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XCAS 015-2023 全固廢低碳膠凝材料應用技術標準_第1頁
TSXCAS 015-2023 全固廢低碳膠凝材料應用技術標準_第2頁
TSXCAS 015-2023 全固廢低碳膠凝材料應用技術標準_第3頁
TSXCAS 015-2023 全固廢低碳膠凝材料應用技術標準_第4頁
TSXCAS 015-2023 全固廢低碳膠凝材料應用技術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固廢低碳膠凝材料應用技術標準山西省土木建筑學會主編單位:北科蘊宏環(huán)??萍?北京)有限公司批準單位:山西省土木建筑學會晉土建標字[2023]2號山西省土木建筑學會二O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本標準由山西省土木建筑學會標準化委員會負責管理,由北科蘊宏環(huán)??凭唧w技術內(nèi)容的解釋。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至北科蘊宏環(huán)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qū)智慧港晉陽街163號16層1601室,郵編:030031,郵箱:bkyh2019@alyun.有研資源環(huán)境技術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高強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黃曉燕張靜文崔興蘭倪文張寧王提祎烏鵬飛張思奇張軍花吳迪文俊強賈翔于文靜趙玉慧主要審查人:霍瑞琴梁福中 3.2技術指標及檢驗方法 3.3驗收和儲存 4.1一般規(guī)定 4.2配合比設計 4.3制備與施工 4.4檢驗與驗收 5.2配合比設計 5.3制備與施工 5.4檢驗與驗收 附錄A低碳膠凝材料專用膠砂強度試驗方法 本標準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4Lowcarboncementitiousmaterial 4.3Preparationandconstruction 4.4Acceptanceofconstructionquality 5Lowcarboncementi 5.4Acceptanceofconstruction AnnexATestmethodforthestrengthofspecialmortaroflow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 Listofquotedstanda 11.0.2本標準適用于全固廢低碳膠凝材料的性能檢驗以及低碳膠凝材料砂漿和低碳膠凝材料混凝土1.0.4全固廢低碳膠凝材料在砂漿和混凝土中的應用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和行業(yè)現(xiàn)行有22.0.1全固廢低碳膠凝材料allsolidwastelowcarboncementitiousmaterial2.0.2低碳膠凝材料砂漿lowcarboncementitiousmaterialmortar2.0.3低碳膠凝材料混凝土lowcarboncementitiousmaterialconcrete2.0.4通用膠砂強度thestrengthofgeneralmortar2.0.5專用膠砂強度thestrengthofspecialmortar33.1.2低碳膠凝材料中?;郀t礦渣、鋼渣和工業(yè)副產(chǎn)石膏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為30%~65%、20%~50%和10%~20%。3.2.1低碳膠凝材料膠砂強度應符合表3.2.1中通用膠砂強度或專用膠砂強度的規(guī)定。通用膠砂強度驗應按附錄A的規(guī)定執(zhí)行。強度通用膠砂強度(MPa)IⅡⅢ專用膠砂強度(MPa)IⅡⅢ3.2.2低碳膠凝材料其他技術指標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含水量(%)密度(g/cm3)三氧化硫含量(%)≥5.0且<12.0氯離子含量(%)凝結時間初凝時間(min)終凝時間(min)4《水泥壓蒸安定性試驗方法》GB/T750,其中脫《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GB注:在用于素混凝土或砂漿時氯離子含量≤0.1%。3.3.1低碳膠凝材料可以是散裝或袋裝,袋裝產(chǎn)品每袋凈含量為50kg,且應不少于標志質(zhì)量的99%;隨機抽取20袋總質(zhì)量(含包裝)不應少于1000kg。低碳膠凝材料包裝袋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水泥3.3.3同一批次的散裝低碳膠凝材料應按每500t為一個檢驗批,袋裝低碳膠凝材料應按每200t為一5宜符合表4.2.1的規(guī)定。強度等級低碳膠凝材料用量(kg/m3)砂(kg/m3)注:施工現(xiàn)場氣候炎熱或干燥季節(jié),可適量增加用水量。M15及以上強度等級砂漿應采用本標準3.2.1規(guī)定的Ⅱ2每立方米砂漿中的砂用量,應按干燥狀態(tài)(含水率小于0.5%)的堆積密度值作為計算值;64.3.1在專業(yè)生產(chǎn)廠以預拌方式生產(chǎn)的低碳膠凝材料砂漿,其制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預拌砂漿》GB/T25181的相關規(guī)定,其施工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預拌砂漿應用技術規(guī)程》JGJ/T223的相關4.3.2現(xiàn)場配制的低碳膠凝材料砂漿,其原材料儲存與計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預拌砂漿》GB/T25181中有關濕拌砂漿的規(guī)定。4.3.3現(xiàn)場配制低碳膠凝材料砂漿時漿存放地點的溫度宜為10℃~35℃;4.3.5現(xiàn)場配制的低碳膠凝材料砂漿施工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預拌砂漿應用技術規(guī)程》JGJ/T223JGJ/T220的有關規(guī)定。4.4.1低碳膠凝材料砌筑砂漿、地面砂漿和抹灰砂漿的施工質(zhì)量驗收應按國家現(xiàn)行標準《砌體結構通75.1.1低碳膠凝材料可用于配制C15~C60強度等級的預拌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不適用于早強混凝5.1.3低碳膠凝材料與通用硅酸鹽水泥配合使用配制混凝土時,所用水泥應符合5.1.5采用預拌方式生產(chǎn)的低碳膠凝材料混凝土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質(zhì)量控制標準》5.1.6低碳膠凝材料混凝土的耐久性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5.1.7低碳膠凝材料混凝土的養(yǎng)護時間不5.2.1低碳膠凝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滿足混凝土力學性能、拌合物性能、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5.2.3采用低碳膠凝材料配制混凝土時,C25及以上強度等級混凝土的設計用水量不宜超過強度等級低碳膠凝材料用量(kg/m3)注:混凝土抗凍等級要求≥F200時,水膠比不宜大于0.40;C30及以上等級混凝土應采用本標準3.2.1規(guī)定的Ⅱ8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混凝土攪拌機》GB/T9142的有關規(guī)定。5.3.5攪拌機拌制的同一罐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勻質(zhì)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應按照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5.4.2低碳膠凝材料混凝土拌合物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5.4.4低碳膠凝材料混凝土耐久性能和長期性能檢驗評定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9附錄A低碳膠凝材料專用膠砂強度試驗方法A.0.1本附錄規(guī)定了低碳膠凝材料專用膠砂強度試驗方法,適用于低碳膠凝材料專用膠砂強度的1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的減水率不應小于25%且不應大于40%,含氣量不應小于2%且不應大于4%,其他性能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8076中標準型高性能減水劑的指標2標準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GB/T17671規(guī)定的ISO標1專用膠砂配合比應符合表A.0.4的規(guī)定:低碳膠凝材料(g)ISO標準砂(g)水(g)以膠砂流動度在160mm~200mm為準本標準用詞說明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引用標準名錄條文說明 3.2技術指標及檢驗方法 3.3驗收和儲存 4.1一般規(guī)定 4.2配合比設計 4.3檢驗與驗收 175低碳膠凝材料混凝土 5.1一般規(guī)定 5.2配合比設計 5.4檢驗與驗收 我國水泥產(chǎn)量23.8億t,排放二氧化碳約13.7億t,相應地每噸傳統(tǒng)硅酸鹽水泥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碳排放的60%、35%和5%。經(jīng)測算,全固廢低碳膠凝材料每噸產(chǎn)品的能耗約為17.6kgce。根據(jù)國家43.4kg,不到傳統(tǒng)水泥碳排放量的10%。4.2.1經(jīng)過大量試驗和數(shù)據(jù)積累,規(guī)定了采用低碳膠凝材料配制不含通用硅酸鹽水泥的M5~M30砂5.1.7低碳膠凝材料早期水化速度較慢,必須要有充分的養(yǎng)護才能形成致密的混凝土硬化體,養(yǎng)護時5.2.3C25及以上強度等級混凝土多用于主體結構,為保證混凝土耐久性,規(guī)定其設計用水量不宜超過175kg/m3。5.2.4在某一強度等級下,水膠比與低碳膠凝材料的組成是相關的。當?shù)吞寄z凝材料組成一定時,水混凝土時的水膠比和低碳膠凝材料用量推薦范圍。單獨使用低碳膠凝材料性能測試結果分別如表1和表2所示。所用低碳膠凝材料強度28d通用膠砂強度為35.7MPa;水洗砂強度等級水外加劑強度等級坍落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