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4-2025學年山東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分類匯編_第1頁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4-2025學年山東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分類匯編_第2頁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4-2025學年山東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分類匯編_第3頁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4-2025學年山東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分類匯編_第4頁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4-2025學年山東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分類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06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23-24九年級上?山東荷澤?期中)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薄暮

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1)去國懷鄉(xiāng)()

(2)春和量明()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乃重修岳陽樓/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B.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嘗射于家圃(《賣油翁》)

C.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己而之細柳軍(《周亞夫軍細柳》)

D.不以物喜/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魚》)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負,也是他恪守的人生信條。閱讀下面鏈接材

料,談談范仲淹是如何實踐的。

【鏈接】公天性喜施與,人有急,必濟之,不計家用有無。既顯,門中如貧賤時,家人不識富貴之樂。

【答案】

1.國都日光

2.B

3.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

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

4.范仲淹樂善好施,幫助他人不計較自己得失;顯貴時自己及家人依然保持清廉儉樸的生活作風;這種扶

危濟困、清正廉潔的品質(zhì),正是他對先憂后樂的政治主張的實踐。

【解析】

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詞語的意思。做題時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譯正確,再解釋字詞意思,所要注意的

是,在字詞本義與句中意思有所差別時,最好本義和句中意都要寫出來。(1)“去國懷鄉(xiāng)”翻譯為“離開

京城,懷念家鄉(xiāng)”,“國”意思是“國都”。(2)“至若春和景明”翻譯為“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

“景”意思是“日光”。

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A.連詞,于是/副詞,竟然;B.都為介詞,都譯為“在";C.結(jié)構(gòu)助詞,的/動詞,

到;D.介詞,因為/介詞,憑借;故選B。

3.此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

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語序調(diào)整?!安灰晕锵?,不

以己悲”句中“以”意思是“因為”,該句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翻譯時要注意。廟,宗廟。堂,殿堂。

廟堂:指朝廷。進:在朝廷做官。是:這樣。退:不在朝廷做官。

4.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原文中的“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一種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之后的精神。在鏈接材料里,范仲淹無論是貧困時還是發(fā)達后,都會先考慮幫

助他人,樂善好施,不考慮自己的生活處境,幫助他人時不計較個人得失。即使后來發(fā)達顯貴之后,范仲

淹和家人依舊保持著原有的生活作風,家中人不知道富貴的快樂,清廉簡樸。這正展現(xiàn)了其“先天下之憂

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政治抱負,是他對先憂后樂這一政治主張的生動實踐。據(jù)此總結(jié)作答即

可。

參考譯文:

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日月星辰隱藏

起光輝,山岳也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只聽到老

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chǎn)生被貶官離開京城,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

人家譏諷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

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湖面

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有時湖面上微波蕩漾,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有時湖面波

瀾不起,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響起了,一唱一和,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

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飲,那心情真

是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么緣故呢?是

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

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么他

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吧?唉!如果

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

鏈接材料翻譯:范仲淹天性喜歡贈與,別人有急用,一定幫助他,不考慮家里的用度是否足夠。發(fā)達

之后,家里還像貧困時一般,家里的人不知道富貴的快樂。

(23-24九年級上?山東聊城?期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岳陽樓記

范仲淹

①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

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

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

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樣摧,薄

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

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

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

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前人之述備矣()

(2)停暮冥冥()

6.翻譯句子。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7.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將記事、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具體而論,又有鮮明的層次性,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

真切,議論精辟。

B.第③④兩段構(gòu)成對比,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

C.“銜遠山,吞長江”中的“銜”和“吞”,形象地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氣勢。

D.“微斯人,吾誰與歸?”有自勉之意,表達了作者以“古仁人”為學習榜樣的決心;同時慨嘆當今世人

具有這種闊達胸懷和高尚情操的人太少了。

【答案】

5.詳盡迫近

6.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

7.D

【解析】

5.本題考查文言詞語釋義。(1)句意為:前人對它的描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備:詳盡(2)句意為:傍晚天

色昏暗。?。浩冉?。

6.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重點字詞有:必:必定。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7.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D.“同時慨嘆當今世人具有這種闊達胸懷和高尚情操的人太少了”

表述有誤,這里的“斯人”,從文字上看是“古仁人”,實際上也指滕子京,是希望滕子京也成為這樣的

人。所以這句話也包含了正面規(guī)勸,勉勵好友的意思;故選D。

參考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很多長年荒廢的事

業(yè)又重新興辦起來了。還重新修建了岳陽樓,擴大它舊有的規(guī)模,還在上面刻上唐代賢人和當代人的詩賦,

(滕子京)并囑咐(我)寫一篇文章用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麗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連接著遠處的群山,吞吐長江的江水,水波浩

蕩,寬闊無邊?;蛟缁蛲恚ㄒ惶炖铮r陰時晴,景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對它的描

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然而,因為這里往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水,被降職遠調(diào)的官吏和南來北往

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陰雨連綿繁密,有時連著整個月沒有晴天,寒風怒吼,濁浪沖天,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

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哀啼。(此

時)登上岳陽樓,就會產(chǎn)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批評指責的感覺,滿眼是蕭

條的景象,感慨悲傷到極點啊。

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風平浪靜,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鷗時而飛

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湖中游來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草木茂盛。而有

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閃耀著金光;無風時靜靜的月影好似

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ù藭r)登上岳陽樓,就會有心胸開闊,

精神愉悅,忘卻榮辱得失,舉起酒杯面對和風,喜氣洋洋的感覺!

唉!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為什么呢?他們不

因為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作官的人為君王擔憂。

這樣在朝為官也擔憂,在野為民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

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再快樂”吧?唉?。ㄈ绻]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

九月十五日。

(23-24九年級上?山東棗莊?期中)閱讀文言文《岳陽樓記》,完成下面小題。

①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

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

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

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薄

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

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

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

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8.解釋加點的詞。

(1)然則北通巫峽__________________

(2)迂客騷人__________________

(3)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4)吸異二者之為__________________

9.翻譯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誰與歸?

10.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般網(wǎng)的一項是()

A.奉進亦憂,退亦憂。暈日更定,余孥一小舟。

B.屬予作文以記本。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醒能述夕文者,太守也。

D.畫或長煙一空飲少輒醉,加年又最高。

11.結(jié)合第2段具體句子,簡析文章與效縝自句式的表達之妙。

【答案】

8.(1)如此……那么(2)貶謫、降職(3)品德高尚的人(4)或許,也許,表示委

婉的語氣

9.(1)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

(2)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10.A

11.“銜遠山,吞長江”為三字對稱句,“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等句,為四字對稱句,這樣的“駢句”

連用,使得文章語言整齊,簡潔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氣勢;同時又運用了“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這樣的“散句”。駢散結(jié)合,句法靈活,富有彈性,語感優(yōu)美。(“駢句”“散句”例句準確,簡析到位

即可)

【解析】

8.本題考查理解文言重點詞語意思。(1)句意為:如此這樣,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然則:如此……那

么。(2)句意為: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遷:貶謫、降職。(3)句意為: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

境。仁人:品德高尚的人。(4)句意為:或者和這些人的行為兩樣的?;颍夯蛟S,也許,表示委婉的語氣。

9.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的能力??梢圆扇≈苯臃g和意譯相結(jié)合的方法。同時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現(xiàn)象的

準確理解與翻譯。句中重點詞語有:(1)以:因為;物:外物。(2)微:如果;斯:這樣;與:和;歸:

歸依。

10.本題考查理解詞義和用法的能力。A.代詞,這/代詞,這;B.代詞,重修岳陽樓這件事/助詞,的;C.

介詞,因為/介詞,用;D.連詞,表示上下文的承接關(guān)系,無意義/連詞,然而;故選A。

11.本題考查分析句式特點及其作用的能力。依據(jù)②段“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可知,上述語句屬于駢句。

依據(jù)“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可知,此句屬于散句。其中,駢句多為三、四字短語,句式

工整,不僅語言優(yōu)美,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以震撼的氣勢。

參考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達,人民安居和順,各種荒

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

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銜接遠山,吞沒長江,流水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

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那么向北面通到

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

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

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

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

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

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ㄟ@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

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覺得喜氣洋洋了。

哎呀!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或者和這些人的行為兩樣的,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

壞,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

君憂慮。他進也憂慮,退也憂愁。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古仁人必定說:“先于

天下人的憂去憂,晚于天下人的樂去樂?!毖健0?!如果沒有這種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寫于為慶歷六

年九月十五日。

(23-24九年級上?山東荷澤?期中)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隼其舊制,刻唐賢

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啰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

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薄暮

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掌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2.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增”《說文解字》解釋為:益也,從土曾聲。《廣雅?釋話一》解釋為:增,加也。由此推斷“增”

意為“增加”,“增其舊制”中引申為“擴大”。

B.“觀”在“予觀夫巴陵勝狀”一句中解釋為“看”,據(jù)此可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中的“觀”,也

解釋為“看”。

C.“樂極生悲”中的“極”是“極點”的意思,據(jù)此可以推斷,“感極而悲者矣”中的“極”也可以解釋

為“極點”。

D.查閱古漢語詞典,“嘗”字有以下義項:①辨別滋味,品嘗;②試,試探;③經(jīng)歷;④副詞,曾經(jīng);祭

祀名。結(jié)合語境,可知“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中“嘗”意為“曾經(jīng)”。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4.下列對文章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高度概括滕子京的政績,“謫守”二字為全篇的抒情奠定了基調(diào)。

B.文章語言極富張力,“陰風怒號”寫風之疾驟,“濁浪排空”狀浪之洶涌,“墻傾楫摧”突顯環(huán)境險惡。

C.文章第四段作為全文重心,描寫了令人陶醉的良辰美景、湖光春色,突出了“寵辱偕忘”的灑脫。

D.文章第三四段都寫了“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而這“覽物之情”與“古仁人”的理念并無不同。

【答案】

12.B

13.(1)看了自然景物所觸發(fā)的感情,恐怕會有所不同吧?

(2)在朝廷做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被貶謫到邊遠地方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擔憂。

14.B

【解析】

1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句意: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觀:景象;

故選Bo

13.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

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覽物之情:看了自然景物而出發(fā)的感情;得無:表推測;(2)居廟堂之高:處在高高的朝堂上,意

思是在朝廷做官;處江湖之遠:處在僻遠的江湖間,意思是被貶謫到邊遠的地區(qū)做地方官。

1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A.有誤?!爸喪亍倍譃槿淖h論奠定了基調(diào);C.有誤。文章第五段是全文

重心,第三、四段具體表現(xiàn)了“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進而引出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豁達心胸,“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D.有誤?!斑w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是因自己的處境與外物的變化而變化,而“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不因外物和自己的處

境或喜或悲,兩者理念不同;故選B。

參考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

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他

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叼咬著小山,吞下了長河,水流浩蕩,無邊無際,一天

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

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被降職到外地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

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

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

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

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

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

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

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

于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guān)

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

快樂呢?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

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22-23九年級上?山東德州?期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

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

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薄暮

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1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遷客騷人,多會于此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千帝

B.而或長煙廠空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C.后天下之樂而樂則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D.至若春和季明四時之量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暗示滕子京雖為“謫守”,但能勵精圖治,政績顯著,流露出作者對滕子京的

贊賞。

B.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隨景而變,與“古仁人”之心形成對比,表達了作者愿與古仁人同道的遠大抱

負。

C.文中大量運用四言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岳潛形"''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整齊對稱,富有文

米。

D.本文題為“記”,不僅記敘了修建岳陽樓之事,還描寫了洞庭湖的最色,敘事詳細,寫景生動,堪稱典

范。

【答案】

15.B

16.(1)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2)(是由于)不因為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

或喜或憂,也不因為自己自己心情的好壞或樂或悲。

17.D

【解析】

1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字詞的理解。A.于:介詞,在/介詞,向;B.-:全部/全部;C.而:連詞,表承接/

連詞,表轉(zhuǎn)折;D.景:日光/景色;故選B。

16.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注意重點詞語的翻譯。(1)此:這;則:就;大觀:盛大壯觀的景象;備:詳

盡,完備。(2)以:因為;物:事物。

17.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D.“敘事詳細”說法錯誤。閱讀文章可知,本文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

交融在一篇文章中,敘述重修岳陽樓之事,敘述簡略,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辟。故選D。

參考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

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

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

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如此,

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

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

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

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

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

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

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

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

于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guān)

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

快樂呢?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

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23-24九年級上?山東濟南?期中)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娜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

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恨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己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

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8.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B.佳木秀而繁陰秀:茂盛

C.雜然而前陳者陳:陳列,擺開

D.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樂趣

19.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然則北通巫峽

B.朝而往,暮而歸而伯樂不常有

C.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甚矣,汝之不惠

D.醒能述以文者以其境過清

20.下列對文章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全文以“環(huán)滁皆山也”五字領(lǐng)起,仿佛一個全景鏡頭,將滁州的地理環(huán)境一筆勾出。

B.文章第②段,作者抓住了早、晚、春、夏、秋、冬數(shù)個時間節(jié)點來寫,生動傳神。

C.文章著力寫太守與游人沉醉于山水之間的情狀,意在表現(xiàn)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極人生態(tài)度。

D.文章駢散結(jié)合,句式整齊又富有變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靈活運用,使得語言具有音韻美。

【答案】

18.D19.C20.C

【解析】

18.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D.句意: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第一個“樂”:以……為樂;

故選Do

19.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辨析。A.代詞,的樣子/代詞,這樣;B.連詞,表承接/連詞,表轉(zhuǎn)折,去上C.

相同,都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D.介詞,用/連詞,因為;故選C。

20.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C.文章著力寫太守與游人沉醉于山水之間的情狀,意在表現(xiàn)作者雖被

貶謫卻仍能與民同樂,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而非“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極人生態(tài)度”;故選C。

參考譯文:

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

那是瑯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

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

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

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又如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

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

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

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

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

不在于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

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

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

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

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

(23-24九年級上?山東德州?期中)閱讀《醉翁亭記》及相關(guān)材料,完成各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娜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

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

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2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逐者歌于途日荊請罪忍辱可重不可眾望

B.往來而不饗與世隔簞贊不簞口絡繹不簞

C.雜然而前麻推際出新慷慨朗詞五味雜陳

D.蒼顏白發(fā)笑逐覷開和顏悅色五顏六色

22.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寫了山間朝暮和四時之景,表現(xiàn)山水之美,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之意。

B.在太守看來,滁人自在出游多了一層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C.“醉能同其樂”是本文中心句,表明“樂”是表象,“醉”是根本。

D.本文語言雋永凝練。“也”字的靈活運用,使語言具有回環(huán)詠嘆的音韻美。

23.根據(jù)《醉翁亭記》和下面兩則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nèi)容。

材料一

皇祐元年,移滑州。……會河溢魚池埔①,且決,希亮悉召河上使者,發(fā)禁兵捍之。廬②于所當決,吏

民涕泣更諫,希亮堅臥不動,水亦去,人比之王尊?。

(選自《宋史?陳希亮傳》)

材料二

瑞銳意興革,請浚④吳淞、白的,通流入海,民賴其利。素疾大戶兼并,力摧豪強,撫⑤窮弱。貧民田

入于富室者,率奪還之?!饟釁歉Β薨霘q,小民聞當去,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

(選自《明史?海瑞傳》)

注:①[魚池端]古地名,河南滑縣東北魚池。②[廬]古代官員值宿所住的房舍,這里作動詞。③[王尊]西

漢末年著名大臣。④[浚]疏通。⑤[撫]安撫。⑥[甫]才。

綜合三則材料來看,歐陽修、陳希亮、海瑞為官時造福一方,形成了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

“①"(四字詞語)的局面。歐陽修寄情山水,與民同樂,滁州百姓游山玩水,安居樂業(yè);

陳希亮②,滑州百姓哭著勸諫,極力稱贊他;海瑞③,

吳地百姓哭聲載道,繪畫像感念。

【答案】

21.B22.C

23.政通人和住在堤上,率眾抗洪決意革新,打擊豪強安撫窮弱

【解析】

2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前三個“負”都解釋為“背”/第四個“負”的意思是“辜負”;B.四個“絕”

字的意思都是“斷絕”;C.第一個和第四個“陳”的意思是“陳列,擺放”/第二個“陳”的意思是“舊的”

/第三個“陳”的意思是“陳述”;D.第一個“顏”的意思是“容顏”/第二個和第三個“顏”的意思是“臉

面,面容”/第四個“顏”的意思是“顏料”;故選B。

22.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辨析。C.有誤,結(jié)合“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貫穿《醉翁亭記》全文的主線是“樂”

字。醉和樂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寫“醉”就是為了寫“樂”;故選C。

2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①空:根據(jù)《醉翁亭記》里描寫人們生活得場景“至于負者歌于途,行

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但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

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

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可知,在太守歐陽修的治理下,當?shù)氐娜藗儼簿訕窐I(yè),生活幸福;根據(jù)材料一

“希亮悉召河上使者,發(fā)禁兵捍之。廬于所當決,吏民涕泣更諫,希亮堅臥不動,水亦去,人比之王尊”

可知,陳希亮在治理河南滑縣期間,解決民眾難題,治理河堤,保一方民眾安寧;根據(jù)材料三“通流入海,

民賴其利。素疾大戶兼并,力摧豪強,撫窮弱。貧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奪還之”可知,在海瑞的治理之下,

民眾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人們得以安居樂業(yè);根據(jù)《岳陽樓記》描寫當時的人們生活局面的句子”政通人

和“的意思”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可知,他們?nèi)说男袨榕c“政通人和”相照應,因此這里應填“政通

人和”;②空:根據(jù)材料一“希亮悉召河上使者,發(fā)禁兵捍之。廬于所當決,吏民涕泣更諫,希亮堅臥不

動”可知,陳希亮率領(lǐng)眾人抗洪,自己住在將要決口的河堤上,官員和百姓哭著勸諫他,他也不改變決心,

洪水退去后,人民大力稱贊他,因此此空可以填:住在堤上,率眾抗洪;③空:根據(jù)材料二“瑞銳意興革,

請浚吳淞、白茄,通流入海,民賴其利。素疾大戶兼并,力摧豪強,撫窮弱。貧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奪還

之”可知,海瑞意志堅決地發(fā)動變革,使水暢通地流入海洋,讓百姓從中獲利。同時全力摧豪強,安撫窮

弱。貧民的田地被富家占領(lǐng)了,他都奪回還給貧民,從而當他要離開后,吳地百姓哭聲載道,繪畫像感念,

因此此空應填:決意革新,打擊豪強安撫窮弱。

參考譯文:

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

的,是瑯哪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

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

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

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

暗,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

霜潔,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

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的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

不在于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

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倒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

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

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

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材料一:皇佑元年,皇帝詔令他遷往滑州?!?,恰逢黃河溢出魚池埔,將要決口,陳希亮全部召回派

出的使臣,調(diào)發(fā)禁兵捍守堤壩。他住在將要決口的地方,官員和百姓們流淚勸他,陳希亮躺著一動不動,

洪水退去,人們把他比作漢代的王尊。

材料二:海瑞意志堅決地發(fā)動變革,請求疏浚吳淞、白的水道,使水暢通地流入海洋,讓百姓從中獲

利。海瑞一向痛恨大戶兼并;全力摧豪強,安撫窮弱。貧民的田地被富家占領(lǐng)了,他都奪回還給貧民?!?/p>

海瑞治理吳地半年,普通百姓聽說他要離去,號泣載道,在家中畫出海瑞的像來祭祀他。

(23-24九年級上?山東荷澤?期中)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

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但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

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24.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日出而林霏開(彌漫的云氣)云歸而巖穴曝(聚攏)(昏暗)

B.飲少輒醉(就)醉翁之管不在酒(意思)

C.宴朋之樂(盡興地喝酒)他僂提攜(彎腰曲背,這里指老人)

D.名之者誰(取名,命名)飆然乎其間者(倒下的樣子)

25.對句意理解有誤的是一項是()

A.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句意: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樂也是無窮的。

B.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彳區(qū)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句意: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一邊走著一邊唱歌,行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后面的人回答,老

老小小,來往不斷絕,這是滁州的人在出游。

C.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句意:一個面容蒼老滿頭白發(fā),昏昏欲倒的坐在眾人中間的,這是太守喝醉了。

D.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句意:醉了能享受飲酒的樂趣,醒了能用文章表述這種快樂的,就是太守啊。

26.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

A.開頭先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寫了西南諸峰、瑯哪山、釀泉和醉翁亭。

B.第②段描寫的景象是山間朝暮及四季景色的變化。

C.第③段一共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三幅其樂融融的畫面,依次為“太守宴”、“眾賓歡”和“太守醉”。

D.本文使用了一些駢句,如“朝而往,暮而歸”,“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這種句式工整優(yōu)美,節(jié)

奏感強。

【答案】

24.B25.D26.C

【解析】

24.本題考查文言實詞。B.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意趣,情趣;故選B。

25.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

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D.重點詞:同其樂:和大家一起歡樂;者:……的人;故譯為: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

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故選D。

26.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C.第③段描繪了四幅畫面:滁人游一一太守宴一一眾賓歡一一太守醉;故選C。

參考譯文:

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

麗的,是瑯哪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

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的,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

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

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升起,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

陰暗明亮,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

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

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

釀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

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

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

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

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

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

(23-24九年級上?山東蒲澤?期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

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但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獲,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己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釋,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

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2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望之尉然而深秀者

②有亭翼然畸于泉上者

③醉翁之毒不在酒

④雜然而前際者

28.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宴酣之樂而不知人之樂B.若夫淫雨霏霏日出而林霏開

C.名之者誰不能考其一處也D.臨溪畫漁四不知人之樂

2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30.第②段中作者反復描寫“樂”的場景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回答。

31.課文中的“環(huán)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為下面鏈接材料的內(nèi)容。諸聯(lián)系課文第①段,說說作者

這樣修改的原因。

鏈接材料:

環(huán)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答案】

27.茂盛的樣子居高面下意趣,情趣陳列,擺開

28.A

29.①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②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

形成濃密的綠蔭。

30.第②段示例:意在表達作者縱情山水,其樂無窮的心情。第③段示例:意在表達作者隨遇而安,與民

同樂的曠達胸懷。

31.從文章來看,作者主要寫的是瑯哪山上的醉翁亭,與其他幾座山的關(guān)系不大,故課文中用“環(huán)滁皆山

也”顯得簡明扼要。(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27.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蔚然:茂盛的樣

子。(2)句意: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臨:居高面下。(3)句意:醉翁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