhèn),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強藩唐慎宗——唐哀帝(34年間)67人強藩霸臣推薦幾乎全部在藩鎮(zhèn),不在中央藩鎮(zhèn)之間頻繁征戰(zhàn)A.推動中樞權力體系完善 B.說明藩鎮(zhèn)制度名存實亡 C.分割相權加強君主專制 D.表明藩鎮(zhèn)割據愈演愈烈【答案】D9.唐朝開元時期的邊鎮(zhèn)將帥中,從出身看,“蕃將”基本不再是唐初歸附的少數民族貴族,而是寒微部民或賤民,“漢將”也是出身寒微的軍人;他們的部將也基本如此。出現這一變化的經濟因素最有可能是()A.均田制遭到破壞 B.游牧經濟與農耕經濟的沖突 C.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 D.政府對邊鎮(zhèn)財政支持的減弱【答案】A10.如圖反映了唐朝進士的出身情況。據此可知,唐朝的選官制度()A.為士族子弟所壟斷 B.杜絕了門閥恩蔭現象 C.以門第出身為標準 D.使人才來源更加廣泛【答案】D11.閱讀歷史書籍需要關注章節(jié)標題,從而把握內容的主旨。與下面目錄相關的標題應該是()A.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 B.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C.繁榮開放的社會 D.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答案】B12.北魏時,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總結出一套個體農戶農副兼營的精耕細作農業(yè)模式,反復強調農戶不要過度擴大耕種面積,“寧可少好,不可多惡”。這表明()A.精耕細作的目的是追求農業(yè)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細作農業(yè)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發(fā)展 C.個體農戶為主體的耕作模式抑制農業(yè)的進步 D.人口與土地的尖銳矛盾導致耕作模式的轉變【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52分)13.[2023·湖南衡陽高三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從上圖中任選3個及以上相關信息,自擬一個主題,運用所選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主題予以闡釋。(要求:史論結合,史實準確,邏輯清晰)答案:(示例一)選取信息:三教合一;李白、杜甫的詩歌;胡旋舞。主題:隋唐時期的文化呈現多元的特點。論述:隋唐時期,尤其是唐朝,封建國家大一統(tǒng),政府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流、交融十分頻繁。其具體表現有:三教合一;李白、杜甫的詩歌;胡旋舞。就三教合一而言,經過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割據,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以及外傳宗教佛教,均在中國有了廣泛的受眾,它們與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一起,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就李、杜詩歌與胡旋舞而言,這一時期,唐詩的創(chuàng)作達到頂峰,李白的詩歌體現了盛唐氣象,杜甫的詩歌沉郁頓挫,反映了安史之亂以后唐朝的社會境況;在各民族頻繁交流的大背景下,來自西域地區(qū)的樂舞如胡旋舞傳入中原地區(qū),豐富了中原人民的娛樂生活。結論:隋唐時期,尤其是唐朝,封建國家大一統(tǒng),政府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流、交融十分頻繁,思想文化領域呈現多元的特點。(示例二)選取信息:陸上絲綢之路的繁榮;都護府與藩鎮(zhèn)的設立;三教合一。主題:民族交融與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論述: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與繁榮時期,其主要表現為:陸上絲綢之路的繁榮;都護府與藩鎮(zhèn)的設立;三教合一。在經濟上,伴隨隋唐時期農業(yè)、手工業(yè)與商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為溝通漢族與西域各族及中外的絲綢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