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風成地貌 課件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高一上學期_第1頁
2.2 風成地貌 課件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高一上學期_第2頁
2.2 風成地貌 課件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高一上學期_第3頁
2.2 風成地貌 課件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高一上學期_第4頁
2.2 風成地貌 課件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高一上學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材:湘教版

第二節(jié)

風成地貌引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找出視頻中所提及的地貌類型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態(tài)第二節(jié)風成地貌

在風對地面物質進行吹蝕、搬運和堆積作用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風蝕地貌和風積地貌,統(tǒng)稱為風成地貌。風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氣候地帶,這是由于干旱氣候及隨之而來的其他自然特點,促使那里風力作用特別強盛。風成地貌風蝕地貌

閱讀教材P52-53頁,思考以下問題:1.風蝕作用的類型有哪些?有什么特點2.思考風蝕蘑菇、風蝕壁龕、風蝕柱、風蝕殘丘、風蝕溝槽的特點及形成過程風蝕作用

地面物質在風力作用下脫離原地,稱為風蝕作用,包括吹蝕作用和磨蝕作用。吹蝕

風吹過地面時,帶走細顆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壞磨蝕

風以挾帶的沙粒為工具,運動中對地表面巖石的碰撞、磨擦、旋磨作用。風蝕作用

由風蝕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叫作風蝕地貌。被風長期吹蝕的巖石或土體,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的形態(tài),被形象地稱為風蝕蘑菇、風蝕壁龕、風蝕柱等。還可以形成風蝕殘丘、風蝕溝槽等。風蝕地貌風蝕柱風蝕柱形成過程:垂直裂隙發(fā)育的巖石或土體,在長期的風蝕作用下,形成形態(tài)各異的石柱或土柱。風蝕蘑菇風蝕蘑菇風蝕蘑菇:突起的孤立巖石,尤其是裂隙比較發(fā)育的不太堅實的巖石,遭受風蝕后呈現(xiàn)出上部寬大,下部狹小的蘑菇狀的形態(tài)。風蝕蘑菇的形成原因:①接近地表部分氣流中含沙量較多,磨蝕強烈。②巖性的差異,下部巖性較軟,上部巖性較硬

風蝕蘑菇風蝕壁龕風蝕壁龕風蝕壁龕(kān):陡峭的崖壁遭受風蝕后,巖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凹坑,呈現(xiàn)出蜂窩狀形態(tài)。風蝕壁龕的形成過程:

陽光曬熱巖壁,使巖石內部礦物的體積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膨脹,產(chǎn)生熱力差別風化,加之巖石受熱時,其內部的鹽溶液順毛細管上升到近表面的細孔中結晶,撐脹巖石,使其發(fā)生崩解。風吹蝕風化了的疏松巖面,形成許多淺小凹坑,風沙再沿凹坑鉆磨,使凹坑不斷加深擴大,逐漸發(fā)展成風蝕壁龕。風蝕溝槽

與盛行風向平行、溝槽和壟脊相間排列。風向風向風蝕溝槽風蝕溝槽在干旱地區(qū),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縮而裂隙發(fā)育,風沿著裂隙不斷吹蝕,形成壟槽地形。干燥區(qū)的短暫暴雨,可將已經(jīng)強烈風化的地面在短時期內沖刷和侵蝕成很多溝谷,然后,風力繼續(xù)對這些谷地進行吹蝕,使之加深擴大,逐漸形成外形寬窄不一,底部崎嶇不平的谷地,稱風蝕谷。

風蝕谷無一定形狀,可為狹長的壕溝,也可為寬廣的谷地。它們沿主要風向延伸,蜿蜓曲折,長者可達數(shù)十千米。風蝕谷風蝕谷風蝕殘丘

風蝕殘丘是風蝕谷經(jīng)長期風蝕,不斷擴展,使風蝕谷之間的地面不斷縮小而成為的島狀高地或孤立小丘。風蝕殘丘松散物質組成的地方經(jīng)風蝕所形成橢圓形的洼地,它向主風向延伸。較深的風蝕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儲雨水即可成為干燥區(qū)的湖泊。風蝕洼地較細的顆粒物被吹走,留下較大顆粒的礫石。風蝕洼地戈壁

大風把沖積扇、洪積扇表面的細小顆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礫石覆蓋在表面,形成戈壁“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地區(qū),由土狀堆積物所組成的地面,經(jīng)風化、流水沖刷和風蝕等作用,形成了相間排列的風蝕柱、風蝕殘丘和風蝕溝槽的地貌組合.雅丹地貌雅丹的形成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發(fā)育這種地貌的地質基礎,即湖泊沉積地層;二是外力侵蝕,即荒漠中強大的定向風的吹蝕或流水的侵蝕。主要特征是溝槽與壟脊相間分布;走向與主風向一致。雅丹地貌活動: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處內陸腹地,在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柴達木盆地屬高山高原氣候,大陸性特征明顯,以干旱為主要特點,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區(qū)內大風日數(shù)多,尤其是春季大風更為頻繁。在盆地與昆侖山脈的過渡地帶,源自昆侖山脈的河流和洪水將碎屑物挾帶至山前堆積下來,形成沖積扇和洪積扇,大風再將沖積扇和洪積扇表面的細顆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礫石覆蓋著地面,形成戈壁。1.議一議,柴達木盆地邊緣為何多戈壁?

①盆地邊緣的雪山,積雪融化后河水帶來的碎屑物在盆地邊緣堆積;②該區(qū)域氣候干旱,多大風天氣,風侵蝕地表帶走細顆粒物質,留下粗大礫石覆蓋地面后形成戈壁灘。活動活動: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處內陸腹地,在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柴達木盆地屬高山高原氣候,大陸性特征明顯,以干旱為主要特點,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區(qū)內大風日數(shù)多,尤其是春季大風更為頻繁。在盆地與昆侖山脈的過渡地帶,源自昆侖山脈的河流和洪水將碎屑物挾帶至山前堆積下來,形成沖積扇和洪積扇,大風再將沖積扇和洪積扇表面的細顆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礫石覆蓋著地面,形成戈壁?;顒?.根據(jù)柴達木盆地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推測盆地中還可能出現(xiàn)的風蝕地貌。風蝕洼地、雅丹地貌等。課堂檢測

在干旱地區(qū),由土狀堆積物所組成的地表,經(jīng)風化、流水沖蝕和風蝕等作用,形成風蝕柱、風蝕殘丘和風蝕溝槽等相間排列的地貌景觀,即雅丹地貌(如圖)。新疆羅布泊樓蘭附近常年盛行東北風。完成1~2題。1.新疆羅布泊雅丹地貌中風蝕溝槽的延伸方向最可能是A.南-北 B.東北-西南C.東-西 D.東南-西北2.根據(jù)材料推測,雅丹地貌發(fā)育的先后順序是①縱向溝槽切割,形成塔狀或柱狀雅丹體②地殼運動使平坦的地表開始上升③雅丹體坍塌成殘丘,地表形成大面積戈壁④流水和風力侵蝕,溝槽加寬加深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BC課堂檢測讀“我國某地地貌景觀示意圖”,回答3~5題。3.該地貌景觀是A.風蝕柱 B.風蝕蘑菇C.雅丹 D.丹霞4.該地貌景觀主要分布在我國A.江南丘陵 B.云貴高原C.準噶爾盆地 D.華北平原BC風積地貌

風中挾帶的沙粒,當風速減慢,遇障礙物受阻或遇到降塵時,沙粒落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種地表形態(tài),就是風積地貌。主要以各種形式的沙丘呈現(xiàn)。風積地貌風積地貌沙

丘:風力作用下沙粒堆積而成的丘狀或壟狀地貌。受風力大小、地表形態(tài)變化,及植被、沙源等條件影響,沙丘形態(tài)多樣。沙丘新月沙丘:迎風坡坡形微凸而平緩,背風坡坡形下凹、坡度較陡兩側有近似對稱的兩翼,兩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風向。新月沙丘

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態(tài)典型,在風力作用下,容易順風向移動稱為流動沙丘,如塔里木盆地多流動沙丘。它對交通、工農(nóng)業(yè)建設威脅大。

固定沙丘指有一定植被覆蓋或丘表有薄層土結皮,在風力作用下不發(fā)生位移的沙丘。因條件改變或人類活動的影響,固定、半固定沙丘可轉變?yōu)榱鲃由城?;反之亦然。固定沙丘流動沙丘固定沙丘流動沙?/p>

按沙丘的運動性分為固定沙丘和流動沙丘,請判斷沙丘結構特點?并請分析流動沙丘植樹種草分別在什么位置及理由?固定沙丘堆積的一層層沙的結構是由里向外逐漸變新的堆積。流動沙丘堆積的一層層沙基本上是和陡坡平行的,沙丘移動方向與風向一致。緩坡種草,以固定沙源;陡坡種樹,以阻滯沙丘前進緩坡不斷侵蝕,植被根部容易出露,造林不易存活風積地貌風力堆積也有分選性,顆粒大的先沉積,小的后沉積。

黃土顆粒由西北向東南逐漸變細。是因為強勁的西北季風帶來西北地區(qū)的沙塵,遇到太行山、秦嶺等山脈的阻擋,風速減慢,搬運能力減弱,沙塵逐漸沉積,大的顆粒物先沉積,小的后沉積。丹娘沙丘

灌叢植物可以阻擋風沙,隨著風速減緩,將沙粒固定在其根部,形成沙丘。灌叢沙丘的分布區(qū)域地形較為平坦、氣候比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長著少量的綠色植物(灌木叢)。綠洲的邊緣因為有水源,有利于灌叢的生長,故灌叢沙丘多位于綠洲邊緣,呈帶狀分布。

風沙流通過灌叢植物時,大量沙粒會堆積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叢沙丘。讀圖描述灌叢沙丘分布區(qū)域的環(huán)境特點,并分析其為何多出現(xiàn)在綠洲邊緣?灌叢沙丘課堂檢測如圖為“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的爬升沙丘實景圖”。讀圖,回答1~2題。1.該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堆積 B.風力堆積C.海岸堆積 D.巖石風化2.正確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BC特別提醒:風成地貌并不局限于干旱區(qū),在半干旱區(qū)和大陸性冰川邊緣,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某些砂質海岸、湖岸和河岸,也都可形成風成地貌。課堂檢測下圖為“我國某地新月形移動沙丘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有關沙丘的敘述,正確的是A.②位于背風坡B.③位于迎風坡C.④代表沙丘移動方向D.②處沙丘以堆積為主4.為防止沙丘移動,建設防護林最為理想的地點是A.① B.② C.③ D.④CD小結風沙活動的危害與防治三1.風沙的危害:

破壞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農(nóng)田、道路等,影響正常的生產(chǎn)生活,造成生命財產(chǎn)的損失。2.防沙措施:通過設置障蔽或植樹種草來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風速,削弱風沙的破壞作用,從而達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防治風沙災害,可采取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護林帶等措施。風沙活動的危害與防治草方格沙障的功能:1.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減風力。2.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草方格缺點但使用壽命有限,每隔3-5年需要重新鋪設

高立式沙障是以阻沙柵欄的形式設置的沙障,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流沙,減少風沙影響的空間范圍。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

石方格沙障使原本較為平緩的沙面增加了微地形起伏,加大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削減了近地面風力,近地面的輸沙量會相應減少。防護林沙拐棗梭梭林紅柳活動:

1.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2006年建成通車的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全長1142千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鐵路。據(jù)調查,青藏鐵路沙害路段200余千米,其中嚴重沙害路段43千米,主要分布在沱沱河、錯那湖等沙源豐富的路段。這些路段所在地區(qū)冬春季風力強勁,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shù)多,風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這些路段采用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保護鐵路免受流沙侵害。(1)說出風沙對青藏鐵路的危害。(1)侵蝕路基,損害機車車輛和通信信號設備(2)加大鋼軌,車輛等設備的磨損(3)影響視線,降低了能見度,影響運行列車安全(4)風沙堆積,填埋路基和軌道

2.當河堤被洪水沖垮,河流沿決口處改道,會形成很大范圍的決口扇。決口扇是河流泥沙在決口處堆積而成的一種扇狀堆積地貌,其組成物質一般以粉沙為主。當洪水退后,決口扇上的沙粒被風吹揚,形成風成沙丘和沙地。我國豫東地區(qū)就分布著這樣的大面積沙地和沙丘。據(jù)此,完成相關任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