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文知識梳理_第1頁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文知識梳理_第2頁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文知識梳理_第3頁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文知識梳理_第4頁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文知識梳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文知識梳理2024-2025學年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知識梳理

第六單元

第17課:《古詩三首》

1.課題解讀

本課由《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詩組成,都是描繪祖國山河美好,贊美大自然美麗風光的古詩。

2.課文重點解讀

(1)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理解:從“斷"和“開”,我們感受到天門山的雄偉和長江水的奔騰不息、波瀾壯闊。“回旋,回轉”,突出了山勢險峻和水流湍急。句子的意思是天門山中間斷裂如門,使大江得以通過。碧水東流到此,回旋著向北流去。這兩句詩讓我們欣賞了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雄偉氣勢。這一句看是寫山,實際上是借山勢寫出了浩蕩東流的楚江勇往直前,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

(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兩岸的青山相峙而立,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相對出”“日邊來"指的是詩人是站在行駛的小船上來描寫兩岸青山的,生動地寫出了青山迎面而來的動態(tài)美??吹健肮隆保路鹂吹皆谛蹅サ奶扉T山映襯下,寬闊的江面上駛來一艘小船。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理解:這兩句詩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西湖比作西施,凸顯了西湖“淡妝濃抹總相宜"的陰柔之美。

(4)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洞庭湖上的秋月光輝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

(5)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理解: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描寫生動而細致。表達了作者對洞庭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主題概括

《望天門山》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偉秀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飲湖上初晴后雨》描繪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xiàn)的不同風姿,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通過描寫秋天月下洞庭湖的美景,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寬廣豁達的胸懷。

4.學有所得

這三首古詩讓我們欣賞了長江奔騰的氣勢、西湖晴雨天的奇妙柔美、洞庭湖秋月下的平靜和諧之美。讀完之后,我們的心中對祖國的美景充滿熱愛之情。

5.結構導圖

6.問題探究

(1)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狈路鹂吹搅嗽鯓拥漠嬅妫?/p>

我仿佛看到了天門山上怪石嶙峋,古木參天,許多檀樹生于亂石之中,盤繞崖石之間,蜿蜒如青龍伏地。腦海中出現(xiàn)了長江奔涌,青山矗立,一只小船從遠方徐徐而來的畫面。

(2)讀了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看到這么美的景色,詩人會是怎樣的心情?

麗日照著江水,一葉輕舟在江上揚帆而行,駛過臨江兩岸的青山翠峰,這是一幅十分愜意和美好的圖景。李白借助這些雄麗的景色,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以及自己豁達、寬闊的胸襟。

我覺得他會被這壯觀的景色所震撼!他會吟詩來贊美這壯麗的景色。

(3)“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子"指誰?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讀了詩歌,你腦海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山和怎樣的湖面?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的美女。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名字中都有一個“西”字,更是因為二者都具有天然美。西施不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蛾眉,總是風姿綽約;西湖不管是晴天明朗的景色還是雨天迷蒙的景象,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詩人如此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這個比喻得到了后世的認可,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我仿佛看到雨天的西湖,霧蒙蒙的,感覺比較迷離,西湖有種看不清的感覺,就好像化了淡妝的人拍的藝術照一樣。

我看到晴天的西湖,荷葉飄香,湖面上水波粼粼,小船來來往往,熱鬧極了。

(4)請你說說對“斷、開、回”這三個字的理解。

“斷、開"兩個字將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氣勢準確地描繪了出來;“回”字則描繪出萬里長江受到山峰阻擋而返回時翻滾咆哮、變化無窮的特點,襯托出天門山的奇險。

(5)《飲湖上初晴后雨》的后兩句中,詩人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用了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把“西湖"比作“西子”,寫出了西湖的神韻,令人心馳神往。表達了對西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7.課外拓展

(1)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代表作品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世稱蘇東坡。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讹嫼铣跚绾笥辍肥怯蓛墒自姼铇嫵傻囊唤M詩,這里選的是其中一首。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2)資料補充

西施,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后人尊稱其為“西子"。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3)怎樣才能寫出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寫景文章,不僅要寫出景物特點,而且要寫出作者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例如,蘇軾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中,寫自己對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感受分別是“晴方好"和“雨亦奇”,而且以“水光瀲滟晴方好"比喻“淡妝”;“山色空蒙雨亦奇"比喻“濃抹”,這是作者獨特的體驗,別具特色。那么,要寫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應該怎樣做呢?

①觀察景物時要把景物看作是可以與人相比或與自己交流的活物。

②結合景物的特點,對這個活物進行聯(lián)想,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4)拓展閱讀

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譯文: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還沒來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點就像珍珠一樣飛濺入船。忽然一陣卷地而來的大風把云和雨吹散了,風雨后望湖樓下的水就像天空那樣廣闊。

②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宋]蘇軾

朝曦迎客艷重岡,

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

此意自佳君不會,

一杯當屬水仙王。

譯文:早晨迎客,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只可惜傍晚的時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快就醉去了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沒能領會到下雨之時的西湖美景。如果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美麗風景,那么,你應該敬守護西湖的“水仙王"一杯。

③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明亮月影。夜間乘船出發(fā),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舍去向渝州。

第18課:《富饒的西沙群島》

1.課題解讀

這篇課文作者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句,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瑰麗風光和豐富的特產(chǎn),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2.課文重點解讀

(1)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理解:這句話是這篇課文的中心句,概括地寫了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

(2)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藍的,淺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

理解:這一句描寫了海水的各種顏色?!拔骞馐敝割伾啵肮妍?是顏色特別艷麗、好看。用“五光十色”和“瑰麗無比"說明海水的顏色很多,很漂亮。

(3)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展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理解:“各種各樣”說明珊瑚的種類很多。綻開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是說海參的形狀像花朵、像鹿角,這是一個比喻句。形象的寫出了珊瑚的特點是:顏色鮮艷,樣子奇特。

(4)海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的蠕動。

理解:“到處"一詞寫出了海參多,“懶洋洋”描繪出海參蠕動的樣子,用詞很準確,寫出了海參的悠閑、自在。

(5)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

理解:這句話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海里的魚不僅外形好看,而且品種多。

(6)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理解:這句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說明了魚的多。

(7)富饒的西沙群島,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隨著祖國建設(she)事業(yè)的發(fā)展,可愛的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理解:首尾呼應:文章開頭寫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結尾則寫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渾然一體。

3.主題概括

本文通過記敘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優(yōu)美的風景和豐富的物產(chǎn),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海疆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4.學有所得

西沙群島真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啊!海水五光十色,海參、大龍蝦、魚、鳥……這一切豐富而奇特,多么令人向往!

5.結構導圖

6.問題探究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理解:作者圍繞“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這句話來寫的。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西沙群島的,把它圈出來。

理解:課文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的順序從海面、海底、海灘和島上四方面具體寫出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3)珊瑚還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說句子。

理解:珊瑚有的像一團絨球,有的像一朵碩大的蓮花靜靜地開在海底,還有的像一串串珍珠。

(4)作者在每個方面中都寫到的是什么景物?是怎么寫的?

理解:作者描寫海水是抓住顏色瑰麗來;寫海底是抓住珊瑚、海參、大龍蝦的形狀和動作來寫的和魚的數(shù)量和形狀來寫的;寫島上是抓住鳥多來寫的。作者每寫一處都抓住了典型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5)第1自然段與后面的段落是什么關系?

第1自然段總起全文,后面的內容都是對它的具體描寫。

(6)這篇文章是按什么結構來寫的第4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理解:這篇文章是按照“總一分一總"的結構來安排內容的。先總寫西沙群島的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再分寫海水顏色瑰麗,以及珊瑚、海參、大龍蝦、魚和各種海鳥;最后總寫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這樣寫結構清晰,易于理解。

這一自然段的結構是“總一分一總”。先總述魚“成群結隊”,突出魚多;再分別敘述各種魚的樣子;最后總述“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7)為什么說西沙群島是“鳥的天下"?

因為這里樹多、鳥多鳥蛋多鳥糞多,所以說這里是“鳥的天下”。

7.課外拓展

(1)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說美麗的海水形成的原因嗎?

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所以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帶“?!弊值某烧Z。

海底撈針海闊天空海市蜃樓四海為家滄海桑田

山珍海味泥牛入海天南海北天涯海角五湖四海

八仙過海石沉大海泥牛入海情深似海血海深仇

(3)總一分一總的行文結構。

按“總一分一總"的方式安排結構是本文的一個寫作特點。本文先概述了西沙群島是個可愛的地方,然后具體介紹了西沙群島優(yōu)美的風景和豐富的物產(chǎn),最后總寫西沙群島將會變得更加美麗和富饒。這樣來安排文章結構,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中心明確。那么,怎樣按“總一分一總”的方式來安排結構呢?

①開頭總起,突出事物特點,引領全文。

②中間具體地從多方位、多角度去描述這個特點。

③結尾總結,照應開頭,抒發(fā)情感。

(4)仿寫語段

①模仿文中寫作方法,選擇一幅圖寫一寫。

我來到了海龜池邊,那海龜大的驚人,小的有一個腦袋大,大的像一把太陽傘的樣子,我拿來一片菜葉,一只海龜終于禁不住美味的誘惑,慢慢地從遠處的礁石邊爬了過來,品嘗著那菜葉的鮮美。而它身邊的一只小海龜,非常活潑機靈,總是能優(yōu)先搶到食物,獨自悠閑地享受著。

②從下面的圖中選擇一幅,寫幾句話。

提示:可以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如:“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還可以從“顏色、動作”等方面說說圖中的事物是什么樣的。

示例:色彩斑斕的魚兒成群結隊地游來游去,互相追逐著,有的藍藍的,有的金黃金黃的,像在參加盛大的節(jié)日游行。

遼闊無垠的海面上,只只海鷗自由地翻飛盤旋著。它們一會兒展翅飛向高空,一會兒又飛回海面捕食,快樂地嬉戲。

第19課:《海濱小城》

1.課題解讀

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小城的熱愛之情。

2.課文重點解讀

(1)天是藍的,海也是藍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線上,有棕色的機帆船和銀白色的軍艦來來往往。天空飛翔著白色的、灰色的海鷗,還飄著跟海鷗一樣顏色的云朵。

理解:這句話描寫了海濱的色彩美,通過“藍、棕色、銀白、白色、灰色"等表示顏色的詞語把海濱描繪得絢麗多彩,突出了海濱的美。

(2)早晨,機帆船、軍艦、海鷗、云朵,都被朝陽鍍上了一層金黃色。帆船上的漁民,軍艦上的戰(zhàn)士,他們的臉和胳臂上也鍍上了一層金黃色。

理解:“鍍”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陽光的照射下變得金燦燦的,像鍍上一層金子,形象地表現(xiàn)了色彩之美。

(3)船上滿載著銀光閃閃的魚,還有青色的蝦和蟹,金黃色的海螺。船隊一靠岸,海灘上就喧鬧起來。

理解:“喧鬧"與“寂寞”形成鮮明對比,表現(xiàn)了收獲后的喜悅,突出了海灘的美麗。

(4)初夏,桉樹葉子散發(fā)出來的香味,飄得滿街滿院都是。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么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

理解:這兩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鳳凰花比作一片片紅云,突出了鳳凰花的嬌艷與美麗,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小城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5)小城的公園更美。這里栽著許許多多榕樹。一棵棵榕樹就像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樹下擺著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總是坐滿了人。

理解:這段話是圍繞“小城的公園更美"這句話來寫的。畫線的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一棵棵榕樹比作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既寫出了榕樹顏色和外形的美麗,又寫出了茂密的榕樹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6)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瀝青的大路,都是用細沙鋪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好像踩在沙灘上一樣。人們把街道打掃得十分干凈,甚至連一片落葉都沒有。

理解:作者是即寫了看到的的“瀝青大路”,聽到的“咯吱咯吱的聲音,最后寫了感覺到的“好像踩在沙灘上一樣”,動用了一切感官,圍繞中心句,把小城寫具體了。

3.主題概括

課文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了海濱的大海、沙灘和小城的庭院、公園、街道,寫出了海濱小城的美麗和整潔,抒發(fā)了作者對小城的熱愛之情。

4.學有所得

小城的樹美、花美、環(huán)境美。這樣的美需要勤勞的人們去創(chuàng)造,更需要大家共同維護。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家鄉(xiāng),讓她更美麗,更富饒!

5.結構導圖

6.問題探究

(1)說一說,課文寫了海濱小城的哪些景象?這些景象是什么樣的?

課文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寫了海濱和小城兩處場景。寫海濱時,分別描寫了大海和海灘的景觀,大海是一望無際的,海上船只來來往往,空中飛翔著海鷗,還飄著云朵。海灘遍地是美麗的貝殼,當滿載的船隊靠岸,海灘上就喧鬧起來。這些景象展示了海濱的美。對小城的描寫重點放在庭院、公園、街道三處景觀上,突出了它們美麗、整潔的特點。

(2)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來嗎?

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小城里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第5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小城的公園更美"。第6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小城的街道也美”。

(3)在課文中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抄寫下來和同學交流。

①這里的孩子見得多了,都不去理睬這些貝殼,貝殼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寂寞"一詞賦予貝殼以人的心理活動,語言幽默,寫出了貝殼雖多,但孩子們見得多了,反倒無人撿的情形。

②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么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開得熱鬧的鳳凰花比作“一片片紅云”,既寫出了鳳凰花的顏色,也表現(xiàn)了它的美麗和繁盛?!盁狒["一般寫某種環(huán)境熱鬧,這里用來寫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鳳凰花旺盛的生命力。

(4)海灘有什么特點?

遍地是美麗的貝,孩子們都不去理睬;當滿載而歸的船隊一靠庫,海灘上就喧鬧起來。

(5)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點?給你怎樣的感覺?

庭院最大的特點是樹多,而且這些樹還各司其職,為小城的居民“服務”:桉樹散發(fā)香味;椰子樹、橄欖樹提供食材、藥材;鳳凰樹負責打扮小城,使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多美啊!感覺小城的庭院溫馨、美麗。

7.課外拓展

(1)鳳樹

也稱火樹,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性喜高溫,分布于中國南部及西南部。樹冠寬廣,夏季開花,花大,紅色,有光澤。因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復葉,被譽為世上色彩最鮮艷的樹木之籠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2)霸王樹

桉樹樹姿優(yōu)美,四季常青,生長速度很快,抗旱能力強,宜作行道樹、防風固沙林和園林綠化樹。樹葉含芳香油,有殺菌驅蚊的作用。但是,桉樹快速生長的同時,伴隨著地方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大面積種植會導致當?shù)氐叵滤幌陆?、土壤保水能力降低,甚至土地板結、土壤沙化。凡是種植過桉樹的地區(qū),土地肥力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乃至枯竭。因此,桉樹被人們冠以“霸王樹"的惡名。

(3)桉樹

所屬類別:植物桉樹(EucalyptusrobustaSmith)又稱尤加利樹,是桃金娘科桉屬植物的統(tǒng)稱。常綠高大喬木,約六百余種。常綠植物,一年內有周期性的枯葉脫落的現(xiàn)象,大多品種是高大喬木,少數(shù)是小喬木,呈灌木狀的很少。樹冠形狀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單葉,全緣,革質,有時被有一層薄蠟質。葉子可分為幼態(tài)葉、中間葉和成熟葉三類,多數(shù)品種的葉子對生,較小,心臟形或闊披針形。原產(chǎn)地主要在澳洲大陸,19世紀引種至世界各地,到2012年,有96個國家或地區(qū)有栽培。有藥用、經(jīng)濟等多種價值。生于陽光充足的平原、山坡和路旁。全年可采葉。中國南部和西南部都有栽培。桉樹的樹冠小,透光率高,有利于樹叢下草的生長。樹冠小,蒸騰作用也小,是節(jié)水樹種。一般能生長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地區(qū),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生長較好。適生于酸性的紅壤、黃壤和土層深厚的沖積土,但在土層深厚、疏松、排水好的地方生長良好。主根深,抗風力強。多數(shù)根頸有木瘤,有貯藏養(yǎng)分和萌芽更新的作用。一般造林后3-4年即可開花結果。桉樹原產(chǎn)地絕大多數(shù)生長在澳洲大陸,少部分生長于鄰近的新幾內亞島、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群島。19世紀引種至世界各地,截至2012年,有96個國家或地區(qū)有栽培。主要分布中心在大洋洲,在中國的福建、雷州半島、云南和四川等地有一定數(shù)量的分布。桉樹種類多、適應性強、用途廣。它的生長環(huán)境很廣,從熱帶到溫帶,有耐﹣18℃的二色桉、岡尼桉及耐﹣22℃的雪桉。從濱海到內地,從平原到高山(海拔2000m),年降水量250-4000mm的地區(qū)都可生長。其體形變化也大,包括世界罕見的樹高百米的大樹,也有矮小并多干叢生的灌木,還有一些既耐干旱又耐水淹的樹種。

(4)運用修辭描寫早晨景色的句子

①太陽終于露出了臉兒,鳥兒們唱得更歡了?;蛟S,太陽因為這樣熱情的迎接而害羞,紅著臉躲到了高樓身后。它并不傲慢地散發(fā)刺眼的光芒,而是漲紅了臉,一步一步地,緩緩從高樓走上天空。(擬人)

②剛剛誕生的黎明如同一個嫩紅的嬰兒,在這還很濃的夜色中顫了三顫。旭日披著烈烈的酒氣上升,將一種無限的醉意朝田野和遼闊的天空酣暢地播散開……(比喻)

第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

1.課題解讀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chǎn),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課文重點理解

(1)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有數(shù)不清的紅松、白樺、櫟樹……幾百里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

理解:“數(shù)不清”說明樹多,省略號表示列舉的省略,說明樹的品種還有很多,“幾百里連成一片"說明樹占據(jù)的面積很大,又說明小興安嶺非常遼闊,所以這里像“綠色的海洋”(比喻)。這是小興安嶺景色的總的特點。

(2)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

理解:“抽出"是使勁長出的意思,把枝條快速而有力地生長的樣子寫得生動、形象。這兩句話展現(xiàn)了春天的小興安嶺生機勃勃的一面。

(3)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

理解:這句話是寫小興安嶺夏天樹木的特點?!笆[蔥蘢蘢“嚴嚴實實”“封"這些詞語,既形象地表現(xiàn)了枝葉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表現(xiàn)出了樹木的勃勃生機。

(4)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

理解:一個“浸”字,說明霧很濃,水汽很大,范圍比森林還要廣,從而使整個森林都浸潤其中,使人感到整片森林就像仙境一般,具有一種朦朧美。

(5)太陽出來了,千萬縷耀眼的金光穿過樹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門前的草地上。

理解:“耀眼的金光"指的是太陽光,這句話從側面寫出了樹葉的濃密,陽光都只能見縫插針進入這里。

(6)秋風吹來,落葉在林間飛舞。這時候,森林向人們獻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還有人參等名貴藥材。

理解:“飛舞”既表現(xiàn)了落葉隨秋風悠悠飄落的景象又表現(xiàn)了一種活潑、快樂的情緒。這句話點明了小興安嶺的物產(chǎn)豐富。一個“獻"字用得巧妙,體現(xiàn)了小興安嶺物產(chǎn)的豐富,也把森林寫活了,好像森林也會無私地捧出自己的寶貝。

(7)這時候,森林向人們獻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還有人參等名貴藥材。

理解:這句話寫出了小興安嶺秋天的豐收景象,從中看到其豐富的物產(chǎn)資源。作者用“獻出”一詞,賦予了森林以人格化的描寫。告訴人們,森林里的野果成熟了,這里的特產(chǎn)正在被采集利用。由此可見,小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既有收獲,又無私“獻出”,表現(xiàn)了小興安嶺的奉獻美。

(8)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樹上積滿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軟,常常沒過膝蓋。

理解:“積滿”“厚厚"沒過”顯示出雪很大。這三句話寫風表情出了小興安嶺雪花飛舞,到處銀裝素裹的美景。

(9)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理解:運用比喻的手法把小興安嶺比作大花園和寶庫,形象說明了小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這句話是對全文的概括,緊扣題目,洋溢著作者對小興安嶺的贊美之情。

3.主題概括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物產(chǎn),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與熱愛之情。

4.學有所得

真想化身為一株青松,扎根在小興安嶺的山巔,用那微不足道的青翠,將山頂裝扮。當山風拂過,那陣陣松濤,就是我的贊歌。美麗的小興安嶺,處處都是迷人的畫卷!

5.結構導圖

6.問題探究

(1)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第2自然段作者主要寫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小興安嶺春季的什么特點?

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作者主要是抓住了樹葉、積雪、小溪、小鹿這些景物來寫的。突出了春天的小興安嶺生機勃勃的特點。

(2)作者描寫春天的景色時寫小鹿的活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鹿的悠閑更突現(xiàn)了森林、小溪的美麗和安寧。

(3)作者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來描寫小興安嶺夏天的美麗景色?

蔥蔥蘢蘢的樹木乳白色的濃霧、金色陽光和各色野花等景物。

(4)作者在描寫落葉時,用了“飛舞"一詞,如果換成“飄落”好不好?為什么?

不好。“飄落"只表示樹葉往下落的動態(tài)?!帮w舞”不僅表現(xiàn)了樹葉隨風悠悠飄落的樣子,而且表達出一種活潑、快樂的情緒。

(5)第5自然段中,作者是通過描寫哪些事物來表現(xiàn)小興安嶺冬天的特點的?

作者通過寫樹木、雪花、西北風、紫貂、黑熊、松鼠等事物來表現(xiàn)小興安嶺冬天的特點。

7.課外拓展

(1)東北三寶

東北三寶是指我國東北地區(qū)的三種土特產(chǎn),有新、舊兩種說法。舊三寶為:人參、貂皮、烏拉草(過去物質貧乏,冬季時人們把烏拉草填在鞋子里來取暖,防止凍傷腳,所以烏拉草在之前被稱為三寶之一)新三寶為:人參、貂皮、鹿茸。

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葉都可入藥。掌狀復葉,小葉卵形;花小,淡黃綠色;根部肥大,黃白色,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得名。

紫貂:貂的一種,棕色,外形像黃鼬,嗅覺、聽覺靈敏。捕食鼠類、鳥類和魚類,有時也吃漿果和松果。

鹿茸:就是雄鹿沒有長成硬骨頭的鹿角,帶茸毛,是一種高級補品和名貴的中藥。

(2)抓住景物特點或時令特點描寫景物。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季節(jié)不同,景色也是不一樣的。本文抓住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特點進行描寫,突出了小興安嶺的美麗、富饒,如“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秋天,白樺和櫟樹的葉子變黃了,松柏顯得更蒼翠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樹上積滿了白雪”。不同的季節(jié)、時令,呈現(xiàn)出不同的景物特征。我們運用這種寫法描寫景物時需注意:

①細致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和變化。

②安排恰當?shù)拿鑼戫樞?,如季?jié)變換順序、一天中的早晚順序等。

③語言準確生動,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3)如果我們有機會去小興安嶺,你選擇哪個季節(jié)去?為什么?

提示:課后第二題是引導理解全文的一道題。它要求學生在獲得小興安嶺景色的整體認識的基礎上,還要對四季的景色進行比較。這帶有個人主觀色彩,需要學生分析和思考。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來談,說出自己的理由(理由可以是美麗的風景,也可以是物產(chǎn)豐富)。例:我要夏天去那里。那里的樹木是那樣茂盛,遮住了太陽,樹林里一定很涼爽。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我很喜歡那種朦朧的感覺。我還要去看野花,和美麗的野花一起拍照,一起聊聊這小興安嶺的美景。

(4)你的家鄉(xiāng)哪個季節(jié)最美?為什么?寫一段話和同學交流。

提示:學習本文寫景物的方法:選擇能反應這個季節(jié)的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寫出景物的特點。

①瓦藍瓦藍的天空中有幾朵白云在悠閑地飄來飄去。秋風一陣又一陣,悄悄地來到人們的身邊,人們感到有點涼意。秋天,一個讓人們喜悅的季節(jié)。在這個美麗的季節(jié)里,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我家鄉(xiāng)的田野吧!來到稻田,農民們正在彎著腰收割金黃色的稻子。長長的稻穗半遮住了人們的身子。當你遠眺時,一望無際,真所謂“一顆稻谷知秋來"啊!來到了果園,一棵棵樹上的果實多著呢,有石榴、火龍果、橙子,還有我最喜愛的桔柑……數(shù)也數(shù)不清。當你隨便摘一個果實品嘗,嘩!很甜哦!真想再吃上……菠蘿蜜是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秋季來臨,菠蘿蜜就散發(fā)出迷人的香味,就像有磁性的東西一樣把你吸引住了。菠蘿蜜長得與榴蓮差不多,有圓形的,橢圓形的,只是刺不長,不容易刺到人。當你用大刀切開它,挖出一塊肉,放到嘴里,更是甜津津的,不過,還沒到秋季時,它可不讓你吃哦!秋天是迷人的。我希望成為音樂家,用動聽的曲子來歌唱它;又希望成為畫家,用五彩繽紛的畫來描繪它!

②家鄉(xiāng)的秋天,正是豐收季節(jié)。稻子熟了,遠遠望去,像鋪了一地的“金子”。玉米熟了,農民伯伯把它們垛在木頭架上,像一座金字塔;大豆熟了,農民伯伯把它們曬在場院里,發(fā)出耀眼的金光。像一些散碎的小金子;高粱也熟了,紅紅的。狗尾巴一樣穗子,正在向人們招手呢!?。∥覑圻@豐收的秋天。

③一到冬天,我的家鄉(xiāng)就會下雪。遠處的賀蘭山、樹木、樓房,全部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近處,落光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5)描寫四季樹木的句子

①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②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

③秋天,白樺和櫟樹的葉子變黃了,松樹顯得更蒼翠了。秋風吹來,落葉在林間飛舞。

④夏天,金鳳樹開花啦!遠看,整個操場好像籠罩在一片紅云中。

⑤秋天,許多樹的葉子變成了黃色,也有的變得像火一樣紅。這時,松柏就顯得更加蒼翠了。

⑥冬天,許多闊葉樹的葉子都落盡了,落葉松也光禿禿的,粗大的樹干,像一根根支撐天空的圓柱。

習作

這兒真美

習作內容

花園、果園,田野、小河我們周圍有許多美麗的地方,你發(fā)現(xiàn)了嗎?

讓我們把身邊的美景介紹給別人吧!

習作指導

①審題:仔細觀察我們周圍美麗的地方,并把發(fā)現(xiàn)的美景寫下來。

②立意:圍繞一個意思,抓住景物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描寫,如從上到下,由遠及近等,可以用上這學期新學的詞語,還可以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表達對某處景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③思維導圖

【好詞】

◆描寫山的詞語

崇山峻嶺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奇峰羅列

連綿起伏孤峰突起懸崖峭壁拔地而起

萬丈懸崖千山萬壑層巒疊嶂群山連綿

◆描寫水的詞語:

水平如鏡洶涌澎湃波瀾壯闊波光粼粼

浩浩蕩蕩涓涓細流風平浪靜碧波浩渺

急流飛濺清澈見底波濤洶涌波浪滔天

水波不興飛流直下一瀉千里驚濤駭浪

流水潺潺溪流淙淙

◆描寫鄉(xiāng)村的詞語

炊煙裊裊雞犬相聞漫山遍野阡陌縱橫

鶯歌燕舞鳥語花香小橋流水瓜果飄香

碩果累累落英繽紛麥浪滾滾萬籟俱寂

【佳句】

◆云朵在天空中無憂無慮地飄動,或濃或淡,或大或小,在藍天媽媽的懷抱中不時地變換形態(tài),互相嬉戲。

◆一陣瑟瑟的秋風吹過,一片片金黃色的葉子在空中打著旋飄落下來,好像一只只金色的小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精彩開頭】

◆對比總起式

有人喜歡嬌艷欲滴的玫瑰,有人喜歡雍容華貴的牡丹,而我喜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為此,我常到我們村旁的湖邊觀荷。

◆名句引入式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向往已久的岳陽樓,觀賞到了洞庭湖美麗的景色。

◆開門見山式

我的家鄉(xiāng)岳池是個風景優(yōu)美的縣城,我最喜歡家鄉(xiāng)的夜景。

【精彩結尾】

◆自然意境式

①夕陽獻出了最后一絲余暉,笑著離開了。然而,明天的朝霞又會冉冉升起……

②天空被夕陽染成了血紅色,仿佛燃起了大火,桃紅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個江面變成了紅色。

◆排比抒情式

太湖的水真藍啊,藍得讓你分不出哪兒是天,哪兒是水;太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中游動的魚兒;太湖的水真美啊,美得讓游人不忍離去。

◆謳歌贊美式

凈月潭春可踏青,夏可劃船,秋可賞葉,冬可觀雪。游人身在景區(qū),真可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如此美景,怎能不嘆家鄉(xiāng)美?

語文園地

交流平臺

這次的交流是圍繞“中心句"展開的。

“中心句”就是能高度概括一篇文章或一段話的中心意思的句子,本次交流側重于一段話的中心句。一段話的中心句可能在開頭,也可能在末尾或中間。中心句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

(1)自由朗讀課本上交流平臺中學習伙伴說的話,說說你的感受。

①在一段話開頭的中心句起概括和總述的作用。

②在一段話中間的中心句一般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③在一段話末尾的中心句起歸納和總結的作用。

④起強調和增強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開頭或結尾。

我們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所以,我們習作的時候應大膽嘗試使用中心句,從而使我們的表達更有條理,更清晰。

(2)借助關鍵語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在習作中,我們也可以圍繞關鍵語句來寫,這樣可以把意思寫得更清楚。

①自由朗讀,找出每段話的關鍵語句。

在我的家鄉(xiāng),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春天,海天相連,呈現(xiàn)出一幅迷人的畫面;夏天,在陽光的照射下,沙灘上金燦燦的,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秋天,海上總是霧蒙蒙的,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冬天,陽光依然明媚,依然是鳥語花香、花紅草綠、溫暖如春。

校園的東墻邊,有一張兵乓球臺,球臺的四周圍滿了同學,不時傳來喝彩聲和歡笑聲。球臺兩端站著兩位同學,手握球拍,不斷揮舞。乒乓小將們打得多開心??!他們你追我擋,一個球常常打了幾十個回合還分不出勝負。

你看,田野到處是金黃色的,稻谷成熟了,谷穗綻開了金色的笑臉,農民伯伯在田野里揮動著鐮刀。打谷機的聲音和著人們的歡聲笑語……池塘里的魚兒肥了,池塘邊人們正忙著把一筐筐魚裝上車。秋天真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

識字加油站

讀一讀,認一認,想想每行加點字有什么特點。

理解:大自然中的小動物可多了,你叫得出它們的名字嗎?

都是形聲字。

第一行的生字都和“蟲"有關。第二行的生字都和“魚”有關。

在古代,“蟲"是一個大類,不是單單指現(xiàn)代我們說的昆蟲一類。在我們遇到不認識的字時,可以根據(jù)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點,來大致了解這些字怎樣讀、和什么事物有關。

“魚、蟲”在這些字中的位置有哪些變化?

蝌蚪蛾螃蟹鯉鯽鯊

“魚、蟲"可以是字的左邊部分,也可以是字的下面部分。

這些動物的名字為什么有些是蟲字旁,有些是魚字旁?

沒有脊柱的動物的名字一般都是蟲字旁,有脊柱的生活在水里的動物的名字一般都是魚字旁,這就是形聲字形旁表示這個字意義的特點。

拓展

蜈蚣、螳螂、蟋蟀、鯰魚、鰱魚、鯧魚

猜猜這些詞語的讀音,并說說為什么這么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