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配套課件)-高一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1頁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配套課件)-高一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2頁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配套課件)-高一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3頁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配套課件)-高一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4頁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配套課件)-高一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壹素養(yǎng)目標課程標準/素養(yǎng)目標學習目的重點難點語言建構與運用: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熟練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典故。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了解運用對話和人物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了解幾位思想大家的思想,領悟課文中所說明的道理。文化傳承與理解:識記文化常識。1、積累文言基礎知識;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人物形象;3、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思想主張。

重點:分析歸納四個弟子的志向,掌握本文通過對話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難點:探究孔子“與點”的原因,領悟孔子“以禮治國”的思想。

貳預習導學

寫作背景

春秋末期,禮崩樂壞,諸侯爭相稱霸,人民流離失所。面對這種急劇變革的社會現(xiàn)實,孔子試圖用自己以“禮”“仁”為核心的政治主張,救民眾于水火之中。于是他周游列國,希望找到機會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卻四處碰壁。于是他創(chuàng)辦私學,廣收門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響深遠。本文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作者介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者,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政治方面,他主張仁政、德治。他提倡的倫理道德,成為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人民的工具。孔子曾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都不被采用。回魯國后,他從事著述和講學,相傳有弟子3000人。他編訂了《詩》《書》,修撰了《春秋》。作者介紹孔子的思想主張:主張禮治,反對法治。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即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隸制的等級制度??鬃诱f:“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腳。”

主張克己復禮。《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鳖仠Y又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作者介紹孔子的思想主張:在哲學上,孔子主張?zhí)烀^。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圍困,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陽貨》)他把恢復周禮看作是自己的歷史史命。在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2.關于《論語》:《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揖錄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宋儒朱熹將它與《大學》《中庸》和《孟子》合稱為“四書”?!墩撜Z》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tài)度;在某些章節(jié)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段褰?jīng)》是指《詩》《書》《禮》《易》《春秋》。在行文中稱孔子學生的字,那是表示對他們的尊敬。而孔子招呼他們時,直呼其名,合乎師生對話禮儀,稱呼中透出幾分親切。《論語》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的影響。題目解讀

子路,姓仲,名由;曾哲,名點;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華,復姓公西,名赤,字子華。這四個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陪侍長者閑坐。文章記述了孔子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位弟子在一起各言其志的融洽場面。

“侍”是倍侍長者,長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沒有寫出來,是學生陪老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與孔子的年齡分別是51、39、31、18、60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著孔子坐。是孔子引導他的學生暢談人生理想的一個片段。通過孔子和四個學生的談話,以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學生們的志趣、性格,表達了孔子的思想、態(tài)度。

題譯:學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從孔子坐著。

叁知識清單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以:介詞,因為。乎:相當于“于”,介詞,放在形容詞之后,可譯為“比”。爾:你們。以:動詞,認為。居:在平時、閑居,指平時在家的時候。則:作“輒”解,常常,總是,就。知:了解,知道。如:連詞,假如,如果。或:代詞,在這里指人。以:用,做。何以:以何,如何。翻譯:孔子說:“因為我比你們年紀大一點,不要因為我年紀大一點(因此)(你們就不說了)

。你們平時總在說:‘沒有人知道我。’如果有人知道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辦呢?”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句,即“不知吾也”。則何以哉: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句,即“則以何哉”。講解課文:子路(由):率爾而對曰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謹;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夾在攻打接著治理等到正道,是非準則輕率匆忙的樣子shèng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翻譯子路急忙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著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zhàn),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方:計算面積的單位,縱橫各一里。如:連詞,或者。足: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富足。

如其:連詞,至于。俟:等待。翻譯:“冉求,你怎么樣啊?”冉求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來。至于禮樂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夠的)只好等待著修養(yǎng)更高的君子來推行了。"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宗廟之事:指諸侯的祭祀活動。祭祖必在宗廟(祖廟),故以"宗廟之事"泛指。如:或者,連詞,表示選擇關系。會同:諸侯會盟。會,諸侯相見。同,諸侯共同朝見天子。端章甫:穿著禮服,戴著禮帽。端,禮服。章甫:禮帽。在這里都是名詞活用作動詞。愿為小相:希望成為贊禮人。小相:贊禮人。"公西華,你怎么樣?"(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學習。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朝見天子,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曾皙(點):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蹦赫撸悍瘸?,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不同說,陳述同“暮”已經(jīng)于,在吹風唱歌kēng通“稀”,稀疏直起身子"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希:通"稀"。指彈瑟的速度放慢,節(jié)奏逐漸稀疏。鏗(kēng)爾:鏗的一聲,琴瑟聲止住了。鏗:象聲詞。指彈瑟完畢時最后一聲高音。爾:"鏗"的詞尾。撰:才能,指為政的才能。"曾晳,你怎么樣?"(曾晳)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nèi)怂f的志向不同!"孔子說:"那有什么關系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莫(mù)春:農(nóng)歷三月,天氣已轉暖的時節(jié)。莫:通"暮"冠者:古代男子20歲時要舉行冠禮,束發(fā)、加帽,表示成人。"冠者"指成年人。童子:未加冠的少年(不到20歲)。浴:洗澡。乎:在;沂,水名,在今山東。此水因有溫泉流入,暮春時即可人浴。風:吹風,乘涼。名詞作動詞。舞雩。魯國祭天求雨的地方,設有壇,在今山東歸:通饋,進食,送食。(曾晳)說:“暮春時節(jié)(天氣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著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唱著歌走回家?!?/p>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后:走在后頭。方位名詞作動詞。夫:指示代詞,那。

已矣:罷了。讓:謙讓。邦:國家。此處指治理國家大事。唯:句首語氣助詞,無義。安:疑問代詞,怎么。見:見得。之:指諸侯。翻譯: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問孔子:“他們?nèi)齻€人的話怎么樣?”孔子說:“只不過自己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痹f:“您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說:“治國要講究禮讓,可是他說話一點都不謙虛,因此我笑他。難道冉求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嗎?怎么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講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給諸侯做一個小相,那么誰能做大事呢?”一、注音喟(

)然

舞雩(

師旅(

浴乎沂(

莫(

)春

比(

)及

曾皙(

千乘(

率(

)爾

攝(

)乎

饑饉(

侍(

)坐

鏗(

)爾

小相(

哂(

)笑注音Kuìyúlǚsèyímù

bǐxīshèng(shuáishèjǐnshìkēngxiàngshěn通假字1.鼓瑟希,鏗爾

希:通------

2.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

3.唯求則非邦也與

與:通------1.希,通“稀”,稀疏

2.莫,通“暮”,暮春

3.與,通“歟”,語氣詞古今異義

如會同,端章甫

會同:古義---

今義1.古:諸侯相見

2.古:泛指侵略的軍隊

重點實詞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侍:

2.以吾一日長乎爾

以:

乎:

爾:3.毋吾以也

毋:

以:

4.居則曰

居:

5.不吾知也

知:

6.如或知爾

如:

或:7.則何以哉?

何以:

8.子路率爾而對曰

率:

爾:

而:9.攝乎大國之間:

攝,

乎:

10.加之以師旅

加:

以:11.因之以饑饉

因:

以:

12.由也為之

為:13.比及三年

比:

14.且知方也

且:

方:

15.夫子哂之

哂:

16.求!爾何如

爾:

何如:1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

如:

18.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如:

俟:19.非曰能之,愿學焉

能:

20.宗廟之事,如會同

如:1.侍:陪侍2.以:因為

乎:于----比

爾:你們3.毋:不要

以:認為4.居:閑居,平時

5.知:了解6.如:假如,如果

或:有人7.何以:做什么8.率:輕率

爾:形容詞詞尾

而:表修飾9.攝,夾、迫近

乎:于----在10.加:加到……上

以:拿,用11.因:接著

以:用,拿12.為:治理13.比:到

14.且:表遞進,而且

方:道,準則15.哂:笑16.爾:你

何如:怎么樣17.方:方圓

如:或者18.如:至于

俟:等待19.能:有能力做20.如:或者

21.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為:

22.鼓瑟希,鏗爾

希:

爾:23.舍瑟而作

舍:

而:

24.異乎三子者之撰

乎:

撰:

25.何傷乎?

何:

傷:

26.亦各言其志也:

亦:

其:

27.春服既成

既:

成:

28.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乎:29.風乎舞雩

風:

30.詠而歸

詠:

31.吾與點也

與:

32.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

33.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夫:

言:

34.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已:35.夫子何哂由也

何:

36.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為:

以:

讓:37.唯求則非邦也與

唯:

則:38.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安:

如:39.非諸侯而何

而:

何:

40.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p>

孰:21.為:擔任22.希:稀疏

爾:擬聲詞詞尾23.舍:放下

而:表順承

作:起

24.乎:于----與,和

撰:才能,為政的才能

25.何:什么

傷:妨害26.亦:也

其:自己的

27.既:已經(jīng)

成:定28.乎:于----在29.風:吹風30.詠:唱歌

31.與:贊成

32.后:落在后面33.夫:語氣詞

言:說的話

34.已:罷了35.何:為什么36.為:治理

以:用

讓:謙讓

37.唯:語氣詞

則:就38.安:怎么

如:或者39.而:又

何:什么40.?。盒〉氖虑椋∠?/p>

孰:誰一詞多義1.如

(1)如或知爾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如其禮樂

(4)沛公起如廁

2.以

(1)以吾一日長乎爾

(2)毋吾以也(3)則何以哉

(4)加之以師旅(5)以侍君子

(6)為國以禮

3.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且知方也4.爾

(1)以吾一日長乎爾

(2)子路率爾而對曰

5.為

(1)由也為之

(2)愿為小相焉

(3)赤也為之小一詞多義6.知(1)居則曰

(2)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3)不知木蘭是女郎

(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5)孰為汝多知乎

7.居(1)居則曰,“不吾知也!”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4)居十日,扁鵲復見

(5)佛印居左,魯直居右

(6)囤積居奇

1.如:(1)假如

(2)或者

(3)至于(4)到,去2.以:(1)介詞,因為

(2)動詞,認為

(3)動詞,做

(4)介詞,用

(5)連詞,

表目的,用來(6)介詞,用3.方:(1)方圓

(2)道,是非準則

4.爾

:(1)代詞,你們

(2)助詞,形容詞詞尾,表狀態(tài)(……的樣子)

5.為

:(1)管理,治理

(2)做(3)替6.知:(1)了解

(2)主持(3知道(4)zhì

通“智”

(5)見解,知識7.居(1)平日、平時(2)處于某種地方(3)居?。?)過了(5)坐(6)積蓄、儲存活用現(xiàn)象1.端章甫:端,(

)章甫,(

2.風乎舞雩:風,(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

4.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小、大,(

5.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

6.異乎三子者之撰:撰,(

1.端,名作動,穿禮服;章甫,名作動,戴禮帽

2.風,名作動,吹風

3.后,名作動,落后

4.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勇,形作名

6.撰,動作名,才能

句式1.以吾一日長乎爾

2.毋吾以也

3.不吾知也

4.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5.攝乎大國之間

6.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7.異乎三子者之撰

8.浴乎沂,風乎舞雩

,詠而歸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10.為國以禮

1.狀語后置

2.賓語前置

3.賓語前置

4.賓語前置

5.狀語后置

6.狀語后置

7.狀語后置

8.狀語后置

9.語前置

10.狀語后置

重要語句翻譯(1)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譯文:(2)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譯文:(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譯文:(4)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譯文:(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譯文:(6)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譯文:1)

譯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夾在大國之間,有別國軍隊來侵略它,接

連下來,又有饑餓。

(2)

譯文:平日里說:“沒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

事情呢?”(3)譯文:一個方圓六七十里甚至于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于振興禮樂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來推行了。"(4)譯文: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nèi)怂v的不一樣呀!"(5)譯文:暮春時節(jié),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著了。(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童仆,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臺上乘涼,唱著歌回家(6)譯文:怎么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公西華只能替諸侯做小相,那么,誰又能給諸侯做大相?名句填空1.莫春者,_____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以下名句皆出自《論語》,請?zhí)钔暾?。(斜體為選做題)(1)學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___。

(2)既來之,___________。(3)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_____。

(4)過也,人皆見也;_____

,__________。(5)人而無信,__________。

(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7)往者不可諫,_________。

(8)____________,勿施于人。(9)三軍可奪帥也,___________。

(10)學而不厭__________。(11)君子坦蕩蕩,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不悱不發(fā)。(13)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14)言必行,__________。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2.補充(1)思而不學則殆(2)則安之(3)不患貧而患不安(4)更也,人皆仰之

(5)不知其可也(6)必先利其器(7)來者猶可追(8)己所不欲(9)匹夫不可奪志也(10)誨人不倦

(11)小人常戚戚(12)不憤不啟(1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14)行必果肆探究提升層次結構

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孔子向?qū)W生問志。第二部分:寫四個弟子對于孔子的問題作出的不同應答。第三部分:孔子對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加以評價。1、文章開篇孔子的講話有幾層意思?它反映了孔子在教學上的什么態(tài)度?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們不要因為我(年紀大)(感到拘束)就不說了?!睆亩膭顚W生敢于發(fā)表意見,大膽地談論個人的志向。這反映出孔子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另一層意思是他的學生平時認為人們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無所作為。因此孔子假設了一種情況:如果有人要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從而啟發(fā)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反映出孔子在教育學生時,循循善誘。2、從冉有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怎樣的性格特征?冉有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他在孔子指名發(fā)問后才開口。比起子路言稱的中等國家,冉有說的國家要小得多,他先說“方六七十”,后又說“如五六十”,十分謹慎。他認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績僅限于“足民”一點,至于禮樂教化,則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3、公西華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公西華謙恭有禮,嫻于辭令。他有志于禮樂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剛剛說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為避免有以君子自居之嫌,他先謙虛番,然后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愿為小相焉”。簡短的言辭中,兩個“愿”字,一個“學”字,一個“小”字,可見他謙恭有禮,嫻于辭令。4、曾皙具有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