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古代漢詩探析(論文)4200字】_第1頁
【韓國古代漢詩探析(論文)4200字】_第2頁
【韓國古代漢詩探析(論文)4200字】_第3頁
【韓國古代漢詩探析(論文)4200字】_第4頁
【韓國古代漢詩探析(論文)4200字】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韓國古代漢詩分析目錄TOC\o"1-2"\h\u5589一、中國文化背景影響下的韓國古代漢詩 12098二、韓國古代漢詩例舉分析 214849(一)金時習《啄木》——沉郁激憤的愛國詩 212688(二)一枝紅《上泰川洪衙內》——卑微纏綿的妓女詩 227869(三)高敬命《雞林詠?南亭清賞》——吊古傷今的懷古詩 314911(四)許蘭雪軒《感遇(其四)》——壓抑與渴求解放的閨閣詩 325773(五)權貴妃《宮詞》——冷清孤獨的宮怨詩 415446(六)鄭夢周《江南柳》——離愁難消的思歸詩 517518(七)趙秀三《織》——體現(xiàn)農民勞苦的農事詩 5797參考文獻: 5中國文化背景影響下的韓國古代漢詩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由于地理位置的靠近,自古以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歷史上最早關于中韓交流往來的記錄,差不多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商臣箕子入朝鮮一事。《漢書?地理志》中有記載:“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敝袊c朝鮮早在幾千年前就有著密切往來,朝鮮半島不僅受到中國政治經濟方面的深刻影響,在文化方面也存留著揮之不去的中國的影子。中國古代由于幅員遼闊氣候適宜,人民生活安穩(wěn),在中原地區(qū)建立了封建王朝政權,國力強盛,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處于強勢地位,從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影響著周邊的小國。朝鮮半島最開始沒有屬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而是從中國借入漢字用來書寫,且作為唯一官方指定的書面語,漢字在當時只有貴族階層才能夠掌握和使用。據(jù)記載,朝鮮半島對漢字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而直到公元十五世紀時世宗大王頒定《訓民正音》,朝鮮才開始擁有本民族的文字,平民階級也才擁有了閱讀和學習、掌握文字的機會。在唐朝時期,中韓之間往來最為密切,這時候的唐朝已經開發(fā)出了完備的留學生政策,每年朝鮮都會向唐政府輸送一批留學生,來學習唐朝先進的政治政策和繁榮的社會文化。就在這樣潛移默化的文化交流之中,正在起步階段的朝鮮文學越來越染上了中國文化的色彩。朝鮮漢詩,是指古代朝鮮人用漢語創(chuàng)作的詩歌。正如同唐詩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不可忽視的璀璨寶珠一樣,朝鮮漢詩也在韓國文學史上占據(jù)了重要地位。新羅王朝時期,朝鮮與我國唐王朝關系友好,彼此間的密切往來培養(yǎng)了崔致遠等一批精通漢語的學者和詩人,他們推動了朝鮮漢詩創(chuàng)作的繁榮、乃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朝鮮的傳播。因此,韓國古代漢詩不僅是古代朝鮮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代表,同時也是研究中韓之間文化交匯的橋梁。韓國古代漢詩例舉分析金時習《啄木》——沉郁激憤的愛國詩啄木啄木爾何窮,啄我庭樹聲丁東。啄之不足恰恰鳴,畏人避向深林中。林深山靜啄愈響,懾幾槎牙枝上蟲。蠹多蟲老飽汝腹,爾于啄蠹多全功。世上蠹物害民者,千百其數(shù)無人攻。縱汝利嘴除木災,人間蠹穴詎能空。賞析:金時習是一個忠貞耿直的詩人,這與他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背景有很大關系。朝鮮高麗末期到朝鮮朝初期時,新羅時代的“花郎精神”被重新提起,并糅合吸收了中國儒家文化的思想,社會上興起一種以忠孝信義、視死如歸為核心內容的義理精神。詩人受到這種精神的影響,非常重視氣節(jié)和忠義,不僅在世祖篡位后表現(xiàn)出自己誓不合作的態(tài)度,并大力批判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朽;他還把這種忠義愛國的精神融入到了對漢詩的創(chuàng)作中去,不僅在個人漢詩創(chuàng)作中抒發(fā)對這種精神的堅守、自勵與贊揚,還對中國歷史上具有這種精神的忠臣義士大加稱頌?!蹲哪尽芬辉娬求w現(xiàn)了詩人的這種愛國情懷。小詩采用了隱喻的手法,希望自己能做清理蠹蟲的啄木鳥,表明了自己對官場的黑暗腐朽的痛恨、對正如蠹蟲一般禍害國家的貪官污吏表達了強烈的譴責。但是,詩歌的最后兩句“縱汝利嘴除木災,人間蠹穴詎能空!”又表現(xiàn)出他對現(xiàn)實的無力。(二)一枝紅《上泰川洪衙內》——卑微纏綿的妓女詩馬駐仙樓下,殷勤問后期。離筵樽酒盡,花落與啼時。賞析:從這首詩的題目和內容來看,這應該是一首描寫了兩個人分別時候環(huán)境、人物情態(tài)的詩歌。而且正常的順序應是:“離筵樽酒盡,花落鳥啼時。馬駐仙樓下,殷勤問后期。”按照這個順序來看,分別時的場景應該是這樣的:在離別的宴席上酒已經喝光了,花落了鳥兒在悲切地鳴叫,情人已經上了馬,兩人在仙樓下做最后的道別,詩人殷勤地詢問什么時候再能相見。這首詩用“殷勤問后期”描寫詩人詢問時候的神態(tài),“殷勤”兩字寫出了詩人懇切的態(tài)度和卑微的地位。由此我們可以分辨出這兩位有情人的地位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詩人大抵是位妓女。妓女的社會地位低下,因此在詩中即使面對著自己的情郎,也下意識地放低了自己的姿態(tài),想要尋求一個對話的機會。這里的對話不止是這對情人之間的對話,它同時也代表了妓女詩人這一形象一直在尋求一個向外界平等交流的機會。實際上,朝鮮朝時期的妓女多才多藝,可以作詩彈琴、舞蹈繪畫,但是她們這些風月無邊的技能卻是為了取悅男人而習來的,在男人面前,她們無法拜托依附品的地位,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物質上,哪怕依附對象是真心相愛的戀人,這樣的依附也會導致兩人關系的不平等。這時候盛傳的妓女無情的說法,大抵就是出自于妓女對于付出感情的恐懼心理,但是我們也看到了許多有記載的名妓,她們的愛情不顧世俗的眼光,帶有轟轟烈烈的勇敢和決絕。(三)高敬命《雞林詠?南亭清賞》——吊古傷今的懷古詩水聲東去市朝荒,古國名園禾黍長。一上南亭回首望,淡煙衰草政斜陽。賞析:在這篇小詩中,詩人并未詳細描寫南亭過去的熱鬧繁華景象,只細致刻畫了現(xiàn)如今的荒涼衰敗,然而通過跨越時空的歷史透視,我們不難想象這里的盛景,雖未有一言對比,但是其中隱含的對過去的懷念卻能讓現(xiàn)在眼前的景象更加顯得凄涼。全篇寫景,但是在這樣的景色里我們仿佛能聽到詩人的問詢:曾經的繁華為什么會變成現(xiàn)在的荒涼?而通過全詩的傷感氛圍的渲染,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詩人對歷史被時間吞噬的恐懼和無奈,從而聯(lián)想到自身個體生命在時間面前的脆弱?!暗豕艂瘛保沤竦母拍顚е聭压旁娕c時間二字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而當詩人直觀地面對被時間所改變的環(huán)境、看到聽到摸到了歷史留下來的一道痕跡時,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時間洪流的無情和不可逆轉,從而由時間聯(lián)想到生死,可是正如孔子所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比嗽跁r間或是死亡面前是無能為力的,這樣的無力感必然會使人產生一種虛無感。(四)許蘭雪軒《感遇(其四)》——壓抑與渴求解放的閨閣詩夜夢登蓬萊,足躡葛波龍。仙人綠玉杖,邀我芙蓉峰。下視東海水,澹然若一杯,花下鳳吹笙,月照黃金暴。賞析:許蘭雪軒是游仙詩的代表人物,由于她閨閣女子的身份,這里把她的詩歌歸入到閨閣時的分類中。許蘭雪軒的詩歌大多描寫神女仙境等虛無縹緲的景象,因此被稱為“游仙詩”。她的《蘭雪軒集》從頭至尾貫穿的主題便是逃脫壓抑窒息的現(xiàn)實,回到詩歌中的仙境去。對她詩歌風格的分析要從她的生平入手,許蘭雪軒從小就是一個蕙質蘭心的女孩,早慧的她從最開始就抗拒自己的人生走向那條一眼就能望到頭的道路,為此她做出了許多努力,但是最后還是失敗了。她的失敗導致了她生活的不幸福:婆婆不喜、與丈夫不睦、娘家也嫌她不是個守規(guī)矩的女兒,給他們丟了臉,而真正擊垮她的是一雙兒女的相繼離世,在這樣的打擊之下,她二十七歲就離開了人世。通過我們對許蘭雪軒生平的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她在生活中過得失意,大抵就是因此,她選擇了寄情于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在她的詩歌里沒有現(xiàn)實生活中地煩惱痛苦,她是真正的仙女,生活在無憂無慮的天盡頭。這首詩正是一篇描寫了夢里游歷蓬萊仙島的故事。詩人在夢中從仙界的芙蓉峰俯瞰人間,偌大的東海也只是小小的一抔水,在這個神奇的仙境中,讓詩人感到壓迫和痛苦的世界似乎也沒那么不可戰(zhàn)勝,詩人在這里感受到了絕對的自由;這個奇絕瑰麗的仙境,正是詩人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在這個世界里她永遠也不會受到傷害。(五)權貴妃《宮詞》——冷清孤獨的宮怨詩忽聞天外玉簫聲,花底徐聽獨自行。三十六宮秋一色,不知何處月偏明。賞析:在封建社會的千百年以來,女性角色一直作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雖然不乏有優(yōu)秀的女性政治家在歷史上留下屬于她們的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許多女性還是處于社會的下層。她們被要求嫁人、順從丈夫、照顧婆家,因此無論是高高在上的貴族婦女,還是辛勤勞作的貧民女子,她們承受最多的仍然是孤獨和傷感。而這些女性中有一群特殊的存在,即皇宮中的女性。皇帝的后宮女子是什么樣的?她們每天在做什么想什么?這些話題因為過于敏感而在封建帝制的社會環(huán)境里諱莫如深,而高麗權貴妃的這篇《宮詞》可以說是宮廷女性生活的最好闡述:宮中女子的生活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般美好,雖然衣食無憂,但卻遠比外邊的女子更加寂寞孤獨。她們被困在深宮里,每天活動的空間只是小小一個宮院,不能隨意出宮去,此刻聽到外面凄涼的簫聲,怎能不引起她們心中的酸楚?詩人發(fā)出“不知何處月偏明”的疑問,其中既有對皇帝的期盼,也包含了對造自己苦難命運的社會的不滿。(六)鄭夢周《江南柳》——離愁難消的思歸詩江南柳,江南柳,春風裊裊黃金絲。江南柳,年年好,江南行客歸何時。滄海茫茫波萬丈,鄉(xiāng)關遠在天之涯。天涯之人日夜望,歸舟坐對落花空。長嘆但識相思苦,那識行人行路難。人生莫作遠游客,少年兩鬢如霜白。賞析:這首詩寫成的時候,詩人身處異國他鄉(xiāng),陌生的環(huán)境和陌生的風物觸動了詩人的愁思,更引起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和眷戀。柳樹的意象一直與離別相關聯(lián),獨自一人在外國遠游的詩人見了這柳樹,怎么能不想念家鄉(xiāng)呢?句末的“人生莫作遠游客,少年兩鬢如霜白”兩句,為整首詩歌賦予了悲苦凄惻的氛圍,突出了遠行游子的辛苦,也使得“年年好”的“江南柳”也平添了感傷的韻味。趙秀三《織》——體現(xiàn)農民勞苦的農事詩蠶家少婦服勞多,悔學當窗織綺羅。葛帔布裙寒似鐵,夜深呵手強鳴梭。賞析:趙秀三對于農民桑女勞作的組詩,刻畫細膩生動,每一篇都體現(xiàn)了農民的辛勞,感情基調有喜有悲,有慶祝豐收的喜悅,也有被貪官污吏剝削的憤恨,更有對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敬佩。本詩首聯(lián)作者直抒胸臆,寫出養(yǎng)蠶女的“服勞多”,她們日日夜夜地忙于紡織華美的布匹,一刻也不得休息,然而她們自己卻只能身著粗硬的“葛帔布裙”,在寒冬的夜晚,衣服又凍又硬,仿佛是鋼鐵制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