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禁區(qū)-科研有禁區(qū)_第1頁
科學無禁區(qū)-科研有禁區(qū)_第2頁
科學無禁區(qū)-科研有禁區(qū)_第3頁
科學無禁區(qū)-科研有禁區(qū)_第4頁
科學無禁區(qū)-科研有禁區(q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無禁區(qū),科研有禁區(qū)XXX(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材碩XXX班s00000000)摘要:科研,是否應該設立禁區(qū)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歇過,也一直沒有定論。本文從違反法律、違背倫理、威脅安全三個方面舉例論證,證明科研的某些領域和方向,存在非必要性、違法性、以及違背自然倫理和對人類乃至自然界存在威脅或潛在威脅,因此應當將這些領域定義為禁區(qū),并監(jiān)督管理,禁止科研學者涉及,以免帶來惡果。關鍵詞:科研;禁區(qū);倫理;安全1.前沿科學,在古代是指分科而學的意思,在現代,科學是自然界、社會等客觀世界的本質聯系及其運動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而科研,即科學研究,指的是人們探索客觀世界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種認識活動,同時也是創(chuàng)造、整理、修改知識以及開拓知識新用途的探索工作??梢娍茖W與科研是不可等同的,科學就是知識,沒有國界也沒有范圍,因此科學是可以無禁區(qū)的,但科研必須要有禁區(qū),設立禁區(qū)的目的就是指引科研求真而向善!“禁區(qū)”一詞的字面含義可以理解為我們不能通過或進行活動的地方。在生活中,可以是不可通行的紅燈、不可打鬧的電梯,也可以是禁止吸煙的商場等等,面對禁區(qū),我們不越雷池,既是遵守法律,也是尊重道德。而對于科學研究領域的“禁區(qū)”,一般可以理解為“科學研究中不允許涉及的對象和領域,或指用人為的力量去干涉、阻止、反對科學研究”,必須申明的是,這里所說的禁區(qū)不是科研的絆腳石,而是禁止科研工作者對某些特殊領域的錯誤方向的觸及,這些方向涉及的不只是法律,還有安全和倫理。為支持觀點,下面將從觸犯法律、威脅安全、違背倫理三個方面舉出爭議甚大的科研領域的弊端。2.論證2.1觸犯法律:每一位學醫(yī)的同學都會有解剖尸體的經歷,醫(yī)學領域能有今天的發(fā)展不會只是從小白鼠身上得來的。當然,大多數學者的科研都是合理的,他解刨的尸體是合法得來的,是某位死者甘心為科研獻“身”的產物。但是,又有多少人在醫(yī)學科研的路上,為了目的不擇手段呢?在美國,“塔斯基吉梅毒實驗”是令不少黑人聞之色變的專有名詞,已發(fā)展。同樣,發(fā)展方向的背離也是3D打印成為了人類安全潛在的威脅,那就是3D打印手槍的問世。2013年9月,日本一男子運用3D打印技術,僅靠家里的電腦和3D打印機便制造了手槍零部件,組裝成了一把6連發(fā)的左輪手槍并成功進行了試射??梢韵胂筮@種技術成熟的運用于對槍支管制不嚴并且槍擊案頻發(fā)的西方國家會怎樣,如果運用在我國,又會給政府的槍支管制工作帶來多大的麻煩,又會給人民多大的人身威脅。說到這里,我還是要再一次申明科研禁區(qū)的含義,禁區(qū)不是禁止科研觸及某一領域,而是不要涉及“某一背離‘求真向善’精神的方向”,比如核能是我們應該也是必須要發(fā)展研究的,而核武器就應是那道不可跨出的界線;3D打印技術是要發(fā)展的,而3D打印手槍就是要限制的。2.3違背倫理:轉基因這個詞匯,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它是指將某種生物的DNA片段轉入另一種特定生物中,與其本身的基因組進行重組,再從重組體中進行數代的人工選育,從而獲得具有穩(wěn)定表現特定的遺傳性狀的個體。也就是說在這種技術下,新物種的產生再也不需要按照自然倫理漸進的進化,人類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特性,創(chuàng)造新的生命類型。1974年,科恩在大腸桿菌上揭開了轉基因應用的序幕,從那時開始一直到今天,轉基因這個詞匯在全球承受了無盡爭議,在2014年成為了“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huán)球科學》雜志年度十大科技熱詞之一。而所爭論的無非就是它會給人類帶來危害,還是能幫助人類實現改造大自然的夢想。戰(zhàn)后生物技術的發(fā)展無疑推動了當今社會的進步,轉基因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它所帶來的危害和引發(fā)的倫理問題,不得不使人們將它的某些研究方向丟進禁區(qū)。轉基因食品最近在中國是個熱門話題,相信有不少家庭主婦已經把各種各樣的轉基因食品拉到自己家的拒食清單中了,因為最近研究發(fā)現,長期食用轉基因食品會帶來很大的危害,比如會是人體產生過敏反應、抗藥性以及增加不育癥、癌癥等疾病的幾率。面對如此多的危害,轉基因食品究竟要不要繼續(xù)發(fā)展并應用,可能還需要有關部門提供一份有說服力的、有肯定答案的關于轉基因食品利弊的報告。關于轉基因引發(fā)的倫理問題,恐怕就要數人獸雜交了,當然了,在生物技術上,這叫人獸混合胚胎研究。早在2007年,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就宣布,允許人類與動物細胞混合起來制造胚胎并用于醫(yī)學研究項目的開展,這就意味著,各種叫“半獸人”的新生物可以合法的從英國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但無論在英國,還是在全世界,關于在這一研究上引發(fā)的倫理問題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而就我個人而言,是不支持這項研究的,試想一下,將這種人獸雜交胚胎植入母體誕生的新生物,務必會具有人和動物的雙重基因,并會映射到他的體貌特征、智力語言等方面,那時我們將如何界定人與動物的區(qū)別?還會是直立行走和獨立思考嗎?這種技術一旦推廣,勢必會引起整個自然界的連鎖反應,所引起的人類自身的基因變化也無法逆轉,到那時還是人類能控制了的嗎?現代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就像是在抗衡大自然的倫理進化,但人類幾千年的歷史、近百年的研究,真的能擊敗繁衍億年的大自然嗎?驢馬雜交得來的“騾”,可以稱為一個新物種,但他沒有繁衍生育的能力,應該就是大自然對人類亂改基因的警告吧。3.總結:以上幾則例論,雖然不成熟,但應該能說明某些科研領域的弊端。對科學研究進行的最終的價值判斷,不應該是取決于為“科學而科學”的理想,而是取決于科學是否對人類有益。當科學研究在實驗對象、材料、方法、過程、規(guī)則等方面嚴重違背“不傷害、有利、尊重、公正等”科技倫理的基本原則時,就應當被禁止或終止。科學技術可以說是社會最強勢的領域,如果它宣稱自己是不受約束的,后果將會不堪設想。在科學領域,有一個很重要的詞匯“不可逆”,就是說很多方面、很多領域我們可以靠科研去改變,但在研發(fā)之前,一定要三思其弊端,以免引發(fā)了惡果卻不能改變,從而違反法律、違背倫理,甚至危害人類自己。所以說,每個國家都應該像完善自己的法律一樣,去搜錄那些可能會帶來危害的我們不應觸碰的科研領域和方向,定義為科研禁區(qū),編入法典,并依靠國家強制力去監(jiān)督、約束和懲處。雖然中國的學者對科研禁區(qū)的入侵還不是很多,引發(fā)的惡果也較少,但居安思危、防微杜漸還是不可少的。參考文獻:[1]葛瑞原,王而山.對科學研究也要設禁區(qū)[J]-科學之友,2007(21).[2]羅寶麗,吳瑞健.略談科學研究有禁區(qū)[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07,20(4)[3]韓東屏,HanDongping.審視科學禁區(qū)之爭[J]-湖南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