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宜賓市敘州區(qū)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2025學年宜賓市敘州區(qū)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2025學年宜賓市敘州區(qū)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2025學年宜賓市敘州區(qū)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2025學年宜賓市敘州區(qū)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學年宜賓市敘州區(qū)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語文試卷語文試卷分為第1卷(閱讀題)和第I1卷(表達題)兩部分,共8頁,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填寫在答題卷上相應位置。2.選擇題答案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卷對應題目號的位置上,填涂在試卷上無效。3.非選擇題答案請使用黑色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卷對應題目號的位置上,填寫在試卷上無效。第I卷閱讀題(共70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近代以來,自由和平等作為西方的重要價值觀而在我國廣為流行。也有學者認定中國古代哲學中早已具備自由平等思想。這種比附最早出現(xiàn)在章太炎的著作中。章太炎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社會活動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國學大師。戊戌變法前后,康有為撰寫文章,把孔子描繪成托古改制的祖師爺,試圖借古圣來論證變法維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章太炎則選擇了佛教和老莊學說,首次提出莊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有新人耳目的效果,也讓國人在哲學上提高了民族自信心。不過,我們認為現(xiàn)代的自由平等觀與莊子精神并不契合。羅祥相認為莊子哲學與西方哲學家的哲學理論,在概念內涵、思想重點以及思想的時代背景乃至對世界的經驗和思考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根本性的差異。不僅“逍遙”無法對應“自由”,“齊物”也無法對應現(xiàn)代的“平等”。今天我們所說的平等是一種社會價值,它認定一個社會中的全部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莊子的齊物思想與現(xiàn)代平等觀之間的區(qū)別甚為明顯。首先,二者包含的范圍不同:莊子的“齊物”就是平齊萬物或者萬物齊一,而現(xiàn)代的平等主要是指人與人的關系。其次,二者的受眾不同:莊子的“齊物”所面對的是個體,主要針對士階層,以隱士為中心,而現(xiàn)代平等觀面向社會上的一切公民。再次,二者的目的不同:莊子的“逍遙”為人們描繪了一個“無待”的精神世界。莊子的“齊物”意在指出進入“逍遙”境界的途徑。平等則是公民為之奮斗的終極的價值追求。筆者以為類似于“道”“命”“逍遙”“齊物”這樣的中國古代哲學概念,無法也沒有必要硬譯為現(xiàn)代漢語?!板羞b”“齊物”與現(xiàn)代社會中的自由平等或許有若干的相似之處,但它們絕對不能等同,等同起來就容易引起誤解和混淆。章太炎當年以西方自由平等觀念解讀《莊子》,雖然有其特殊的目的和意義,但與莊子思想的實際并不相符。這樣的解讀表面上提升了莊子哲學的理論高度,增強了莊子思想的現(xiàn)代性,其實是一種對莊子學說的曲解。為了救世而拔高《莊子》,其心可鑒,其情可感,然而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判斷,其理卻值得商榷。(摘編自孫明君《“齊物”并非“平等”》)材料二: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蘇軾親筆手書的《前赤壁賦》,網友發(fā)現(xiàn)帖中原文寫的是“渺浮海之一粟”,并不是此前廣為流傳的“滄海一粟”,疑似是后人抄寫筆誤,才造成這樣的理解錯誤?!皽婧R凰凇笔欠褚桓臑椤案『R凰凇保粫r間引發(fā)熱議。有記者發(fā)現(xiàn),“語文建設雜志”微信公眾號曾刊發(fā)文章提到,較早的蘇軾手書墨跡本作“渺浮海之一粟”“與子之所共食”,而非我們語文課本上熟悉的“渺滄海之一粟”“與子之所共適”。若真如上所說,“滄海一粟”和“浮海一粟”的“謬誤”,可能是后人傳抄錯誤,也可能是蘇軾自己看心情任意使用了不同的詞語,如今暫時無從考證。去看看古時作者自書兩遍以上的作品,往往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字句,可能是作者本人記憶偏差,或者臨時修改語意來符合當下一刻的心境,我們也要正視這種“陰差陽錯”的可能。當然,為了保持歷史的真實性,至少在官方的課本或史料中,我們總是希望以作者最初的版本為準,只是目前所擁有的物料、史料還不足以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只能暫時認為這兩種寫法都正確。那么現(xiàn)在不去苦苦糾結原作到底用的哪個字,而單論一下“滄海一粟”這個詞需要改變與否。這讓人不由得想起,此前教育部糾正過一些異讀字的讀音,比如粳(jīng)米改為粳(gēng)米、確鑿(zuò)改為確鑿(záo)、說(shuì)服改為說(shuō)服,都把之前大眾容易讀錯的讀音認證為了新的正確讀音。后由于一些異讀詞的拼音打破了大眾原本認知,因此有些修改讀音已通過,而還有部分則一直處于審核階段,仍以原讀音為準。從教育部頒布異讀詞修訂表的底層邏輯來看,正確讀音還是大眾讀音,顯然還是以后者為重。畢竟,讀音是人們溝通交流的工具,最終還是要為人所用,換言之,文字和詞語又何嘗不是如此?文字和詞語的發(fā)展過程會經歷很多的變化,如果非要說存在一個亙古不變或者絕對正確的版本,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真相很可能是,某一時期大眾普遍認可和接受什么版本,這一版本就將流傳到下一時期。那么重讀這首《前赤壁賦》,也許你可以體會到兩種不同的心境:“滄?!迸c“一粟”的對比,突顯出個人在這浩瀚世界面前是多么的渺??;“浮海”上的“一粟”,卻更顯個人命運的不確定,有一種漂泊無依之感。兩種用法,其實各有各的味道。就像一位網友所說“成語本質上是約定俗成的東西,用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成語,原本的出處是什么已不再重要了”。原先我們有“滄海一粟”,現(xiàn)在又多了一個“浮海一粟”,在渺小的比喻上加了一層浮萍無根、漂泊不定的寓意,孤獨感透紙而出,如果真的適宜人們流傳,那么多一個成語又何妨?反之,若人們使用不便,它適從的語境較少,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也不足為奇。當然,此事被熱議有其積極意義,會讓人們更深入了解《前赤壁賦》的創(chuàng)作歷史,體會蘇軾當時的不同心境,了解到那些流傳至今的古詩詞有一些傳抄錯誤其實很常見。懂得了這些,也許我們就能重新看待名篇佳句的流傳過程,以及常用成語的形成歷史,還能感受一下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小巧思。就像魯迅先生說的,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詞語之境中,我們不必拘泥于既定的,也不必怕尋找和創(chuàng)造新的。所以說“滄海一粟”還是“浮海一粟”,既然爭論不下,索性都理解和接受吧。(節(jié)選自小亢《“滄海一粟”“浮海一粟”,兩種念法都無妨》)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認定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早已具備自由平等思想,這種觀點是從章太炎開始的。B.在康有為托古改制以論證變法維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同時,章太炎提出莊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C.莊子哲學與西方哲學在多方面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所以現(xiàn)代的自由平等觀與莊子精神并不契合。D.或者本人記憶偏差,或者臨時修改語意來符合當下一刻的心境,我們應該理解作者這種“陰差陽錯”的可能。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章太炎提出莊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是和他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社會活動家有關聯(lián)的。B.莊子“齊物”平等觀所面對的是個體,而現(xiàn)代平等觀面向一切公民,所以在今天看來莊子的平等觀是不合理的。C.章太炎以西方自由平等觀念解讀《莊子》,曲解了莊子學說,這在學術論述和現(xiàn)實寫作中是不被接受的。D.蘇軾的《前赤壁賦》原文寫的是“渺浮海之一粟”,由于后人抄寫筆誤,造成錯誤的“滄海一粟”廣為流傳。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章太炎由于時代的情境和其特殊的目的和意義,以西方自由平等觀念解讀《莊子》,增強了莊子思想的現(xiàn)代性。B.材料二拿現(xiàn)在生活中糾正異讀字的讀音的事實對比《前赤壁賦》疑字爭議的情況,例證有力,論證準確。C.對于暫時無法確指或存在疑義的情況,材料一進行比較,推論嚴密,材料二大膽設想,合情合理。D.同樣嚴密論證觀點,材料一更注重邏輯推證,材料二則偏于體味作者寫作時的心境。4.材料二認為官方課本是否應該對《前赤壁賦》做出修改?請簡析其原因。(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今天對待古代思想以及典籍的態(tài)度,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過梁馬加從淶源到察哈爾的大道,呈現(xiàn)著異樣荒涼的景象。凝結的薄冰破碎了,枯黃的馬蘭草被踐踏得面目全非,羊糞露出在雪的外面,水成巖的石子上涂抹了斑斑的爛泥,仿佛有一列長距離的軍隊剛從這里走過。孫林注意著路上的現(xiàn)象,無論是一顆土?;蚴且桓?。他企圖從任何物體的表面上找出可以證明的痕跡。他迫切地需要知道在兩點鐘前是否有隊伍從這里經過,因為抗聯(lián)司令員給他一道緊急的命令,要他把剛剛離開的一個大隊追回來。孫林的耳輪很大,平滑的額角,看起來沒有精神的石灰色的眼球,老是盯在一個地方,一分鐘也不會轉動一下。這個人就有個長處,他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送信時跑得腳板生出大餅厚的僵皮,他向來不對誰抱怨一句。道路崎嶇得不能騎馬,可是丟開馬以后,更覺得身體難以支持下去。他四肢癱軟無力,頭昏腦亂。顯然是急行軍和夜里沒有睡眠的結果。他的意識里濃重地潛伏著疲憊。他想到他會消失最后的掙扎力而倒在路旁,也許因為寒冷而得到可怕的結果。他的思想近于混亂,但是有一種力量還能支持他繼續(xù)前進,那便是對革命工作所發(fā)生的熱情。雪花從甸子梁最高的山尖上抖撒下來,帶著一種附著力,吻合在低矮的甸坡的茅屋上。孫林悄悄地走到一家院里,在馬槽的附近,碰見一個販麻的老頭子,正用掃帚掃著落在麻捆上的積雪。他告訴了孫林關于部隊通過甸子梁的事情?!澳闶窃诹荷吓鲆婈犖榈模俊睂O林望著村外一片白茫茫的山峰,問著老頭子?!坝行╆犖橐呀浵铝毫?,有些隊伍在雪里滾……”這老頭子沒有說完,又貪饞地把煙管插進嘴里去。孫林的腳尖剛剛觸到了雪塊,一種莫名的戰(zhàn)栗震撼著神經末梢,仿佛他的感覺器官觸到冰柱上了一樣,血管也要凝結起來,他在那雪塊上揉了兩下,沒有說一句話。不知道是受了老頭子的影響,還是自己打不定主意,孫林跟老頭一道走進屋里?!拔覐膩頉]有走過這鬼地方!”他不耐煩地跺了一腳?!俺宋迮_山外,甸子梁是周圍八九百里最冷的地方。每年七八月都要凍死人。從甸坡到甸子梁還有五里地。到梁上地就平了,風也大了,雪也深了。中間三十里沒有人家,假如你的火力不足,到半路上就凍完蛋了!”老頭子想起了舒適一下自己的身體,解開皮襖,攏起火。把葫蘆里的燒酒倒在一只青鵝羚碗里,快活地呷了一口,然后把酒碗遞給青年人:“同志,烘烘肚子吧!”“我們軍隊不準喝酒?!睂O林想起了部隊的紀律,皺一皺眉?!澳悴缓染?,過梁的時候會凍死你的!”老頭子叫著。他的紅沙眼燃燒得有些腫了,閃爍著火花:“我成了習慣啊,過梁就要喝酒?!睂O林走到外面去,雪還是下著,拴在石槽上的騾子跑到馬棚的門口,雪落在它的頭上,它一次又一次不安地閃著耳朵。孫林很長時間地望著天空。他知道雪不會停下來。而山上的路又被雪掩蓋住了,辨認出道路的痕跡是很困難的,天氣是這樣寒冷,就算是狗和麻雀也應該都躺在自己的窩里。似乎整個世界上不會有人再冒險地走路,也沒有人愚蠢地和無情的嚴寒開玩笑。他快快地回到冰冷的房子里,靠著鍋臺,失望地瞧著老頭子的下巴?!敖裉觳荒苓^梁嗎?”“梁上有三不過,你不知道嗎?”老頭子反問,他好奇地望著孫林的兩只耳朵,“過梁有過梁的規(guī)矩,陰天下雪不過梁,趕早貪黑不過梁,單身漢不過梁?!薄拔医裉臁睂O林的面孔變得蒼白起來。“你今天不能過梁!”老頭子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搖著頭,又喝了一口酒。老頭子傷感地咳嗽著。緘默了一會兒,突然,發(fā)酒瘋一樣搖著孫林的胳膊。“咳咳!你們八路軍真是能吃苦呀,希望老天爺睜開眼睛?!崩项^子的同情使孫林感到難過,每當想起任務,他的思想立刻陷入被譴責的不安狀態(tài)。他霍然站起身子,背起馬槍,踏著門板踉蹌地跑到外面,老頭子驚訝地望著他堅決的表情,撲滅地上的火,也隨著走到外面?!袄咸鞝斄裟阍谶@里過夜的?!薄安唬∥乙^梁去!”孫林冷靜地回答說。風雪吹開了他的薄薄的棉衣,他的身子已經被風雪吹打得搖抖不定?!斑^梁去……你瘋了么?”老頭子驚駭?shù)刈ブ鴮O林的胳膊,搖了兩搖?!拔乙睂O林沒有說出他所要說的話,望著前面雄偉的山峰,一種熱望從他的心底燃燒起來。“同志,你過梁會凍死的!”老頭子同情地懇求著。孫林沒有聽從老頭子的話,背起馬槍,勇敢地向著山頂走去。五分鐘后,他變成一團雪塊滾進茫茫的亂蒼山里面了,只有潔白的雪地上殘留著腳印的痕跡,沒有多久,又被雪花掩蓋住了。兩天以后,抗聯(lián)在淶源打了一個勝仗,老頭子從甸坡趕著騾子回了家,在燒壞敵人汽車的戰(zhàn)場上,他又碰見了那個年輕的通訊員,他堅毅的表情里愈發(fā)顯露出青春的健康,對著汽車的碎鐵片發(fā)著微笑,仿佛有什么快樂事情一樣,只是左部臉上凍掉了一只耳朵。1941年7月作于延安(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孫林對如何完成任務感到焦急,因擔心無法完成任務而產生不安心理。B.孫林的眼睛“看起來沒有精神”“老是盯在一個地方”,體現(xiàn)出他疲憊而無助。C.通過對路上異樣的荒涼景象的細致觀察,孫林能夠確認,自己的隊伍剛從此經過。D.老頭子對孫林最終的決定感到驚駭又同情,表明老頭子能理解孫林的急切,只是擔心他這樣過梁會死掉。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中除了對任務進行描寫之外,還實寫了騾子、狗和麻雀等動物,意在通過動物在嚴寒中的表現(xiàn)襯托主人公不畏嚴寒,堅持過梁的形象。B.小說中“梁上三不過”的說法,既是當?shù)孛癖娚罱涷灥目偨Y,也是老頭子認為孫林不能過梁的原因,又從側面突出了孫林決定過梁的決心。C.小說中寫孫林“變成一團雪塊滾進茫茫的亂蒼山里面了”,運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現(xiàn)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使小說的主題也更好地凸顯。D.小說末尾寫孫林雖然凍掉了左耳卻面露微笑,表現(xiàn)他在勝利完成任務后的喜悅和滿足,與前文所敘老頭子好奇地望著他的兩只耳朵相照應。8.小說多處寫“雪”,結合文本分析有何作用?(4分)9.小說題為“過梁”,卻并未具體描述主人公過梁的過程,這樣寫有什么效果?(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5小題,20分)材料一:曹瑋之守秦州也,州之西,立文盈關。關之所在,最為要害;關之左右,皆蕃俗也。瑋以恩信結之,咸為之用,故秦州每歲出兵,以守文盈關而已。秦州所守既寡,則州兵雖少而用足,糧草可以自給。自后帥臣守其舊規(guī),不改增。文盈之西九十里,號張小哥族,亦名張遵。舊與鄰族有怨而本帳兵馬衰耗常乞納土秦州前后帥臣皆以難守不許。及范翔作陜漕,權知秦州,遂許之,發(fā)兵城其地,建于古渭州。城既立,知州劉漁與秦州商賈及居人二千余家皆在城中,翔亦親至其地,犒設其族。蕃人相約出兵截殺漁、翔等,翔等微知其語,犒設之日,晚還文盈。次日兵起,求翔不得,遂于中路筑城,截殺商賈及修城兵民共五六十人。道路隔絕,賊兵居其間,糧道斷絕,城中無食。朝廷使張昪知秦州,劉渙、郭恩領兵苦戰(zhàn),攻破中路賊城。朝廷猶不能棄古渭,但罷不為州,置寨主、監(jiān)酒二人,每季輪一將兵守之,張氏世襲蕃巡檢。然自文盈至古渭九十里,其間但通一路,路旁即是界濠。秦州每歲支移省稅應付古渭,而秦闕食則以貴價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張氏既與蕃族不和,讎秦之兵,日向秦州駐劄①,當與同其患難,于張氏則便,而秦州實無所利也。(節(jié)選自蘇轍《龍川別志》)材料二:夫將材有九: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茍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制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埸②,長于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后殿,此之謂騎將;氣凌三軍,志輕強虜,怯于小戰(zhàn),勇于大敵,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節(jié)選自《說將·將材》)【注】①駐:同“駐扎”;割,zhā。②疆埸:指戰(zhàn)場;埸,yì。10.材料一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位置。(3分)舊與鄰族A有怨B而本帳兵馬C衰耗D常乞納土E秦州F前后帥臣G皆以難守H不許11.下列對材料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城,指筑城,與《過秦論》中“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中的“城”詞義和用法相同。B.微知,指暗中打探得知情況,其中的“微”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詞義不同。C.茍免,指茍且免于損害。臨事不茍且偷生,不為了利益而屈服,這樣的將帥可謂堅守道義。D.殿,指最后。殿后,行軍時走在最后,古代撤軍時常安排輕騎兵殿后保護主力不受到追擊。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曹瑋守秦州時,非常善于搞好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友好關系,扼守險要的文盈關,以寡御眾。B.范翔守秦州時,同意張遵率部歸附朝廷,并派知州劉漁在古渭州治所筑城,擴大朝廷領土。C.在張昪守秦州時,劉渙、郭恩率軍攻破阻擋在文盈關與古渭州間的蕃人城池,清除了障礙。D.《說將·將材》中把將材分為九類,一名優(yōu)秀的步將需要武藝高強,氣勢超群,能鞏固疆埸。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而秦闕食則以貴價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2)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14.材料二中說“將材有九”,試據(jù)此評價曹瑋具備哪些為將才能?(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小題.題盱眙①軍東南第一山二首(其一)楊萬里第一山頭第一亭,聞名未到負平生。不因王事②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萬里中原青未了,半篇淮水碧無情。登臨不覺風煙暮,腸斷漁燈隔岸明。【注】①盱眙:緊鄰淮河,是南宋與金分界線上的重要城鎮(zhèn)。東南第一山:盱眙境內的南山,被書法家米芾稱為“第一山”,因此得名。②王事:指受朝命接待全國使臣,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十二月,楊萬里奉派為金國賀正旦接伴使,此詩即作于北行途中。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歌以近似白話的語句起筆,卻具有點題并喚起讀者注意的作用,暗示這里的不平常。B.詩中化用杜甫詩“齊魯青未了”一句,寫中原景象的青翠無邊,以此來反襯眼前淮水碧綠淺窄和冷漠無情。C.詩歌尾聯(lián)頗具畫面感,天色漸晚,暮靄重重,詩人渾然不覺,面對隔岸的漁火傷心斷腸,讓人回味。D.作者用語以白描、不避俚俗著名,詩中“山頭”“不因”“那得”等詞語淺近明白。16.為什么詩歌第二句寫第一山“未到負平生”,而結尾登臨后又感慨“腸斷”?請結合全詩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離騷》中,“,”兩句使用象征手法,用采集植物來表現(xiàn)自己早晚都勤勉修德的行為。(2)班上有一些同學總是想著自己要考哪所大學,卻又不愿意付諸實際行動去努力學習,對此,你選擇用《勸學》中的“,”兩句話來勸勉這些同學。(3)詩詞句中疊詞用得精妙,可以使句子更富于藝術魅力而成為千古名句。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積累了許多上下兩句皆用疊詞的詩詞句,例如:“,”第II卷表達題(共80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閃電是怎么形成的?①我們可以把大氣分割成無數(shù)個想象空氣團。②因為地表的組成復雜多樣,③有植被、土壤、建筑、水體……等,④所以地表反射光波的能力不等,⑤這使得空氣團的溫度不盡相同。⑥空氣團好比一個熱泡。由于不同溫度的熱泡浮力不同,上升速度便有快有慢,快速上升的熱泡會擠壓其上方和周邊上升速度慢的熱泡,使它們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產生向其后方運動的下沉拖曳流,對流(熱泡之間的相對運動)就產生了。對流導致相鄰熱泡中的粒子之間產生了碰撞與摩擦,摩擦起電使粒子帶上電荷。對流越強,持續(xù)時間越長,()。電荷有正有負,當攜帶同一電荷的熱泡群中總電荷累積到一定量,又與地面或附近帶相反電荷的另一個熱泡群之間產生高壓,此時電流在導電氣道中因碰撞會產生火花,就形成了閃電。如果熱泡群中水汽含量較多,上升降溫過程中就會生成云,所以人們經??吹綖踉茲L滾、電閃雷鳴的場景。但是,(),水汽含量較少,上升過程中就無法形成云,難得一見的“晴天霹靂”就出現(xiàn)了?!凹t色精靈”是“晴天霹靂”的一種衍生品。閃電的溫度可高達17000℃以上,使周圍的物質離子化,繼而形成了高速上升的氣流,有時氣流呈現(xiàn)噴射狀。在類似“紅色精靈”出現(xiàn)的天氣條件下,若空氣團的電荷累積量沒有達到放電條件,就不會出現(xiàn)“晴天霹靂”。雖然人們對環(huán)境的變化______________,但是大氣中的強對流已悄然形成。如果“晴天霹靂”發(fā)生在白天,陽光可能掩藏“紅色精靈”,也就隱藏了強對流的警示。這種不可見的強對流比強對流云更具危險性,難以防范。如果飛機遭遇這樣的強對流區(qū),飛行員很難快速做出正確的應對,很可能導致機毀人亡;如果高大的輪船駛入強對流區(qū),也有傾覆的風險;山區(qū)的高架橋,如果正處于強對流中,也是______________。所以,當我們享受大自然贈予的快樂時,不要忽略它的警告,美景背后可能隱藏著致命的危險。18.請結合文本,給閃電下一個定義,不超過30字。(4分)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20.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22.下列句子中的“我們”和文中最后一段加粗的“我們”,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貿易談判中,葛經理誠懇地說:“寧可我們吃點虧,也不能讓你們受累?!盉.馮團長站在新兵隊伍前,說:“我們?yōu)槭裁匆獊懋敱??就是要保家衛(wèi)國!”C.《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D.全區(qū)教師表彰大會上,歐陽老師說:“我們都是教師,要用良心來教書。”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人生有兩個方向:出與回。出,是出門,走出家門,走出校門,走出先前的“門”……出是出發(fā),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抵達另一個可能不會令自己太舒適的領域,是有所選擇、有所舍棄、有所收獲?;兀腔丶?,回地域空間上的家,回心理感情中的“家”……你對人生的“出”和“回”是如何看待的?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A2.A3.B4.不應該。首先《前赤壁賦》中是否真的存在誤寫,誤寫的原因現(xiàn)在還不能確定。其次,文字和詞語是人們溝通交流的工具,若已經約定俗成,恢復“原作”人們使用不便,它適從的語境較少,修改反而不好。5.①對待古代思想典籍要認真嚴肅,可以大膽設想,但是也要嚴密求證,力爭還原原貌。②既尊重原作的原貌和情境,也要學以致用,在尊重古人古籍的前提下為今天的生活服務。③應該認真研究體味古人以及古代文字思想誕生時的具體情況,理解作者的真實情感和思想。6.C7.A8.①渲染了氣候的嚴寒,寫出了環(huán)境的極端惡劣,使得文章籠罩在一種莊嚴的氛圍中;②烘托了孫林等戰(zhàn)士鋼鐵般的意志;③凸顯了主題,歌頌了革命戰(zhàn)士信念的執(zhí)著,以及不懼困難,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9.①小說主要描寫的是過梁前的內容,展示了孫林的疲憊、盡責以及老頭子對他的勸阻等內容,來襯托孫林盡管知道過梁危險,但他為了完成任務,毅然走向風雪的堅強意志和革命精神;②表達作者對孫林可貴品質的頌揚,這是我們成功的保障。③不具體描述孫林過梁的過程,這樣反而可以給讀者想象的空間,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10.BDF11.A12.B13.(1)而秦州缺糧就要出高價買糧,從此秦州開始困窘。(2)身居高位但不驕慢,功績卓著但不自恃,賢德高尚而能居于人下,個性剛直又能包容他人。14.①所帶兵寡,扼守要害,可謂智將;②志輕強虜,怯于小戰(zhàn),勇于大敵,可謂猛將;③關之左右皆為蕃俗,結以恩信,可謂仁將;④兵力不足,不貪圖開疆拓土,確保邊疆穩(wěn)定,兵少而用足,糧草以自給。參考譯文:文本一:曹瑋駐守秦州,在秦州之西,設文盈關。關隘設在最要害的地方;關隘的左右,都是外族人居住,曹瑋用恩德信義結交他們,這些外族人都能為他所用,所以秦州每年用兵,只把守文盈關而已。秦州所守衛(wèi)的區(qū)域少,州兵雖然少但用度充足,所需糧草可以自給自足。從此以后的將軍官員遵守他的老規(guī)矩,不改變,不增加。文盈以西九十里,有個名為張小哥的部族,也稱張遵。過去與鄰近的部族有仇怨,并且自己手下的兵馬不足,多次請求歸附秦州,而秦州的前后幾任將軍和官員都因為當?shù)仉y駐守而沒有答應。等到范翔擔任陜州轉運使,暫時代理掌管秦州,就答應了張遵的請求,調集軍隊在他們所在之地筑城,建在古渭州。城建成后,知州劉漁與秦州商賈及居人二千多戶都住在城中,范翔也親自到那里犒勞他的部族。與張遵有仇的蕃人約定出兵截殺劉漁、范翔等人,范翔等人暗中得知他們的計謀,犒賞當天,晚上就回到文盈關。第二天,蕃人起兵,沒有抓到范翔,于是在半路筑城,截殺過往的商賈及修城士兵民工一共五六十人。道路斷絕,賊兵守在文盈關與新城之間,向新城運送糧食的道路斷絕,城中沒有食物。朝廷派張昪管理秦州,劉渙、郭恩率領軍隊苦戰(zhàn),攻陷賊人在中路所建造的城。朝廷還是不能放棄古渭,只是不再設置州,設置寨主、監(jiān)酒二個職位,每季度輪換一人帶兵駐守,張氏世襲蕃巡檢之職。但是從文盈到古渭九十里,中間只通一條路,路旁就是界濠。秦州每年運送錢糧供給古渭,而秦州缺糧就要出高價買糧,從此秦州開始困窘。張氏既然與蕃族不和,聯(lián)合秦州的軍隊,一天天地向秦州靠近駐扎,如果秦州與他共患難,對于張氏部族有利,而對于秦州確實沒有什么好處。文本二:將帥的才干,可以分為九種類型:用自己的德行引導教育部下,用禮法規(guī)范部下的行動,知道部下饑寒,明察他們的辛勞疾苦,這樣的將帥被稱作仁將。臨事能不茍且而免于損害,不被利益所屈服,寧愿為榮譽獻身,也不屈辱求生,這樣的將帥被稱作義將。身份高貴但不驕橫,打了勝仗又不自恃功勞,賢德而能謙遜待人,性情剛直又能包容他人,這樣的將帥被稱作禮將。作戰(zhàn)變化莫測,行動處置變化多端,身處逆境能轉禍為福,面臨危險又出奇制勝,這樣的將帥被稱作智將。對有功之人以重賞,對有過之人以重罰,獎賞不拖延,懲罰不區(qū)分地位高下,這樣的將帥被稱作信將。身手矯捷,沖鋒陷陣時快如戰(zhàn)馬,氣概能勝過千夫,長于掌控戰(zhàn)場的局勢,又擅長劍戟,這樣的將帥被稱作步將。能攀高山,走險地,騎射如飛,進攻時身先士卒,撤退時在隊伍后面殿后,這樣的將帥被稱作騎將。氣蓋三軍,蔑視強敵,對小的戰(zhàn)役小心謹慎,面對強大的敵人則愈戰(zhàn)愈勇,這樣的將帥被稱作猛將。遇見賢人好像自己覺得比不上,從諫如流,待人寬厚又不失剛直,勇敢果斷又富于計謀,這樣的將帥被稱作大將。15.B16.①第一山位于宋金分界線上,且聞名于世,而詩人不曾有機會登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