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3-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9月月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1.下表歷史史實與歷史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門齒化石發(fā)掘中國是遠古人類的重要發(fā)源地B《周易》中記載黃帝教民種植五谷西周出現(xiàn)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C良渚遺址發(fā)覺了大規(guī)模的祭壇和神廟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D甲骨文勝利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甲骨文是世界已知年頭最早的文字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我國云南境內發(fā)掘出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門齒化石,可以得出“中國是遠古人類的重要發(fā)源地”,A項正確;《周易》中記載“神農”而非“黃帝”教民種植五谷,并且其中沒有提到“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B項錯誤;良渚遺址分布在浙江一帶,屬于太湖流域,其發(fā)覺的大規(guī)模的祭壇和神廟,不能說明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C項錯誤;世界已知年頭最早的文字是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不是中國的甲骨文,D項錯誤。2.2024年,甲骨文勝利入選“世界記憶名錄”;2024年中國國家博物館依托館藏甲骨首次舉辦“證古澤今——紀念甲骨文發(fā)覺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下列關于甲骨文說法正確的是①屬于文獻史料,其探討價值極高②大批甲骨文發(fā)覺于河南安陽一帶的殷墟遺址③是后人了解商朝歷史的唯一資料④體現(xiàn)中國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商朝都城是今河南安陽,因此大批甲骨文發(fā)覺于河南安陽一帶的殷墟遺址,同時甲骨文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傳承和文化自信,C正確;甲骨文屬于實物史料,①錯誤,后人了解商朝歷史的資料除了甲骨文還有其它考古文物,③錯誤,解除A、B、D。3.如圖是中國早期人類文化遺址分布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獲得的正確信息是①遺址分布廣泛但不均衡②遺址分布都集中在黃河流域③大部分屬于舊石器時代④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詳解】據“中國早期人類文化遺址分布示意圖”可知,中國早期人類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以北,黃河流域以南呈零星分布,遺址分布廣泛但不均衡,①正確;據“中國早期人類文化遺址分布示意圖”可知,遺址分布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但其他地區(qū)都有分布,②錯誤;據圖、據“中國早期人類文化遺址分布示意圖”不能推斷這些遺址屬于哪個石器時代,③錯誤;據“中國早期人類文化遺址分布示意圖”可以看到,我國原始人類遺址大多分布在江河流域,土地資源豐厚的地帶,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④正確;故選D;A、B、C錯誤。4.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距今約5000年的良渚聚落群既中有一般村落,也有大型宮殿式建筑區(qū);既有安葬一般人和中小貴族的墓地,也有最名貴族的專用墓地。這表明良渚文化A.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 B.正處于舊石器時代晚期C.已形成君主專制國家 D.已存在社會不同等現(xiàn)象【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材料“有一般村落,也有大型宮殿式建筑區(qū);既有安葬一般人和中小貴族的墓地,也有最名貴族的專用墓地”結合所學可知此時的良渚文化已經有了階級的區(qū)分和社會的不同等現(xiàn)象,故答案為D;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在黃河流域,良渚文化在長江流域,A錯誤;距今約1萬年前人類進入新時期時代,B錯誤;秦朝才建成君主專制國家,C錯誤。5.《三字經》載:“夏傳子,家天下,四百年,遷夏社?!辈牧现械摹白印敝傅氖茿.堯 B.舜 C.禹 D.啟【答案】D【解析】【詳解】夏朝時期夏大禹把王位傳給啟,開啟了家天下的局面,D正確;堯、舜和禹時期實行的是禪讓制,A、B和C項錯誤?!军c睛】本題留意區(qū)分禪讓制和世襲制的出現(xiàn)時間。6.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為了鞏固統(tǒng)治,商朝實行了A.禪讓制 B.內外服制 C.分封制 D.禮樂制【答案】B【解析】【詳解】商朝為鞏固統(tǒng)治,實行內外服制度管理地方,B正確;禪讓制在夏朝建立之后就被世襲制取代,解除A;C、D是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解除。7.陳直說:“《史記·殷本紀》合于殷虛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庇终f“《史記·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與傳世銅器銘文相符合”,“壽縣蔡侯墓近出銅器群,倘無《史記·蔡世家》,則蔡侯后期世系,即無從參考”。作者意在說明A.甲骨文、金文可以印證《史記》B.甲骨文、金文標記著漢字的成熟C.考古資料否定了司馬遷的記述D.出土文字價值肯定優(yōu)于傳世文獻【答案】A【解析】【詳解】據材料“《史記·殷本紀》合于殷虛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庇终f“《史記·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與傳世銅器銘文相符合”可知,《史記·殷本紀》與殷虛甲骨文者記載相符的有百分之七十,《史記·楚世家》記載皆與傳世銅器銘文相符合,這說明甲骨文、金文可以印證《史記》,A正確;甲骨文標記著漢字的成熟,B說法錯誤;據材料“《史記·殷本紀》合于殷虛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又說“《史記·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與傳世銅器銘文相符合”可知,考古資料印證了司馬遷的記述,C說法錯誤;D說法偏頗。8.史料記載:“(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辈牧险f明,西周的分封對象主要是A.姬姓王族 B.周天子姻親 C.斗爭功臣 D.先帝后裔【答案】A【解析】【詳解】西周時期分封制主要對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材料中“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說明分封制的主體是姬姓王族,A正確;周天子姻親不是材料反映出分封制的主體,B錯誤;功臣和先帝后裔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C和D錯誤。9.史料記載漢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與周朝措施的共同點是A.以加強中心集權制為目標 B.變更了地方分裂割據的局面C.試圖通過分封來鞏固統(tǒng)治 D.推動君主專制的進一步發(fā)展【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大封同姓”可得出是實行分封制,而周代實行的也是分封制,因此二者都試圖通過分封來鞏固統(tǒng)治,C項正確;周代沒有中心集權和君主專制,解除AD;分封制簡單造成地方割據,解除B。10.南宋朱熹《陳氏家譜舊序》載:“譜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迸c該現(xiàn)象親密相關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襲制 D.禪讓制【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中家譜和宗族可知與留意血緣關系的宗法制有關,B正確;分封制是宗法制度的外在表現(xiàn),A錯誤;世襲制就是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依據血統(tǒng)關系世代傳承,不符合材料中家譜等信息,C錯誤;禪讓制是原始社會后期的首領承讓制度,D錯誤。11.相傳孔子晚年對《詩》《書》《禮》《易》《春秋》等文獻進行整理,這一做法A.有利于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 B.促進了思想文化領域的統(tǒng)一C.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獨尊地位 D.使“四書”成為儒學基礎讀物【答案】A【解析】【詳解】據所學可知孔子晚年對《詩》《書》《禮》《易》《春秋》等文獻進行整理,有利于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承,A正確;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此時是百家爭鳴,沒有實現(xiàn)思想文化領域的統(tǒng)一,B錯誤;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獨尊地位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學,C錯誤;使“四書”成為儒學基礎讀物是南宋的朱熹,D錯誤。12.依據地圖,推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B.“禮樂征伐自天子出”C.“并吞戰(zhàn)國,海內為一” D.“田氏代齊,六卿分晉”【答案】D【解析】【詳解】據地圖信息“齊、楚、燕、韓、趙、魏、秦”可知,反映的是戰(zhàn)國時期,“田氏代齊,六卿分晉”就發(fā)生于此時期,D與題意相符;“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分封制,A與題意不符;“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反映的是分封制實質,B錯誤;“并吞戰(zhàn)國,海內為一”是秦統(tǒng)一六國,C錯誤。13.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提出了各自的主見。下列主見中最能適應當時社會發(fā)展須要的是A.“兼愛、非攻” B.“民貴君輕”C.“制天命而用之” D.“事在四方,要在中心”【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戰(zhàn)國時期,封建制度漸漸確立。法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心”,主見實行“法治”,建立君主專制中心集權的封建制度,最能適應當時社會發(fā)展須要,符合時代趨勢,故D符合題意;而ABC不符合題意,故解除。14.對下欄材料所反映的主見解讀精確的是A.老子將萬物本原歸結為“道” B.孔子主見“性本善”“有教無類”C.法家主見以法為工具管理國家 D.荀子從人性動身,主見隆禮重法【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主見“性惡論”、“禮法并重”是于荀子的觀點,其從人性動身主見通過禮法實現(xiàn)國家大治,D選項符合題意;老子的“無為”、孔子的“德政”和法家的“法治”均不符合題意,ABC三項錯誤。15.在戰(zhàn)國時期“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的歷史背景下,出現(xiàn)的歷史現(xiàn)象是A.周公作禮樂 B.孔子辦私學C.百家爭鳴 D.始皇焚詩書【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戰(zhàn)國時期“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為了適應諸侯爭霸的須要,學術上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故C正確;周公作禮樂是在西周,故A錯誤;孔子辦私學是在春秋,故B錯誤;始皇焚詩書是在秦朝,故D錯誤。16.戰(zhàn)國時期,各國出現(xiàn)了一系列變法運動。這些變法運動是A.周王室為了鞏固王位世襲制的須要 B.奴隸主貴族鞏固統(tǒng)治的努力C.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必定結果 D.違反歷史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行動【答案】C【解析】【詳解】戰(zhàn)國時期正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這一時期的變法順應了這一歷史發(fā)展趨勢,是這一趨勢發(fā)展的必定結果,C正確;當時的變法是各諸侯國實行的舉措,而非周天子實行的舉措,解除A;當時的變法主持者多數是新興地主階級,變法打擊了舊的奴隸制貴族,解除B;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解除D。17.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據此分析秦始皇認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天下大亂的緣由是實行了A.禪讓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縣制【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天下苦難、戰(zhàn)亂不止、社會動亂是因為分封諸侯的存在。所以本題選C。春秋戰(zhàn)國時期實行的是世襲制度,而不是禪讓制,故解除A;宗法制度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沖突,不是導致天下戰(zhàn)亂的緣由,故解除B;郡縣制度是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的,而不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故解除D。18.我國歷史學家陳旭麓說:“秦始皇設職授官,從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起先,從另一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中止?!庇纱丝梢?秦始皇的做法有利于()A.擴大政治統(tǒng)治基礎 B.確保天下共主地位C.防止官僚貪污腐敗 D.建立中心集權體制【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材料中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秦朝建立后,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郡縣長官不再世襲,沒有封地,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記,也是中心集權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利于中心集權體制的建立,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權力集中于中心,不是官吏來源的擴大;B選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秦之后的皇帝是獨主,是國家全部人唯一的君主,不是天下的共主;C選項錯誤,這一做法不能防止官僚貪污腐敗。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19.歸納歷史發(fā)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秦漢時期階段特征的歸納,正確的是A.早期國家的形成發(fā)展 B.大一統(tǒng)國家的建立與鞏固C.社會動蕩與社會變革 D.經濟的旺盛與社會的開放【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秦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漢承秦制,進一步發(fā)展了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故B項正確;ACD項不符合秦漢時期的特征,解除。20.如圖是1985年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系列紀念銀幣之一,紀念幣正面有“陳勝吳廣-公元前3世紀”字樣。該紀念幣反映的歷史事務是A.夏末的農夫起義 B.商末的農夫起義C.西周末農夫起義 D.秦末的農夫起義【答案】D【解析】【詳解】紀念幣有“陳勝吳廣—公元前3世紀”的字樣,由此可知,反映的歷史事務是公元前209年的秦末農夫起義(即陳勝吳廣起義),故D正確;而ABC與題干中的人物、時間不符,故解除。21.漢武帝在位時為加強中心集權、增加政府收入實行的經濟措施包括①將鑄幣權收歸中心②實行鹽鐵官營③國家插手并經營商貿④“廢井田,開阡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漢武帝為加強中心集權,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實行了統(tǒng)一鑄幣、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插手并經營商貿的經濟措施,①②③說法正確,A選項符合題意;“廢井田,開阡陌”是商鞅變法的內容,與漢武帝的經濟措施無關,說法④錯誤,與之組合的BCD三項不符合題意。22.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劉徹以列侯所獻酎金(助祭宗廟所用的黃金)成色不好為借口,廢列侯106人,減弱了王國力力。漢武帝減弱王國力力的措施還有A.尊奉黃老之道 B.實行郡國并行制C頒布“推恩令” D.設置西域都護府【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材料內容可知漢武帝以黃金成色不好為借口廢列候106人,減弱了王國力力,除此之外他還頒布“推恩令”,允許諸侯王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從而達到接著減弱王國力力,故答案為C;遵奉黃老之道,實行修養(yǎng)生息政策是西漢初年的政策,到漢武帝時不再實行,也不是減弱王國力力的措施,A錯誤;漢初對地方統(tǒng)治的政策是郡國并行制,B錯誤;設置西域都護府是標記西域正式成為中心政權,不是減弱王國力力的措施,D錯誤。23.“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以此見天之任德不任刑也。”材料反映的董仲舒的主見是()A.陰陽相生 B.三綱五常 C.君權神授 D.以德治國【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主要考查漢代儒學。依據所學,陰陽相生是材料表面信息,故A項錯誤;三綱五常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君權神授信息,故C項錯誤;材料中“陽為德……以此見天之任德不任刑”的信息說明強調“德治”,故D項正確。所以應選D。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新儒學24.公元前134年,漢武帝詔令郡國每年向朝廷薦舉孝者、廉者各一人以被擢用(提升任用),由此形成固定的“察舉”制度。出身貧寒、40多歲起先鉆研《春秋》的公孫弘通過察舉拜為博士,十年內升至宰相。公孫弘的經驗說明漢武帝時期A.“推恩令”的頒布 B.邊疆地區(qū)得到鞏固C.“絲綢之路”開通 D.儒家學說受到重視【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春秋》是儒家經典。因為鉆研《春秋》,出身貧寒、40多歲的公孫弘通過察舉拜為博士,十年內升至宰相。這說明白漢武帝極為重視儒學,故D正確;“推恩令”是為了解決“王國問題”,故A錯誤;提升公孫弘和邊疆地區(qū)得到鞏固、“絲綢之路”開通無關,故BC錯誤。25.從漢武帝時期起先,中華大地從東北到西南,從草原到嶺南,凡是中心王朝統(tǒng)治所及之地,無不漸染儒風,最終都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這反映了A.無為而治推動思想統(tǒng)一 B.法制建設有利文教發(fā)展C.國家統(tǒng)一促進文化認同 D.開疆拓土助力漢賦傳播【答案】C【解析】【詳解】據材料“從漢武帝時期起先,中華大地從東北到西南,從草原到嶺南,凡是中心王朝統(tǒng)治所及之地,無不漸染儒風,最終都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可知,漢武帝時期凡是中心王朝統(tǒng)治所及之地,無不漸染儒風,都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這表明白國家統(tǒng)一促進文化認同,C正確;無為而治是漢初的統(tǒng)治思想,漢武帝時期實行的統(tǒng)治思想是董仲舒的新儒學,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法制建設”,B與題意無關;材料體現(xiàn)的是漢武帝時期凡是中心王朝統(tǒng)治所及之地,無不漸染儒風,都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沒有涉及“開疆拓土助力漢賦傳播”,D錯誤。二.非選擇題26.歷代疆域的變遷,與當時的社會狀況有著親密的聯(lián)系。為實現(xiàn)和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歷代統(tǒng)治者重視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1)結合所學,概括圖中所示封國的特點。材料二秦國商鞅變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國強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實現(xiàn)。秦國地理位置優(yōu)越,攻守均得其便,戰(zhàn)國時期,國都未被他國攻破的只有秦國。秦國內部紛爭較少,從秦獻公時起的150年中,獻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贏政幾代君主在位的年頭比較長,內部相對穩(wěn)定。武王、孝文王、莊襄王在位時間短,但也沒有因王位的繼承而引起內部分裂??傊亟y(tǒng)一中國是順應歷史發(fā)展要求,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優(yōu)勢造成的結果。——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秦能夠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緣由材料三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四嵌始皇廿六年銅詔版鐵權(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里耶秦簡(部分)(湖南里耶秦簡博物館藏)銘文:“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蔽淖郑骸斑w陵洞庭郡”(3)分別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史料類型。(4)結合材料三、四,分析秦朝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材料五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Z誼《過秦論》(5)依據材料五簡要說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的?結合所學,面對廣袤的疆域又是如何管轄的?【答案】(1)特點:分封的對象主要是同姓王族;同姓封國主要被封在重要地區(qū)。(2)緣由:秦國地理位置優(yōu)越,內部穩(wěn)定;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人民渴望安定統(tǒng)一;秦國遠交近攻,實行了正確的政治軍事策略。(3)類型:材料三是文獻史料;材料四是實物史料。(4)歷史意義:秦統(tǒng)一后,在政治上創(chuàng)立了皇帝制度,地方推行郡縣制,其所確立的政治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經濟上統(tǒng)一度量衡,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和經濟溝通;秦統(tǒng)一后建立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有力的促進了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交往、溝通、交融。(5)形成:秦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qū);修筑長城,拱衛(wèi)邊防;南征百越,設郡置官;修五尺道加強對云、貴-帶西南夷限制。管轄: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郡縣制,由中心委派官吏進行有效的管轄?!窘馕觥俊驹斀狻浚?)特點:依據材料圖示內容可以看出,同姓王族的封國數量較多,說明分封的對象主要是同姓王族;從封國分布區(qū)域來看,同姓王國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王都旁邊,說明同姓封國主要被封在重要地區(qū)。(2)緣由:依據材料“秦國地理位置優(yōu)越,攻守均得其便,戰(zhàn)國時期,國都未被他國攻破的只有秦國。秦國內部紛爭較少”可知,秦國地理位置優(yōu)越,內部穩(wěn)定;依據材料“秦國商鞅變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國強兵’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實現(xiàn)”可知,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依據所學學問可知,當時人民渴望安定統(tǒng)一;依據所學學問可知,秦國遠交近攻,實行了正確的政治軍事策略。(3)類型:依據材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材料三是文獻史料;依據材料“鐵權”“秦簡”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材料四是實物史料。(4)歷史意義:依據材料“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遷陵洞庭郡”可知,秦統(tǒng)一后,在政治上創(chuàng)立了皇帝制度,地方推行郡縣制,其所確立的政治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依據材料“一法度衡石丈尺”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秦朝在經濟上統(tǒng)一度量衡,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和經濟溝通;依據所學學問可知,秦統(tǒng)一后建立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一】【志存高遠踏新程 腳踏實地創(chuàng)未來】開學第一課 -文字稿
- 分數的初步認識復習(教案)2024-2025學年數學三年級上冊 蘇教版
-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總復習18 數形結合思想 青島版
-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 青島版
- 第23課《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 2025年學習雷鋒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題活動方案 匯編3份
- Unit 4 Position Lesson 1 The Magic Show(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上冊
- 2025年河北省石家莊市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參考答案
- 2025年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1套
- 2025年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NB/T 11431-2023土地整治煤矸石回填技術規(guī)范
-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項目申報表
- 《工程地質學》孔憲立-石振明第五章(部編)課件
- 個人股份轉讓合同協(xié)議
- 聚乳酸-標準規(guī)程
- 供應商對比方案報告
- 兒童支氣管哮喘規(guī)范化診治建議(2020年版)
- ISO28000:2022供應鏈安全管理體系
- 【重慶市S區(qū)部分居民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調研報告(含問卷)11000字(論文)】
- 臨床營養(yǎng)技術操作規(guī)范(2010版)
- 剪映課件pptx-2024鮮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