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課標規(guī)定的12個重點探究實驗(解析版)_第1頁
2024年新課標規(guī)定的12個重點探究實驗(解析版)_第2頁
2024年新課標規(guī)定的12個重點探究實驗(解析版)_第3頁
2024年新課標規(guī)定的12個重點探究實驗(解析版)_第4頁
2024年新課標規(guī)定的12個重點探究實驗(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中考物理四點問題大突破(二輪復習通用)

第二部分中考重點科學探究專題篇

專題22新課標規(guī)定的12個重點探究實驗

1.(2024蘇州)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所用器材有鐵架臺、燒瓶、溫度計、秒表、石棉網(wǎng)

等。

(1)在安裝如圖甲的裝置時,要保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應先固定(a/6/c)的位置;

(2)實驗中,從水溫升到90℃開始,每隔Imin讀一次溫度并記入表格,第2min時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

乙,讀數(shù)為℃;

時間/min01234567

水的溫度/℃90929698999999

(3)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水的沸點為℃;

(4)實驗完成后熄滅酒精燈,將燒瓶從鐵架臺上取下。拿橡皮塞塞緊瓶口,用冷水噴燒瓶底(如圖

丙),里面的水沸騰。

【答案】(1)a(2)94(3)99(4)不能

【解析】(1)在安裝如圖甲的裝置時,要保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需要先固定。位置,安裝時需

要從下到上。

(2)如圖乙所示,為溫度計,分度值為1℃,從下到上,刻度越來越大,故讀零上,故讀數(shù)為94℃。

(3)如表所示,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故水的沸點為99℃。

(4)用冷水噴燒瓶底(如圖丙),里面的水降溫,燒瓶里的水不能吸熱,故水不能沸騰。

2.(2024江蘇泰州)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N

(1)表面粗糙的紙板應______立在水平平面鏡上,讓一束光緊貼紙板A射向鏡面上的。點,在紙

板B上呈現(xiàn)出反射光束,以ON為軸,把紙板B向后翻折,紙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由此可初步得

出: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

(2)把紙板B翻折至能呈現(xiàn)反射光束的位置后,讓紙板A上的入射光束繞。點順時針轉(zhuǎn)動,此過程

中反射角的大小變化情況是;

(3)若將圖中紙板整體以底邊EF為軸向后旋轉(zhuǎn)45°后,紙板B上______(選填“能”或“不能”)

呈現(xiàn)出反射光束,紙板A上的入射光束(選填"能”或“不能”)在平面鏡中成像。

【答案】(1)豎直在同一平面內(nèi)(2)變?。?)不能能

【解析】(1)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表面粗糙的紙板應豎直立在水平平面鏡上,目的

是使光的傳播路徑能在紙板上顯示。

讓一束光緊貼紙板A射向鏡面上的。點,紙板B上出現(xiàn)反射光束,以。N為軸,把紙板B向后翻折,

紙板A、B不再同一平面內(nèi),紙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上述實驗現(xiàn)象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

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2)把紙板B翻折至能呈現(xiàn)反射光束的位置后,讓紙板A上的入射光束繞。點順時針轉(zhuǎn)動,入射光

線與ON的夾角減小,即入射角減??;此過程中反射光線與ON的夾角也減小,即反射角減小。

(3)若將圖中紙板整體以底邊所為軸向后旋轉(zhuǎn)45。后,此時法線不在硬紙板上,而反射光線、入射

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所以此時紙板B上不能呈現(xiàn)出反射光束。

紙板A上的入射光束照射到平面鏡后仍能被平面鏡反射,所以仍能在平面鏡中成像。

3.(2024深圳)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

(1)平面鏡成像實驗選擇的是(選擇“平面鏡”或“玻璃板”);

(2)來回移動蠟燭的位置是為了確定的位置;

(3)將物像連線連接在紙上,繼續(xù)分析和研究,得出平面鏡成像特點;

(4)圖中哪里存在錯誤:o

【答案】(1)玻璃板(2)像(3)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4)像距會有誤差

【解析】(1)平面鏡成像實驗選擇使用平面鏡,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確定像的位置,用

薄平板玻璃時,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確定出像的位置。

(2)來回移動蠟燭的位置,當B蠟燭與A的像完全重合時,便能確定像的位置。

(3)將物像連線連接在紙上,可以測出像距和物距,通過分析和研究二者的關系可以得出:平面鏡

成像特點是: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

(4)玻璃板有厚度,直接用連線長度表示物距和像距,像距會有誤差。

4.(2024齊齊哈爾)小聰同學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著重研究了以下幾個心中存在困

(1)將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該凸透

鏡的焦距為cm;

(2)在光具座上將點燃的蠟燭、光屏放在凸透鏡的兩側(cè),調(diào)節(jié)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

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現(xiàn)在______;

(3)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此時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此像是(選填“正立”

或“倒立”)、(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

(4)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如果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把凸透鏡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

線處,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燭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

大鏡”)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

(5)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發(fā)現(xiàn)

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得模糊不清,此現(xiàn)象可以體現(xiàn)(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的成像情況。

【答案】(1)10.0(2)光屏中央(3)例立縮?。?)投影儀(5)近視眼

【解析】(1)由圖甲可知,將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

焦距是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凸透鏡的焦距為

y=60.0cm-50.0cm=10.0cm

(2)實驗過程中,調(diào)整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

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物距

i/=50.0cm-20.0cm=30.0cm>2/'

此時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此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4)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如果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把凸透鏡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

線處,此時的物距為0'=5O.Ocm-35.Ocm=15.Ocm

因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生活中的投影儀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

(5)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即物

距變大,則像距變小,即像成在光屏的前面,發(fā)現(xiàn)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得模糊不清,此現(xiàn)象可以體現(xiàn)近

視眼的成像情況。

5.(2024河北省)小明在做“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時,利用一套器材依次完成圖所示的

實驗,其中甲、乙圖中長木板正面朝上,丙圖中長木板反面朝上,長木板的反面比正面粗糙。

(1)小明提出如下猜想: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②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

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如果小明要驗證猜想①,他應該選擇兩圖所示的實驗來操作;如

果小明要驗證猜想②,他應該選擇兩圖所示的實驗來操作;

(2)實驗中,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它沿水平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

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這是利用了的知識;

(3)小明分別對猜想①②進行了實驗驗證。在圖甲、丙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為0.8N、1.2N,

在圖乙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示數(shù)為N。小明多次實驗后得出結論:接

觸面所受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4)許多情況下摩擦是有用的,人們常常設法增大它。請寫出一個通過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

大摩擦的實例:;

(5)實驗后,小明和同學們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交流,改進了實驗方案,設計了如圖所示的

實驗裝置:將彈簧測力計固定不動,木塊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不拉木塊,改為拉動長木板,使

長木板與木塊相對運動。再次驗證了猜想①②得出相同結論。針對實驗改進,同學們提出了以下觀點,

其中不正確的是(選填序號)。

A.改進后,拉動長木板時不必保持勻速運動,更易于操作

B.改進后,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較穩(wěn)定,容易讀出正確的數(shù)值

C.改進后,木塊穩(wěn)定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小于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

【答案】(1)甲、乙乙、丙(2)二力平衡(3)1,0(4)自行車輪胎上制有凹凸的花

紋(答案不唯一)(5)C

【解析】(1)小明要驗證猜想①,需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變壓力的大小,由圖可知,甲、

乙兩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壓力大小不同,所以他應該選擇甲、乙兩圖所示的實驗來操作.

如果小明要驗證猜想②,需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由圖可知,乙、丙兩圖壓

力大小相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同,所以他應該選擇乙、丙兩圖所示的實驗來操作。

(2)實驗中,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它沿水平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在水

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兩個力的作用,由于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木塊受到拉力和滑動摩擦

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jù)二力平衡的知識可知,拉力與滑動摩擦力二力大小相等。

(3)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1N,所以測力計示數(shù)為L0N。

(4)通過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實例很多,如:自行車輪胎上制有凹凸的花紋、塑料

瓶蓋刻豎條紋、結冰路面撒些煤渣等。

(5)A.因為壓力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不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速度無關,

實驗時不需要做勻速直線運動,更易于操作,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改進后,測力計靜止,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較穩(wěn)定,容易讀出正確的數(shù)值,方便讀數(shù),故B正確,不

符合題意;

C.圖中固定彈簧測力計,拉動木板做相對運動,拉動木板時,木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由于木塊相

對地面靜止,則摩擦力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木板對木塊的摩擦

力,故C不正確,符合題意。故選C。

6.(2024湖南張家界)物理課上,同學們利用壓強計“研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進行了如下的操作。

(I)實驗前,用手指按壓橡皮膜,發(fā)現(xiàn)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靈活,說明該裝置___________(選填

“漏氣”或“不漏氣”)。小明沒有按壓橡皮膜時,U形管兩側(cè)液面就存在高度差(如圖①所示),

接下來的操作是(選填字母);

A.從U形管內(nèi)向外倒出適量水

B.拆除軟管重新安裝

C.向U形管內(nèi)添加適量水

(2)實驗時,小王將探頭放入水下,U形管兩側(cè)水面高度差為8cm,此時U形管內(nèi)外的氣壓差為

Pa;(p水=1.0X103kg/m3,g取1ON/kg)

(3)正確操作后,分析圖②、圖③的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液體深度的增

加而;

(4)分析圖③、圖④的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越大,壓強越大;

(5)小王用圖⑤所示裝置測量未知液體的密度:在左側(cè)加入適量的水,在右側(cè)緩慢倒入待測液體,

直到橡皮膜剛好變平,她測量了以下物理量:

A.右側(cè)待測液體到容器底的深度歷

B.右側(cè)待測液體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72

C.左側(cè)水到容器底的深度必

D.左側(cè)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74

請你推導出待測液體密度的表達式為〃=(選擇題中合適的字母和"水表示)。

【答案】(1)不漏氣B(2)800(3)增加(4)密度(5)與2

【解析】(1)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橡皮管里的空氣

對U形管內(nèi)左端液面有壓力,空氣沒有漏掉,所以裝置不漏氣。

若在使用壓強計前,發(fā)現(xiàn)U形管內(nèi)水面已有高度差,只需要將軟管取下,再重新安裝,這樣U形管

中兩管上方的氣體壓強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氣壓),當橡皮膜沒有受到壓強時,U形管中的液面就

是相平的;從U形管內(nèi)向外倒出適量水和向U形管內(nèi)添加適量水都不能使U形管中兩管上方的氣體

壓強相等,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U形管左右兩側(cè)水面的高度差為

/z=8cm=0.08m

則橡皮管內(nèi)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之差等于U形管左右兩側(cè)水產(chǎn)生的壓強差,約為

p=p水g/?=l.Ox103kg/m3xl0N/kgx0.08m=800Pa

(3)分析圖②、圖③的實驗知液體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

液體內(nèi)部壓強越大,得出結論: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液體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4)分析圖③、圖④的實驗知液體的深度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且密度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

差越大,液體內(nèi)部壓強越大,得出結論: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5)實驗時,橡皮膜兩側(cè)受到的壓強容易觀察,所以需要利用水和液體在橡皮膜處的壓強相等來計

算液體壓強,因此需要測量待測液體和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如圖⑤,橡皮膜相平,所以橡皮膜左

側(cè)和右側(cè)的壓強相等,即夕左?右,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可得

P水gfl4=pgh2

解得待測液體密度的表達式為夕=冬%O

7.(2024江蘇泰州)如圖是小明“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情形。

un

甲乙丙

(1)物塊未浸入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物塊的重力為N;

(2)小明將物塊從圖甲下降至圖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逐漸減小的同時,還觀察到一

由此初步分析得出: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它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3)繼續(xù)增大物塊所處的深度,當它與容器底部接觸后,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此時物塊受

到的浮力為N;

(4)為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小明又把物塊浸沒到事先配制好的鹽水中,這樣操作的目的是

為了控制相同;他發(fā)現(xiàn)液體密度改變,而物塊受到的浮力變化卻不明顯。小明想出下列四種實

驗改進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換用體積更大的同種物塊

B.換用密度比水小得多的液體

C.換用精確程度更高的測力計

D.利用現(xiàn)有器材進行多次實驗

【答案】(1)1.8(2)水面上升(3)0.8(4)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D

【解析】(1)如圖甲,沒有浸入水中,利用懸掛法測量物體的重力,此時重力為L8N。

(2)圖甲下降至圖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逐漸減小的同時,觀察到燒杯內(nèi)水面在上升,

排開水的體積慢慢變大。

(3)如圖乙和丙,液體是水,而且都浸沒,故浮力的的大小不變,故浮力的大小為

7^=G-F=1.8N-1N=O.8N

(4)小明又把物塊浸沒到事先配制好的鹽水中,浸沒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都

是浸沒在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

A.換用體積更大的同種物塊,浮力比較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化明顯,故A不符合題意;

B.換用密度比水小得多的液體,浮力變化比較大,故B不符合題意;

C.換用精確程度更高的測力計,微量的浮力變化就可以測量出來,故也是可行,故C不符合題意;

D.利用現(xiàn)有器材進行多次實驗,浮力的大小不變,兩次浮力的變化不明顯,故不可行,故D符合題

意。故選D。

8.(2024河南)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將裝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靜止時如圖所示。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

(2)實驗中,在杠桿兩側(cè)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第1、2次杠桿平衡時的數(shù)據(jù)已填入表。圖是第3次

杠桿平衡時的情景,此次杠桿右側(cè)的阻力和阻力臂的數(shù)據(jù)①為,②為;

實驗次數(shù)動力B/N動力臂Zi/m阻力B/N阻力臂h/m

12.50.220.25

220.151.50.2

31.50.1②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4)某小組對實驗過程交流、討論后,按圖所示又進行了實驗。老師肯定了他們的做法,并指出,

用彈簧測力計斜拉可使結論更具普遍性,因為這樣做改變了o在測量拉力歹的力臂時,小

組內(nèi)有不同的意見,你認為拉力的力臂應為(選填“。4”“02”或)。

【答案】(1)右(2)10.15(3)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4)拉力的方向OB

【解析】(1)由圖知道,杠桿的右端上翹,為了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

移動,即應將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動。

(2)第1、2和3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知道,每次動力減小0.5N,由第1、2次的數(shù)據(jù)知道,每次阻力也是

減小0.5N,所以,第3次的阻力應是1N;分析第1、2次的數(shù)據(jù)知道,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等于阻力

與阻力臂的乘積,由此可知第3次的阻力臂應是0.15m。

(3)由實驗表格中數(shù)據(jù)知道,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都滿足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等于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

即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

(4)由圖知道,用彈簧測力計斜拉改變了拉力的方向,同時改變了力臂的方向,由此得出的平衡條

件更具普遍性。

因為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由圖知道,。2應為拉力的力臂。

9.(2024遼寧大連)某同學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電流的特點”時,將兩個規(guī)格不同的小燈泡Li、L2串

聯(lián)起來,實驗電路圖如圖甲所示。

(1)根據(jù)實驗電路圖,用筆畫線將圖乙中的實物連接起來,電流表測A處電流0

(2)該同學連接好電路后,用開關“試觸”,觀察到電流表指針迅速偏轉(zhuǎn)到零刻線左側(cè),則他連接

的電路存在的問題是o

(3)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發(fā)現(xiàn)Li燈不發(fā)光,L2燈發(fā)光。該同學猜想可能是Li燈被短接了。

他拿來一根導線進行檢驗,根據(jù)看到的現(xiàn)象判斷出他的猜想是錯誤的。

①請寫出他檢驗時的做法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做法:o

現(xiàn)象:?

②請你對Li燈不發(fā)光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想:。

(2)電流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3)將導線并聯(lián)在Li燈兩端Li燈不發(fā)光,L2燈發(fā)光,電流表示

數(shù)變大通過Li燈的電流過小,導致實際功率過小。

【解析】(1)由電路知,小燈泡Li、L組成串聯(lián)電路,電流表測A處電流,電流表選0~0.6A量程,

把各元件按順序連接起來,如圖所示

(2)連接好電路后,用開關“試觸”,觀察到電流表指針迅速偏轉(zhuǎn)到零刻線左側(cè),是由于電流從電

流表負接線柱流入,從正接線柱流出,故他連接的電路存在的問題是電流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3)①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發(fā)現(xiàn)Li燈不發(fā)光,L2燈發(fā)光??蓪Ь€并聯(lián)在Li燈兩端。

觀察到Li燈不發(fā)光,L2燈發(fā)光,電流表示數(shù)變大;說明Li燈被短接后電路中的電阻變小,電流變大,

故原電路的Li燈沒有被短接,他的猜想是錯誤的。

②當電路中的電流過小時,由尸=尸氏知,電功率也會過小,導致燈不發(fā)光;故Li燈不發(fā)光是由于通

過Li燈的電流過小,導致實際功率過小。

10.(2024廣西桂林)小桂和小林在“探究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

(1)他們按如圖甲的電路圖連接電路,在圖乙的實物圖中還差一根導線沒有連接,請在圖中畫出該

條導線;

(2)在實驗過程中,L2突然熄滅,L1亮度不變,電路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是L?路;

(3)排除故障后,用電流表測出通過L]、L2和干路電流,記錄如下表,第三次實驗時電流表A】

指針指在如圖丙的位置,其讀數(shù)應為A;小桂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后得出結論:并聯(lián)電路干路電流

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且各支路電流相等。小林認為小桂的結論可能不正確,為了驗證這個結論是否

正確,他們應該更換規(guī)格(選填“相同”或“不同”)的燈泡再次實驗。

實驗次數(shù)123

電流表A1的示數(shù)/A0.180.2

電流表A2的示數(shù)/A0.180.2

電流表A的示數(shù)/A0.360.4

(4)本實驗要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2)斷(3)0.24不同(4)尋找普遍規(guī)律

【解析】(1)如圖甲所示,燈Li、L2并聯(lián),電流表A測干路電流,電流表Ai測燈Li的電流,電流

A2測燈L2的電流,差的一根線如圖所示:

(2)燈Li、L2并聯(lián),互不干擾,在實驗過程中,L2突然熄滅,Li亮度不變,若L2短路,則Li也熄

滅,故原因是L2斷路,。

(3)如圖丙所示,電流表接0~0.6A量程,分度值為0.02A,讀數(shù)為0.24A。

為使結論具有普遍性,應更換不同規(guī)格的燈泡進行實驗。

(4)本實驗是找規(guī)律類實驗,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尋找普遍規(guī)律。

11.(2024湖南株洲)用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電源為兩節(jié)干電池,實驗室提供

了阻值分別為30。、15。、10。、7.5。的電阻各一個。

甲乙

實驗次數(shù)1234

電阻R/。3015107.5

電流//A0.080.160.24

(1)用筆劃線代替導線,在圖甲中請將實驗電路連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電流表示數(shù)變大)

(2)實驗時,從大到小依次更換不同的定值電阻,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保證電阻兩端電壓不變,分別

記錄每次電阻R和電流表示數(shù)/,數(shù)據(jù)如上表,其中第4次實驗的電流表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讀數(shù)為

A;電壓表示數(shù)應為V。

(3)在現(xiàn)有實驗器材不變的條件下,某同學通過實驗還獲得一組“5。,0.48A”的數(shù)據(jù),請寫出他

所使用的方法o

【答案】(1)(2)0.322.4(3)滑片向右端移

動,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4V

【解析】(1)電源為兩節(jié)干電池,電壓為3V,故電壓表應選用小量程并聯(lián)在電阻兩端;變阻器滑片向

右移,電流表示數(shù)變大,說明電路中電阻阻值變小,變阻器應選用右下接線柱與開關串聯(lián)接入電路中,

如下圖所示

(2)其中第4次實驗的電流表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電流表選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數(shù)為0.32A。

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4次實驗時,電阻阻值為7.5。,則電壓表示數(shù)為

U=IR=O.32Ax7.50=2.4V

(3)根據(jù)串聯(lián)分壓原理可知,將定值電阻由7.5Q改接成5。的電阻,電阻減小,其分得的電壓減小。

探究電流與電阻的實驗中應控制電壓不變,即應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

可知應減小滑動變阻器分得的電壓,由分壓原理,應減小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所以滑片應

向右端移動,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4V。

12.(2024貴州黔東南州)小華用如甲所示裝置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電源電壓3V恒定不變,滑

動變阻器規(guī)格為“30Q2A”。

。S

S

.5

O.4

OS.3

2

O.1

51015202530R/Q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在圖甲中完成電路連接,要求滑片P向右滑動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小;

(2)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后,移動滑片發(fā)現(xiàn),電流表無示數(shù),電壓表有示數(shù),則出現(xiàn)該故障的原因

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改變滑片位置,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空白處的電流如圖乙所示,請將數(shù)據(jù)填寫

到下面的表格中,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歸納得出結論:

電壓UN0.51.01.52.02.53.0

電流〃A0.100.200.400.500.60

(4)為了進一步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又找來10。、150、20。的定值電阻繼續(xù)實驗。

①將滑動變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處,閉合開關,緩慢移動滑片,直至電壓表示數(shù)為IV接下來用10Q

的電阻替換原電阻,應將滑片向(選填:“左”或“右)滑動,使電壓表示數(shù)仍為IV,

記錄電流表示數(shù)。再將15。、20。的定值電阻分別接入電路,重復以上步驟;

②當將20。的電阻接入電路進行實驗時,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調(diào)節(jié)滑片都無法滿足預設電壓為IV的條件。

為使該電阻也能完成實驗,小華認為可以改變電壓表的預設電壓,該預設值應不低于V;

他們重新進行實驗,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圖丙所示的圖像,由此可得結論:;

同組的小明認為不改變電壓表預設值也可解決上述問題,只需將上述準備的10。電阻(填

連接方式)在電路中就可以順利完成實驗。

比串聯(lián)

【解析】(1)要求滑片P向右滑動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小,即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大,所

以,應把滑動變阻器的左下接線柱接入電路,電路連接如圖:

(2)電流表無示數(shù),說明可能斷路了,電壓表有示數(shù),則電壓表和電源形成的回路沒有斷路,所以

是定值電阻發(fā)生了斷路。

(3)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分度值為0.02A,該示數(shù)為0.30A。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電壓與電流的比值不變,所以,可得結論:電阻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

(4)①原來接入的電阻為5。,電壓表示數(shù)為IV,即UR=1V,由串聯(lián)分壓可知

UXU.B-UR=3V-1V=2V

由于串聯(lián)電路中,各串聯(lián)導體起分擔電壓的作用,電壓之比等于電阻之比

URR5Q10QIV1

--

式一五一10Q-20Q2V2

所以接下來用10。的電阻替換原電阻,應將滑片向右滑動,使電壓表示數(shù)仍為IV,記錄電流表示數(shù)。

②當將20。的電阻接入電路進行實驗時

URR20QIV1

派一直一40Q-2V-5

滑動變阻器需要400,才能控制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為IV,此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規(guī)格是

“30Q2A",所以不能完成實驗。把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30。接入電路時,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

即為電壓表的預設最小電壓。把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300接入電路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小為

Tu3V…八

/?.,=--------=--------------=0.06A

最小R+R產(chǎn)20Q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