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含解析_第1頁
浙江省金華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含解析_第2頁
浙江省金華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含解析_第3頁
浙江省金華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含解析_第4頁
浙江省金華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金華一中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檢測高二地理試題第I卷(選擇題,共60分)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學界認為四川盆地是穩(wěn)定的地臺,河流階地發(fā)育穩(wěn)定,分布連續(xù),區(qū)內河流階地是三峽貫通的產物,三峽貫通大致發(fā)生于新近紀和第四紀之交,導致原經烏江南流的川江,被襲奪東流,形成現代的長江。下圖為四川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谷階地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谷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A.盆地抬升 B.盆地下沉C.河流下切 D.溯源侵蝕2.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谷階地的分布說明長江川江段河床變動狀況是()A.持續(xù)性下降 B.間歇性抬升C.變動了3次 D.變動了4次【答案】1.C2.D【解析】【1題詳解】由材料“學界認為四川盆地是穩(wěn)定的地臺”可知,AB錯誤。溯源侵蝕會使河道變長,D錯誤。材料“三峽貫通大致發(fā)生于新近紀和第四紀之交,導致原經烏江南流的川江,被襲奪東流,形成現代的長江;”說明隨著三峽地區(qū)河流下切,川江的比降增大,干支流流速加快,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河床受到下切作用,原河床形成階地。故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谷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河流下切,C正確。故選C?!?題詳解】據所學可知,河流水流平穩(wěn),流水作用表現為側面侵蝕,河床拓寬并沉積作用加強;如果流速加快,流水作用表現為下切侵蝕,原拓寬的河床一部分會露出洪水位,形成階地。由材料可知,因三峽貫通使長江川江段河床比降增大或穩(wěn)定,使上游干支流流速加快或變穩(wěn)定,對干支流地貌也起到塑造作用。沱江小河溝一帶古河谷階地是由于長江川江段河床變動,導致形成不同的階地。圖示中沱江小河溝先后出現T3、T2兩級階地,如果川江段河床是持續(xù)性下降,只會導致小河溝持續(xù)性下切侵蝕,形成峽谷,不會形成階地,A錯誤。因四川盆地是穩(wěn)定的地臺,長江在三峽貫通后,河流下切,川江河床只會下降,不會抬升,B錯誤。圖中T3、T2兩級階地過程如下:第一次變動,川江段河床由下切侵蝕變穩(wěn)定,使小河溝由V形谷變成U形谷(T3位置),河谷拓寬;第二次變動,川江段河床下切侵蝕,使使小河溝也下切侵蝕,形成T3階地;第三次變動,川江段河床由下切侵蝕變穩(wěn)定,使小河溝由V形谷變成U形谷(T2位置),河谷拓寬;第四次變動,川江段河床下切侵蝕,使使小河溝也下切侵蝕,形成T2階地。故長江川江段河床變動了4次,C錯誤,D正確。故選D。【點睛】一般情況下,河流階地形成過程:水流的側蝕加寬了河道使得流速變慢,河流攜帶的沉積物就在河床發(fā)生沉積,在水底堆積滿一層沉積物。后來由于氣候變化、地殼抬升或者侵蝕基準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蝕力劇增,這層堆積物被水流切開形成階地坡。水流繼續(xù)往下侵蝕,兩側的堆積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過洪水位,形成階地面。圭表是一種天文儀器,它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組成,利用了立竿見影的原理來測量日影長度。其主要功能是測定二分二至日、四季(中國的傳統(tǒng)四季以四立為起始點,四立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和回歸年長度。圖1為二十四節(jié)氣示意圖,圖2為我國某地圭表示意圖,圖中圭上的刻度代表二分二至日和四立。完成下面小題。3.圭表上乙刻度代表的節(jié)氣是()①立春②立夏③立秋④立冬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戊節(jié)氣時,??谑校?0°N,110°E)A.日出東南,日落西南 B.正午日影朝正北C.正午太陽高度一年中最大 D.晝長一年中最長【答案】3.C4.D【解析】【3題詳解】根據圖示圭表顯示,圭上的刻度代表二分二至日和四立的影長,且表的影子朝向北,可推知:該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從影子的長短來看,甲處日影最長,對應冬至日;戊處的最短,對應夏至日;丙處位于甲戊中間,對應春分或秋分;乙位于丙甲之間,對應的是①立春或④立冬;丁處位于丙戊之間,對應的是②立夏或③立秋,C正確,ABD錯誤。故選C?!?題詳解】根據上題的結論,我們可知戊節(jié)氣為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海口市日出東北,日落西北,A錯誤;正午日影朝正南,B錯誤;太陽直射20°N時,正午太陽高度為一年中最大,C錯誤;晝長一年中最長,D正確。故選D?!军c睛】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圭表和日晷一樣,也是利用日影進行測量的古代天文儀器。所謂高表測影法,通俗的說,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桿,通過觀察記錄它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jié)的變化。垂直于地面的直桿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測量影長的標尺叫“圭”。某科研團隊在美國中部試驗場(42°N,全年少雨)開展光伏板光照效果對比試驗。下圖示意該團隊兩個小組光伏板安裝情況,圖中箭頭代表正午太陽光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第1小組安裝的光伏板,∠1和∠2的度數為()A.∠1=48° B.∠1=42° C.∠2=48° D.∠2=42°6.第2小組安裝的光伏板,下列日期光照效果最好的是()A.3月10日 B.3月21日 C.4月10日 D.6月22日7.第1小組安裝的光伏板,夏至日光照效果優(yōu)于冬至日的原因是夏至日()A.大氣對陽光的削弱作用更小 B.光伏板對陽光的吸收作用更強C.光伏板陽光照射角度更大 D.周邊物體對陽光的阻擋作用更小【答案】5.B6.C7.A【解析】【5題詳解】由材料可知,試驗場位于42°N。二分日,試驗場正午太陽高度為:H=90°-42°=48°。讀圖,第1小組安裝的光伏板,二分日與正午陽光形成直角,所以∠1=90°-H=42°,也就是等于當地緯度值,B正確,A錯誤;∠2為夏至日光伏板與正午陽光之間的夾角,與二分日光伏板與正午陽光的夾角相比、要小23°26′,即∠2=66°34′,CD錯誤。故選B。【6題詳解】讀圖可知,第2小組安裝的光伏板,9月3日正午陽光與集熱板垂直、光照效果最好。依據對稱原則,9月3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前20天附近,4月10日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后20天附近,兩日期太陽直射點所處的緯度相近,正午太陽高度相近,光照效果最好,C正確,排除ABD。故選C?!?題詳解】聯(lián)系已學可知,該地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更大,陽光在大氣中經過的路徑更短,大氣對陽光的削弱作用更小,A正確;光伏板對陽光的吸收作用強弱取決于光伏板材質,排除B;第1小組安裝的光伏板,夏至日與冬至日正午陽光與光伏板夾角相同,排除C;試驗場不會出現周邊物體阻擋陽光的現象,排除D。故選A。【點睛】為獲取最大的太陽輻射量,光伏板的最佳傾角與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應為互余關系。雁蕩山是一座白堊紀流紋巖質破火山(火山噴發(fā)塌陷后的巨大塌陷坑)。破火山里發(fā)育了一種典型的崖嶂地貌:頂部平坦、側面陡崖、垂直裂隙發(fā)育的巨厚流紋巖層地貌。下圖為崖嶂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8.崖嶂的形成過程()A.巖漿噴出——冷卻凝固——構造斷裂——風化侵蝕——重力崩塌B.巖漿侵入——高溫變質——重力崩塌——地殼抬升——構造斷裂C.巖漿噴出——構造斷裂——冷卻凝固——地殼抬升——風化侵蝕D.巖漿侵入——冷卻凝固——地殼抬升——風化侵蝕——構造斷裂9.決定崖嶂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斷裂構造 B.巖漿活動 C.重力作用 D.水流方向【答案】8.A9.A【解析】【8題詳解】巖漿噴出地表后形成巨厚流紋巖,故形成過程第一步是巖漿噴出,BD錯誤;巖漿噴出冷凝形成流紋巖,C錯誤;地殼抬升形成構造斷裂,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受流水侵蝕,裂隙增多、變大,之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側面陡崖,A正確。故選A?!?題詳解】流紋巖是巖漿巖,比較堅硬,不易被侵蝕,斷裂處較破碎,易風化侵蝕剝落,重力崩塌形成崖嶂。因此斷裂構造決定了不同方向風化侵蝕的強度,最終決定了崖嶂的走向。A正確,巖漿活動室形成流紋巖的條件,不能決定崖嶂走向,B錯誤;流紋巖山體較為堅硬,不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崩塌,C錯誤;讀圖可知崖嶂走向與斷裂方向平行,與流水方向無關,D錯誤。故選A?!军c睛】崖嶂,山體懸崖峭壁,方展如屏,經斷裂崩塌而成,屬丹霞地貌,有斷裂。崖嶂,是一種頂部平坦,側面發(fā)育陡崖的巨厚流紋巖層地貌,其寬度一般大于50米。和柱峰一樣,它們都是火山塌陷形成破火山后,在破火山內形成的一種火山巖層景觀。坡積裙是指水流在遇到坡度減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況下,不足以搬運所攜帶的泥沙,使泥沙沿山麓成片、連綿堆積,形成似展開的衣裙地貌。坡積裙的前緣,通常與河谷底部、山間盆地或山前平原相連接。坡積裙經過幾萬年的累積可厚達十多米。下圖為坡積裙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利于坡積裙形成的環(huán)境是()A.坡陡水流急 B.山麓面積廣 C.山高巖塊多 D.植被覆蓋少11.塑造坡積裙的主要作用是()A.河流侵蝕搬運 B.溝谷水流堆積 C.坡面水流堆積 D.平面水流搬運12.與沖積扇相比,坡積裙()A.物質源自坡上 B.顆粒物較小 C.裙上常發(fā)育河曲 D.形成連綿大平原【答案】10.D11.C12.A【解析】【10題詳解】據材料可知,坡積裙地貌為流水沉積地貌,坡陡水流急不利于坡積裙形成,A錯誤;山麓面積大小對于坡積裙地貌形成關聯(lián)性較小,B錯誤;坡積裙地貌位于山麓地區(qū),該地區(qū)沉積的泥沙顆粒物較小,不是巖塊,C錯誤;降水豐富、植被狀況差的地區(qū),流水侵蝕作用較強,泥沙豐富,有利于坡積裙地貌的形成,D正確。故選D?!?1題詳解】由材料可知,坡積裙是指水流在遇到坡度減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況下,所攜帶的泥沙沿山麓成片連綿堆積,說明塑造坡積裙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坡面水流堆積,而非溝谷水流堆積,B錯誤,C正確;河流侵蝕搬運、平面水流搬運不是塑造坡積裙的主要外力作用,AD錯誤。故選C?!?2題詳解】由材料可知,坡積裙位于山麓,流水攜帶泥沙在此沉積,因此沉積物主要來自坡上,A正確;沖積扇位于山前位置,流水搬運距離相對于坡積裙更遠,泥沙顆粒物更小,B錯誤;坡積裙面積較小,一般不會形成彎曲的河流,C錯誤;坡積裙位于山麓,形成面積較小,且看圖可知,地形起伏較大,不會形成連綿的大平原,D錯誤。故選A。【點睛】外力沉積地貌:巖石風化和侵蝕后的產物在外力的搬運途中,隨著風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等,被搬運物質逐漸沉積下來。主要沉積地形有河口三角洲、沖積平原、沙丘、黃土、沖積扇等。2024年8月10日華北地區(qū)某地出現大范圍暴雨,下圖為當日該地不同海拔風力和風向逐時變化示意圖。13.影響該地出現大范圍暴雨的天氣系統(tǒng)是()A.冷鋒 B.暖鋒 C.氣旋 D.反氣旋14.該地出現暴雨的北京時間約為()A.3:00 B.7:00 C.11:00 D.15:00【答案】13.A14.C【解析】【13題詳解】讀圖可知,世界時間3時前后近地面風向由偏南風轉為偏北風,即由暖氣團控制轉為冷氣團控制,且3時后近地面與高空風向相反,說明是冷鋒過境,A正確,BCD錯誤。故選A?!?4題詳解】由上題可知,世界時間3時左右,近地面風由偏南風轉為偏北風,為鋒面系統(tǒng)過境時,此時會出現暴雨天氣,世界時間是中時區(qū),北京時間是東八區(qū),根據東加西減的原則可知,北京時間約為11時,C正確,ABD錯誤。故選C?!军c睛】冷鋒是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靠近,會形成陰天、大風、降水、降溫等天氣變化。氣旋,為低壓系統(tǒng),氣流輻合上升,多陰雨天氣,例如臺風。反氣旋為高壓系統(tǒng),氣流輻散下沉,多晴朗天氣,例如伏旱。河口地貌的演變與海平面、河流輸沙量等密切相關。2萬年以來,恒河流域地殼相對穩(wěn)定,但由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約120m。恒河年入海輸沙量在距今約1.1萬年時達到頂峰(約25億噸,當今約10億噸);距今約0.7萬年,海平面開始趨于穩(wěn)定。下圖為恒河流域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據圖文資料推測,2萬年以來恒河河口地貌的演變過程為()A.下切河谷→三角洲→河口灣 B.下切河谷→河口灣→三角洲C.三角洲→河口灣→下切河谷 D.河口灣→下切河谷→三角洲16.2萬年以來,影響恒河年入海輸沙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面積 B.河流落差 C.季風強度 D.人類活動17.恒河入海輸沙量最大的季節(jié)()A.天山山脈雪線下降 B.德干高原草原一片枯黃C.恒河河口附近海水鹽度上升 D.北印度洋海水順時針流動【答案】15.B16.C17.D【解析】【15題詳解】根據材料“2萬年以來,恒河流域地殼相對穩(wěn)定,但由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約120m”可知,恒河河口原與海洋的落差較大,以下蝕作用為主,形成下切河谷;后來海平面上升,導致下切河谷被淹沒,形成河口灣;后期隨著海平面的穩(wěn)定,恒河挾帶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積下來,形成三角洲地貌,因此其演變過程為下切河谷→河口灣→三角洲,綜上所述,B對,排除ACD。故選B?!?6題詳解】根據材料“2萬年以來,恒河流域地殼相對穩(wěn)定”可知,流域面積和河流落差變化不大,河流挾帶泥沙能力基本不變,AB錯;題干中時間為2萬年以來,人類活動影響主要體現在近千年,D錯;西南季風強度變化會影響降水量的多少,導致流水侵蝕和搬運作用強度發(fā)生變化,從而影響恒河年入海輸沙量的大小,C對。故選C?!?7題詳解】恒河入海輸沙量最大的季節(jié)為北半球夏季,此時因北半球氣溫高,季節(jié)性積雪融化較多,天山山脈的雪線應上升,A錯;此時德干高原正值雨季,草原不會一片枯黃,B錯;此時恒河流域降水量較多,為河流豐水期,入海徑流量大,恒河河口附近海水鹽度下降,C錯;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風,北印度洋海水順時針流動,D對。故選D。【點睛】河流的沉積物顆粒大小與河流流速呈正相關:流速越快,沉積物的顆粒越大;流速越慢,沉積物的顆粒越小。河流的沉積物數量與河流流量呈正相關:流量越大,沉積物數量越多;流量越小,沉積物數量越少。摩洛哥毗鄰撒哈拉沙漠,但境內大部分地區(qū)常年氣候宜人,有“烈日下的清涼國土”的美譽。摩洛哥地形復雜,中部和北部為山地,東部和南部為高原。摩洛哥山地兩側降水空間分布有顯著差異。下圖為摩洛哥區(qū)域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摩洛哥西北部降水較多,主要受()A.冬季東北信風控制 B.夏季西風帶控制C.夏季東北信風控制 D.冬季西風帶控制19.摩洛哥大多數城市分布于清涼國土區(qū),清涼國土區(qū)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西風、洋流 B.地形、洋流 C.緯度、洋流 D.西風、地形【答案】18.D19.B【解析】【18題詳解】據圖可知,摩洛哥西北部位于30°N以北的大陸西岸,冬季受來自海洋的西風帶控制,降水較多,D正確;該地區(qū)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B錯誤;該國大部分位于30°N附近及以北地區(qū),一般不會受到東北信風控制,AC錯誤。故選D。【19題詳解】摩洛哥地處中低緯度且多山地高原,海拔較高,氣溫較低,氣候相對清涼。同時高原山地阻擋了撒哈拉沙漠熱浪的侵襲,成了烈日下的清涼國。西海岸受沿岸加那利寒流影響,降溫減濕,使得該地區(qū)氣溫較涼爽,所以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和洋流,B正確;而西風、緯度則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ACD錯誤。故選B。【點睛】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是影響氣候的基本因素;大氣環(huán)流是形成各和氣候類型和天氣變化的主要因素;海陸分布改變了氣溫和降水的地帶性分布;洋流對其流經的大陸沿岸的氣候也有一定的影響;地形的起伏能破壞氣候分布的地帶性。每年6、7月份,我國江淮流域都會出現持續(xù)陰雨連綿的梅雨天氣。下表為1951-2020年江淮流域5、6月份入梅時間統(tǒng)計表,圖為我國梅雨長期趨勢與北太平洋多年代際震蕩指數(PDO)的逐年演變圖。太平洋年代際震蕩(PD0)是描述北太平洋海溫變化的重要指數,其指數為正值利于厄爾尼諾事件的發(fā)生與維持,導致全球變暖;負值會形成拉尼娜現象,導致全球變冷。讀圖完成下面小題。入梅時間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6月下旬次數143119520.1951-2020年6月上旬入梅次數最多,可能的原因是該月份()A.冬季風勢力減弱 B.夏季風勢力增強C.副熱帶高壓南退 D.印度低壓范圍小21.圖示1966-1996年間的PDO指效情況下,最可能出現的現象是()A.印度尼西亞降水增加 B.全球氣候變暖C.秘魯漁業(yè)產量減少 D.赤道太平洋東部水溫偏高【答案】20.B21.A【解析】【20題詳解】我國東部梅雨的形成與夏季風有關,6月上旬入梅次數最多,說明該月份夏季風勢力較強,北移速度快,B正確;梅雨的形成與冬季風的勢力無關,A錯誤;6月上旬太陽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動,副熱帶高壓在北進,C錯誤;印度低壓在南亞,該地區(qū)受印度低壓控制小,D錯誤。故選B。【21題詳解】根據圖示信息可知,1966—1996年間的PDO指數為負值。根據材料信息“太平洋年代際震蕩(PDO)是描述北太平洋海溫變化的重要指數,其指數為正值利于厄爾尼諾事件的發(fā)生與維持,導致全球變暖;負值會形成拉尼娜現象,導致全球變冷?!笨芍?,PDO為負值說明出現拉尼娜現象,印度尼西亞降水增加,A正確,B錯誤;東南信風勢力增強,上升流增強,秘魯漁業(yè)產量增加,C錯誤;東南信風勢力增強,赤道太平洋東部水溫偏低,D錯誤。故選A?!军c睛】拉尼娜現象對我國的影響:(1)熱帶氣旋增多,即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和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增多;(2)我國東北春夏易出現干旱,氣溫偏高;(3)我國南方易發(fā)生干旱,華北洪澇;(4)冬季較寒冷,寒潮多發(fā),南方易出現凍雨、風雪。亞馬孫河流域的部分雨林,在每年洪水季時會被河水淹沒,被稱為洪泛森林。下圖示意亞馬孫河流域水系及洪泛森林的分布和洪泛森林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通常亞馬孫河流域干流洪泛森林面積最小的月份是()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23.與陸地雨林相比,洪泛森林()A.土壤有機質多 B.光合作用較強 C.水土流失嚴重 D.生物多樣性減少【答案】22.C23.A【解析】【22題詳解】結合所學知識讀圖分析,亞馬孫河南岸支流比北岸數量多,南岸支流流域面積比北岸廣,干流水量變化主要取決于南岸支流;南岸支流與主干流均位于南半球;7~8月時赤道低氣壓帶北移,南岸支流與主干流流域降水減少,導致河流水位下降,洪水退去,此時洪泛森林的面積最小。C正確,ABD錯誤,故選C?!?3題詳解】與陸生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洪水帶來的沉積物、水下腐爛的植物葉片為洪泛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提供豐富養(yǎng)料,土壤有機質較多,在水面下方,土壤有機質不易分解,積累較多,且洪泛森林綜合陸生和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其生物多樣性更豐富,A正確,D錯誤;結合圖示,洪泛森林所處地區(qū)相對低洼,受陸上植被林冠層對光照的阻擋的影響,洪泛森林系統(tǒng)光合作用相對較弱,B錯。洪泛森林區(qū)域地勢更低,位于河岸附近,河流水面上漲后被淹沒,以沉積作用為主,水土流失不明顯,C錯誤。故選A?!军c睛】洪泛森林:每年洪水季,亞馬孫河流域的河流水面上漲延展的河面將兩側的雨林淹沒,形成洪泛森林系統(tǒng)。而遠離河道、不受洪水影響的雨林可視為“陸地雨林”,洪水帶來的沉積物以及水下腐爛的植物葉片為生態(tài)系統(tǒng)提供了營養(yǎng),雨林的動植物也對漫長的洪水期產生了響應,雨林中很多喬木和灌木會以洪水為信號,進入結果期,果實借助以之為食的魚類傳播。科學表明,受環(huán)境變化影響,L洋流(下圖)可能“銷聲匿跡”,屆時整個西歐地區(qū)的氣候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4.形成L洋流的盛行風為()A.東北風 B.東南風C.西南風 D.西北風25.L洋流可能“銷聲匿跡”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氣候變暖 B.海洋污染C.海底火山噴發(fā) D.颶風頻繁26.若L洋流“銷聲匿跡”,西歐氣候將趨于()A.暖濕 B.暖干C.冷濕 D.冷干【答案】24.C25.A26.D【解析】【分析】【24題詳解】根據圖中海陸輪廓判斷,L洋流為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主要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形成北大西洋暖流的盛行風為北半球的中緯西風,北半球中緯西的風向為西南風,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25題詳解】L洋流為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南流向東北。隨著全球變暖,導致北極海冰大量融化,北冰洋南下冷水勢力增強,對于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的阻礙作用增強,最終可能導致北大西洋暖流的“銷聲匿跡”,A符合題意;海洋污染、海底火山噴發(fā)均不可能改變北大西洋暖流的動力狀況,從而不可能讓北大西洋暖流“銷聲匿跡”,排除B、C;北大西洋暖流位于中緯度地區(qū),不可能颶風(熱帶氣旋強烈發(fā)展而成)頻繁,也不可能讓北大西洋暖流“銷聲匿跡”,排除D。故選A?!?6題詳解】L洋流(北大西洋暖吸流)對沿岸西歐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是形成西歐終年溫和濕潤氣候的重要原因。若北大西洋暖流“銷聲匿跡”,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消失,則西歐氣候將趨于冷干,D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军c睛】全球變暖導致北極附近冰川融化,導致大量淡水融入北大西洋,淡水密度小于海水,很難沉入下部水底。北大西洋暖流的補償流減弱,進而導致洋流循環(huán)體系變慢,因此暖流勢力減弱,暖流的減弱勢將導致歐洲和北美東部氣候變冷。北大西洋暖流是風海流,全球變暖使副極地與副熱帶地區(qū)的溫度差變小,副高與副極地低氣壓間氣壓差減少,氣壓梯度力因此減小,西風勢力變小,引起北大西洋暖流減弱。撫仙湖位于云南省滇中盆地中心,是我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該湖通過??诤有顾⑷肽媳P江。受湖泊水位和人為調控的影響,??诤酉滦顾孔兓艽螅瑘D示意撫仙湖近30年湖泊補給量、湖面蒸發(fā)量和湖泊蓄水變量變化過程。完成下面小題。27.圖示時間段撫仙湖水位最低的年份是()A.1993年 B.2009年 C.2014年 D.2021年28.近年來,撫仙湖湖泊蓄水變量波動增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氣候波動,降水變率大 B.農業(yè)節(jié)水,用水量減少C.湖泊治理,水域面積提升 D.地質破碎,湖水滲漏嚴重【答案】27.C28.A【解析】【27題詳解】從湖泊蓄水變量來看,2009年-2014年,蓄水變量一直為負值,湖泊水位持續(xù)下降。直到2014年以后蓄水變量又變?yōu)檎担虼藞D示時間段撫仙湖水位最低的年份是2014年,B錯誤,C正確,1993年、2021年蓄水變量負值持續(xù)年份短,因此水位不是最低,AD錯誤,故選C。【28題詳解】讀圖可知,撫仙湖蓄水變量與湖泊補給量變化一致,撫仙湖位于云南省滇中盆地中心,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湖泊補給量主要來自降水補給,季風氣候不穩(wěn)定,氣候波動,降水變率大,導致?lián)嵯珊葱钏兞坎▌釉龃?,A正確;農業(yè)節(jié)水,用水量減少、湖泊治理,水域面積提升不會導致蓄水變量波動增大,BC錯誤;湖水滲漏嚴重會導致湖泊蓄水變量減小甚至為負值,而不是波動增大,D錯誤,故選A?!军c睛】河流水與湖泊水的相互補給。豐水期,當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時,河流水補給湖泊水。枯水期,當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時,湖泊水補給河流水。下圖為“我國某山地垂直帶譜及云杉林亞帶的植被垂直分層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9.圖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帶分布高度存在差異,主要是由水分決定的,其推斷依據是()A.山地坡度 B.上部林帶 C.山體海拔 D.基帶類型30.該山地高山灌叢草甸帶坡向差異不明顯,原因是山體頂部()A.面積小 B.降水多 C.風力大 D.氣溫低【答案】29.B30.A【解析】【29題詳解】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山地草原帶上方出現了山地疏林草原帶,說明在山地下部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水分條件改善,影響山地草原帶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條件,山地草原帶分布上限為其上部林帶的分布下限,推斷水分是影響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帶分布高度差異的依據是上部林帶分布下限,B正確;山地坡度、山體海拔不是影響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帶分布高度差異的主要因素,AC錯誤;基帶類型沒有差異,D錯誤。故選B。【30題詳解】山體頂部面積較小,導致不同坡向之間物質輸送和能量交換較為頻繁,導致高山灌叢草甸帶坡向差異不明顯,A正確;山頂海拔較高,降水較少,B錯誤;風力大對山頂不同坡向的影響沒有明顯差異,C錯誤;山頂不同坡向仍有陰陽坡的差異,其氣溫差異小本質還是因為面積小,熱量交換頻繁,D錯誤。故選A。【點睛】山地垂直地域分異是山麓到山頂水分和熱量狀況的差異共同作用的結果,山麓到山頂水熱的變化與從低緯到高緯的變化類似,但并不完全一致。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帶譜復雜程度影響因素有三個:①山體所在緯度:緯度越低越復雜,緯度越高越簡單;②山體海拔:海拔越高越復雜(當然有極限),海拔越低越簡單;③山頂與山麓之間的相對高度:相對高度大則復雜,相對高度小則簡單。第I卷(選擇題,共60分)二、綜合題(共40分)31.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原與周圍自由大氣的熱力差異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風系,稱為高原季風。其中,以青藏高原季風最為典型。青藏高原季風對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環(huán)流產生巨大影響。圖示意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風環(huán)流。(1)在下圖中將冬季青藏高原季風環(huán)流補充完整。(2)解釋高原季風環(huán)流形成原理。(3)說明青藏高原季風環(huán)流對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影響。【答案】(1)(2)由于高原面與周圍同高度的大氣之間的熱力差異;夏季高原面升溫較周圍大氣快,氣壓較低,風從周圍吹向高原面,冬季相反,形成了高原季風環(huán)流。(3)高原季風環(huán)流的方向與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方向基本一致,兩者疊加起來,使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勢力更強盛?!窘馕觥俊痉治觥勘绢}主要考查熱力環(huán)流和季風的相關知識?!驹斀狻浚?)冬季,高原比周圍大氣溫度低是冷源,空氣收縮下沉形成高壓,風從高原吹向周圍,熱空氣上升形成熱力環(huán)流。冬季青藏高原季風環(huán)流如圖所示:(2)夏季青藏高原上的氣溫高于周圍的自由大氣,空氣上升形成低氣壓,周圍的自由大氣形成高氣壓。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周圍的空氣吹向青藏高原面形成風;冬季青藏高原上的氣溫低于周圍的自由大氣,是冷源,高原面上空氣下沉形成高氣壓,周圍的自由大氣形成低氣壓。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青藏高原面的空氣吹向周圍地區(qū)形成風。(3)青藏高原對季風環(huán)流的影響,既有熱力作用,又有地形動力作用。巨大而高聳的青藏高原與周圍自由大氣間同樣存在季節(jié)性熱力差異。對青藏高原上空的大氣來說,3~9月是個熱源,導致印度低壓形成,對維持和加強南亞季風起了重要作用。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大部分位于青藏高原東部,高原季風與我國季風環(huán)流方向完全一致,使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qū)的季風增強。即冬季要受到高原季風—偏北風的影響;夏季要受到高原季風—偏南風的影響;兩者疊加,使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勢力更強盛。3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蒙古國地處亞歐大陸內部,西部、西北部多高山,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蒙古氣旋是指在蒙古境內發(fā)生或發(fā)展起來的氣旋,常與鋒面相伴,多發(fā)生于蒙古中部和東部高原上。下圖示意某年4月10日北京時間08:00蒙古氣旋位置及亞洲局部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分布。注:露點溫度是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其數值越大,反映空氣中水汽含量越大。(1)指出圖中蒙古氣旋東西兩側鋒面所屬類型,并比較兩鋒面(寫出具體鋒面類型)的勢力強弱和移動速度快慢。(2)分析與乙氣象站相比,甲氣象站露點溫度較低的主要原因,并預測甲氣象站將要發(fā)生的天氣變化?!敬鸢浮浚?)東側為暖鋒;西側為冷鋒。冷鋒勢力強于暖鋒;冷鋒移動速度快于暖鋒。(2)原因:甲氣象站深居內陸,氣候干旱,水汽含量少。天氣變化:冷鋒過境前,暖氣團控制,氣溫較高;冷鋒過境時,氣溫下降,風力增強;冷鋒過境后,冷氣團控制,氣溫較低?!窘馕觥俊痉治觥勘绢}以“某年4月10日北京時間08:00蒙古氣旋位置及亞洲局部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分布圖”為背景,涉及地形對氣旋形成的影響、鋒面類型及天氣變化等知識,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yǎng)。小問1詳解】聯(lián)系已學可知,蒙古氣旋按逆時針方向輻合,左側鋒面由高緯向低緯方向移動、為冷鋒,右側鋒面由低緯向高緯方向移動、為暖鋒;圖中蒙古氣旋左側(西側)等壓線密集,風力大,右側(東側)等壓線稀疏,風力小,故左側冷鋒勢力更強,移動速度更快?!拘?詳解】圖結合材料“露點溫度是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其數值越大,反映空氣中水汽含量越大”可知,甲氣象站位于內陸、氣候干旱;此時吹偏西風,風由內陸吹來,水汽含量少,故露點溫度低,而乙氣象站距海近、此時吹偏南風,風由海洋吹來,水汽含量更多,露點溫度更高。讀圖可知,甲氣象站此時位于蒙古氣旋西側-冷鋒過境前,受單一暖氣團控制、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冷鋒向東南方向移動,過境時氣溫下降,溫差大、風力增強,暖氣團干燥不易形成降水;冷鋒過境后,受單一冷氣團控制、氣溫較低、氣壓較高。33.讀某區(qū)域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區(qū)域的褶皺形態(tài)及判斷依據。(2)該區(qū)域地貌類型及其形成原因(3)圖中甲城鎮(zhèn)形成和發(fā)展的有利區(qū)位條件?!敬鸢浮浚?)背斜。巖層中間老,兩翼新(或巖層向上彎曲)。(2)地貌類型為背斜谷,形成原因為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巖層破碎,易被侵蝕,形成谷地。(3)位于盆地,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匯處,取水,水運便利且土層深厚肥沃,便于耕作;鐵路經過,交通便利?!窘馕觥俊痉治觥勘绢}以等高線地形圖為背景,設置3小題,涉及褶皺、地貌成因及城鎮(zhèn)區(qū)位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讀圖分析的能力綜合思維的地理素養(yǎng)?!拘?詳解】讀圖,結合圖例可知,圖示中間是石灰?guī)r,年齡比較老,兩側是花崗巖,年齡比較新,中間老兩翼新是背斜構造。【小問2詳解】讀圖,由圖中等高線可知,該地中間低,三面高,結合上題分析可知,屬于背斜成谷地貌。由于背斜巖層向上拱起,頂部受張力、巖體破碎,易被風化、侵蝕,兩翼受擠壓不易侵蝕,當背斜頂部表層被侵蝕掉后反而形成谷地。小問3詳解】讀圖承接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區(qū)是一個背斜成谷地貌,形成盆地,地形平坦;眾多河流匯集盆地,水資源充足,水運便利;由河流沖積作用形成的平原,土層深厚肥沃,是很好的農業(yè)區(qū),便于耕作;有鐵路經過,交通便利。3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