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080.40CCSP25DB42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abricatedpartially-encasedcstructuresofsteelandconcrete湖北省住房和城湖北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DB42/TXXXX—XXXX 2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23術語和符號 33.1術語 33.2符號 44材料 84.1鋼材 84.2鋼筋 84.3混凝土 84.4連接材料 5結構設計基本規(guī)定 5.1結構體系 5.2設計分析 5.3變形規(guī)定 5.4一般構造 6梁設計 6.1一般規(guī)定 6.2承載力計算 6.3撓度驗算 6.4裂縫寬度驗算 6.5抗震設計及構造 7柱和支撐設計 7.1一般規(guī)定 7.2軸心受力構件截面承載力計算 7.3軸心受壓構件整體穩(wěn)定計算 7.4單向壓彎構件承載力計算 417.5雙向壓彎構件承載力計算 467.6抗震設計及構造 478剪力墻設計 8.1基本規(guī)定 8.2承載力計算 8.3構造要求 DB42/TXXXX—XXXX9節(jié)點設計 609.1一般規(guī)定 609.2梁與梁連接 619.3柱與柱拼接連接 629.4墻與墻拼接連接 639.5梁柱節(jié)點 649.6墻與梁連接節(jié)點 699.7墻腳連接節(jié)點 9.8墻與樓板連接節(jié)點 9.9柱腳 9.10支撐連接 9.11非結構構件與墻連接節(jié)點 10防護設計 10.1抗火設計與防火保護 10.2防腐設計 11制作安裝 8011.1一般規(guī)定 8011.2制作 8011.3安裝 8112質(zhì)量驗收 8212.1一般規(guī)定 8212.2構件驗收 8312.3安裝驗收 84附錄A材料本構關系 86A.1鋼材本構關系 86A.2混凝土本構關系 87附錄B部分包覆蜂窩鋼-混凝土組合梁設計 91附錄C墻肢計算長度系數(shù)β 94附錄D異形PEC柱截面抗彎承載力計算方法 95D.1L形PEC柱截面抗彎承載力計算方法 95D.2T形PEC柱截面抗彎承載力計算方法 103D.3十字形PEC柱截面抗彎承載力計算方法 1DB42/T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提出并歸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單位: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精工綠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浙江精工鋼結構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綠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濟大學、武漢市東梁建設工程設計審查事務有限責任公司、武漢蕃華施工圖設計審查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武漢華中科大建筑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湖北格瑞芬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中建八局華中建設有限公司、湖北中天世紀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宜昌國誠涂鍍板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治、劉中華、方曉梅、閻波、李瑞鋒、黃橋平、彭昌新、李宏勝、任曉丹、宗靜、喻然、張四海、劉瓊、李濤、張明遠、黃丙利、周慧、李智明、曹凱、邱仙榮、徐立豐、潘長俊、史松波、年學成、陳金波、潘偉、趙陽、于送洋、??递x、徐春平、田利君、孫炎云、郭得旺、王留成、周建金、李文茂、李美東、陳可奕、王虎。本文件主要審查人員:本文件實施應用中的疑問,可咨詢湖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聯(lián)系電話郵箱:bkc@。在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反饋至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去四維路8號,聯(lián)系電話郵箱:lizhi_whadi@163.com,郵編430014。2DB42/TXXXX—XXXX本文件規(guī)定了裝配式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術語和定義、材料、結構設計基本規(guī)定、結構計算分析、梁設計、柱和支撐設計、剪力墻設計、節(jié)點設計、防護設計、支座安裝、質(zhì)量驗收、材料本構關系。本文件適用于湖北省民用建筑裝配式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設計、制作和安裝。裝配式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應用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國家和湖北省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GB55001工程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6鋼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8混凝土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0009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7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68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153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20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鋼結構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661鋼結構焊接規(guī)范GB5066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755鋼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981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936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范GB51022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技術規(guī)范GB51249建筑鋼結構防火技術規(guī)范GB55004組合結構通用規(guī)范GB/T700碳素結構鋼GB/T1591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5313厚度方向性能鋼板GB/T10433電弧螺柱焊用圓柱頭焊釘GB/T12755建筑用壓型鋼板GB/T19879建筑結構用鋼板GB/T50010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GB/T50011建筑抗震設計標準GB/T50502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范GB/T50448水泥基灌漿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JGJ3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12輕骨料混凝土技術規(guī)程JGJ99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3DB42/TXXXX—XXXXJGJ138組合結構設計規(guī)范JGJ339非結構構件抗震設計規(guī)范JGJ/T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3術語和符號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構件partially-encasedcomposite(PEC)membersofsteelandconcrete開口截面主鋼件外周輪廓間包覆混凝土,且混凝土與主鋼件共同受力的結構構件,簡稱PEC構件。裝配式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fabricatedpartially-encasedcompositestructuresofsteelandconcrete由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構件通過可靠連接裝配而成的結構。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梁partially-encasedcompositebeamsofsteelandconcrete主要承受彎矩或彎矩-剪力的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構件,簡稱PEC梁,包括無翼板的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梁,簡稱矩形PEC梁;有翼板的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梁,簡稱T形PEC梁。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柱partially-encasedsteelandconcretecompositecolumns主要承受軸力或軸力-彎矩的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構件,簡稱PEC柱,包括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框架柱和兩端鉸接柱。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剪力墻partially-encasedcompositeshearwallofsteelandconcrete主要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構件,簡稱PEC剪力墻。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支撐partially-encasedsteelandconcretecompositebraces承受軸力的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斜桿,簡稱PEC支撐,與框架結構協(xié)同抵抗側向力。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框架partially-encasedcompositeframesofsteelandconcrete由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柱和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梁組成的框架,簡稱PEC框架。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結構partially-encasedcompositeshearwallstructuresofsteelandconcrete由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簡稱PEC剪力墻結構??蚣?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結構frameandpartially-encasedcompositeshearwallstructuresofsteelandconcrete4DB42/TXXXX—XXXX由框架和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共同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簡稱框架-PEC剪力墻結構,框架可采用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框架、鋼框架和鋼管混凝土框架等??蚣?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核心筒結構frameandpartially-encasedsteel-concretecompositecorewallstructure由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組成的核心筒與外圍的稀柱框架組成的筒體結構,簡稱框架-PEC核心筒結構,框架可采用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框架、鋼框架和鋼管混凝土框架。主鋼件mainsteelcomponent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構件中的承載結構鋼,由單個或若干個H形或工字形鋼或工字鋼附加鋼板組成。焊接于主鋼件兩翼緣間的連接鋼筋、圓鋼或扁鋼。部分包覆蜂窩鋼-混凝土組合梁partially-encasedcastellatedcompositebeamsofsteelandconcrete主鋼件采用腹板開孔的H形或工字形鋼,在主鋼件外周輪廓間包覆混凝土,且混凝土與蜂窩式主鋼件共同承受彎矩或彎矩剪力共同作用的組合構件,簡稱PECSC梁。3.2符號3.2.1材料性能Ea——鋼材彈性模量;Ec——混凝土彈性模量;Es——鋼筋彈性模量;EA——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構件截面軸向剛度;EEQ——組合截面當量彈性模量;EI——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構件截面抗彎剛度;(EI)e——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構件截面抗彎剛度;fa——鋼材抗拉強度設計值;fa,鋼材屈服強度;fay——鋼材屈服強度;fau——鋼材極限抗拉強度;fav——鋼材抗剪強度設計值;fEQ——組合截面當量強度;fp——PEC剪力墻主鋼件墻身腹板的抗拉和抗壓強度設計值;fae——折減后的主鋼件腹板鋼材抗壓、抗拉強度設計值;fat——圓柱頭栓釘極限抗拉強度設計值;frlv——豎向加勁肋鋼材抗剪強度設計值;DB42/TXXXX—XXXXfy——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fy,鋼材抗壓強度設計值;fyv——箍筋或橫向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fc——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ck——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ftk——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fcw——梁主鋼件腹部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Ga——鋼材剪切模量;Gc——混凝土剪切模量;GA——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構件截面剪切剛度。3.2.2作用效應和承載力M——正彎矩設計值;M,——負彎矩設計值;Mpw——PEC剪力墻截面配置鋼板合力對受拉型鋼截面重心的力矩;Mu——截面受彎承載力設計值;N——軸力設計值;Npw——PEC剪力墻截面內(nèi)配置鋼板所承擔軸向力;Nu——截面軸壓承載力設計值;R——結構構件的抗力設計值;S——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作用組合的效應設計值;V——PEC剪力墻的墻肢截面剪力設計值;Vcw——僅考慮墻肢截面鋼筋混凝土部分承受的剪力值,即墻肢剪力設計值減去端部型鋼和鋼板承受的剪力值;Vw——底部加強部位PEC剪力墻截面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剪力計算值;Na,y、Nan,u——軸拉屈服承載力、軸拉斷裂承載力;N——一個抗剪連接件的縱向抗剪承載力;Vx、Vy——沿x軸方向、y軸方向剪力設計值;Vu——主鋼件受剪承載力設計值;Vux、Vuy——沿x軸方向、y軸方向主鋼件受剪承載力設計值;Vb、Vc、Vj——梁、柱及節(jié)點剪力設計值;Vju——節(jié)點受剪承載力設計值;Vs——每個剪跨區(qū)段內(nèi)梁主鋼件與混凝土翼板交界面的縱向剪力;σsa——梁主鋼件受拉翼緣、部分腹板及受拉鋼筋的等效鋼筋應力值;σsq——開裂截面縱向受拉鋼筋應力;ωmax——最大裂縫寬度。3.2.3幾何參數(shù)6DB42/TXXXX—XXXXAa——主鋼件全截面面積;A——PEC剪力墻截面面積;Aa1——PEC剪力墻一端所配型鋼的截面面積;Aa2——PEC剪力墻兩端暗柱中全部型鋼截面面積;Ap——PEC剪力墻截面內(nèi)配置鋼腹板的截面面積;Ac——混凝土截面面積;As——包覆混凝土中受拉鋼筋截面面積;Aw——剪力墻腹板的截面面積;A1——單根連桿面積;aa——受壓端型鋼合力點至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bf——主鋼件翼緣寬度;bw——PEC剪力墻截面寬度;e——軸向力作用點到受拉型鋼合力點的距離;hpw——PEC剪力墻截面鋼板配置高度;hw0——PEC剪力墻截面有效高度;hw1——PEC剪力墻邊緣構件腹板長度;hw2——PEC剪力墻主鋼件墻身腹板長度ka——PEC剪力墻主鋼件抗彎剛度與全截面抗彎剛度之比;h0——腹板計算高度,混凝土截面有效高度;h0s——縱向受拉鋼筋截面重心至混凝土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h0f——主鋼件受拉翼緣截面重心至混凝土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h0w——主鋼件受拉腹板截面重心至混凝土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ha——主鋼件高度;hw——主鋼件腹板高度;hc——T形組合梁混凝土翼板厚度;i——組合截面回轉半徑;I0——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梁的換算截面慣性矩;Ia——主鋼件截面的慣性矩;Ic——混凝土截面的慣性矩;Icr——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梁開裂截面的換算截面慣性矩;Iucr——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梁未開裂截面的換算截面慣性矩;Icf——混凝土翼板的截面慣性矩;Ieq——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梁的截面等效慣性矩;DB42/TXXXX—XXXXIs——鋼筋截面的慣性矩;l——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梁的跨度;l0——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柱的計算長度;le——等效跨度;sa——沿構件長度方向連桿的間距;Sa——梁主鋼件截面對組合截面塑性中和軸的面積矩;Sat——受拉區(qū)梁主鋼件截面對組合截面塑性中和軸的面積矩;Sac——受壓區(qū)梁主鋼件截面對組合截面塑性中和軸的面積矩;tf——主鋼件受拉翼緣厚度;當拉、壓翼緣等厚時的受壓翼緣厚度;tfx——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λ——構件長細比;l——PEC剪力墻高度;l0——軸心受壓PEC剪力墻計算長度;sa——沿構件長度方向連桿的間距;tf——PEC剪力墻主鋼件邊緣構件翼緣厚度;tr——PEC剪力墻主鋼件縱向加勁肋厚度;tw1——PEC剪力墻主鋼件邊緣構件腹板厚度;tw2——PEC剪力墻主鋼件墻身腹板厚度;x——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λ1——PEC剪力墻計算截面處的剪跨比;λn——PEC剪力墻正則化長細比。3.2.4計算系數(shù)及其他n——軸壓比;α1——受壓區(qū)混凝土壓應力影響系數(shù);αE——鋼材與混凝土彈性模量的比值;βmx、βmy——計算平面內(nèi)穩(wěn)定時,關于x、y軸的等效彎矩系數(shù);βtx、βty——計算平面外穩(wěn)定時,關于x、y軸的等效彎矩系數(shù);γ0——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γRE——承載力抗震調(diào)整系數(shù);δ——鋼貢獻率;ζ——剛度折減系數(shù);ρte——考慮梁主鋼件受拉翼緣與部分腹板及受拉鋼筋的有效配筋率;ψ——考慮梁主鋼件翼緣作用的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shù);8DB42/TXXXX—XXXXka——主鋼件抗彎剛度與全截面抗彎剛度之比;ρv——箍筋體積配箍率;λv——約束邊緣構件配箍特征值;α1——受壓區(qū)混凝土壓應力影響系數(shù);β1——受壓區(qū)混凝土應力圖形影響系數(shù);βc——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shù);ηvw——剪力增大系數(shù);λ——剪力系數(shù);φ——組合穩(wěn)定系數(shù);4材料4.1鋼材4.1.1PEC構件主鋼件的鋼材宜采用Q355、Q390、Q420、Q460和Q355GJ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和Q235碳素結構鋼,質(zhì)量等級不宜低于B級,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GB50017、GB/T1591、GB/T19879和GB/T700的相關規(guī)定。4.1.2承重的PEC構件主鋼件所用的鋼材應具有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斷后伸長率等力學性能的合格保證,同時應具有硫、磷等化學成分的合格保證,對焊接結構應具有碳當量的合格保證。焊接承重PEC構件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PEC構件主鋼件采用的鋼材應具有冷彎試驗的合格保證。4.1.3PEC構件主鋼件采用的鋼材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強度設計值、彈性模量和剪切模量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有關規(guī)定采用。4.1.4PEC梁、PEC柱和PEC支撐等主要抗側力構件,主鋼件所用的鋼材性能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鋼材抗拉性能應有明顯的屈服臺階,且斷后伸長率不應小于20%;b)鋼材的屈服強度波動范圍不應大于120N/mm2,鋼材實物的實測屈強比不應大于0.85。c)鋼材應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沖擊韌性。4.1.5PEC構件主鋼件采用鋼板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且承受沿板厚方向拉力的焊接連接板件,應具有厚度方向抗撕裂性能(即Z向性能)的合格保證,鋼板厚度方向的截面收縮率不應小于現(xiàn)行國家標準《厚度方向性能鋼板》GB/T5313規(guī)定的允許值。4.1.6組合樓板中壓型鋼板的材質(zhì)和材料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用壓型鋼板》GB/T12755的有關規(guī)定。壓型鋼板的基板應選用熱浸鍍鋅鋼板,鍍鋅層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連續(xù)熱鍍鋅薄鋼板及鋼帶》GB/T2518的規(guī)定。4.2鋼筋4.2.1PEC構件混凝土中鋼筋的選用,以及鋼筋的屈服強度標準值、極限強度標準值、抗拉強度設計值、抗壓強度設計值和彈性模量取值,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GB/T50010的有關規(guī)定和《混凝土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8的有關規(guī)定。4.2.2一、二、三級抗震等級的PEC柱、PEC梁、PEC剪力墻的邊緣構件和PEC斜撐的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GB/T50010和《混凝土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8中混凝土結構構件抗震設計有關材料性能的規(guī)定。4.2.3焊接鋼筋網(wǎng)片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焊接鋼筋網(wǎng)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114的有關規(guī)定。4.3混凝土9DB42/TXXXX—XXXX4.3.1PEC構件中的混凝土材料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GB/T50010和《混凝土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8的有關規(guī)定,PEC構件中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不宜高于C70;樓板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混凝土的最大骨料直徑不宜大于20mm。對澆筑難度較大或復雜節(jié)點部位,宜采用骨料更小、流動性更強的高性能混凝土。4.3.2PEC梁可采用輕骨料混凝土。輕骨料混凝土的選用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輕骨料混凝土應用技術標準》JGJ/T12的有關規(guī)定,輕骨料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LC25。4.3.3PEC柱、PEC剪力墻的連接后澆區(qū)宜采用自密實混凝土或水泥基灌漿材料。PEC梁的連接后澆區(qū)可采用自密實混凝土、水泥基灌漿材料或普通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的選用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JGJ/T283的有關規(guī)定。水泥基灌漿材料的選用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水泥基灌漿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GB/T50448有關規(guī)定。4.3.4PEC柱、PEC支撐、PEC剪力墻的連接后澆區(qū)的材料強度等級宜比相應主體構件材料強度等級提高一級,PEC梁的連接后澆區(qū)的材料強度等級不應低于相應主體構件材料強度等級。4.3.5PEC構件的連接后澆區(qū)的材料采用自密實混凝土或水泥基灌漿材料時,應滿足表1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當采用自密實混凝土材料時,材料應具備一定的微膨脹性,其主要性能應滿足表2中IV類材料的性能要求。b)當采用水泥基灌漿材料時,其主要性能應滿足表2中I~IV類的性能要求。c)冬期施工時連接后澆區(qū)材料的性能除應符合本文件表2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表1PEC構件連接后澆區(qū)材料要求表2PEC構件連接后澆區(qū)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標>4.75且≤25— ——————<0.10DB42/TXXXX—XXXX表3冬期施工時PEC構件連接后澆區(qū)澆筑材料性能指標R-7R-7+28R-7+56注:R-7表示負溫養(yǎng)護7d的試件抗壓強度值與標準養(yǎng)護28d的試件抗壓強度值的比值;R-7+別表示負溫養(yǎng)護7d轉標準養(yǎng)護28d和負溫養(yǎng)護7d轉標準養(yǎng)護56d的試件抗壓強度值與標準養(yǎng)護28d的試件抗壓強度值的比值;施工時最低溫度4.4連接材料4.4.1PEC構件中受力螺栓選用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有關規(guī)定。螺栓連接的強度指標、高強度螺栓的預拉力設計值,以及高強度螺栓連接的鋼材摩擦面抗滑移系數(shù)等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和《鋼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6的有關規(guī)定。4.4.2圓柱頭焊釘或栓釘連接件的質(zhì)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電弧螺柱焊用圓柱頭焊釘》GB/T10433的有關規(guī)定,圓柱頭焊釘或栓釘?shù)牟牧霞傲W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組合結構設計規(guī)范》JGJ138的有關規(guī)定。4.4.3錨栓可采用現(xiàn)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規(guī)定的Q235鋼和《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1591規(guī)定的Q355和Q390,其質(zhì)量等級不宜低于B級。4.4.4PEC構件的焊縫材料選擇和焊縫強度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鋼結構焊接規(guī)范》GB50661和《鋼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6的有關規(guī)定。5結構設計基本規(guī)定5.1結構體系5.1.1PEC梁、PEC柱、PEC斜撐應由開口截面主鋼件及外輪廓范圍內(nèi)澆筑的混凝土組成,混凝土內(nèi)可設縱筋、箍筋、連桿、抗剪件等鋼配件(圖1)。PEC構件宜在工廠制作。圖1PEC構件的截面形式5.1.2PEC剪力墻的常用截面形式為一字形(圖2a)、L形(圖2b)等,翼緣之間和翼緣與縱向加勁肋間應設置一定間距的連桿。PEC剪力墻的包覆混凝土除節(jié)點區(qū)外宜采用工廠預制。DB42/TXXXX—XXXX圖2aPEC剪力墻的截面形式-一字形圖2bPEC剪力墻的截面形式-L形1-翼緣;2-邊緣構件腹板;3-墻身腹板;);5.1.3PEC剪力墻可用于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框架-核心筒結構等結構體系中。5.1.4與PEC剪力墻相連的梁宜采用PEC梁或鋼梁,與地下室墻連接的梁也可以采用鋼筋混凝土梁或型鋼混凝土梁,當采用鋼筋混凝土梁、型鋼混凝土梁等應采取可靠連接措施。5.1.5設置地下室時,剪力墻應延伸至基礎,PEC剪力墻中主鋼件應至少延伸至地下一層。5.1.6PEC梁、PEC柱主鋼件的截面分類與寬厚比限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PEC柱、PEC梁、PEC支撐等構件中主鋼件截面按塑性發(fā)展能力可分3類,各類截面的寬厚比限值應符合表4的規(guī)定(圖3);表4PEC梁、PEC柱、PEC支撐主鋼件的寬厚比限值類(b0/tf)梁柱123DB42/TXXXX—XXXX焊腳邊緣;tf為翼緣厚度;3εk為鋼號修正系數(shù),εk=235/fay,fay為鋼材的屈服強度,當翼緣和腹板的鋼材牌號不同時,應取各自對應的屈服b)軸心受壓柱中主鋼件翼緣外伸部分的寬厚比不應大于表4中截面分類2的規(guī)定;當柱整體穩(wěn)定承載力小于截面強度承載力的75%時,不應大于表4中截面分類3的規(guī)定;c)支撐中主鋼件翼緣外伸部分的寬厚比不宜大于表4中截面分類1的規(guī)定,腹板的寬厚比不宜大于表4中截面分類1中柱的規(guī)定;d)當主鋼件受壓翼緣通過連桿與另一側翼緣牢固連接,且連桿間距sa與翼緣寬度bf的比值滿足sa/bf≤0.25,則表4的寬厚比限值可放大1.5倍;當0.25<sa/bf≤0.5,則表4的寬厚比限值可在1.5~1.0倍間插值。e)梁和框架柱構件沿全長彎矩分布不均勻時,滿足本條第4款要求的sa/bf的范圍應覆蓋彎矩最大值相鄰區(qū)域,且不應小于構件凈長的1/8;f)當T形PEC梁的主鋼件受壓翼緣外側面與鋼筋混凝土板、鋼筋桁架樓承板、壓型鋼板混凝土組合板等剛度較大的板可靠連接或貼合連接,且其受彎中和軸位于混凝土板或與混凝土板相連的主鋼件翼緣中時,表4截面分類2的寬厚比限值可采用該表截面分類3對應的寬厚比限值。圖3PEC剪力墻的截面形式-L形圖4PEC剪力墻的截面形式-L形5.1.7PEC構件混凝土的外輪廓寬度bc宜與主鋼件翼緣寬度bf一致;當需縮進時,bc不應小于bf的80%(圖4)。5.1.8PEC剪力墻中主鋼件的截面分類與寬厚比限值應符合下列要求:a)主鋼件截面按塑性發(fā)展能力可分為2類,各類截面的寬厚比限值應符合表s的規(guī)定;表5PEC剪力墻中主鋼件截面分類和寬厚比限值翼緣(b0/tf)122)hw01、hw02分別為腹板hw1、hw2的計算兩端焊腳間的距離;tw1為邊緣構件腹板厚度,tw2為墻身腹板厚度;3)εk為鋼號修正系數(shù),εk=235/fay,fay為鋼材的屈服強度,當翼緣和腹板的鋼材牌號不同時,應取各自對應的屈服b)當受壓翼緣通過連桿與相鄰肋板牢固連接,且端部區(qū)格連桿豎向間距sa(對鋼筋或圓鋼連桿取中心距,對扁鋼連桿取凈距)與翼緣寬度bw的比值滿足sa/bw≤0.5,則表5中外伸翼緣的寬厚比限值可放大1.5倍;當0.50<sa/bw≤1.0,則表5中外伸翼緣的寬厚比限值可在1.5~1.0DB42/TXXXX—XXXX倍間插值;c)縱向加勁肋截面尺寸應符合下列公式(1)規(guī)定:d)縱向加勁肋與墻身腹板可采用斷續(xù)角焊縫連接。斷續(xù)角焊縫焊段的長度不得小于10hf或50mm,其凈距不應大于15t,t為較薄焊件厚度;5.1.9采用PEC構件作為框架柱和框架梁的房屋結構,房屋的最大適用高度不宜超過表6的規(guī)定。表6房屋的最大適用高度(m)12345678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頂?shù)母叨龋话?平面和豎向均不規(guī)則的結構,最大高度宜3超過表內(nèi)高度的房屋,應進行專門研究和論證,采4表中第1~5項中的“框架”包含P5.1.10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房屋適用的最大高寬比應符合表7的規(guī)定。表7房屋適用的最大高寬比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頂?shù)母叨龋ú话?當塔形建筑底部有大底盤時,計算高寬比的高度從大底盤3表中括號內(nèi)數(shù)據(jù)適用于框架柱采用鋼管混DB42/TXXXX—XXXX5.1.11采用PEC柱的框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和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中,外圍PEC柱平面內(nèi)連接應采用剛性連接,樓面梁與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或核心筒的連接可采用剛接或鉸接。5.2設計分析5.2.1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荷載標準值、分項系數(shù)、組合值系數(shù)等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和《工程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1的有關規(guī)定。結構的安全等級和設計工作年限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和《工程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1的有關規(guī)定。5.2.2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多層和高層建筑的平面、豎向布置和規(guī)則性要求,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建筑抗震設計標準》GB/T50011、《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和《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99的有關規(guī)定。5.2.3采用PEC構件的結構,在豎向荷載、風荷載以及多遇地震作用下,變形和內(nèi)力可按彈性方法計算。結構分析模型應根據(jù)結構實際情況確定。所選的分析模型應能準確地反映結構中各構件的實際受力狀況,并應對結構分析軟件的計算結果進行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分析判斷。5.2.4采用PEC構件的結構進行內(nèi)力和位移計算時,對于現(xiàn)澆結構或裝配整體式結構,可假定樓板在其自身平面內(nèi)為無限剛性。當樓蓋開有較大洞口或可能產(chǎn)生較明顯的平面內(nèi)變形時,計算時應采用樓蓋平面內(nèi)的實際剛度,考慮樓蓋的面內(nèi)變形的影響,5.2.5采用PEC構件的結構,彈性計算模型應根據(jù)結構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能反應結構的剛度和質(zhì)量分布以及各結構構件的實際受力情況。5.2.6框架-PEC剪力墻結構進行彈性分析時,應計入梁的彎曲、剪切、扭轉變形,柱在軸力和彎矩作用下的彈性變形,以及PEC剪力墻的彈性彎曲及剪切變形;對于剛性連接的鋼框架宜計入梁柱節(jié)點域的彈性剪切變形,其計算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99的相關要求。5.2.7當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彎矩大于初始彎矩的10%時,應計入重力二階效應的影響。重力附加彎矩是指任一樓層以上全部重力荷載與該樓層地震平均層間位移的乘積,初始彎矩是指該樓層地震剪力與樓層層高的乘積。5.2.8彈性分析時,PEC剪力墻宜采用殼單元或墻單元。5.2.9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結構構件、連接及節(jié)點的承載力計算可分為持久設計狀況、短暫設計狀況和地震設計狀況兩類,應按公式(23)計算:Y0S≤R(2)S≤R/YRE(3)式中:Y0——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對安全等級為一級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1.1,對安全等級為二級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1.0,對安全等級為三級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0.9;S——作用組合的效應設計值;R——結構構件的抗力設計值;YRE——承載力抗震調(diào)整系數(shù),按表8采用,其它情況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GB/T50011的規(guī)定取值。表8承載力抗震調(diào)整系數(shù)梁n≥0.15γREDB42/TXXXX—XXXX2對于PEC剪力墻,構件強YRE度驗算取0.85;連接強度計算時取0.75;當僅計算豎向地震作用時取0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抗震設計,應根據(jù)設防類別、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規(guī)定。丙類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按表9確定。表9PEC結構的抗震等級四三四三二一三二一四三四三二三二一三三二二二一四三四三二一三二一一四三二三二二一一一二二二一一特一注:1建筑場地為I類時,除6度設防烈度外可按表內(nèi)降低一度所對應的抗震等級采取抗震構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時,可結合房屋不規(guī)則程度及場地、地基條件確定5高度不超過60m的框架-核心筒結構按框架-剪力墻的要求設計時,可按5.2.11采用PEC剪力墻的房屋結構的抗震設計應根據(jù)設防類別、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表10確定。表10采用PEC剪力墻的房屋結構的抗震等級DB42/TXXXX—XXXX構四三二四三二一三二一框架-構四四三三二四三四三二三二一四三四三二三二一四三四三二三二一框架三二二一一核心筒三二二一一框架四三二核心筒三二二一一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時,可結合房屋不規(guī)則程度及場地、地基條件確定3當抗震等級需要提高一級采用,已為一5.2.12PEC構件中主鋼件受壓翼緣應根據(jù)構件抗震等級按表11的規(guī)定確定。表11PEC梁、柱、剪力墻中主鋼件受壓翼緣截面分類1注:1軸心受壓柱截面分類不得低于截2剪力墻非底部加強區(qū)的邊緣構件可比底部加強區(qū)的邊緣構件截面類型降低一級,當不得低5.2.13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抗震計算的阻尼比宜按下列規(guī)定取值:a)多遇地震下的計算,房屋高度不大于50m時可取0.04;高度大于50m且小于200m時可取0.03;高度大于等于200m時宜取0.02;b)采用PEC剪力墻的房屋,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可取0.04;c)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彈塑性分析,阻尼比可取0.05。5.2.14采用PEC剪力墻的房屋結構在風荷載作用下樓層位移驗算和構件設計時阻尼比可取0.02~0.04,DB42/TXXXX—XXXX驗算建筑風振舒適度時,阻尼比宜取0.01~0.02。5.2.15在進行結構整體內(nèi)力分析和變形計算時,矩形PEC梁、PEC柱構件、PEC剪力墻的截面剛度可按公式(456)計算:EA=EaAa+EcAc(4)GA=GaAa+GcAc(5)EI=EaIa+EcIc(6)式中:Ea、Ec——鋼材彈性模量(N/mm2)、混凝土彈性模量(N/mm2);Ga、Gc——鋼材剪切模量(N/mm2)、混凝土剪切模量(N/mm2Aa、Ac——主鋼件截面面積(mm2)、混凝土截面面積(mm2); Ia、Ic——主鋼件慣性矩(mm4)、混凝土慣性矩(mm4);EA、GA——組合構件截面軸向剛度(N)、抗剪剛度(NEI——組合構件截面抗彎剛度(N·mm2)。5.2.16在進行結構整體內(nèi)力分析和變形計算時,T型PEC梁的抗彎剛度,對邊框架可取矩形PEC梁按本規(guī)程式(6)計算結果的1.2倍;對中框架可取矩形PEC梁按本規(guī)程式(6)計算結果的1.5倍。5.2.17任一樓層的水平地震剪力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veki>λ(7)式中:veki——第i層對應于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的樓層剪力(kN);λ——剪力系數(shù),不應小于表12規(guī)定的樓層最小地震剪力系數(shù)值,對豎向不規(guī)則結構的薄弱層,尚應乘以1.15的增大系數(shù);Gj——第j樓層重力荷載設計值(kN);表12樓層最小地震剪力系數(shù)8度0.0080.016(0.024)0.032(0.048)0.0060.012(0.018)0.024(0.036)注:1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s之間的5.2.18當非承重墻體為砌體墻時,PEC剪力墻結構計算周期折減系數(shù)可取為0.8~1.0,框架-PEC剪力墻結構和框架-PEC核心筒結構的計算周期折減系數(shù)可取為0.7~0.9。5.2.19采用PEC構件的結構,抗震性能設計和結構彈塑性分析尚應按國家現(xiàn)行標準《建筑抗震設計標準》GB/T50011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分析。5.2.20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框架應按下式計算:DB42/TXXXX—XXXX框架-支撐結構、框架-鋼板剪力墻結構、框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框架-鋼筋混凝土筒體結構、PEC剪力墻結構、框架-PEC剪力墻結構和框架-PEC核心筒結構應按下式計算:EJd≥1.0H2(9)式中:Di——第i樓層的抗側等效剛度,可取該層剪力與層間位移的比值(kN/m);?i——第i樓層層高(m);Gi、Gj——分別為第i,j樓層重力荷載設計值(kN取1.3倍的永久荷載標準值與1.5倍的樓面可變荷載標準值的組合值;H——房屋高度(m);EJd——結構一個主軸方向的彈性等效側向剛度(kN·m2可取倒三角形分布荷載作用下結構頂點位移相等的原則,將結構的側向剛度折算為豎向懸臂受彎構件的等效側向剛度。5.2.21樓蓋體系應保證必要的水平剛度和整體性,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樓板可采用壓型鋼板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組合樓板、鋼筋桁架樓承板、預制混凝土疊合板或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等,樓板與主體結構應可靠連接;b)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或7度且房屋高度不超過50m時,除可采用本條第1項中的樓板外,也可采用其他輕型樓蓋,但應采取措施保證樓板的整體性;c)當樓層為機房設備層或避難層時,宜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并應采取增加樓板厚度或配筋率等加強措施;d)當樓面有大開洞或為轉換樓層時,應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對樓板大開洞部位宜采取剛性水平支撐等加強措施。5.2.22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房屋防震縫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防震縫寬度應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結構、框架-支撐結構、框架-鋼板剪力墻結構房屋、框架-PEC剪力墻和PEC剪力墻結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當高度不超過15m時不應小于130mm;高度超過15m時,6度、7度和8度分別每增加高度5m、4m和3m,宜加寬30mm;(2)框架-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不應小于本款1項規(guī)定數(shù)值的70%,剪力墻結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不應小于本款第1項規(guī)定數(shù)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3)防震縫兩側結構類型不同時,宜按需要較寬防震縫的結構類型和較低房屋高度確定縫b)8度設防烈度的框架結構房屋防震縫兩側結構層高相差較大時,可根據(jù)需要在縫兩側沿房屋全高各設置不少于兩道垂直于防震縫的抗撞墻??棺矇Φ牟贾靡吮苊饧哟笈まD效應,其長度可不大于1/2層高,抗震等級可同框架結構??蚣軜嫾膬?nèi)力應按設置和不設置抗撞墻兩種計算模型的不利情況取值。c)防震縫宜沿房屋全高設置,地下室、基礎可不設防震縫,但在與上部防震縫對應處應加強構造和連接。d)當相鄰結構的基礎存在較大沉降差時,宜增大防震縫的寬度。5.2.23框架-PEC剪力墻結構應根據(jù)在規(guī)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結構底層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與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比值,確定相應的設計方法,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不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10%時,按PEC剪力墻結構設DB42/TXXXX—XXXX計,其中的框架部分應按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框架進行設計;b)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時,按框架-剪力墻結構設計;c)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時,按框架-剪力墻結構設計,其最大適用高度可比框架結構適當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宜按框架結構采用;d)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80%時,按框架-剪力墻結構設計,其最大適用高度宜按框架結構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應按框架結構采用。5.2.24抗震設計時,框架-PEC剪力墻結構對應于地震作用標準值的各層框架總剪力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滿足式(10)要求的樓層,其框架總剪力不必調(diào)整;不滿足式(10)要求的樓層,其框架總剪力應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較小值采用;Vf≥0.2V0(10)式中:V0——對框架柱數(shù)量從下至上基本不變的結構,應取對應與地震作用標準值的結構底層總剪力;對框架柱數(shù)量從下至上分段有規(guī)律變化的結構,應取每段底層結構對應于地震作用標準值的總剪力;Vf——對應于地震作用標準值且未經(jīng)調(diào)整的各層(或某一段內(nèi)各層)框架承擔的地震總剪力;Vf,max——對框架柱數(shù)量從下至上基本不變的結構,應取對應于地震作用標準值且未經(jīng)調(diào)整的各層框架承擔的地震總剪力中的最大值;對框架柱數(shù)量從下至上分段有規(guī)律變化的結構,應取每段中對應于地震作用標準值且未經(jīng)調(diào)整的各層框架承擔的地震總剪力中的最大值。b)各層框架所承擔的地震總剪力按本條第1款調(diào)整后,應按調(diào)整前、后總剪力的比值調(diào)整每根框架柱和與之相連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彎矩標準值,框架柱的軸力標準值可不予調(diào)整;c)按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地震作用時,本條第1款所規(guī)定的調(diào)整可在振型組合之后、并滿足本規(guī)程第5.2.17條關于樓層最小地震剪力系數(shù)的前提下進行。5.2.25框架-PEC剪力墻結構應設計成雙向抗側力體系;抗震設計時,結構兩主軸方向均應布置剪力墻。5.2.26框架-PEC核心筒結構的框架部分按側向剛度分配的樓層地震剪力標準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框架部分分配的樓層地震剪力標準值的最大值不宜小于結構底部總地震剪力標準值的10%;b)當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標準值的最大值小于結構底部總地震剪力標準值的10%時,各層框架部分承擔的地震剪力標準值應增大到結構底部總地震剪力標準值的15%;此時,各層核心筒墻體的地震剪力標準值宜乘以增大系數(shù)1.1,但可不大于結構底部總地震剪力標準值,墻體的抗震構造措施應提高一級,已為一級時可不提高;c)當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標準值小于結構底部總地震剪力標準值的20%,且最大值不小于結構底部總地震剪力標準值的10%時,應按結構底部總地震剪力標準值的20%和框架部分樓層地震剪力標準值中最大值的1.5倍的較小值調(diào)整;d)框架柱的地震剪力按本條第b款或第c款調(diào)整后,框架柱端彎矩及與之相連的框架梁端彎矩、剪力應相應調(diào)整;e)有加強層時,本條框架部分分配的樓層地震剪力標準值的最大值不應包括加強層及其上、下層的框架剪力。5.2.27框架-PEC核心筒結構的周邊柱間必須設置框架梁。5.2.28對內(nèi)筒偏置的框架-PEC核心筒結構,應控制結構在計入偶然偏心影響的規(guī)定地震力作用下,最大樓層水平位移和層間位移不應大于樓層平均值的1.4倍,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與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不應大于0.85,且T1的扭轉成分不宜大于30%。DB42/TXXXX—XXXX5.2.29采用PEC構件的的結構進行彈塑性計算分析時,可根據(jù)實際工程情況采用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或彈塑性時程分析法,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結構彈塑性分析的計算模型應包括全部主要結構構件,應能正確反映結構的質(zhì)量、剛度和承載力的分布以及結構構件的彈塑性性能;b)彈塑性分析宜采用空間計算模型。5.2.30結構彈塑性分析時,應計入梁的彈塑性彎曲變形、柱在軸力和彎矩作用下的彈塑性變形、彈塑性彎曲及剪切變形;宜計入梁墻節(jié)點域的彈塑性剪切變形。5.2.31鋼柱、鋼梁的恢復力模型和骨架曲線可采用二折線模型,滯回模型可不計入剛度退化。材料的本構關系可按本標準附錄A的規(guī)定采用。5.2.32彈塑性變形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房屋高度不超過100m時,可采用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高度超過150m時,應采用彈塑性時程分析法;高度為100m~150m時,可視結構不規(guī)則程度選擇靜力彈塑性分析法或彈塑性時程分析法;高度超過200m時,應有兩個獨立的計算。b)施工模擬分析時,應以施工全過程完成后的狀態(tài)作為彈塑性分析的初始狀態(tài);c)結構構件上應施加重力荷載代表值,效應應與水平地震作用產(chǎn)生的效應進行組合,分項系數(shù)d)應計入重力荷載二階效應的影響;e)鋼材強度可取屈服強度fy,混凝土強度可取標準值。5.2.33采用靜力彈塑性分析法進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變形計算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可在結構的各主軸方向分別施加單向水平力進行靜力彈塑性分析;b)水平力可作用在各層樓蓋的質(zhì)心位置,可不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c)結構的每個主軸方向宜采用不少于兩種水平力沿高度分布模式,其中一種可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得到的水平力沿高度分布模式相同;d)采用能力譜法時,需求譜曲線可由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標準》GB/T50011的地震影響系數(shù)曲線得到,或由建筑場地的地震安全性評價提出的加速度反應譜曲線得到。5.2.34采用彈塑性時程分析法進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變形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一般情況下,可采用單向水平地震輸入,在結構的各主軸方向分別輸入地震加速度時程;對體型復雜或特別不規(guī)則的結構,宜采用雙向水平地震或三向地震輸入;b)應按建筑場地類別和設計地震分組,選取實際地震記錄和人工模擬的加速度時程曲線,其中實際地震記錄的數(shù)量不應少于總數(shù)量的2/3,多組時程曲線的平均地震影響系數(shù)曲線應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所采用的地震反應譜曲線在統(tǒng)計意義上相符;c)地震波的持續(xù)時間不宜小于建筑結構基本自振周期的5倍和15s,地震波的時間間距可取0.01s或0.02s;d)當取三組加速度時程曲線輸入時,結構地震作用效應宜取時程法計算結構的包絡值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結果的較大值;當取七組及七組以上的時程曲線進行計算時,結構地震作用效應可取時程法計算結果的平均值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結果的較大值。罕遇地震下輸入地震加速度取值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標準》GB/T50011的有關規(guī)定。5.2.35非結構構件與結構的連接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建筑抗震設計標準》GB/T50011和《非結構構件抗震設計規(guī)范》JGJ339的有關規(guī)定。5.2.36建筑附屬設備的抗震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981的有關規(guī)定。5.3變形規(guī)定5.3.1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在風荷載或多遇地震作用下按彈性方法計算的樓層彈性層間位移角,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薄弱層彈塑性層間位移角,不宜超過表13的限值。DB42/TXXXX—XXXX5.3.2PEC剪力墻結構或主要抗側力構件為PEC剪力墻的結構體系,在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的樓層層間最大水平位移與層高之比不宜大于1/450。當采用有較高變形限值的非結構構件和裝飾材料時,層間相對位移與層高之比宜適當減小。表13結構層間位移角限值2當采用有較高變形限值的非結構構件和裝飾材料時,層間相對位移與層高之比宜5.3.3采用PEC剪力墻的房屋填充墻變形能力應與主體結構的變形相適應。抗震設計時,應滿足國家現(xiàn)行標準《建筑抗震設計標準》GB/T50011相關要求。5.3.4PEC梁的最大撓度不應超過表14規(guī)定的最大撓度限值。表14PEC梁的最大撓度限值(mm)l0/200(l0/250)7m≤l0<9ml0/250(l0/300)l0/300(l0/400)注:1l0為構件的計算跨度,懸臂構件的計算跨度l0按實際懸臂長度的2倍取用;2構件有起拱時,可將計算得到的撓度3表中括號內(nèi)的數(shù)值適用于使用上對撓5.3.5PEC構件的混凝土最大裂縫寬度不應超過表15規(guī)定的最大裂縫寬度限值。表15PEC構件的混凝土最大裂縫寬度限值(mm)一5.3.6房屋高度不小于150m的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高層民用建筑應滿足風振舒適度要求,在10年一遇的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結構頂點的順風向和橫風向振動最大加速度不應超過表16規(guī)定的加速度限值。表16結構頂點風振加速度限值(m/s2)DB42/TXXXX—XXXX5.4一般構造5.4.1PEC構件宜采用截面分類1或截面分類2的厚實型主鋼件截面,截面高寬比宜為0.2~5.0。5.4.2PEC構件采用截面分類3的薄柔型主鋼件截面時,PEC柱截面高寬比宜為0.9~1.1,應設置防止板件局部屈曲的連桿;PEC梁截面高寬比宜為0.25~4.00,矩形PEC梁可應設置防止板件局部屈曲的連桿,T形PEC梁宜設連桿。PEC構件主鋼件外伸翼緣寬度不宜小于70mm。5.4.3PEC構件采用厚實型或薄柔型主鋼件截面時,包覆混凝土內(nèi)的縱筋、連桿和栓釘應符合下列規(guī)a)包覆混凝土應設置縱向鋼筋和連桿(圖5-1(a))。當截面高寬比大于2小于等于4時,宜設栓釘(圖5-1(b));當截面高寬比大于4時,應設栓釘。翼緣外伸長度大于300mm時宜設置栓釘。b)連桿可采用鋼筋連桿、圓鋼連桿或鋼板連桿,鋼筋連桿和圓鋼連桿有I型、C型(圖5-2)。(a)縱筋和連桿(b)縱筋、連桿和栓釘圖5-1截面構造形式44圖5-2連桿形式c)鋼筋連桿或圓鋼連桿直徑不宜小于8mm,連桿間距不宜小于70mm,連桿水平長度la不應小于5d,d為連桿直徑,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25mm;d)鋼板連桿厚度不宜小于4mm,寬度不宜小于25mm,凈距不宜小于70mm,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0mm;e)腹板設置栓釘時,縱向間距不應大于400mm。翼緣內(nèi)表面到腹板最近一排栓釘或穿孔拉筋的距離不應大于200mm,沿腹板高度方向栓釘或穿孔拉筋之間的距離不應大于250mm。當截面高度大于400mm并有兩排或兩排以上栓釘時,可采用交錯布置栓釘?shù)姆绞?;f)按本條第3、4款要求設置的連桿,連桿與主鋼件翼緣連接的焊縫承載力設計值應按下式計DB42/TXXXX—XXXXNLW≥0.1tεkfay(11)g)直線式圓鋼或鋼筋連桿與主鋼件翼緣的連接角焊縫不能滿足本條第6款要求時,宜采用C型連桿。裝配整體式建筑采用的室內(nèi)裝修材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GB50325和GB50222的有關規(guī)定。5.4.4PEC構件中縱筋和箍筋的保護層厚度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GB/T50010的要求。當內(nèi)排縱向鋼筋與主鋼件板件之間的凈距小于25mm和1.0d的較大值時,粘結力計算時應采用有效周長c(圖6),d為縱筋的最大直徑。圖6有效周長示意圖6梁設計6.1一般規(guī)定6.1.1PEC梁的主鋼件宜采用實腹工字鋼梁,也可采用蜂窩形鋼梁。6.1.2PEC梁可分為矩形PEC梁和T形PEC梁(圖7)。混凝土樓板通過抗剪連接件與梁主鋼件連接時,可作為有翼板的T形PEC梁的有效截面。a)矩形PEC梁b)T形PEC梁圖7PEC梁示意圖1-主鋼件;2-包覆混凝土;3-連桿;4-縱筋;5-抗剪鍵(栓釘);6-混凝土翼板6.1.3對于符合本規(guī)程第5.1.6條規(guī)定的截面分類1和截面分類2的PEC梁,截面受彎承載力可按全塑性理論計算。6.1.4對于符合本規(guī)程第5.1.6條規(guī)定的截面分類3的PEC梁,截面受彎承載力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計算:a)采用非線性方法計算,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組合截面應變應符合平截面分布;2)鋼材應力-應變曲線按理想彈塑性模型,彈性段應力等于應變乘以彈性模量,且不大于強度設計值;受拉塑性極限應變?nèi)?5倍屈服應變;3)混凝土應力-應變曲線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GB/T50010的規(guī)定;DB42/TXXXX—XXXX4)鋼筋應力-應變曲線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GB/T50010的規(guī)定;5)可忽略混凝土抗拉作用。b)采用簡化方法計算,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翼緣寬厚比小于等于14時,可按全截面塑性方法計算截面塑性受彎承載力;2)當翼緣寬厚比大于等于20時,可按邊緣屈服方法計算截面彈性受彎承載力;3)當翼緣寬厚比大于14且小于20時,可按實際翼緣寬厚比在全截面塑性承載力和邊緣屈服承載力之間線性插值。6.1.5T形PEC梁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時,跨中與支座處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寬度應按下式計算(圖):式中:e——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寬度(mmb0——板托頂部寬度(mm當板托傾角α<45°時,應按α=45°計算板托頂部的寬度;當無板托時,則取梁主鋼件上翼緣的寬度;當混凝土板和鋼梁之間有壓型鋼板分隔等不直接接觸時,取栓釘?shù)臋M向間距,僅有一列栓釘時取0;,b2——梁外側和內(nèi)側的翼板計算寬度(mm各取梁等效跨度le的1/6;b1尚不應超過翼板實際外伸寬度S1;b2尚不應超過相鄰梁主鋼件上翼緣或板托間凈距S0的1/2le——等效跨度(mm對于簡支T形組合梁,取梁的計算跨度l;對于連續(xù)T形組合梁,中間跨正彎矩區(qū)取該跨計算跨度l的60%,邊跨正彎矩區(qū)取該跨計算跨度l的80%,支座負彎矩區(qū)取相鄰兩跨計算跨度之和的20%。a)不設板托的T形PEC梁b)設板托的T形PEC梁DB42/TXXXX—XXXX圖8T形PEC梁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寬度6.1.6PEC梁按塑性分析方法進行計算時,連續(xù)梁和框架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可采用彈性分析,不計混凝土開裂。對彈性分析結果可采用彎矩調(diào)幅法,計入負彎矩區(qū)混凝土開裂以及截面塑性發(fā)展的影響,內(nèi)力調(diào)幅系數(shù)不宜超過30%。6.1.7PEC梁的強度、撓度和裂縫寬度計算中,可忽略板托截面的貢獻。6.1.8PEC梁端鋼筋及混凝土翼板中受拉鋼筋應采取有效錨固措施,保證受力鋼筋達到抗拉或抗壓設計強度。當不能滿足有效錨固要求時,梁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時不計入該部分鋼筋的作用。6.1.9當PEC梁主鋼件采用腹板開孔的蜂窩形鋼梁時,相關計算和構造要求應符合本規(guī)程附錄B的規(guī)定。6.2承載力計算6.2.1無翼板矩形PEC梁繞強軸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可分為持久設計狀況、短暫設計狀況和地震設計狀況兩類,應按下列公式計算:M≤MM≤Mu/YRE+faSat+fa'Sac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應符合下列公式的規(guī)定:2as'≤x≤ξbh0式中:M——彎矩設計值(N·mmMu——截面受彎承載力設計值(N·mmfcw梁主鋼件腹部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N/mm2x——組合截面中和軸至混凝土受壓邊緣的距離(mmbf、ha、tw、tf梁主鋼件翼緣寬度、截面高度、腹板厚度、翼緣厚度(mm(15)(18)α1受壓區(qū)混凝土壓應力影響系數(shù),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超過C50時,α1取1.0,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80時,α1取0.94,其間按線性內(nèi)插法確定;fy、fy'——鋼筋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N/mm2fa、fa'——梁主鋼件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N/mm226DB42/TXXXX—XXXX'ss——受拉、受壓鋼筋截面面積(mm2Aa、Aac——梁主鋼件全截面、梁主鋼件受壓區(qū)截面面積(mm2's——受拉區(qū)鋼筋合力點至混凝土受拉邊緣的距離,受壓區(qū)鋼筋合力點至混凝土受壓邊緣的距離(mmSat、Sac——受拉區(qū)梁主鋼件截面、受壓區(qū)梁主鋼件截面對組合截面中和軸的面積矩(mm30——混凝土截面有效高度,即混凝土截面受壓區(qū)的外邊緣至梁主鋼件受拉翼緣與受拉鋼筋合力點的距離(mm、Ea——鋼筋彈性模量、梁主鋼件彈性模量(N/mm2)。6.2.2完全抗剪連接的有翼板T形PEC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正彎矩作用區(qū)段1)當α1fcbe?c≥faAa+fyAs時,塑性中和軸位于混凝土翼板內(nèi)(圖9),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可分為持久設計狀況、短暫設計狀況和地震設計狀況兩類,應按下列公式計算:M≤MuM≤Mu/YREMu=α1fcbex2/2+faAa(0.5ha+hc-x)+fyAs(hc+ha-x-tf-as)圖9中和軸位于混凝土翼板內(nèi)T形PEC梁截面及應力圖形(21)(22)2)當fa(Aa?Aa'f)+fyAs?fa'Aa'f≤α1fcbe?c<faAa+fyAs時,塑性中和軸位于梁主鋼件上翼緣內(nèi)(圖10),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可分為持久設計狀況、短暫設計狀況和地震設計狀況兩類,應按下列公式計算:M≤Mu(23)M≤Mu/YRE(24)(26)DB42/TXXXX—XXXX圖10中和軸位于梁主鋼件上翼緣內(nèi)T形PEC梁截面及應力圖形3)當α1fcbe?c<fa(Aa?Aa'f)+fyAs?fa'Aa'f時,塑性中和軸位于梁主鋼件腹板內(nèi)(圖11),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可分為持久設計狀況、短暫設計狀況和地震設計狀況兩類,應按下列公式計算:M≤MM≤Mu/YREAcw=(bf-tw)(x-hc-tf')式中:fc——翼板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N/mm2c——混凝土翼板厚度,不計入板托、壓型鋼板肋的高度(mmha——梁主鋼件的截面高度(mm'tf——梁主鋼件受壓翼緣的厚度(mm'Aaf、Aaf——梁主鋼件受拉翼緣截面、受壓翼緣截面的面積(mm2Acw——梁主鋼件腹部混凝土受壓截面的面積(mm2圖11中和軸位于梁主鋼件腹板內(nèi)T形PEC梁截面及應力圖形b)負彎矩作用區(qū)段(29)(30)(31)DB42/TXXXX—XXXX負彎矩作用區(qū)段中,當fyA's<f'a(Aa-Aaf)+α1fcw(bf-tw)hw+fy'As-faAaf即塑性中和軸位于梁主鋼件腹板內(nèi)時(圖12),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可分為持久設計狀況、短暫設計狀況和地震設計狀況兩類,應按下列公式計算:'MM≤Mu/YREMu=fyA's(ha+hc-x-tf-as')+faSat+f'aSac+α1fcwAcwx/2+fy'As(x-as)fyA's+fabft+fahwtw-fy'As-fa'bftfx=fa'tw+fatw+α1fcw(bf-tw)式中:M'——負彎矩設計值(N·mm'Mu——截面受彎承載力設計值(N·mm'As——負彎矩區(qū)混凝土翼板有效寬度范圍內(nèi)的縱向鋼筋截面面積(mm2Acw——梁主鋼件腹部混凝土受壓截面的面積(mm2Acw=(bf-tw)x;x——組合截面中和軸至混凝土受壓邊緣的距離(mm)。圖12中和軸位于梁主鋼件腹板內(nèi)T形PEC梁截面及應力圖形6.2.3部分抗剪連接的T形PEC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要求:a)正彎矩作用區(qū)段(圖13)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可分為持久設計狀況、短暫設計狀況和地震設計狀況兩類,應按下列公式計算:M≤Mu,rM≤Mu/YRE+fyAs(hc+ha-x-tf-as)α1fcbexc=nstN式中:Mu,r——部分抗剪連接時組合截面受彎承載力(N·mmxc——混凝土翼板受壓區(qū)高度(mmnst——部分抗剪連接時最大正彎矩驗算截面到最近零彎矩點之間的抗剪連接件數(shù)目;N——一個抗剪連接件的縱向抗剪承載力(N)。(38)DB42/TXXXX—XXXX圖13部分抗剪連接時T形PEC梁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寓租賃標準合同樣本
- 某銀行牡丹貸記卡動產(chǎn)質(zhì)押合同范本
- Module 1 Unit 2 Changes in our lives Listen and say Listen and enjoy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滬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語六年級下冊
- 沿街商鋪購房合同范本
- 藝術家合作合同模板大全
- 企業(yè)融資成立合同:出資細節(jié)
- 房屋買賣合同真實案例解析
- 企業(yè)整體出售合同范本
- 10000以內(nèi)數(shù)的讀寫(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人教版
- 11《爸爸媽媽在我心中 愛父母在行動》(教學設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
- 2025年四川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山東省德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生物試題(有答案)
- 本人報廢車輛委托書
- 雙減政策與五項管理解讀
- 2025年道德與法治小學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 過橋資金操作流程
- 貨物學 課件1.2貨物的特性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2024版研究生教材課件全集2章
- 2024年公路水運工程施工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chǎn)管理人員安全生產(chǎn)考核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軍隊文職考試《公共科目》試題與參考答案
- 輔導員入職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