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8/17/wKhkGWcs7SOAaj63AAIVU0rHqOA899.jpg)
![統(tǒng)編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8/17/wKhkGWcs7SOAaj63AAIVU0rHqOA8992.jpg)
![統(tǒng)編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8/17/wKhkGWcs7SOAaj63AAIVU0rHqOA8993.jpg)
![統(tǒng)編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8/17/wKhkGWcs7SOAaj63AAIVU0rHqOA8994.jpg)
![統(tǒng)編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8/17/wKhkGWcs7SOAaj63AAIVU0rHqOA89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我國古代的經(jīng)典名作,都是厚重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
都與人的品格、志趣、性情、抱負有關,對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健康
的審美情趣,增加文化積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單元目標】
1.從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2.通過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培養(yǎng)語感,領會情感。
3.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和名言警句。
【教學思路】
《〈孟子》三章》以主問題“看孟子如何雄辯”貫穿三篇課文,在誦讀的基礎上,把握
文章的觀點和思路,體會孟子說理的特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為教讀課,總結出孟子
說理的特點;《富貴不能淫》為自讀課,探究驗證說理特點的體現(xiàn);《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為課外閱讀課,鞏固掌握孟子說理的特點。
《愚公移山》是一篇教讀課。通過反復誦讀解決問題,理解文意,感受我國古代勞動
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周亞夫軍細柳》是一篇自讀課。通過“為何說周亞夫是‘真將軍’”這一問題的探討,
感受周亞夫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精神氣度;同時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本文刻畫人物形象
的寫作方法。
《詩詞五首》運用誦讀方法,反復誦讀,領會詩意,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外閱讀《渠紂之失天下也》
課夕卜閱讀《子欲子之王之善與》
課外閱讀《從容就義》
課夕卜閱讀《治國安民》
類支測讀《雷償論《節(jié)選)》
課先閱讀《魯施氏與孟氏》
課外閱讀《紀昌學射》
類支測讀《力學<節(jié)選)》
課外閱讀《將軍僵疆列傳「節(jié)選)》
卜課外閱讀《強項令》
課緋閱讀《飲酒c其八)》
課把閱讀《石壕史》
課”閱讀《隴西彳亍》
課外閱讀《題烏江亭》
課把閱讀《清平樂?
【課時安排】
22.《〈孟子》三章》(3課時)
23.《愚公移山》(2課時)
24.*《周亞夫軍細柳》(1課時)
25.《詩詞五首》(3課時)
《寫作表達要得體》(1課時)
八年上冊第六單元
22《孟子》三章
教學要點
1.通過反復誦讀,讀懂課文,把握文章觀點和思路,體會孟子說理的特點。
2.積累常見文言詞語和名言警句,感受孟子的智慧和氣度。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第一單元學習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新聞報道嗎?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氣勢恢宏,國民黨自認為西部據(jù)點防守是最強、最堅不可
摧的,但我西路軍順利攻破了敵人的封鎖取得了勝利,請問原因是什么?(“得人心者得
天下?!保┙裉欤覀儗W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看孟子是如何深層探究克敵制勝的
首要條件。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教師指出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注意把握字音和停頓)(PPT顯示)
寡(gua)夫(fd)域(y0)戚(qT)粟(s必)畔(pan)
3.學生再次齊讀。
三、思考探究,體會“雄辯”
《孟子》文章以雄辯著稱,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探究一下孟子是如何“雄辯”的。(PPT顯
示)
主問題:看孟子如何“雄辯”?
(一)“辯”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后回答。
明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心觀點
“雄辯”要靠鮮明的觀點。
(解釋字詞:時、禾1J、和)
(二)為何而“辯”?
學生同桌互相討論后回答。
明確:(PPT顯示)
知人論世(背景):孟子生活在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戰(zhàn)國時代。面對這
樣的社會現(xiàn)狀,他強烈反對不義戰(zhàn)爭,宣揚“仁政”“王道”?!耙悦駷楸?,推行仁政”是他
最重要的政治主張。但這些主張不被當時的諸侯王接受,所以他在游說時會說:“王好戰(zhàn),
請以戰(zhàn)喻。”
“雄辯”要靠巧妙的方法——以戰(zhàn)喻政(比喻、類比)。
(三)怎么“辯”?
1.分段落,理思路。
有的版本教材上,給課文分成了幾個段落,請同學也來分一下,并說明理由。
示例:
1.分段落,理思路。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
2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理由示例:
第1段提出中心觀點。
第2段以戰(zhàn)為喻,具體闡述。從攻城的角度說明攻方占盡天時,卻無地勢之利,闡明
“天時不如地利”的道理。從守城的角度說明守方具備“地利”的條件,結果卻是“委而
去之”,闡明“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因此“人和”才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
(解釋字詞:城、郭、環(huán)、而、池、委、去、而)
小結:“雄辯”要靠充分的例子。
第3段進一步推演,以“域民”“固國”“威天下”來反面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引
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斷,并指明“人和”的實質就是“多助”和“天下順之”,
爭取“人和”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再以“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作結。
(解釋字詞:域、固、威、以、道、順、寡、畔)
追問:根據(jù)分段,理出文章思路。
示例:(PPT顯示)
本文思路:文章開篇提出觀點,指出“人和”的重要性,再以戰(zhàn)為喻,從攻城、守城的
角度對比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因素所起的作用;然后由“人和”推出治國安邦的
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結論,闡明了“人和”的實質;最后把“多助”與
“寡助”進行對比,自然導出“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小結:“雄辯”要靠嚴密的思路。
2.找句子,感氣勢。
找出文中排比、對舉的句子,反復誦讀,思考這些句子的作用。
示例:(PPT顯示)
排比: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對舉:指相對舉出,形容并列的兩個事物,互相襯托。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明確:對舉的句式不僅使所闡述的內容互為補充,兩兩比較,而且對仗整齊,朗朗上
口。排比的句式不僅使說理層層深入,更嚴密,而且氣勢磅礴,說服力強。孟子的許多名
言警句都是這兩類句式。朗讀時要讀出停頓節(jié)奏,讀出氣勢。
小結:“雄辯”要靠磅礴的氣勢。
四、課堂總結(PPT顯示)
孟子說理的特點——雄辯
智慧在于雄辯中,一靠鮮明的觀點,
二靠巧妙的方法,三靠充分的例子,
四靠嚴密的思路,五靠磅礴的氣勢。
八年上冊第六單元
五、布置作業(yè)
1.閱讀《“名師1+”讀寫與檢測》中《桀紂之失天下也》《子欲子之王之善與》,完成
相關閱讀任務。
2.背誦課文,摘抄本篇的名言警句。
3.聯(lián)系今天國際形式,談談你對“人和”的認識。
板書設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得道一一天下順之一一戰(zhàn)必勝
\行仁政,
地利不如人和JI失道一一親戚畔之
\/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自讀《富貴不能淫》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什么樣的人才能算得上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孟子的政治主張,
掌握了他“雄辯”的秘訣,這節(jié)課我們要運用這些“秘訣”來自主探究孟子對“大丈夫”的
看法。
二、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朗讀課文,互相糾正讀音。
衍(yan)哉(zdi)冠(guan)妾(qie)淫(yin)
2.說說大意,學生互相補充。
三、合作探究,尋找“雄辯”
1.回顧上節(jié)課知識。(PPT顯示)
主問題:看孟子如何“雄辯”?
孟子說理的特點---雄辯
智慧在于雄辯中,一靠鮮明的觀點,
二靠巧妙的方法,三靠充分的例子,
四靠嚴密的思路,五靠磅礴的氣勢。
2.活動探究。
任務一:“辯”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
示例:(PPT顯示)
何為“大丈夫”?—中心話題
任務二:為何而“辯”?
將全班學生分成兩部分,交流查找到的資料,討論后回答。
示例:(PPT顯示)
原因一(原文)
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
4
分析: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位高權重,令人望而生畏,是大丈夫,對他們羨慕又崇
拜。
原因二(知人論世)
公孫衍、張儀都是戰(zhàn)國時代的縱橫家,周旋于列國之間,結合、分割諸侯之間的關系,
叱咤風云,威震一時。但事實上,這些人的品行歷來為士大夫們所懷疑和詬病,認為他們
言而無信,沒有自己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和道德底線。孟子一向重視德行、仁義,因此他
對縱橫家持否定的態(tài)度。
(解釋字詞:誠、懼、熄)
學生用肯定、贊嘆的語氣齊讀第一段。
任務三:怎么“辯”?
學生分組誦讀,討論后發(fā)言。
第1組小結示例:(PPT顯示)
1.突出鮮明的觀點。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否定景春,鄙視公孫衍、張儀。
“此之謂大丈夫?!薄袛嗑涫?,明確肯定了“大丈夫”的標準。
(解釋字詞:焉得、謂)
第2組小結示例:(PPT顯示)
2,運用巧妙的方法。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薄惐?/p>
指出公孫衍、張儀的本質:只是順從君王的意志,沒有獨立的人格,也沒有善惡、是
非的標準,是“妾婦之道”。
(解釋字詞:冠、命、女、往、戒、敬、違、順、正、道)
第3組小結示例:(PPT顯示)
3.富有磅礴的氣勢。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
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比、對舉,氣勢磅礴地指出大丈夫
精神的實質。
孟子提出心目中“大丈夫”的標準:第一,要講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第二,
無論得志與否,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第三,富貴、貧賤、威武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
不能使之迷亂、動搖、屈服。
(解釋字詞:由、行、道、淫、移、屈)
第4組小結示例:(PPT顯示)
4.采用嚴密的思路。
孟子先列出景春的觀點,再直接反駁,指出公孫衍、張儀的本質是“妾婦之道”,最后
從正面闡明大丈夫的精神實質。
學生齊讀第2段,注意運用慷慨激昂、擲地有聲的語氣,讀出“大丈夫”的氣概。
四、課堂總結
從以上活動中,我們再次感受到了孟子文章“雄辯”的力量,也被孟子那“富貴不
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氣度所深深感染,兩千多年來,這些名言仍閃耀著光輝,在歷史
上鼓舞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為他們不畏強暴,堅持正義的座右銘。
五、拓展延伸
八年上冊第六單元
~~歷史上有哪些人可以稱為大丈夫?你對“大丈夫”的標準是否有新的認識,談談自
己的看法。
示例:富貴不能淫一一文天祥、方志敏
貧賤不能移一一陶淵明、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一一譚嗣同、聞一多
六、布置作業(yè)
1.閱讀《“名師1+”讀寫與檢測》中《從容就義》,完成相關閱讀任務。
2.背誦課文,摘抄本篇的名言警句。
板書設計
富貴不能淫
r景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一羨慕、崇拜]鮮明的觀點
大
孟子:是焉得為大丈夫乎?一一不屑、鄙視巧妙的方法
丈
“妾婦之道”一一類比1磅礴的氣勢
夫1三個標準一一排比、對舉,
嚴密的思路
K____y
第三課時
學習內容
自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臥薪嘗膽”的故事里,越王勾踐在患難中矢志不渝,終于打敗了吳國。然而此
后,沉溺安樂的越王最終還是重蹈了吳王的覆轍。他的經(jīng)歷對我們有什么啟示?今天就請
同學們走進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自主探究其中的原因吧。
二、誦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互相糾正讀音。
教師小結:(PPT顯示)
說(yue)敖(do)空(k。ng)拂(b〕)士
2.再讀課文,學生互相補充說大意。
三、自主探究,掌握“雄辯”
1.將全班分為4個小組,運用前面兩節(jié)課的方法,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本文說理的特
點,并解釋重點字、詞、句。
2.針對各小組代表的發(fā)言,學生互相質疑并討論。
3.教師總結:(PPT顯示)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說理特點:
①“辯”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
②鮮明的觀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③充分的例子:列舉了六位歷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說明這些人雖出身貧賤,但他們
在經(jīng)受了艱苦磨煉之后,終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④嚴密的思路:本文先列舉圣賢事跡,闡明憂患是造就人才的客觀條件,接著深入指
出成才還需要內在的磨煉,再由個人成才到國家治理,提出一個國家同樣需要內外的憂患
磨煉,最后自然導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中心觀點。
6
⑤磅礴的氣勢:運用對舉、排比句式,極力鋪排艱難環(huán)境給人們帶來的磨難和人才克
服主、客觀因素最終成功的過程,多角度多層次地闡述觀點,形成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
有力地增強了說服力。
全班齊讀課文,讀出節(jié)奏,讀出氣勢。
四、拓展延伸
1.互相交流搜集到的孟子的名言警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2.閱讀《韓非子?安危(節(jié)選)》(《“名師1+”讀寫與檢測》),比較此文與《〈孟子〉
三章》在說理特點上的異同。(PPT顯示)
聞古扁鵲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國也,以思拂耳。刺骨,故小痛在體而
長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國。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
痛,故扁鵲盡巧;拂耳,則子胥不失。壽安之術也。病而不忍痛,則失扁鵲之巧;危而不
拂耳,則失圣人之意。如此,長利不遠垂,功名不久立。
學生自主思考后回答。
示例:(PPT顯示)
《韓非子?安危(節(jié)選)》說理特點上的異同
同:①都有中心觀點,本文的觀點是“拂耳,壽安之術也?!雹诙歼\用巧妙的方法,
本文用扁鵲治病類比逆耳忠言對國家的好處。③都采用對舉的句式,讀起來朗朗上口。④
都有嚴密的思路,本文先以扁鵲治病引出逆耳的忠言,接著闡述君主應當聽取忠言的道
理,最后從反面強調了聽取忠言的好處。
異:孟子的說理還具有例子充分的特點,而本文不長于舉例。
五、布置作業(yè)
1.閱讀《“名師1+”讀寫與檢測》中《治國安民》,完成相關閱讀任務。
2.課外閱讀《孟子》,摘抄孟子語錄。
3.聯(lián)系現(xiàn)實國際環(huán)境,談談你對憂患的認識。
板書設計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A
列舉事例,共同點:出身低微,經(jīng)歷磨難。]
道理:要成才必先經(jīng)磨煉。:生于憂患
正面(個人)身處逆境奮發(fā)有為[
反面(國家)國無憂患恒亡p------------死于安樂
\J
《〈孟子》三章》基礎知識分類整理
一'通假字
八年上冊第六單元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2.往指女家“女”通“汝”,你
3.■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4.衡于慮“衡”通“橫”,梗塞、不順
5.入則無法家押士“拂”通“弼”,輔佐
二、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
平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詞用作動詞,限制。
丈夫之年也,父命之冠,原意為頭冠、帽子,文中作動詞,意思為行冠禮。
2.動詞用作名詞
居天下之廣盾原意為居住,文中意思為居所、住宅。
3.形容詞用為動詞
困國不以山溪之險形容詞用作動詞,鞏固。
感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詞用作動詞,威懾。
4.動詞活用為狀語
△則無法家拂士在國內
號則無敵國外患者在國外
5.使動用法
富貴不能浮使……迷惑
貧賤不能移使……改變(動搖)
威武不能儂使……屈服
苛其心志,芳其筋骨使……痛苦使……勞累
俄其體膚,至乏其身使……饑餓使……受貧困之苦
行拂機其所為使……擾亂
所以到心召性使……受到震撼使……堅忍
生于憂患,亞于安樂使……生存使……死亡
三、一詞多義
「環(huán)W攻之而不勝:表修飾「玻之曰:告誡
而J環(huán)而攻之w不勝:表轉折戒”
I委W去之:表承接〔必敬必殘:謹慎
「居天下之廣居:居住「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得:能,能夠。
居《得1
I居天下之廣居:住所I得志:實現(xiàn)
8
-丈夫之冠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女子之嫁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之一母命本:代詞,指代出嫁的女子
往送書門:動詞,去,到
、居天下之廣居:助詞,的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從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給「舜發(fā)于吠畝之中:被任用
于,
困于心:在發(fā)《
生于憂患:由于L發(fā)于聲:顯露
r行拂亂其所為:違背
拂,
I入則無法家拂士:同“弼。輔佐
古今異義
1.三里之地古義:內城今義:城市
2.七里之郭古義:外城今義:姓氏
3.委而當之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4.親戚畔之古義: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今義:指跟自己家庭有血統(tǒng)或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員
5.旭非不深也古義:護城河今義:水塘
6.所以動心忍性古義:用這些方法來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lián)詞
7.而后喻古義:了解今義:比喻,修辭的一種手法
五'重點字詞
1.環(huán):圍
2.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兵革。
3.委:放棄。
4.得道:指能夠施行治國的正道,即行仁政。
5.至:極點。
6.誠:真正,確實。
7.焉:怎么,哪里。
8.命:教導、訓誨。
9.由:遵從。
10.發(fā):興起,指被任用。
1L舉:選拔、任用。
12.市:集市。
13.過:犯錯誤。
14.作: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
六、重點句子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
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譯文: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
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銳利。
八年上冊第六單元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文: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
就少。
4.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譯文: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那連親人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
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作戰(zhàn)就一定勝利。
5.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譯文:(他們)一旦發(fā)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
事。
6.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譯文: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7.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譯文;把順從作為原則,是婦女之道。
8.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譯文:(大丈夫應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一一“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
——“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一一“義”上。”
9.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譯文:實現(xiàn)志向的時候,就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走自
己的道路。
1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富貴不能使他迷惑,貧賤不能使他動搖,威武不能使他屈服。這樣的人才稱為
大丈夫!
1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通過這些)來讓他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
干。
1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譯文:內心憂困,思慮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
顯露出來,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才能為人們所了解。
1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譯文:(一個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沒有能匹
敵的鄰國和外患的侵擾,這個國家就往往容易滅亡。
七'文學文化常識
1.孟子(約前372年一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鄒國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儒
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于孔子,與孔子并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
“民貴君輕”的思想。
2.《孟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
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學說以及有關哲學、倫理。教育思想
等學術問題的論爭。
3.行冠禮: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
10
23愚公移山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掌握重點詞句,注意積累文言常用詞。
2.通過誦讀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培養(yǎng)文言語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介紹《列子》這本書入手,導入課文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
1.采用個讀、分組朗讀、齊讀等方式,教師注意糾正其中的讀音錯誤。
2.教師范讀,提示學生注意文中的停頓、語速、語氣。
3.學生默讀,范讀,齊讀,教師進一步指導、糾正。
三、疏通課文,了解文意
1.為什么說愚公移山是一件“改天換地”的事情?用原文回答并結合注釋翻譯。
要點:(PPT顯示)
為什么說愚公移山是一件“改天換地”的事情?
山之高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路途之遠——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時間之長——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變化之大——“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焙髞怼暗鄹衅湔\,命夸娥氏二子負二
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p>
重點字詞:易、反、負、厝、隴斷
2.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對愚公移山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簡析他們
的態(tài)度并結合注釋翻譯。
示例:(PPT顯示表格)
人物相關語句
雜然相許。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
大部分家人
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妻子
且焉置土石?”
鄰人京城氏之
始齒匕,跳往助之。
孀妻有遺男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
智叟
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天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1)重點字詞:許、荷、叩、獻、止、置
(2)虛詞:其、曾、焉
3.比較愚公妻子和智叟對愚公的態(tài)度。仔細體會兩人的行為、言語,反復誦讀,讀
出味道。
示例:(PPT顯示表格)
八年上冊第六單元___________
誦
人物行為、語言讀指導要
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點:
愚公妻子
且焉置土石?”(1)
稱呼:君
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
智叟(表尊重),
毛,其如土石何?”
汝(直呼,
語氣中流露出對愚公的輕視)
(2)言語:“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語氣:“且焉置土石?”提出疑問,反映出關心和擔憂,并不反對愚公移山。
“甚矣,汝之不惠!”嘲諷、譏笑、挖苦,突出對移山事件的全盤否定,“以殘年余力”
顯示出十足的輕視,阻止愚公移山。
反復誦讀,可個讀、小組讀,齊讀、范讀,仔細揣摩,認真體味,讀出味道。
四、布置作業(yè)
1.歸納總結。
(1)通假字。
請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并仿“示例”填入下表。以前課文也有這一現(xiàn)象,請找出
來,并解釋。(PPT顯示表格)
句子通假字釋義
始一■反焉“反"同"返”返回
(2)一詞多義。
本文“且”
字有不同解釋,請找出含“且”的句子,并仿“示例”填入下表。以前課文也有這一
現(xiàn)象,請找出來,并解釋。
請找出本文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模仿“示例”加以整理。(PPT顯示表格)
句子詞詞類活用釋義
12
(5)你面山而居面名詞活用為動詞面對著、面向
能從文中找
出倒裝句
嗎?(PPT顯
示表格)
倒裝句特點釋義
2.閱讀《“名師1+”讀寫與檢測》中《魯施氏與孟氏》,完成文后任務。
板書設計
'愚公移山、
對比手法:山之高大一一人之渺小
家人孀妻弱子支持一一智叟嘲諷
\/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通過誦讀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理解寓意,體會對比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比較愚公和智叟對移山的態(tài)度。仔細體會兩人的行為、言語、心理,反復誦讀,讀出
味道。
示例:(PPT顯示表格)
人物行為、語言
年且九十,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
達于漢陰;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愚公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
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智叟何?”
亡以應。
1.重點字詞:懲、塞、畢、窮匱、苦、亡
2.虛詞:且、之、而、雖、其、焉
3.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
4.從愚公的言行,看出愚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可參照以下問題2的分析)
5.默讀課文,誦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節(jié)奏,仔細揣摩,認真體味,讀出
語氣味道。
二、問題探究,理解寓意
L面對家門前的高山,一位年近九旬的老翁居然決心與全家人“畢力平險”,對此,你
八年上冊第六單元
怎么看?
要點:(PPT顯示)
他有遠大抱負,他的移山是要造福千千萬萬的人和后代;有這樣的抱負,他才能不顧
年邁力衰,不顧勞動的艱辛,依然承擔起這一偉大事業(yè)。他對人與自然關系有正確認識,
他懂得人力是無窮的,移山的事業(yè)盡管不可能在一兩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堅
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2.研討課文,你對這篇故事的寓言是怎樣認識的?愚公的精神在當今時代又有何意義?
示例:(PPT顯示)
這一寓言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魄力和堅強毅力。
在當今時代的意義:要有堅強的毅力,對自然要有正確的認識;對未來要具有遠見。
3.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
要點:(PPT顯示)
愚公高尚,大智大勇,堅定執(zhí)著;有造福人民大眾和后代子孫的宏偉抱負,有對人力
無窮盡的堅定信念。所以,愚公不“愚
智叟平庸,鼠目寸光,冥頑不靈。智叟不“智”。
“愚”和“智”是一對反義詞,這一顛倒命名,形成鮮明的對比,不僅加重對比色調,
而且增強了諷刺的效果;“公”和“叟”是帶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公”是敬稱,相當于“老
人家”;“叟”則是一般的甚至帶有一絲不敬的稱呼,相當于“老頭子。這一稱呼反映了作
者的感情傾向,作者對愚公是尊敬的,對智叟是不屑的。
三、比較閱讀:《紀昌學射》(《“名師1+”讀寫與檢測》)(PPT顯示)
甘蠅,古之善射者,段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wèi),學射于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
者,又學射于飛衛(wèi)。飛衛(wèi)目:“爾先學不瞬,而后可言射矣?!?/p>
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后,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wèi)。飛
衛(wèi)日:“未也,必學視而后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后告我?!?/p>
昌以蹩懸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車輪焉。以睹余物,
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彝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wèi)。飛衛(wèi)高蹈拊
膺日:“汝得之矣!”
思考:兩文給你的共同啟示是什么?
要點:做事應認定目標,堅持不懈,不怕苦,不怕困難。
四、布置作業(yè)
1.閱讀《“名師1+”讀寫與檢測》中《紀昌學射》,完成相關閱讀任務。
2.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國際形勢,談談你對艱苦奮斗的認識;搜集鼓勵人艱苦奮斗積
極向上的名言警句,并積累在摘抄本上,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愚公移山
愚公精神:遠見、堅定執(zhí)著、宏偉抱負
愚公不“愚”一一智叟不“智”
X/
《愚公移山》基礎知識分類整理
一、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同“返”,返回
2.汝之不事“惠”同“慧”,聰明
3.亡以應“亡”同“無”,沒有
14
4.一將朔東“厝”同“措”,放置
5.隴斷“隴”同“壟。高地
二'古今異義
1.河陽之北河古義:黃河今義:泛指一般河流
陽古義:山之南,水之北今義:太陽
2.達于漢陰陰古義:山之北,水之南今義:陰天
三、詞類活用
1.畫山而居名詞活用為動詞,面對著、面向
2.吾與汝畢力平險畢,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盡
險,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險峻的大山
3.篡啻運于渤海之尾名詞作狀語,用箕畚裝土石
四'一詞多義
「年且九十:將要且焉置車石:哪里何苦而呷平:擔心
且1焉一
苦一
I且焉置土石:況且〔始一反焉:句末語氣詞I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
苦
r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帝感其誠:誠心
止一誠一
〔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真正、確實
一身已半入,止露尻尾:緊、只
五'重點字詞
方、且、懲、塞、迂、畢、險、指、陰、雜然、許、曾、置、荷、扣、箕畚、易、徹、
不若、雖、苦、已、厝、隴
六、重點句子
1.如太行王屋何?(固定句式:如……何?把……怎么樣?)
譯文: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
2.甚矣,汝之不惠!(倒裝句)
譯文:你也太不聰明了!
3.懲山北之塞,出入之于也。
譯文: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
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譯文: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5.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譯文:就憑你老邁的年紀,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點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
頭怎么樣呢?
6.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譯文: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改變,連寡婦和小孩都比不上。
7.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譯文: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
八年上冊第六單元
24*周亞夫軍細柳
教學要點
1.疏通文義,理解人物形象,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通過對比襯托表現(xiàn)人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介紹《史記》這本書入手,導入課文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
采用默讀、個讀、分組朗讀、齊讀等方式,教師注意糾正其中的讀音錯誤。
教師巡視交流,幫助學生解決疑難詞句;提示學生注意文中的停頓、語速、語氣。
三、熟讀課文,理解人物
1.課文中有“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也!’”這句話,說說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周亞
夫不愧為“真將軍”?盡量用原文回答,并翻譯。
2.教師巡視,交流指導;反復誦讀,感受人物形象。
要點:
(1)細柳營中“軍士吏被甲,銳兵刃,轂弓弩,持滿”等語句表現(xiàn)出細柳軍一派常備
不懈,嚴陣以待的情景??梢娷婈犛柧氂兴兀軄喎蛑诬娪蟹?。
(誦讀時,語速較緊湊,語氣要嚴肅、嚴明。)
(2)文帝到細柳營“天子先驅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亞夫乃傳言開壁門”,細柳營中“天子乃按轡徐行”等語句表現(xiàn)細柳軍軍紀嚴明、令行禁
止,周亞夫治軍有方。
(誦讀時,語速較緊湊,語氣要嚴肅、嚴明。)
(3)面對天子“周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表現(xiàn)出周亞夫恪守
軍禮、恪盡職守、剛正不阿。
(誦讀時,語速較緊湊,“持兵”“不拜”“以軍禮見”要重讀,語氣要嚴肅、嚴明,體
現(xiàn)出行軍禮的嚴謹、一絲不茍。)
①理解“持兵”“揖”“拜”的含義。
②通過對周亞夫言行舉止的正面描寫,表現(xiàn)了周亞夫治軍有方、恪盡職守、剛正不阿
的性格。
③誦讀指導。敘事部分,特別是勞軍部分,多用短句,應該讀出比較緊湊的節(jié)奏,以
表現(xiàn)軍營緊張嚴肅的氛圍。人物語言方面,“天子且至”到“吾欲入勞軍”,再到“皇帝敬
勞將軍”,最后到文帝的一長串感慨,一方面要注意語氣變化,另一方面也逐漸烘托周亞夫
的形象,要仔細揣摩。
(4)總結:(PPT顯示)
周亞夫“真將軍”
軍隊訓練有素,周亞夫治軍有方
軍紀嚴明、令行禁止
恪守軍禮、恪盡職守、剛正不阿
在“匈奴大入邊”“以備胡”的背景下,只有一只訓練有素、軍紀嚴明的軍隊和治軍有
方、恪守盡職的將軍才能保家衛(wèi)國。
四、再讀課文,分析寫法
《史記》寫入時?!坝脙煞N突出的性格或兩種不同的稱贊,抑或兩種不同的結果作為
對照細讀課文,畫出文中運用對比、襯托寫法的語句,并翻譯。思考:正側面結合,對
刻畫人物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教師巡視,交流指導)
要點:(PPT顯示)
16
(1)對比手法及其作用。
①“情勢”對比:
文帝在霸上及棘門“直馳入”;在細柳兩次入營受阻;在營中“不得驅馳”“按轡徐行”。
體現(xiàn)出周亞夫治軍嚴明。
②“性格”對比:
在霸上及棘門“將以下騎送迎”;在細柳周亞夫“持兵揖”“不拜”“以軍禮見”。體現(xiàn)
出周亞夫的剛正不阿、恪盡職守。
③“名吉果”對比:
出軍片,群臣皆,“驚";文帝''稱善者久之”。表現(xiàn)文帝賢明、識大體。
作用:對比的手法給出了反面的參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鮮明。
(2)側面描寫:
①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轂弓弩,持滿”。
②在細柳營三個“不得”:天子先驅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將軍約,軍中不得
驅馳。
③文帝及群臣的反應:“群臣皆驚”;“天子為動,改容式車”“文帝曰:,嗟乎,此真
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
“(上)稱善者久之”。
理解“天子為動,改容式車”的含義。
作用:側面襯托周亞夫的形象;側面襯托的寫法避免了從正面直接描寫的單一直露,
提供了更多觀察人物的視覺,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五、拓展延伸:《李將軍列傳(節(jié)選)》(PPT顯示)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shù)十縱,見匈奴三人,
與戰(zhàn)。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日:“是必射雕者也?!睆V乃遂
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shù)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
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p>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
思考:本文與《周亞夫軍細柳》在寫人上所用的手法有何共同之處?
要點:都運用了對比襯托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具體分析略)
六、布置作業(yè)
1.整理歸納:一詞多義。
本文有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請找出來,并仿“示例”填入下表。(PPT顯示表格)
多義詞句子釋義
勞上自勞軍慰問
勞其筋骨使……勞累
2.閱讀《“名師1+”讀寫與檢測》中《衛(wèi)將軍驟旗列傳》《強項令》,完成相關閱讀
任務。
3.課外閱讀《史記》中的歷史人物,如廉頗、藺相如、屈原、項羽、張良、韓信、李廣
等。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了解其生平事跡,領略人物風采。
板書設計
周亞夫軍細柳、
周亞夫“真將軍”
細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LY/T 3417-2024油茶果脫殼機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
- 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6.2《白山黑水-東北三省》聽課評課記錄1
- 蘇科版九年級數(shù)學聽評課記錄:第50講 二次函數(shù)y
- 七年級下聽評課記錄數(shù)學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課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聽評課記錄
- 申請在家自學的協(xié)議書(2篇)
- 電價變更合同范本(2篇)
- 蘇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聽評課記錄8.1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2.5《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聽評課記錄3
-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聽評課記錄《3.8 小雞吃食 》 北師大版
-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shù)學廣角-搭配(二)》大單元集體備課整體設計
- (高清版)TDT 1031.6-2011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 第6部分:建設項目
- 2024年江蘇省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生物試卷
- 露天采場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 蘇教版一年級上、下冊勞動與技術教案
- 七上-動點、動角問題12道好題-解析
- 山東曲阜的孔廟之旅
- 一到六年級語文詞語表人教版
- 中煤集團綜合管理信息系統(tǒng)運維服務解決方案-V3.0
- 直播營銷與運營(第2版)全套教學課件
- 高二英語閱讀理解30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