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2032-2021 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35T 2032-2021 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35T 2032-2021 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35T 2032-2021 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35T 2032-2021 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8035TechnicalregulationformonitoringandassessmentofcroplandqualityIDB35/TXXXX—XXXX前言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24技術路線 25資料收集 36耕地質量監(jiān)測 37耕地質量評價 68圖件編繪 99耕地質量數據庫建立 910成果要求 11驗收要求 附錄A(資料性)福建省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工作技術路線圖 附錄B(規(guī)范性)福建省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樣點地塊調查表 附錄C(規(guī)范性)福建省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區(qū)域劃分 附錄D(規(guī)范性)福建省耕地質量評價因子隸屬函數模型和經驗隸屬度值 附錄E(資料性)福建省耕地質量評價因子權重 附錄F(規(guī)范性)福建省耕地質量等級劃分標準 附錄G(規(guī)范性)福建省耕地中低產田類型劃分標準 DB35/T2032—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福建農林大學提出。本文件由福建省農業(yè)農村廳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福建省農田建設和土壤肥料技術總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邢世和、沈金泉、周碧青、張華、張黎明、范協(xié)裕、毛艷玲、邱龍霞、楊文浩、陳瀚閱、廖文強。1DB35/T2032—2021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技術規(guī)程本文件規(guī)定了福建省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的技術路線、資料收集、質量監(jiān)測、質量評價、圖件編繪、成果要求和驗收要求等。本文件適用于福建省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2297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測定方法GB15618土壤環(huán)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T17136土壤質量總汞的測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土壤質量鉛、鎘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22105.2土壤質量總汞、總砷、總鉛的測定原子熒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總砷的測定GB/T33469耕地質量等級HJ491土壤和沉積物銅、鋅、鉛、鎳、鉻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LY/T1228森林土壤氮的測定LY/T1241森林土壤水解性總酸度的測定NY/T87土壤全鉀測定法NY/T88土壤全磷測定法NY/T295中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和交換性鹽基的測定NY/T889土壤速效鉀和緩效鉀含量的測定NY/T890土壤有效態(tài)鋅、錳、鐵、銅含量的測定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NY/T1119耕地質量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NY/T1121.1土壤檢測第1部分:土壤樣品的采集、處理和貯存NY/T1121.2土壤檢測第2部分:土壤pH的測定NY/T1121.3土壤檢測第3部分:土壤機械組成的測定NY/T1121.4土壤檢測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測定NY/T1121.5土壤檢測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測定NY/T1121.6土壤檢測第6部分:土壤有機質的測定NY/T1121.7土壤檢測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測定NY/T1121.8土壤檢測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測定NY/T1121.9土壤檢測第9部分:土壤有效鉬的測定NY/T1121.13土壤檢測第13部分:土壤交換性鈣和鎂的測定NY/T1121.14土壤檢測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測定NY/T1121.16土壤檢測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鹽總量的測定2DB35/T2032—2021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耕地cropland用于農作物種植的土地。3.2耕地質量croplandquality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狀況和田間基礎設施構成的、滿足農產品持續(xù)產出和質量安全的能力。3.3耕地地力croplandproductivity在當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立地條件、自然特性等相關要素綜合構成的耕地生產能力。3.4設施蔬菜地facilityvegetableplot具有足以改善自然氣候條件、使之有利于蔬菜生長發(fā)育的固定保護性設施(如溫室、溫床,塑料大、中、小棚等)的長期蔬菜栽培用地。3.5有效土層厚度effectivesoillayerthickness土壤剖面中母質層(或障礙層)以上的土體(或土層)厚度。3.6質地構型textureprofile土壤剖面中不同質地類型層次的排列組合。3.7農田林網化率farmlandshelterrate農田四周的林帶保護面積與農田總面積之比。3.8生物多樣性soilbiodiversity耕層中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種群的豐富和復雜程度。3.9清潔程度soilcleanlinessdegree耕層土壤受重金屬、農藥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影響程度。4技術路線利用最新的耕地利用—土壤類型空間數據庫,合理設立調查監(jiān)測點,定期開展野外調查采樣和室內分析,建立耕地質量監(jiān)測點空間與屬性數據庫。確定評價區(qū)域歸屬,以耕地利用—土種類型為評價單元,建立耕地質量評價因子空間與屬性數據庫,開展耕地土壤清潔程度評價和耕地質量等級劃分,綜合評估耕地質量水平(見附錄A)。3DB35/T2032—20215資料收集5.1數據庫資料收集監(jiān)測評價時點上一年度的土地利用類型和耕地質量等級數據庫、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庫、地貌類型數據庫、行政區(qū)劃數據庫以及土壤類型數據庫,省、地級市和縣(市、區(qū))的比例尺分別為1:500000、5.2圖件資料收集巖石或成土母質類型分布圖、農田灌溉和排水設施分布圖以及農田防護林網分布圖。5.3監(jiān)測數據資料收集監(jiān)測評價時點上一年度的國家和省級耕地質量監(jiān)測點以及縣(市、區(qū))耕地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點的定位坐標和調查分析數據。5.4文本資料收集監(jiān)測評價時點上一年度的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報告、社會經濟統(tǒng)計年鑒、農業(yè)農村相關管理部門年度工作總結以及有機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退化耕地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理等項目的實施方案和總結報告。6耕地質量監(jiān)測6.1耕地利用—土壤類型空間數據庫建立從土地利用類型數據庫提取耕地利用類型矢量數據圖層,與土壤類型矢量數據圖層進行空間疊加分析和拓撲運算,建立耕地初始土壤類型空間數據庫,編繪耕地初始土壤類型分布圖。選擇合理的野外調查線路,開展耕地土壤類型變化調查,結合耕地斑塊的利用類型、地形條件(海拔及坡度)、成土母質(質地類型)和熟化程度(有機質含量)等資料,遵循土壤形成和演變規(guī)律綜合判斷并修正可能發(fā)生變化的耕地土壤類型,建立監(jiān)測評價時點的耕地利用—土壤類型空間數據庫。6.2耕地質量監(jiān)測點布設、調查與取樣6.2.1監(jiān)測點布點原則6.2.1.1密度控制原則按NY/T1119規(guī)定,評價區(qū)域每400hm2耕地至少布設1個監(jiān)測點,每33.33hm2設施蔬菜地至少布設1個監(jiān)測點,單片規(guī)模≥6.67hm2設施蔬菜地至少布設1個監(jiān)測點。6.2.1.2代表性原則監(jiān)測點在評價區(qū)域應具有代表性,應覆蓋每一鄉(xiāng)鎮(zhèn)、每一地貌類型、每一耕地利用類型(水田、旱地和水澆地)和每一土種類型。4DB35/T2032—20216.2.1.3均勻性原則監(jiān)測點應在評價區(qū)域空間均勻分布。6.2.1.4優(yōu)先性原則優(yōu)先選擇原耕地地力調查點作為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的監(jiān)測點。6.2.2監(jiān)測點確定與田間調查6.2.2.1監(jiān)測點設定與空間定位按監(jiān)測點布設原則在評價區(qū)域耕地利用—土壤類型分布圖上預先布設監(jiān)測點位,經實地考查選定監(jiān)測點所在的耕地地塊,在地塊中央位置進行定位。設定的監(jiān)測點原則上不應隨意更改,確因非農建設占用或自然災害損毀等客觀原因而需要調整的,應按監(jiān)測點布設原則在同一鄉(xiāng)鎮(zhèn)就近選擇與原監(jiān)測點相同土種類型的耕地地塊,設立新的監(jiān)測點,并重新定位。6.2.2.2監(jiān)測點地塊調查與表格填寫通過實地調查、挖掘剖面和訪問農戶,按附錄B調查填寫監(jiān)測點所在耕地地塊的土壤類型、成土母質、地貌類型、地形部位、有效土層厚度、耕層厚度、耕層質地、質地構型、常年耕作制度、熟制、生物多樣性、農田林網化程度、障礙因素、障礙層類型、障礙層深度、障礙層厚度、灌溉能力、灌溉方式、水源類型、排水能力、主栽作物名稱和年產量等。6.2.2.3監(jiān)測點景觀攝影拍攝監(jiān)測點地塊、調查采樣情況、土壤剖面、主栽作物和地塊周邊主要景觀等。6.2.2.4調查資料整理野外調查獲得的各監(jiān)測點資料經審核后,按數據庫格式進行編碼、整理和錄入,建立區(qū)域耕地質量評價監(jiān)測點屬性數據表。6.2.3樣品采集按NY/T1121.1規(guī)定的方法采集耕層混合土壤樣品和容重樣品。6.3測試分析6.3.1物理性狀必測項目:土壤容重和機械組成。6.3.2化學性狀必測項目:土壤pH、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以及土壤重金屬鉛、鎘、砷、鉻、汞、銅、鋅和鎳總量。選測項目:土壤潛性酸、全氮、全磷、全鉀、緩效鉀、交換性鈣、交換性鎂、有效硫、有效銅、有效鋅、有效硼、有效鉬、陽離子交換量和水溶性鹽總量。5DB35/T2032—20216.3.3測試分析方法按表1規(guī)定的方法分析必測和選測項目。表1福建省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必測和選測項目分析方法——6.3.4分析質量控制6.3.4.1分析檢測機構資質分析檢測工作應由具備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的單位承擔。6.3.4.2分析精密度控制采用平行雙樣分析測定保證分析的精密度,每批樣品每個項目應測定10%~15%的平行樣品,要求每批樣品平行雙樣分析測定的合格率應≥95%,若合格率<95%,除對分析不合格的項目進行重新測定外,再增加10%~20%的平行雙樣測定率,如此累進,直至總合格率≥95%。6.3.4.3分析準確度控制采用質控樣品分析和加標回收實驗保證分析的準確度,每批樣品每個項目應插入相應的質控樣品,在測定精密度合格的前提下,要求質控樣品測定應落在其保證值(95%的置信水平)范圍內。對于無質控樣品的測定項目,采用加標回收實驗檢查測定的準確度,在每批樣品中隨機抽取10%~20%進行加標回收測定,根據含量高低分別加入被測項目含量的0.5~1.0倍和2~3倍,要求加標回收率應在允許的范圍內。6DB35/T2032—20217耕地質量評價7.1耕地質量等級評價7.1.1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區(qū)域確定按GB/T33469的規(guī)定,對照附錄C確定各縣(市、區(qū))的評價區(qū)域歸屬。7.1.2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單元確定利用評價區(qū)域耕地利用類型矢量圖層與土種類型矢量圖層進行空間疊加分析、拓撲運算形成的最小圖斑為評價單元,建立耕地質量評價單元空間數據庫。7.1.3評價因子及指標體系建立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因子由農田管理(灌溉能力、排水能力)、立地條件(地形部位、農田林網化程度)、養(yǎng)分狀況(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理化性狀(耕層質地、容重、pH)、剖面狀況(有效土層厚度、質地構型、障礙因素)和健康狀況(生物多樣性、清潔程度)共6個方面15個評價因子構成。7.1.4耕地質量評價監(jiān)測點空間屬性數據庫建立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借助ArcGIS軟件將監(jiān)測點屬性數據表與評價區(qū)域耕地質量評價單元空間數據庫相鏈接,建立區(qū)域耕地質量監(jiān)測點空間與屬性數據庫。7.1.5耕地質量評價因子空間屬性數據庫建立7.1.5.1理化性狀和養(yǎng)分狀況因子空間屬性數據庫建立利用區(qū)域耕地質量監(jiān)測點空間與屬性數據庫,采用反距離權重或普通克里格空間插值模型進行耕層土壤砂粒、粉粒、黏粒、容重、pH、有機質、有效磷和速效鉀等屬性的空間插值,利用面積加權平均法計算并建立區(qū)域耕地評價單元理化性狀和養(yǎng)分狀況因子空間屬性數據庫。7.1.5.2重金屬含量空間屬性數據庫建立采用點—面賦值法將有監(jiān)測點的土壤重金屬含量測定值賦值給所在的耕地評價單元,無監(jiān)測點的耕地評價單元采用低于GB15618中的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進行賦值,建立區(qū)域耕地評價單元重金屬含量空間屬性數據庫。7.1.5.3剖面狀況和農田管理因子空間屬性數據庫建立采用點—面賦值法將有監(jiān)測點的有效土層厚度、質地構型、障礙因素、灌溉能力、排水能力賦值給所在的耕地評價單元,無監(jiān)測點的耕地評價單元按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和土種類型相同、距離最近的原則進行空間賦值,建立區(qū)域耕地評價單元剖面狀況和農田管理因子空間屬性數據庫。7.1.5.4生物多樣性因子空間屬性數據庫建立采用間接綜合判斷法(按附錄B)進行耕地評價單元生物多樣性的空間賦值,或利用監(jiān)測點的高通量測序實測值,借助關聯(lián)模型、空間插值模型等進行評價單元生物多樣性空間插值,建立區(qū)域耕地評價單元生物多樣性因子空間屬性數據庫。7DB35/T2032—20217.1.5.5立地條件因子空間屬性數據庫建立采用區(qū)域耕地利用—土壤類型矢量數據圖層與地貌類型及數字高程模型矢量數據圖層進行空間疊加分析和拓撲運算,按地貌類型結合海拔確定評價單元的地形部位(按附錄B)。采用點—面賦值法將有監(jiān)測點的農田林網化程度賦值給所在的耕地評價單元,無監(jiān)測點的耕地評價單元按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和土種類型相同、距離最近的原則進行空間賦值,建立區(qū)域耕地評價單元立地條件因子空間屬性數據庫。7.1.6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評價采用單因子污染指數法,按公式(1)計算并建立耕地評價單元土壤重金屬單因子污染指數空間屬性數據庫。iPCiiSi式中:Pi——單因子污染指數;Ci——第i種重金屬污染物實測值;Si——第i種重金屬污染風險管控標準。對于重金屬未污染(即Pi≤1)的耕地評價單元,直接進行耕地質量等級劃分;對于重金屬污染(即Pi>1)的評價單元,進行耕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即清潔程度)評價,建立耕地評價單元土壤環(huán)境質量空間屬性數據庫。7.1.7耕地質量評價因子屬性數據標準化按評價區(qū)域類型,利用耕地質量評價因子隸屬函數模型和經驗隸屬度值(按附錄D)進行評價單元各評價因子屬性數據標準化,將區(qū)域評價單元各評價因子屬性數據轉化為標準化、無量綱的隸屬度值。7.1.8耕地質量評價因子權重確定按評價區(qū)域類型,查閱附錄E確定耕地質量評價因子的權重。7.1.9耕地質量綜合指數計算采用耕地質量評價因子加權指數和法,按公式(2)計算每個評價單元的耕地質量綜合指數。Y式中:Yi——第i個評價單元的耕地質量綜合指數;Xij——第i個評價單元第j個評價因子的隸屬度值;aij——第i個評價單元第j個評價因子的權重。7.1.10耕地質量等級劃分按評價區(qū)域類型,查閱附錄F確定各評價單元的耕地質量等級,建立區(qū)域耕地質量等級空間屬性數據庫。8DB35/T2032—20217.1.11耕地質量等級實地驗證按一定比例(≤5%)分別隨機選取耕地質量各等級若干個評價單元,通過與土壤類型和作物產量的實地調查比較分析,驗證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的吻合程度,吻合度≥90%為合格。7.1.12中低產田類型劃分及主要障礙因素評價從區(qū)域耕地質量等級空間屬性數據庫提取出4~10等中低產耕地單元圖層,按附錄G劃分并確定中低產田類型,建立區(qū)域中低產田類型及其主要障礙因素空間屬性數據庫。7.1.13土壤酸堿性分級、有機質和礦質養(yǎng)分豐缺分區(qū)利用區(qū)域耕地質量評價因子空間屬性數據庫,按土壤酸堿性(pH)分級和表2的指標進行分區(qū),建立區(qū)域耕地土壤酸堿性分級、有機質和礦質養(yǎng)分豐缺分區(qū)空間屬性數據庫。7.2耕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利用區(qū)域耕地評價單元土壤重金屬單因子污染指數空間屬性數據庫,采用綜合污染指數法,按公式(3)評價耕地土壤重金屬的綜合污染狀況。P綜22PP22Pimax2式中:P綜——土壤重金屬綜合污染指數;——土壤重金屬各單因子污染指數(Pi)的平均值;Pimax——土壤重金屬各單因子污染指數中的最大值。按表3評價標準進行區(qū)域耕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建立區(qū)域耕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等級空間屬性數據庫。表2福建省耕地土壤有機質和礦質養(yǎng)分豐缺分級標準9DB35/T2032—2021表2福建省耕地土壤有機質和礦質養(yǎng)分豐缺分級標準(續(xù))表3福建省耕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標準12345P>3.07.3耕地質量綜合評估根據耕地質量等級劃分和清潔程度評價結果,對耕地質量進行綜合評估,查明影響耕地質量的主要障礙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耕地培肥和土壤改良對策與措施。對判定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的耕地,應明確耕地土壤主要污染物類型,提出耕地限制性使用的意見和種植作物調整的建議。8圖件編繪借助ArcGIS軟件編繪區(qū)域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系列成果圖,包括耕地利用現(xiàn)狀分布圖、耕地土壤類型(土類、亞類、土屬和土種)分布圖、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點位分布圖、耕地質量等級分布圖、耕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等級分布圖、中低產田類型分布圖、耕地土壤酸堿性分布圖、耕地土壤有機質豐缺分區(qū)圖、耕地土壤堿解氮豐缺分區(qū)圖、耕地土壤有效磷豐缺分區(qū)圖和耕地土壤速效鉀豐缺分區(qū)圖等。9耕地質量數據庫建立9.1空間數據庫建立空間數據庫包括區(qū)域耕地利用類型空間數據庫、耕地土壤類型空間數據庫、耕地質量評價單元空間數據庫、耕地質量評價監(jiān)測點空間數據庫、耕地質量評價因子空間數據庫、耕地評價單元重金屬單因子污染指數空間數據庫、耕地質量等級空間數據庫、中低產田類型及其主要障礙因素空間數據庫、耕地土壤主要養(yǎng)分豐缺分區(qū)空間數據庫、耕地土壤酸堿性空間數據庫和耕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等級空間數據庫等。矢量圖形采用ArcGIS的矢量數據格式(Shapefiles柵格圖形采用ArcGIS的柵格數據格式(Gridfiles圖層投影方式為高斯—克呂格投影,6度分帶,坐標系為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高程系統(tǒng)為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DB35/T2032—20219.2屬性數據庫建立屬性數據庫包括上述空間數據庫圖層自動生成的屬性數據、調查收集的屬性數據和監(jiān)測點分析化驗的屬性數據。按規(guī)范將屬性數據輸入數據錄入系統(tǒng),數據存放在關系數據庫(SQL)中,未建立關系數據庫平臺的,數據存放在關聯(lián)式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ACCESS)中。9.3圖片及其它資料圖片資料采用bmp或jpg文件格式保存,文字資料以TXT文件保存,影像資料以AVI或MPG格式保存,超文本(網頁)資料以HTML格式保存,將文件名及內容說明放在一個數據庫中。10成果要求10.1文字報告文字報告包括耕地質量監(jiān)測技術報告和耕地質量等級評價技術報告。耕地質量監(jiān)測技術報告內容包括引言、監(jiān)測區(qū)概況、耕地質量監(jiān)測技術方法、耕地質量監(jiān)測屬性分析、耕地土壤存在的問題與改良對策。耕地質量等級評價技術報告內容包括引言、評價區(qū)概況、耕地質量評價技術方法、耕地質量狀況分析、耕地土壤主要性狀及豐缺分區(qū)分析、中低產耕地主要障礙因素分析、耕地質量存在的問題和耕地質量提升對策等。10.2耕地質量管理信息系統(tǒng)按照縣域耕地質量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要求,整合調查數據、分析化驗數據及各評價成果矢量數據,建立縣域耕地質量管理信息系統(tǒng)。10.3圖件要求10.3.1圖件內容成果圖件包括區(qū)域耕地利用類型分布圖、耕地土壤類型分布圖、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點位分布圖、耕地質量等級分布圖、耕地環(huán)境質量等級分布圖、中低產田類型分布圖、耕地土壤酸堿性分布圖、耕地土壤有機質豐缺分區(qū)圖、耕地土壤堿解氮豐缺分區(qū)圖、耕地土壤有效磷豐缺分區(qū)圖和耕地土壤速效鉀豐缺分區(qū)圖等。10.3.2圖件規(guī)范省、地級市和縣(市、區(qū))成果圖件比例尺分別為1:500000、1:250000和1:50000,耕地最小上圖圖斑面積為6mm2,交通運輸用地、水域與水利設施用地和城鎮(zhèn)村及工礦用地最小上圖圖斑面積為4mm2。圖面基本要素包括圖名、比例尺、指北針、坐標、圖例、行政界線、交通運輸用地、城鎮(zhèn)村及工礦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坐標系及高程系、制圖單位和制圖時間等。10.4其它成果包括耕地質量監(jiān)測土壤樣品庫、各類原始記錄和文檔資料檔案等。DB35/T2032—202111驗收要求11.1內容要求耕地質量監(jiān)測和評價收集的資料及原始記錄、監(jiān)測點分析數據、各類空間屬性數據庫、耕地質量管理信息系統(tǒng)、文字報告和相關圖件。11.2質量要求區(qū)域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成果質量應符合以下要求:——外業(yè)調查采樣、監(jiān)測和評價的成果資料以及原始記錄齊全;——監(jiān)測點分析數據在允許誤差范圍之內,錄入規(guī)范;——圖件制作規(guī)范,基本要素齊全;——空間屬性數據庫符合規(guī)范要求,縣域耕地質量管理信息系統(tǒng)運行正常;——技術報告結構合理、邏輯層次清晰、內容翔實,文字表述準確,引用數據真實,問題和對策符合客觀實際。11.3驗收程序各項目單位在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成果自查基礎上,向項目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經初審后,組織有關專家對項目進行驗收,形成驗收意見。DB35/T2032—2021否是是耕地質量等級標準DB35/T2032—2021(規(guī)范性)福建省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樣點地塊調查表福建省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樣點地塊調查表見表B.1。表B.1福建省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樣點地塊調查表采用WGS-84坐標系、“度.度”方式表根據野外調查填寫中小地貌單元,包括(1)山間盆地低地,處于造山帶之間的盆地,包括構造盆地、河谷盆地和溶蝕盆地2)寬谷盆地:指丘陵山地區(qū)較寬闊的溝谷構成的較小盆地3)平原低階:由于河流的侵蝕和堆積作用形成沿河谷兩岸伸展、高出洪水形,高于河漫灘的最低一級階地4)平原中階:高于河漫灘的二級階地;500m的坡地7)丘陵中部:丘陵區(qū)海拔介于200m丘陵下部:丘陵區(qū)海拔<200m的坡地9)山地坡上:山地區(qū)海拔>900m的坡地10)山地坡中:山地區(qū)海拔介于700m~900m的坡地11)山地根據土種類型查閱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或根據實地調查填寫,分為1)薄層型:土體厚度<40cm2)松散型(通體砂土型全剖面質地剖面上部質地為重壤土~黏土,下部質地為砂土或砂壤土6)上松下緊型):DB35/T2032—2021表B.1福建省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樣點地塊調查表(續(xù))不豐富:水田有機質<15g/kg,旱地和水澆地有機質<10g/kg結合地下水位、海拔和土壤含鹽量(地下水位<30cm、海拔≥800m或土壤含填寫?zhàn)づ蛯?、夾砂層、砂礫層、潛育層、鹽積層根據實地調查進行確定,填寫地表水、地下水、地表水根據實地調查進行確定,填寫充分滿足、滿足、DB35/T2032—2021表B.1福建省耕地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樣點地塊調查表(續(xù))根據調查地塊常見的耕作制度進行填寫,如單季稻英、稻—稻—菇(香菇、蘑菇)、春煙/玉米、春DB35/T2032—2021(規(guī)范性)福建省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區(qū)域劃分福建省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區(qū)域劃分見表C.1。表C.1福建省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