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講戊戌維新運動與辛亥革命課標要求1.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2.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3.理解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局限性。知識點一戊戌維新運動1.歷史背景(1)民族危機的加深。(2)維新思想興起:康有為撰寫《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維新派的理論基礎。2.“公車上書”(1)時間:1895年。(2)背景:日本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對聲浪。(3)概況:康有為、梁啟超組織了聯(lián)合各省舉人的“公車上書”,但未送達光緒皇帝。(4)影響: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3.“百日維新”(1)時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2)標志:光緒帝在維新派推動下,頒布“明定國是”詔書。(3)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舊布新的舉措,史稱“百日維新”。4.變法結果: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除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外,變法措施均被廢止。5.歷史意義:對于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新思想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舊式官僚體制。問題導學辨正誤1.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是把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與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相結合。(√)2.百日維新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新思想的傳播,具有進步意義。(√)3.百日維新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依靠一個無權的皇帝。(×)挖教材1.閱讀教材P102“《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書影”:這兩部著作有何影響?提示康有為將孔子遵奉為改革家,從根本上動搖了“恪守祖訓”的觀念,為變法維新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2.《清德宗實錄》卷418記載: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摘自教材P103)據(jù)此分析戊戌維新的局限性。提示在“中體西用”的框架下謀劃變法內容,強調傳統(tǒng)的“義理之學”是不可動搖之根本,對于西學只是考慮接受“切于時務者”。知識點二辛亥革命1.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1)清末“新政”背景1901年初,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試圖通過“新政”進行“自救”內容①前期在官制、軍事、商業(yè)、教育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②后期宣布預備立憲。1906年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1911年清政府組織“皇族內閣”認識由于政權掌握在極端腐敗無能的權貴手中,清政府不可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立憲派認識到清政府無誠意推行立憲,轉而支持革命(2)民主革命的興起和發(fā)展興起①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②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創(chuàng)建中國同盟會。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③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發(fā)展孫中山組織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廣州黃花崗起義引起巨大震動2.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1)武昌起義①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將川漢、粵漢鐵路筑路權收歸“國有”后出賣給列強,引發(fā)保路運動。②爆發(fā):1911年10月10日,新軍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③結果:成立湖北軍政府,全國14個省和上海紛紛獨立。(2)建立民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第一任臨時大總統(tǒng)。新的共和政體產生。(3)竊取果實: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4)頒布《臨時約法》①時間:1912年3月11日。②內容: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和權利;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tǒng)、國務員、法院行使統(tǒng)治權,國務員須副署臨時大總統(tǒng)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③地位:實際上確立了責任內閣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3.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意義①政治: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②經濟:沖破了封建主義的藩籬,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③思想: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④風俗文化:促使社會風俗發(fā)生新的變化局限①表現(xiàn):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②原因:缺乏一個能夠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能夠發(fā)動廣大民眾,以及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問題導學辨正誤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xiàn)了主權在民、三權分立的原則,是近代中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2.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挖教材1.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說: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摘自教材P109)結合中國同盟會綱領,分析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積極意義和局限性。提示積極意義:謀求民族獨立,建立民主共和。局限性:具有種族主義思想。2.閱讀教材P109“史料閱讀”,思考材料內容體現(xiàn)了林覺民的什么精神?提示為天下蒼生謀永福、舍小家顧大家、不怕犧牲的精神。3.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鐵路國有”政策,將已歸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但沒有退還補償先前投入的民間資本,因此招致了四川保路運動。(摘自教材P110)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的爆發(fā)有何關系?提示清政府為鎮(zhèn)壓四川保路運動,將湖北新軍西調,造成武漢地區(qū)兵力空虛,給武昌起義創(chuàng)造了條件。拓視野1.重要觀點——“預備立憲”不僅僅是一場政治騙局清末的“預備立憲”雖然最終沒有成功,但是它的意義仍然重大,它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與專制制度第一次向“憲制”的過渡,是中國封建與專制社會的第一次“政治改革”,也是中國封建與專制向“憲制”的第一次“和平過渡”。思考為什么聲勢浩大的立憲運動最終走向失敗?提示晚清政府的極端腐朽;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薄弱,資產階級力量弱小。2.重要觀點——辛亥革命的領導者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實際上是一批青年學生,留學生和國內新式學堂的學生,也就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中國出現(xiàn)的新型知識分子。據(jù)統(tǒng)計,至1905年,僅當時在校的留日學生就有八九千人之多,而至1910年,國內新式學堂學生已達一百五十余萬,成為一支很大的社會力量。思考辛亥革命后,民間供奉的“天地君親師”牌位改作“天地國親師”。這一變化反映的本質問題是什么?提示近代國家觀念正逐步地形成。
主題一晚清政府對憲政道路的探索視角1變法圖強——戊戌維新運動【史料探究】史料甲午戰(zhàn)爭之后,士大夫開始非常自覺而積極地改變,以期回應“西潮”的挑戰(zhàn)。1895年以后,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的思想,已經“與自強運動時期頗不相同,自強時期的求變求新,尚是相信中國的道統(tǒng)、中國的文化不可變,故其求變求新僅及于器物層面,而他們已經開始相信精神文化層面亦必須同時有所改變”。激進的變法者們?yōu)榱送炀任M?,引入了從達爾文、斯賓塞到赫胥黎的進化理論,為自己的政治行為尋找新的正當性依據(jù)?!幾酝踅ɡ?、黃克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思考根據(jù)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士大夫回應西潮挑戰(zhàn)”的表現(xiàn)并指出其影響。提示表現(xiàn):傳播進化論,宣傳物競天擇;提出變法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影響:傳播了民主思想,形成維新思潮;激發(fā)起人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促進了民眾覺醒?!舅仞B(yǎng)提升】唯物史觀——戊戌維新在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意義(1)政治上:維新派試圖在政治上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度,揭開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經濟上:維新派在經濟上提倡近代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3)思想上:對激發(fā)人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意識起了重要作用;為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興起開辟了道路,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4)文化教育上:百日維新中改革科舉制,廢除八股及設立新式學堂,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開了缺口,促進了近代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5)社會生活上:維新派建立社團、興辦學堂、創(chuàng)辦報刊、提倡女學、改易風俗等,對促進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6)軍事上:推動了軍事近代化,有利于軍事力量的增強。視角2落日余暉——清末“新政”【史料探究】史料1901年4月,《中外日報》刊出的一篇題為《擬上海女學會說》文章,作者認為身為女性“有改革之責,發(fā)言之權”“中國之積弱由于女權之放失,女權之放失由于女學之式微”。“倡興的‘女學’,不只是為了‘強國’,還為了爭取‘女權’。女學者,全國文明之母;女權者,萬權之元素”。1904年,天津《大公報》上發(fā)表女子呂碧城詩文,她繼續(xù)提倡女學和女權,她認為倡辦女學的目標,不只是使女子“助國家之公益”,還在于“激發(fā)個人之權利”。——李長莉《晚清知識女性的“新婦女觀”》思考據(jù)史料,概括晚清女性解放運動初興時期的“新婦女觀”的主要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提示內容:興女學、男女平權(倡女權)以促進社會改革和國家富強。影響:有利于推動思想解放(沖擊封建思想、傳播資產階級民主思想);有利于救亡圖存運動發(fā)展;有利于社會習俗的文明進步;有利于婦女個性解放?!舅仞B(yǎng)提升】唯物史觀——對清末“新政”的評價(1)從主觀目的看,具有反動性。其目的是抵制革命,消除統(tǒng)治危機,維持清王朝的專制統(tǒng)治。(2)從活動本質看,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體西用”的范疇。(3)從客觀影響看,具有進步性。獎勵實業(yè)直接促成了創(chuàng)辦實業(yè)的高潮;教育改革奠定了中國近代化教育的基礎;官制改革,在客觀上推動了國家體制的近代化;法律改革,開了中國法制近代化的先河等。(4)從實際作用看,具有背離性?!靶抡逼陂g,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與預備立憲的展開,為革命者準備了同盟軍與合作者;新軍的編練,科舉制廢除之后士人群體的分化,新式知識分子的興起,都為革命準備了基本力量。主題二從帝制到民國——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視角1首義精神——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史料探究】史料辛亥革命是伴隨著中國近代社會結構①和民眾社會心理②的嬗變而來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個是民族工商業(yè)的興起,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隊伍擴大;一個是近代知識分子群體的形成。由此,新的政治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相應地產生出來。——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解讀: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①指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②指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思想。思考據(jù)史料,用唯物史觀來闡釋辛亥革命爆發(fā)的原因。提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隊伍擴大奠定了物質基礎,這為辛亥革命創(chuàng)造了經濟和階級條件。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于社會存在。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出現(xiàn)了要求推翻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思想,這為辛亥革命創(chuàng)造了思想理論條件?!舅仞B(yǎng)提升】唯物史觀——辛亥革命爆發(fā)的必然性與偶然性(1)必然性①經濟基礎:清末“新政”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促使資產階級力量發(fā)展。②思想基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特別是西方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的影響。③組織基礎:1894年革命團體(興中會)的建立和1905年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的成立,明確提出了資產階級的革命綱領——三民主義。④軍事基礎:同盟會發(fā)動黃花崗起義等一系列武裝起義,推動了民主革命進入高潮。(2)偶然性①有利時機:清政府調湖北新軍入川鎮(zhèn)壓四川保路運動,湖北防務空虛。②爆發(fā):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黨人率先起義;隨后,控制了武漢三鎮(zhèn)。視角2文明進步——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史料探究】史料“民國”之取代自秦始皇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是中國近代內在矛盾發(fā)展的結果,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它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因而也觸動了傳統(tǒng)社會的各條神經,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愋衤础督袊鐣男玛惔x》思考據(jù)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思想三方面說明“民國”為中國帶來的“前無古人的變化”。提示政治上,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經濟上,頒布了發(fā)展實業(yè)的法令(或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思想上,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舅仞B(yǎng)提升】唯物史觀——辛亥革命推動近代中國的轉型(1)從帝國到民國:從政治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2)從臣民到國民:辛亥革命使社會生活發(fā)生巨變,自由、平等、博愛的風氣興起。剪辮易服、廢止纏足、廢除跪拜和革除“大人”“老爺”等稱號的移風易俗舉措,使得國民的面貌為之一新。(3)從君權神授到主權在民:辛亥革命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提高了人們的政治熱情。(4)從工商末業(yè)到實業(yè)救國:辛亥革命動搖了封建的經濟基礎,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興辦實業(yè)的熱潮,對中國工業(yè)化的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練·高考真題】命題點從救亡圖存角度考查《天演論》的意義1.(2022·浙江6月選考,10)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論文》。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節(jié)選自第九卷,在譯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語,表達自己的維新立場。1898年,《天演論》出版,產生巨大影響。該書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意義在于()A.睜眼看世界 B.宣傳民主共和C.思想啟蒙 D.托古改制深化理解: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天演論》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第一次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傳遞給了變法維新中的中國人。它將西學與中學熔于一爐,把赫胥黎所表達的思想以一種最能為當時士大夫所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它借助外來的學理來剖析中國的現(xiàn)實和世界的大勢,尋求中國維新、自強之道,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答案C解析嚴復是維新人士,主張君主立憲,其宣傳進化論思想,在當時的中國具有思想啟蒙的作用,B項錯誤,C項正確;“睜眼看世界”指以林則徐、魏源等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抵抗派,嚴復屬于資產階級維新派,排除A項;題干中的進化論思想與“托古改制”無關,排除D項。命題點從史料實證角度考查維新變法的局限性2.(2022·全國甲卷,29)“百日維新”前,梁啟超任教于湖南時務學堂,“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竊印《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禁書,“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于是“湖南新舊派大哄”。這反映出,當時()A.革命已成為主要思潮B.維新派變法策略未能統(tǒng)一C.變法思想的根本轉變D.維新派側重動員民眾變法解題路徑解析據(jù)材料可知,梁啟超在學堂宣揚民權思想,私下又印制禁書傳播革命思想,這些行為引起了“新舊派大哄”。這說明他的做法并沒有得到其他維新派人士的認同,維新派內部的變法策略沒有統(tǒng)一,故選B項。材料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但19世紀末中國社會的主要思潮并不是“革命”,排除A項;材料強調維新派內部變法策略的分歧,無法體現(xiàn)變法思想的根本轉變,排除C項;根據(jù)材料可知,梁啟超印制禁書,“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其目的并不是動員民眾變法,排除D項。命題點從社會轉型角度考查清末新政的影響3.(2022·廣東高考,7)清末《游學譯編》上刊登的《勸同鄉(xiāng)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學書》云:“向之極可慕戀之科舉的虛榮者,今已為蕉夢矣。而出洋學成,量與出身,已見明諭,宦達之路、利祿之路、學問之路、名譽之路,胥于是乎在。”這反映了當時()A.出洋留學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為官派留學生主要來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會結構變動D.科舉停廢改變了國人的中西體用觀深化理解:清末廢科舉、興學堂古代科舉之存在,集教育、政治、文化等各項功能于一身,將整個中國維持在一種社會分層、又垂直流動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1905年,廢科舉、興學堂、鼓勵游學,意在普及國民文化知識、提高國民政治覺悟,以塑造出一批具有民族意識、擁護立憲改革的“新民”。答案C解析清末新政中廢除了科舉制度,出洋留學成為讀書人的一種選擇,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社會結構發(fā)生變動,故C項正確;《游學譯編》刊登的文章并不能代表廣泛的社會認知,排除A項;材料只是說明科舉廢除對于落第士人思想的影響,且當時官派留學生主要來源并不是落第士人,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與政治制度等的爭論,且“改變了”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命題點依據(jù)日記素材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4.(2022·湖北高考,7)下圖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間的元旦日記,箭頭所指的方框內文字()A.流露出對社會嬗變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時代變化C.展現(xiàn)民國元年元旦的社會景象D.表達作者投身革命的堅定立場解題路徑解析據(jù)材料“五色炳耀通衢”“黃幟青龍銷聲匿跡”可知,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以五色旗為國旗,五色旗取代了黃幟青龍旗,這本質上是從帝制到共和的時代變化,故選B項;材料是對辛亥革命帶來變化的客觀描述,“失落”說法未體現(xiàn),排除A項;社會景象指五色旗取代了黃幟青龍旗,是現(xiàn)象,不是實質,排除C項;從材料“五色炳耀通衢”“黃幟青龍銷聲匿跡”中看不出其對革命的態(tài)度,得不出其“投身革命的堅定立場”的結論,排除D項?!揪殹そ浀淠M】1.(2023·山東菏澤高三模擬)1875年,鄭觀應提出:“故公法一出,各國皆不敢肆行,實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如中國能自視為萬國之一,則彼公法中必不能獨缺中國,而我中國之法,亦可行于萬國?!边@一主張()A.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華夷觀念B.基于國家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C.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時代D.體現(xiàn)了對國際法的矛盾心態(tài)答案B解析根據(jù)所學可知,兩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主權、領土逐漸淪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傳統(tǒng)的“天下—朝貢”的秩序觀逐漸衰落,基于國家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逐漸建立起以國際法為代表的近代國際秩序觀?!度f國公法》為不同國家提供了共同準繩,起到維護國際和平和秩序的作用,因此中國可以加入《萬國公法》,以此維護國家權益,修正不平等條約,故選B項。2.(2022·湖北省九師聯(lián)盟摸底聯(lián)考)嚴復意識到引導女性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他認為女性的體質不是單純的生物學問題,主張對女性解禁纏足,使之認識到“天下興亡,夫女有責”,并擔負起強國富民的重任。這一思想()A.將女性解放與救亡圖存相結合B.為女性參政提供了制度保障C.有力地促進了革命運動的發(fā)展D.推動了清末新政的深入開展答案A解析由材料“認為女性的體質不是單純的生物學問題,主張對女性解禁纏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主播簽約薪酬合同范本
- 別墅室內石材合同范本
- 保密設備合同范本
- 分時度假 合同范本
- 保險增值服務合同范本
- 第15課 現(xiàn)代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與社會生活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2019)高二歷史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
- 勞動合同范本txt
- 2024年招商銀行鄭州分行招聘考試真題
- 二手電線買賣合同范本
- 2024年銀川市永寧三沙源上游學校招聘筆試真題
- 《服裝品牌策劃》課件
- 個人應聘簡歷電工
- 2025年上半年河南省高校畢業(yè)生“三支一扶”招募1100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高血壓的用藥指導任務三高血壓的藥物治療講解
- 近五年陜西中考數(shù)學真題及答案2024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英語試卷(無答案)
- 無人機行業(yè)市場分析指南
- 踇外翻病人護理查房
- 美國藥典-USP-561-植物源性物質
- 2024年貴州省貴陽市中考生物試題(含答案逐題解析)
- 廉潔應征承諾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