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應答(免疫學檢驗技術(shù)課件)_第1頁
免疫應答(免疫學檢驗技術(shù)課件)_第2頁
免疫應答(免疫學檢驗技術(shù)課件)_第3頁
免疫應答(免疫學檢驗技術(shù)課件)_第4頁
免疫應答(免疫學檢驗技術(shù)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免疫應答免疫應答最基本的生物學意義是識別“自己”與“非己”,并清除“非己”的抗原性物質(zhì),以保護機體免受抗原異物的侵襲。免疫應答(immuneresponse)

是機體免疫系統(tǒng)識別、清除抗原的全過程。后果:維持機體生理平衡,也可造成病理損傷。根據(jù)免疫應答識別的特點、獲得形式以及效應機制,可分為適應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和固有性免疫(innateimmunity)兩大類。方式固有免疫(非特異性免疫)適應性免疫(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天生就有,人人都有,由遺傳決定,無特異性,又稱先天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個體出生后在生活過程中與抗原物質(zhì)接觸而產(chǎn)生的免疫。有特異性,

又稱獲得性免疫。4抗感染過程中,一般固有免疫首先發(fā)揮作用,并引導出適應性免疫,特異性免疫不僅更強烈地對抗原應答,也加強了非特異性免疫?!罟逃忻庖邩?gòu)成機體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線。

應答特點

固有免疫適應性免疫發(fā)揮作用時效即刻~96小時內(nèi)96小時后特異性無,遺傳決定,生來具備有,后天獲得,抗原刺激形成識別方式模式識別表位識別作用特點無須增殖分化,應答迅速,作用抗原范圍廣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克隆擴增,抗原識別專一,有免疫耐受固有免疫與適應性免疫應答特點比較固有性免疫應答(innateimmunity)亦稱天然免疫或非特異性免疫,是人類在長期的種系發(fā)育和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系列防御病原體等抗原的功能,構(gòu)成了機體抵御病原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線。

第一節(jié)固有性免疫應答

天然免疫的組成屏障結(jié)構(gòu)皮膚黏膜屏障:物理屏障、化學屏障和生物學屏障內(nèi)部屏障:血-腦、血-胎和血-胸腺屏障一、固有免疫組成免疫分子:補體、溶菌酶、細胞因子、抗菌肽等免疫細胞:吞噬細胞、樹突狀細胞、NK細胞等1)物理屏障作用2)化學屏障(分泌殺菌物質(zhì))3)生物學屏障(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1.皮膚粘膜屏障(一)組織屏障嬰幼兒血腦屏障未發(fā)育完善

腔血管周細胞內(nèi)皮細胞緊密連接神經(jīng)元

基膜星狀膠質(zhì)細胞淋巴細胞肥大細胞中性粒細胞內(nèi)皮細胞緊密連接

基膜

小膠質(zhì)細胞腦血2.血腦屏障妊娠前三個月,胎盤屏障未健全。

3.胎盤屏障(二)固有免疫細胞及作用

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1.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的特點特點中性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形體小吞噬細胞大吞噬細胞分布外周血血液、組織中壽命短、更新快長、組織中存活數(shù)月血中數(shù)量多,占白細胞70%少,占白細胞8%細胞器及其內(nèi)含物堿性磷酸酶、溶酶體、溶菌酶、防御素酸性磷酸酶、溶酶體、溶菌酶、豐富的線粒體吞噬過程

固有免疫的識別對象——病原相關(guān)模式分子

病原微生物及其產(chǎn)物共有的保守結(jié)構(gòu),統(tǒng)稱為病原相關(guān)模式分子(PAMP)。

PAMP為病原微生物特有成分:LPS、LTA、PGN、某些病毒和真菌成份;細菌DNA/雙鏈RNA。G

菌細胞壁G

菌細胞壁(PGN)(LPS)(LTA)

(PGN)-+病原相關(guān)分子模式(PAMP)的組成

固有免疫識別方式——模式識別固有免疫細胞用以識別PAMP的受體被統(tǒng)稱為模式識別受體(PRR)。由于PRR特有的識別與激活方式,使得數(shù)量有限的模式識別受體可應對、識別種類眾多的PAMP。①分泌型②膜型③胞內(nèi)型

模式識別受體(PRR)的組成細胞分布和作用特點生物學作用DC組織和血液,提呈抗原,釋放多種細胞因子抗感染、抗腫瘤、免疫調(diào)節(jié)和T細胞分化NK細胞直接/ADCC作用殺傷靶細胞,釋放多種細胞因子抗腫瘤、抗感染、免疫調(diào)節(jié)、移植排斥反應和自身免疫病

T細胞外界相通腔道粘膜表面和皮下組織,TCR無多樣性抗腫瘤,并被視為抵御胞內(nèi)菌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幾種固有免疫細胞的特點及生物學作用細胞分布和作用特點生物學作用B1細胞胸腔、腹腔和腸壁固有層中,分泌IgM類抗體,BCR無多樣性早期抗感染、維持自穩(wěn)和免疫調(diào)節(jié)的功能肥大細胞漿膜層、血管壁周圍;脫顆粒和分泌細胞因子抗感染、抗腫瘤和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I型超敏反應幾種固有免疫細胞的特點及生物學作用(三)免疫分子及其作用

1.補體2.溶菌酶(lysozyme):存在于吞噬細胞溶酶

體及血清、唾液、淚液、鼻涕等體液中,主要作用于革蘭陽性菌胞壁肽聚糖。3.防御素(HNP1~4):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細

胞的嗜天青顆粒及人腸細胞中,通過破壞細胞膜而殺死細菌。1.抗感染作用固有性免疫應答是機體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組成固有性免疫系統(tǒng)的細胞和分子體內(nèi)分布廣泛,反應速度較快,在防御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的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感染早期機體尚未形成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情況下,固有性免疫應答尤為重要。二、固有免疫的生物學功能病毒感染過程中固有性免疫與適應性免疫應答時相2.抗腫瘤作用和移植排斥反應腫瘤細胞能激活NK細胞,發(fā)揮細胞毒作用,殺死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NK細胞和γδT細胞可監(jiān)視腫瘤細胞的出現(xiàn)?;罨腗φ可分泌TNF、蛋白水解酶、IFN和活性氧等細胞毒性分子,直接殺傷腫瘤細胞。3.參與和促進炎癥反應作用巨噬細胞能分泌多種促炎癥細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質(zhì),參與和促進炎癥反應。還能分泌IL-8等多種趨化因子,募集、活化更多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參與免疫應答。4.參與適應性免疫應答固有性免疫應答誘導和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的發(fā)生。巨噬細胞作為重要的APC,直接參與抗原提呈以及T細胞活化等過程,為適應性免疫應答的啟動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固有性細胞通過表面PRP對不同種類的病原體進行識別,通過產(chǎn)生不同的細胞因子調(diào)節(jié)免疫活性細胞的分化方向,直接影響了適應性免疫應答的類型。

適應性免疫應答,又稱為特異性免疫應答,是指機體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活性細胞(T細胞和B細胞)自身活化、增殖、分化為效應細胞,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效應的過程。

第二節(jié)適應性免疫應答免疫應答的特點1、特異性2、記憶性3、放大性4、MHC限制性一、基本知識

免疫應答可分為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和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兩大類。(一)免疫應答的場所:外周免疫器官(二)免疫應答產(chǎn)生的基本過程:

抗原識別(感應)階段、反應階段、效應階段。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1、感應階段:指抗原遞呈細胞(APC)捕獲、加工、遞呈抗原和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識別抗原后啟動活化的階段,又稱抗原識別階段。APC對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及提呈2、反應階段:指免疫活性細胞(T、B淋巴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細胞因子參與下活化、增生、分化為致敏(效應)T細胞和漿細胞的階段,也稱增生分化階段。此階段有部分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為記憶細胞。3、效應階段:是漿細胞分泌抗體,產(chǎn)生體液免疫效應和CD4+效應T細胞釋放細胞因子或CD8+效應T細胞發(fā)揮特異性細胞殺傷作用,產(chǎn)生細胞免疫效應的過程。免疫應答過程感應階段反應階段效應階段反應階段(免疫細胞的活化和分化階段)T、B細胞的活化、增殖、分化,產(chǎn)生抗體和致敏T細胞1、APC對抗原攝取、加工處理及表達2、T細胞和B細胞識別抗原。感應階段(抗原識別階段)效應階段:抗體和致敏T細胞與抗原結(jié)合,通過多種機制最后清除抗原。特異性免疫應答的過程抗原的加工、處理和提呈過程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B淋巴細胞抗原在APC內(nèi)加工處理后才能被特異性T、B細胞識別。明確2個概念APC將抗原分子降解為一定大小的多肽片段,稱為抗原處理或抗原加工(antigenprocessing)將抗原肽與MHC分子結(jié)合成抗原肽-MHC分子復合體,并表達在APC細胞表面遞呈給T細胞的TCR識別和結(jié)合,稱為抗原遞呈(提呈)(antigenpresenting)內(nèi)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產(chǎn)生內(nèi)源性抗原的加工和呈遞過程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和提呈過程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

在抗原與其他輔助因素作用下,T細胞活化、增殖、分化為效應性T細胞,通過效應性T細胞及其產(chǎn)生的淋巴因子

發(fā)揮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免疫效應,稱細胞免疫應答。未接受抗原刺激的T細胞稱為初始T細胞(一)識別階段抗原的加工處理1、外源性抗原抗原APC一、抗原的加工處理與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一)抗原的加工處理1、外源性抗原APC抗原一、抗原的加工處理與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一)抗原的加工處理1、外源性抗原APC吞噬小體一、抗原的加工處理與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一、抗原的加工處理與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一)抗原的加工處理1、外源性抗原APC吞噬小體溶酶體一、抗原的加工處理與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一)抗原的加工處理1、外源性抗原APC內(nèi)體一、抗原的加工處理與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一)抗原的加工處理1、外源性抗原APC抗原肽(二)抗原呈遞細胞向T細胞呈遞抗原1、外源性抗原APC抗原肽MHCIIT細胞TCR的雙識別:

初始T細胞特異性識別表達于APC表面的并與MHC分子結(jié)合成復合物的抗原肽(抗原肽–MHC復合物)。之后T細胞被激活、增殖、分化成效應細胞。APC抗原肽MHCMHC限制性T細胞TCRCD4MHC限制性T細胞受體(TCR)在識別APC細胞或者靶細胞上的MHC分子所提呈的抗原肽時,不僅識別抗原肽,還要識別與抗原肽結(jié)合的MHC分子類型,此現(xiàn)象即MHC限制性指T細胞在識別Ag遞呈細胞傳遞的抗原信息時,必須先識別遞呈細胞上的MHC抗原類型,如Th細胞識別MHC-Ⅱ類抗原,而TC細胞只識別MHC-Ⅰ類抗原,之后才獲取抗原信息的現(xiàn)象。2.T細胞活化的條件——雙信號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第二信號(協(xié)同信號):T表面相應受體與APC協(xié)同刺激分子的結(jié)合(如CD28-B7等)第一信號(主信號):

TCR-CD3與抗原肽·MHC-Ⅰ類分子/MHC-Ⅱ類分子復合物的結(jié)合T細胞被激活成效應T細胞過程中需受到兩個信號的刺激:2.抗原呈遞細胞與T細胞的相互作用APC抗原肽淋巴細胞活化的雙信號MHCB7CD28信號1信號2CD4+T細胞的活化T細胞TCRCD42.抗原呈遞細胞與T細胞的相互作用APC抗原肽淋巴細胞活化的雙信號MHCB7信號1信號2T細胞TCRCD4T細胞無能【Th】【APC】

【信號1】TCR+CD3-----------------------外源性Ag肽-MHC-IICD4---------------------------------MHC-II雙識別

【信號2】CD28-----------------------------B7CD2(LFA-2)-----------------------LFA-3LFA-1-----------ICAM-1CD40L(CD154)----------------------CD40雙信號小結(jié)T細胞的雙識別構(gòu)成T細胞活化信號一APC表達的協(xié)同刺激分子與T細胞表達的相應協(xié)同受體配對性結(jié)合,信號二TCR的MHC限制性識別產(chǎn)生T細胞活化所需的第一信號(抗原特異性信號)T細胞活化還需第二信號(協(xié)同刺激信號二、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初始CD4+TTh0Th1Th2細胞免疫體液免疫CD8+CTL效應CTL形成記憶T細胞CTL增殖:激活雙信號傳遞至T細胞內(nèi),活化相關(guān)基因,表達細胞因子(IL-2)受體,細胞進入分裂周期,數(shù)天克隆1000倍以上1、CD8+T細胞(CTL/Tc)介導的細胞毒效應Tc的激活:在Th細胞幫助下;主要針對內(nèi)源性抗原

靜止CD8+Tc

細胞

活化CD8+Tc

細胞

效應CD8+Tc

細胞①②IL-1、2增殖分化三、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2.Tc殺死靶細胞的機制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穿孔素-顆粒酶系統(tǒng)△效應-靶細胞特異性結(jié)合階段△致死性打擊階段導致靶細胞壞死或凋亡●Fas/FasL系統(tǒng)△靶細胞裂解階段CTL的效應Tc細胞殺傷靶細胞的機制:穿孔素、顆粒酶、Fas/FasL介導的細胞裂解和細胞凋亡。細胞裂解細胞凋亡CTL誘導靶細胞凋亡CTL殺傷靶細胞的電鏡結(jié)果CTL殺傷感染微生物過程的電鏡結(jié)果3.Tc殺死靶細胞的特點▲直接特異性殺傷靶細胞(不依賴抗體);▲受MHC-Ⅰ類分子限制;▲殺傷效率高(可連續(xù)多次殺傷靶細胞);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需要抗原致敏;2、CD4+T細胞介導的炎癥效應(Th1)主要針對外源性抗原。產(chǎn)生多種細胞因子(IL-2、IFN–γ、

TNF-β等),吸引單核巨噬細聚集于感染部位,介導炎癥反應及細胞免疫效應。三、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Th1細胞在抗胞內(nèi)病原體感染中的作用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的生物學效應3抗腫瘤抗感染(病毒)免疫損傷

在抗原與其他輔助因素作用下,B細胞活化、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并合成、分泌抗體,通過抗體發(fā)揮的特異性免疫效應稱體液免疫應答。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B(yǎng)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分TD抗原和TI抗原引起免疫應答兩種情況:一、B細胞對TD-Ag的免疫應答B(yǎng)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1.APC對抗原的捕獲、加工處理及遞呈2.Th對抗原的識別、活化、增殖和分化3.B細胞對TD抗原的識別活化、增殖和分化外源性抗原經(jīng)處理后與MHC-II結(jié)合成抗原肽-MHC-II分子復合物。內(nèi)源性抗原經(jīng)處理后與MHC-I結(jié)合成抗原肽-MHC-I分子復合物。一般來說,初次應答時,主要由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完成抗原提呈作用;而再次應答時,抗原提呈細胞主要由B細胞承擔。B細胞主要加工處理和提呈可溶性抗原,而提呈顆粒性抗原則要靠巨噬細胞的作用;B細胞攝取抗原是特異性,而巨噬細胞的攝取抗原作用則是非特異性的。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B(yǎng)細胞活化、增殖:需信號——雙信號第一信號:BCR與抗原的特異性結(jié)合第二信號:CD40–CD40L等Th細胞的活化、增殖與分化(雙識別、雙信號)第一信號的傳遞途徑示意圖(三)效應階段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

漿細胞分泌抗體發(fā)揮體液免疫效應(免疫保護作用或免疫病理損傷)。二、B細胞對TI抗原的免疫應答

TI抗原(如某些細菌莢膜多糖、多聚鞭毛素及脂多糖等)可直接激活未致敏B細胞,而無需抗原特異性T細胞輔助,一般也不需抗原提呈細胞的處理提呈。體液免疫應答B(yǎng)細胞抗原(TDAg)進入抗原遞呈細胞捕捉、加工、遞呈Th細胞活化、增殖活化、增殖、分化Bm細胞漿細胞

分泌抗體B細胞受抗原刺激后產(chǎn)生抗體所發(fā)揮的免疫效應抗體產(chǎn)生的一般規(guī)律

初次應答與再次應答:機體初次接觸到抗原所發(fā)生的應答,稱為初次免疫應答。機體再次接觸到相同抗原所發(fā)生的應答為再次應答。體液免疫應答的一般規(guī)律初次應答誘導期較長,5—15d抗體效價較低抗體類型:IgM抗體持續(xù)時間,短再次應答較短,2-3d較高IgG為主長,緩慢下降1、傳染病的預防:2、傳染病的診斷檢查抗體時,第二次檢查結(jié)果高4倍以上時,有診斷價值。2次或2次以上的接種可起到強化免疫的作用。

醫(yī)學意義檢測IgM作為病原微生物早期感染的診斷指標四、體液免疫的效應2、調(diào)理作用:4、ADCC作用:1、中和作用:5、超敏反應:3、激活補體:習題1免疫應答反應階段第一信號指的是A、T、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獲得分化增殖的信號B、抗原呈遞細胞提供的信號C、白細胞介素-I(IL-1)提供的信號D、IL-2提供的信號E、以上皆不是2TC細胞的細胞毒作用是因為它產(chǎn)生

A干擾素B穿孔素C趨化因子D細胞毒素EIL-23關(guān)于干擾素敘述正確的是

A是一種脂蛋白B只有巨噬細胞才能合成

C能使正常細胞產(chǎn)生抗病毒蛋白

D能殺死病毒

E只在干擾素誘導劑作用下由細胞合成

4抗體再次應答時產(chǎn)生Ig的特征是

AIgM抗體顯著高于初次應答B(yǎng)IgG抗體顯著高于初次應答

CIgM和IgG抗體顯著高于初次應答D抗體的特異性改變

E抗體的親和力無改變5.初次免疫應答時產(chǎn)生抗體的特點是

A以IgM為主B維持時間長CIgG與IgM幾乎同時發(fā)生

D抗體效價高E.為高親和性抗體6.再次免疫應答時產(chǎn)生抗體的特點是

A.以IgM為主B維持時間長

CIgG與IgM同時發(fā)生D抗體效價低E為低親和性抗體7.免疫應答的過程不包括

A、B細胞在骨髓內(nèi)的分化成熟

B.APC對抗原的處理和提呈

CT細胞對抗原的特異性識別

D.T、B細胞的活化、增殖

E.效應細胞和效應分子的產(chǎn)生和作用8具有特異性殺傷功能的細胞是

ALAK細胞D.巨噬細胞C嗜中性粒細胞

D.細胞毒性T細胞E.NK細胞10Tc殺傷靶細胞時,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ATc無需與靶細胞接觸BTc具有特異殺傷作用C穿孔素誘導靶細胞凋亡D一個Tc只殺傷一個靶細胞

E靶細胞溶解時Tc同時受損11、B淋巴細胞作為抗原提呈細胞,其表面主要產(chǎn)生第2信號的分子是ACD28BCD40CCD40LDB7EMHCⅡ類分子12、活化的Th細胞活化的Bm細胞時,Bm細胞表面主要產(chǎn)生第2信號的分子是ACD28BCD40CCD40LDB7EMHCⅡ類分子13.T淋巴細胞活化所需活化信號1由下列哪種分子傳入細胞內(nèi)ACD2BCD3CCD4DIgα、IgβECD814.B淋巴細胞活化所需的活化信號1由下列哪種分子傳入細胞內(nèi)

ACD2BCD3CCD4DIga、IgβECD815.初次應答時,B淋巴細胞活化的第2信號產(chǎn)生主要是

ABCR識別抗原肽—MHC—I類分子復合物

BBCR識別抗原肽—MHC—Ⅱ類分子復合物

CB細胞上的CD40與Th細胞上的CD40L結(jié)合

DB細胞上的B7與Th細胞上的CD28相結(jié)合

EBCR與抗原結(jié)合16、TCR的雙識別是指

A同時識別MHC-I類分子和MHC-Ⅱ類分子

B同時識別抗原分子的T淋巴細胞決定簇和B淋細胞決定簇

C同時識別抗原肽和Smlg的復合物

D同時識別抗原體-MHC-I/Ⅱ類分子復合物

E同時識別IgaIgβ17、體液免疫可由哪種抗原誘導ATI-AgBTD—AgC兩者均可D兩者均否18.直接參與免疫應答的因素應不包括

A中樞免疫器官B.周圍免疫器官C免疫細胞

D免疫分子E.MHC基因產(chǎn)物1.免疫應答的三個基本階段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細胞免疫最后的效應細胞是________和________。3.特異性免疫應答基本過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免疫應答的主要場所在________和________等。5.免疫應答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6.TH細胞的第一活化信號指_______,第二活化信號指________,第二活化信號中以__________配對最重要。7.B細胞的第二活化信號主要是__________。8.TC細胞的細胞毒殺傷作用特點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9.B細胞分化為終末效應細胞是____________。10.T細胞介導____________免疫,如____________效應和____________反應。11.抗原加工處理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12.對特異性抗原發(fā)生免疫應答的淋巴細胞表面具有____________受體。13.具有殺傷作用的細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具有特異性殺傷功能的淋巴細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抗原提呈細胞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15.Tc釋放的

可在靶細胞膜上形成離子透過通道,分泌的

可使靶細胞內(nèi)的DNA降解酶活化,引起靶細胞的

。16.表達在

細胞上的

分子,與T細胞表面的CD28分子結(jié)合,為T細胞活化提供

。17.根據(jù)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活性細胞不同,可將免疫應答分為

細胞介導的

免疫和

細胞介導的

免疫兩大類。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eOwen(1945)免疫耐受的基本概念一.免疫耐受機體免疫系統(tǒng)在接觸某種抗原后產(chǎn)生的特異性無應答狀態(tài)(負免疫應答)。表現(xiàn)為當再次接觸同一種抗原時,不發(fā)生免疫應答,但對其它抗原仍保持正常免疫應答。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